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杜甫)的全文

作者&投稿:孙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杜甫)的全文~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作者:杜甫
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
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此意竟萧条,行歌非隐沦。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主上顷见征,欻然欲求伸。青冥却垂翅,蹭蹬无纵鳞。
甚愧丈人厚,甚知丈人真。每于百僚上,猥颂佳句新。
窃效贡公喜,难甘原宪贫。焉能心怏怏,只是走踆踆。
今欲东入海,即将西去秦。尚怜终南山,回首清渭滨。
常拟报一饭,况怀辞大臣。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杜甫
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
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
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此意竟萧条,行歌非隐沦。
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主上顷见征,歘然欲求伸。
青冥却垂翅,蹭蹬无纵鳞。
甚愧丈人厚,甚知丈人真。
每于百僚上,猥诵佳句新。
窃效贡公喜,难甘原宪贫。
焉能心怏怏?只是走踆踆.
今欲东入海,即将西去秦。
尚怜终南山,回首清渭滨。
常拟报一饭,况怀辞大臣。
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
在杜甫困守长安十年时期所写下的求人援引的诗篇中,要数这一首是最好的了。这类社交性的诗,带有明显的急功求利的企图。常人写来,不是曲意讨好对方,就是有意贬低自己,容易露出阿谀奉承、俯首乞怜的寒酸相。杜甫在这首诗中却能做到不卑不亢,直抒胸臆,吐出长期郁积下来的对封建统治者压制人材的悲愤不平。这是他超出常人之处。
唐玄宗天宝七载(748),韦济任尚书左丞前后,杜甫曾赠过他两首诗,希望得到他的提拔。韦济虽然很赏识杜甫的诗才,却没能给以实际的帮助,因此杜甫又写了这首“二十二韵”,表示如果实在找不到出路,就决心要离开长安,退隐江海。杜甫自二十四岁(735)在洛阳应进士试落选,到写诗的时候已有十三年了。特别是到长安寻求功名也已三年,结果却是处处碰壁,素志难伸。青年时期的豪情,早已化为一腔牢骚愤激,不得已在韦济面前发泄出来。
诗人是怎样倾吐他的愤激不平的呢?细品全诗,诗人主要运用了对比和顿挫曲折的表现手法,将胸中郁结的情思,抒写得如泣如诉,真切动人。这首诗应该说是体现杜诗“沉郁顿挫”风格的最早的一篇。
诗中对比有两种情况,一是以他人和自己对比;一是以自己的今昔对比。先说以他人和自己对比。开端的“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把诗人强烈的不平之鸣,象江河决口那样突然喷发出来,真有劈空而起,锐不可挡之势。在诗人所处的时代,那些纨袴子弟,不学无术,一个个过着脑满肠肥、趾高气扬的生活;他们精神空虚,本是世上多余的人,偏又不会饿死。而象杜甫那样正直的读书人,却大多空怀壮志,一直挣扎在饿死的边缘,眼看误尽了事业和前程。这两句诗,开门见山,鲜明揭示了全篇的主旨,有力地概括了封建社会贤愚倒置的黑暗现实。
从全诗描述的重点来看,写“纨袴”的“不饿死”,主要是为了对比突出“儒冠”的“多误身”,轻写别人是为了重写自己。所以接下去诗人对韦济坦露胸怀时,便撇开“纨袴”,紧紧抓住自己在追求“儒冠”事业中今昔截然不同的苦乐变化,再一次运用对比,以浓彩重墨抒写了自己少年得意蒙荣、眼下误身受辱的无穷感慨。这第二个对比,诗人足足用了二十四句,真是大起大落,淋漓尽致。从“甫昔少年日”到“再使风俗淳”十二句,是写得意蒙荣。诗人用铺叙追忆的手法,介绍了自己早年出众的才学和远大的抱负。少年杜甫很早就在洛阳一带见过大世面。他博学精深,下笔有神。作赋自认可与扬雄匹敌,咏诗眼看就与曹植相亲。头角乍露,就博得当代文坛领袖李邕、诗人王翰的赏识。凭着这样卓越挺秀的才华,他天真地认为求个功名,登上仕途,还不是易如反掌。到那时就可实现梦寐以求的“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了。诗人信笔写来,高视阔步,意气风发,大有踌躇满志、睥睨一切的气概。写这一些,当然也是为了让韦济了解自己的为人,但更重要的还是要突出自己眼下的误身受辱。从“此意竟萧条”到“蹭蹬无纵鳞”,又用十二句写误身受辱,与前面的十二句形成强烈的对比。现实是残酷的,“要路津”早已被“纨袴”占尽,主观愿望和客观实际的矛盾无情地嘲弄着诗人。看一下诗人在繁华京城的旅客生涯吧:多少年来,诗人经常骑着一条瘦驴,奔波颠踬在闹市的大街小巷。早上敲打豪富人家的大门,受尽纨袴子弟的白眼;晚上尾随着贵人肥马扬起的尘土郁郁归来。成年累月就在权贵们的残杯冷炙中讨生活。不久前诗人又参加了朝廷主持的一次特试,谁料这场考试竟是奸相李林甫策划的一个忌才的大骗局,在“野无遗贤”的遁辞下,诗人和其他应试的士子全都落选了。这对诗人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就象刚飞向蓝天的大鹏又垂下了双翅,也象遨游于远洋的鲸鲵一下子又失去了自由。诗人的误身受辱、痛苦不幸也就达到了顶点。
这一大段的对比描写,迤逦展开,犹如一个人步步登高,开始确是满目春光,心花怒放,那曾想会从顶峰失足,如高山坠石,一落千丈,从而使后半篇完全笼罩在一片悲愤怅惘的氛围中。诗人越是把自己的少年得意写得红火热闹,越能衬托出眼前儒冠误身的悲凉凄惨,这大概是诗人要着力运用对比的苦心所在吧!
从“甚愧丈人厚”到诗的终篇,写诗人对韦济的感激、期望落空、决心离去而又恋恋不舍的矛盾复杂心情。这样丰富错杂的思想内容,必然要求诗人另外采用顿挫曲折的笔法来表现,才能收到“其入人也深”的艺术效果。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诗人再也不能忍受象孔子学生原宪那样的贫困了。他为韦济当上了尚书左丞而暗自高兴,就象汉代贡禹听到好友王吉升了官而弹冠相庆。诗人多么希望韦济能对自己有更实际的帮助呀!但现实已经证明这样的希望是不可能实现了。诗人只能强制自己不要那样愤愤不平,快要离去了却仍不免在那里顾瞻俳徊。辞阙远游,退隐江海之上,这在诗人是不甘心的,也是不得已的。他对自己曾寄以希望的帝京,对曾有“一饭之恩”的韦济,是那样恋恋不舍,难以忘怀。但是,又有什么办法呢?最后只能毅然引退,象白鸥那样飘飘远逝在万里波涛之间。这一段,诗人写自己由盼转愤、欲去不忍、一步三回头的矛盾心理,真是曲折尽情,丝丝入扣,和前面动人的对比相结合,充分体现出杜诗“思深意曲,极鸣悲慨”(方东树《昭昧詹言》)的艺术特色。
“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从结构安排上看,这个结尾是从百转千回中逼出来的,宛若奇峰突起,末势愈壮。它将诗人高洁的情操、宽广的胸怀、刚强的性格,表现得辞气喷薄,跃然纸上。正如浦起龙指出的“一结高绝”(见《读杜心解》)。董养性也说:“篇中……词气磊落,傲睨宇宙,可见公虽困踬之中,英锋俊彩,未尝少挫也。”(转引自仇兆鳌《杜诗详注》)吟咏这样的曲终高奏,诗人青年时期的英气豪情,会重新在我们心头激荡。我们的诗人,经受着尘世的磨炼,没有向封建社会严酷的不合理现实屈服,显示出一种碧海展翅的冲击力,从而把全诗的思想性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
全诗不仅成功地运用了对比和顿挫曲折的笔法,而且语言质朴中见锤炼,含蕴深广。如“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道尽了世态炎凉和诗人精神上的创伤。一个“潜”字,表现悲辛的无所不在,可谓悲沁骨髓,比用一个寻常的“是”或“有”字,不知精细生动到多少倍。句式上的特点是骈散结合,以散为主,因此一气读来,既有整齐对衬之美,又有纵横飞动之妙。所以这一切,都足证诗人功力的深厚,也预示着诗人更趋成熟的长篇巨制,随着时代的剧变和生活的充实,必将辉耀于中古的诗坛。

原创诗歌>>更多 点绛唇 蝶恋花 点绛唇·雨绪 疏影 听愁 赞美门头沟天桥浮村 等 破阵子·白沙 枉为人 江垂 梦醒风间 到坝上草原去旅游 追情无悔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古诗大全 > 首页 作者: 杜甫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⑴。
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⑵。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⑶。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⑷。
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⑸。
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⑹。
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⑺。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⑻。
此意竟萧条,行歌非隐沦⑼。
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⑽。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主上顷见征,欻然欲求伸⑾。
青冥却垂翅,蹭蹬无纵鳞⑿。
甚愧丈人厚,甚知丈人真。
每于百僚上,猥颂佳句新⒀。
窃效贡公喜,难甘原宪贫⒁。
焉能心怏怏,只是走踆踆⒂。
今欲东入海,即将西去秦⒃。
尚怜终南山,回首清渭滨。
常拟报一饭,况怀辞大臣⒄。
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⒅?
注释:
  ⑴纨绔:指富贵子第。不饿死:不学无术却无饥饿之忧。儒冠多误身:满腹经纶的儒生却穷困潦倒。这句是全诗的纲要。《潜溪诗眼》云:“此一篇立意也。”
  ⑵丈人:对长辈的尊称。这里指韦济。贱子:年少位卑者自谓。这里是杜甫自称。请,意谓请允许我。具陈:细说。
  ⑶“甫昔”两句是指公元735年(开元二十三年),杜甫以乡贡(由州县选出)的资格在洛阳参加进士考试的事。杜甫当时才二十四岁,就已是“观国之光”(参观王都)的国宾了,故白“早充”。“观国宾”语出《周易·观卦·象辞》:“观国之光尚宾也”。
  ⑷破万卷:形容书读得多。如有神:形容才思敏捷,写作如有神助。
  ⑸扬雄:字子云,西汉辞赋家。料:差不多。敌:匹敌。子建:曹植的字,曹操之子,建安时期著名文学家。看:比拟。亲:接近。
  ⑹李邕:唐代文豪、书法家,曾任北海郡太守。杜甫少年在洛阳时,李邕奇其才,曾主动去结识他。王翰:当时著名诗人,《凉州词》的作者。
  ⑺挺出:杰出。立登要路津:很快就要得到重要的职位。
  ⑻尧舜:传说中上古的圣君。这两句说,如果自己得到重用的话,可以辅佐皇帝实现超过尧舜的业迹,使已经败坏的社会风俗再恢复到上古那样淳朴敦厚。这是当时一般儒者的最高政治理想。
  ⑼“此意”两句是说,想不到我的政治抱负竟然落空。我虽然也写些诗歌,但却不是逃避现实的隐士。
  ⑽骑驴:与乘马的达官贵人对比。十三载:从公元735年(开元二十三年)杜甫参加进士考试,到公元747年(天宝六载),恰好十三载。旅食:寄食。京华:京师,指长安。
  ⑾主上:指唐玄宗。顷:不久前。见征:被征召。歘(然:忽然。欲求伸:希望表现自己的才能,实现致君尧舜的志愿。
  ⑿青冥却垂翅:飞鸟折翅从天空坠落。蹭蹬:行进困难的样子。无纵鳞:本指鱼不能纵身远游。这里是说理想不得实现,以上四句所指事实是:公元747年(天宝六载),唐玄宗下诏征求有一技之长的人赴京应试,杜甫也参加了。宰相李林甫嫉贤妒能,把全部应试的人都落选,还上表称贺:“野无遗贤”。这对当时急欲施展抱负的杜甫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⒀“每于”两句是说,承蒙您经常在百官面前吟诵我新诗中的佳句,极力加以奖掖推荐。
  ⒁贡公:西汉人贡禹。他与王吉为友,闻吉显贵,高兴得弹冠相庆,因为知道自己也将出头。杜甫说自己也曾自比贡禹,并期待韦济能荐拔自己。难甘:难以甘心忍受。原宪;孔子的学生,以贫穷出名。
  ⒂走踆踆:且进且退的样子。
  ⒃东入海:指避世隐居。孔子曾言:“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论语》)去秦:离开长安。
  ⒄报一饭:报答一饭之恩。春秋时灵辄报答赵宣子(见《左传》宣公二年),汉代韩信报答漂母(见《史记·淮阴侯列传》),都是历史上有名的报恩故事。辞大臣:指辞别韦济。这两句说明赠诗之故。
  ⒅没浩荡:投身于浩荡的烟波之间。谁能驯:谁还能拘束我呢?
赏析
  在杜甫困守长安十年时期所写下的求人援引的诗篇中,要数这一首是最好的了。这类社交性的诗,带有明显的急功求利的企图。常人写来,不是曲意讨好对方,就是有意贬低自己,容易露出阿谀奉承、俯首乞怜的寒酸相。杜甫在这首诗中却能做到不卑不亢,直抒胸臆,吐出长期郁积下来的对封建统治者压制人材的悲愤不平。这是他超出常人之处。
  公元748年(唐玄宗天宝七载),韦济任尚书左丞前后,杜甫曾赠过他两首诗,希望得到他的提拔。韦济虽然很赏识杜甫的诗才,却没能给以实际的帮助,因此杜甫又写了这首“二十二韵”,表示如果实在找不到出路,就决心要离开长安,退隐江海。杜甫自二十四岁在洛阳应进士试落选,到写诗的时候已有十三年了。特别是到长安寻求功名也已三年,结果却是处处碰壁,素志难伸。青年时期的豪情,早已化为一腔牢骚愤激,不得已在韦济面前发泄出来。
  诗人主要运用了对比和顿挫曲折的表现手法,将胸中郁结的情思,抒写得如泣如诉,真切动人。这首诗应该说是体现杜诗“沉郁顿挫”风格的最早的一篇。
  诗中对比有两种情况,一是以他人和自己对比;一是以自己的今昔对比。先说以他人和自己对比。开端的“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把诗人强烈的不平之鸣,象江河决口那样突然喷发出来,真有劈空而起,锐不可当之势。在诗人所处的时代,那些纨袴子弟,不学无术,一个个过着脑满肠肥、趾高气扬的生活;他们精神空虚,本是世上多余的人,偏又不会饿死。而象杜甫那样正直的读书人,却大多空怀壮志,一直挣扎在饿死的边缘,眼看误尽了事业和前程。这两句诗,开门见山,鲜明揭示了全篇的主旨,有力地概括了封建社会贤愚倒置的黑暗现实。
  从全诗描述的重点来看,写“纨袴”的“不饿死”,主要是为了对比突出“儒冠”的“多误身”,轻写别人是为了重写自己。所以接下去诗人对韦济坦露胸怀时,便撇开“纨袴”,紧紧抓住自己在追求“儒冠”事业中今昔截然不同的苦乐变化,再一次运用对比,以浓彩重墨抒写了自己少年得意蒙荣、眼下误身受辱的无穷感慨。这第二个对比,诗人足足用了二十四句,真是大起大落,淋漓尽致。从“甫昔少年日”到“再使风俗淳”十二句,是写得意蒙荣。诗人用铺叙追忆的手法,介绍了自己早年出众的才学和远大的抱负。少年杜甫很早就在洛阳一带见过大世面。他博学精深,下笔有神。作赋自认可与扬雄匹敌,咏诗眼看就与曹植相亲。头角乍露,就博得当代文坛领袖李邕、诗人王翰的赏识。凭着这样卓越挺秀的才华,他天真地认为求个功名,登上仕途,还不是易如反掌。到那时就可实现梦寐以求的“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了。诗人信笔写来,高视阔步,意气风发,大有踌躇满志、睥睨一切的气概。写这一些,当然也是为了让韦济了解自己的为人,但更重要的还是要突出自己眼下的误身受辱。从“此意竟萧条”到“蹭蹬无纵鳞”,又用十二句写误身受辱,与前面的十二句形成强烈的对比。现实是残酷的,“要路津”早已被“纨袴”占尽,主观愿望和客观实际的矛盾无情地嘲弄着诗人。看一下诗人在繁华京城的旅客生涯吧:多少年来,诗人经常骑着一条瘦驴,奔波颠踬在闹市的大街小巷。早上敲打豪富人家的大门,受尽纨袴子弟的白眼;晚上尾随着贵人肥马扬起的尘土郁郁归来。成年累月就在权贵们的残杯冷炙中讨生活。不久前诗人又参加了朝廷主持的一次特试,谁料这场考试竟是奸相李林甫策划的一个忌才的大骗局,在“野无遗贤”的遁辞下,诗人和其他应试的士子全都落选了。这对诗人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就象刚飞向蓝天的大鹏又垂下了双翅,也象遨游于远洋的鲸鲵一下子又失去了自由。诗人的误身受辱、痛苦不幸也就达到了顶点。
  这一大段的对比描写,迤逦展开,犹如一个人步步登高,开始确是满目春光,心花怒放,那曾想会从顶峰失足,如高山坠石,一落千丈,从而使后半篇完全笼罩在一片悲愤怅惘的氛围中。诗人越是把自己的少年得意写得红火热闹,越能衬托出眼前儒冠误身的悲凉凄惨,这大概是诗人要着力运用对比的苦心所在吧!
  从“甚愧丈人厚”到诗的终篇,写诗人对韦济的感激、期望落空、决心离去而又恋恋不舍的矛盾复杂心情。这样丰富错杂的思想内容,必然要求诗人另外采用顿挫曲折的笔法来表现,才能收到“其入人也深”的艺术效果。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诗人再也不能忍受像孔子学生原宪那样的贫困了。他为韦济当上了尚书左丞而暗自高兴,就像汉代贡禹听到好友王吉升了官而弹冠相庆。诗人十分希望韦济能对自己有更实际的帮助,但现实已经证明这样的希望是不可能实现了。诗人只能强制自己不要那样愤愤不平,快要离去了却仍不免在那里顾瞻俳徊。辞阙远游,退隐江海之上,这在诗人是不甘心的,也是不得已的。他对自己曾寄以希望的帝京,对曾有“一饭之恩”的韦济,是那样恋恋不舍,难以忘怀。但是,又没有办法。最后只能毅然引退,像白鸥那样飘飘远逝在万里波涛之间。这一段,诗人写自己由盼转愤、欲去不忍、一步三回头的矛盾心理,真是曲折尽情,丝丝入扣,和前面动人的对比相结合,充分体现出杜诗“思深意曲,极鸣悲慨”(方东树《昭昧詹言》)的艺术特色。
  “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从结构安排上看,这个结尾是从百转千回中逼出来的,宛若奇峰突起,末势愈壮。它将诗人高洁的情操、宽广的胸怀、刚强的性格,表现得辞气喷薄,跃然纸上。正如浦起龙指出的“一结高绝”(见《读杜心解》)。董养性也说:“篇中……词气磊落,傲睨宇宙,可见公虽困踬之中,英锋俊彩,未尝少挫也。”(转引自仇兆鳌《杜诗详注》)吟咏这样的曲终高奏,诗人青年时期的英气豪情,会重新在读者心头激荡。诗人经受着尘世的磨炼,没有向封建社会严酷的不合理现实屈服,显示出一种碧海展翅的冲击力,从而把全诗的思想性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
  全诗不仅成功地运用了对比和顿挫曲折的笔法,而且语言质朴中见锤炼,含蕴深广。如“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道尽了世态炎凉和诗人精神上的创伤。一个“潜”字,表现悲辛的无所不在,可谓悲沁骨髓,比用一个寻常的“是”或“有”字,就精细生动得多倍。句式上的特点是骈散结合,以散为主,因此既有整齐对衬之美,又有纵横飞动之妙。所以这一切,都足证诗人功力的深厚,也预示着诗人更趋成熟的长篇巨制,随着时代的剧变和生活的充实,必将辉耀于中古的诗坛。
写作背景:
  此诗作于公元748年(天宝七载),时杜甫37岁。韦左丞指韦济,时任尚书省左丞。他很赏识杜甫的诗,并曾表示过关怀。杜甫这时应试落第,困守长安,心情落寞,想离京出游,于是就写了这首诗向韦济告别。诗中陈述了自己的才能和抱负,倾吐了仕途失意、生活潦倒的苦况,于现实之黑暗亦有所抨击。今存最早的杜集(如宋王洙本、九家注本、黄鹤补注本等)版本都把此诗置于第一首。虽然现在文学史家都认为这并非杜甫最早的作品,但却公认这是杜甫最早、最明确地自叙生平和理想的重要作品。《杜臆》云:“此诗全篇陈情,……直书胸臆,如写尺牍,而纵横转折,感愤悲壮,缱绻踌躇,曲尽其妙。……末段愤激语,纡回婉转,无限深情。”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的全文是什么?跪求!!!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杜甫 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 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 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此意竟萧条,行歌非隐沦。 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 朝扣富...

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原文及翻译赏析
所以这一切,都足证诗人功力的深厚,也预示著诗人更趋成熟的长篇巨制,随着时代的剧变和生活的充实,必将辉耀于中古的诗坛。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公元748年(唐玄宗天宝七载),时杜甫37岁,居长安。韦左丞指韦济,时任尚书省左丞。他很赏识杜甫的诗,并曾表示过关怀。公元747年(天宝六载),唐玄宗...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古诗原文及翻译
公元748年(唐玄宗天宝七载),韦济任尚书左丞前后,杜甫曾赠过他两首诗,希望得到他的提拔。韦济虽然很赏识杜甫的诗才,却没能给以实际的帮助,因此杜甫又写了这首“二十二韵”,表示如果实在找不到出路,就决心要离开长安,退隐江海。杜甫自二十四岁在洛阳应进士试落选,到写诗的时候已有十三年了。特别是到长安寻求功名...

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题解译文注释赏析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题解】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七载(公元748年)于长安。天宝六载(公元747年),唐玄宗诏告天下贤才入京赴试,谁料李林甫任命尚书省试却从中作梗,对所有应试者统统不予录取。因此杜甫应试落第而困守长安,心情落寞,于是就写了这首诗向韦左丞告别,亦暗含请求援引之意。但一般人不...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翻译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翻译如下:富家的子弟不会饿死,清寒的读书人大多贻误自身。韦大人你可以静静地细听,我把自己的往事向你直陈。我在少年时候,早就充当参观王都的来宾。先后读熟万卷书籍,写起文章,下笔敏捷好像有神。我的辞赋能与扬雄匹敌,我的篇可跟曹植相近。李邕寻求机会要和我见面,王翰...

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节选注释翻译赏析
《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节选)①》注释、翻译、赏析 名句: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导读】这是杜甫困守长安十年时期写下的求人援引的诗篇,大约作于唐玄宗天宝七载(748)。当时韦济任尚书左丞,很赏识杜甫的诗才。这时杜甫到长安寻求功名...

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欣赏及解析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 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 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此意竟萧条,行歌非隐沦 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 朝扣富儿门,暮...

奉赠韦左丞丈二韵翻译
奉赠韦左丞丈二韵翻译如下:一、翻译 富家的子弟不会饿死,清贫的读书人常常苦于无门失意而死。老人家你细听听,请允许我把情况详细地陈述。我少年时就很爱学习前贤的书籍,很早就拜读了四书五经。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的赋可比扬雄,我的诗可与曹植匹敌。李邕寻求机会要和我见面,王翰愿意...

杜浦《奉赠韦左丞二十二韵》诗是什么啊!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杜甫 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 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 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此意竟萧条,行歌非隐沦。 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 朝扣富...

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的名句是哪句?
名句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原文: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此意竟萧条,行歌非隐沦。骑驴十三载,旅...

库车县18236791939: 杜甫的《奉赠韦左丞大二十二韵》内容 -
稻显隆舒:[答案]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杜甫 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

库车县18236791939: 杜甫为什么写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
稻显隆舒: 这首诗的创作缘起: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七载(748年),时杜甫37岁,居长安.韦左丞指韦济,时任尚书省左丞.他很赏识杜甫的诗,并曾表示过关怀.天宝六载(747年),唐玄宗下诏天下有一技之长的人入京赴试,李林甫命尚书省试,对...

库车县18236791939: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表达了杜甫的思想是什么? -
稻显隆舒:[答案]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杜甫在这首诗中却能做到不卑不亢,直抒胸臆,吐出长期郁积下来的对封建统治者压制人材的悲愤不平.这是他超出常人之处 诗中对比有两种情况,一是以他人和自己对比;一是以自己的今昔对比.先说以他人和自己对比....

库车县18236791939: 唐代大待人杜甫《奉赠韦左丞二十二韵》中尽人皆知的名句,点明了阅读积累与写 -
稻显隆舒: 是《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点明阅读积累与写作倾吐间的句子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叙写了作者自己的才学以及生平志向和抱负,倾吐了仕途失意,生活困顿的窘...

库车县18236791939: 杜甫的代表诗句 -
稻显隆舒:[答案] 1、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3、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4、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春日忆李白》 5、边亭流血成海水,武...

库车县18236791939: 杜甫的诗 名句 -
稻显隆舒:[答案] 1.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3.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4.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

库车县18236791939: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不是出自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
稻显隆舒:[答案] 是的. 出自《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形容读书很多,学识渊博.“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名句.

库车县18236791939: 人们常用杜普 的诗句() -
稻显隆舒:[答案] 下面是杜甫的经典诗句,楼主选择一个吧: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 2、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4、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春日忆李白》 5、...

库车县18236791939: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什么代诗人谁的诗句 -
稻显隆舒: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出处: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作者:杜甫 (唐代) 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此意竟萧条,行歌非隐沦.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