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在论语中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其中第一阶段是学习领会阶段就是?

作者&投稿:苗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语文测试~

⑴、孔子谈学习的方法和做人的涵养时,“ ”是学习的方法;“ ”是学习的乐趣;“ ”是与人交往的态度。 ⑵、曾子道德修养很高,每天从三个方面反省自己,“ ”反省自己是否热爱学习;“ ”反省自己是否讲诚信;“ ”反省自己交朋友是否诚实。 ⑶、孔子讲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最高境界是“ ”这一阶段人的主观意识和做人规则融合为一。 ⑷、在我们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尽量广泛的阅览典籍,反复思考其中的涵义,对已经听闻的知识,也要定期复习,才能有新的领悟。这个过程孔子是这样说的:“ , ”。 ⑸、《论语》中讲学习与思考的关系的句子是“ , ”。 ⑹、学习知识重要的是培养学习的兴趣,孔子的弟子颜回忍辱负重、不惧困难的乐观 学习态度值得我们学习,他“ , ,在陋巷,” , 。这样在快乐中学习,变被动为主动,最终实现理想。


(1)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传不习乎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
一箪食,
一瓢饮,
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

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赏析】 本章重点提到对于君子的道德要求。孔子认为,一个有道德的人,不应当过多地讲究自己的饮食与居处,他在工作方面应当勤劳敏捷,谨慎小心,而且能经常检讨自己,请有道德的人对自己的言行加以匡正。作为君子应该克制追求物质享受的欲望,把注意力放在塑造自己道德品质方面,这是值得借鉴的。
【解读】 自古以来,许多人沉迷于物质欲望,欲壑难填,为追求名利而不择手段,迷失自我,成为金钱的奴隶,终日处于痛苦之中,不得自由,精神受到束缚。
古人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知足者常乐”,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人生除了一定的物质需求外,还需要有精神追求,学习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追求真理,奉献社会。
以钱学森为代表的一代知识分子,为了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不惜舍弃国外优裕的生活、工作条件,冲破重重阻碍,毅然回国,为我国的火箭、核弹研制作出了杰出贡献,受到全国人民的尊敬。
反观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形形色色的贪官,一旦掌握某些权力,不是想着怎样为人民服务,而是投机钻营,图谋升官发财,贪得无厌,将贪污财物转移出国,稍有风吹草动,便蒙混出逃,即使暂时躲避了处罚,但已身败名裂,为人民所不齿。
所以,孔子主张人要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做一个正人君子,利己利人,利社会利国家,这个思想在今天也是值得借鉴的。

2.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赏析】在本章里,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就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作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的境界。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有合理因素:第一,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击,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这两点对任何人,都是适用的。
【解读】在这一则语录中,孔子为我们指出了人生各阶段学习和修养的目标和任务,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在社会上立身处世,努力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承担社会责任,不能虚度光阴,一事无成。

3.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孔子说:“由,我教给你怎样做的话,你明白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赏析】本章里孔子说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对于文化知识和其他社会知识,人们应当虚心学习、刻苦学习,尽可能多地加以掌握。但人的知识再丰富,总有不懂的问题。那么,就应当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解读】在这一则语录中,孔子告诉我们如何严谨治学的道理,凡事要实事求是,来不得半点虚假,讲求科学态度。弄虚作假,只能自欺欺人,沽名钓誉,抄袭作弊等都是不应该的。

4.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原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译文】颜渊、子路两人侍立在孔子身边。孔子说:“你们何不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子路说:“愿意拿出自己的车马、衣服、皮袍,同我的朋友共同使用,用坏了也不抱怨。”颜渊说:“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子路向孔子说:“愿意听听您的志向。”孔子说:“(我的志向是)让年老的安心,让朋友们信任我,让年轻的子弟们得到关怀。”
【赏析】 在这一章里,孔子及其弟子们自述志向,主要谈的还是个人道德修养及人为处世的态度。孔子重视培养“仁”的道德情操,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和学生。从本段里,可以看出,只有孔子的志向最接近于“仁德”。
【解读】这一则语录,分别表现了子路、颜渊、孔子三人的人生志向,子路豪爽仗义,颜渊谦虚退让,孔子胸怀博大。孔子的志向是“仁者爱人”的具体体现,充分表现了孔子坚持“仁”的理念。
5.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赏析】孔子在这里没有具体指懂得什么,看来是泛指,包括学问、技艺等。有句话说: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大概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解读】在这一则语录中,孔子提出了学习的三个境界:知之——好之——乐之,层层深入,告诫我们,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乐之”,即要以所学为乐事,并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乐趣,这样,才能取得较高的成就,提高学习成绩。如果无心学习,或以学习为痛苦,那么就不可能有所成就。
6.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译文】孔子说:“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活动,仁德者沉静。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
【赏析】孔子这里所说的“智者”和“仁者”不是一般人,而是那些有修养的“君子”。他希望人们都能做到“智”和“仁”,只要具备了这些品德,就能适应当时社会的要求。
【解读】在这一则语录中,孔子提到“君子”要做到的两条标准:“智”和“仁”。智者就像滔滔江河,蜿蜒曲折,一泻千里,时而气势磅礴,浩浩荡荡,时而静静流淌,广阔无垠,无穷无尽。仁者好似巍巍高山,苍苍茫茫,孕育万物,顶天立地,令人仰视,与天地同寿。
7.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赏析】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同时,他还提出,不符合于道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对待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这种思想深深影响了古代的知识分子,也为一般老百姓所接受。
【解读】在这一则语录中,孔子率先提出中国人几千年以来做人的标准之一,即“安贫乐道”,俗话说“人穷志不穷”,人活在世上要有骨气,坚守道义和人格,“不为五斗米折腰”,知足常乐,鄙视那种获取“不义之财”的可耻行径。
8.子曰:“君子坦荡荡①,小人长戚戚②。”
【译文】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赏析】“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是自古以来人们所熟知的一句名言。许多人常常将此写成条幅,悬于室中,以激励自己。孔子认为,作为君子,应当有宽广的胸怀,可以容忍别人,容纳各种事件,不计个人利害得失。心胸狭窄,与人为难、与己为难,时常忧愁,局促不安,就不可能成为君子。
【解读】在这一则语录中,孔子告诉我们,君子与小人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人。君子胸怀宽广,包容万物,淡泊名利,能与人和谐相处,对纷繁复杂的世相泰然处之,随遇而安。而小人则气量狭窄,患得患失,斤斤计较,小肚鸡肠,与人争名逐利,勾心斗角,不择手段,整日处于惶惶不安之中。

9.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文】颜渊问仁德。孔子道:“抑制自己,使言语行动都合于礼,就是仁。一旦这样做到了,天下的人都会称许你是仁人。实践仁德,全凭自己,还凭别人吗?”颜渊道:“请问行动的纲领。”
孔子道:“不合礼的事不看,不合礼的话不听,不合礼的话不说,不合礼的事不做。”颜渊道:“我虽然迟钝,也要实行您这话。”
【赏析】颜渊是个谦虚内向的学生,孔子因材施教,针对其个性,提出了“仁”的具体主张,教育学生要坚守正道,做一个谦谦君子。这是关于“仁”的最高标准,也是做人的最高境界。
【解读】在这一则语录中,孔子教导我们,做人要以“礼”为标准,做任何事都要符合社会公认的道德标准和法律原则,违背“礼”的一切行为都是不应该的。

10.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译文】 孔子说:“君子有三种事情应引以为戒:年少的时候,血气还不成熟,要戒除对女色的迷恋;等到身体成熟了,血气方刚,要戒除与人争斗;等到老年,血气已经衰弱了,要戒除贪得无厌。”
【赏析】这是孔子对人从少年到老年这一生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作出的忠告。这对今天的人们还是很有必要注意的。
【解读】在这一则语录中,孔子提出了人生三个阶段的道德修养标准,也是世人常犯的过错——好色、斗狠、贪财。有此三种毛病的人,往往不顾社会公德和法律,侵犯别人,自私自利,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其结果是:纵欲短寿,与人结仇,利欲熏心,不择手段。这种人必然成为社会的公害,为人所不齿。
【拓展延伸】
二、仿照上述分析,尝试赏析解读下列《论语》名句。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译文】孔子说:“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与实习,不也很舒畅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2、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
  【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满意,居处不求恬静,勤勉做事而说话谨慎,到有贤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3、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译文】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最为重要。”
  
4、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
  【译文】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我,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5、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矩。”《论语》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把握了知识而不致疑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听到别人说话就能明辨是非真假,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出规矩”
  
6、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
  【译文】孔子说:“君子普遍地团结人而不相互勾结;小人相互勾结而不能普遍地团结人。”
  
7、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译文】孔子说:“只读书而不深入思索就会茫然无所知;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产生疑惑。”
  
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译文】孔子说:“看见贤德的人就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德的人就要反省自己。”
  
9、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
  【译文】子贡说:“君子的过错,就像日食和月食一样啊:有了过错,人人都看见了;改正的时候,人人都仰望着。”
  
10、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译文】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不会孤单,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和他做伙伴。”
  
11、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
  【译文】子夏说:“做官有了余力就可以学习了,学习有了余力就可以做官了。”
  
12、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
  【译文】孔子说:“质朴多于文彩就会显得粗野,文彩多于质朴就会流于浮华。文彩与质朴搭配适中,才能成为君子。”
  
1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译文】孔子说:“对于任何事情了解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14、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
  【译文】孔子说:“把所学的东西默默地记下来,不断学习而不厌烦,教导别人而不感到倦怠,这些我做得怎么样呢?”
  
15、子夏曰:“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译文】子夏说:“普天下的人都应是兄弟。”
  16、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译文】孔子说:“干不义的事得到了财富和地位,对我来说,就犹如浮云一样。”
  
1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译文】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值得我为师学习的人;我选择其中好的并且向他学习,看到其中不好的就改正过来。”
  
18、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
  【译文】孔子说:“仁德难道离我们很远吗?我需要仁德,那仁德就来了。”
  
19、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译文】孔子说:“君子胸怀宽阔坦荡,小人永远局促忧愁。”
  
20、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
  【译文】曾子说:“知识分子不能没有宽阔的胸怀和坚强的毅力,因为他担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而且道路遥远。以实现仁德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不是很重大吗?对这一理想的追求到死才可以停止,不是道路遥远吗?”

21、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装模作样,这样的人很少有仁义之心。”
  
2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
  【译文】孔子在河岸上感叹说:“时光的流逝就像这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流淌。”
  
23、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译文】孔子说:“在上者自己要行得正,不用命令在下者也能照着做,自己身行不正,虽然发号施令,在下者也不会服从。”
  
24、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
  【译文】孔子说:“君子重视和谐而不强求完全相同,小人强求完全相同而不重视和谐。”
  
25、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论语》
  【译文】孔子说:“君子平和大方而不骄恣,小人骄恣而不平和大方。”
  
26、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实。
  【译文】孔子说:“君子以言过其实为耻辱。
  
27、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论语》
  【译文】孔子说:“贫穷而没有怨言很难做到,富有而不骄傲容易做到。”
  
28、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论语》
  【译文】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没有能力。”
  
29、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译文】孔子说:“君子端庄而不争执,会群而不拉帮结伙。”
  
30、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
  【译文】孔子说:“志士仁人,不能为求生而损害仁德,只能牺牲自己来成全仁德。”
  
31、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假如没有长远打算,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32、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
  【译文】孔子说:“君子事事严格要求自己,小人事事严格要求别人。”
  
33、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单凭语言来荐举人,也不单凭人来废除他的言论。”
  
34、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怨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译文】子贡问孔子说:“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吗?”孔子说:“那就是恕道吧!我所不情愿强加给自己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
  
35、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能败坏德行。小事不能忍耐就会败坏大事情。”
  
36、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
  【译文】孔子说:“主张不同,不能在一起相互谋事。”
  
37、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
  【译文】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结交正直的朋友,诚信的朋友,知识广博的朋友,是有益的。结交谄媚逢迎的人,结交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结交善于花言巧语的人,是有害的。”
  
38、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晏乐,损矣。”《论语》
  【译文】孔子说:“有益的快乐有三种,有害的快乐也有三种。以节制礼乐为快乐,以宣扬别人的长处为快乐,以广交贤良的朋友为快乐,是有益的。以骄恣淫乐为快乐,以放荡无度为快乐,以宴玩荒淫为快乐,都是有害的。”
  
39、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
  【译文】孔子说:“君子有三戒:年轻时,血气未定,要戒女色;到了壮年,血气方刚,要戒争斗。到了老年,血气已经衰弱,要戒贪得。”
  
40、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所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论语》
  【译文】孔子说:“君子有九点要考虑的:看的要考虑是否明白,听的要考虑是否清晰,脸色要考虑是否暖和,态度要考虑是否谦恭,语言要考虑是否忠诚,做事要考虑是否敬业,疑问要考虑如何向人请教,心里不平时要考虑是否有所患,得到利益时要考虑不要忘义。”




不知道你问的啥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篇二》)
【评析】
  在本章里,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
  程。就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作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的境界。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有合理因素:第一,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击,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这两点对任何人,
  都是适用的。.


《论语》十则中,孔子自述其志的句子是
论语,公冶长篇:老头子自述其志:“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全文如下:(26)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蔽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孔子在论语中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其中第一阶段是学习领会阶段就是...
在本章里,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 程。就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作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在...

论语十二章中的第三章, 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谈谈你对此的...
人的道德修养是伴随人的一生的,要经过长的时间的学习和培养

巜论语》中孔子自述自己一生的句子是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掌握了知识而不致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听到别人说话就能明辨是非真假,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出规矩”...

论语十则中孔子自述其志的句子是
孔子自述其志的句子是:“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这句话的意思是,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对我来说,还有什么遗憾呢?其中“默而识之”就是说:作学问要宁静,不可心存外务,更不可力求表现,要默默然领会在心,这是最要紧的;...

论语十二章中的第三章, 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谈谈你对此的...
义理:当一个人遇到困难时,把他的烦恼说给别人听,不外乎希望别人帮他代办或帮他出主意。但当别人也无能为力,也不知道怎麼办才好时,这样真的是在为难别人,甚至有时把事弄得更糟。基於这样的原则,难为之事,不会对不对的人或在不对的时机说出。子曰「时然後言,人不厌其言」引申:《...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是什么意思?_百度...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的时候立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够独立做事,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为外物所迷惑;五十岁的时候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时能听得进不同意见;七十岁时能随心所欲,却不会逾越法度规矩。”这句话就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关于论语】“...

孔子在《论语》中自述了七十岁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_百度知 ...
孔子在《论语》中自述了七十岁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答:孔子用其一生学习修养的过程告诉我们,人生的修养是长期的过程,人的成长进步需要时间的积累,需要实际生活的磨炼,需要阅历的不断增长。一个人,只有经过不断地学习、修养、历练,才能实现内心感知和外部世界的高度统一,从而达到“从心...

结合论语阐述孔子的师德观
结合论语阐述孔子的师德观如下:1、立志有恒,加强修养。孔子强调立志在道德修养中的重要作用。他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因此,教师不仅要自身,还要教育学生确立崇高志向,树立人生理想,作为个人努力的方向。孔子在《论语为政》中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吾十...

《论语·为政》原文及解释
孔子对《诗经》有深入研究,所以他用“思无邪”来概括它。《论语》中解释《诗经》的话,都是按照“思无邪”这个原则而提出的。 【原文】 2·3 子曰:“道(1)之以政,齐(2)之以刑,民免(3)而无耻(4),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5)。” 【注释】 (1)道:有两种解释:一为“引导”;二为“治理”。

逊克县19499507482: 论语十二章中的第三章,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
冀供小儿:[答案] 人的道德修养是伴随人的一生的,要经过长的时间的学习和培养

逊克县19499507482: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孔子自述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说明1.2. -
冀供小儿:[答案] 1,要从小树立远大志向 2,要坚持不懈努力进取

逊克县19499507482: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颜回在陋巷的态度和精神 -
冀供小儿:[答案]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翻译: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道...

逊克县19499507482: 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随心所欲,不逾矩 -
冀供小儿:[答案] 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第二章·为政篇》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

逊克县19499507482: 在本章里,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就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 -
冀供小儿: 在本章里,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做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

逊克县19499507482: 《论语》十二章的译文 初一 -
冀供小儿:[答案] 论语》十二章翻译公明中学 蔡思圳←_←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

逊克县19499507482: 在《论语六则》中,孔子自述学习和修养的过程的句子 -
冀供小儿: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逊克县19499507482: 孔子 的尽人事 听天命 的准确意思是什么 -
冀供小儿:[答案] 尽,尽心诚意;人事,人在一生中所碰到的各种事情,包括“事君”、“待人”、“接物”等.尽人事,就是说要尽心诚意地... 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评析】 在本章里,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

逊克县19499507482: 论语描述年龄段的描述年龄段的 -
冀供小儿:[答案]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评析】 在本章里,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

逊克县19499507482: 什么是三十而立 -
冀供小儿: 这是《论语?为政》中孔子对于自己在30岁时所达到人生状态的自我评价.原文是“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虽然不是人人都能做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大学...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