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什么意思啊??

作者&投稿:璩达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文中的“因”是什么意思?~

 《说文解字》:“因,就也,从口大。”会意字,以口、大取“能大者,众围而就之”之意。因的本义为“依靠”“凭借”,引申有“因袭”“沿袭”“原因”等义,均为实词,现代汉语仍沿用。“因”的虚词用法是从实词义引申而来的,先秦早期便已产生。可作介词和连词。介词“因”的用法从古至今一直沿用下来,变化不大;连词“因”随着汉语词汇逐渐复音化的趋势,渐渐被“因为”“因而”“因此”等复音词所取代,但在现代汉语书面语中仍偶或使用。
  一、介词
  1.引进动作行为发生、出现的处所、方向。可译为“从”“由”等。
  例:因井中视星,所视不过数星;自邱上以视,则见其始出又见其入(《尸子·广泽》)
  2.引进动作行为发生、出现时所借助的时机、条件。可译为“乘”“趁着”“趁”“顺着”等,或仍作“因”。
  例: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廉颇蔺项如列传》)
  3.引进动作行为发生、出现时所凭借、依靠、依赖的事物或条件。可译为“凭借”“依赖”“依靠”“凭(着)”等,或仍作“因”。
  例: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屈原列传》)
  4.引进动作行为实施的根据、前提。可译为“根据”“依据”“按照”等,或仍作“因”。
  例:因地制宜 因时制宜 因任授官(成语)
  5.以人或事物为媒介或手段而达到某种目的或实施某一动作行为。可译为“通过”“由”等,或仍作“因”。
  例: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廉颇蔺项如列传》)
  6.引进动作行为发生、出现的原因、理由。可译为“因为”“由于”,或仍作“因”。
  例: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谏太宗十思疏》)
  二、连词
  1.连接分句,表示顺承关系,前后两事在时间或事理上前后相继,可译为“于是”“就”“因而”等。
  例: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屈原列传》)
  2.连接分句,用于因果关系复句的前一分句,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或仍作“因”。
  例:十娘因见鸨儿贪财无义,久有从良之志(《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字典解释
  因
  yīn
  (1) ㄧㄣˉ
  (2) 原故,原由,事物发生前已具备的条件:原~。~素。~果。病~。
  (3) 理由:~为(w唅 )。~而。
  (4) 依,顺着,沿袭:~此。~之。~循(a.沿袭;b.迟延拖拉)。~噎废食。陈陈相~。
  (5) 郑码:JD,U:56E0,GBK:D2F2
  (6) 笔画数:6,部首:囗,笔顺编号:251341
  参考词汇
  --------------------------------------------------------------------------------
  because of cause follow on the basis of
  果
  详细注解
  --------------------------------------------------------------------------------
  因
  囙
  yīn
  [名]
  (1) (会意。从囗(wéi)大。大,人。甲骨文字形,象人在车席子上。本义:“茵”的本字,坐垫,车垫)
  (2) 同本义 [mat;cushi on]
  因,就也。——《说文》。朱骏声注:“囗大俱非义。江氏永曰:‘象茵褥之形,中象缝线文理。’按即茵之古文。江说是也。”
  (3) 原因 [cause]
  贵贱虽复殊途,因果竟在何处?——《梁书·范缜传》
  自谓得其势,无因有动摇。——白居易《有木》诗
  (4) 又如:因果报应(佛教指物有起因必有结果,善因得善果,恶因得恶果);前因后果
  (5) 机会 [opportunity;chance]
  于今无会因。——《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6) 姓
  词性变化
  --------------------------------------------------------------------------------
  因
  yīn
  [动]
  (1) 依靠;凭借 [depend on;rely on]
  谁因谁极。——《诗·佣风·载驰》
  论世之事,因为之备。——《韩非子·五蠹》
  因人成事者。——《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2) 又如:因缘(凭借;依据)因赃假位(利用贿赂买得官职);因公假私(借公家的名义以谋取私利);因依(倚傍;依托);因附(依附);因国(可以依靠、利用的国家)
  (3) 沿袭,承袭 [follow]
  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论语·为政》
  因遗策。——汉·贾谊《过秦论》
  因秦宫室,据其府库。——张衡《东京赋》
  (4) 又如:因承(承袭,因袭);因习(相沿成习,沿袭)
  (5) 连接 [connect]
  水边小丘因古城,上有巨竹数百个。——宋·陆游《城西接待院后竹下作》
  (6) 顺;顺应 [comply with;conform to;obey]
  因其固然(因:顺着。固然:本来的样子。指牛的自然结构)。——《庄子·养生主》
  以径寸之木…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因势象形,就着木头的原样来模拟形状。因,就着,顺着。势,形势,这里指材料本身的形状特征。象,动词,模拟。形,形状)。——明·魏学洢《核舟记》
  (7) 又如:因便(顺便);因风吹火(比喻顺势行事,用力不多)
  (8) 相就;趋赴 [go to]
  其民沓贪而忍,不可因也。——《国语·郑语》
  (9)因姻--同音字通假
  “《说文》:‘因,就也,从口大。’又就,‘就,高也,从京尤,尤异于凡也’。困训就,因、就同义。而因姻又同音同义,通假。为什么通假,首先婚姻二宇,连在一起,婚是对于在昏夜男抢女而言。姻是由于女被抢就男方居而言。《诗经·我行其野》:‘昏姻之故,言就尔居。……昏姻之故,言就 尔宿。’‘言’为虚词,无义;‘就’有‘因就’义,即有‘去’或‘来’义,故‘去 就’二字常连用。昏姻之故,‘言就尔居’、‘言就尔宿’有女方责骂男方之意。即骂男方抢她来,她不能不来居或来宿,实非她心悦诚服。另外,由凄惨、凄凉、凄怆、凄惶等悲哀下泪的词,都有妻字旁,可知被抢来就男方而居的妻之内心的痛苦。”(引自黄现璠著《古书解读初探——黄现璠学术论文选》第463-464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
 

1.你作这样打算怎么不好好考虑;
何:怎么,副词
2.如姬愿意帮助公子而死,决不会推辞;
之:取独; 为:动词,做(可灵活翻译)
3.惩罚所涉及的地方,就要想到没有因为生气而滥用刑罚;
所:...的地方(所+动词)助词; 则:就,连词; 因:因为,由于,介词
4.深知往事不可挽救;
之:取独
5.天旱的时候就准备船,有大水的时候就准备车辆,就是打算在缺少这些东西的时候派上用场。
则:连词,表承接,译为"即,就"(这种用法通常是两个或以上的"则"连用) 以:来
6.我因为多嘴,遭遇这灾祸,深被乡邻同事耻笑;
以:因为,介词; 为:被; 所:...的事(物,地方,人)
7.选拔能者任命他,择其善者使他跟从;
而:表承接; 之:代词,他(他们,它)
8.秦国就是无礼,我们还报什么恩呢;
为:疑问语气词,在句末表反问
9.秦国的伏兵截断了归楚的后路,便扣留怀王来求得割让土地; 其:代词,这里指楚国;
因:就; 以:来
10.既然这样,那么他举不起一根羽毛,是不用力气的缘故;
之:宾语前置标志; 为:因为,介词; 焉:语气词

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秦人在怀王之后埋下伏兵断绝他的归路,于是扣留了怀王,来(要求楚国)割地。


翻译 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
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17。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18。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意焉。

求:司马迁《屈原列传》
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⑧。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①甘心:称心,快意。②当:抵押。③用事者:当权的人。④顾反:等到返回时,反,同“返”。下“入秦而不反”、“不忘欲反”等句之“反”同此。⑤毋行:不去为好。毋:无,不。⑥稚子:幼子。⑦卒:最终...

司马迁《屈原列传》
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长子顷襄王立,以其第子兰为令尹。 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

“屈平疾王听之不从也”出处
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无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17。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18。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

史记句子鉴赏
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无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17。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18。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

请教一句古文。
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无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17。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18。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

屈瑕伐绞文言文注释
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柰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於秦而归葬。 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 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

史记 屈元贾生列传
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⑤。”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⑥:“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⑦。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⑧。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①甘心:称心,快意。②当:抵押。③用事者:当权的人。④顾反:等到返回时,反,同“返”。下“...

谁有史记中的贾谊传译文啊?急求!!
李斯游秦顺利成功,却终于遭受五刑。傅说原为一刑徒,后来却成武丁相。祸对于福来说,与绳索互相缠绕有什么不同?天命无法详解说,谁能预知它的究竟?水成激流来势猛,箭遇强力射得远。万物循环往复长激荡,运动之中相互起变化。云升雨降多反复,错综变幻何纷繁。天地运转造万物,漫无边际何浩瀚。天...

屈原列传
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27),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28)。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29)。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

土默特右旗17751787326: 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翻译 -
党律助达:[答案] 等楚怀王进入武关(以西)之后,秦国派伏兵包围断绝楚怀王的退路,凭借扣留楚怀王这一借口来要求楚国割地

土默特右旗17751787326: 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 - ______ --
党律助达:[答案] 答案: 解析: (怀王)进入武关,秦国埋伏军队断了他的后路,于是扣留怀王强求楚国割让土地.

土默特右旗17751787326: 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 -
党律助达: 等楚怀王进入武关(以西)之后,秦国派伏兵包围断绝楚怀王的退路,凭借扣留楚怀王这一借口来要求楚国割地

土默特右旗17751787326: 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第二十四 求原文加翻译 -
党律助达:[答案] 其后诸侯共击楚,大破之,杀其将唐眛. 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柰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

土默特右旗17751787326: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翻译 -
党律助达: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於治乱,嫺於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

土默特右旗17751787326: "因"在古代文言文中的意思 -
党律助达: 1.依靠,凭借 2.因袭,沿袭 3.趁着 4.原因 5.由于 6.经由,通过 7.于是,就 字典是查的,应该全了哈

土默特右旗17751787326: 屈原列传 节选的翻译 -
党律助达: 译文: 屈原名平,与楚国的王族同姓.他曾担任楚怀王的左徒.见闻广博,记忆力很强,通晓治理国家的道理,熟悉外交应对辞令.对内与怀王谋划商议国事,发号施令;对外接待宾客,应酬诸侯.怀王很信任他. 上官大夫和他同在朝列,想...

土默特右旗17751787326: 翻译下列文言文成现代文: 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
党律助达: 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怀王非常气愤,不允许,逃跑到赵国,赵国拒不收留.又到秦国,终于死在秦国,后来才运回来葬在楚国.

土默特右旗17751787326: 谁有写屈原的文章 -
党律助达: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1).为楚怀王左徒(2).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3).怀...

土默特右旗17751787326: 因在文言文中的用法 -
党律助达: 自己想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