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抗清英雄夏完淳的资料。

作者&投稿:代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请介绍一下明末和清末两个时期抗清英雄的主要事迹~

在毗邻中国云南的缅甸北部山区有一个民族叫果敢族,他们其实属于我们正宗的汉民族,现在这个地方早已经被缅甸政府单独划为了一个县,名字就叫果敢县。面积十五万平方公里,人口约十五万。为什么本属于我们汉民族的百姓要跑到贫困的缅甸山区生活?他们的祖先到底遭遇了什么?这还得从三百多前的明朝末年那些波云诡谲的形势说起。
1644年,李自成的起义大军打进了明朝的首都北京,崇祯皇帝在走投无路之际,在煤山上吊自杀。李自成在北京没待多长时间,也在明朝叛臣吴三桂和满清大军的合击下狼狈出逃,于1645年在湖北的九宫山陷入四面楚歌,被当地民团杀死,残余力量成鸟兽散各奔东西。之后吴三桂和满清军队乘胜开始进攻四川一带张献忠的大西政权,张献忠于1646年在和清军的一次遭遇战中中箭身亡。张献忠死后他所建立的政权也就分崩瓦解了。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当权者的死亡最多只能代表一个时代的结束,却不能代表其力量的彻底消亡。
明朝灭亡后,朱氏宗族的藩王们在原明朝大臣将领等的扶持下曾经在南方建立了好几个明室小朝廷,先后有福王朱由崧建立的“弘光政权”;唐王朱聿键建立的“隆武政权”;鲁王朱以海建立的“鲁王政权”;还有朱聿键之弟朱聿鐭建立的“绍武政权”;以及桂王朱由榔建立的“永历政权”。这些明朝的残余政权大多在满清大军的倾力打击之下,如昙花一现稍纵即逝,时间最短的政权仅存在四十一天。但唯独“永历政权”政权硬是苦苦支撑了近二十年。
“永历政权”因何能够在满清铁蹄日益坚硬之下苟延残喘如此之久?关键原因就是这个残明小政权能够和李自成、张献忠这两支失势的起义军在最危难的时候捐弃前嫌暂时联合,共同对付外敌。
自从李自成于1645年战死于湖北的九宫山后,他的余部分为二支,分别由郝摇旗、刘体纯和李过、高一功等率领,先后退入湖南,与明朝的湖广总督何腾蛟、湖北巡抚堵胤锡联合起来一致抗清。1647年,郝摇旗部护卫逃到广西的永历帝在柳州安居下来,并于年底,大败清军于广西的全州。之后他们以永历帝为旗帜,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抗清战争,几乎收复了湖南全境。看到恢复明朝的火焰之后,一些已经被迫投降了满清的明朝军官们也趁机反正抗清,一时间,永历政权名义控制的区域扩大到了云南、贵州、广东、广西、湖南、江西、四川七省,还包括北方山西、陕西、甘肃三省一部以及东南福建和浙江两省的沿海岛屿,出现了南明时期第一次抗清斗争的高潮。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www.tiexue.net/ ]

但此时的永历政权内部不是因“多难而兴邦”,而是在相对平稳的时候,各种暂时被掩盖下去的矛盾重新抬头,各派政治势力互相攻讦、倾轧,李自成的农民军残余力量在排挤打击下被迫脱离南明政权,转移到巴东荆襄地区组成夔东十三家军,独立抗清。永历政权的内讧给了清军以喘息之机。1649—1650年,何腾蛟、瞿式耜先后在湘潭、桂林的战役中被俘杀,清军重新占领湖南、广西;其他刚刚收复的失地也相继丢掉了。南明一时又陷入了低谷时期。
直到以孙可望、李定国等为主的张献忠的大西军的残余势力的加入,永历政权才再次改变了局势。
张献忠于1646年战死后,以其义子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等人为主的大西军残部于1647年进占云南、贵州二省。1652年,岌岌可危的南明永历政权接受孙可望和李定国的建议和大西余部联合抗清。之后,以大西军余部为主体的南明军对清军展开了全面反击。李定国率军8万东出湖南,取得靖州大捷,收复湖南大部;随后南下广西,取得桂林大捷,击毙清定南王孔有德,收复广西全省;然后又北上湖南取得衡阳大捷,击毙清敬谨亲王尼堪,天下震动。同时,刘文秀亦出击四川,取得叙州大捷、停溪大捷,克复川南、川东。孙可望也亲自率军在湖南取得辰州大捷。东南沿海的张煌言、郑成功等的抗清军队也乘机发动攻势,接连取得一连串胜利,并接受了永历封号。一时间,永历政权名义控制的区域又恢复到了云南、贵州、广西三省全部,湖南、四川两省大部,广东、江西、福建、湖北四省一部,出现了南明时期第二次抗清斗争的高潮。
张献忠一生曾经收养了四个养子,分别为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孙可望是张献忠最为器重的。所以孙可望在张献忠死后成为大西余部首领的不二人选。李定国是仅次于孙可望的张献忠的第二养子。他十岁被收养,四十二岁去世,前后在军中凡三十二年之久。他相貌英俊、身材奇伟,以宽厚温和著称,每次临阵必披坚执锐、勇不可当,在军中素有“万人敌”和“小尉迟”之美誉。十七岁的时候,就成为张献忠手下第二号大将!崇祯十七年,张献忠建立政权,他受封安西将军,地位仅次于孙可望,是大西政权的第三号人物。时年不过二十四岁。
大西政权随着张献忠的战死而分崩离析,定国随孙可望转战滇、黔,建立了以昆明为中心的著名的“四将军”政权,这四个异性兄弟同时称王,定国为安西王。
定国最早提出联明抗清,尽管曾一再遭到大哥兼主帅孙可望的反对,但最后还是弟兄之间形成了共识,最终把他们的部队归入南明的永历政权。之后李定国主动请缨抗清。一战逼死四大汉奸降王之首的满清定南王孔有德。再战在湖南衡州击杀满清理政三王之一的敬谨亲王尼堪。两战杀死满清两位王爷,使“清君臣闻警,上下震动,闻定国名,股栗战惧,有弃湘、粤、桂、赣、川、滇、黔七省与帝媾和之议”。至此,定国已经“两蹶名王,天下震动”!为此李定国也被南明永历皇帝封为晋王。这两次战争是自从明朝万历年间以来,明清作战清军的最大损失!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面对李定国所取得的重大成功,孙可望如坐针毡,生怕危及了自己的主帅地位。开始暗中策划偷袭李定国,结果被李定国击败。但他还不死心于1657年八月再次调兵十四万,下决心要把李定国赶尽杀绝,当时李定国兵不满三万,然而,在决战之时孙可望的可耻行为受到全军将士的一致唾弃,纷纷倒戈投向李定国。所以,战役不到十天,孙可望大败,仅以身免。
兵败以后的孙可望,狗急跳墙,向洪承畴投降,做了民族的败类!他把云贵的虚实都告诉了清军,满清以他为向导大举进攻云贵。明永历十三年,清军三路大军进逼云贵,李定国兵败,被迫向南撤退。在撤退之前,他完成了他一生最后一次震动天下的战役--磨盘山战役,他部署非常严密拟一举歼灭吴三桂的清军主力。但由于叛徒的告密最后功败垂成。
此战役是云贵会战以来最大的恶战,在此战役中李定国军队三分之二的战士战死,清军也“死伤甚众,却三十里”,十八名将官都统被击毙。李定国卓越的指挥才能和顽强果敢的斗志在这次战役中再次得到体现,使清军不再敢骄横穷追自己的部队。
李定国从磨盘山撤退以后,和永历皇帝进入缅甸的时候失散,自己率部转战于云南和缅甸的边界。此时满清的军队也云集于此,李定国部队的处境日益艰难,他意识到要使抗清大业延续,唯有接回永历帝。于是,李定国积极联络逃入缅甸的永历朝廷,并亲率大军至缅甸迎接永历帝,然而,此时的永历帝被清军吓破了胆,再也没有了收复山河的雄心壮志,甘心苟安于缅甸的庇护之下。而缅甸人也趁火打劫出尔反尔,多次袭击李定国军队,定国忍无可忍,与缅甸军队发生冲突,以少胜多大破缅甸十万象军,令缅甸人闻风丧胆。而永历帝此时不但不鼓励李定国,反而下诏命定国撤军。定国望诏凄怆,叹道:“大明亡矣。”部将乘机指责永历帝不义,劝定国为自己打算,投降清朝。定国怒道:“自受大明之封爵,我便是大明之臣子,为人臣者不为人谋,可乎?今社稷狞沦,主上托于异邦,为臣者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焉能为一己之安,背宗弃祖,剃发受辱,投降满狗。”将士闻言,无不泣下。定国在再劝永历帝无果的情况下,无奈退兵,但仍盘桓在中缅边境,希望等到永历帝回心转意的一天。
顺治十八年十二月初一日,清军迫近缅甸,缅甸国王大惊,送出了永历帝朱由榔父子,以避免本国卷入明、清之战。康熙元年四月二十五日,永历帝被吴三桂派人在昆明一小庙内,用弓弦勒死。永历帝和太子被清军俘获的噩耗传来时,李定国伤心备至,捶胸大哭。他感到拥明抗清的旗帜既倒,再无回天之力,部下兵马由于驻扎在人烟稀少地区,粮食医药不足,病死了差不多一半。强弩之末,无法久支,此时自己的得力大将白文选等人也被迫投降吴三桂,从李定国忧郁成疾,临终前,托孤于部将平阳侯靳统武,命世子李嗣兴拜统武为养父,叮咛道:“宁死荒徼,无降也!”一代豪杰终于赍志以殁。他的那些不愿意投向满清的部下从此散落在缅甸的北部山区,称为“桂家”后来渐渐形成了缅甸的果敢族。
至今云南人仍然视定国为滇中的脊梁!(云南人最为崇拜的就是武侯和李定国)他一直被当作神灵受到祭祀,晚清革命党人蔡锷在云南起义时,以李定国为自己最高榜样,章太炎曾经说:“愿吾滇人,勿忘李定国!”

南冠草集

别云间
夏完淳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即事
夏完淳

复楚情何极,亡秦气未平。
雄风清角劲,落日大旗明。
缟素酬家国,戈船决死生!
胡笳千古恨,一片月临城。

精卫
夏完淳

北风荡天地,有鸟鸣空林。
志长羽翼短,衔石随浮沈。
崇山日以高,沧海日以深。
愧非补天匹,延颈振哀音。
辛苦徒自力,慷慨谁为心?
滔滔东逝波,劳劳成古今。

毘陵遇辕文
夏完淳

宋生裘马客,慷慨故人心。有憾留天地,为君问古今。
风尘非昔友,湖海变知音。洒尽穷途泪,关河雨雪深。

对月忆南行者
夏完淳

自拜南州使,清光几度看。沧洲天际晚,芳草月中寒。
属国思归汉,嫖姚拟筑坛。不知江上雁,何日到长安。

鱼服
夏完淳

投笔新从定远侯,登坛誓饮月氏头。
莲花剑淬胡霜重,柳叶衣轻汉月秋。
励志鸡鸣思击楫,惊心鱼服愧同舟。
一身湖海茫茫恨,缟素秦庭矢报仇。

哭吴都督
夏完淳

知己功名尽,伤心叩九阍。余光留日月,遗恨满乾坤。
湖海门生谊,荆榛国士恩。滔滔江水阔,万里独招魂。

忆侯几道云俱兄弟
夏完淳

春城烟雾晓阴阴,俯仰斜阳吊古今。
万里河山犹故国,九京风雨自同心。
欲知其主观司隶,未见孤儿属羽林。
鹤唳华亭人没后,河桥一阕泪沾襟。

舟中忆邵景说寄张子退
夏完淳

登临泽国半荆榛,战伐年年鬼哭新。
一水晴波青翰舫,孤灯暮雨白纶巾。
何时壮志酬明主,几日浮生哭故人。
万里飞腾仍有路,莫愁四海正风尘。

吴江野哭
夏完淳

江南三月莺花娇,东风系缆垂虹桥。
美人意气埋尘雾,门前枯柳风萧萧。
有客扁舟泪成血,三千珠履音尘绝。
晓气平连震泽云,春风吹落吴江月。
平陵一曲声杳然,灵旗惨淡归荒烟。
茫茫沧海填精卫,寂寂空山哭杜鹃。
梦中细语曾闻得,苍黄不辨公颜色。
江上非无吊屈人,座中犹是悲田客。
感激当年授命时,哭公清夜畏人知。
空闻蔡琰犹堪赎,便作侯芭不敢辞。
相将洒泪衔黄土,筑公虚冢青松路。
年年同祭伍胥祠,人人不上要离墓。

读《三子合稿》
夏完淳

十五成童解章句,每从先世托高轩。
瘐徐别恨同千古,苏李交情在五言。
雁行南北夸新贵,□首西东忆故园。(□字为益+鸟字)
独有墙头怜宋玉,不闻九辩吊湘沅。

绝句(四首选一)
夏完淳
扁舟明月两峰间,千顷芦花人未还;
缥缈苍茫不可接,白云空翠洞庭山。

寄迹武塘赋之
夏完淳
逢花却忆故园梅,雪掩寒山径不开。
明月愁心两相似,一枝素影待人来

卜算子
夏完淳

秋色到空闺,夜扫梧桐叶。谁料同心结不成,翻就相思结。
十二玉阑干,风有灯明灭。立尽黄昏泪几行,一片鸦啼月。


金明池
夏完淳

似雨江梅,如烟飞絮,细细香风欲送。江上梦回青琐闼,佩声却是谁家凤?几番空对紫薇花,而今悔、虚害也黄粱梦。正宿雨初醒,春眠未起,一派画楼钟动。叹谪仙先朝供奉。看春色流光,雨梢花重。西楼倚,锦筝低按,东郭卧、玉樽休空。莽游仙、白了人头,但芝草连天,丹霞封洞。待饮马榆关,拂衣黄阁,古月梅花三弄。

一剪梅
夏完淳

无限伤心夕照中。故国凄凉,剩粉余红。金沟御水日西东。昨岁陈宫。今岁隋宫。
往事思量一饷空。飞絮无情,依旧烟笼。长条短叶翠蒙蒙。才过西风。又过东风。

千秋岁
夏完淳

几番薄幸。无限伤心景。眉前事,心头病。残灯余一点,却把罗衣整。窗棂外,一枝带雨梨花影。
独步东风静。访当时花径。寒悄悄,花光净。人去多时也,往事犹堪省。飘红泪,银缸露满秋千冷。

鱼游春水(春暮)
夏完淳

离愁心上住。卷尽重帘推不去。帘前青草,又送一番愁句。凤楼人远箫如梦,鸳枕诗成机不语。两地相思,半林烟树。
犹忆那回去路。暗浴双鸥催晚渡。天涯几度书回,又逢春暮。流莺已为啼鹃妒,蝴蝶更禁丝雨误。十二时中,情怀无数。

烛影摇红
夏完淳

辜负天工,九重自有春如海。佳期一梦断人肠,静倚银釭待。隔浦红兰堪采,上扁舟,伤欵乃。梨花带雨,柳絮迎风,一番愁债。
回首当年,绮楼画阁生光彩。朝弹瑶瑟夜银筝,歌舞人潇洒。一自市朝更改,暗销魂,繁华难再。金钗十二,珠履三千,凄凉万载。

两同心
夏完淳

梦到扬州,依然南浦。绮罗如梦锦如尘,香车宝马知何处。翠烟笼,十里隋堤,茫茫飞絮。
举目魂消肠断,春光如许。琼花消息竟飘零,荒台古苑春无主。想莺花,十二楼前,迷离烟雨。

寻芳草
夏完淳

几阵杜鹃啼,却在那,杏花深处。小禽儿,唤得人归去,唤不得愁归去。
离别又春深,最恨也,多情飞絮。恨柳丝,系得离愁住,系不得离人住。

南仙吕入双调江儿水· 金陵杂咏
夏完淳

望青烟一点,寂寞旧山河。晓角秋笳马上歌,黄花白草英雄路,闪得我对酒销魂可奈何!荧荧灯火,新愁转多。暮暮朝朝泪,恰便是长江日夜波。

南仙吕.傍妆台.自叙
夏完淳

〈傍妆台〉客愁新,一帘秋影月黄昏。几回梦断三江月,愁杀五湖春。霜前白雁樽前泪,醉里青山梦里人。(合)英雄恨,泪满巾,响丁东玉漏声频。
〈前腔〉两眉颦,满腔心事向谁论?可怜天地无家客,湖海未归魂。三千宝剑埋何处?万里楼船更几人!(合)英雄恨,泪满巾,何处三户可亡秦!
〈不是路〉极目秋云,老去秋风剩此身。添愁闷,闷杀我楼台如水镜如尘。为伊人,几番抛死心头愤,勉强偷生旧日恩。水鳞鳞,雁飞欲寄衡阳信,素书无准,素书无准。
〈掉角儿序〉我本是西笑狂人。想那日束发从军,想那日霜角辕门,想那日挟剑惊风,想那日横槊凌云。帐前旗,腰后印,桃花马,衣柳叶,惊穿胡阵。(合)流光一瞬,离愁一身。望云山,当时壁垒,蔓草斜曛。
〈前腔〉盼杀我当日风云,盼杀我故国人民,盼杀我西笑狂夫,盼杀我东海孤臣。月轮空,风力紧。夜如年,花似雨,英雄双鬓。(合)黄花无分,丹萸几人。忆当年,吴钩月下,万里风尘。
〈余音〉可怜寂寞穷途恨,憔悴江湖九逝魂,一饭千金敢报恩。


南仙吕.甘州歌 感怀
夏完淳

〈甘州歌〉兴亡成败,叹英雄黄土,侠骨荒邱。千秋万岁,无限为龙为狗。君不见六朝烟草余芳乐,几片降旗上石头。青天外,白鹭洲,暮鸦残照水悠悠。斜阳里,结绮楼,湘帘半挂月如钩。
〈前腔〉新寒入敝裘,想霜鞯骏马,飘零难偶。江花江草,秋来剪出离愁。想着我弓开杨叶胡云冷,剑拂莲花汉月秋。愁三月,梦九州,归期数尽大刀头。人千里,泪两眸,西风雁字倩谁收。
〈前腔〉吞声哭未休,怅荒烟古渡,衰蒲残柳。清霄无寐,漫将往事追求。珊鞭风软金条脱,宝剑霜生锦臂鞲(此字有误,“革”应为“韦”字,指射箭时护臂的革套)。飙威驶,露影流,隔墙人唱小伊州。杯中物,鬓上秋,梦回酒醒月空楼。
〈前腔〉南冠客楚囚,望云山万里,那禁回首!丁丁晓箭,难为心坎眉头。几番的空帘剪雨三更梦,我待要望海乘风万里游。雨空逝,水自流,寒江积雾放孤舟。空中影,浪上沤,玉关何处觅封侯!
〈余音〉我那人呵影何方?书在金陵,客梦西楼。一样西风两地愁。


婆罗门引·春尽夜
夏完淳

晚鸦飞去,一枝花影送黄昏。春归不阻重门。辞却江南三月,何处梦堪温?更阶前新绿,空锁芳尘。
随风摇曳云。不须兰棹朱轮。只有梧桐枝上,留得三分。多情皓魄,怕明宵、还照旧钗痕。登楼望、柳外销魂。

http://www.yuwen.net.ru/
参考资料:http://www.yuwen.net.ru/

  夏完淳,祖籍浙江会稽,明思宗崇祯四年生于松江(今属上海),家住郡城西花园浜,是中国五千年历史上年纪最轻的华夏先烈。完淳父夏允彝为江南名 夏完淳像
  士,与完淳师陈子龙创立几社(与复社相应)。夏完淳受父亲影响,矢志忠义,崇尚名节。天 资聪颖,早慧,5岁读经史。7岁能诗文,9岁写出《代乳集》。允彝出游远方,常带完淳在身边,使他阅历山川,接触天下豪杰。从陈子龙为师,又受知于复社领袖张溥,在文章气节方面,深受二人熏陶。   崇祯十六年(1643年),与同县友人杜登春等组织“西南得朋会”(后改为“求社”),成为“几社”的后继。次年春,农民起义军席卷北方,完淳自称 “江左少年”,上书40家乡坤,请举义兵为皇帝出力。 清顺治二年(1645年),清兵下江南,完淳年15,随父、师在松江起义抗清。失败后,夏允彝投水自殉。乃追随陈子龙与太湖义军联系,参谋义军领袖吴易军事,继续从事抗清复明活动。不久,太湖义军被包围消灭。完淳泅水脱险。复明意志坚定不移。因痛心国事,作《大哀赋》,文采宏逸,情词哀惋,见者无不感叹惊佩。   顺治四年春,明鲁王赐谥夏允彝为“文忠”公,并遥授完淳为中书舍人。完淳写谢表,连同抗清复明志士数十人名册,交与专在海上往来通信联系的秀才谢尧文,使赴舟山呈与鲁王。谢在漴阙候船,被清兵拿获,解送提督吴胜兆处系狱。后吴胜兆反清事败,清当局得完淳所书谢表等,于 夏完淳
  是南京总督军务洪承畴,秉承清摄政王意旨,按名册严缉夏完淳等,务要一网打尽。   完淳避在嘉善岳父家中,曾秘密西行受阻,返回松江,决定渡海至鲁王处,再图大举。不幸于六月底被清当局侦获逮捕,取水道解往南京受审。船过细林山(即辰山),想起老师陈子龙,作《细林夜哭》诗,以表哀悼。船过吴江,又作《吴江夜哭》诗,以悼念吴易。   押至南京,洪承畴亲自讯问并劝降,说:“童子何知,岂能称兵叛逆?误堕贼中耳!归顺当不失官。”完淳挺立不跪,佯为不知审讯大员就是洪承畴,高声答道:“我闻亨九(洪承畴字)先生本朝人杰,松山、杏山之战,血溅章渠。先皇帝震悼褒恤,感动华夷。吾常慕其忠烈,年虽少,杀身报国,岂可以让之!”当左右差役告诉他堂上“大人”就是洪承畴时,完淳更声色俱厉地说:“亨九先生死王事已久,天下莫不闻之,曾经御祭七坛,天子亲临,泪满龙颜,群臣呜咽。汝何等逆徒,敢伪托其名,以污忠魄!”洪承畴色沮气夺,无辞以对。时钱栴亦被捕,意志沮丧。完淳在旁勉励说:“今与公 夏完淳父子墓
  慷慨问死,以见陈公于地下,岂不亦奇伟大丈夫哉!”使钱得全晚节。 在狱中谈笑自若。自被捕至狱中写下得诗,名《南冠草》,都是慨世、伤时、怀友和悼念死者之作,慷慨悲凉,传诵千古。继其父所作之政论集《续幸存录》,分析南明弘光王朝败亡的原因,识见超卓。如谓“南都之政,幅员愈小,则官愈大;郡县愈少,则官愈大;财赋愈贫,则官愈富。斯之谓三反。三反之政,乌乎不亡?”故郭沫若惊叹“完淳不仅为一诗人,而实为备良史之才者也。”   九月十九日,夏完淳就义于南京西市,所谓罪名归纳为“通海寇为外援,结湖泖为内应,秘具条陈奏疏,列荐文武官衔”。临刑时,他立而不跪,神色不变,刽子手战战兢兢,不敢正视,过了很久,才持刀从喉间断之而绝。钱栴等二十余人一同在南京就义。夏完淳死后,由友人杜登春、沈羽霄收殓遗体,归葬于松江昆冈乡荡湾村夏允彝墓旁。身后留有妻子钱秦篆、女儿以及遗腹子,出世后不幸夭折,一代忠良绝嗣。   夏氏父子墓坐落在松江区石湖荡镇小昆山荡湾村北开阔的田野中。
  石驳墓基围成一块平台,墓地呈半月形,高约2米,面宽约30米,占地二 亩余。1956年,夏墓被当时的江苏省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58年,松江县划归上海市后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61年,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修葺了夏允彝、夏完淳父子墓,并立墓碑,国务院副总理陈毅亲笔题写碑文“夏允彝夏完淳父子之墓”十个行楷大字。字字有神,体现了陈总对这两位民族英雄的敬仰和推崇。

  夏完淳在世只有17年,但他在明末文坛上却有着不可磨灭的光辉。夏完淳短暂的一生中,著有赋12篇,各体诗337首,词41首,曲4首,文12篇。
  主要内容
  14岁参加抗清斗争后,在血与火的斗争生活中,特别是在被捕以后,他写了不少慷慨悲壮而又清新明朗、表现民族气节的诗篇及赋、曲、杂文等。著名历史学家,也是夏完淳研究专家白坚先生总结其主要内容为:   其一,表现抗清复国的心志。诗集中大量篇章直接间接、多方多面、借古喻今、因物寓意地表现了诗人心怀故国 夏完淳与父亲夏允彝石刻像
  、志在南归、念切中兴的思想襟怀和抱负。尤其可贵的是,在艰难困苦的情境中,始终保持着高昂的乐观主义精神。如“万里飞腾仍有路,莫愁四海正风尘”,“英雄生死路,却似壮游时”等,气势奔放,开朗壮美。   其二,抒写兴亡之恨、可谓“处处山河泪,篇篇烈士心”。完淳的诗中有不少借青楼盛衰或宴游兴替以寄予兴亡之恨的内容。   其三,歌颂英烈,哀悼师友。《六哀》、《六君咏》、《细林野哭》、《吴江野哭》和哭钱熙的诸篇,都属于这一类。其中颇多感人甚深的好诗。千百年后,还使人读之震悼,闻之饮泣。

  作品选摘
  【别云间】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宝带桥其一】   宝带桥边泊,狂歌问酒家。 吴江天入水,震泽晚生霞。   细缆迎风急,轻帆带雨斜。 苍茫不可接,何处拂灵槎。   【即事】   复楚情何极,亡秦气未平。雄风清角劲,落日大旗明。   缟素酬家国,戈船决死生!胡笳千古恨,一片月临城。   【精卫】   北风荡天地,有鸟鸣空林。志长羽翼短,衔石随浮沈。   崇山日以高,沧海日以深。愧非补天匹,延颈振哀音。   辛苦徒自力,慷慨谁为心?滔滔东逝波,劳劳成古今。   【鱼服】   投笔新从定远侯,登坛誓饮月氏头。莲花剑淬胡霜重,柳叶衣轻汉月秋。   励志鸡鸣思击楫,惊心鱼服愧同舟。一身湖海茫茫恨,缟素秦庭矢报仇。   【长歌】   我欲登天云盘盘,我欲御风无羽翰。 我欲陟山泥洹洹,我欲涉江忧天寒。   琼弁玉蕤佩珊珊,蕙桡桂棹凌回澜。 泽中何有多红兰,天风日暮徒盘桓。   芳草盈箧怀所欢,美人何在青云端。 衣玄绡衣冠玉冠,明珰垂絓乘六鸾。   欲往从之道路难,相思双泪流轻纨。 佳肴旨酒不能餐,瑶琴一曲风中弹。   风急弦绝摧心肝,月明星稀斗阑干。   【细林夜哭歌】   细林山上夜乌啼,细林山下秋草齐。有客扁舟不系缆,乘风直下松江西。   却忆当年细林客,孟公四海文章伯。昔日曾来访白云,落叶满山寻不得。   始知孟公湖海人,荒台古月水粼粼。相逢对哭天下事,酒酣睥睨意气亲。   去岁平陵鼓声死,与公同渡吴江水。今年梦断九峰云,旌旗犹映暮山紫。   潇洒秦庭泪已挥,仿佛聊城矢更飞。黄鹄欲举六翮折,茫茫四海将安归!   天地跼蹐日月促,气如长虹葬鱼腹。肠断当年国士恩,剪纸招魂为公哭。   烈皇乘云御六龙,攀髯控驭先文忠。君臣地下会相见,泪洒阊阖生悲风。   我欲归来振羽翼,谁知一举入罗弋。家世堪怜赵氏孤,到今竟作田横客。   呜呼!抚膺一声江云开,身在罗网且莫哀。公乎,公乎!为我筑室傍夜台,霜寒月苦行当来!   【满江红·无限伤心】   无限伤心,吊亡国云山故道。蓦蓦地,杜鹃啼血,棠梨开早。   愁随花絮飞来也,四山锁尽愁难扫。叹年年春色倍还人,谁年少!   梨花雪,丝风晓;柳杨枝,笼烟袅。禁三千白发,镜花虚照。   襟袖朱颜人似玉,也应同向金樽老。想当时罗绮少年场,生春草。   【大哀赋】   【遗夫人书】   三月结缡,便遭大变,而累淑女相依外家。未尝以家门盛衰,微见颜色。虽德曜齐眉,未可相喻;贤淑和孝,千古所难。不幸至今吾又不得不死;吾死之后,夫人又不得不生。上有双慈,下有一女,则上养下育,托之谁乎?然相劝以生,复何聊赖!芜田废地,已委之蔓草荒烟;同气连枝,原等于隔肤行路。青年丧偶,才及二九之期;沧海横流,又丁百六之会。茕茕一人,生理尽矣。呜呼,言至此,肝肠寸断,执笔心酸,对纸泪滴。欲书则一字俱无,欲言则万般难吐。吾死矣!吾死矣!方寸已乱。平生为他人指画了了,今日为夫人一思究竟,便如乱丝积麻。身后之事,一听裁断,我不能道一语也!停笔欲绝。去年江东储贰诞生[6],名官封典俱有,我不曾得。夫人,夫人!汝亦先朝命妇也。吾累汝,吾误汝!复何言哉?呜呼,见此纸如见吾也!外书奉秦篆细君。   【南仙吕.傍妆台.自叙 】   <傍妆台> 客愁新,一帘秋影月黄昏。几回梦断三江月,愁杀五湖春。霜前白雁樽前泪,醉里青山梦里人。<合>英雄恨,泪满巾,响丁东玉漏声频。   <前腔>两眉颦,满腔心事向谁论?可怜天地无家客,湖海未归魂。三千宝剑埋何处?万里楼船更几人!<合>英雄恨,泪满巾,何处三户可亡秦!   <不是路>极目秋云,老去秋风剩此身。添愁闷,闷杀我楼台如水镜如尘。为伊人,几番抛死心头愤,勉强偷生旧日恩。水鳞鳞,雁飞欲寄衡阳信,素书无准,素书无准。   <掉角儿序>我本是西笑狂人。想那日束发从军,想那日霜角辕门,想那日挟剑惊风,想那日横槊凌云。帐前旗,腰后印,桃花马,衣柳叶,惊穿胡阵。流光一瞬,离愁一身。望云山,当时壁垒,蔓草斜曛。   <前腔>盼杀我当日风云,盼杀我故国人民,盼杀我西笑狂夫,盼杀我东海孤臣。月轮空,风力紧。夜如年,花似雨,英雄双鬓。<合>黄花无分,丹萸几人。忆当年,吴钩月下,万里风尘。   <余音>可怜寂寞穷途恨,憔悴江湖九逝魂,一饭千金敢报恩。

夏完淳(1631年-1647年),乳名端哥,别名复,字存古,号小隐,又号灵首。中国明朝末年诗人,松江华亭人。为夏允彝之子,师从陈子龙。完淳自幼聪明,有神童之誉,“五岁知五经,七岁能诗文”,14岁随父抗清。父殉后,他和陈子龙继续抗清,兵败被俘,不屈而死,年仅十七。以殉国前消遣洪承畴一事,称名于世。有《狱中上母书》。
身后留有妻子钱秦篆、女儿以及遗腹子,出世后夭折, 家绝嗣。夏允彝、夏完淳父子合葬墓今存于松江区小昆山镇荡湾村华夏公墓旁。
柳亚子《题<夏内史集>》第5首:“悲歌慷慨千秋血,文采风流一世宗。我亦年华垂二九,头颅如许负英雄。”
中文名
夏完淳
别 名
复,字存古,号小隐
国 籍
中国(明朝)
民 族

出生地
松江府华亭县(现上海市松江区)
出生日期
崇祯四年(1631年)
逝世日期
永历元年(1647年)
职 业
诗人、词人、散文家
主要成就
诗歌,词,散曲,散文,骈赋,史学
代表作品
《细林夜哭》《长歌》《别云间》《鱼服》《精卫》《狱中上母书》《大哀赋》
文 集
《南冠草》、《续幸存录》等。


抗元英雄,17岁就义,语文课本上有他一首诗,他好像叫夏什么,有谁知道...
【夏完淳】(1631-1647) 南明诗人,少年才子,民族英雄。原名复,字存古,号小隐。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才情早熟,5岁知五经,7岁能诗文,14岁从父夏允彝、师陈子龙起兵抗清。父兵败自杀后,任鲁王中书舍人,太湖吴易军事参谋,不懈为抗清奔走。被捕后不屈而死,年仅17岁。著有赋12篇,各...

中国历史上的夏完淳是什么人?
陈毅同志于1961年亲笔题写的“夏允彝、夏完淳父子之墓”十个行楷大字,字字有神,体现了陈总对这两位民族英雄的敬仰和推崇。 夏完淳出生于崇祯四年,即公元1631年,这时的明朝社会离灭亡只有13年了,可谓内忧外患,积重难返。自天启以来的虐政,弄得民穷财尽,崇祯上台后虽决心挽回败局,但已是强弩之末。再加上他...

来说一说,你觉得我国历史上最悲壮的一刻是啥时候吧?
其中有一位年仅17岁少年,临行前面不改色,一如平常。同时赴难的一位老人问他:“孩子,你年纪轻轻,为何就要赴死呢?”他微笑答道:“宁为袁粲死,不作禇渊生!老人家为何看不起我呢?”说罢,从容就义,为国赴难。这位少年就是史上为国捐躯年龄最轻的抗清英雄夏完淳。在清军的大牢中,夏完淳写下...

少年英雄故事600字左右
这位苟全性命于乱世的投机文人,自身道德深玷大污,但他内心中对全忠全义的英雄,也不由自主流露出热切的渴慕和深刻的崇敬。深知自己来日无多,夏完淳在狱中写下了他那篇流传千古的《狱中上母书》,派人转送老家的嫡母盛氏与生母陆氏。1647年,九月秋决,夏完淳等三十多名抗清义士在南京西市慷慨就义。

夏完淳有谥号吗
未见有记录。夏完淳(1631年—1647年),字存古,号小隐,又号灵首。民族英雄,明末(南明)诗人,松江府华亭县(今上海市松江区)人。为夏允彝之子,师从陈子龙。夏完淳自幼聪明,有神童之誉,“五岁知五经,七岁能诗文”,14岁随父抗清。其父殉难后,他和陈子龙继续抗清,兵败被俘,不屈而死,年...

少年英雄的故事,你知道那几个呢?
少年英雄的故事我知道很多,其中最为人熟知的有以下几个:岳飞。他是南宋时期的著名抗金将领,少年时期便精通武艺,怀揣报国之志。岳飞在战场上英勇无畏,多次率领少量兵力击败敌军,为南宋的稳定和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故事被后人广为传颂,成为了忠诚和勇敢的象征。夏完淳。他是明朝末年著名的抗清英雄...

中华好少年是什么歌的歌词
中华好少年是中华好少年歌的歌词。歌曲中华好少年。词作者琳琅。曲作者潘国旗。夕阳照江山无限好。谁文采飞扬眼里带着笑。夏完淳抗清大英雄。投笔从戎正当青春年少。战马嘶风一样奔跑。谁千里奔赴生来胆气豪。荀灌娘闺中女儿娇。突围救父赢得人人称道中华好少年。

十四岁起兵抗清的神童,被俘后怎样痛骂洪承畴的?
吴易擒杀清朝县令,在白荡大败清军,后来因大雨兵败。时隔一年,他重整旗鼓,集结军队,再次抗清,又在吴江大破清军。夏完淳倾尽家产以为军饷,成为义军领袖 吴易 的军事参谋,再次参与抗清,助吴易在分湖杀败清军。1646年,夏完淳参与海盐战役,结果中计失败,吴易被俘,几日后于杭州被杀。夏完淳逃脱后...

皇太极对夏完淳、陈化成、张铨哪个敬仰不止?
皇太极在清军入关前就死了。夏玩淳是明末抗清英雄,是南明时期的英雄,兵败被俘,不屈而死,年仅十六岁。陈化成是嘉庆年间参将、道光年间总兵,鸦片战争爆发时任任福建水师提督,和皇太极差了好几代,一百多年。皇太极和以上二位不是一个年代,所以,并不知道二位。张铨是万历末期任辽东巡按。守辽阳...

中国历史上有哪"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人物及事迹
【夏完淳】(1631-1647) 南明诗人,少年才子,民族英雄。原名复,字存古,号小隐。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才情早熟,5岁知五经,7岁能诗文,14岁从父夏允彝、师陈子龙起兵抗清。父兵败自杀后,任鲁王中书舍人,太湖吴易军事参谋,不懈为抗清奔走。被捕后不屈而死,年仅17岁。著有赋12篇,各...

长春市18738125136: 已知泉路近 -
荆仪欧维: 原文: 夏完淳(明)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注释: “云间”,即今上海松江西部,是作者家乡.顺治四年(1647),他在这里被逮捕.在对故乡的依恋外...

长春市18738125136: 夏完淳巧骂叛徒的故事
荆仪欧维: 事情是这样的!清兵入关以后率军攻克了南明小朝廷,16岁的夏完淳作为抗清的骨干被清军俘虏,清军看他年龄小便让他投降,他宁死不屈,拒不投降,他也知道这次清军南下的主帅是愿大明的辽东守将洪承畴,在锦州一战投降清朝,他故意高喊他要学洪承畴,宁愿死去也不投降清兵,保留名节,旁边的人告诉他,堂上坐的就是洪承畴,夏完淳轻蔑一笑,说道洪承畴是抗清保明的大英雄,早就和对清军的战斗里死掉了,堂上带辫子的人怎么可能是洪承畴?结果洪承畴听到后满脸通红,说不出一句话!

长春市18738125136: 夏完淳是哪个朝代 -
荆仪欧维: 明朝末期.

长春市18738125136: 历史上哪位将军盛名早死出名的,没老婆,死的早<br/>(有这样
荆仪欧维: 你的条件太苛刻,霍去病有儿子,岳云也有儿子.说个稍微出点名的,明末夏完淳,就义时17岁.夏完淳(1631~1647)原名复,字存古,号小隐、灵首(一作灵胥),乳名端哥,明松江府华亭县(现上海市松江)人,明末著名诗人,少年抗清英雄.他是参加过义军的,算是有军事斗争经验.理事长早夭的曹冲、甘罗等都是口才好,没领兵过.

长春市18738125136: 写《别云间》的夏完淳才16岁就死了吗? -
荆仪欧维: 恩十六岁. 夏完淳(1631~1647)原名复,字存古,号小隐、灵首(一作灵胥),乳名端哥,汉族,明松江府华亭县(现上海市松江)人,明末著名诗人,少年抗清英雄,民族英雄.夏允彝子.七岁能诗文.十四岁从父及陈子龙参加抗清活动.鲁王监国授中书舍人.事败被捕下狱,赋绝命诗,遗母与妻,临刑神色不变.著有《南冠草》、《续幸存录》等.

长春市18738125136: 历史上有什么具有民族责任感强的文人吗 -
荆仪欧维: 夏完淳(1631年—1647年10月16日),乳名端哥,别名复,字存古,号小隐,又号灵首.民族英雄,明末(南明)诗人,松江华亭人,祖籍会稽(今浙江绍兴).为夏允彝之子,师从陈子龙.夏完淳自幼聪明,有神童之誉,“五岁知五经,七岁能诗文”,14岁随父抗清.其父殉难后,他和陈子龙继续抗清,兵败被俘,不屈而死,年仅十六岁.以殉国前怒斥了洪承畴一事,称名于世.

长春市18738125136: 别云间 翻译 -
荆仪欧维: 原文: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作者资料:夏完淳,别名复,字存古,号小隐、灵首(一作灵胥),乳名端哥,南明诗人,爱国英雄.在文化思想与商品...

长春市18738125136: 夏完淳怒斥洪承畴说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历史事件?
荆仪欧维: 弘光政权瓦解以后,东南沿海一带的抗清力量继续战斗.1645年六月,明朝官员黄道周、郑子龙在福州另立明朝宗室、唐王朱聿键(聿音yù)即位,历史上称为隆武帝....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