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和修佛有什么区别?

作者&投稿:苌钢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学佛修佛究竟修的什么?~

1. 看大乘佛经,以尽快地明白佛法的根本,首先明理,先看《楞严经》,都看文言文 、白话文对照的:《金刚经》《大般涅磐经》《法华经》《地藏菩萨本愿经》《圆觉经》《楞伽经》《净土诸经》等。

2. 看修行的书,明理不求实证,则无意义。目前时代,最好最易成就的,就是藏区的大圆满法,能即生开悟。大圆满法,天赐众生福泽,能修习,当累世修的机缘,甚难得!
六祖以后,禅宗已不适合人的根性,能度脱现代人的,最佳的就是大圆满法了。正如莲华士大师所预言:铁鸟(飞机)飞翔时,大圆满法将传遍世界。

推荐修行的两本书:元音老人著《大手印浅释》。
丹贝旺旭仁波切著《金刚密乘大圆满》。
修习大圆满法,须拜有“仁波切”称谓的大师为师,灌顶修行。
有“仁波切”称谓的大师,不仅仅是开悟,且证量足,能够灌顶加持,并非是普通意义上的活佛摩顶。
去青海省果洛洲久治县的德合隆寺
去拜: 丹贝旺旭仁波切 为师
或 四川省甘孜洲白玉县阿宗寺 :江央确吉宁玛仁波切
修习大圆满法,能即生开悟 !

3.所谓念念修行,就是终生念一佛名,念到一心不乱。从而能往生极乐世界。
(念佛名:一是消业障;二是佛力感应加持)
(当然要持戒、行善、发愿、生菩提心)
(生真信,发切愿,志诚恳切,念佛名号。勿用观心念法,当用摄心念法。楞严经大势至菩萨说,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念佛时,心中(意根)要念得清清楚楚,口中(舌根)要念得清清楚楚,耳中(耳根)要听得清清楚楚。意、舌、耳、三根,一一摄于佛号,则眼也不会东张西望,鼻也不会嗅别种气味,身也不会懒惰懈怠,名为都摄六根。都摄六根而念,虽不能全无妄念,校彼不摄者,则心中清净多矣,故名净念。净念若能常常相继,无有间断,自可心归一处。

所谓十念记数者,当念佛时,从一句至十句,须念得分明,仍须记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须从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随念随记,不可掐珠,唯凭心记,若十句直记为难,或分为两气,则从一至五,从六至十。若又费力,当从一至三,从四至六,从七至十,作三气念。念得清楚,记得清楚,听得清楚,妄念无处著脚,一心不乱,久当自得耳。须知此之十念,与晨朝十念,摄妄则同,用功大异。晨朝十念,仅一口气为一念。不论佛数多少。此以一句佛为一念。彼唯晨朝十念则可,若二十三十,则伤气成病。此则念一句佛,心知一句。念十句佛,心知十句。从一至十,从一至十,纵日念数万,皆如是记。不但去妄,最能养神。随快随慢,了无滞碍。从朝至暮,无不相宜。较彼掐珠记数者,利益天殊。彼则身劳而神动,此则身逸而心安。但作事时,或难记数,则恳切直念。作事既了,仍复摄心记数。则憧憧往来者,朋从于专注一境之佛号中矣。大势至谓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利根则不须论。若吾辈之钝根,舍此十念记数之法,欲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大难大难。又须知此摄心念佛之法,乃即浅即深,即小即大之不思议法。但当仰信佛言,切勿以己见不及,遂生疑惑,致多劫善根,由兹中丧,不能究竟亲获实益,为可哀也。掐珠念佛,唯宜行住二时。若静坐养神,由手动故,神不能安,久则受病。此十念记数,行住坐卧皆无不宜。卧时只宜默念,不可出声。若出声,一则不恭,二则伤气,切记切记。——净土宗念佛法门)

而开悟、明心见性,也就是在念念修行中:
前念已灭,后念未起,一念不生,回光返照,了了分明,当下抓住,觉性显前——《大手印浅释》

《金刚密乘大圆满》:有所谓:“内观心性,向内观!”之口诀。
如是不散以自心自观。
此偈诵的意思是说:使能想、能念之心识,向它自己稍微地内转;稍微地内向;轻微地内收,这样便能认识本觉。华智仁波切说由此不能认识的话,便再也没有其他办法可以认识了。当以自心稍许向内轻微地观于它自身的时候,会有一种远离一切散乱分别的赤裸明清,这就是觉性。

念:
南无(音:那摩)阿(音:a) 弥陀佛
南无(音:那摩)观世音菩萨
南无(音:那摩)地藏王菩萨

4.修行需要先消业障,在消业障方面《地藏菩萨本愿经》甚佳,读经、念:南无(音:那摩)地藏王菩萨 名号。
《地藏菩萨本愿经》:更能每日念菩萨名千遍,至于千日,是人当得菩萨遣所在土地鬼神,终身卫护,现世衣食丰益,无诸疾苦,乃至横事不入其门,何况及身。是人毕竟得菩萨摩顶授记

    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  应作如是观   
  何以故者。佛自问何故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也。佛乃自答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者。谓有为法。则有相而动。故如此六者。真性则无相而不动。故异于六者也。所谓法者。谓凡有所为者皆是也。上自天地造化。下至人之所为。皆有为法也。然此称六如以设教化。则止谓人事耳。佛以无形相而无所为者为真性。故以有形相而一切有为者为伪妄。其言如梦者。谓当时认以为有觉则悟其为无也。如幻者谓有为法非真实。如幻人以草木化作车马仓库之类也。如泡者。谓外像虽有。其中实无。如影者。谓光射则有。光灭则无也。如露者。谓不牢也。如电者。谓不久也。此有为法。应如是以观看。则悟其为空。乃知真性方为真实。不可以不明悟也。经多言四句偈者。以前四句则言真佛之无形相。此则言有为法之不为真实。此不问其是偈非偈。若于二者之中一有所悟。则非浅浅矣。佛所以言四句偈者。谓不必专于偈。凡可以演说者皆是。况此为言之要者乎。

【僧若讷曰】言一切有为法者。谓众生界内。迁流造作。皆是虚妄。终有败坏。如梦幻等。毕竟不实当作如是观。岂为生死流动耶。

【陈雄曰】佛所谓一切法者。真空无相法也。故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曰有为法。则梦幻泡影露电之如。不其妄乎。惟了真空无相者。能作是观。以悟六如之妄。则必离六如以证如如不动之理。优波离尊者语阿难曰。诸有为法。并是无常。想夫观六如而得是句。

【颜丙曰】四句偈者。乃此经之眼目。虽经八百手注解。未闻有示指下落处。人多不悟自己分上四句。却区区向纸上寻觅。纵饶寻得。亦只是死句。非活句也。活句者。直下便是虽然如此。也须亲见始得。佛眼云。千说万说。不如亲见一面。纵不说亦自分明。要须返己自参。切不可骑牛觅牛也。若人将七宝无量布施。不如发菩提心。受持自己四句。为人开演解说使一切众生。皆得见性成佛。其福胜彼。云何为人演说。不取著于相。如如不动。湛若太虚。何以故。盖世间一切有为之法。如梦寐之非真。如灯幻之眩惑。如水泡之暂时。如人影之易灭。如朝露之易消。如闪电之倏忽。应作如是观者。应立如此见性之法。

【僧微师曰】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令行人了万法如夜梦睡时似有觉了全无。万法迷无似有。悟得全无。故观如梦。净名云。是身如梦。为虚妄见。幻者。幻术也。结巾成兔。结草为马。本无实体。万法缘生妄有。本无自体故如幻。净名云。是身如幻。从颠倒起。泡者。风击水成泡岂有久住。观万法似浮沤不实。净名云。是身如泡。不得久立。影者。水中月影。光射物影。全体虚假亦然。故如影。净名云。是身如影。从业缘现。露者。晨朝湿露也。暂有即无。观万法亦然。电者。闪电也。忽有忽无。念念无常。观万法亦如电光。刹那生灭故如电。净名云。是身如电。念念不住。(维摩诘经注云。维摩诘。秦言净名。)

【李文会曰】一切有为法者。生老病死。贫富贵贱。士农工商。赤白青黄。馨香臭秽。有无虚实。深浅高低。皆是妄心起灭有为之法也。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者。一切有为之法即是。世间万事皆如梦幻泡影。不得久长。梦者。妄想也。幻者。幻化也。泡者。如水上之泡。易生易灭也。影者。如身之影。无所捉撮也。露者。雾露之露。不得久停也。电者。雷电之电。顷刻之光也。

【傅大士颂曰】如星翳灯幻。皆为喻无常。(王曰。如星者。谓暗时则现。明时则无。喻众生则暗。故有此有为法。若明悟则无也。如翳者。谓众生自有光明于内。乃为自为法所蔽。如翳障目之光明也。如灯者。谓暗时则用。明时则不用。喻众生明暗。故用有为法。明悟则不用也。幻注在前。)漏识修因果。谁言得久长。危脆同泡露如云影电光。(王曰。如云影者。谓聚散不常也电注在前)饶经八万劫。终是落空亡。(楞严经云。有十种仙。皆于人中炼心。不修正觉。别得生理。寿十万岁。妄想流转。一修三昧。报尽还来。散入诸趣。学者观此十仙之始末。则传颂所谓饶经八万劫。终是落空亡者。亦可默喻矣。)应作如是观者。有为无为皆由自己。心常空寂。湛然清净。无纤毫停留挂碍。自然无心。如如不动应作如是观也。

【僧问云门大师云】如何是佛。门云。干屎撅。太平古禅师为作颂曰。我佛如来干屎撅。随机平等遍尘寰。迷头认影区区者。目对慈颜似等闲。

【蟾首座问洞山云】佛真法身。犹若虚空。应物现形。如水中月。作么生是应底道理。洞云。如驴觑井。蟾云。恁么则正是迷头认影。洞云。首座又作么生。蟾云。何不道似井觑驴也。还会么。若教有意千般境。才觉无心万事休。

【川禅师云】行船尽在把梢人。颂曰。水中捉月。镜里寻头。刻舟求剑。骑牛觅牛。空华阳焰。梦幻浮沤。一笔勾断。要休便休。巴歌社酒村田乐。不风流处也风流。

佛说是经已。长老须菩提。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颜丙曰】僧谓之比丘。师姑谓之比丘尼。居士谓之优婆塞。道姑谓之优婆夷。一切世间之人。及天上之人。阿修罗神。乃六道中之三道也。闻佛所说此经。皆生大欢喜心。信而承受。尊奉行持佛教。

【李文会曰】夫至理无言。真空无相。谓都寂默也。但不著言说。不著知解。即是无言无相。金刚经之旨趣。本谓此也。是以旋立旋破。止要诸人乃至无有少法可得。即不被一切诸境所惑。若得心地休歇。即谓之清净心。亦谓之本来心。亦谓之到彼岸。亦谓之涅槃。亦谓之解脱。其实一也。

【四祖问三祖云】如何是古佛心。祖云。汝今是什么心。四祖云。我今无心。三祖云。汝既无心。诸佛岂有耶。即于言下省悟。此是学人标致。

【法华经云】资生业等。皆顺正法。

【张无尽云】傅大士。庞居士。岂无妻子哉。若也身处尘劳。心常清净。便能转识为智。犹如握土成金。一切烦恼。皆是菩提。一切世法。皆是佛法。若能如是。即为在家菩萨。了事凡夫。岂不韪欤。上根之人。一闻千悟。得大总持。又何假如许开示耶。论语所谓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法华经云】其不习学者。不能晓了此。

【逍遥翁曰】人天路上。以福为先。生死海中。修道为急。若欲快乐人天而不植福。出离生死而不明道。是犹鸟无翼而欲飞。木无根而欲茂。奚可得哉。又云。夫英雄之士。图王不成。犹得为霸。驰骋之人。逐鹿不成。尚能得兔。学大乘者。设使未成。犹胜人天之福。

【古德颂曰】历劫相随心作身。几回出没几因循。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时度此身。幸冀勉旃。莫教当面蹉过。

【川禅师云】三十年后。莫教忘却老僧。不知谁是知恩者。呵呵。将谓无人。颂曰。饥得食。渴得浆。病得差。热得凉。贫人遇宝。婴子见娘。飘舟到岸。孤客还乡。旱逢甘雨。国有忠良。四夷拱手。八表来降。头头总是。物物全彰。古今凡圣。地狱天堂。东西南北。不用思量。刹尘沙界诸群品。尽入金刚大道场。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自如是我闻起。至信受奉行止。除界分计五千一百七十六字。界分计二百七十三字。集注计七万一千九百一十八字。签目一千八百三十七字。原序四百八十一字。新序三百六十一字。总共计八万零零四十六字。

释迦文佛说大般若经六百卷。外有放光般若。摩诃般若。光赞般若。道行般若。小品般若。胜天王般若。文殊问般若。金刚般若。其金刚般若经。前后凡六译。后秦鸠摩罗什所译即此本。以其盛行于世也。后魏流支译。陈真帝译。隋笈多译。唐元奘所译。在大般若经内。第五百七十七卷。其次净义译。所译之经。具在藏经内。教传震旦。三藏法师以华言翻译西竺梵书。阐明法教。经始流传。此经我佛第九会说般若。时周穆王九年戊子。阿难尊者所记。古藏真经。不分界分。三十二分。梁昭明太子所分。敬查羽字八号藏本金刚经内。计少二十七字。(第三分。若非无想。少若字。第九分。是故名阿那含。少故字。世尊我不作是念。少世尊二字。第十三分。少是名般若波罗蜜七字。第十四分。此人无我相。下三句。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少三无字。少是名忍辱波罗蜜七字。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故。少故字。第十六分。复次须菩提。若善男子。少若字。第二十五分。少是名凡夫四字。此本用黑尖点标明。西竺真传崇藏典也。今乃依此诵本贵流通也。皆所以尊经也。因附志之。

1、要求:

学佛仅指学习佛法、领会佛法的道理,但不包含践行佛法,

修佛不仅学习佛法,理解佛法,而且按照佛法的要求去实践,即依教奉行。

2、遇见灾难时认识:

当遇到灾难时对佛法所讲诸行无常、诸法无我、不执着随缘的思想都是学佛;

遇见灾难时彻底认识诸法是虚幻,没有恒常实有,都是无我,都是空性,他们不恐惧不忧虑,心情自然安静放松,这就属于修佛。

3、成就

修佛才能即身今世成佛,而学佛的人则很难今世成就。学佛如同跟别人学习发财的同时自己也努力去做,但是不会借用别人的力量,任凭自己单打独斗;而修佛就像一个聪明的人,不单学习别人发财的方法,而且还巧妙地运用别人的支持、借用别人的力量,让自己与他人的力量相结合。

4、含义:

修佛:入门即是深信因果与皈依三宝。也就是在信佛的基础上,去追随佛陀所说的真实语而进行修心,修佛。

学佛意为修习佛法。佛教以佛、法、僧三宝一体,为求证“人能究竟解脱诸苦、烦扰和生老病死轮回之法”。



  修佛和学佛的区别
生根活佛 ,现在的佛教徒大部分不大了解信佛、学佛、修佛、认识佛、成就佛等这五个观点,所以对佛法产生顾虑。
在学佛的路上很迷惑以及疑惑,对自己产生很多疑问,听到别人成就也不相信,自己越学佛越糊涂,学佛十多年也没有一点改变,也没有感应,更没有证悟、领悟。
现在佛教徒大部分都是“信佛”,不是“学佛”人。学佛才能成佛,信佛永远成不了佛,因为,信佛就像相信自己能发财,但不知怎么去发财,而不去做,怎么能发财?学佛就像相信自己能发财,加上学习别人怎么去做发财,如,道悟布索跟着辛饶弥沃如来,学习辛饶如来佛的慈悲、菩提心、智慧和功绩,才能成佛的。 现在出家与僧人大部分都是“学佛”,不是“修佛”。
“修佛”才能即身今世成佛,“学佛”的人很难即身今世成佛,因为,学佛就像跟着别人学习怎么去发财,然后自己努力去做,但不会借用别人的支持和帮助,更不会自己的力量和别人的力量结合一起而创造,只靠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怎么能马上发财?修佛就像一个聪明人,学习别人发财的方法,应用别人的支持,借用别人的力量,然后自己的力量和别人的力量结合一起而创造的,如,密宗的大师们学习佛的知识,然后自己的身口意修炼成本尊佛的身口意,所以即身今世成佛的。
现在有些人会“修佛”,但不“认识佛”。“认识佛”才能今世成得法身佛及虹化身,修佛的人不一定今世成得法身佛,因为,修佛人就像聪明人借用别人的力量,自己的力量和别人的力量融化一起做生意。

学佛就是学佛做人,慈悲待人,智慧做事。学佛仅指学习佛法、领会佛法的道理,但不包含践行佛法。而修佛则需要看大乘佛经,以尽快地明白佛法的根本,首先明理,先看《楞严经》,都看文言文 、白话文对照的:《金刚经》《大般涅磐经》《法华经》《地藏菩萨本愿经》《圆觉经》《楞伽经》《净土诸经》等。

佛教距今三千多年由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乔达摩·悉达多所创(参考佛诞)。西方国家普遍认为佛教起源于印度,佛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方法,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

“佛”是一种宗教,宗教是劳动人民的精神鸦片。
佛教之所以自古能在中国得以流行,是因为几千年的封建社会时期,封建统治阶层对劳动人民的精神和思想进行统治的需要。
和所有宗教一样,如西方流行的基督教等,佛教所主张的思想,最初源自对大自然的不理解,后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又因人民群众对社会现象的不理解,从而把社会阶层利益矛盾所引起的社会现象归为神的意志,就是用源于头脑的思想层面的”神“的魔力进行解释,而让民众忽略了经济对社会生活的实际控制,既转移了社会矛盾。
所谓“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也就说明了”佛“是头脑中想象产生的,与富有阶层喝酒吃肉杀生没有什么关系,广大贫苦民众用这些东西来”积德“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所以”学“和”修“佛目的无非是让你更加相信没有的佛的存在,二者没什么区别,你要相信能通过佛的保佑以实现自已的梦想,都是一种自我安慰而已。
所以二者没区别,区别在于你是不是无神论者。

学佛仅指学习佛法、领会佛法的道理,但不包含践行佛法,修佛不仅学习佛法,理解佛法,而且按照佛法的要求去实践,即依教奉行。佛教中有一句话:远不学苏东坡,近不学梁启超。因为这两位大学者都是搞佛学的,懂得再多,但没有践行,却是“入宝山而空手回”无有是处。


学佛和修佛有什么区别?
1. 学佛与修佛的区别在于深度和实践。学佛是指学习佛法,理解其道理,但不涉及将佛法应用于实际行动中。修佛不仅包括学习佛法,还包括按照佛法的教导去实际修行。2. 在面对灾难时,对佛法的理解也体现了两者的差异。学佛的人会在灾难面前思考佛法的无常、无我和随缘思想。而修佛的人则会深刻认识到一切...

修佛,信佛.有什么区别?
心中有佛只能说明你信佛,但不是修佛。修佛是要受苦的,修佛要求戒欲,无欲才能无求,无求才能无争,人人无争才不会不弱肉强食,才是理想的大同世界。可惜世界上没几人耐住寂寞和清苦去修。[fó]佛 (汉字)佛,就是观照。表达的含义是修行者进入到心无杂念的境界时观看万事万物。其它的含义,...

信佛与修佛有何不同
人和佛的区别是:人有的佛没有,佛有的人没有,人是靠六根感知万物的,佛是靠第六感 :念力、透视力、直觉力、 灵感、梦境等感知万物的,这和我们人用六根感知的有天壤之别,这一点我深信不疑,肉身六根都是不实的,不实的所造就的可不是就是幻相,只要我们人有放下的决心,修持五善十诫,抛...

学佛和修佛有什么区别?
1、要求:学佛仅指学习佛法、领会佛法的道理,但不包含践行佛法,修佛不仅学习佛法,理解佛法,而且按照佛法的要求去实践,即依教奉行。2、遇见灾难时认识:当遇到灾难时对佛法所讲诸行无常、诸法无我、不执着随缘的思想都是学佛;遇见灾难时彻底认识诸法是虚幻,没有恒常实有,都是无我,都是空性,他...

信佛,修佛,得佛,怎么能分清
修佛:修佛不是做出修行的样子给人家看,更不是给佛修,而是修自己。是给自己看的。是按着佛的道理时刻指导自己的行为,修正自己的行为。依心而修。悟后起修。只有修佛到家,达到中脉通达,才可以百病不侵,改变身体生理结构。所以,不要以为信了佛不用修,就可以进入保险箱不受疾病的痛苦了。信佛...

什么是信佛什么是修佛
信佛 是 听信释迦牟尼以及过去诸佛的教诲不怀疑修佛 是 按照释迦牟尼以及过去诸佛的教诲修行 最终成为一名佛陀 或者阿罗汉

修佛学佛拜佛各是什么含义?
1、拜佛,一般指的是在佛像前,行跪拜礼,是忏除业障的方式。2、修佛,就是按照佛陀的教诲,去实践。3、学佛的范围比较广泛,拜佛、修佛都属于学佛,学佛不仅仅是学习佛陀所讲的道理,更重要的是按照佛陀的教诲去做,解行并重,才是真正的学佛啊!个人理解,仅供参考,阿弥陀佛!

修佛到底修的是什么,佛又是什么
佛是一种智慧,修佛就是学习这一种智慧。比喻:知识是什么,读书到底读的是什么

修佛是什么意思
修佛是指修行佛教的法门和理念,以达到心灵的净化与领悟。详细解释:修佛是佛教信仰中的实践活动。佛教认为众生皆具有无尽的烦恼和迷惑,只有通过修行才能解脱苦难,达到智慧与慈悲的境界。修佛即是遵循佛教的教义和方法,进行身心的修炼和觉悟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学习佛法、修行戒律、培养慈悲心与智慧等。

观香说人修人佛修佛是什么意思?
"观香说人修人佛修佛"是一句佛教格言,它强调了修行的核心思想。这句格言的含义是,通过观察香火,我们修身养性;通过修身养性,我们修得人的境界;通过修得人的境界,我们修得佛的境界。简而言之,它传达的是一个人修行的层次递进过程。首先,我们观察香火,通过观察外在事物来培养我们的专注和平静心态...

宁强县15630969043: 学佛和修佛有什么区别? -
恽媛蛤蚧: 学佛仅指学习佛法、领会佛法的道理,但不包含践行佛法,修佛不仅学习佛法,理解佛法,而且按照佛法的要求去实践,即依教奉行.佛教中有一句话:远不学苏东坡,近不学梁启超.因为这两位大学者都是搞佛学的,懂得再多,但没有践行,却是“入宝山而空手回”无有是处.

宁强县15630969043: 信佛求佛拜佛念佛学佛与行佛之间有何差别 -
恽媛蛤蚧: 不用说别的,仅信佛就有好几种,初信、深信、正信,还有迷信. 一般刚入佛门的佛弟子,对佛法刚升起信心,从基础上学习佛法,叫初信. 很多修佛多年,见性的修行人叫深信.没见性还不能算深信,就是比初信多懂一些. 一些修佛多年的修行人,虽然未见性,但能一心念佛,终无退转,就是正信. 而那些祈福的拜佛、求佛的人,因不能深明佛理,尚迷惑颠倒,只能说迷信. "行佛",没有这种称呼,应称修佛.这种一知半解的表现,只能算结一结法缘.

宁强县15630969043: 请问学佛与信佛的区别 -
恽媛蛤蚧: 学佛是学习的过程,需要了解佛的前因后果,需要举一反三,此乃学也.信佛只要认为可靠,崇奉礼佛,不怀疑即可.故而学佛和信佛最根本的区别就是认知上的区别.学要先效仿,在理解之后提出自己的想法,信佛则不需要这么多,唯有信而!

宁强县15630969043: 佛学和佛教的区别在哪里 -
恽媛蛤蚧: 佛教——这个名词在佛祖在的时候应该是没有的,因为佛祖并没有成立教派,只是一群人跟着修行而已,成立教派是阿难做的事情.佛学——是把佛的思想行为作为一种学术理论去传播和流行,因为佛祖讲经都是针对个人提出的问题进行讲解,...

宁强县15630969043: 修佛,信佛.有什么区别? -
恽媛蛤蚧: 心中有佛只能说明你信佛,但不是修佛. 修佛是要受苦的,修佛要求戒欲,无欲才能无求,无求才能无争,人人无争才不会不弱肉强食,才是理想的大同世界.可惜世界上没几人耐住寂寞和清苦去修.[fó] 佛 (汉字)佛,就是观照.表达的含...

宁强县15630969043: 信佛和学佛的区别,佛教网 -
恽媛蛤蚧: 信佛,相信世界史上有佛陀存在,或者是相信佛陀能够保佑自己获取名利权等利益的人.这类人即使是佛门高僧大德,也认为是信迷信. 学佛,向佛学习其觉悟本性、学习其心身获得解脱自在的方法的人,即学佛者.这类人,在佛门高僧大德眼中,视为正信佛教徒.

宁强县15630969043: 佛教与佛学的区别于联系 -
恽媛蛤蚧: 所谓佛教主要是一种宗教的形态,与我佛所留下的整个三藏十二部佛经. 而佛学,指的就是佛涅盘之后的后世学者们,对于三藏十二部的研究. 至于两者的关系,佛教就是佛陀为了方便教化人们的一个特定的环境形势. 佛学,是佛法理论方面的研究.两者有绝对的相互推动的连锁关系,不可分割的. 希望可以帮到楼主,再会.

宁强县15630969043: 在家学佛与出家学佛有何差别 -
恽媛蛤蚧: 在家学佛,除非是虔诚修行者,可以说以工作或学习为主,多数是业余学佛者.而出家学佛,则是专业学佛修行者.本职工作就是学佛和修行.这就是两者的区别.

宁强县15630969043: 学佛与佛学的区别 -
恽媛蛤蚧: 学,本身是一种状态,学佛是要学习佛家的思想成为指导自己的一种方向和信仰.佛教,本身是一门学问,作为一种处世的哲学和指导书被学习和被流传.所以佛学,是一门学科,也是一种精神.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