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宗论盗的拓展

作者&投稿:窄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太宗论盗~

1.
或:有的人
去:去掉
轻:减轻
安:怎么
2.
遗失在路上的财物无人拾取。
商人旅客在野外露宿。
3.
取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

贞观初年,唐太宗与黄门侍郎王圭吃饭实闲谈,当时有一个美人在旁边侍后,她本来是庐江(守备)王瑗的宠姬,王瑗战败后被抓到宫里。太宗指着她对王圭说:“王瑗是个无道之人,把她丈夫杀了后又把她纳为妾。这么暴虐的人,怎么会不被人消灭呢!”王圭离开座位说:“陛下认为王瑗做的对还是错呢?”太宗答到:“人怎么可以杀死别人然后抢夺人家妻子呢,你问我这么简单的道理,为何呢?”王圭答到:“我曾经看到《管子》上说:齐桓公到郭国,问当地百姓说:‘郭国为什么会灭亡呢?’百姓们说:‘因为国君喜欢好人但是厌恶恶人的缘故。’桓公说:‘向你们所说,他是一个贤明的君王啊,怎么会被别人所灭呢?’乡亲们说:‘不是那样的,郭国国君喜欢好人但是不加以任用,厌恶恶人但不能除去他们,所以就亡国了。现在这个妇人尚且在身边,我认为陛下肯定认为王瑗做得对,陛下如果认为王瑗做的不对,就是所谓知恶而不去。”太宗很高兴,说王圭确实说得很好,然后把那个美女送回家去了。

一、短文中唐太宗认为“止盗”应采取的措施
1)原文语句: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
2)现代言语:应当去掉奢华,节省开支,减轻徭役,少收赋税,选拔任用廉洁的官吏,使老百姓穿的吃的都有富余,那么老百姓自然就不会去做盗贼了,不用再使用严厉的刑法了!
二、
群臣的看法是:重法以禁之(使用严厉的刑法来制止)。
“上”的看法是: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去掉奢侈,节省开支,减轻徭役,少收赋税,选用廉洁的官吏,使老百姓穿的吃的都有富余。)
理由是: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由于赋税太多,劳役、兵役太重,官吏们又贪得无厌,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这是切身的问题)。
三、
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四、
“海内升平”使你联想到课文中: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外户不闭,商旅野宿”使你联想到课文中:外户而不闭。
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 294 卷,历时 19 年告成。它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 403 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 959 年)征淮南停笔,涵盖 16 朝 1362 年的历史。[1] 它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1],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资治通鉴》(Comprehensive Mirror for Aid in Government)是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 (1019-1086) 和他的助手刘攽、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人历时十九年编纂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 1362 年的史实。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2]
《资治通鉴》全书 294 卷,约 300 多万字,另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是我国编年史中包含时间最长的一部巨著(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资治通鉴》[2] 所记历史有限,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 403 年),下迄后周显德六年(959 年),前后共 1362 年。全书按朝代分为十六纪,即《周纪》五卷、《秦纪》三卷、《汉纪》六十卷、《魏纪》十卷、《晋纪》四十卷、《宋纪》十六卷、《齐纪》十卷、《梁纪》二十二卷、《陈纪》十卷、《隋纪》八卷、《唐纪》八十一卷、《后梁纪》六卷、《后唐纪》八卷、《后晋纪》六卷、《后汉纪》四卷、《后周纪》五卷。[2]
《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
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警示后人。
书名的由来,就是宋神宗认为该书“鉴于往事, 有资于治道”,而钦赐此名的。由此可见,《资治通鉴》的得名,既是史家治史以资政自觉意识增强的表现,也是封建帝王利用史学为政治服务自觉意识增强的表现。
《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 (《史记》为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春秋》为现存最早编年体史书 [3]),按时间先后叙次史事,往往用追叙和终言的手法,说明史事的前因后果,容易使人得到系统而明晰的印象。它的内容以政治、军事的史实为主,借以展示历代君臣治乱、成败、安危之迹,作为历史的借鉴。叙述了各族人民的生活与斗争。[4]




太宗论盗的启示
劝导或阻止人们不去做坏事和不利于他人的事,不能一昧的“堵”,有时“疏”所达到的效果反而更好。 作为官员或统治者,我们要学会体谅人民,理解他们的难处,这样这个社会才会更加和谐与安定。 对于犯错误的人,不能单一的惩罚,同时也要教他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事,从内而外的改变他们。

唐太宗论止盗注释
在司马光编纂的《资治通鉴》中,记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一段深刻见解。他讨论了关于止盗的问题,认为禁止盗窃并非单纯的法律约束,而应从根源上寻求解决之道。他指出,有人轻视法律,偷窃成风,这并非偶然,而是社会风气所致。对此,他微笑道,要改变这种现象,必须从减轻百姓的负担和提高社会安定度着手。在...

夜不闭户,路不拾遗,这是什么历史时期的典故?
唐太宗。资治通鉴里有一篇唐太宗论止盗: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

《太宗论盗》中唐太宗认为“止盗”应采取什么措施
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唐太宗认为“止盗”应去奢省费,...

唐太宗论止盗的译文
皇上与群臣议论怎样禁止盗贼。有的人请求使用严厉的刑法来禁止他们。皇上微笑着说:“老百姓之所以去做盗贼,是由于赋税太多,劳役、兵役太重,官吏们又贪得无厌,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这是切身的问题,所以也就顾不得廉耻了。我应当去掉奢侈的花费,节省开支,减轻徭役,少收赋税,选拔和任用廉洁的...

文言文翻译网之唐太宗论止盗
短文中唐太宗认为“止盗”应采取的措施 1)原文语句: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 2)现代言语:应当去掉奢侈,节省开支,减轻徭役,少收赋税,选拔和任用廉洁的官吏,使老百姓穿的吃的都有富余,那么老百姓自然就不会去做盗贼了,不用再使用...

唐太宗论止盗终审包含什么感情
唐太宗论止盗终审包含什么感情?答:唐太宗与群臣议每怎样禁止盗贼。有人请求用严厉的型法来禁止,唐太宗微笑着对那官员说,老百姓之所以去做盗贼,是由于赋税太多,劳役、兵役太重,官吏们又贪得无厌,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这是切身于实际问题,所以也就顾不得廉耻了。朝廷应该不奢侈,节省开支,...

翻译文言文“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
老百姓之所以成为盗贼,是由于赋税太多劳役、兵役太重,官吏们又贪得无厌,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这是切身的问题,所以也就顾不得廉耻了。该句出自司马光所著《资治通鉴》的《唐太宗论止盗》篇。《唐太宗论止盗》的核心 君主依靠国家,国家依靠民众。依靠剥削民众来奉养君主,如同割下身上的肉来...

唐太宗论止盗文言文翻译注释
唐太宗论止盗文言文翻译注释如下:翻译译文:(唐太宗)皇上与群臣议论怎样禁止盗贼。有人请求使用严厉的刑法来制止。皇上微笑着对那官员说:“老百姓之所以去做盗贼,是由于赋税太多,劳役、兵役太重,官吏们又贪得无厌,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这是切身于实际的问题,所以也就顾不得廉耻了。我应该不...

古文 太宗论盗
贞观初年,唐太宗与黄门侍郎王圭吃饭实闲谈,当时有一个美人在旁边侍后,她本来是庐江(守备)王瑗的宠姬,王瑗战败后被抓到宫里。太宗指着她对王圭说:“王瑗是个无道之人,把她丈夫杀了后又把她纳为妾。这么暴虐的人,怎么会不被人消灭呢!”王圭离开座位说:“陛下认为王瑗做的对还是错呢?...

农安县15816078442: (1)太宗论盗 反映了什么政策?(2)用太宗采用这种政策的原因?根本目的是什么?上(唐太宗)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止,上哂讥笑之曰:“民之... -
陀晏降脂:[答案] 1、注意减轻对人民的剥削和压迫 2、吸取了隋亡的教训,警惕重蹈覆辙.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

农安县15816078442: 文言文唐太宗论止盗 '上'的看法和理由是什么
陀晏降脂: 上即为太宗.他认为想要制止盗窃,靠严厉的刑罚和法律制约是行不通的. 取而代之的是应当施以仁政,应当减少开支,精简财政,减轻徭役,少收赋税,选拔和任用廉洁的官吏,使老百姓穿的吃的都有富余.原因在于老百姓之所以去做盗贼,是由于赋税太多,劳役、兵役太重,官吏们又贪得无厌,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这才是切身的问题.

农安县15816078442: (五) 太宗论盗 上①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止.上 哂②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 贪求,饥寒切③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 ... -
陀晏降脂:[答案] (五)太宗论盗1. (1) 有人(2) 去除(3) 减轻(4) 怎么(哪里)2. B那么(A表%转折关系,相当于“却”;C表示假设关系, 相当于“如果”;D用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可 译为“就是”)3. (1) 遗失在路上的财物...

农安县15816078442: 唐太宗论止盗    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止,上哂之日:“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 -
陀晏降脂:[答案] (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A句意:有人请求使用严厉...

农安县15816078442: 《唐太宗论止盗》看出唐太宗是个怎样的人 -
陀晏降脂: 唐太宗论“止盗”的方法是: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去掉奢侈,节省开支,减轻徭役,少收赋税,选拔和任用廉洁的官吏,使老百姓穿的吃的都有富余.)理由是: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从中可以看出唐太宗是个清正廉洁、开明、会自我反省的君主~

农安县15816078442: 《太宗论盗》中唐太宗认为“止盗”应采取什么措施 -
陀晏降脂: 唐太宗论止盗 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唐太宗认为“止盗”应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

农安县15816078442: 唐太宗论止盗译文
陀晏降脂: 皇上(唐太宗)与群臣议论怎样禁止盗贼.有人请求使用严厉的刑法来制止.皇上微笑着说:"老百姓之所以去做盗贼,是由于赋税太多,劳役、兵役太重,官吏们又贪得无厌,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这是切身的问题,所以也就顾不得廉耻了.我们应当去掉奢侈,节省开支,减轻徭役,少收赋税,选拔和任用廉洁的官吏,使老百姓穿的吃的都有富余,那么他们自然就不会去做盗贼了,何必要用严厉的刑法呢!从这以后,过了几年,天下太平,没有人把别人掉在路上的东西拾了据为己有,晚上睡觉的时候大门可以不关也没人进来偷窃,商人和旅客可以露宿在野外也没什么危险.

农安县15816078442: 唐太宗论止盗 译文 -
陀晏降脂: 原文: 上与群臣议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赋,选用廉吏,使民之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耶?”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

农安县15816078442: 唐太宗止盗采用的3种方法分别是什么?
陀晏降脂: 唐太宗的三种方法分别是 1、去奢省费(去奢华,减少花费) 2、轻徭薄赋(减轻赋税) 3、选用廉吏(选用廉洁的官吏) 出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原文: 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晒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

农安县15816078442: 唐太宗论止盗的译文 -
陀晏降脂: 皇上与群臣议论怎样禁止盗贼.有的人请求使用严厉的刑法来禁止他们.皇上微笑着说:“老百姓之所以去做盗贼,是由于赋税太多,劳役、兵役太重,官吏们又贪得无厌,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这是切身的问题,所以也就顾不得廉耻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