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在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什么意思?~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句话节选自禅宗六祖惠能大师著名的四句偈言的后两句,基本意思是:某处地方原本空无一物,又到哪惹来尘埃呢?

  出自于《六祖坛经》。 
  【菩提本无树】:菩提是觉道,不是真有什么树。若有树,那菩提就变成
  物,而有所执著。菩提本来什么也没有,若说觉悟了,但觉悟其实它是无形无相的。
  【明镜亦非台】:虽说心如明镜台,其实根本没有个台,若有个台则又有
  所执著,所谓“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哪有还要有个台。
  【本来无一物】:本来什么都没有,即没有一个样子,也没有一个图,或
  一个形相,所以根本什么也没有。
  【何处惹尘埃】:既然什么都没有,尘埃也无从生出了。就是无所住也
  。
  【注释】 这首偈颂主要是从“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而出,要没有一切执
  著,也就是佛所说的意思:‘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不
  能证得。这个地方就教人没有执著。这个偈子很契合禅宗的顿悟的理念。
  是一种出世的态度,主要意思是,世上本来就是空的,看世间万物无不是一个
  空字,心本来就是空的话,就无所谓抗拒外面的诱惑,任何事物从心而过,不
  留痕迹。这是禅宗的一种很高的境界,领略到这层境界的人,就是所谓的开悟
  了。

这是对应神秀说的,所以不能脱开神秀原文单独理解。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时时勤扫拂,勿使惹尘埃。意思是要勤修炼,只有加强苦修,而苦修的重点是修心,心正,才能逐渐接近佛的境界,总结的非常好。慧能就取巧了,创出了顿悟成佛的法门,所以说是禅宗之祖,简单讲禅宗就是相信顿悟。到了日本,干脆就有一字禅之说,甚至有没有无字禅也不一定。慧能的说法是到了佛的最高境界,树也不存在了,心也没有了,尘埃也不是尘埃,就不用一点一点修炼了。但是如何能达到这重境界,没说,把过程省略了,两个字,顿悟,悟到了,瞬间就成佛了。所以说神秀是老佛教修炼的传统方法,慧能是禅宗创始人。从哲学的角度,神秀用的是实践法,慧能是彻底的形而上学唯心论,认为通过玄思和冥想,就能修炼成佛。有趣的是基督新教对老天主教的改革。新教认为每个人都可以自己用本民族语音直接和上帝沟通,不需要教会(对应佛教就是佛教三宝佛法僧)这个阶层。和慧能通过玄想参佛的道理有想通之处,禅宗如果按照慧能的思路发展下去,佛法僧都不要了,自个就能修炼成佛。哈哈,把现在的禅宗和尚气死。 对了,伊斯兰教里的苏菲派也差不多,就是通过玄想和苦修都能实现自己和上帝直接沟通。

字面意思:
菩提树本来不是树,明镜台也不是台.
本来什么都没有,怎么能染上尘埃呢?

谨记: 万法皆虚空 无我即如来

佛对我说:你的心上有尘。我用力地擦拭。
  佛说:你错了,尘是擦不掉的。我于是将心剥了下来。
  佛又说:你又错了,尘本非尘,何来有尘。
  我领悟不透,是什么意思?
  我想这是从神秀和慧能那两个偈子引申出来。
  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慧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的确,要能够参透这两个偈子的确很难,就是正确的理解也不易。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众生的身体就是一棵觉悟的智慧树,
  众生的心灵就象一座明亮的台镜。
  要时时不断地将它掸拂擦试,
  不让它被尘垢污染障蔽了光明的本性。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原本就没有树,
  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
  本来就是虚无没有一物,
  那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现在只能从字面上去理解它,惨悟不透!
  心本无尘,尘即是心。无心无尘,人便死。
  
  其实尘在外,心在内,常拂之,心净无尘;
  尘在内,心在外,常剥之,无尘无心;
  心中有尘,尘本是心,
  何畏心中尘,无尘亦无心??正如慧能所说的 仁者心动
  
  又如道家所说的 道可道非常道
  
  它们的道理是一样的
  佛家讲究万物在心 追求修世
  
  道家讲究无牵无挂 追求避世
  
  佛家想超脱今世 道家则是修行今世 而追究其原理来说都是一种修行
  
  而最终的说的是一种超脱
  
  却不是刻意的寻求
  
  主旨在心
  
  世间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
  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这是六祖慧能起初有点见到自己的心性的时候说的话,说实话,要是不是有大根器的说,没读过佛经的人(读过也有可能不懂。必须的自己修行)跟本不会明白真实含义的。字面意思其实很好懂。。。但不懂宇宙人生真相的人,又怎能理解呢。。。所以建议你读点佛经,有可能你自己就悟到了

菩提原本就没有树,
  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
  本来就是虚无没有一物,
  那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现在只能从字面上去理解它,惨悟不透!
  心本无尘,尘即是心。无心无尘,人便死。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是什么意思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的意思是:菩提原本就没有树,也不是明亮的镜台。也可理解为人无物,物无人,一种万事皆空的清净、“无为”状态。在《金刚经》里,“菩提”为“觉悟”、“觉解”的意思,为此,菩提树一度被视为神圣之树,信仰之树,寓意有“大彻大悟”的象征。“菩提本无树,明镜...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解析:菩提本无树’:菩提是个觉道,又有什么树呢?若有树,那菩提就变成物,而有所执著。菩提本来什么也没有,你说你觉悟了,但觉悟是个什么样子?是青色?黄色?红色?白色?你且说个样子出来,看看它是无形无相的。‘明镜亦非台’:你说心如明镜台,其实根本没有个台,若有个台则又有所执著...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是空无物,何处惹尘哀!是什么意思
此句是慧能大师在未选六祖之前的经典之作。原文是一个修道者写的: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时时勤拂拭,以免惹尘埃.后慧能大师依照此诗作: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以惹尘埃.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时时勤拂拭,以免惹尘埃.---菩提和明镜是修道的境界,原文是说,修道到了一定的境界,...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什么意思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句话节选自禅宗六祖惠能大师著名的四句偈言的后两句,基本意思是:某处地方原本空无一物,又到哪惹来尘埃呢?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是什么意思
1、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翻译:原本就没有菩提树,也并不是明亮的镜台。本来就是四大皆空,到哪里染上尘埃!2、赏析:心即自性,和常人的思想不是一回事,人的思想是后天培养的,自性是先天的,常人是思想做主,障碍自性。佛家语,万事万物都是妄念牵动自性而起的幻...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是什么意思?
菩提原本就没有树, 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本来就是虚无没有一物, 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菩提本无树”是我国佛教禅宗六祖惠能大师著名的四句偈中的一句。意在说明一切有为法皆如梦幻泡影,教人不要妄想执着,才能明心见性,自证菩提。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是什么意思
原本就没有菩提树,也并不是明亮的镜台。明镜:据资持记下二之三曰:坐禅之处,多悬明镜,以助心行。通常用以比喻佛与众生感应的中介。台:指安置明镜的地方,可以借代为客观存在。所以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原本就没有菩提树,也并不是明亮的镜台。这两句话出自六祖慧能菩提偈。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原本就没有菩提树,也并不是明亮的镜台。本来就是四大皆空,到哪里染上尘埃。出自唐代六祖慧能作的《菩提偈》中第三首。原文: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出自六祖的《坛经》。" 菩提本无树":菩提是个觉道,又有什么树呢?若有树,那菩提就变成物,而有所执着。菩提本来什么也没有,你说你觉悟了,但觉悟是个什么样子?是青色?黄色?红色?白色?你且说个样子出来, 看看它是无形无相的。"明镜亦非台":你说心如明镜...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通俗意思是什么?_百度...
意思是:原本就没有菩提树,也并不是明亮的镜台。本来就是四大皆空,到哪里染上尘埃!出处:唐·慧能《菩提偈》全文: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菩提只向心觅,何劳...

乐都县13542359649: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什么意思 -
羿奔凯兰: 这个说来话长了.这个是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当年刚入佛门修行时,他的师父出题让他们写一首偈语来阐述自己对佛法的领悟,于是大师兄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慧能则对大师兄的观点提出了不同的...

乐都县13542359649: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解释一下什么意思 -
羿奔凯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句话节选自禅宗六祖惠能大师著名的四句偈言的后两句,基本意思是:某处地方原本空无一物,又到哪惹来尘埃呢?

乐都县13542359649: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是什么意思 -
羿奔凯兰: 释义: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众生的身体就是一棵觉悟的智慧树, 众生的心灵就象一座明亮的台镜. 要时时不断地将它掸拂擦试, 不让它被尘垢污染障蔽了光明的本性.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原本就没有树, 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 本来就是虚无没有一物, 那里会染上什么尘埃?这是佛教对看透尘世万物,一种参透的境界.

乐都县13542359649: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出处和解释、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是什么? -
羿奔凯兰:[答案] 来源于六祖法宝坛经.其含义大意是不要执着.

乐都县13542359649: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原本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什么意思 -
羿奔凯兰: 出自于《六祖坛经》. 【菩提本无树】:菩提是觉道,不是真有什么树.若有树,那菩提就变成物,而有所执著.菩提本来什么也没有,若说觉悟了,但觉悟其实它是无形无相的.【明镜亦非台】:虽说心如明镜台,其实根本没有个台,若...

乐都县13542359649: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是什么意思 -
羿奔凯兰: 出自《六祖坛经》.乃六祖慧能的禅悟之言,《六祖坛经》是后人根据禅宗六祖惠能的话编著而成. 因为其师兄神秀的偈:身似菩提树,心似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六祖感觉禅悟不彻底,于是吟出了: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乐都县13542359649: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什么意思 -
羿奔凯兰: 这句话的意思是原本就没有菩提树,也并不是明亮的镜台.本来就是四大皆空,到哪里染上尘埃! 菩提偈全文: 【作者】惠能 【朝代】唐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 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 明镜本清净,何处染...

乐都县13542359649: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万物皆空;人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劝人勿执着. -
羿奔凯兰:[答案] 前句话是禅宗六祖慧能的偈,大概意思是:菩提原本就没有树, 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 本来就是虚无没有一物, 那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现在只能从字面上去理解它,惨悟不透! 心本无尘,尘即是心.无心无尘,人便死.后面的几句是后来人的生活智...

乐都县13542359649: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这几句是什么意思? -
羿奔凯兰: 这是出自於一宗非常出名的禅宗公案禅宗五祖弘忍大师自觉年事已高欲将衣钵传与弟子弘忍大师告诉所有弟子命大家做出偈子且看何人的偈子境界较高便将衣钵传与那人弘忍大师的弟子当时任首座的神秀(后自成一派-北渐派)出了个偈子写在...

乐都县13542359649: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含义?! -
羿奔凯兰: 佛家本来讲究的是体悟自身,所做的行为都是一种领悟世间万物本性为"空性"的一种修行方法.他们认为身边的所有一切人和事物都是无常性,随因缘和合变化而变化,根本不可能存在一个固定的、恒常的形态.如菩提之树(一种据说坚硬如金刚,永不腐朽的树),如果真是追溯到很早的时期,无论是它的形态,还是名字都是与现今的菩提树不一样的.摆放明镜的镜台亦是如此,并没有永久的形态和不变的名字.只要认真追溯到最根本,自然能领悟到这是因为万事万物具有其最根本的特质“空性”才会有这种现象发生.既然世间并没有恒常不变的物质,那么“本来无一物”这一句话也正是说到了万物的根本了.只要悟通了这个道理,“何处惹尘埃”这一句自然也就通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