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公、侯、伯、子、男、爵位等级制是由中国传入西方的吗?

作者&投稿:费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公、侯、伯、子、男到底是中国爵位还是西方爵位?~

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都是中国爵位,只不过西方的爵位体系恰好也是五等,所以为了便于理解,就说是公侯伯子男。


公侯伯子男五等爵虽然源于周朝,但在周朝之后并不兴盛。秦汉实行的是二十等军爵制。到了曹魏才开始将公侯伯子男作为爵位赐予大臣。
大部分的朝代里,爵位仅仅赐予有军功的人,文官很少能得到爵位。而封侯爵就成为了武将的最高追求(爵通侯),一句“李广难封”把李广寒掺了两千年,就是因为他没混上个侯爵。
所以在唐朝以前,皇帝一般会把爵位赐予那些出生入死的武将和有军功的文官,比如“汉寿亭侯”关羽,“汉武乡侯”诸葛亮,就是这种类型。
但唐朝的时候,事情开始有了变化。唐朝立国的时候为了团结关陇集团,拉拢隋朝旧贵族,打进了长安就开始封爵,什么公爵侯爵隋朝给,像不要钱一样。反正当时的唐朝还没个模样,空头支票随便开。结果等大唐建立了,傻眼了,一大堆的爵爷们等着兑现待遇,让唐朝皇帝很是头疼,开中国滥爵之先河。


到了宋朝,赵家皇帝更是慷慨,不仅武将有爵位,文官也不能落后!而且上来就给最大的,像苏轼的弟弟苏辙,死后追赠魏国公(生前是伯爵),司马光也是公爵。而王安石和韩琦更是生前是公爵,死后追赠王爵!给文官封王这是历朝历代都极其罕见的事情,但是人家宋朝就做了,不仅给文官封,还给太监封,童贯也是王爵。
不过到了明清,皇帝们觉得宋朝这种搞法还是不行,封爵太滥,让爵位不值钱了。于是他们决定缩减编制。明朝只保留公侯伯三等爵位,而且授予的概率极低,更重要的是,大部分高级爵位都被朱元璋干掉了,没剩下几个。


谁最早把中国传统中的公侯伯子男,和英国传统下的五级爵位对应起来,我也没有系统地考察过。就我所见,1711年,卫方济(François Noël )用拉丁文翻译《孟子》等书出版;其中使用了西方的爵位来翻译公侯伯子男,不过和现在习惯的对应方式有些区别。其中,侯爵没有用后来的Marquis,而用了Princeps——本意是领头者,在罗马传统下可以是一些重要的官职;子爵也没有用viscount,而用了Marchio——拉丁文中是边境将领的意思。

这是中国的爵位称谓。西方封建时期也有类似爵位等级制度,翻译时就直接套用“公、侯、伯、子、男“了。

夏商时期
《通典·职官·封爵》记载,自尧帝、舜帝以及夏朝,置五等爵:公、侯、伯、子、男。商朝置爵三等:公、侯、伯,无子、男二等。《礼记》等文字资料能提供佐证,但是究竟历史事实如何,目前没有进一步实物资料。有学者认为五等爵制度只是后世理想化的编纂。
周朝周朝革天命代商而立之际,设立阶级制度,最初设公、监、侯、伯、子五等爵,三监之乱后改为公、侯、伯、子、男五等,均属世袭罔替的有爵贵族等级,统称诸侯。

不是的,中国和西方都有爵位制度,公侯伯子男只是依中国古代爵位翻译过来的西方爵位
这些只是基本的爵位制度的概括。
中国各朝代的爵位也不一样,西方各国爵位也不一样。
如中国有王,西方有亲王,大公,骑士等其他爵位。
在汉语中,通常以英国和法国的贵族制度为参考,将西方贵族制度依中国爵位分为五个等级,依序是:
公爵(Duke)
侯爵(Marquess)
伯爵(Earl,在英国以外的伯爵称Count)
子爵(Viscount)
男爵(Baron)

除了这五等爵位之外,还有亲王(或王子)、从男爵、爵士、骑士等贵族封号。

其他西方国家的贵族制度与英国的五等爵位相似,但亦有出入,比如德意志的爵位分为15等,有的国家(如波兰)实行四等爵位(没有子爵),有的国家如匈牙利实行三等爵位(没有侯爵、子爵)。

英国
Rex et Imperator / Regina et Imperatrix 国王兼皇帝/女王兼女皇,1876年维多利亚女王加冕为印度女皇,至1947年印度独立期间,英国君主的称号
King/Queen 国王/女王
Crownprince 王储,在英国称Prince of Wales,即威尔士亲王
Prince 亲王或王子。通常只表示“君主之子”(或女君主之夫)之意,而非具体的爵位。女性称Princess(公主),国王长女称Princess Royal,即“大公主”
Royal Duke 大公
Duke 公爵
Marquess 侯爵
Earl 伯爵
Viscount 子爵
Baron 男爵
Baronet 从男爵
Knight 骑士

其中皇帝/女皇和国王/女王称“Your Majesty”,亲王和公主称“Your Highness”,公爵称“Your Grace”,公爵之子、侯爵、侯爵之子和伯爵统称lord,即勋爵。

苏格兰
Thane 伯爵
Laird 男爵

法国
Empereur 皇帝
Roi 国王
Dauphin 太子
Prince 亲王
Duc 公爵
Marquis 侯爵
Comte 伯爵
Vicomte 子爵
Baron 男爵
Chevalier 骑士

神圣罗马帝国
Kaiser 皇帝
König 国王
Kurfürst 选帝侯
Fürst 亲王,或译侯爵
Prinz 亲王、王子
Erzherzog 大公
Herzog 公爵
Pfaltzgraf 宫廷伯爵
Markgraf 边疆伯爵或边境总督
Landgraf 伯爵
Graf 伯爵
Baron 男爵
Freiherr 男爵
Freier 男爵
Ritter 骑士
Junker 容克或乡绅

荷兰
Koning/Koningin 国王/女王
Kroonprins 王储
Prins 亲王
Aartshertog 大公(已废弃该等爵位)
Hertog 公爵
Markies 侯爵
Graaf 伯爵
Burggraf 子爵
Baron 男爵
Ridder 骑士

荷兰现有2个亲王家族,31名伯爵、103名男爵和8名骑士

比利时
Roi/Koning 国王
Prince/Prins 亲王
Duc/Hertog 公爵
Marquis/Markies 侯爵
Count/Graaf 伯爵
Viscount/Burggraff 子爵
Baron 男爵
Chevalier/Ridder 骑士
Squire/jonkheer 乡绅

截止至1986年,比利时有9位亲王、5位公爵、10位侯爵、85位伯爵、35位子爵、317名男爵和113名骑士

丹麦
Konge/Dronning 国王/女王
Kronprins 王储
Fyrste 亲王
Hertug 公爵
Marki 侯爵
Greve 伯爵
Vicegreve 子爵
Baron 男爵
Ridder 骑士

瑞典
Kung/Drottning 国王/女王
Kronprins 王储/Kronprinsessan 女王储
Furste 亲王
Prins 王子
Hertig 公爵
Markis 侯爵
Greve 伯爵
Vicegreve 子爵
Baron 男爵
Friherre 骑士

挪威
Konge/Dronning 国王/女王
Kronprins 王储
Furst 亲王
Hertug 公爵
Marki 侯爵
Greve 伯爵
Visegreve 子爵
Baron 男爵
Ridder 骑士

芬兰
Keisari 皇帝
Prinssi 亲王
Arkkiherttua 大公
Herttua 公爵
Markiisi 侯爵
Jaarli 伯爵
Varakreivi 男爵
Ritari 骑士

芬兰贵族制度从属于瑞典的贵族制度。1809年俄国吞并芬兰后,芬兰大公国建立了相对独立的贵族爵位等级制度,芬兰大公(由俄国沙皇兼任)只册封过伯爵和男爵两等爵位。

西班牙
Rey/Reina 国王/女王
Príncipe de Asturias 阿斯图里亚斯亲王(王储)
Príncipe 亲王
Duque 公爵
Marqués 侯爵
Conde 伯爵
Vizconde 子爵
Barón 男爵
Señor 乡绅

葡萄牙
Imperador 皇帝(仅用于巴西)
Rei 国王
Príncipe 亲王
Duque 公爵
Marquês 侯爵
Conde 伯爵
Visconde 子爵
Barão 男爵

意大利
Imperatore 皇帝(1936年意大利国王自封为埃塞俄比亚皇帝)
Re 国王
Principe 亲王
Duca 公爵
Marchesse 侯爵
Conte 伯爵
Visconte 子爵
Barone 男爵
Cavalieri 骑士

波兰
Krol 国王
Ksiaze 亲王或公爵
Margrabia 侯爵
Hrabia 伯爵
Baron 男爵
Rycerz 骑士
Giermek 乡绅

匈牙利
császár 皇帝
király/királyné 国王/女王
fejedelem 亲王
herczeg 大公
gróf 伯爵
báró 男爵
lovag 骑士

匈牙利本国并无皇帝,其君主称国王。奥匈帝国时期由奥地利皇帝兼任匈牙利国王

俄国
Император/Императора 皇帝/女皇
Цар/Царица 沙皇/女沙皇
Цесаревич 皇太子
Великий Князь/Инфант 大公/女大公
Князь/Герцог 公爵/亲王
Маркиз/Бояре 侯爵
Граф 伯爵
Виконт 子爵
Барон 男爵
Рыцарь 骑士

夏商时期

案《通典.职官.封爵》记载,自尧帝、舜帝以及夏朝,置五等爵:公、侯、伯、子、男。商朝置爵三等:公、侯、伯,无子、男二等。究竟事实怎样,并无实物资料佐证。
[编辑]
周朝

周代,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均世袭罔替,封地均称国,在封国内行使统治权。各诸侯国内,置卿、大夫、士等爵位,楚国等置执圭、执帛等爵。卿、大夫有封邑,对封邑也可以行使统治权、唯受命于诸侯。

参考:

《孟子.万章篇》:“天子一位,公一位,侯一位,伯一位,子男同一位,凡五等也。君一位,卿一位,大夫一位,上士一位,中士一位,下士一位,凡六等。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凡四等。不能五十里,不达于天子,附于诸侯曰附庸。天子之卿受地视侯,大夫受地视伯,元士受地视子男。”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普遍废除了卿大夫的采邑制度而实行郡县制,出现了有别于之前卿大夫的封爵,如通侯、君等。这些新设的封爵有大小不等的食邑,但不能世袭。
秦朝

秦朝,继续使用自商鞅变法后定下的自公士至彻侯二十等爵,专门用以赏功。彻侯食县,其他诸爵得食俸禄如官吏。
汉朝

西汉,沿用秦二十等爵,另增设王爵。初,王爵有功臣得之者,高祖时诛伐殆尽。此后,王爵仅皇族可得。早期的诸侯王国大者列郡数十,小的也有数郡,皆由诸侯王自治其国,汉廷仅为之置太傅而已,其馀丞相、内史、中尉、御史大夫之类皆王自置。经过七国之乱和汉武帝下推恩令、汉成帝绥和元年改制,诸王仅得食本国租税,不得预国政。尽废内史、御史大夫、郎中令、廷尉、宗正、太仆等与汉朝设置相同的官称,改丞相为相,治事如郡太守,令中尉治事如郡都尉。自此,王国与列郡无异。东汉王国制度与西汉后期一致,国与郡等,唯改太守为相、都尉为中尉,另置傅领王府事。

西汉初大封功臣,受封列侯(避汉武帝刘彻讳,改彻侯为列侯)者一百四十三。列侯封地称国。侯国大者数万户、小者五百户。侯国置国相如县令,受命于所在郡守。列侯自置家丞、庶子、门大夫、洗马、行人等官治府事。列侯居京师则主爵中尉领之,就国则郡太守时时巡察之。东汉侯制与西汉无别,唯侯国较小,大者不过四县、小者有仅食一亭者,东汉末年,曹操在列侯、关内侯下置名号侯十八级,关中侯十七级,关外侯十六级,五大夫侯十五级,以当时蜀、吴两国所辖邑名封之,受爵者无从收取租税,开后世虚封先河。

汉武帝时,为筹措战费,令卖二十等爵(关内侯以下),致使二十等爵为人所轻。于是为将士立功者另设武功爵十一等(一级造士,二级闲舆卫,三级良士,四级元戎士,五级官首,六级秉铎,七级千夫,八级乐卿,九级执戎,十级政戾庶长,十一级军卫),后亦卖之。
魏晋南北朝

曹魏

曹操废二十等爵、武功爵等所谓赐爵。魏文帝黄初年间,定爵制为九等:王、公、侯、伯、子、男、县侯、乡侯、关内侯。王爵至男爵皆有国号、封地,县侯以下无封地而有租税。九等爵之外,曹操创立的名号侯、关中侯、关外侯、五大夫侯作为赐爵保留,仍无封、无食。 魏制:皇子封王,王之庶子封乡公,嗣王(非始封王者)之庶子封乡侯,公之庶子封亭伯;王国大者郡、小者县。

两晋

西晋爵位非常繁复,设置了王、公、侯、伯、子、男、开国郡公、开国县公、开国郡侯、开国县侯、开国侯、开国伯、开国子、开国男、乡侯、亭侯、关内侯、关外侯共十八级。

王爵非皇子不封;公(郡公、县公)、侯(郡侯、县侯)、伯、子、男五等爵专封宗室;功臣封爵为“开国”诸爵及乡侯、亭侯、关内侯、关外侯。自先秦以来沿用的赐爵制度正式废止。

西晋诸侯王与西汉初年诸侯王相类,得专制其国。案《晋书》记载,大国二万户,兵五千(置三军,中军二千,上下军各千五百);次国一万户,兵三千(置上下两军,各千五百);下国五千户,兵一千五百(置一军)。五等爵之公国之制同下等王国,侯国不满五千户,亦置一军,兵千人。其馀诸爵与开国爵封地称国而但封君不治国事,乡侯至关外侯无封邑。诸王子除嗣王外,依次按公、侯、伯、子、男递降世袭。

南朝

南朝封爵沿袭东晋,唯封君对封国再失治权。陈朝增郡王爵、藩王爵。
北朝

北魏道武帝皇始元年始封五等爵,天赐元年废伯爵、男爵,后复之。除皇子外,功臣也得封王。景明元年定制:置王、开国郡公、散公、侯、散侯、伯、散伯、子、散子、男、散男,凡十一等。封国租税取率:王食半,公三分食一,侯伯四分食一,子男五分食一。封爵品级:王超品,开国郡公正一品,开国县公、散公从一品,开国县侯正二品,散侯从二品,开国县伯正三品,散伯从三品,开国县子正四品上阶,散子从四品下阶,开国县男正五品上阶,散男从五品下阶。官属:王至侯国等置官属。

北齐:置王爵与五等爵,王爵超品,其馀诸爵视魏制各将一阶,诸爵皆开国置官属。

北周:初置开国公、开国侯、开国伯、开国子、开国男五等爵后据《周礼》改制,置亲王、郡王、县王、国公、郡公、县公、县侯、县伯、县子、县男、乡男十一等爵。
隋朝

隋文帝置国王、郡王、国公、郡公、县公、侯、伯、子、男九等;隋炀帝留王、公、侯三等爵,其馀均废止。
唐朝

唐朝,分亲王、嗣王(承袭亲王的为嗣王)、郡王、国公、郡公、县公、郡侯、县侯、县男、县子。国公以下,均加开国字样,如××郡开国侯、××县开国子。唐朝的封爵有食邑,但往往为虚封,唯加实封者可以享有所封地的租税收入(后改为领取俸禄)。

宋朝

宋朝封爵制度基本上同唐制。魏晋至宋,封爵的承袭分为世袭罔替、世袭两种,前者在承袭时按原爵承袭,后者承袭的时候要比照被承袭者的爵位降一等承袭。宋朝无世袭罔替的例子。除世袭爵位外,很多封爵只是终身爵,身死爵除。

宋朝依唐制保留封君食邑,自—万户到二百户,共十四等。食邑数字只是虚衔,唯食实封才可以领取相应的补贴。实封最多千户,少者百户,每户每月折钱二十五文,随官俸发给,可知宋朝的封爵收入颇低。
元朝

元朝,王爵唯皇族、蒙古贵族可封,宗室封亲王、远支宗亲与贵族封国王。其馀国公等爵封赐甚滥。
明朝

明朝,王爵为皇族专享(开国诸大将死后有追封郡王者),皇族封爵均世袭罔替:亲王嫡长子年十岁立王世子,长孙立为世孙;诸子年十岁,则封为郡王;郡王嫡长子为郡王世子;嫡长孙则授长孙;诸子则授镇国将军;孙辅国将军;曾孙奉国将军;四世孙镇国中尉;五世孙辅国中尉;六世以下皆奉国中尉。亲王岁禄万石,郡王二千石,镇国将军千石,辅国将军八百石,奉国将军六百石,镇国中尉四百石,辅国中尉三百石,奉国中尉二百石。由于这种世袭罔替的制度,导致后来出现举国一岁之入不能偿宗室岁禄的局面,远支宗亲将军、中尉甚至有故意犯罪入狱求饱者。另有公、侯、伯三等爵专授功臣,三等爵只能世袭,也有终身者。

清朝

清朝的爵位分宗室、功臣两种。
宗室爵

和硕亲王、世子(亲王嫡子)、多罗郡王、长子(郡王嫡子)、多罗贝勒、固山贝子、镇国公、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一至三等镇国将军、一至三等辅国将军、一至三等奉国将军、奉恩将军共十四级,辅国公之前八等称入八分公,与之后的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等爵位不同。

除了清初受封的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肃亲王豪格、和硕承泽亲王硕塞、克勤郡王岳托,和顺承郡王勒克德浑、雍正时怡贤亲王、同治时恭亲王、光绪时醇亲王、庆亲王共十二个王可以世袭罔替外,其馀宗亲世爵只能世袭。

宗室爵俸禄:
亲王岁俸银1万两,禄米1万斛;
世子岁俸银6千两,禄米6千斛;
郡王岁俸银5千两,禄米5千斛;
长子岁俸银3千两,禄米3千斛;
贝勒岁俸银2500两,禄米2500斛;
贝子岁俸银1300两,禄米1300斛;
镇国公岁俸银700两,禄米700斛;
辅国公岁俸银500两,禄米500斛;
一等镇国将军岁俸银410两,禄米410斛;
二等镇国将军岁俸银385两,禄米385斛;
三等镇国将军岁俸银360两,禄米360斛;
一等辅国将军兼一云骑尉岁俸银335两,禄米335斛;
一等辅国将军岁俸银310两,禄米310斛;
二等辅国将军岁俸银285两,禄米285斛;
三等辅国将军岁俸银260两,禄米260斛;
一等奉国将军兼一云骑尉岁俸银235两,禄米235斛;
一等奉国将军岁俸银210两,禄米210斛;
二等奉国将军岁俸银185两,禄米185斛;
三等奉国将军岁俸银160两,禄米160斛;
奉恩将军兼一云骑尉岁俸银135两,禄米135斛;
奉恩将军岁俸银110两,禄米110斛。

功臣世爵

干隆十六年定制,功臣世爵为以下二十七等:
公,分一至三等,超品
侯,分一等侯兼一云骑尉,及一至二等侯.超品;
伯,分一等伯兼一云骑尉,及一至三等伯,超品;
子,分一等子兼一云骑尉,及—至三等子,正一品;
男,分一等男兼一云骑尉,及一至三等男,正二品;
轻车都尉,分—等轻车都尉兼一云骑尉,及—至三等轻车都尉,正三品;
骑都尉,分骑都尉兼一云骑尉及骑都尉二等,正四品;
云骑尉,正五品;
恩骑尉,正七品。

功臣世爵俸禄
一等公岁支俸银700两
二等公685两
三等公660两
一等侯又一云骑尉635两
一等侯610两
二等侯585两
三等侯560两
一等伯又一云骑尉535两
一等伯510两
二等伯485两
三等伯460两
一等子又一云骑尉435两
一等子410两
二等子385两
三等子360两
一等男又一云骑尉335两
一等男310两
二等男285两
三等男260两
一等轻车都尉又一云骑尉235两
一等轻车都尉210两
二等轻车都尉185两
三等轻车都尉160两
骑都尉又一云骑尉135两
骑都尉110两
云骑尉85两
恩骑尉45两
不列等的闲散公255两
闲散侯230两
伯品级世职205两
子品级世职180两
男品级世职155两
轻车都尉品级世职130两
骑都尉品级世职105两
云骑尉品级世职80两

凡在京八旗世爵,每俸银1两,兼支给米1斛。

清朝的封爵,与前代不同的是,所有的封爵只加美号,不加国号、邑号,如睿亲王、勇毅侯之类。

中华民国成立后,废除了一切世爵制度。

我国古代就有公侯伯子男五爵,西方的贵族等级是按照我国的爵位翻译过来的

在汉语中,通常以英国和法国的贵族制度为参考,将西方贵族制度依中国爵位分为五个等级,依序是:
公爵(Duke)
侯爵(Marquess)
伯爵(Earl,在英国以外的伯爵称Count)
子爵(Viscount)
男爵(Baron)

除了这五等爵位之外,还有亲王(或王子)、从男爵、爵士、骑士等贵族封号。

其他西方国家的贵族制度与英国的五等爵位相似,但亦有出入,比如德意志的爵位分为15等,有的国家(如波兰)实行四等爵位(没有子爵),有的国家如匈牙利实行三等爵位(没有侯爵、子爵)。

英国
Rex et Imperator / Regina et Imperatrix 国王兼皇帝/女王兼女皇,1876年维多利亚女王加冕为印度女皇,至1947年印度独立期间,英国君主的称号
King/Queen 国王/女王
Crownprince 王储,在英国称Prince of Wales,即威尔士亲王
Prince 亲王或王子。通常只表示“君主之子”(或女君主之夫)之意,而非具体的爵位。女性称Princess(公主),国王长女称Princess Royal,即“大公主”
Royal Duke 大公
Duke 公爵
Marquess 侯爵
Earl 伯爵
Viscount 子爵
Baron 男爵
Baronet 从男爵
Knight 骑士

其中皇帝/女皇和国王/女王称“Your Majesty”,亲王和公主称“Your Highness”,公爵称“Your Grace”,公爵之子、侯爵、侯爵之子和伯爵统称lord,即勋爵。

苏格兰
Thane 伯爵
Laird 男爵

法国
Empereur 皇帝
Roi 国王
Dauphin 太子
Prince 亲王
Duc 公爵
Marquis 侯爵
Comte 伯爵
Vicomte 子爵
Baron 男爵
Chevalier 骑士

神圣罗马帝国
Kaiser 皇帝
König 国王
Kurfürst 选帝侯
Fürst 亲王,或译侯爵
Prinz 亲王、王子
Erzherzog 大公
Herzog 公爵
Pfaltzgraf 宫廷伯爵
Markgraf 边疆伯爵或边境总督
Landgraf 伯爵
Graf 伯爵
Baron 男爵
Freiherr 男爵
Freier 男爵
Ritter 骑士
Junker 容克或乡绅

荷兰
Koning/Koningin 国王/女王
Kroonprins 王储
Prins 亲王
Aartshertog 大公(已废弃该等爵位)
Hertog 公爵
Markies 侯爵
Graaf 伯爵
Burggraf 子爵
Baron 男爵
Ridder 骑士

荷兰现有2个亲王家族,31名伯爵、103名男爵和8名骑士

比利时
Roi/Koning 国王
Prince/Prins 亲王
Duc/Hertog 公爵
Marquis/Markies 侯爵
Count/Graaf 伯爵
Viscount/Burggraff 子爵
Baron 男爵
Chevalier/Ridder 骑士
Squire/jonkheer 乡绅

截止至1986年,比利时有9位亲王、5位公爵、10位侯爵、85位伯爵、35位子爵、317名男爵和113名骑士

丹麦
Konge/Dronning 国王/女王
Kronprins 王储
Fyrste 亲王
Hertug 公爵
Marki 侯爵
Greve 伯爵
Vicegreve 子爵
Baron 男爵
Ridder 骑士

瑞典
Kung/Drottning 国王/女王
Kronprins 王储/Kronprinsessan 女王储
Furste 亲王
Prins 王子
Hertig 公爵
Markis 侯爵
Greve 伯爵
Vicegreve 子爵
Baron 男爵
Friherre 骑士

挪威
Konge/Dronning 国王/女王
Kronprins 王储
Furst 亲王
Hertug 公爵
Marki 侯爵
Greve 伯爵
Visegreve 子爵
Baron 男爵
Ridder 骑士

芬兰
Keisari 皇帝
Prinssi 亲王
Arkkiherttua 大公
Herttua 公爵
Markiisi 侯爵
Jaarli 伯爵
Varakreivi 男爵
Ritari 骑士

芬兰贵族制度从属于瑞典的贵族制度。1809年俄国吞并芬兰后,芬兰大公国建立了相对独立的贵族爵位等级制度,芬兰大公(由俄国沙皇兼任)只册封过伯爵和男爵两等爵位。

西班牙
Rey/Reina 国王/女王
Príncipe de Asturias 阿斯图里亚斯亲王(王储)
Príncipe 亲王
Duque 公爵
Marqués 侯爵
Conde 伯爵
Vizconde 子爵
Barón 男爵
Señor 乡绅

葡萄牙
Imperador 皇帝(仅用于巴西)
Rei 国王
Príncipe 亲王
Duque 公爵
Marquês 侯爵
Conde 伯爵
Visconde 子爵
Barão 男爵

意大利
Imperatore 皇帝(1936年意大利国王自封为埃塞俄比亚皇帝)
Re 国王
Principe 亲王
Duca 公爵
Marchesse 侯爵
Conte 伯爵
Visconte 子爵
Barone 男爵
Cavalieri 骑士

波兰
Krol 国王
Ksiaze 亲王或公爵
Margrabia 侯爵
Hrabia 伯爵
Baron 男爵
Rycerz 骑士
Giermek 乡绅

匈牙利
császár 皇帝
király/királyné 国王/女王
fejedelem 亲王
herczeg 大公
gróf 伯爵
báró 男爵
lovag 骑士

匈牙利本国并无皇帝,其君主称国王。奥匈帝国时期由奥地利皇帝兼任匈牙利国王

俄国
Император/Императора 皇帝/女皇
Цар/Царица 沙皇/女沙皇
Цесаревич 皇太子
Великий Князь/Инфант 大公/女大公
Князь/Герцог 公爵/亲王
Маркиз/Бояре 侯爵
Граф 伯爵
Виконт 子爵
Барон 男爵
Рыцарь 骑士

夏商时期

案《通典.职官.封爵》记载,自尧帝、舜帝以及夏朝,置五等爵:公、侯、伯、子、男。商朝置爵三等:公、侯、伯,无子、男二等。究竟事实怎样,并无实物资料佐证。
[编辑]
周朝

周代,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均世袭罔替,封地均称国,在封国内行使统治权。各诸侯国内,置卿、大夫、士等爵位,楚国等置执圭、执帛等爵。卿、大夫有封邑,对封邑也可以行使统治权、唯受命于诸侯。

参考:

《孟子.万章篇》:“天子一位,公一位,侯一位,伯一位,子男同一位,凡五等也。君一位,卿一位,大夫一位,上士一位,中士一位,下士一位,凡六等。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凡四等。不能五十里,不达于天子,附于诸侯曰附庸。天子之卿受地视侯,大夫受地视伯,元士受地视子男。”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普遍废除了卿大夫的采邑制度而实行郡县制,出现了有别于之前卿大夫的封爵,如通侯、君等。这些新设的封爵有大小不等的食邑,但不能世袭。
秦朝

秦朝,继续使用自商鞅变法后定下的自公士至彻侯二十等爵,专门用以赏功。彻侯食县,其他诸爵得食俸禄如官吏。
汉朝

西汉,沿用秦二十等爵,另增设王爵。初,王爵有功臣得之者,高祖时诛伐殆尽。此后,王爵仅皇族可得。早期的诸侯王国大者列郡数十,小的也有数郡,皆由诸侯王自治其国,汉廷仅为之置太傅而已,其馀丞相、内史、中尉、御史大夫之类皆王自置。经过七国之乱和汉武帝下推恩令、汉成帝绥和元年改制,诸王仅得食本国租税,不得预国政。尽废内史、御史大夫、郎中令、廷尉、宗正、太仆等与汉朝设置相同的官称,改丞相为相,治事如郡太守,令中尉治事如郡都尉。自此,王国与列郡无异。东汉王国制度与西汉后期一致,国与郡等,唯改太守为相、都尉为中尉,另置傅领王府事。

西汉初大封功臣,受封列侯(避汉武帝刘彻讳,改彻侯为列侯)者一百四十三。列侯封地称国。侯国大者数万户、小者五百户。侯国置国相如县令,受命于所在郡守。列侯自置家丞、庶子、门大夫、洗马、行人等官治府事。列侯居京师则主爵中尉领之,就国则郡太守时时巡察之。东汉侯制与西汉无别,唯侯国较小,大者不过四县、小者有仅食一亭者,东汉末年,曹操在列侯、关内侯下置名号侯十八级,关中侯十七级,关外侯十六级,五大夫侯十五级,以当时蜀、吴两国所辖邑名封之,受爵者无从收取租税,开后世虚封先河。

汉武帝时,为筹措战费,令卖二十等爵(关内侯以下),致使二十等爵为人所轻。于是为将士立功者另设武功爵十一等(一级造士,二级闲舆卫,三级良士,四级元戎士,五级官首,六级秉铎,七级千夫,八级乐卿,九级执戎,十级政戾庶长,十一级军卫),后亦卖之。
魏晋南北朝

曹魏

曹操废二十等爵、武功爵等所谓赐爵。魏文帝黄初年间,定爵制为九等:王、公、侯、伯、子、男、县侯、乡侯、关内侯。王爵至男爵皆有国号、封地,县侯以下无封地而有租税。九等爵之外,曹操创立的名号侯、关中侯、关外侯、五大夫侯作为赐爵保留,仍无封、无食。 魏制:皇子封王,王之庶子封乡公,嗣王(非始封王者)之庶子封乡侯,公之庶子封亭伯;王国大者郡、小者县。

两晋

西晋爵位非常繁复,设置了王、公、侯、伯、子、男、开国郡公、开国县公、开国郡侯、开国县侯、开国侯、开国伯、开国子、开国男、乡侯、亭侯、关内侯、关外侯共十八级。

王爵非皇子不封;公(郡公、县公)、侯(郡侯、县侯)、伯、子、男五等爵专封宗室;功臣封爵为“开国”诸爵及乡侯、亭侯、关内侯、关外侯。自先秦以来沿用的赐爵制度正式废止。

西晋诸侯王与西汉初年诸侯王相类,得专制其国。案《晋书》记载,大国二万户,兵五千(置三军,中军二千,上下军各千五百);次国一万户,兵三千(置上下两军,各千五百);下国五千户,兵一千五百(置一军)。五等爵之公国之制同下等王国,侯国不满五千户,亦置一军,兵千人。其馀诸爵与开国爵封地称国而但封君不治国事,乡侯至关外侯无封邑。诸王子除嗣王外,依次按公、侯、伯、子、男递降世袭。

南朝

南朝封爵沿袭东晋,唯封君对封国再失治权。陈朝增郡王爵、藩王爵。
北朝

北魏道武帝皇始元年始封五等爵,天赐元年废伯爵、男爵,后复之。除皇子外,功臣也得封王。景明元年定制:置王、开国郡公、散公、侯、散侯、伯、散伯、子、散子、男、散男,凡十一等。封国租税取率:王食半,公三分食一,侯伯四分食一,子男五分食一。封爵品级:王超品,开国郡公正一品,开国县公、散公从一品,开国县侯正二品,散侯从二品,开国县伯正三品,散伯从三品,开国县子正四品上阶,散子从四品下阶,开国县男正五品上阶,散男从五品下阶。官属:王至侯国等置官属。

北齐:置王爵与五等爵,王爵超品,其馀诸爵视魏制各将一阶,诸爵皆开国置官属。

北周:初置开国公、开国侯、开国伯、开国子、开国男五等爵后据《周礼》改制,置亲王、郡王、县王、国公、郡公、县公、县侯、县伯、县子、县男、乡男十一等爵。
隋朝

隋文帝置国王、郡王、国公、郡公、县公、侯、伯、子、男九等;隋炀帝留王、公、侯三等爵,其馀均废止。
唐朝

唐朝,分亲王、嗣王(承袭亲王的为嗣王)、郡王、国公、郡公、县公、郡侯、县侯、县男、县子。国公以下,均加开国字样,如××郡开国侯、××县开国子。唐朝的封爵有食邑,但往往为虚封,唯加实封者可以享有所封地的租税收入(后改为领取俸禄)。

宋朝

宋朝封爵制度基本上同唐制。魏晋至宋,封爵的承袭分为世袭罔替、世袭两种,前者在承袭时按原爵承袭,后者承袭的时候要比照被承袭者的爵位降一等承袭。宋朝无世袭罔替的例子。除世袭爵位外,很多封爵只是终身爵,身死爵除。

宋朝依唐制保留封君食邑,自—万户到二百户,共十四等。食邑数字只是虚衔,唯食实封才可以领取相应的补贴。实封最多千户,少者百户,每户每月折钱二十五文,随官俸发给,可知宋朝的封爵收入颇低。
元朝

元朝,王爵唯皇族、蒙古贵族可封,宗室封亲王、远支宗亲与贵族封国王。其馀国公等爵封赐甚滥。
明朝

明朝,王爵为皇族专享(开国诸大将死后有追封郡王者),皇族封爵均世袭罔替:亲王嫡长子年十岁立王世子,长孙立为世孙;诸子年十岁,则封为郡王;郡王嫡长子为郡王世子;嫡长孙则授长孙;诸子则授镇国将军;孙辅国将军;曾孙奉国将军;四世孙镇国中尉;五世孙辅国中尉;六世以下皆奉国中尉。亲王岁禄万石,郡王二千石,镇国将军千石,辅国将军八百石,奉国将军六百石,镇国中尉四百石,辅国中尉三百石,奉国中尉二百石。由于这种世袭罔替的制度,导致后来出现举国一岁之入不能偿宗室岁禄的局面,远支宗亲将军、中尉甚至有故意犯罪入狱求饱者。另有公、侯、伯三等爵专授功臣,三等爵只能世袭,也有终身者。

清朝

清朝的爵位分宗室、功臣两种。
宗室爵

和硕亲王、世子(亲王嫡子)、多罗郡王、长子(郡王嫡子)、多罗贝勒、固山贝子、镇国公、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一至三等镇国将军、一至三等辅国将军、一至三等奉国将军、奉恩将军共十四级,辅国公之前八等称入八分公,与之后的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等爵位不同。

除了清初受封的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肃亲王豪格、和硕承泽亲王硕塞、克勤郡王岳托,和顺承郡王勒克德浑、雍正时怡贤亲王、同治时恭亲王、光绪时醇亲王、庆亲王共十二个王可以世袭罔替外,其馀宗亲世爵只能世袭。

宗室爵俸禄:
亲王岁俸银1万两,禄米1万斛;
世子岁俸银6千两,禄米6千斛;
郡王岁俸银5千两,禄米5千斛;
长子岁俸银3千两,禄米3千斛;
贝勒岁俸银2500两,禄米2500斛;
贝子岁俸银1300两,禄米1300斛;
镇国公岁俸银700两,禄米700斛;
辅国公岁俸银500两,禄米500斛;
一等镇国将军岁俸银410两,禄米410斛;
二等镇国将军岁俸银385两,禄米385斛;
三等镇国将军岁俸银360两,禄米360斛;
一等辅国将军兼一云骑尉岁俸银335两,禄米335斛;
一等辅国将军岁俸银310两,禄米310斛;
二等辅国将军岁俸银285两,禄米285斛;
三等辅国将军岁俸银260两,禄米260斛;
一等奉国将军兼一云骑尉岁俸银235两,禄米235斛;
一等奉国将军岁俸银210两,禄米210斛;
二等奉国将军岁俸银185两,禄米185斛;
三等奉国将军岁俸银160两,禄米160斛;
奉恩将军兼一云骑尉岁俸银135两,禄米135斛;
奉恩将军岁俸银110两,禄米110斛。

功臣世爵

干隆十六年定制,功臣世爵为以下二十七等:
公,分一至三等,超品
侯,分一等侯兼一云骑尉,及一至二等侯.超品;
伯,分一等伯兼一云骑尉,及一至三等伯,超品;
子,分一等子兼一云骑尉,及—至三等子,正一品;
男,分一等男兼一云骑尉,及一至三等男,正二品;
轻车都尉,分—等轻车都尉兼一云骑尉,及—至三等轻车都尉,正三品;
骑都尉,分骑都尉兼一云骑尉及骑都尉二等,正四品;
云骑尉,正五品;
恩骑尉,正七品。

功臣世爵俸禄
一等公岁支俸银700两
二等公685两
三等公660两
一等侯又一云骑尉635两
一等侯610两
二等侯585两
三等侯560两
一等伯又一云骑尉535两
一等伯510两
二等伯485两
三等伯460两
一等子又一云骑尉435两
一等子410两
二等子385两
三等子360两
一等男又一云骑尉335两
一等男310两
二等男285两
三等男260两
一等轻车都尉又一云骑尉235两
一等轻车都尉210两
二等轻车都尉185两
三等轻车都尉160两
骑都尉又一云骑尉135两
骑都尉110两
云骑尉85两
恩骑尉45两
不列等的闲散公255两
闲散侯230两
伯品级世职205两
子品级世职180两
男品级世职155两
轻车都尉品级世职130两
骑都尉品级世职105两
云骑尉品级世职80两

凡在京八旗世爵,每俸银1两,兼支给米1斛。

清朝的封爵,与前代不同的是,所有的封爵只加美号,不加国号、邑号,如睿亲王、勇毅侯之类。

中华民国成立后,废除了一切世爵制度。

西方的爵位等级,因为其贵族的爵位跟中国的爵位相似,都是分为五等,所以在翻译西方爵位时也使用了〔公〕、〔侯〕、〔伯〕、〔子〕、〔男〕来翻译了。
中国爵位制度一直都是沿用〔西周〕王朝的诸候封制,以〔帝〕、〔王〕为至尊,周天子为〔王〕,以下分封五等诸候,为:〔公〕、〔侯〕、〔伯〕、〔子〕、〔男〕。
在〔西周〕初期,这五等不同的爵位等级,直接代表了其受封的封地大小。 如〔公〕、〔侯〕各封有方圆百里之地,〔伯〕各封有方圆方七十里之地,〔子〕、〔男〕两级各封有方圆五十里之地。
清朝更将〔公〕、〔侯〕、〔伯〕、〔子〕、〔男〕,这五个爵位再细分为等级品位,以作为封赏军功之用。

不是,只是在翻译时参考中国古代的爵位翻译的,目的在于让人们了解其爵位的高低,因此这应该是西方的等级制度。

应该是


高中语文选修一的文言文 急啊 谢谢各位了··(我的书丢了 )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1)围郑,以其无礼于晋(2),且贰于楚(3)也。晋军函陵(4),秦军氾(fán)南(5)。佚(yì)之狐(6)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7)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8)曰:“臣之壮也(9),犹(10)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11)。”公曰:“吾不能早用(12)子,今急而求子...

大学中庸孝经全文
子曰:“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不敢遗小国之臣,而况于公、侯、伯、子、男乎?故得万国之欢心,以事其先王。治国者,不敢侮于鳏寡,而况于士民乎?故得百姓之欢心,以事其先君。治家者,不敢失于臣妾,而况于妻子乎?故得人之欢心,以事其亲。夫然,故生则亲安之,祭则鬼享之。是以天下和平,灾害不生,祸乱...

(自翻)东周列国志·第七回
第二日早上,三个军营各自放炮起兵,那许国本就是男爵 (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 ,小小国都,城墙也不高,护城河不深,被三国兵车密密扎扎地围得水泄不通,城中人惊怕不已。只因许庄公是个有道之君,素来深得民心,百姓都愿意坚守城池,所以三国久未攻下。齐鲁二君原本不是此事的主谋,不甚出力。到底还是...

孔子弟子传005|冉求子有
后来,仲由(子路)、冉求(子有)、公西赤(子华)三个人出去了,曾点(皙)就问孔子有什么评价。孔子认为,为国要以礼让,但冉求(子有)的话也不谦让,所以就没作评价。 优秀的人才总是会得到青睐。季康子、孟武伯、季子然都曾问过冉求(子有)的才能。 鲁哀公二年,季桓子卒,姬肥(季孙肥)继其父为鲁国正卿,是...

...王者之制禄: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_百度...
②汉武帝时建立“中朝”,削弱了相权;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相权一分为三;宋朝: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丞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明朝:废丞相,权归六部。(10分) 试题分析:(1)材料一“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之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 公、...

不谷在楚国是什么意思
(7)五侯: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的诸侯。九伯:九州的长官。五侯九伯泛指各国诸侯。(8)实征之:可以 征伐他们。(9)履:践踏。这里指齐国可以征伐的范围。(10)海:指渤 海和黄海。河:黄河。穆陵:地名,在今湖北麻城北的穆陵山。大隶:地名, 在今河北隆卢。(11)贡:贡物。包:裹束。茅:菁茅。入:进贡...

《史记》里的一个小问题
上面两位说的都有所出入。周朝封建诸侯,共五等爵:公侯伯子男。比如 宋是公爵,齐、鲁是侯爵,燕、郑是伯爵,吴、楚是子爵,许是男爵。如果以爵位来称呼这些诸侯国的君主,那就是“宋公”、“齐侯”、“郑伯”、“楚子”之类的了。而“齐桓公”这个称呼则是称谥号。“桓”是齐侯姜小白死后的...

汉评功臣排名为什么没有韩信
刘邦也很聪明,先把韩信关着,杀杀他的威风,灭灭他的志气,然后宣布大赦天下——昕有的犯人我都赦免了,韩信自然也赦免了;不过你韩信毕竟是有问题的,那楚王你就不能再当了,降两级,就封韩信为淮阴侯。王以下是公、侯、伯、子、男,刘邦对韩信的处理办法是降两级留用,以观后效。但韩信不能“之国”,就是韩信...

<齐桓公伐楚>的全文翻译及注释?
蔡人嫁之。 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1),蔡溃,遂伐楚。 楚子使与师言曰(2):“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3),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4)。不虞君之涉吾地也(5),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6):‘五侯九伯(7),女实征之(8),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9):东至于海,西至于河,...

延笃字叔坚文言文阅读
班彪答道:“周朝的废兴,与汉朝不同.从前周朝分爵为公、侯、伯、子、男五等,诸侯掌握自己的领地各自为政,正像一棵大树,本根很弱小,枝叶很茂盛,所以到了后来,出现合纵连横的事,是形势促使它那样.汉朝继承秦朝的制度,改封建为郡县制,国君有专制的权威,臣下无百年的大柄.到了成帝,假借外戚的势力,哀帝、平帝...

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13316959669: 古代王侯爵位等级排行
晋曲岩沙: 1、公爵:身居高位的天子重臣称公,所见有周公、召公、毕公、明公、井公、毛公... 古代王侯爵位等级排行 中国古代爵位等级排列是公、侯、伯、子、男.周代分为公、...

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13316959669: 公侯伯子男是什么制度?
晋曲岩沙: 政治等级制度之一 “公侯伯子男”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等级制度之一,是中国最早实行的爵位制度.爵位往往就是政治权力的标志,也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

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13316959669: 关于爵位的顺序 -
晋曲岩沙: 王公侯伯子男六等 最早是公侯伯子男 五等详见百度百科希望对你有帮助

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13316959669: 谁能给我排一下爵位等级的顺序?
晋曲岩沙: 公、侯、伯、子、男 古代五等爵中有“公爵”,位第一.晋代始有“开国郡公”、“县公”之称,历代沿置不革,北周封皇子为国公.隋封爵有国公,位次郡王,高于郡公,沿袭至明.明以后去“开国”两字.宗室封爵,唐、宋、辽、金四代亦有“国公”之称.清代有镇国公与辅国公,次于贝勒、贝子,高于镇国将军与辅国将军. 封爵名. 隋 始置.自唐至明皆因之.《隋书·百官志下》:“国王、郡王、国公、郡公、县公、侯、伯、子、男,凡九等.” 唐 元稹 《赠太保严公行状》:“阶崇金紫,爵极国公.”《宋史·职官志三》:“列爵九等:曰王,曰郡王,曰国公,曰郡公,曰县公,曰侯,曰伯,曰子,曰男.”

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13316959669: 公爵侯爵伯爵男爵子爵 等 怎么按地位的高低顺序分 -
晋曲岩沙: 欧洲详谈(英系)-------公,侯,伯,子,男 在英国,公爵是仅次于国王或亲王的最高级贵族. 而侯爵是到了15世纪,这级爵号稳定地保持了它在贵族爵位中的第二级地位以后,才被贵族们所看重.与其他4个等级的贵族相比,侯爵的数目一向...

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13316959669: 公爵、侯爵和伯爵怎么排位?爵位怎么分高低? -
晋曲岩沙: 在中国古代也有一些爵位的官职,爵位主要有:公、侯、伯、子、男 五种爵位.同时,爵位的排序也依据此而排列高低. 受古代中国的影响,一些国家也有爵位名.在欧洲中世纪以后,在中文里也用“公爵”来翻译欧洲贵族爵位中相应等级的...

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13316959669: 关于爵位的划分 -
晋曲岩沙: 公、侯、伯、子、男 爵位是欧洲封建君主国内分封贵族的等级制度.它最早出现于中世纪,在近代的一些国家中仍然继续沿用.一般以占有土地的多少来确定分封爵衔之高低,主要可分为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这五等. 公爵:在贵族...

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13316959669: 子爵等的称号是什么? -
晋曲岩沙: 我国古代就有公侯伯子男五爵,西方的贵族等级是按照我国的爵位翻译过来的 在汉语中,通常以英国和法国的贵族制度为参考,将西方贵族制度依中国爵位分为五个等级,依序是: 公爵(Duke) 侯爵(Marquess) 伯爵(Earl,在英...

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13316959669: 周朝的爵位与封地的关系材料一 王者之制爵禄: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之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材料二 天子适诸侯... -
晋曲岩沙:[答案] 因为是按爵位的高低赐给土地.先贬其爵位,那就是说爵位小了,就要收回他的一部分土地,爵位越小土地越少.这种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人民版专题一第一课的史料(答案) 以上,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