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历史名词:武王伐纣

作者&投稿:良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武王伐纣名词解释~

是指大约是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在进军到距朝歌七十里的牧野地方举行誓师大会,列数了商纣王的许多罪状,鼓动了军队要和商纣王决战。这时候商纣王才停止了歌舞宴乐,和那些贵族大臣们商议对策。这时,纣王的军队主力还在其他地区,一时也调不回来,只好将大批的奴隶和俘掳来的东南夷武装起来,凑了十七万人开向牧野。可是这些纣王的军队刚与周军相遇时,就掉转矛头引导周军杀向纣王。结果,纣王大败,连夜逃回朝歌,眼见大势已去,只好登上鹿台放火自焚。周武王完全占领商都以后,便宣告商朝的灭亡。

1
中国名著。《禹贡》是《尚书》(一作《书经》,简称《书》)中的一篇。作者说法不一,王国维在《古史新证》中认为《禹贡》为周初人所作;日人内滕虎次郎的战国末至汉初说,史念海在《论〈禹贡〉的著作时代》一文中,则据《禹贡》中有“南河”、“西河”之称,认定作者为魏国人;顾颉刚认为出自战国时秦国人之手。2顾颉刚的古史学说在解放前有两个主要的课题:前期古史学说的重心是“古史层累说”;后期古史学说的重心是“五德终始说下的政治与历史”。“古史层累说”是顾颉刚古史学说中最先提出,是主要核心与灵魂,也是最为重要的方法体系。就具体的古史研究而言,顾颉刚的独创性主要表现在提出了“古史层累说”,这既是一种历史观,又是一种历史研究方法,可以说这是在“层累地造成古史”观支配下的方法论体系。在顾颉刚具体的古史研究中,无论他运用何种具体的史学方法,实际上都是从“古史层累说”演化出来的,或者说某一种具体的方法都是“古史层累说”方法论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都是为其“层累地造成古史”观所服务的。他所提出的“古史层累说”估定了传统经学的价值,开创了新的古史研究方法,成为二十世纪古史研究领域中的主要范式之一,其余响至今仍在古史学界内回荡。

3
根据海协会与海基会台北会谈达成的协议,两岸海运直航、空运直航、直接通邮今天(12月15日)全面启动,两岸同胞企盼了数十年之久的“三通”终于梦圆,两岸关系发展迈入新时代。回首过往,一路虽然曲折蜿蜒,但大势所趋无可逆阻。
《告台湾同胞书》首倡两岸“三通”
两岸“三通”从小到大渐成潮流
“两岸一日生活圈”概念化为现实

4
二里头文化是指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一至四期所代表的一类考古学文化遗存,是介于河南龙山文化和二里冈文化的一种考古学文化。该考古文化主要集中分布于晋南、豫西,尤其以二里头遗址发现的该类文化遗存最具代表性和典型性,故以此命名。二里头文化是进行夏文化探索的主体内容。二里头文化是中国青铜时代的文化。该文化以发现于河南省偃师市二里头命名。约公元前二十一世纪至公元前十七世纪。主要分布在河南中、西部的洛阳附近和伊、洛、颍、汝诸水流域以及山西南部的汾水下游一带。已发现的遗址有近百处,经过发掘的有洛阳东干沟、矬李、东马沟,陕县七里铺,汝州市煤山,郑州洛达庙和山西夏县东下冯、翼城感军等地点。5牧野之战,又称“武王伐纣”,是周武王联军与商朝军队在牧野(今河南省淇县南、卫河以北)进行的决战。由于子辛(商纣王)先征西北的黎,后平东南夷,虽取得胜利,但穷兵黩武,加剧了社会和阶级矛盾,最后兵败自焚,商朝灭亡。故《左传》称:“纣克东夷而损其身”。

商朝最后一个国王叫纣,他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兴建宠丽的琼楼瑶台,整日“以酒为池,以肉为林”,和爱妃妲已以及贵族们宴饮酒池,为了满足自己的享受,纣王就加重赋税,使社会矛盾越来越尖锐。百姓起来反抗,他就用重型镇压。他设置了“炮烙”酷刑,把反对他的人绑在烧得通红的铜柱上活活烙死。叔父比干规劝他,他竟凶狠地挖出了比干的心。纣王的残暴统治激起了人们的反抗,动荡不安的社会像烧开了的水那样的沸腾。

这个时候,活动在渭河流域的姬姓周部落逐渐强大起来,首领周武王姬发正在积极策划灭商。他继承父亲文王遗志,重用姜尚等人,使国力增强。当商的军队主力远在东方作战,国内军事力量空虚之时,周武王联合各个部落,率领兵车300辆,虎贲(卫军)3000人,士卒4.5万人,进军到距离商纣王所居的朝歌只有70里的牧野(今河南淇县西南),举行了誓师大会,列数纣王罪状,鼓励军队同纣王决战。

周文王在完成翦商大业前夕逝世,其子姬发继位,是为周武王。他即位后,继承乃父遗志,遵循既定的战略方针,并加紧予以落实:在孟津(今河南孟津东北)与诸侯结盟,向朝歌派遣间谍,准备伺机兴师。

当时,商纣王已感觉到周人对自己构成的严重威胁,决定对周用兵。然而这一拟定中的军事行动,却因东夷族的反叛而化为泡影。为平息东夷的反叛,纣王调动部队倾全力进攻东夷,结果造成西线兵力的极大空虚。与此同时,商朝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呈现白炽化,商纣饰过拒谏,肆意胡为,残杀王族重臣比干,囚禁箕子,逼走微子。武王、吕尚(姜子牙)等人遂把握这一有利战机,决定乘虚蹈隙,大举伐纣,经过牧野之战,一战而胜,结束了商王朝的统治。

商朝最后一个国王叫纣,他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兴建宠丽的琼楼瑶台,整日“以酒为池,以肉为林”,和爱妃妲已以及贵族们宴饮酒池,为了满足自己的享受,纣王就加重赋税,使社会矛盾越来越尖锐。百姓起来反抗,他就用重型镇压。他设置了“炮烙”酷刑,把反对他的人绑在烧得通红的铜柱上活活烙死。叔父比干规劝他,他竟凶狠地挖出了比干的心。纣王的残暴统治激起了人们的反抗,动荡不安的社会像烧开了的水那样的沸腾。
  
这个时候,活动在渭河流域的姬姓周部落逐渐强大起来,首领周武王姬发正在积极策划灭商。他继承父亲文王遗志,重用姜尚等人,使国力增强。当商的军队主力远在东方作战,国内军事力量空虚之时,周武王联合各个部落,率领兵车300辆,虎贲(卫军)3000人,士卒4.5万人,进军到距离商纣王所居的朝歌只有70里的牧野(今河南淇县西南),举行了誓师大会,列数纣王罪状,鼓励军队同纣王决战。

周文王在完成翦商大业前夕逝世,其子姬发继位,是为周武王。他即位后,继承乃父遗志,遵循既定的战略方针,并加紧予以落实:在孟津(今河南孟津东北)与诸侯结盟,向朝歌派遣间谍,准备伺机兴师。

当时,商纣王已感觉到周人对自己构成的严重威胁,决定对周用兵。然而这一拟定中的军事行动,却因东夷族的反叛而化为泡影。为平息东夷的反叛,纣王调动部队倾全力进攻东夷,结果造成西线兵力的极大空虚。与此同时,商朝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呈现白炽化,商纣饰过拒谏,肆意胡为,残杀王族重臣比干,囚禁箕子,逼走微子。武王、吕尚(姜子牙)等人遂把握这一有利战机,决定乘虚蹈隙,大举伐纣,经过牧野之战,一战而胜,结束了商王朝的统治。

商朝最后一个国王叫纣,他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兴建宠丽的琼楼瑶台,整日“以酒为池,以肉为林”,和爱妃妲已以及贵族们宴饮酒池,为了满足自己的享受,纣王就加重赋税,使社会矛盾越来越尖锐。百姓起来反抗,他就用重型镇压。他设置了“炮烙”酷刑,把反对他的人绑在烧得通红的铜柱上活活烙死。叔父比干规劝他,他竟凶狠地挖出了比干的心。纣王的残暴统治激起了人们的反抗,动荡不安的社会像烧开了的水那样的沸腾。
  
这个时候,活动在渭河流域的姬姓周部落逐渐强大起来,首领周武王姬发正在积极策划灭商。他继承父亲文王遗志,重用姜尚等人,使国力增强。当商的军队主力远在东方作战,国内军事力量空虚之时,周武王联合各个部落,率领兵车300辆,虎贲(卫军)3000人,士卒4.5万人,进军到距离商纣王所居的朝歌只有70里的牧野(今河南淇县西南),举行了誓师大会,列数纣王罪状,鼓励军队同纣王决战。

周文王在完成翦商大业前夕逝世,其子姬发继位,是为周武王。他即位后,继承乃父遗志,遵循既定的战略方针,并加紧予以落实:在孟津(今河南孟津东北)与诸侯结盟,向朝歌派遣间谍,准备伺机兴师。

当时,商纣王已感觉到周人对自己构成的严重威胁,决定对周用兵。然而这一拟定中的军事行动,却因东夷族的反叛而化为泡影。为平息东夷的反叛,纣王调动部队倾全力进攻东夷,结果造成西线兵力的极大空虚。与此同时,商朝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呈现白炽化,商纣饰过拒谏,肆意胡为,残杀王族重臣比干,囚禁箕子,逼走微子。武王、吕尚(姜子牙)等人遂把握这一有利战机,决定乘虚蹈隙,大举伐纣,经过牧野之战,一战而胜,结束了商王朝的统治。

http://baike.baidu.com/view/48504.htm 武王伐纣百科

周武王讨伐商纣。这可能也代表臣子讨伐君王,伐无道吧。在当时不是很正统的。

商朝最后一个国王叫纣,他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兴建宠丽的琼楼瑶台,整日“以酒为池,以肉为林”,和爱妃妲已以及贵族们宴饮酒池,为了满足自己的享受,纣王就加重赋税,使社会矛盾越来越尖锐。百姓起来反抗,他就用重型镇压。他设置了“炮烙”酷刑,把反对他的人绑在烧得通红的铜柱上活活烙死。叔父比干规劝他,他竟凶狠地挖出了比干的心。纣王的残暴统治激起了人们的反抗,动荡不安的社会像烧开了的水那样的沸腾。
  
这个时候,活动在渭河流域的姬姓周部落逐渐强大起来,首领周武王姬发正在积极策划灭商。他继承父亲文王遗志,重用姜尚等人,使国力增强。当商的军队主力远在东方作战,国内军事力量空虚之时,周武王联合各个部落,率领兵车300辆,虎贲(卫军)3000人,士卒4.5万人,进军到距离商纣王所居的朝歌只有70里的牧野(今河南淇县西南),举行了誓师大会,列数纣王罪状,鼓励军队同纣王决战。

周文王在完成翦商大业前夕逝世,其子姬发继位,是为周武王。他即位后,继承乃父遗志,遵循既定的战略方针,并加紧予以落实:在孟津(今河南孟津东北)与诸侯结盟,向朝歌派遣间谍,准备伺机兴师。

当时,商纣王已感觉到周人对自己构成的严重威胁,决定对周用兵。然而这一拟定中的军事行动,却因东夷族的反叛而化为泡影。为平息东夷的反叛,纣王调动部队倾全力进攻东夷,结果造成西线兵力的极大空虚。与此同时,商朝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呈现白炽化,商纣饰过拒谏,肆意胡为,残杀王族重臣比干,囚禁箕子,逼走微子。武王、吕尚(姜子牙)等人遂把握这一有利战机,决定乘虚蹈隙,大举伐纣,经过牧野之战,一战而胜,结束了商王朝的统治。


解释历史名词:武王伐纣
武王、吕尚(姜子牙)等人遂把握这一有利战机,决定乘虚蹈隙,大举伐纣,经过牧野之战,一战而胜,结束了商王朝的统治。

武王伐纣名词解释
商纣王是商朝最后一个皇帝,是出了名的暴君,武王的父亲是文王,起兵废除纣王,但还没有成功就死了,他的儿子武王继承父亲的遗志继续起兵,终于攻破朝歌,取得胜利。

我国历史上的“武王伐纣”是怎么一回事?结果怎样?
商朝后期,周武王十一年(前1027年或前1046年)一月二十六日,此时纣王正派大军远征东夷之际,周武王见机不可失,在吕望等人辅佐下,以兵车三百乘,虎贲(精锐武士)三千人,东进突袭商,总兵力史称有士甲四万五千人,此说夸大。临行前,鱼辛谏阻,《尸子》载:“武王伐纣,鱼辛谏曰:岁在北方不北征...

武王伐纣名词解释
是指大约是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在进军到距朝歌七十里的牧野地方举行誓师大会,列数了商纣王的许多罪状,鼓动了军队要和商纣王决战。这时候商纣王才停止了歌舞宴乐,和那些贵族大臣们商议对策。这时,纣王的军队主力还在其他地区,一时也调不回来,只好将大批的奴隶和俘掳来的东南夷武装起来,凑了十七万人...

武王伐纣的意思
武王伐纣是指大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带领周与各诸侯联军起兵讨伐商王帝辛(纣),最终建周灭商的历史事件。武王伐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发生在约公元前1046年,标志着周朝的建立和商朝的灭亡。周武王姬发,即后来的周武王,带领周与各诸侯联军,发起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大战,旨在推翻残暴的商...

明朝的历史典故 武王伐纣是什么意思
武王伐纣,是指大约公元前1044年周武王姬发带领周与各诸侯联军起兵讨伐商王帝辛(纣),最终建周灭商的历史事件。依据出土的西周利簋的铭文记载,“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武王伐纣,一夜之间就将商灭亡,在岁星当空的甲子日早晨,占领了朝歌。西周利簋的铭文,澄清了武王伐纣具体日...

武王伐夺是什么意思?
武王伐夺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这个词组的意思是指周朝的太公望和周武王领导下,推翻商朝暴政,最终夺取了商朝的统治权。这个事件在中国历史上被视为是由上至下的政治和社会变革,对中国未来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武王伐夺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影响非常深远。首先,它标志着中国社会从封建残余社会...

武王伐周是什么意思?
武王伐周是指中国历史上商朝末年周王室的腐败和统治不力,导致各地诸侯纷纷反叛,武王率领商朝余部发起古代著名的灭亡战争,终于成功推翻了周王室,建立了周朝,标志着整个中国历史的新纪元的开始。武王伐周并非仅仅是一场战争,更是一次革命,武王推动了大规模农业生产、修建水利工程、发展货币交换等一系列...

武王伐周是什么意思啊
“武王伐周”是指古代中国商朝末期,周王朝的伟大祖先周武王率领商朝西岐部落与周幽王联合作战,打败顽抗周王朝的商纣王,终于完成了周王朝的建立。这场战役是中华历史上最著名的武功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艰苦而峥嵘的历史时期的象征。“武王伐周”的胜利至今仍然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个伟大的历史...

武王伐掠是什么意思?
武王伐掠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争事件之一,是周朝建立的关键之战。在周初,少昊部落成为西方藩国,在当时是一个相对强大的部落。后来周天子成立了一个大军,由武王领导,对少昊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侵略,这就是武王伐掠。在这次战争中,周军打败了少昊部落,使周天子在亚洲获得了极大的权力。武王伐掠对中国...

塔城地区17219636061: 武王伐纣(历史事件) - 搜狗百科
司阳罗立: 商朝最后一个国王叫纣,他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兴建宠丽的琼楼瑶台,整日“以酒为池,以肉为林”,和爱妃妲已以及贵族们宴饮酒池,为了满足自己的享受,纣王就加重赋税,使社会矛盾越来...

塔城地区17219636061: 武王伐纣名词解释
司阳罗立: 武王伐纣,岁在辛未,即此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是发生在公元前1010年,此年干支为“辛未”,有利簋铭文为证,即古人所言,岁在鹑火. 武王伐纣,在《尚书大传...

塔城地区17219636061: 武王伐纣是怎么回事?
司阳罗立: 周原是商王朝的一个小属国.周文王姬昌在位五十年,实行了许多正确的政策,使得... 周武王还将都城由丰地迁至 镐地,举行了历史上有名的“孟津观兵”. 这次大阅兵,...

塔城地区17219636061: “武王伐纣”说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司阳罗立: 西伯奠定了周朝事业的基础,但他在世的时候,一直没有讨伐商纣.他的“周文王”的称号 也是他死后的谥号.周朝的历史真正始于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 周武王继位以...

塔城地区17219636061: 明朝的历史典故 武王伐纣是什么意思 -
司阳罗立: 武王伐纣,是指大约公元前1044年周武王姬发带领周与各诸侯联军起兵讨伐商王帝辛(纣),最终建周灭商的历史事件. 依据出土的西周利簋的铭文记载,“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武王伐纣,一夜之间就将商灭亡,在岁星当空的甲子日早晨,占领了朝歌.西周利簋的铭文,澄清了武王伐纣具体日期,证实了古籍中所载的“战一日而破纣之国”的正确记载.

塔城地区17219636061: 历史名词解释 -
司阳罗立: 1 中国名著.《禹贡》是《尚书》(一作《书经》,简称《书》)中的一篇.作者说法不一,王国维在《古史新证》中认为《禹贡》为周初人所作;日人内滕虎次郎的战国末至汉初说,史念海在《论〈禹贡〉的著作时代》一文中,则据《禹贡》...

塔城地区17219636061: 历史问题:"武王伐纣"指的是哪一朝代更替事件 -
司阳罗立: 周朝替代商朝 武王伐纣是指大约是公元前1057年,以西周部落为主的联军起兵反商王帝辛(纣),最终导致商王朝灭亡的一场战争.《淮南子.兵略训》记载:武王伐纣,东面而迎岁,至汜而水,彗星出而授殷人其柄.

塔城地区17219636061: 武王伐纣的性质 -
司阳罗立: 武王伐纣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先发制人的著名战例,也是中国古代车战的著名战例.它终止了六百年的商王朝,确立了西周王朝的统治,为西周时期礼乐文明的全面兴盛开辟了道路.所体现的谋略和作战艺术,也对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