兵法云:"攻心为上,政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意思

作者&投稿:诸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兵法云:"攻心为上,政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意思~

用兵的原则,从精神上瓦解敌人是上策,攻打城池是下策;以征服人心为上策,单纯依靠武力压服是下策。

孙子兵法说的 不战而屈人之兵就是这个意思

译文:从精神上瓦解敌人是上策,攻打城池是下策;以征服人心为上策,单纯依靠武力压服是下策。
武力只是暂时解决问题,过分强求换来的将是“身在曹营心在汉”结局;而攻心就不同,攻心战通过兵不血刃的手段来获得真心的臣服,通过心理战,可以迫使对手投降,达到兵不血刃的效果。若是想要让对手永远心服口服地臣服于自己,那么首先你就要先把他的心“攻陷”下来,你真正的对手其实不是他的军队,而是他的思想和精神。
整句话指的是用兵的原则,告诉我们要了解了对手的心思,从思想上瓦解敌人的斗志。

首先开战前先跟敌方打心理战。如果双方都在跟对方打心理战的话,哪方打赢了哪方直接就胜利了。所以说无论是从古代到现代,每一场战争打的都是心理战,只要哪个士兵心理崩溃了,那这一场仗就输了。

交战的时候,先从心理上扰乱敌人(比如历史上就有两军相对的时候,一方派人在城门前大声辱骂对方或者问候其祖宗八代,还有彻夜敲锣打鼓等方法,来让对方生气、愤怒从而失去理智,然后冲动之下对方就会作出错误的军事判断),让对方投降或不战自乱,这是最好的策略;如果进攻城池,直接武力对抗,大家都会死伤惨重,这是下策

同理,攻心战是上策,用兵去打就是下策。望采纳!




法云的解释
” 词语分解 法的解释 法 ǎ 体现统治阶段的意志, 国家 制定和颁布的公民 必须 遵守的行为 规则 :法办。法典。法官。法规。法律。法令。法定。法场。法理。法纪。法盲。法人(“ 自然 人”的 对称 。指依法成立并能以自己的名义独立 参与 民事活动 云的解释 云 (③④云) ú 说话,引文:...

法云 是什么意思,佛学如何解释
法云:比喻佛陀说法如云,普荫一切众生,使得清凉自在。

前世吝于法施,今生得愚昧无知之报
迷迷糊糊中,法云见那疯老人对他说:「你在过去生时曾为法师,只因贪图名闻利养,又吝于法施的缘故,所以坠入牛身,受愚昧无知之报;但是因为过去曾经是法师,报尽之后,今生又得恢复人身,且出家为僧,而由于悭法的余习,这就是使你无法诵经作课的原因啊!」说完老人就用一柄铁如意钩,钩出...

读唐诗 学写诗 “窗中三楚尽,林上九江平”
王维(唐)竹径从初地,莲峰出化城。窗中三楚尽,林上九江平。软草承趺坐,长松响梵声。空居法云外,观世得无生。注释:初地:佛教语。谓修行过程十个阶位中的第一阶位。化城:一是幻化的城郭,佛教用以比喻小乘境界。三楚:秦、汉时分战国楚地为西楚、东楚、南楚,合称“三楚”。趺坐:...

田英章说的八个字包含28法,是哪八个字
第1法 首点居正 唐太宗论笔法云:“夫点要作棱角,忌圆平,贵通变,”首点者,应以 龙睛凤眼之姿、高山坠石之态,安居于全字中心之上,棱角突显,飒爽精神,是为点笔技法之要诀。第2法 通变顾盼 李阳冰论笔法云:“夫点不变,谓之布棋。”一字之中,点笔当为至要,而两点以上者要顾盼通变...

陈晋之读书法的全文翻译
读书惟在牢记,则日见进益。陈晋之一日只读一百二十字,后遂无书不读,所谓日计不足,岁计有余者。今人谁不读书,日将诵数千言,初若可喜,然旋读旋忘,虽一岁未尝得百二十字也,况一日乎?予少时实有贪多之癖,至今每念腹中空虚,方知陈晋之为得法云。注释 (1)惟:只 (2)在:在于...

十地菩萨是哪十地
十地菩萨分别是初地欢喜地、二地离垢地、三地发光地、四地焰慧地、五地难胜地、六地现前地、七地远行地、八地不动地、九地善慧地、十地法云地。一、欢喜地 谓菩萨智同佛智,理齐佛理,彻见大道,尽佛境界,而得法喜,登于初地。经云:“于大菩提,善得通达,觉通如来,尽佛境界,名欢喜...

文言文陈晋之读书注释
《陈晋之读书法》: 读书惟在记牢,则日见进益(长进)。陈晋之一日只读一百二十字,遂无书不读,所谓日计不足,岁(年)计有余者。今人谁不读书,日将诵数千言(字),初若可喜,然旋(随即)读旋忘,是虽一岁未尝得百二十字也,况一日乎?予少时实有贪多之癖(毛病),至今每念腹中空虚,方知陈晋之为得法云。

如何评价陈晋的读书法
①则:那么。②进益:长进。③遂:连词,于是,就。④岁:年。⑤言:字。⑥然:但是 ⑦旋:副词,随即。⑧虽:通“惟”,仅,只有。⑨癖:毛病。⑩为得法云:是得法的。云,句末语气词。翻译 读书最重要的就是记牢,就可以进步。 陈晋之一天只读120个字, 后来就没有不读的书了。 就算读的再少...

志·卷二十四原文
其审度之法云:"一黍之广为分,十分为寸,十寸为尺。"先儒训解经籍多引以为义,历世祖袭,著之定法。然而岁有丰俭,地有硗肥,就令一岁之中,一境之内,取以校验,亦复不齐。是盖天物之生,理难均一,古之立法,存其大概尔。故前代制尺,非特累黍,必求古雅之器以杂校焉。晋泰始十年,荀勖等校定尺度,以调...

石峰区19783524783: 兵法云:"攻心为上,政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意思 -
梁恒前列: 用兵的原则,从精神上瓦解敌人是上策,攻打城池是下策;以征服人心为上策,单纯依靠武力压服是下策.

石峰区19783524783: 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出自孙子兵法哪篇 -
梁恒前列: “攻城为下”出自孙子兵法《谋攻篇》,原文是这样说的: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攻心为上”没有出现在孙子兵法中,这是三国时马谡给诸葛亮南伐时提出的建议:“用兵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诸葛亮采纳了他的策略,七擒七纵孟获,果然达到了长治久安的效果.

石峰区19783524783: “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是什么意思? -
梁恒前列: 用兵的方法,让对方心里感到畏惧是策,用武力攻城是下策,进行心理上的攻击是上策,用武力征服是下策. 此句出自于《三国.诸葛亮》 葛亮(181—234年),字孔明,号卧龙,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他是汉朝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

石峰区19783524783: 三十六计中,"攻心为上"的历史典故的由来
梁恒前列: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中,"攻心为上"的历史典故的由来 ? 三国时期,南中奴隶主贵族起兵反叛蜀国,在恢复了吴蜀联盟、巩固了国内政权、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之后,公元225年诸葛亮进入云南,采取攻心为上的策略,七擒孟获、平定南中.看过《三国演义》的团友对这段历史就非常熟悉了.直到今天,云南各地还保存着很多与诸葛亮有关的遗迹,傣族布朗族的屋顶还很象诸葛亮的帽子,诸葛亮还被茶农尊为“茶祖”.

石峰区19783524783: “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出自《孙子兵法》的哪一篇?
梁恒前列: 在上面没有原文,是由《孙子兵法》中谋攻往篇第三中“不战而屈人之兵”这一将帅用兵艺术最高境界的全胜思想引申而来的.

石峰区19783524783: 牧心者,牧天下出自哪里 -
梁恒前列: ”《孙子兵法》:“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是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牧者,因势而导也,能牧心者,方能牧天下.

石峰区19783524783: 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解释
梁恒前列: 知已知彼,百战不怠.了解了对手的心思,作战手法,打仗才能得心应手. 通过心理战,迫使对手投降,达到兵不血刃的效果,而且作战目的顺利达到.对占领后的当地经济等各方面保存较好,能很快转为后勤基地. 攻城为下,兵战为下.这两句话一个意思. 武力争取下的来的果实并不可靠,往往是身在曹营心在汉. 所以诸葛亮当时七擒七纵,是为了给后方一个稳定的环境.解决了北伐的后顾之忧.

石峰区19783524783: 攻城之法为不得已的意思?
梁恒前列: 兵法中说,攻心为上,所以通过击溃敌人的斗志比用武力攻占对方的城池更有效.所以攻城之法为不得已,就是说攻城的方法是不得已而为之,不是最好的方法.

石峰区19783524783: 《孙子兵法》中攻心为上,攻城为下是一段什么样的历史?这在现代营销中有什么启示? -
梁恒前列: 本案例源自强生公司的一次成功营销事件.该公司用其婴儿护理品作为网站的形象产品,选择“您的宝宝”为站点主题开办了一个网站.整个站点就成了年轻网民的一部“宝宝成长日记”,使之成为了一个“受欢迎”和充满“育儿文化'气息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