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二年级物理知识的概要包括哪些东西?

作者&投稿:蒲阮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初二下册的所有物理知识总结概括~

第七章《质量和密度》复习提纲
一、质量:
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 ,常用单位:t g mg
对质量的感性认识:一枚大头针约80mg 一个苹果约 150g
一头大象约 6t 一只鸡约2kg
3、质量的理解:固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 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4、测量:
⑴ 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案秤、台秤、杆秤,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也可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重,再通过公式m=G/g计算出物体质量。
⑵ 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①“看”:观察天平的称量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分度值。
②“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③“调”:调节天平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④“称”: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⑤“记”: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总质量+ 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⑥注意事项:A 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
B 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⑶ 方法:A、直接测量:固体的质量
B、特殊测量:液体的质量、微小质量。
二、密度:
1、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公式: 变形

3、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m3,常用单位g/cm3。这两个单位比较:g/cm3单位大。
单位换算关系:1g/cm3=103kg/m3 1kg/m3=10-3g/cm3
水的密度为1.0×103kg/m3,读作1.0×103千克每立方米,它表示物理意义是: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1.0×103千克。
4、理解密度公式
⑴同种材料,同种物质,ρ不变,m与 V成正比;
物体的密度ρ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无关,但与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有关;密度随温度、压强、状态等改变而改变,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所以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⑵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ρ与体积成反比;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ρ与质量成正比。
5、图象: 右图所示:ρ甲>ρ乙


6、测体积——量筒(量杯)
⑴用途:测量液体体积(间接地可测固体体积)。
⑵使用方法:
“看”:单位:毫升(ml)=厘米3 ( cm3 ) 量程、分度值。
“放”:放在水平台上。
“读”:量筒里地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和凹面的底部相平。
7、测固体的密度:











说明:在测不规则固体体积时,采用排液法测量,这里采用了一种科学方法等效代替法。

8、测液体密度:
⑴ 原理:ρ=m/V
⑵ 方法:①用天平测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1 ;
②把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读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V;③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余液体的质量m2 ;④锝出液体的密度
ρ=(m1-m2)/ V
9、密度的应用:
⑴鉴别物质: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可用密度鉴别物质。
⑵求质量: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体积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质量用公式m=ρV算出它的质量。
⑶求体积: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质量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体积用公式V=m/ρ算出它的体积。
⑷判断空心实心:
练习:密度的几种特殊测量:
1、有天平、烧杯、水,请测出一杯牛奶的密度(缺量筒)
步骤:①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m0 ;②向烧杯内倒满水,用天平测出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1 ;③把烧杯内的水全部倒掉,在装满牛奶,用天平测出杯和牛奶的总质量为m2 ;④牛奶的密度为:
ρ=(m2- m0)•ρ水/(m1- m0)
2、有弹簧测力计、烧杯、水、细线,你能测出小石块的密度吗?写出简要步骤。(阿基米德原理)
步骤:①用细线栓牢小石块,用弹簧测力计称出小石块的重力G1;②烧杯中盛适量的水,使石块全部浸没于水中,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石块在水中的重力G2;③石块的密度ρ=G1•ρ水/(G1- G2)
3、有一密度小于水的长方体小木块、烧杯和水,给你一把刻度尺能测出木块的密度吗?(阿基米德原理,漂浮条件)
步骤:①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把木块放入水面上,用刻度尺量出木块露出来得高度h1;②从水中拿出木块,量出平放时木块的高h2;③木块的密度
ρ=ρ水•(h2- h1)/h2
一、知识结构: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力的作用效果:(课本P117)图8-2,图8-3,图8-4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图8-5,图8-6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及大小。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6、力的测量:
⑴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⑵分类:弹簧测力计、握力计。
⑶弹簧测力计:
A、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B、使用方法:“看”: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调”:调零;“读”:读数=挂钩受力。
C、注意事项: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最大量程。
D、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象:温度计、弹簧测力计、压强计等。
7、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课本(P120)图8-12,8-13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 和力的作用点有关。
8、力的表示法:
⑴力的图示:A、定义:用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的做法。
B:具体做法: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在线段的末端的画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用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在图中附有标度。
⑵力的示意图:不需要严格的表示出力的大小,只表示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的简易图示叫力的示意图。
9、最常见的一种力——重力:
⑴重力的概念: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⑵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G=mg 其中g=9.8N/kg 它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
⑶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 面是否水平。
⑷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根据课本(P122)图8-20提出两个与所学物理知识有关的问题。①仍出的石头受什么力?②石头抛出后,只受重力为什么还会向上运动?③抛出的石头是变速运动吗?④抛出的石头运动中能量是如何转化的?⑤如果没有重力,石头会如何运动?
10、力的合成:
⑴合力的概念:一个力产生的效果根两个力共同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叫做那两个力的合力。
⑵二力合成定义:求两个力合力
⑶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规律:
若两个力方向相同,则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和 方向跟两个力的方向相同。
若两个力方向相反,则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差 方向跟较大的那个力方向相同
口诀:同向相加,异向相减,方向随大
⑷在物理学中,我们研究某物体或物理现象的作用效果时,经常把作用效果相同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理现象在不同的物理环境下相互替代.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给问题的阐释或解答带来极大方便,我们称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为等效替代法。
除定义合力时用等效替代法,电学中,定义串联总电阻和并联总电阻都运用了等效替代法。
练习:☆分析课本(P122)图8-19,图8-20看他们有什么共同现象,能共同反映出那些物理知识。(至少写出三点)
共同现象:失去支持后最终都会向地面降落。
共同反映的物理知识:①地面附近的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②重力的方向总是方向竖直向下的。
③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④重力势能可以转化为动能。
☆假如失去重力将会出现的现象:(只要求写出两种生活中可能发生的)
① 抛出去的物体不会下落;② 水不会由高处向低处流③ 大气不会产生压强;
第九章《力和运动》复习提纲
一、惯性和惯性定律:
1、伽利略斜面实验:
⑴三次实验小车都从斜面顶端滑下的目的是:保证小车开始沿着平面运动的速度相同。
⑵实验得出得结论:在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地越远。
⑶伽利略的推论是: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⑷伽科略斜面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方法——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推理。(也称作理想化实验)它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2、牛顿第一定律:
⑴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笛卡儿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⑵说明:
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 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 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但是 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不受力,可以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
3、惯性:⑴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4、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
A、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而惯性定律是物体不受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
B、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即不管物体受不受力、受平衡力还是非平衡力),物体受非平衡力时,惯性表现为“阻碍”运动状态的变化;惯性定律成立是有条件的。
☆人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请就以上两点各举两例(不要求解释)。
答:利用:跳远运动员的助跑;用力可以将石头甩出很远;骑自行车蹬几下后可以让它滑行。
防止:小型客车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带;车辆行使要保持距离;包装玻璃制品要垫上很厚的泡沫塑料。
二、二力平衡:
1、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条件:(P136图9-6研究二力平衡条件)
⑴ 由图9-6实验1得到的二力平衡条件是: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⑵ 图9-6实验2得到的二力平衡条件是: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
⑶ 图9-6实验中的木块换成两个木块分别受力,得到的二力平衡条件是: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概括:二力平衡条件用四字概括“一、等、反、一”。
3、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
相同点: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不同点: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相互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是相同性质的力。
4、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
物体受力条件物体运动状态说明


力不是产生(维持)运动的原因
受非平衡力
合力不为0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5、应用:应用二力平衡条件解题要画出物体受力示意图。
画图时注意:①先画重力然后看物体与那些物体接触,就可能受到这些物体的作用力
②画图时还要考虑物体运动状态。
三、摩擦力:
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就叫摩擦力。
2、分类:

3、摩擦力的方向: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有时起阻力作用,有时起动力作用。
4、静摩擦力大小应通过受力分析,结合二力平衡求得
5、在相同条件(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6、滑动摩擦力:
⑴测量原理:二力平衡条件
⑵测量方法: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木块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⑶ 课本P139图9-11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比较甲、乙图可得: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比较甲、丙图可得: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该研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由前两结论可概括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实验还可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大小、运动速度大小等无关。
7、应用:⑴理论上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压力、接触面变粗糙变滚动为滑动。
⑵理论上减小摩擦的方法有:减小压力接触面变光滑、变滑动为滚动(滚动轴承)使接触面彼此分开(加润滑油)。
练习:火箭将飞船送入太空,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看,是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太空飞船在太空中遨游,它 受力(“受力”或“不受力”的作用,判断依据是:飞船的运动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飞船实验室中能使用的仪器是 B (A 密度计、B温度计、C水银气压计、D天平)。
第十章《压力和压强》复习提纲
一、固体的压力和压强:
1、压力:
⑴ 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⑵ 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桌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压力F = 物体的重力G
⑶ 固体可以大小方向不变地传递压力。
⑷重为G的物体在承面上静止不动。指出下列各种情况下所受压力的大小。



G G F+G G – F F-G F
2、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
⑴课本P147图10-3甲、乙说明: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将图10-3甲图小桌上的砝码去掉,将看到的现象是:泡沫塑料压下深度减小。该现象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概括这两次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本实验研究问题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和 对比法
3、压强:
⑴ 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⑵ 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⑶ 公式 p=F/ S 其中各量的单位分别是:p:帕斯卡(Pa);F:牛顿(N)S:米2(m2)。
A使用该公式计算压强时,关键是找出压力F(一般F=G=mg)和受力面积S(受力面积要注意两物体的接触部分)。
B特例:对于放在桌子上的直柱体(如:圆柱体、正方体、长放体等)对桌面的压强p=ρgh
  ⑷ 压强单位Pa的认识: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子的压力约0.5Pa 。成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5×104Pa 。它表示:人站立时,其脚下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脚的压力为:1.5×104N
⑸ 应用:当压力不变时,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减小压强如:铁路钢轨铺枕木、坦克安装履带、书包带较宽等。也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增大压强如:缝一针做得很细、菜刀刀口很薄
方法:用磅秤称出人的质量m 则人对地面的压力F= G =mg
一只脚踩在坐标纸上,测的脚印的面积s 则压强p=mg/2s
二、液体的压力和压强:
1、液体内部产生压强的原因:液体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2、测量:压强计 用途:测量液体内部的压强。
3、液体压强的规律:
⑴ 液体对容器底和测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⑵ 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⑶ 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⑷ 不同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4、压强公式:
⑴ 推导压强公式使用了建立理想模型法,前面引入光线的概念时,就知道了建立理想模型法,这个方法今后还会用到,请认真体会。
⑵推导过程:(结合课本P153 图10-14)
液柱体积V=Sh ;质量m=ρV=ρSh
液片受到的压力:F=G=mg=ρShg .
液片受到的压强:p= F/S=ρgh
⑶液体压强公式p=ρgh说明:
A、公式适用的条件为:液体
B、公式中物理量的单位为:p:Pa;g:N/kg;h:m
C、从公式中看出: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容器的底面积、容器形状均无关。著名的帕斯卡破桶实验充分说明这一点。
D、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图象:
5、
=G FG
第十一章《大气压》复习提纲
一、概念:
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一般有p0表示。
说明:“大气压”与“气压”(或部分气体压强)是有区别的,如高压锅内的气压——指部分气体压强。高压锅外称大气压。
二、产生原因:因为 空气受重力并且具有流动性。
三、大气压的存在——实验证明:
历史上著名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小实验——覆杯实验、瓶吞鸡蛋实验、皮碗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
四、大气压的实验测定:
托里拆利实验。
2、原理分析:在管内,与管外液面相平的地方取一液片,因为液体不动故液片受到上下的压强平衡。即向上的大气压=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3、结论:大气压p0=760mmHg=76cmHg=1.01×105Pa
5、标准大气压:
支持76cm水银柱的大气压叫标准大气压。
1标准大气压=760mmHg=76cmHg=1.01×105Pa
2标准大气压=2.02×105Pa,可支持水柱高约20.6m
五、大气压的特点:
1、特点: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且空气中某点向各个方向的大气压强都相等。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且大气压的值与地点、天气、季节、的变化有关。一般来说,晴天大气压比阴天高,冬天比夏天高。
2、大气压变化规律研究:(课本164图11-9)能发现什么规律?
①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②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是不均匀的,低空大气压减小得快,高空减小得慢
六、测量工具:
1、定义:测定大气压的仪器叫气压计。
2、分类: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
3、说明:若水银气压计挂斜,则测量结果变大。
在无液气压计刻度盘上标的刻度改成高度,该无液气压计就成了登山用的登高计。
七、应用: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水泵。
八、沸点与压强:
1、内容: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2、应用:高压锅、除糖汁中水分。
九、体积与压强:
1、内容:质量一定的气体,温度不变时,气体的体积越小压强越大,气体体积越大压强越小。
2、应用:解释人的呼吸,打气筒原理,风箱原理。
练习:☆阅读教材166页全部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编者对“液体沸点与气压关系的研究”采用了哪四个步骤探索。(A分析归纳、B提出假设、C提出问题、D理论推导、E实验研究、F得出结论)CEAF
2、该实验如果对沸腾中继续加热的水,增加气压,会看到:水停止沸腾。这说明:气压增大时水的沸点升高。该实验没有这样做原因是:这样操作容易发生瓶爆炸或瓶塞崩出的危险
☆列举出你日常生活中应用大气压知识的几个事例?
答:①用塑料吸管从瓶中吸饮料②给钢笔打水③使用带吸盘的挂衣勾④人做吸气运动
第十二章《浮力》复习提纲
一、浮力的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 叫浮力。
二、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气)体
三、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 即浮力。
四、物体的浮沉条件:
1、前提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2、请根据示意图完成下空。




下沉 悬浮 上浮 漂浮
F浮 G F浮 = G
ρ液ρ物 ρ液 >ρ物
3、说明:
① 密度均匀的物体悬浮(或漂浮)在某液体中,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大块、小块都悬浮(或漂浮)。
②一物体漂浮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若露出体积为物体总体积的1/3,则物体密度为 2 3ρ
分析:F浮 = G 则:ρ液V排g =ρ物Vg ρ物=( V排/V)•ρ液= 2 3ρ液
③ 悬浮与漂浮的比较
相同: F浮 = G
不同:悬浮ρ液 =ρ物 ;V排=V物 漂浮ρ液 <ρ物;V排<V物
④判断物体浮沉(状态)有两种方法:比较F浮 与G或比较ρ液与ρ物 。
⑤ 物体吊在测力计上,在空中重力为G,浸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示数为F则物体密度为:ρ物= Gρ/ (G-F)
⑥冰或冰中含有木块、蜡块、等密度小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液面不变,冰中含有铁块、石块等密大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液面下降。
五、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公式表示:F浮 = G排 =ρ液V排g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 、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3、适用条件:液体(或气体)
练习:☆请用实验验证“浸没在水中的石块受到的浮力跟它排开水的重力有什么关系”。
答:①用测力计测出石块在空气中的重力G和空桶的重力G1 ;②在溢水杯中倒满水,把石块浸没在溢水杯中,读出测力计示数F ;③用测力计测出桶和溢出水的总重G2 ;④浮力F浮=G-F ,G排=G2-G1 ⑤比较F浮和G排 。
☆请用实验验证:浸没在水中的石块,它受到的浮力跟它在水中浸没的深度无关。
答:用细线系石块挂在弹簧测力计挂钩上,把石块浸没在水中的几个不同深度,观察发现测力计示数看是否相同,如果相同,即验证了浸没在水中的的石块受到的浮力跟它在水中浸没的深度无关。
☆如图所示是广为人知的故事——“曹冲称象”.曹冲利用图中的方法,巧妙地测出了大象的体重,请你写出他运用的与浮力有关的两条知识(1)漂浮条件,即物体在漂浮时F浮 = G(2)阿基米德原理;另外,他所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是等效替代法和化整为零法。(把本身较大的质量转换为可以测量的小质量)。
六:漂浮问题“五规律”:(历年中考频率较高,)
规律一:物体漂浮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等于它受的重力;
规律二: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所受浮力相同;
规律三: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漂浮,在密度大的液体里浸入的体积小;
规律四:漂浮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是它总体积的几分之几,物体密度就是液体密度的几分之几;
规律五:将漂浮物体全部浸入液体里,需加的竖直向下的外力等于液体对物体增大的浮力。
七、浮力的利用:
1、轮船:
工作原理:要使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能够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必须把它做成空心的,使它能够排开更多的水。
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单位 t 。
由排水量m 可计算出: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 ;排开液体的重力G排 = m g ;轮船受到的浮力F浮 = m g 轮船和货物共重G=m g 。
2、潜水艇:
工作原理:潜水艇的下潜和上浮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的。
3、气球和飞艇:
气球是利用空气的浮力升空的。气球里充的是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如:氢气、氦气或热空气。为了能定向航行而不随风飘荡,人们把气球发展成为飞艇。
4、密度计:
原理:利用物体的漂浮条件来进行工作。
构造:下面的铝粒能使密度计直立在液体中。
刻度:刻度线从上到下,对应的液体密度越来越大
八、浮力计算题方法总结:
1、确定研究对象,认准要研究的物体。
2、分析物体受力情况画出受力示意图,判断物体在液体中所处的状态(看是否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3、选择合适的方法列出等式(一般考虑平衡条件)。
计算浮力方法:
①读数差法:F浮= G-F(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
②压力差法:F浮= F向上 - F向下(用浮力产生的原因求浮力)
③漂浮、悬浮时,F浮=G (二力平衡求浮力;)
④F浮=G排 或F浮=ρ液V排g (阿基米德原理求浮力,知道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或体积时常用)
⑤根据浮沉条件比较浮力(知道物体质量时常用)

摩擦力是不同的,但是这是因为物体对地面的压力改变了,动摩擦因数是不变的

第一部分 声现象及物态变化
(一) 声现象
1. 声音的发生: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振动都会发出声音。
2. 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声音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靠无线电,那就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2)声间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3. 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
(1) 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
(2) 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间只能使原声加强。
(3) 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运
4. 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5. 响度: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
6. 音色: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
7. 噪声及来源
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地杂乱无章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8. 声音等级的划分
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9. 噪声减弱的途径: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

第二部分 光现象及透镜应用
(一)光的反射
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了了弯折
3、光速: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 = 3×108 m/s,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于这个速度,水中的速度为3/4C,玻璃中为2/3C
4、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可解释许多光学现象: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
5、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即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线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
6、光的反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一部分光返回原来介质中,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
7、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可归纳为:“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
8、 理解:
(1) 由入射光线决定反射光线
(2) 发生反射的条件: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处:入射点;结果:返回原介质中
(3) 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当入射角为零时,反射角也变为零度
9、两种反射现象
(1) 镜面反射:平行光线经界面反射后沿某一方向平行射出,只能在某一方向接收到反射光线
(2) 漫反射:平行光经界面反射后向各个不同的方向反射出去,即在各个不同的方向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线
注意: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0、 在光的反射中光路可逆
11、 平面镜对光的作用
(1)成像 (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12、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 (2)像和物的大小 (3)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的距离相等
理解: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以镜面为轴的对称图形
13、 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用屏接到,当然也能用眼看到。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屏接收。
14、 平面镜的应用
(1)水中的倒影 (2)平面镜成像 (3)潜望镜
(二)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理解:光的折射与光的反射一样都是发生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只是反射光返回原介质中,而折射光则进入到另一种介质中,由于光在在两种不同的物质里传播速度不同,故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这就是光的折射。
注意: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既发生折射,同时也发生反射
2、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抽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在折射中光路可逆。
理解:折射规律分三点:(1)三线一面 (2)两线分居(3)两角关系分三种情况:①入射光线垂直界面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等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③光从水等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3、 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4、 透镜及分类
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且透镜厚度远比其球面半径小的多。
分类: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
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
5、 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透镜中心可认为是光心)
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
6、 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如图)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如图)

7、 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 距 成像大小
(u)
像的虚实 应 用
像物位置 像 距
( v )
u > 2f 缩小 实像 透镜两侧 f < v <2f 照相机
u = 2f 等大 实像 透镜两侧 v = 2f
f < u <2f 放大 实像 透镜两侧 v > 2f 幻灯机
u = f 不 成 像
u < f 放大 虚像 透镜同侧 v > u 放大镜

凸透镜成像规律:虚像物体同侧;实像物体异侧;物远实像小而近,物近实像大而远。
8、 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灯片要倒着插。
9、 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暗箱中的胶片相当于光屏,我们调节调焦环,并非调焦距,而是调镜头到胶片的距离,物离镜头越远,胶片就应靠近镜头。
第一部分 声现象及物态变化
(一) 声现象
1. 声音的发生: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振动都会发出声音。
2. 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声音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靠无线电,那就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2)声间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3. 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
(1) 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
(2) 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间只能使原声加强。
(3) 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运
4. 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5. 响度: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
6. 音色: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
7. 噪声及来源
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地杂乱无章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8. 声音等级的划分
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9. 噪声减弱的途径: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

第二部分 光现象及透镜应用
(一)光的反射
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了了弯折
3、光速: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 = 3×108 m/s,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于这个速度,水中的速度为3/4C,玻璃中为2/3C
4、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可解释许多光学现象: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
5、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即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线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
6、光的反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一部分光返回原来介质中,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
7、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可归纳为:“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
8、 理解:
(1) 由入射光线决定反射光线
(2) 发生反射的条件: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处:入射点;结果:返回原介质中
(3) 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当入射角为零时,反射角也变为零度
9、两种反射现象
(1) 镜面反射:平行光线经界面反射后沿某一方向平行射出,只能在某一方向接收到反射光线
(2) 漫反射:平行光经界面反射后向各个不同的方向反射出去,即在各个不同的方向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线
注意: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0、 在光的反射中光路可逆
11、 平面镜对光的作用
(1)成像 (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12、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 (2)像和物的大小 (3)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的距离相等
理解: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以镜面为轴的对称图形
13、 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用屏接到,当然也能用眼看到。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屏接收。
14、 平面镜的应用
(1)水中的倒影 (2)平面镜成像 (3)潜望镜
(二)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理解:光的折射与光的反射一样都是发生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只是反射光返回原介质中,而折射光则进入到另一种介质中,由于光在在两种不同的物质里传播速度不同,故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这就是光的折射。
注意: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既发生折射,同时也发生反射
2、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抽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在折射中光路可逆。
理解:折射规律分三点:(1)三线一面 (2)两线分居(3)两角关系分三种情况:①入射光线垂直界面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等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③光从水等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3、 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4、 透镜及分类
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且透镜厚度远比其球面半径小的多。
分类: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
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
5、 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透镜中心可认为是光心)
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
6、 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如图)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如图)

7、 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 距 成像大小
(u)
像的虚实 应 用
像物位置 像 距
( v )
u > 2f 缩小 实像 透镜两侧 f < v <2f 照相机
u = 2f 等大 实像 透镜两侧 v = 2f
f < u <2f 放大 实像 透镜两侧 v > 2f 幻灯机
u = f 不 成 像
u < f 放大 虚像 透镜同侧 v > u 放大镜

凸透镜成像规律:虚像物体同侧;实像物体异侧;物远实像小而近,物近实像大而远。
8、 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灯片要倒着插。
9、 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暗箱中的胶片相当于光屏,我们调节调焦环,并非调焦距,而是调镜头到胶片的距离,物离镜头越远,胶片就应靠近镜头。
第四章 热现象
1 温度和温度计: 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温度计:用来测量温度的仪器.
2 摄氏温度的规定: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
温度为100℃,0℃到100℃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分就是摄氏1℃.
* 摄氏温度的单位为摄氏度,用℃表示。
3 绝对零度:宇宙中的温度下限-273℃,叫绝对零度。
4 热力学温度:以绝对零度为起点的温度叫热力学温度。单位:开尔文 K
5 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转换:T=t+273K t=T-273℃
6 体温计的温度范围:35℃-42℃
结构特点:玻璃泡容积比玻璃管大,并在玻璃泡上方有一个非常
细的缩口。(它可以使上升的水银不能自动回落到玻璃泡内)
最小单位: 0.1℃
注意事项: 每次使用前要先甩,使玻璃管内的水银回落到玻璃泡
7 温度使用应注意:
1 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1选
2 看温度的最小刻度值 2看
3 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充分接触,且不能离开被测物,
等到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测(量)
4 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接触到容器壁及容器底。 4 壁
5 读数时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读
8 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9 物质的三态:气态、液态和固态。
10 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分标准是:晶体有固定熔点,而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
点常见的晶体有:冰、食盐、萘、各种金属、海波、石英等
常见的非晶体有:松香、玻璃、蜡、沥青等
11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要吸热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要放热
12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凝固点:液体凝固成晶体时的温度
同一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等的。
13 在晶体熔化曲线中有明显的三段即:固体升温段熔化段 液体升温段。
在熔化段中的物质可能是固态可能是液态也可能是固液混合态
14 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汽化有两种:蒸发和沸腾。 汽化过程要吸热 液化过程要放热
16 蒸发和沸腾的区别是: 1蒸发在任何温度下进行,沸腾在一定温度下进
行(温度条件不同)。2 蒸发在液体表面进行,沸腾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
同时进行(发生部位不同)。 3 蒸发是缓慢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剧烈的
汽化现象(发生程度不同)。4 蒸发使自身及周围物体温度降低,有致冷作用,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等于沸点)。
17 影响蒸发的三个因素是:1 液体的温度 2液体的表面积 3 液体表面上
的空气流动情况。
18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沸腾条件是:1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
19 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升华要吸热
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 凝华要放热
20 物态变化中物质越软越吸,越硬越放.

声音在固体中从传播的速度一定大于液体中传播的速度。这句话是错误的。
例如:声音在软木中的传播速度约为500m/s,小于声音在液体中传播速度(例如:25°C,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31m/s)。

但多数情况下,V固 > V液 >V气

二,光现象。
三,热现象。
四,电现象。

二,光现象。
三,热现象。
四,电现象。

不是都知道么 - -。


二年级有哪些科学
二、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在科学课程中,会介绍许多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科学现象。例如,水的三态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光的反射和折射等。这些现象不仅是科学知识的基础,也有助于孩子们理解周围的世界。三:简单机械和物理原理的介绍。二年级的科学教育还会引入一些简单的机械原理和物理知识,如...

中考物理多长时间
90分钟。中考物理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参加的一场以物理知识和应用为重点的考试,时间90分钟。考试内容涵盖了电学、力学、光学、热学等多个领域。

有谁能为我讲一下物理的一些原理?
2、确定各类公式中的比例系数有两种方法:(1)如果式中各物理量的单位已经确定,则需通过实验来测定比例系数,如动磨擦固数、劲度系数、引力常量等的确定都属于这种情况,(2)如果式中尚有未规定单位的物理量,则可光规定比例常数的数值为1(使公式最简化),再规定出特定的单位。如牛顿第二定律,...

初中物理化学什么时候开始学?
物理一般是从初中二年级开始学习,化学一般是从初中三年级开始学习,初中物理与化学都是中考的必考科目,旨在培养学生的理科思维,对身边的物理与化学常识有定性的认识。初中物理化学这样设立学科的原因是:刚进入初中的初一学生仍然受到小学学习思想与习惯的影响,因此在初一并不适合开设物理、化学等理论性较强...

遇到点物理问题,高中二年级电磁学!!!
1.练习册上的说法本身就有问题.力是不能克服力的,在物理学中,当一个物体受到阻力作用时,阻力对物体做负功,些时称为物体克服了阻力做功.所以第一句话应当为物体克服了安培力做功,此时安培力为阻力,这种情况发电机中就是一个例子,当发电机转动时.导体会受到安培力的作用,此时安培力为阻力,(线圈通电时...

初中二年级物理上册问题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知识点汇编 第一章 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振动停止,发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2、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

某学校初中二年级五班的物理老师要求学生
物理老师一般都要求学生好好学习物理的,至于他具体的要求呢,可能是希望你在学习物理当中要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然后把生活上的知识呢上升到屋里角度上来考虑。所以所有的物理老师呢都会好好的教育所有的学生,学习物理,报效祖国的。学习物理呢首先要提前预习课文,然后呢?把需要需要老师重点讲解或者是...

谁能帮我解释一下几个概念关于初中二年级上学期物理地(4.4光的折射)
如在空气中她只沿直线传播,但在空气与水的地方就会发生折射,速度也不同,但当垂直射入水中时,则不会发生改变

新课标高中二年级上册有什么课本
四、物理课本 高二上学期的物理课本主要包括力学、电磁学、光学等内容。学生将通过学习物理现象和原理,了解自然界的规律,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此外,课本中还会介绍一些物理实验和实际应用案例,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除了上述学科之外,还有化学、生物等其他学科的课本。高二的课程内容较多...

高中理科生物理共要学哪几本书?
高中理科生物理共要学7本书 高中一年级 上学期 必修1,下学期必修2 高中二年级上学期选修3-1、选修3-2 ,下学期 选修3-3 选修3-4 选修3-5 高三进入高考总复习。其中,选修3-3选修3-4高考考生选考一本的知识,因此在复习时要有抉择。

沾益县17053887513: 初二物理要学些什么? -
郑胃康尔: 声音,物态变化,光的反射和折射,凸透镜和凹透镜,运动和速度(这是上册)力(着一章一定要好好学),压强,浮力(这两章有力的基础就好了)物理刚开始不能入门是很正常的,要对自己有信心,一开始的声是很简单的,不能因此而小觑它.加油,希望你能学好物理这门很有意思的课程!!!

沾益县17053887513: 初二的物理主要讲什么 -
郑胃康尔:[答案] 上册是 1 声现象 2光现象 3透镜及其应运 4物态变化 5电路和电流 下册是电学 1 电压电阻 2欧姆定律 3电功率 4电与磁 5 信息的传递

沾益县17053887513: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有哪些? -
郑胃康尔: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包括机械运动、声现象、光的传播、 透镜及其应用、温度计原理、汽化和液化、质量与密度.物理学是研究物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

沾益县17053887513: 初二物理知识及公式归纳 -
郑胃康尔: 初二物理 复习纲要 一、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 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单位及换算 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常用的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

沾益县17053887513: 初二的物理讲什么 -
郑胃康尔: 上册主要讲:1、机械运动,公式也就是数学公式:V=s/t; 2、声音,也就是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这有节出现了个物理词:震动、声波(超声波、次声波),15℃时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还有一些,就不一一介绍. 3、物态变化:第一节...

沾益县17053887513: 请帮忙整理一下初二物理的所有知识点,要详细一点的!!!各位高手帮帮忙!拜托 -
郑胃康尔: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部分 声现象及物态变化 (一) 声现象 1. 声音的发生: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振动都会发出声音. 2. 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沾益县17053887513: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 -
郑胃康尔: 第一章 声现象知识归纳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

沾益县17053887513: 初二物理知识总结 -
郑胃康尔: 物理量 单位 公式 名称 符号 名称 符号 电流 I 安培(安) A I=U/R 电压 U 伏特(伏) V U=IR 电阻 R 欧姆(欧) R=U/I 电功 W 焦耳(焦) J W=UIt 电功率 P 瓦特(瓦) w P=W/t=UI 安全电压 不高于36伏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概要 十、电路 ⒈电路由...

沾益县17053887513: 初中物理知识概括 -
郑胃康尔: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概要 一、测量 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质量m:...

沾益县17053887513: 人教版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 -
郑胃康尔: 初二物理知识总结 一, 电路 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任何电荷的定向移动都会形成电流). 电流的方向:从电源正极流向负极. 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 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干电池是...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