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煮酒时的温度大约为多少?

作者&投稿:夷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煮酒到底为何物~

1、古代的酒因为过滤技术问题,多少都有些沉淀杂质的,煮酒一是为口感,二也是为去除杂质。
2、煮酒就是烫酒,古代没有蒸馏技术,所以一般是度数比较低的发酵酒。喝的时候人们喜欢用热水烫一下,烫的同时有布过滤酒中的杂质,所以又称为筛酒。现在的高度白酒也可以烫,尤其是冬天 ,很多人喜欢喝热酒。
3、煮酒的好处:古法的酒是土法生产,含有甲醛、甲醇等,通过煮可以挥发掉部分;热酒比冷酒更快在体内发挥作用;热酒暖胃。
4、三国演义中煮酒论英雄的酒指的是“黄酒”。梅子成熟的季节应该在9月前后,天气渐冷,且按书中后文描述,大风即起,应该是比较冷的。天凉的时候,黄酒温一温口感更好,且加热酒精挥发,更好入口。

5、酒的原料原本是粮食。白酒的原料是五谷杂粮,发酵后多了一道蒸馏的程序。黄酒、葡萄酒、啤酒都是直接的发酵酒,像葡萄酒中就有蓝莓酒、黑莓酒,以蓝莓、黑莓为原料发酵、酿造而成。青梅果含有丰富的有机酸和矿物质及其他对人体有益的成分,用来泡酒能够缓解情绪,消除疲劳,调节血压,促进消化、美容养颜等,兼具消除春困夏乏的作用。
6、青梅泡酒在沿海城市比较多见。但是也是需要浸泡的、白酒(低端白酒、光瓶酒即可)、或者黄酒浸泡青梅,3—6日后饮用。不是直接煮酒。
7、青梅煮酒,并不是人们想象的,把青梅放酒里煮热。文中写到“随至小亭,已设樽俎:盘置青梅,一樽煮酒。”可见,青梅只是下酒之物(还是盐渍或蜜渍的梅干),而煮酒则是烫酒的别名。
8、其实以青梅为佐酒之物是一种例行的节令性饮宴活动。青梅被苏东坡、晏殊等许多知名文人喜爱,是风雅之士的象征。晏殊《诉衷情》词:“青梅煮酒鬭时新,天气欲残春。东城南陌花下,逢著意中人。”三国演义的作者把青梅“摆”上桌,是为了彰显曹操的诗人气质与刘备的儒雅风范。并且青梅能够缓解情绪,消除疲劳,调节血压,也算是为两个人的交锋,释放一丝压力。

扩展资料
喝烫过的白酒对身体是有益的,但是也要把握住适当的温度。
如果酒温超过60度时,则酒内的芳香会遇热飞逸损失,酒便显得香味淡了。所以饮用高档白酒,黄酒时一般不必烫热,如果习惯喝温酒,也应该掌握烫酒温度,一般在20——30度为宜。 喝葡萄酒、香模酒、味美思等果酒,如须加温也不要超过20度,否则会影响酒的香型。
并且,在冬天喝黄酒,建议可以稍加温,烫过的黄酒喝起来有暖胃的功效。除此以外,在超市中,我们常见的就是米酒,经过糯米和酒在一定温度下发酵而成的。米酒买回家以后也是需要加温饮用的,酸酸甜甜的,再打上一个荷包蛋,虽然它也是酒的一种,但是小孩子却深深喜爱。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煮酒
百度百科-烫酒
百度百科-筛酒
百度百科-煮酒论英雄 (三国演义中片段)

一般认为,白酒、白干即用蒸馏法制作的酒是在元朝前后才出现的,有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为证。那么这之前的酒大致就是果酒或者米酒(黄酒)。

所以,关于青梅煮酒也有两种说法。一种理解成用青梅煮酒,这样制作出所谓青梅酒,就是果酒的一种了。《辞源》上就解释说,青梅煮酒是“古代一种煮酒法”。

但是,看文中的表述,似乎又不是一样东西,“随至小亭,已设樽俎:盘置青梅,一樽煮酒。”明显的是用青梅下酒。《汉语大词典》(第11册第538页)解释为“以青梅为佐酒之物的例行节令性饮宴活动。煮酒,暖酒。”那么这种酒恐怕就应该是米酒或者黄酒了。“煮酒正熟”照此理解大概就是温度刚刚好。

不过还是有一点解不开,秋冬时节暖酒也还罢了,春夏之交还暖过什么劲儿?看来只有存疑了。

顺带说一句,黄酒度数很低,因此三国和水浒里边的豪杰们的酒量不是以杯论,而是以碗或坛为计量单位的。

  我国的酿酒技术的发展可分为二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自然发酵阶段,经历数千年,传统发酵技术由孕育,发展乃至成熟。即使在当代天然发酵技术并未完全消失。其中的一些奥秘仍有待于人们去解开。人们主要是凭经验酿酒,生产规模一般不大,基本上是手工操作。酒的质量没有一套可信的检测指标作保证。

  第二阶段是用窆��嫉模�捎谝�胛鞣降目萍贾�叮�绕涫俏⑸�镅В��锘�Ш凸こ讨�逗螅��衬鹁萍际醴⑸�司薮蟮谋浠��嗣嵌�昧四鹁莆⒐凼澜绲陌旅兀���侠投�慷却蟠蠼档停��祷��教岣撸�频闹柿扛�斜U稀?

  汉代以前的酿酒技术

  由于年代遥远,汉代以前的酿酒技术状况究竟是如何发展的,恐怕很难还其真实面貌,只能从零星文字资料和考古资料加以推测。
  一、从远古时期酿酒器具看酿酒:

  在有文字记载之前的酿造技术,只能从其酿造器具加以分析。有幸的是,1979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在山东莒县陵阴河大汶口文化墓葬中发现了距今五千年的成套酿酒器具,为揭开当时的酿酒技术之谜提供了极有价值的资料。这套酿酒器具包括煮料用的陶鼎,发酵用的大口尊,滤酒用的漏缸,贮酒用的陶瓮,同处还发现了饮酒器具,如单耳杯,觯形杯,高柄杯等,共计100余件。据考古人员分析,墓主生前可能是一职业酿酒者。(王树明:"大汶口文化晚期的酿酒",<<中国烹饪>>,1987年第9期)。

  1974年和1985年,考古人员在河北藁城台西商代遗址中发现了一处完整的商代中期的酿酒作坊。其中的设施情况也类似于大汶口文化时期。

  从酿酒具器的配置情况看,远古时期,酿酒的基本过程有谷物的蒸煮,发酵,过滤,贮酒。经过蒸熟的原料,便于微生物的作用,制成酒曲,也便于被酶所分解,发酵成酒,再经过滤,滤去酒糟,得到酒液(也不排除制成的酒醪直接食用)。这些过程及这些简陋的器具是酿酒最基本的要素。与古埃及第五王朝国王墓中壁画上所描绘的器具类型基本相同。由于酿酒器具的组合中,都有供煮料用的用具(陶鼎或将军盔),说明酿酒原料是煮熟后才酿造的,进一步可推测在五千年前,用酒曲酿酒可能是酿酒的方式之一。因为煮过的原料基本上不再发芽,使其培养成酒曲则是完全可能的。根据酿酒器具的组合,当然也不能排除用蘖法酿醴这种方式。 <<黄帝内经·灵枢>>中有一段话,也说明远古时代酿酒,煮熟原料是其中的一个步骤。其文是:"酒者,……,熟谷之液也。"在<<黄帝内经·素问>>中的"汤液醪醴论"中,"黄帝问曰:'为五谷汤液及醪醴奈何?'岐伯对曰:'必以稻米,炊之稻薪,稻米则完,稻薪则坚'"。这也说明酿造醪醴,要用稻薪去蒸煮稻米。总之,用煮熟的原料酿酒,说明用曲是很普遍的。曲法酿酒后来是我国酿酒的主要方式之一。当然<<黄帝内经>>是后人所作,其中一些说法是否真的能反映远古时期的情况,还很难确认。

  二、商周的酿酒:

  1、商代

  商代贵族饮酒极为盛行,从已发掘出来的大量青铜酒器可以证实。当时的酒精饮料有酒、醴和鬯。

  用蘖法酿醴(啤酒)在远古时期也可能是我国的酿造技术之一。商代甲骨文中对醴和蘖都有记载。这方面的内容可参考第一章酒的起源部分。

  2、<<周礼>>中的"五齐"、"三酒" 西周王朝建立了一整套机构对酿酒,用酒进行严格的管理。首先是这套机构中,有专门的技术人材,有固定的酿酒式法,有酒的质量标准。正如<<周礼·天官> >中记载:"酒正,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八人"。"酒正掌酒之政令,以式法授酒材,……,辨五齐之名,一曰泛齐,二曰醴齐,三曰盎齐,四曰醍齐,五曰沈齐。辨三酒之物,一曰事酒,二曰昔酒,三曰清酒。"“五齐”可理解为酿酒过程的五个阶段,在有些场合下,又可理解为五种不同规格的酒。

  "三酒",即事酒,昔酒,清酒。大概是西周时期王宫内酒的分类。事酒是专门为祭祀而准备的酒,有事时临时酿造,故酿造期较短,酒酿成后,立即就使用,无需经过贮藏。昔酒则是经过贮藏的酒。清酒大概是最高档的酒,大概经过过滤,澄清等步骤。这说明酿酒技术较为完善。因为在远古很长一段时间,酒和酒糟是不经过分离就直接食用的。

  3、<<礼记>>中的"六必"

  反映秦汉以前各种礼仪制度的<<礼记>>作于西汉,现有东汉郑玄注本。其中记载了至今仍被认为是酿酒技术精华的一段话:"仲冬之月,乃命大酋,秫稻必齐,曲蘖必时,湛炽必洁,水泉必香,陶器必良,火齐必得,兼用六物,大酋监之,无有差忒(<<礼记·月令>>)。"六必"字数虽少,但所涉及的内容相当广泛全面,缺一不可,是酿酒时要掌握的六大原则问题。从现在来看,这六条原则仍具有指导意义。

  4、远古时期的酎酒

  "酎"是远古时代的一种高级酒。<<礼记·月令>>中有:"孟秋之月,天子饮酎"。按<<说文解字>>的解释,酎是三重酒。三重酒是指在酒醪中再加二次米曲呢,还是再加二次已酿好的酒呢?记载中并没有明确的解释,但酎酒的特点之一是比一般的酒更为醇厚,故二种可能性都有。但从先秦时代<<养生方>>中的酿酒方法来看,在酿成的酒醪中分三次加入好酒,这很可能就是酎的酿法。

  三、最古老的酿酒工艺记载

  商代的甲骨文中关于酒的字虽然有很多,但从中很难找到完整的酿酒过程的记载。对于周朝的酿酒技术,也仅能根据只言片语加以推测。

  在长沙马王堆西汉墓中出土的帛书<<养生方>>和<<杂疗方>>中可看到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酿酒工艺记载。

  其中有一例"醪利中"的制法共包括了十道工序。

  由于这是我国最早的一个较为完整的酿酒工艺技术文字记载,而且书中反映的事都是先秦时期的情况,故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其大致过程如下:

  药材→切碎→浸泡(煮)取汁→浸曲←(水)
  │ ↓
  │ 混合←米饭←蒸煮←米
  └—→↓
  发酵
  ↓
  酒醪←药材
  ↓
  好酒→继续发酵
  ↓
  药酒

  从上可以发现先秦时期的酿酒有如下特点:采用了两种酒曲,酒曲先浸泡,取曲汁用于酿酒。发酵后期,在酒醪中分三次加入好酒,这就是古代所说?"三重醇酒",即"酎酒"的特有工艺技术。

  汉朝至隋朝的酿酒技术

  一、汉代酿酒技术
  秦汉以来,由于政治上的统一,社会生产力得到了迅速发展,农业生产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为酿酒业的兴旺提供了物质基础。

  山东诸城凉台出土的一幅汉代的画像石有一幅庖厨图,图中的一部分为酿酒情形的描绘,把当时酿酒的全过程都表现出来了。一人跪着正在捣碎曲块,旁边有一口陶缸应为曲末的浸泡,一人正在加柴烧饭,一人正在劈柴,一人在甑旁拨弄着米饭,一人负责曲汁过滤到米饭中去,并把发酵醪拌匀的操作。有两人负责酒的过滤,还有一人拿着勺子,大概是要把酒液装入酒瓶。下面是发酵用的大酒缸,都安放在酒垆之中。大概有一人偷喝了酒,被人发现后,正在挨揍。酒的过滤大概是用绢袋,并用手挤干。过滤后的酒放入小口瓶,进一步陈酿。

  根据此图可以整理出东汉时期酿酒工艺路线是:

  酒曲块 酿酒原料
  ↓ ↓
  捣碎 蒸熟
  ↓ ↓
  浸曲 冷却
  ↓ ↓
  过滤曲汁———→入大口缸发酵(酒垆)
  ↓
  过滤
  ↓
  入小口酒瓶

  这一酿酒工艺路线,可以说是汉代及其以前很长一段历史时期酿酒的主要操作法。

  新汉王莽当权,恢复西汉时期酒的专卖,为此,制定了详细的酿酒原料的配比,即一酿用粗米二斛,曲一斛,得成酒六斛六斗。出酒率220%,这个比例与现在的也很接近。从中也可看出,酒曲的用量很大(占酿酒用米的50%),这说明酒曲的糖化发酵力不高。

  东汉末期,曹操发现家乡已故县令的家酿法(九酝春酒法)新颖独特,所酿的酒醇厚无比。将此方献给汉献帝。这个方法是酿酒史上,甚至可以说是发酵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补料发酵法。这种方法,现代称?quot;喂饭法"。在发酵工程上归为"补料发酵法"(Feed-batch fermentation )。补料发酵法后来成为我国黄酒酿造的最主要的加料方法。《齐民要术》中的酿酒法就普遍采用了这种方法。

  "九酝春酒法"就是在一个发酵周期中,原料不是一次性都加入进去,而是分为九次投入。《齐民要术》收录了此法,该法先浸曲,第一次加一石米,以后每隔三天加入一石米,其加九次。曹操自称用此法酿成的酒质量很好。故向当时的皇帝推荐此法。

  《齐民要术》中的补料法除了上述?quot;递减补料法"外,还有"递增补料法"。如"法酒第六十七"国的"__米酒法",第一次加料3斗三升,第二次加六斗六升,第三次加一石三斗二升,第四投加料二石六斗四升。最重要者应是根据曲热强盛决定加料量。

  汉代开始采用喂饭法,从酒曲的功能来看,说明酒曲的质量提高了。这可能与当时普遍使用块曲有关。块曲中根霉菌和酵母菌的数量比散曲中的相对要多。由于这两类微生物可在发酵液中繁殖,因此,曲的用量没有必要太多,只需逐级扩大培养就行了。喂饭法的方法故在本质上来说也具有逐级扩大培养的功能。《齐民要术》中神曲的用量很少,正说明了这点。

  据《西京杂记》:汉制:宗庙八月饮酎,用九酝太牢,皇帝侍祠,以正月做酒,八月成,名曰酎,一曰九酝,一名醇酎"。

  二、《齐民要术》中的酿酒技术

  北魏时期的贾思勰写下了不朽名著《齐民要术》,这是一部农业技术专著,作为农副业产品之一的酒的生产技术占有一定的篇幅。其中有八例制曲法,四十余例酿酒法。所收录的实际上是汉代以来各地区(以北方为主)的酿酒法,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有系统的酿酒技术总结。酿酒技术路线与前面所总结的汉代酿酒路线大致相同。但是更为可贵的是《齐民要术》中总结了许多酿酒技术的原理,这些原理在现代仍然起着指导意义。 1、用曲的方法

  用酒曲酿酒是我国的特色,古人如何用曲值得研究。曲是糖化发酵剂,在古代,将其看作发酵的引物。在古时,酿酒的关键步骤之一就是先将酒曲制成这种引物,酒曲的使用是否得当往往决定酿酒的成败。因为古代的酒曲都是天然接种微生物的,极易污染杂菌。

  古代用曲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先将酒曲泡在水中,待酒曲发动后(即待曲中的酶制剂都溶解出来并活化后),过滤曲汁,再投入米饭开始发酵,这称之为浸曲法;另一种是酒曲捣碎成细粉后,直接与米饭混合,这不妨称之为“曲末拌饭法”。浸曲法可能比曲末拌饭法更为古老。浸曲法大概是从蘖(谷芽)浸泡糖化发酵转变而来的。浸曲法在汉代甚至在北魏时期都是最常用的用曲方法,这可从《齐民要术》中广泛使用浸曲法得出这一结论。

  古代懂得浸曲之水应根据不同的季节而应分别处理。冬季酿酒取来的水可以直接浸曲;春天后,气温较高,水不干净,需将水煮沸,沸水也不能直接浸曲,需冷却后才能浸曲(沸水会将曲中的微生物烫死,酶也会失活)。

  浸曲,也有讲究,应根据季节,水温确定浸曲时间。以保证浸曲的效果。

  2、酸浆的使用

  酿酒酵母菌喜欢在较酸的环境中生长,其生长最适pH值最好在4.2-5.0之间。有些微生物如细菌则在中性的pH环境下较易生长。在较低的pH环境下会受到抑制。米饭加水后,其pH往往不在4.2-5.0的范围内。为克服这一矛盾,古人除了选择酿酒时间多在温度较低的冬季进行之外,还采用了即大胆,又明智的“以酸治酸”的策略:酸浆法。本来酿酒所忌讳的就是酒变酸了。但是古人巧妙地利用先酸化后酿酒的策略,使酒醪中的酸性环境有利于的益的酵母菌生长,不利于腐败菌(细菌)的生长,反而可以抑制酒的酸败。最早记载此法的是《齐民要术》。《齐民要术》中有三例酿酒法采用了酸浆法。

  3、固态及半固态发酵法 我国黄酒酿造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发酵醪液中固体物质的浓度较高。与国外的葡萄酒发酵,啤酒发酵相比,这一特点就更加明显。啤酒也是采用谷物作原料,其糖化醪中麦芽与水之比为1:4.3左右。威士忌的糖化醪则为1:5左右。

  《汉书·平当传》如淳注:"稻米一斗得酒一斗为上尊,黍米一斗得酒一斗为中尊,粟米一斗得酒一斗为下尊"。一斗米出酒一斗,可见酿酒时原料米在发酵醪液中的浓度肯定是很高的。

  新汉王莽时期规定的酿酒米曲酒之间的比例为2:1:6.6。这一比例在我国是较为常见的。发酵醪中的固体物质浓度也大大高于啤酒的发酵醪。

  《齐民要术》中的酿酒法的发酵醪液的固体物浓度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浓度极高的如:__米酎酒和__米酒。固体物质与水之比为1:0.7-0.8,居中的是1 :1左右的。最稀的则是夏鸡鸣酒,约为1:3。这种酒发酵时间不到24小时,晚间下酿,次日早晨出售,是比较淡泊的。但不管如何,绝大多数酒比啤酒要浓。

  从<<齐民要术>>的记载来看,用水量最少的酒是“____米酒”(一种法酒),但实际上加水量最少,浓度最高的应是几种酎酒。酎酒酿造的特点是,不是采用常见的浸曲法,原料也不是采用常见的蒸煮方式,而是先磨成粉末,再蒸熟。曲末与蒸米粉拌匀,入缸发酵,几乎近于固态发酵。酎酒酿法的又一特点是酿造时间长达七八个月,而且基本上是在密闭的条件下进行发酵的,即当米粉加曲末用少量的水调匀后,即装入瓮中,更加以密封,不使漏气。由于基本上隔绝了外来氧气的界入,发酵始终处于厌氧状态。有利于酒精发酵。这种方法酿造的酒,酒的颜色如麻油一样浓厚,先能饮好酒一斗者,唯禁得升半,饮三升大醉,不浇,必死,凡人大醉酩酊无知,……,一斗酒,醉二十人。得者无不传饷。”

  5、温度的控制

  古人与现代人在温度这个物理量上无非是表达方式的不同,确切地说古人不是用数值表示,而是用人的体温或沸水的温度做为参照,来大致确定酿造时应控制在什么温度的范围内。我国人民在酿酒过程中已掌握了各关键环节的温度控制要点,这在《齐民要术》中得到了较完整的体现。这就是浸曲时温度的控制;摊饭时温度的控制;维持适当的发酵温度。 6、酿酒的后道处理技术

  到北魏时期,酿酒的后道处理技术仍然是比较简单的。从东汉的画像石上的"庖厨图上可看出,酒的过滤是采用绢袋自然过滤后再加上用手挤压。

  《齐民要术》中提到了"押酒"法。但如何"押"则不甚清楚。如在"粳米法酒"中是这样做的:"令清者,以盆盖,密泥封之,经七日,便极清澄,接取清者,然后押?。首先是任酒液自然澄清,取上清酒液后,下面的酒糟则用押的方法进一步取其酒液。在古汉字中,"押"通"压",应是用重物从上往下压。才能把酒糟压干。可能会使用压板和某种过滤介质作为配合,把酒糟压下去,稍清的酒液又显示出来。不知当时是否有专用的木质压榨工具。

参考资料:http://club.chihe.sohu.com/r-zz0186-618-0-9-0.html


黄酒温热的喝时最佳的温度是多少
黄酒最佳的温热在38~40摄氏度,不能长时间加热,会让黄酒本身含有的少量酒精蒸发掉。以粮食为原料的酿造酒(不包括蒸馏的烧酒),都可归于黄酒类。黄酒虽作为谷物酿造酒的统称,但民间有些地区对本地酿造、且局限于本地销售的酒仍保留了一些传统的称谓,如江西的水酒,陕西的稠酒,西藏的青稞酒,如硬...

怎么煮酒?如何煮酒?
二、煮酒操作 1. 清洁用具:先清洗好酒具,确保卫生。2. 加热水源:在锅中加入适量的水,进行加热。3. 放入酒与配料:待水加热至适宜温度后,根据个人口感加入适量酒和配料。4. 搅拌与调整:用小火慢慢煮,期间可以适时搅拌,并根据口味调整配料的比例或甜度。三、火候控制 煮酒时火候的控制十分重要...

“剑煮酒”是一种酒吗?
唐朝的“烧酒”是一种防止酸坏的手段,通过加热烧死细菌。到宋代进一步发展为“煮酒”,开始隔水煮,当然要密封的,以免酒全挥发掉。因为隔着水,所以温度维系在100度,质量会稳定得多。综上所述,煮酒在宋代出现,这种工艺代替了原来的烧酒工艺,所以绵竹县出产的酒在那时称之为剑南煮酒或剑煮酒都是可以...

黄酒灭菌温度与时间
黄酒杀菌的温度、时间等对酒质、风味会有较大的影响。1古代黄酒的灭菌技术在商品经济不发达的远古,酿造的酒会尽快被饮掉或卖掉,加热杀菌似乎显得并不很迫切。不过古代的加热杀菌技术,经历了“温酒”、“烧酒”,再发展到“煮酒”。汉代以前,人们习惯将酒温后再饮 ...

黄酒制作方法酿酒技术
黄酒酿造需选用煮酒的专用小米,俗称酒米,在冬季需提前24小时左右浸泡,浸泡之后捞起放在竹筐中沥干水分,放入锅中煮熟,之后摊平散热,再加入大曲撒在缸底部和小面上,最后放入缸中后密封保存。室内温度需保持在10℃左右,经过3-6个月即可发酵成功。一、黄酒制作方法酿酒技术 1、做黄酒要选用煮酒专用的...

黄酒温热的喝时最佳的温度是多少
黄酒最佳温度为38摄氏度上下。在食用时可以稍稍加热温着慢饮,也可以将话梅加入其中一起温热,这样味道更香甜,也可以挥发掉一部分酒精和甲醇、醛等微量有害物质,降低度数保护肝脏。另外,不要空腹饮用黄酒,饮用前可先进食一些富含碳水化合物的主食、薯类等以减少酒类对身体的不利影响;还有量的控制,以...

黄酒发酵的最适温度范围是多少?r
黄酒发酵在夏季要把室温控制在15摄氏度到10摄氏度中间,不能过热,这样有利于黄酒的缓慢发酵。

黄酒的制作
③前期发酵。把准备好的水、培养曲和酒药倒人缸内与蒸好的米饭搅拌均匀,盖好盖,夏季置干室温下,冬天放在暖气上或火炉前,经3天左右,米饭变软变甜,用筷子搅动,即可见到有酒渗出。此时缸里的温度达到23℃左右,即可停止前期发酵。④压榨。将经过前期发酵的物料装入一干净的布袋中,上面压上木板、...

酒尚纯米,温酒更佳——煮酒文化的复兴
温度的控制也是关键,冷水煮酒需缓慢升温,而热水则需根据酒的特性适时调整,保持在50-65℃之间,铜锅的稳定性与高效导热性使其成为煮酒的理想容器。推荐尝试玉乃光纯米吟酿辛口清酒,这款酒以其15%的酒精度和60%的精米步合,展现了纯米吟酿的高雅风味。其美山锦原料,耐寒且口感清爽,无论是冷饮时的...

古人喝酒为什么都要先“温酒”或“煮酒”
换句话来说,温酒只是把酒加热到合适的温度,而煮酒则是基本煮沸而加入不同的时鲜以调整口味。后来把煮酒与温酒混用。不少人以为煮酒只是温酒器皿的不同,其实不是。而且如果家中有长辈的话,可以问问他们煮酒的器具,至少我小时候还玩过一个东西,后来大家告诉我以前煮酒用的,后来不知道型哪儿去了。

陕西省18050571934: 黄酒灭菌的温度是多少 -
戊缪倍迪: 1. 热酒的温度一般以40~50度为好,略高于50度也可. 2. 把黄酒热喝是最常见的一种饮用方式.早在三国即有曹操、刘备“煮酒论英雄”的佳话,可见黄酒热喝不仅是一种饮酒方式,更是一种文化.黄酒最传统的饮法,当然是温饮.酒中甲醇沸点是64.7℃,乙醛沸点21℃,酒精沸点78.3℃,加热后这些物质都会挥发很多,减少酒对饮者身体的毒害. 3. 温饮的显著特点是酒香浓郁,酒味柔和.温酒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将盛酒器放入热水中烫热,另一种是隔火加温.一般,冬天盛行温饮.但黄酒加热时间不宜过久,否则酒精、乙醇都挥发掉了,反而淡而无味.另外,酒太热,饮后会伤肺.

陕西省18050571934: 古人为什么要煮酒,不怕酒精挥发? -
戊缪倍迪: 古人煮酒,是在温酒,并非把酒煮至沸腾状态,而是水浴加热,酒温后其性温和多了,易入口.当然多少会有部分酒精挥发,但这样比较温和易入口,酒量小的人也能接受,比喝冷酒好多了.

陕西省18050571934: 古代时候酒有多少度 -
戊缪倍迪: 一般为10-35度左右 按你的意思的那种古代,一般也就是浊酒,十来度,二十度已经是御赐之类的好酒了

陕西省18050571934: 古时候的酒有多少度? 就像武松喝的那种 -
戊缪倍迪: 一般为10-35度左右,古代技术比较低,想要高度酒也弄不出来,武松喝的估计也就十几度,要现在这酒早酒精中毒了.日本白酒一般就二十度左右,所以他们女的没事也大口喝酒.

陕西省18050571934: 黄酒怎么喝 -
戊缪倍迪: 方法/步骤1 一 热饮 把黄酒热喝是最常见的一种饮用方式.早在三国即有曹操、刘备“煮酒论英雄”的佳话,可见黄酒热喝不仅是一种饮酒方式,更是一种文化.黄酒最传统的饮法,当然是温饮.酒中甲醇沸点是64.7℃,乙醛沸点21℃,酒精沸...

陕西省18050571934: 古人怎么温酒? -
戊缪倍迪: 1)宋代湖田窑生产的温碗,以大碗盛热水,将执壶置碗中温酒,风行一时. 2)一种“自温壶”,为锡制扁形,可盛酒半斤,冬季出远门时,将壶放在杯里,以体温保持酒的温度.(类似于上面朋友所说的,哈哈) 3)一种以酒温酒的器具,形如盏盘,中置一连体小杯,盘内有三个支点,使用的时候将酒倒入盏中的小杯,点燃,再将盛酒的器具放在上面温酒,不过这种器具只能使用蒸馏酒. 4)北方地区有一种吹壶,外形如茶炊,有炉膛,中有一空轴,四周注入酒,以炭基为燃料,微火温之形如火锅.

陕西省18050571934: 白酒可以加热喝吗 加热到多少度为宜 -
戊缪倍迪: 白酒入口的温度以 30℃-40℃ 为佳.1、喝热酒不易醉人,并能减轻其中有害物质对身体的毒害.2、当然,对酒加温要有一定限度,如果太热,会使酒中的主要成分乙醇大部分或全部挥发掉酒不好喝,酒太热,饮后会伤肺.3、每个人,在寒冷的冬天都期盼一层温暖,祈盼一份健康.4、因此,不管是谁,喝酒首先要讲究度,小酌微醺,千万不要过量,特别是老年人,如果真是有喝酒的习惯的话,也要按照一定的标准来喝,这样不仅可以让自己喝舒服,而且还不伤害身体,

陕西省18050571934: 古代怎么煮酒 -
戊缪倍迪: 把酒放酒瓶里 再拿一口小锅烧水 等水沸腾 再把酒带着酒瓶 放进沸水了

陕西省18050571934: 白酒煮一下好喝吗?为什么古代人都煮酒喝????? -
戊缪倍迪: 煮一下喝的一般不是白酒,是未经蒸馏的过滤酒.度数不高,加热一下,可以加速其在血液中的循环,才够劲.这也是为什么古典小说中的人物动辄喝几斤的原因.

陕西省18050571934: “曹操煮酒论英雄”中的“煮酒”是怎样煮的? -
戊缪倍迪: 把酒壶放在开水里温吧、应该是、我感觉他们喝的肯定是黄酒(直接可以放在火上煮)要不然古人哪有那么大的酒量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