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的马丁-路德和马丁-路德-金是同一人吗?

作者&投稿:朱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马丁.路德和马丁.路德.金是一个人吗?~

不是,前个是宗教改革的领袖和发起者,新教的创立者.后者是美国黑人民权运动的领袖

马丁·路德

--------------------------------------------------------------------------------

马丁·路德是十六世纪德国宗教改革运动的发起者,新教路德宗的奠基人。
1483年11月3日,马丁·路德出生在德意志东部的一个小山村。
那时的德国,经济比较发达,地理位置重要,商业比较繁荣。但与西欧各国相比,它的
经济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分散性,缺乏统一的国内市场。经济的分散性加剧了政治上的
分裂割据状态。政治经济互为因果,恶性循环,导致国内一片混乱。天主教会借机扩大自己
的影响,僧侣们无恶不作,整个国家处于一片“混沌”状态。
少年时的马丁·路德目睹了天主教会的腐败糜烂,便下定决心要进行宗教改革。大学毕
业以后,他在父母亲朋诧异的目光中“遁入空门”——进入雷尔福特圣奥古斯丁修道院当修
士,他在那里学习神学,并且洁身自律。1508年他成为维登堡大学的神学教授。教皇和
天主教会的腐败奢侈,日益坚定了他进行宗教改革的决心。他开始着手创建自己的宗教学说
——“因信称义”说。他认为一个人灵魂的获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什么教
会的繁琐仪式。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教会和僧侣阶层的特权。
1517年,为反对教皇利奥十世借颁发赎罪券盘剥百姓,路德在维登堡大教堂门前贴
出了“关于赎罪券效能的辩论》(即九十五条论纲)。《论纲》所引起的强烈反响,甚至出
乎路德自己的预料。社会各阶层都对《论纲》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可以说《论纲》点燃了第
一次德国资产阶级革命——宗教改革的火焰。路德一下子成为德国全民族的代言人,各阶层
的热烈支持,使路德走上了同罗马教庭彻底决裂的道路。
1519年,罗马教会的神学家约翰·艾克同马丁·路德在莱比锡展开了大论战。在路
德唇枪舌剑、咄咄逼人的攻势之下,约翰·艾克狼狈不堪地败下阵去,这场大辩论无疑成为
路德宗教改革生涯中的一次重大转机。
1520年是宣场路德学说最火的一年。那一年共出版德文书籍、文章208册,其中
路德的著作有133册之多。被称作宗教改革三大论著的《致德意志贵族公开书》、《教会
被囚于巴比伦》、《基督徒的自由》都发表在那一年。在这些著作中,路德的攻击予头并非
指向某一教皇或教庭的奢侈腐败,他矛头所指是整个封建神权政治。他的学说从根本上否定
了中世纪的教阶组织,否定了奴役人们的圣礼制度和教会法规,提出建立与资本主义发展相
适应的资产阶级廉俭教会,并在宗教理论上以资产阶级自律的宗教取代了封建主义他律的宗
教。
这一切点燃了下层人民的热情之火,呼出了人们的心声。人民拥戴路德,以教皇为首的
教会人员却对路德恨之入骨。1520年10月,教皇下诏书,勒令路德在60天之内悔过
自新,否则将开除他的教籍,路德面对威逼利诱毫不动摇,在拥护者的赞美声中把教皇的诏
书付之一炬。路德的反抗行动进一步划清了自己同教会的界限,同时也极大地鼓舞了德意志
和西欧各国的人民,他们更加崇敬路德,也更加向往宗教改革。可以说由路德点燃的宗教改
革之火在西欧各国已成燎原之势。
面对这种可怕的局面,教皇有些慌了手脚,只好一再敦促德皇查理五世为路德定罪。德
皇终于决定于1521年4月17—26日,在沃尔姆斯召开帝国会议,为路德定罪,给这
样一个叛经离道的叛逆者以惩诫,同时也要给路德的拥护者们表演一次杀鸡儆猴的把戏。路
德并没有被教皇的淫威吓倒,他昂首挺胸地到达沃尔姆斯,在帝国会议上据理力争,毫不让
步。他声称“我坚持己见,决无反悔!”这掷地有声的话语,充分表达了当时德意志人民要
求摆脱罗马教庭控制的强烈愿望和坚定信心。
查理五世、教皇等一帮人无计可施,只好蛮横地对路德进行人身迫害,宣布路德为不受
法律保护的人。路德无法立足,只好隐居到瓦特堡,从事圣经翻译。
路德并没有沉寂下去。他选择的圣经翻译工作有着不可估价的积极意义。
1543年,路德翻译的德文圣经面世了,海涅认为路德对圣经的翻译是“创造了德
语”。路德所译的圣经是依照着未经后世篡改的希伯莱文和希腊文原本。他的翻译为人民提
供了对抗天主教会的思想武器。从另一种意义上说,他译的圣经使用的是德国语言,这种统
一的语言成为联系德意志各邦的重要纽带。
但路德不能代表人民。当德国农民要把宗教改革变成一场推翻现存剥削制度的政治革命
时,路德退缩了,最后走向背叛,成为世俗统治者的代言人。他先写了《劝基督徒勿从事叛
乱书》,又开始回维登堡讲道,平息骚乱,最后写了《反对杀人越货的农民暴徒书》。他对
待农民起义的态度由劝抚、调解到力主镇压。后来又叫嚣“无论谁,只要力所能及,无论是
暗地里也好公开地也好,都应该把他们戳死,扼死,刺杀,就象必须打死疯狗一样!”丑恶
狰狞的面目暴露无遗。路德彻底脱离了人民,路德教在德国蜕变成为世俗诸侯的工具。以路
德为代表的市民阶级温和的宗教改革运动,仅在宗教形式上进行了一些改革。恩格斯说“路
德不仅把下层人民的运动,而且连市民阶级的运动也出卖给诸侯了”。
1546年2月,路德死于出生地艾斯勒本,享年63岁。路德一生功过参半。他所发
起并领导的宗教改革运动席卷整个欧洲,永久性地结束了罗马天主教会对于西欧的封建神权
统治。
他的宗教学说为新兴资产阶级提供了革命的思想武器。恩格斯认为路德是他那个时代的
巨人,他无愧于这一光荣。


马丁·路德·金简介


1929年1月15日,小马丁·路德·金出生在美国亚特兰大市奥本街501号,一幢维多利亚式的小楼里。他的父亲是牧师,母亲是教师。他从母亲那里学会了怎样去爱、同情和理解他人;从父亲那里学到了果敢、坚强、率直和坦诚。但他在黑人区生活,也感受到人格的尊严和作为黑人的痛苦。15岁时,聪颖好学的金以优异成绩进入摩尔豪斯学院攻读社会学,后获得文学学士学位。
尽管美国战后经济发展很快,强大的政治、军事力量使它登上了“自由世界”盟主的交椅。可国内黑人却在经济和政治上受到歧视与压迫。面对丑恶的现实,金立志为争取社会平等与正义作一名牧师。他先后就读于克拉泽神学院和波士顿大学,于1955年获神学博士学位后,到亚拉巴马州蒙哥马利市得克斯基督教浸礼会教堂作牧师。

1955年12月,蒙哥马利节警察当局以违反公共汽车座位隔离条令为由,逮捕了黑人妇女罗莎·帕克斯。金遂同几位黑人积极分子组织起“蒙哥马利市政改进协会”,号召全市近5万名黑人对公共法与公司进行长达1年的抵制,迫使法院判决取消地方运输工具上的座位隔离。这是美国南部黑人第一次以自己的力量取得斗争胜利,从而揭开了持续10余年的民权运动的序幕,也使金博士锻炼成民权运动的领袖。
1968年4月4日,金被种族分子暗杀。
美国政府规定,从1986年起,每年1月的第3个星期一为小马丁·路德·金全国纪念日。


关于非暴力主张

伴随着种族主义长大的马丁·路德·金,深受种族主义的伤害,所以他积极参加反对种族隔离制度的斗争。但他主张的却是非暴力的斗争,而这种斗争方式的确是有思想原因的。他受甘地主义和基督教教义影响很深,是一位典型的和平主义者。他强调在争取黑人自由平等权利的斗争中,不应干违法的事,不能让“创造性的抗议堕落成为暴力行为”,必须要有“用精神力量对付武力”的崇高境界。这里的精神力量在他看来,就是要以基督教宣传的“博爱”、“仁慈”来感化黑人的敌人并使之放下屠刀。
金之所以有这种思想与其青年时的学习有直接关系的。他在宾夕法尼亚的克罗泽学院学习时,利用业余时间,阅读了著名的神学著作——人们写的关于信仰的书,还有哲学著作——关于生活方式的书。这些书的思想给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最终用于实践。但使马丁·路德·金最为激动的则是圣雄甘地的思想。甘地的非暴力,或称精神力量的哲学是印度人民对抗英帝国主义政治、军事力量的精神支柱。印度人民不断举行示威游行,反对外国政治的统治,无论这样统治是否出于善意。也无论是否正确,他们要自己来做出决定。
甘地说虽然他们必须准备好为取得独立而牺牲自己的生命,他们也决不可为此而进行杀戮——不管受到多么粗暴的对待。
马丁开始相信在印度能取得胜利,在美国也可以。他用自己的行动领导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以非暴力为原则的民权运动。


本次演讲背景

50年代的美国南部,好像一座对付“解放了的”黑人的监狱。而阿拉巴马州又是种族歧视最为猖獗的一个州,在这里,黑人的选举权力受到野蛮剥夺和限制,骇人听闻的迫害黑人的私刑暴行不断发生,种族隔离制度使黑人不能与白人同校,不能在同一个教堂做礼拜,不准进入为白人开设的旅馆、客栈、饭馆和娱乐场所,连公共汽车站上也树立了栅栏,规定白人黑人分别上车。
年轻的伴随着种族主义歧视长大的黑人牧师马丁·路德·金到任不久,便参加并领导了1955年蒙哥马利市黑人抵制乘坐公共汽车的反种族歧视运动,最终迫使美国最高法院作出取消这种制度的决定。1963年他组织的伯明翰黑人争取自由平等权利的大规模游行示威,把黑人运动从南方推向北方。8月28日,斗争达到高潮。25万人聚集首都华盛顿,以和平集会方式举行“自由进军”的示威,就在林肯纪念堂前,马丁·路德·金向示威群众发表了这篇激动人心的演说。在演讲中,表达了他的非暴力主义思想以及他对自由平等公正的追求与憧憬

1968年4月4日,金被种族分子暗杀。 美国政府规定,从1986年起,每年1月的第3个星期一为小马丁·路德·金全国纪念日。

马丁.路德是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倡导者,新教路德宗创始人。

马丁.路德.金是美国黑人民权运动的领袖

---------------------------
马丁·路德

马丁·路德是十六世纪德国宗教改革运动的发起者,新教路德宗的奠基人。
1483年11月3日,马丁·路德出生在德意志东部的一个小山村。
那时的德国,经济比较发达,地理位置重要,商业比较繁荣。但与西欧各国相比,它的
经济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分散性,缺乏统一的国内市场。经济的分散性加剧了政治上的
分裂割据状态。政治经济互为因果,恶性循环,导致国内一片混乱。天主教会借机扩大自己
的影响,僧侣们无恶不作,整个国家处于一片“混沌”状态。
少年时的马丁·路德目睹了天主教会的腐败糜烂,便下定决心要进行宗教改革。大学毕
业以后,他在父母亲朋诧异的目光中“遁入空门”——进入雷尔福特圣奥古斯丁修道院当修
士,他在那里学习神学,并且洁身自律。1508年他成为维登堡大学的神学教授。教皇和
天主教会的腐败奢侈,日益坚定了他进行宗教改革的决心。他开始着手创建自己的宗教学说
——“因信称义”说。他认为一个人灵魂的获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什么教
会的繁琐仪式。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教会和僧侣阶层的特权。
1517年,为反对教皇利奥十世借颁发赎罪券盘剥百姓,路德在维登堡大教堂门前贴
出了“关于赎罪券效能的辩论》(即九十五条论纲)。《论纲》所引起的强烈反响,甚至出
乎路德自己的预料。社会各阶层都对《论纲》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可以说《论纲》点燃了第
一次德国资产阶级革命——宗教改革的火焰。路德一下子成为德国全民族的代言人,各阶层
的热烈支持,使路德走上了同罗马教庭彻底决裂的道路。
1519年,罗马教会的神学家约翰·艾克同马丁·路德在莱比锡展开了大论战。在路
德唇枪舌剑、咄咄逼人的攻势之下,约翰·艾克狼狈不堪地败下阵去,这场大辩论无疑成为
路德宗教改革生涯中的一次重大转机。
1520年是宣场路德学说最火的一年。那一年共出版德文书籍、文章208册,其中
路德的著作有133册之多。被称作宗教改革三大论著的《致德意志贵族公开书》、《教会
被囚于巴比伦》、《基督徒的自由》都发表在那一年。在这些著作中,路德的攻击予头并非
指向某一教皇或教庭的奢侈腐败,他矛头所指是整个封建神权政治。他的学说从根本上否定
了中世纪的教阶组织,否定了奴役人们的圣礼制度和教会法规,提出建立与资本主义发展相
适应的资产阶级廉俭教会,并在宗教理论上以资产阶级自律的宗教取代了封建主义他律的宗
教。
这一切点燃了下层人民的热情之火,呼出了人们的心声。人民拥戴路德,以教皇为首的
教会人员却对路德恨之入骨。1520年10月,教皇下诏书,勒令路德在60天之内悔过
自新,否则将开除他的教籍,路德面对威逼利诱毫不动摇,在拥护者的赞美声中把教皇的诏
书付之一炬。路德的反抗行动进一步划清了自己同教会的界限,同时也极大地鼓舞了德意志
和西欧各国的人民,他们更加崇敬路德,也更加向往宗教改革。可以说由路德点燃的宗教改
革之火在西欧各国已成燎原之势。
面对这种可怕的局面,教皇有些慌了手脚,只好一再敦促德皇查理五世为路德定罪。德
皇终于决定于1521年4月17—26日,在沃尔姆斯召开帝国会议,为路德定罪,给这
样一个叛经离道的叛逆者以惩诫,同时也要给路德的拥护者们表演一次杀鸡儆猴的把戏。路
德并没有被教皇的淫威吓倒,他昂首挺胸地到达沃尔姆斯,在帝国会议上据理力争,毫不让
步。他声称“我坚持己见,决无反悔!”这掷地有声的话语,充分表达了当时德意志人民要
求摆脱罗马教庭控制的强烈愿望和坚定信心。
查理五世、教皇等一帮人无计可施,只好蛮横地对路德进行人身迫害,宣布路德为不受
法律保护的人。路德无法立足,只好隐居到瓦特堡,从事圣经翻译。
路德并没有沉寂下去。他选择的圣经翻译工作有着不可估价的积极意义。
1543年,路德翻译的德文圣经面世了,海涅认为路德对圣经的翻译是“创造了德
语”。路德所译的圣经是依照着未经后世篡改的希伯莱文和希腊文原本。他的翻译为人民提
供了对抗天主教会的思想武器。从另一种意义上说,他译的圣经使用的是德国语言,这种统
一的语言成为联系德意志各邦的重要纽带。
但路德不能代表人民。当德国农民要把宗教改革变成一场推翻现存剥削制度的政治革命
时,路德退缩了,最后走向背叛,成为世俗统治者的代言人。他先写了《劝基督徒勿从事叛
乱书》,又开始回维登堡讲道,平息骚乱,最后写了《反对杀人越货的农民暴徒书》。他对
待农民起义的态度由劝抚、调解到力主镇压。后来又叫嚣“无论谁,只要力所能及,无论是
暗地里也好公开地也好,都应该把他们戳死,扼死,刺杀,就象必须打死疯狗一样!”丑恶
狰狞的面目暴露无遗。路德彻底脱离了人民,路德教在德国蜕变成为世俗诸侯的工具。以路
德为代表的市民阶级温和的宗教改革运动,仅在宗教形式上进行了一些改革。恩格斯说“路
德不仅把下层人民的运动,而且连市民阶级的运动也出卖给诸侯了”。
1546年2月,路德死于出生地艾斯勒本,享年63岁。路德一生功过参半。他所发
起并领导的宗教改革运动席卷整个欧洲,永久性地结束了罗马天主教会对于西欧的封建神权
统治。
他的宗教学说为新兴资产阶级提供了革命的思想武器。恩格斯认为路德是他那个时代的
巨人,他无愧于这一光荣。

-----------------------------
马丁·路德·金简介

1929年1月15日,小马丁·路德·金出生在美国亚特兰大市奥本街501号,一幢维多利亚式的小楼里。他的父亲是牧师,母亲是教师。他从母亲那里学会了怎样去爱、同情和理解他人;从父亲那里学到了果敢、坚强、率直和坦诚。但他在黑人区生活,也感受到人格的尊严和作为黑人的痛苦。15岁时,聪颖好学的金以优异成绩进入摩尔豪斯学院攻读社会学,后获得文学学士学位。
尽管美国战后经济发展很快,强大的政治、军事力量使它登上了“自由世界”盟主的交椅。可国内黑人却在经济和政治上受到歧视与压迫。面对丑恶的现实,金立志为争取社会平等与正义作一名牧师。他先后就读于克拉泽神学院和波士顿大学,于1955年获神学博士学位后,到亚拉巴马州蒙哥马利市得克斯基督教浸礼会教堂作牧师。

1955年12月,蒙哥马利节警察当局以违反公共汽车座位隔离条令为由,逮捕了黑人妇女罗莎·帕克斯。金遂同几位黑人积极分子组织起“蒙哥马利市政改进协会”,号召全市近5万名黑人对公共法与公司进行长达1年的抵制,迫使法院判决取消地方运输工具上的座位隔离。这是美国南部黑人第一次以自己的力量取得斗争胜利,从而揭开了持续10余年的民权运动的序幕,也使金博士锻炼成民权运动的领袖。
1968年4月4日,金被种族分子暗杀。
美国政府规定,从1986年起,每年1月的第3个星期一为小马丁·路德·金全国纪念日。




关于非暴力主张

伴随着种族主义长大的马丁·路德·金,深受种族主义的伤害,所以他积极参加反对种族隔离制度的斗争。但他主张的却是非暴力的斗争,而这种斗争方式的确是有思想原因的。他受甘地主义和基督教教义影响很深,是一位典型的和平主义者。他强调在争取黑人自由平等权利的斗争中,不应干违法的事,不能让“创造性的抗议堕落成为暴力行为”,必须要有“用精神力量对付武力”的崇高境界。这里的精神力量在他看来,就是要以基督教宣传的“博爱”、“仁慈”来感化黑人的敌人并使之放下屠刀。
金之所以有这种思想与其青年时的学习有直接关系的。他在宾夕法尼亚的克罗泽学院学习时,利用业余时间,阅读了著名的神学著作——人们写的关于信仰的书,还有哲学著作——关于生活方式的书。这些书的思想给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最终用于实践。但使马丁·路德·金最为激动的则是圣雄甘地的思想。甘地的非暴力,或称精神力量的哲学是印度人民对抗英帝国主义政治、军事力量的精神支柱。印度人民不断举行示威游行,反对外国政治的统治,无论这样统治是否出于善意。也无论是否正确,他们要自己来做出决定。
甘地说虽然他们必须准备好为取得独立而牺牲自己的生命,他们也决不可为此而进行杀戮——不管受到多么粗暴的对待。
马丁开始相信在印度能取得胜利,在美国也可以。他用自己的行动领导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以非暴力为原则的民权运动。





本次演讲背景

50年代的美国南部,好像一座对付“解放了的”黑人的监狱。而阿拉巴马州又是种族歧视最为猖獗的一个州,在这里,黑人的选举权力受到野蛮剥夺和限制,骇人听闻的迫害黑人的私刑暴行不断发生,种族隔离制度使黑人不能与白人同校,不能在同一个教堂做礼拜,不准进入为白人开设的旅馆、客栈、饭馆和娱乐场所,连公共汽车站上也树立了栅栏,规定白人黑人分别上车。
年轻的伴随着种族主义歧视长大的黑人牧师马丁·路德·金到任不久,便参加并领导了1955年蒙哥马利市黑人抵制乘坐公共汽车的反种族歧视运动,最终迫使美国最高法院作出取消这种制度的决定。1963年他组织的伯明翰黑人争取自由平等权利的大规模游行示威,把黑人运动从南方推向北方。8月28日,斗争达到高潮。25万人聚集首都华盛顿,以和平集会方式举行“自由进军”的示威,就在林肯纪念堂前,马丁·路德·金向示威群众发表了这篇激动人心的演说。在演讲中,表达了他的非暴力主义思想以及他对自由平等公正的追求与憧憬

1968年4月4日,金被种族分子暗杀。 美国政府规定,从1986年起,每年1月的第3个星期一为小马丁·路德·金全国纪念日。

当然不是。前者是16世纪德意志宗教改革家,后来创造了新教中的路德教派;后者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人权解放运动的杰出领袖。其在1964年发表了著名的《我有一个梦想》(i have a dream) 的演说,曾获诺贝尔和平奖。后被激进种族主义者刺杀。具体如下:
马丁·路德
马丁·路德 Martin Luther (1483~1546) :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倡导者,新教路德宗创始人。

马丁·路德的早年生活

出生于德意志埃斯勒本一虔诚天主教徒家庭。父亲原是贫穷自由农民,后又从矿工发展为小炼铁厂厂主,路德的童年在贫困中度过,家境好转后即受到正规教育。曾在曼斯菲尔德、马格德堡、埃森纳赫等地学习。1501年入莱比锡大学,次年获文学士学位,1505年获硕士学位。曾致力研究经院哲学。1505年 5月路德按照父亲的意愿入埃尔福特大学法学院,准备做律师。同年 7月突然改进埃尔福特奥斯定会的隐修院当了隐修士。其原因后人众说纷纭,路德自己解释为:“对自己失去信心”。这可能是指他所经历的一次雷雨袭击(相传他被雷击倒),使他发誓入修院,以寻求上帝宽恕的门径。他在修院中笃诚履行各项虔修神功。1507年领受神父职。1508年转入维登堡大学,次年获圣经学士学位。1510年11月至次年3月,他曾随一奥斯定会修士因公走访罗马。1512年获神学博士学位后,在维登堡大学开设圣经学常设讲座,兼管教会工作。

教会改革思想的萌芽和历史背景

当时封建制度下的西欧,社会危机和教会危机激化。一些民族王侯和市民阶层对现状不满,下层人民苦难更为深重;教廷和神圣罗马帝国的威信明显下降,教会内部的改革派已多次发难。路德在大学时期已对当时的世事和教会景况感到苦闷。他在修院虔修和钻研神学、哲学理论时,悉心探讨释除苦闷的真谛,但自觉毫无收获。当他为解除自己“心灵之痛苦”寻找“蒙神赦罪而得救赎”之路时,认识到传统教会要求人们履行的礼仪和神功,并无助于人们解除这种深沉的内心苦闷,经院神学亦只能引领人的心灵走入死胡同。他对中世纪一些具有改革思想的人物如维廉·奥康、J.胡斯等虽有所向往,并受到人文主义者如D.伊拉斯谟等的影响,但尚无意反对传统教会和教皇体制。后人多认为,在这段时期内,他已形成因信称义命题的基本内涵。这一命题的主旨为:灵魂得到拯救的人在上帝面前被称为义,不在于本人自己善行所积下的功德,而在于上帝的恩典和人对上帝的笃诚信仰。当时教会宣称,人们为资助教会而购买赎罪券便能获得赦罪。路德的因信称义命题,正是针对这种说法的神学依据加以抨击。

马丁·路德所引发宗教改革运动

正当路德热心宣传他的新见解时,教皇利奥十世以修缮罗马圣彼得大教堂为名,派教廷大员到德意志各地兜售赎罪券聚敛资财。不少诸侯及市民阶层对此甚为不满。一向赞助路德的萨克森选侯弗里德里希不许在萨克森选侯区兜售赎罪券,但在萨克森公国并未被禁止,而事实上兜售活动已深入维登堡附近。对此,路德几经犹豫,终于在1517年10月31日(一说11月 1日)以学术争论的方式在维登堡城堡大教堂的大门上张贴出了“欢迎辩论”的《九十五条论纲》。论纲以神学论辩的笔调写成,语气甚和缓;仅指责某些教会弊端而无意攻击教会本身,在第71条中还明确肯定教皇的赦罪权。论纲认为:告解圣事的中心是悔改,而不是向神父认罪;肉身的苦修和禁欲,若无内心的忏悔便毫无用处;靠积累功德赎罪也无益,只有基督的功德才能有助于赦罪;教会的“功库”只在于上帝通过取得基督施行救赎恩典的福音。其因信称义主张在论纲中并未提出。然而,论纲已使赎罪券在德意志各地销路大减,有些地方已无人购买。路德此举得到各阶层支持,同时也触怒了教廷。教廷不顾路德的低调和善意的姿态,于1518年8 月命其到罗马受审。由于选侯弗里德里希和其他德意志诸侯的同情和干预,此举未能奏效。次年7月,亲罗马的神学家约翰·艾克迫使路德在保守势力较强的莱比锡展开辩论。辩论中,路德在艾克的狡黠追问下,终于明确断言圣经权威至上,否认教皇权威,并赞同康斯坦茨公会议所谴责的胡斯的一些观点,这就否定了公会议的无误性。辩论后,艾克宣称他已从路德的言论中取得了谴责路德为异端的依据。次年,路德连续发表《关于教会特权制的改革致德意志基督教贵族公开信》、《论教会的巴比伦之囚》和《论基督徒的自由》等文章,公开提出教皇无权干预世俗政权。宣称教会如果不能自己进行改革,国家政权应予挽救,并将罗马教会称为“打着神圣教会与圣彼得的旗帜的、人间最大的巨贼和强盗”。他还明确指出:教皇不是圣经的最后解释人,信徒人人都可直接与上帝相通而成为祭司,无需神父作中介。

利奥十世于1520年10月派艾克前往德意志正式宣布开除路德教籍的通谕。路德在诸侯和市民的支持下决定公开对抗,写了《反对敌基督者的通谕》一文,并于12月10日当众烧毁教皇通谕及一些教律。当时,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为了在政治上与法国抗衡,希望得到教皇的支持,反对路德的改革。因而在1521年帝国会议上,决定执行教皇通谕,给路德判罪。但由于与会诸侯的反对和路德本人在被审讯时的强硬态度,会议最终决定先放路德离去,然后判罪并下逮捕令。路德在归途中,萨克森选侯以拦劫绑架方式把他送进瓦特堡加以保护。路德在瓦特堡隐居期间,致力于圣经的德语翻译。这时,路德的拥护者已经行动起来,宗教改革运动如燎原之火,迅猛发展。

马丁·路德·金
小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 Jr.,1929年1月15日—1968年4月4日),著名的美国民权运动领袖,1964年度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有金牧师之称。

1929年1月29日马丁·路德·金出生于佐治亚州的亚特兰大,他的父亲是一个教会牧师。1948年马丁·路德·金获得莫尔豪斯大学学士学位,1951年他又获得柯罗泽神学院学士学位,1955年他从波士顿大学获得神学博士学位。

1954年马丁·路德·金成为亚拉巴马州蒙哥马利的德克斯特大街浸信会教堂(Dexter Avenue Baptist Church)的一位牧师。1955年12月1日,一位名叫做罗沙·帕克斯的黑人妇女在公共汽车上拒绝给白人让座位,因而被当地警员逮捕。马丁·路德·金立即组织了蒙哥马利罢车运动,从此他成为民权运动的领袖人物。1963年金组织了争取黑人工作机会和自由权的华盛顿游行。1964年,他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1968年4月4日,他在旅馆的阳台被一名刺客开枪正中喉咙致死。

1986年1月,总统罗纳德·里根签署法令,规定每年一月份的第三个星期一为美国的马丁·路德·金日以纪念这位伟人,并且订为法定假日。迄今为止美国只有三个以个人纪念日为法定假日的例子,分别为亚伯拉罕·林肯日、乔治·华盛顿日与此处所提到的马丁·路德·金纪念日。其中,而马丁·路德·金是唯一一位非美国总统而又享有此殊荣的人。他最有影响力且最为人知的一场演讲是《我有一个梦想》,迫使美国国会在1964年通过《民权法案》宣布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政策为非法政策。

不一样的,
德国的那位是宗教改革时期,德国主要的宗教改革者,年代比较早。
美国的那位是美国争取黑人权利运动的领导者,是出现在现代的人物。

不是,前者是欧洲封建社会后期的宗教改革的倡导者,即与天主教相对的“新教”,后者是美国现代的著名争取黑人权利运动的领导者,后来他被刺杀

不是 德国的那个是一个宗教改革者.另一个是美国的活动家.

不是 ,金那是美国的一个著名的人物那是不一样的


名人与时代:马丁·路德时代内容简介
马丁·路德时代是《名人与时代》一书的焦点,这本书源自美国作家杜兰夫妇的《世界文明史》系列第六卷——《宗教改革》。它以编年体的形式,详细描绘了马丁·路德这位宗教改革运动的领军人物及其改革行动,以及这场改革对后世深远的影响。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其新颖的体裁,深入浅出的说理和独到的见解,...

谁能介绍一下“马丁.路德”
1497年:年轻的时候他被送到一所纳尔弟兄会(Null Brethren)学校读书,然后在一四九七年他被介绍到马德堡(Magdeburg)去读书,而他父亲又把他送去另一所爱森纳(Eisenach)的学校读书,所以路德曾在两所学校受过教育。因为他的父母不能维持他的生活,以致他必须时常到街头去行乞。1517年: 在一次激烈的讲道...

马丁路德宗和加尔文宗有什么区别?
16世纪初,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下,瑞士人文主义者和宗教领袖力图以《新约》为信仰与行为的唯一根据,改革宗教生活。1519年,茨温利(Ulrich Zwingli 1484-1531)在苏黎世进行宗教改革。他和奥科兰帕迪乌等因圣餐礼问题与马丁·路德在1529年的马堡会谈中发生分歧,遂与路德宗分道扬镳。教会体制...

Martin在外国是名字还是姓氏?
可以是名字,如:马丁-路德-金(黑人运动领袖);马丁-斯科塞斯(电影导演)。也可以是姓氏,如:瑞奇-马丁(歌手);肯扬-马丁(火箭队球员)。

求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的中文资料!谢了!
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 Jr.,1929年1月15日—1968年4月4日),著名的美国民权运动领袖,诞生于美国东南部的佐治亚州的亚特兰大市。1948年他大学毕业,担任教会的牧师。1948年到1951年间,马丁·路德·金在美国东海岸的费城继续深造。1963年,马丁·路德·金晋见了肯尼迪总统,要求通过新的民权法,给黑人以平...

宗教改革时期新教的代表是哪些?
1. 路德教派,由马丁·路德创立,他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一些教义和实践,如反对贩卖赎罪状。路德教派强调信仰唯独论,即仅通过信仰而非行为可以获得救赎。2. 加尔文教派,由约翰·加尔文领导,主要在瑞士和荷兰发展起来。加尔文教派强调圣经唯独论和神的预定论,认为上帝早已预定了哪些人将获得救赎。3. 英国...

世界上的古代大思想家有哪些
尼科罗·马基雅弗利:(1469年5月3日—1527年6月21日),是意大利著名政治家,他的著作《君主论》影响了后世许多政治家,他的理论也被曲解为马基亚维利主义,即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强权至上主义。马丁·路德:(1483年11月10日—1546年2月18日)新教宗教改革的发起人。生于德国艾斯莱本。弗兰西斯·...

我有一个梦,是谁演讲的,内容是什么
内容是 《我有一个梦》(马丁.路德.金)- - 今天,我高兴地同大家一起,参加这次将成为我国历史上为了争取自由而举行的最伟大的示威集会。100年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今天我们就站在他象征性的身影下——签署了《解放宣言》。这项重要法令的颁布,对于千百万灼烤于非正义残焰中的黑奴,犹如...

问: “人本善”和“人本恶”在中国古代分别由谁提出的?在外国还有谁提...
(三)、宗教改革时期马丁·路德和加尔文对性恶论的恢复和发展。虽然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对“原罪性恶论”的冲击是巨大的,但由于宗教神学的影响年深日久,在宗教改革时期,德国的马丁·路德和法国的加尔文又恢复了奥古斯丁的理论。路德和加尔文较奥古斯丁的进步之处在于否定了教会的权威,认为《圣经》是最高权威,...

马丁·路德时代——名人与时代内容提要
马丁·路德时代是历史长河中一段重要且充满变革的时期,由美国作家杜兰夫妇在《世界文明史》第六卷《宗教改革》中详尽描绘。此书以编年体的方式,聚焦于宗教改革的发起人马丁·路德,以及他所引领的改革运动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作者的写作手法新颖,理论阐述深入,观点独特,无论是历史学家、哲学家,还是...

岐山县17374766726: 马丁路德和马丁路德金是同一个人吗 -
杭枯醒脑: 不是.马丁路德,日耳曼人,15世纪基督教改革家,白人.马丁路德金I,美国人,二十世纪人,名篇I have a dream的所有者,民权运动人士,黑人.

岐山县17374766726: 马丁路易主张什么().意义是什么 -
杭枯醒脑: 是马丁路德还是马丁路德金?前者主张宗教改革,后者主张种族平等.

岐山县17374766726: 小马丁路德金和马丁路德金是指同一个人吗? -
杭枯醒脑: 如果是指发表《我有一个梦想》的人,两个人是同一个人.通常人们所称的“马丁路德金”,于1929年1月15日出生于佐治亚州的亚特兰大.因为他和他父亲都叫一样的名字,即“马丁·路德”,所以,人们也称他为“小马丁·路德·金”.

岐山县17374766726: 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发起者是谁 -
杭枯醒脑: 马丁·路德(注:把他和马丁·路德·金区分开,这俩不是一个人!) 基督教分支中现在还有“路德教派”存在,而这个路德教派就是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产物.

岐山县17374766726: 马丁路德希望人人生而平等的历史依据是什么为什么 -
杭枯醒脑: ...马丁路德和马丁路德金是两个人....楼主如果说的是马丁路德的话...因为马丁路德是个宗教改革家所以他所参照的依据肯定是圣经....真正实现其信条的真谛~~~这句话里的信条真谛应该是指圣经里所说的每个人活着都是为了赎罪这句话....人人生而平等这句话也是参照圣经....旧约圣经里记载着...上帝不会偏袒任何人~~我们都是上帝的儿女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假如楼主你搞错了问的是马丁路德金的话应该意思也差不多...因为美国是一个极端崇尚天主教和新教的国家...很多东西的依据都来自圣经

岐山县17374766726: 马丁路德金的简介是什么? -
杭枯醒脑: 马丁·路德·金,将“非暴力”l和“直接行动”作为社会变革方法的最为突出的倡导者之一.1929 年1月15日,马丁·路德·金在亚特兰大出生.马丁·路德·金是牧师亚当·丹尼尔·威廉姆斯的外孙,威廉姆斯是埃比尼泽浸信会的牧师和全国有色人种协进会亚特兰大分会的发起人;马丁·路德·金是老马丁·路德·金的儿子,老马丁·路德·金继承父亲威廉姆斯成了埃比尼泽的牧师. 马丁·路德·金的家族发源于非洲裔美国人的浸信会.在结束亚特兰大莫尔浩司学院的学业后,马丁·路德·金又在宾夕法尼亚州的克劳泽神学院和波士顿大学就读,在学习中,马丁·路德·金加深了对神学的认识并探究圣雄甘地在社会改革方面的非暴力策略.

岐山县17374766726: 为什么马丁路德金叫作Rev. Martin Luther King Jr.? -
杭枯醒脑: 马丁·路德·金不是天主教神甫,也不是东正教神甫,而是基督教牧师.马丁·路德·金的英文正式称呼是Rev. Dr. Martin Luther King Jr.,翻译成中文是牧师小马丁·路德·金博士;其中Rev.即Reverand,是被正式按立牧师的头衔,通常和姓名连用时才使用;Dr.即Doctor,博士;Jr.即Junior,意为“小”,说明金牧师的父亲也叫马丁·路德·金.如果称呼牧师不加姓名,那么就要叫Pastor;这个词也用于非正式按立的牧师加姓名的称谓,如袁相忱牧师,Pastor Yuan.

岐山县17374766726: 马丁路德金是干嘛的?他都有哪些值得深思的名言? -
杭枯醒脑: 马丁·路德·金为黑人谋求平等,发动了美国的民权运动,功绩卓著,闻名于世.金在成为民权运动积极分子之前,是黑人社区必有的浸礼会的牧师.民权运动是美国黑人教会...

岐山县17374766726: 马丁·路德哪年逝世的? -
杭枯醒脑: 马丁·路德1546年逝世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