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简介

作者&投稿:宿管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杜甫的个人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出身于京兆杜氏,杜甫青少年时因家庭环境优越,因此过着较为安定富足的生活。他自小好学,七岁能作诗。
开元十九年十九岁时,杜甫出游郇瑕(今山东临沂)。二十岁时,漫游吴越,历时数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杜甫回故乡参加“乡贡”。二十四年在洛阳参加进士考试,结果落第。杜甫的父亲时任兖州司马一职,杜甫于是赴兖州省亲,开始齐赵之游。
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第二年六月,潼关失守,玄宗仓惶西逃。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是为肃宗。
这时的杜甫已将家搬到鄜州(今陕西富县)羌村避难,他听说了肃宗即位,就在八月只身北上,投奔灵武,途中不幸为叛军俘虏,押至长安。同被俘的王维被严加看管,杜甫因为官小,没有被囚禁。尽管个人遭遇了不幸,但杜甫无时无刻不忧国忧民。
乾元元年(758年)底,杜甫暂离华州,到洛阳、偃师(均在今河南省)探亲。第二年三月,唐军与安史叛军的邺城(今河南安阳)之战爆发,唐军大败。
杜甫从洛阳返回华州的途中,见到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无穷灾难和人民忍辱负重参军参战的爱国行为,感慨万千,便奋笔创作了不朽的史诗——“三吏”。并在回华州后,将其修订脱稿。“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
大历三年(768年),杜甫思乡心切,乘舟出峡,先到江陵,又转公安,年底又漂泊到湖南岳阳,这一段时间杜甫一直住在船上。由于生活困难,不但不能北归,还被迫更往南行。大历四年正月,由岳阳到潭州,又由潭州到衡州,复折回潭州。
大历五年(770年),臧玠在潭州作乱,杜甫又逃往衡州,原打算再往郴州投靠舅父崔湋,但行到耒阳,遇江水暴涨,只得停泊方田驿,五天没吃到东西,幸亏县令聂某派人送来酒肉而得救。
后来杜甫由耒阳到郴州,需逆流而上二百多里,这时洪水又未退,杜甫原一心要北归,这时便改变计划,顺流而下,折回潭州。大历五年(770年)冬,杜甫在由潭州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去世。时年五十九岁。

扩展资料:后世影响:
杜甫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
杜甫的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运用的艺术手法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杜甫继承了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摆脱乐府古题的束缚。
创作了不少“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别”等。死后受到樊晃、韩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扬。杜诗的影响,从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艺的范围。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杜甫

杜甫(七一二-七七零),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是名诗人杜审言的孙
子。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天宝年间
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
,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乾元二年(七五九),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
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
滞夔州二年,出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子美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
「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
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
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
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有《杜
工部集》传世。

  作家作品;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巩县(今河南巩义)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与李白合称“李杜。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诗篇流传数量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
  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作品被称为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写作风格;杜甫是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

  写作背景;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
  杜甫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是著名诗人杜审言之孙。7岁学诗,15岁扬名,一生不得志,只做过一些左拾遗等小官,虽然被后世称为“诗圣”,诗歌被称为“诗史”,可在唐朝当时并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有一首《戏为六绝句(其二)》就是写“初唐四杰”的:“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其中不乏也有诗人的自比
  杜甫的经历和诗歌创作主要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岁以前)开元十九年(时二十岁)开始漫游吴越,5年之后归洛阳应举,不第,之后杜甫再漫游齐赵。之后在洛阳遇李白,两人相见恨晚,结下了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后来李杜又到齐州,分手后又遇于东鲁,再次分别,这便是“诗仙”与“诗圣”的最后一次相见。此期间的代表作有《望岳》、《房兵曹胡马诗》、《赠李白》等
  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至四十四岁)  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当朝宰相李林甫为了达到权倾朝野的目的,竟然向唐玄宗说无人中举。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主要是看守兵甲仗器,库府锁匙的小官)的职位。这期间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尤为著名,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玄宗在751年正月8到10日接连举行了三个盛典。杜甫借此机会写成了三篇《大礼赋》,玄宗使待制集贤院,但并未得重用。
  三、为官时期(四十四至四十八岁) 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哀江头》等诗。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上书为宰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房琯善慷慨陈词,为典型的知识分子,但不切实际,与叛军战,采用春秋阵法,结果大败,肃宗问罪。杜甫始为左拾遗,上书言房琯无罪,肃宗怒,欲问罪,幸得脱)。其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别”。
  四、西南漂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人随人民逃难,经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严武入朝,蜀中军阀作乱,他漂流到梓州、阆州。后严武为剑南节度使摄成都,杜甫投往严武处,严武死,他再度飘泊,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泊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这时期,其作品有《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登岳阳楼》等大量名作。其中最为著名的诗句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而《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更是千古绝唱。

  经典名句;1,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3、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佳人》
  4、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梦李白》
  5、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蜀相》
  6、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客至》
  7、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赠花卿》
  8、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江畔独步寻花》
  9、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0、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旅夜书怀》
  11、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水槛遣心二首》
  12、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 《羌村三首》其一
  13、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登楼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四》
  14、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赠卫八处士》
  15、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端午日赐衣》
  16、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前出塞九首》
  17、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8、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春望》
  19、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绝句》
  20、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江畔独步寻花》
  21、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夜喜雨》
  2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
  2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春夜喜雨》
  2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
  25、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兵车行》
  26、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绝句》
  27、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江村》
  28、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夏夜叹》
  29、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春望》
  30、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月夜忆舍弟》
  3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32、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江南逢李龟年》
  33、先帝天马玉花骢,画工如山貌不同。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34、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八月十五夜月》
  35、万国城头吹画角,此曲哀怨何时终? 《岁晏行》
  36、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河南巩县。祖父杜审言是唐初著名诗人。青年时期,他曾游历过今江苏、浙江、河北、山东一带,并两次会见李白,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
唐玄宗天宝五年(746),杜甫来到长安,第二年他参加了由唐玄宗下诏的应试,由于奸臣李林甫从中作梗,全体应试者无一人录取。从此进取无门,生活贫困。直到天宝十四年(755),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一职,负责看管兵甲仓库。同年,安史之乱爆发,此时杜甫正在奉先(今陕西蒲城)探家。第二年他把家属安顿在鄜州羌村(今陕西富县境),只身投奔在灵武(今甘肃省)即位的肃宗。途中被叛军所俘,押到沦陷后的长安,这期间他亲眼目睹了叛军杀戮洗劫的暴行和百姓的苦难。直到至德二年(757)四月,他才冒险逃到肃宗临时驻地凤翔(今陕西省凤翔县),授官左拾遗。不久因疏救房琯,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自此他对现实政治十分失望,抛弃官职,举家西行,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后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严武死后,他离开了成都,全家寄居夔州(今四川奉节县)。两年后,离夔州到江陵、衡阳一带辗转流离。唐太宗大历五年(770),诗人病死在湘江的一只小船中。
他的诗在艺术上以丰富多采著称,时而雄浑奔放,时而沉郁悲凉,或辞藻瑰丽,或平易质朴。他擅长律诗,又是新乐府诗体的开创者。他的诗声律和谐,选字精炼,“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正是他严谨创作态度的真实写照。在我国文学史上有“诗圣”之称。他的诗留存至今的有一千四百余首。有《杜少陵集》。
杜甫草堂是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位于成都西门外的浣花溪畔,是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
杜甫(公元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因任工部校检郎,而又被称做杜工部。河南巩县人,生活在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时期,一生坎坷,终不得志。因其在诗歌创作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而被誉为"诗圣",诗作流传至今约1400多首。
公元759年暮冬,杜甫因避安史之乱流亡到成都,次年春、在友人的帮助下于风景秀丽的浣花溪畔盖起了一座茅屋,便是他诗中提到的"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的成都草堂。他在这里先后居住了将近四年,留下诗作240余首,如《春夜喜雨》、《蜀相》等名篇,其中《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更是千古绝唱。
杜甫在成都寓居交游,赋诗题画,精彩之作层出不穷。“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首《绝句四首(其三)》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在草堂所见的勃一家子春色。765年,严武病逝,失去唯一依靠的杜甫只得忍痛告别成都。
今日的杜甫草堂是经多次修复而成,面积240余亩,是成都游客最集中有观光胜地之一。草堂内楠木参天,梅竹成林,溪水婉蜒,桥亭相间,花径柴门,曲径通幽,园林格局典雅而幽美。建筑从正门始,依次递进是大庙、诗史堂、柴门、工部祠。其中大庙、柴门是杜诗中提到的草堂原有建筑,诗史堂正中是杜甫立像,堂内陈列有历代名人题写的楹联、匾额。工部祠内供奉有杜甫画像,并有杜诗传人陆游、黄庭坚陪祀。
1985年,杜甫草堂更名为杜甫草堂博物馆,馆内珍藏有各类资料3万余册,文物2000余件。包括宋、元、明、清历代杜诗精刻本、影印本、手抄本以及近代的各种铅印本,还有15种文字的外译本和朝鲜、日本出版的汉刻本120多种,是有关杜甫平生创作馆藏最丰富、保存最完好杜甫一生写下了一千多首诗,其中著名的有《三吏》、《三别》、《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丽人行》、《春望》等。杜甫诗充分表达了他对人民的深刻同情,揭露了封建社会剥削者与被剥削者之间的尖锐对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千古不朽的诗句,被世世代代的中国人所铭记。“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这是杜甫对祖国无比热爱的充分展示,这一点使他的诗具有很高的人民性。杜甫的这种爱国热枕,在《春望》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名篇中,也表现得非常充沛。而在《三吏》、《三别》中,对广大人民忍受一切痛苦的爱国精神的歌颂,更把他那颗爱国爱民的赤子之心展现在读者面前。出自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对统治阶级奢侈荒淫的面目和祸国殃民的罪行,必然怀有强烈的憎恨。这一点在不朽的名篇《兵车行》、《丽人行》中更是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一个伟大爱国者的忧国忧民之情,必然在其它方面也有所表现。杜甫的一些咏物、写景的诗,甚至那些有关夫妻、兄弟、朋友的抒情诗中,也无不渗透着对祖国、对人民的深厚感情。总之,杜甫的诗是唐帝国由盛转衰的艺术记录。杜甫以积极的入世精神,勇敢、忠实、深刻地反映了极为广泛的社会现实,无论在怎样一种险恶的形势下,他都没有失去信心,在我国悠久的文学史上,杜甫诗歌的认识作用、借鉴作用、教育作用和审美作用都是难以企及的。
杜诗最大的艺术特色是,诗人常将自己的主观感受隐藏在客观的描写中,让事物自身去打动读者。例如《丽人行》中,诗人并没有直接去斥责杨氏兄妹的荒淫,然而从对他们服饰、饮食等方面的具体描述中,作者的爱憎态度已显露无遗。
杜诗语言平易朴素、通俗、写实,但却极见功力。他还常用人物独白和俗语来突出人物性格的个性化。
杜诗在刻画人物时,特别善于抓住细节的描写,如《北征》中关于妻子儿女的一段文字就是非常突出的例子。
杜甫诗风多变,但总体来看,可以概括为沉郁顿挫。这里的沉郁是指文章的深沉蕴蓄,顿挫则是指感情的抑扬曲折,语气、音节的跌宕摇曳。
所有这一切,确立了杜甫在三千多年的中国文学史上至高无上的“诗圣”的地位。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杜审言父亲)起由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事情


杜甫简介
杜甫简介 杜甫(公元712--770年),汉族,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是初唐有名诗人杜审言的孙子。他在天宝五年(公元746年)到了长安,后又去应考科举,因李林甫把权弄奸,杜甫和全体应考者都落了第,故终生未成进士。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天宝年间到长...

杜甫生平简介
当朝宰相李林甫为了达到权倾朝野的目的,竟然向唐玄宗说无人中举。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主要是看守兵甲仗器,库府锁匙的小官)的职位。这期间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而《自...

李吉甫简介_李吉甫三代为相_李吉甫文言文原文及译文_李吉甫,字弘宪...
本 名:李吉甫 别 称:安邑李丞相 字 号:字弘宪 所处时代:唐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赵郡赞皇 主要作品:《元和郡县图志》主要成就:辅佐唐宪宗开创元和中兴 官 职:中书侍郎、同平章事 爵 位:赞皇县侯→赵国公 谥 号:忠懿 李吉甫–唐朝宰相 李吉甫年轻时勤奋好学,善写文章,以...

关于白朴的简介
此事给予白朴不小的打击,导致他自此不食荤血。当时白朴年甫七岁,由父亲好友元好问收养,渡河至山东聊城,又迁居山西忻州,一路上元好问视如已出。后北归随父移居真定。终身未仕,至元十七年移居建康,作为在野的一代名士,专注于诗酒和杂剧创作。元好问赞赏他“元白通家旧,诸郎独汝贤。”白朴死后,...

杜甫的简介
杨国忠于天宝十一年(752)继李林甫当了右丞相,杨家三姐妹也都赐封国夫人。 杨家五宅仗势欺人、作威作福,过着一种寄生腐朽的生活。 而杨国忠和魏国夫人间的 *** 关系,更是丑不可闻。 这首诗对这一小撮人气势骄横、荒淫 *** 的丑态和罪行,进行了深刻的暴露与讽刺。 全诗极力铺陈,一气呵成。 语言清新,寓庄...

杜甫简介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曹颖甫简介
乙未年(1895),余与颖甫先后入南菁,而余以狂名,颖甫以戆名,人皆呼为“曹戆”,颖甫曰:“善”,亦辄自称“曹戆”焉。余之初遇颖甫也,彼此眼高于顶,觌面不语,既而在宜兴储南强斋舍中不期而相值。南强温文倜傥,同学中皆乐就之,与余尤称莫逆。南强指之曰:“此曹颖甫,诗文大家也。...

杜甫简介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杜甫的简介是什么?
杜甫,字子美,于唐先天元年(712)正月元旦,生于河南巩县瑶湾一个传统悠久的官僚世家。自十三世祖杜预以下,几乎每代都有人出任不同的官职,所以杜甫自豪地称为“奉儒守官,未坠素业”。母亲是唐代士族中门第最高的清河崔氏,而父亲杜闲只做到奉天县令,这个家庭已呈衰落之象。家庭给予杜甫正统的儒家...

杜甫简介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中江县18875713319: 杜甫简介,50个字左右 -
保士菲而:[答案] 杜甫(公元712--770年)----字子美,唐代诗人.祖先原籍湖北襄阳,后来迁居河南巩县.自幼好学,很有政治抱负.漫游各地,与李白相识

中江县18875713319: 诗人杜甫简介100字 -
保士菲而:[答案] 希望对你有帮助: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

中江县18875713319: 杜甫的简介30字
保士菲而: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中江县18875713319: 关于杜甫的介绍 -
保士菲而: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一般认为出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中江县18875713319: 杜甫介绍 -
保士菲而:[答案] 杜甫 【唐】 察看该作者的所有作品 【作者小传】: 杜甫(712-770)字子美,原籍襄阳.一生坎坷.其诗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被后世诗家尊为“诗圣”.有《杜工部集》. 【作...

中江县18875713319: 杜甫的生平简介和重要作品 -
保士菲而: 1、简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1-2]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

中江县18875713319: 杜甫简介!!!! -
保士菲而: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一号杜陵野老、杜陵布衣,世称杜少陵,杜工部.汉族,祖籍湖北襄阳(今湖北省襄樊市),生于中国河南省巩县(今巩义市).死于耒阳市.今耒阳有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杜甫墓、杜工部...

中江县18875713319: 杜甫简介资料 -
保士菲而: 杜甫(公元712—公元770),字子美,自号少 杜甫 陵野老,盛唐大诗人,号称“诗圣”,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中江县18875713319: 杜甫的资料简介(30字) -
保士菲而: 杜甫(712年—770年),祖籍襄阳,出生于巩县(在今河南省),唐朝伟大诗人. 原在朝中任左拾遗,因直言进谏,触怒权贵,被贬到华州(今华县),负责祭祀、礼乐、学校、选举、医筮、考课等事.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六月至乾元...

中江县18875713319: 唐代诗人杜甫简介,简介简介 -
保士菲而: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与杜牧是远房宗亲,同为晋朝灭孙吴的大将杜预之后裔(杜甫为杜预二十世孙).虽然杜甫在当朝不为世人所知,但经过后世的研究,他的作品最终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作品集为《杜工部集》.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