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老子的问题

作者&投稿:刁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关于老子思想的问题~

嗯~嗯~嗯~
首先,这不是‘认为’,《道德经》里‘认为’的成分是几乎没有的,老子只是在陈述事实;
其次,道是什么?只有好的才是道?只有上进的才是道吗?那是好,是上进,是向上,但不一定是道的全部,如果只有这些才是道,那一个事物的没落就不是道了吗?一样也是道。希望越来越好,希望能更进一步,希望美好的是人,也是万物所向往的。可是,这就跟马哲里面‘物质’与‘物质的’这两个概念间的关系是一个逻辑。‘物质的’并不等于‘物质’,而‘物质’包涵了‘物质的’;
最后,为什么人从道中来,反而忘记了道中理——‘五色使人目盲,驰骋田猎使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使人之行妨;五味使人之口爽,五音使人之耳聋。’或许这样吧,我们看回婴儿的状态,小孩子是不懂什么好坏的,如果习惯了,有些时候可能也会出现把苦当甜的情况。人的学习能力最强的是什么时候,严格来说,应该是0岁到6岁,这段时间里人所接触的东西,养成的习惯,几乎可以决定未来,当然,这不是绝对的,如果有意识想要改变,也不是完全变不了。所谓顿悟,讲究的也不过是个顿字而已。
题外话不多说了,就是因为这种没有差别的状态,所以孩子他什么都可以接受,因为什么都不会,所以任何东西到了这里都是可以的。
其实,人还是在道里面,事物的发展不因人类的意志所转移,这就是人在道里面的证据,我们想要长生不老,结果生命还是会结束,年华依然会老去。
这里的失道讲的是人没有好好的运用道之理,道之义,所谓的没有按规律办事。没有办好该办的事,没有做好该做的事情,有什么后果也是自然而然的。在这里,道不以身份、地位、财富、才智、样貌所转移,天若有情天亦老,也不过如此。
如果,按你说的完全以‘道’为第一性,那结果会是——存天理,灭人欲。人欲与道相斥吗?有些时候一致有些时候不在一条线。这就是人类的美妙之处,不可为而为之,不可行而行之,即使知道结局,也依然坚持。若真的,广大光明,天自眷顾,地自保佑,人自接受,若相反,呵呵,根据事物发展的规律,也会慢慢暗淡无光。

小 结

从竹简《老子》三个节本看来,节录者有自己的指导思想。很可能是“东宫之师”为了教育 年轻的太子,节录《老子》而成的临时教材,先从《老子》五千言中切近生活、易于明了的 观点讲起,有意地暂时回避比较高深的理论。故老子关于宇宙本源、辩证发展观、直觉思维 等哲理性强的部分,未加节录;对于老子的军事思想,节录者认为当另作研究,或者不甚同 意老子的观点,故亦从略。关于民本思想、爱民治国理论,节录者可能认为同传统的统治思 想有较大分歧故略而不论。

总之,竹简《老子》的确是至今发现的最早的《老子》抄本。它同《老子》五千言有着很大 的差异,绝非《老子》原本。但它的思想文化价值,古籍考证价值,仍是不可低估的。

从文化思想上看,竹简《老子》对统治者的批评不够激烈,对儒家思想的批评也不突出,反 映了古代儒家同道家的分歧不如以后那么明显,更非势如水火。

从古籍考证看来,竹简《老子》在古籍校勘上有重要意义。通行本《老子》同帛书《老子》 矛盾的地方,竹简《老子》更多同帛书《老子》接近,有些问题可以决千古之疑。不少学者 对此有充分论述。如:“长短相形”优于“长短期较”(王弼本);“万物作焉而不始”优于 “万物作焉而不辞”;“俨兮其若容”应作“俨兮其若客”;“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当作“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用之不足既”(王弼本)本是“用之不可既”;“ 直德若渝”(高亨)本作“质真若谕”,如此等等。凡通行本《老子》可疑之处,靠帛书《老 子》仍难释疑者,校之竹简《老子》,更富说服力。说明竹简《老子》较帛书《老子》更古 ,二者更相近。通行本《老子》经过后人加工,有些地方失去原意。

尊重竹简《老子》,肯定其重大文化思想价值,但不能因此就认定它是一个完本。它不止在 字数上不完整,只及《老子》五千言的五分之二;而且在基本内容上不完整,老子思想中一 些精粹的内容,不见于竹简《老子》,其中必有原因。有人认为竹简《老子》就是《老子》 原本,通行本《老子》比它多出的内容都是后人增加的。这种说法,有两点欠妥。一是与《 史记》关于《老子》“五千余言”的记载显然不合;二是有抬高后代改作者(有人说是老莱 子),贬抑老子本人之嫌,于理颇欠公允,难以令人信服。

1.据说老子生下来他的父母一看,不仅耳朵大,而且好奇怪,他的眉毛是白的,他已经有胡须,也是白的,你看看生出来的儿子,眉毛是白的,还有胡须是白的,所以叫老子了。
2.《史记正义》当中,他就有浪漫的说法,李母怀胎八十一栽,逍遥李树下,割左腋而生,很浪漫。老子的妈妈怀胎了,怀得好大很大,怀胎了多少,八十一年。这个婴儿在他的腹中八十一年,那天快要生了,他妈妈就来到李树下,八十一年的孩子怎么生法呢?她就割开自己的左腋,小孩子哇哇地生下来,你看看这不叫老子吗?
========================================================
枫舞添言:枫舞查到的一篇小文,用语诙谐但说理清楚,思维连贯..介绍老子生平.颇为有趣.一同推荐给你..

(因为原网页已经失效,现将全文贴于下~不做探究者可跳过~)

老子其人
石灵不肖生 发表于 2005-4-22 7:05:47
内容简介:

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生活于春秋时期,楚国苦县人,他对后世的影响主要是一本叫《道德经》的著作,他开创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先河。但有关老子本人的记载留下得不多,这就给后人创造了一个巨大的想像空间,有人把他神化,有人认为他就是太上老君,有关老子的传说不胜枚举,种种的遐想赋予了老子太多的神秘色彩,那么老子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老子作为道教的开山鼻祖,被尊称为太上老君,这位神话般的人物,具有和其他圣人不一样的名字,老子,他不同于常人的称谓也许只有在神话传说中才能解释得清。

神话传说给予了老子很多神秘的味道,这是一种后人对前人和圣人的敬仰。那么,真实的老子是什么样的呢?

作为国家管理图书的官吏,老子阅读了大量的文献典籍,在他管理图书的若***年中,周王室日渐衰弱,老子决定离开东周,他的这一决定诞生了我国最早的哲学著作,却也暴露了老子自相矛盾的问题,老子在他的《道德经》中说“言者不如知者默”,也就是说有智慧的人,必定是沉默寡言的,老子主张大智慧的人不说话,不写文章,可是为什么老子自己却写了五千言的《道德经》,这不是拿己之矛攻己之盾吗?究竟是老子愚蠢还是另有智慧?

走出函谷关的老子,除了给人们留下一部《道德经》外,再也没有任何别的信息,直到现在,老子晚年究竟去了哪里,最后死在哪里,都是一个历史之谜。而他的《道德经》也像一部谜书一样,让后人有说不尽的话语空间,《道德经》所阐述的道的精要人们未必全部理解。

《道德经》不过五千言,却涵盖了很多妙义,告诉我们许多法则。几千年前过去了,老子和他的《道德经》一直活跃在我们身边,有关老子的话题一直研究不完,解释不尽,老子研究几乎成了一个世界性的公共话题。

(全文)

老子和我们现代生活有关吗?老子他在哪儿呢?这个问题我曾经做了一个测试,我到苏州玄妙观,碰到三个天真活泼的孩子,一看太可爱了,我就测试一下。我说你们知道老子吗?他们说知道。当中一个男孩说了,他说老子就是我爸。还有一个男孩他说,老子不就是玄妙观当中的那个塑像吗?那个道士塑像吗?我会心一笑,一个小女孩嫣然一笑,她说不不不,“老子”是一本书,我爸的书桌上就有这本书。我笑了,老子不就是和我们三个现代孩子生活在一起嘛,而且这三个孩子心目当中有三个不同的老子。一,老子是我爸,二,老子是那个道士的塑像,三,老子是一本书。老子真的就在我们生活中,只不过我们和老子的那种接触,有时候零距离的接触,所以已经化到我们的血液当中去了,距离是零,所以我们反而觉察不到了。

我们在座的有的同志喜欢打太极拳,早晨到公园里面打太极拳,看到人家的动作软绵绵的,但是太极高手,一推手,可以把一个大汉掀翻在地。什么原理?老子说的,柔弱胜刚强。你看看,有的人喜欢下围棋,有的人喜欢练书法,书法家和围棋高手经常说一句话,叫知白守黑,谁说的?老子说的。什么叫知白守黑?写书法,黑的地方是字,白的地方也是字,写书法的人这么看。真正懂书法的人他眼睛一看,黑的地方是字,白的地方也是字,所以叫你守住黑要知道白,这样就达到一种高级层次。我看下围棋的也是,要知白守黑,这是什么道理?这就是立足一处,眼观全局,这是何等的境界。所以老子的智慧,熔化在你我中间,熔化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行动当中,理念当中,大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小到我们公园里打拳、下围棋都是这种,老子的智慧。

同志们如果到福建去,有个叫清源山,清源山有个老君岩,有个老子的石刻雕像,非常有名,有名在什么地方?这个雕像非常大,而且这个雕像非常卡通,怎么卡通法?就是他的两个耳朵特别大,同志们想一想,为什么老子的耳朵特别大呢?为什么?因为老子叫李耳,姓李,所以他的耳朵上必有特征,他的耳朵特别大。同志们我们来看一个汉字,圣人的圣,这是简化字,如果我们还原成繁体字的话,左边是一个耳朵的耳,圣人就和耳朵有关系。如果同志们对文字感兴趣,不仅是看简化字,而且看繁体字,再去看一个甲骨文更有意思了,在甲骨文上你看到什么呢?下面一个人,上面一个大耳朵,人上面一个大耳朵,这就是圣人的圣,在甲骨文当中,这个“圣”字还有个写法,一个人头上一个大耳朵,然后一个“口”,什么意思?就是古人把圣人的观念,看作不仅这个人的听力好,口才好,所以一个耳朵一个口,那么同志想想看,到后来慢慢演变了,这个人的听力又好,口才又好,这就引申到无所不通,无所不晓,无所不明,就变成了圣人了。所以圣人跟耳朵有关,老子就是个圣人,那么我们要问了,老子是不是真的耳朵很大呢?中国的文化不得了,不仅有动人的民间故事,而且有生动的神话,还有美妙的仙话。

老子的妈妈把老子生下来了,一看这个孩子很奇怪,怎么他的耳朵特别大,他老爸一看,这孩子的耳朵太大了,夫妻俩一商量,这个孩子给他起个什么名字?姓李叫李耳,今天我们现代人哪有给儿子起耳朵,脚什么的,没有的,都起个文绉绉的名字。因为古人很天真,这叫童心,这是人类的童年,所以很有意思,给儿子叫个李耳。所以同志们今后去看雕塑,去看画像,雕塑家雕塑的老子,或者画家画个老子,你看他耳朵特别大,这是一个特征,那么现在我们又一个问题来了。李耳,我懂了,老子叫李耳,请问为什么叫老子呢?同志们想想看,孔子因为他姓孔,叫孔子。孟子因为他姓孟,尊称他所以叫孟子。韩非子他姓韩,所以叫韩非子。荀子他姓荀所以叫做荀子。他姓李呀,为什么不叫李子要叫老子?问题来了,中国的文化太有意思了,为什么叫老子呢?据说这个孩子生下来爹妈一看,不仅耳朵大,而且好奇怪,他的眉毛是白的,他已经有胡须,也是白的,你看看生出来的儿子,眉毛是白的,还有胡须是白的,所以叫老子了。

还有我刚才讲了,有民间故事,有神话传说,有仙话,《史记正义》当中,他就有浪漫的说法,说什么呢?李母怀胎八十一栽,逍遥李树下,割左腋而生,很浪漫。老子的妈妈怀胎了,怀得好大很大,怀胎了多少,八十一年。这个婴儿在他的腹中八十一年,那天快要生了,他妈妈就来到李树下,八十一年的孩子怎么生法呢?她就割开自己的左腋,小孩子哇哇地生下来,你看看这不叫老子吗?他在妈妈那里已经八十一年了,生下来已经有八十一岁了。当然这是民间传说,这是神话,这是仙话,那么历史学家写的老子,应该怎么样呢?那么我们看看司马迁,司马迁这位大历史学家,花了18年的心血,写了52万字6千五百个字,给中国的哲学之父、智慧之父,写评传的话,很可怜,只写了450多个字。你看看,这么大的一部《史记》就写了450多个字,这么一个大的哲学家,为什么?没有办法,材料没有,材料不够,所以他很严谨。他怎么写的?他一开头写了27个字,他说:“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这27个字就介绍了他的籍贯,他的姓氏,他这样说,老子这个人啊,是楚国苦县,县名叫苦,曲仁里的人。他说姓李,名字叫耳,他的字叫聃,他的工作单位在周朝的守藏室之史,什么意思?就是周朝的皇家的国家的图书馆馆长,用今天我们学者的话来讲,就是收藏图书、保管图书的这样一个官员。那么有的学者说,他是国家图书馆馆长。那么照我的看法呢,还不仅是一个图书馆的馆长,他这个地方应该不仅有图书,而且有文物档案,而且有其他的东西,这就好像我们现在的国家图书馆还有国家博物馆,国家档案馆。我想这些东西结合在一起管理的这么一个馆长,这样一来,如果我们深层思考的话,我们就发现一个秘密,为什么他写了五千多个字?就成了中国的一大智慧经典?成了世界上的一大智慧,就五千来个字,为什么他有这么大的学问?为什么他的思想这么深刻?从他的职业上,从他的工作岗位上,我们可以找其中的秘密。你想想看,他做国家图书馆的馆长,做档案馆的馆长,做博物馆的馆长。一、他看到的东西远远不是我们一般人所能看到的,他看到的图书、看到的档案、看到的文物,当然大大超过一般人,一般人看不到。所以他不仅看到大量的东西,而且看到许多秘密的东西,甚至机密的东西。第二,我们可以想想看,他既然是那个时候国家图书馆的馆长,当时的一般人不能到那里去查图书的。你想想看,到他那里的人,必然是高层次的文化人,高层次的学者,他碰到的就是这些高层次的文化人,高层次的学者,经常进行交流,我们有句话,听人家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当然他的知识在无形当中丰富起来了。第三个,他这个职位在京城,他这个职位靠近王朝,是政权的中心。你想想看,他不仅能够知道大量的历史信息,而且能够和当时的皇朝的政权的核心,频繁接触,也就是他能够获取大量的王朝的时代信息。再加上老子的天分很聪明,悟性极高,你想想看,有这么的智慧,有这么的素质,又处在这么优越的条件下,当然灵性焕发,就会诞生中国的哲学之父和智慧之父,所以他是有来龙去脉的。

老子原来做国家图书馆馆长,周守藏者室也,后来又看王朝衰败得太厉害了。不想做了,不想做他就出走了,他要到哪里去呀,他要到秦国去,他要到西域去,要到秦国去,要到西域去。必定经过一个关口,叫函谷关,为什么叫函谷关呢?两面两山,对峙,中间一道又深又险的小路。所以这条路就像一个“函”字里一样,所以叫做函谷关,必定要经过这个关口。这一天,守关的长官是叫关令尹喜,又叫令尹喜,守关的长官,那天他到城头上暸望,一看不得了,空中飘过来一团紫气,一团紫气冉冉而来。关令尹很厉害,他眼睛一看说今天很妙,今天将会有圣人到来,然后他在关上远望,看见一个人,骑着一匹青牛慢慢来了,再一看牛背上的那个人,风度非凡。远得看不出,近的一看,这不就是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老子吗?高兴得不得了,老子来了,你看紫气飘来,老子来到。然后把他问他,你到哪里去?我要到秦国去,西域去,我呆不住了。

不能,你要走的话,你非答应我个条件。老子说,答应你什么条件?他说,你看你这么一个大思想家,哲学家,你不给我们留一点著作,留一点文字下来。老子说不不不,不留。老子他不愿意留的,不留不留。关长嫣然一笑,你不留也好,我不给你签护照,不给你签证,不能过我的关,你非得留一点。所以这是个麻烦的事情,所以老子给他缠得没有办法,所以老子写下了这部天下奇书,叫《道德经》。老子为什么要写这本书呢?刚才我讲了,第一,你不写这个书,他不给你签证,不给你护照上签字,你不能出关,所以要出关得写。第二,关令尹一番话,老子很有触动,我一肚子学问,一肚子智慧,我为什么不做点好事,给后人留点遗产呢?那不就浪费掉了吗?第三,写著作也要有知音,关令尹就是个学术非常高,修养非常高的人。关令尹学识非常高,同志们想想看,飘过一段云气来,就知道贵人来了,我们也不知道叫紫气,也不叫紫气东来,也不叫贵人来。当然这尽管是传说,但是,关令尹是个非常有学问的人。这样一来,我碰到一个知音,我写出来的东西有人赏识,所以有这么几个原因,最后老子决定写了,所以老子花了好几天,写完了。一看,五千多个字,一分八十一章,分成为上下两篇。一篇叫《道经》,一篇叫《德经》,合起来叫《道德经》,我们简称为《老子》。写完以后,关令尹一看高兴得不得了,了不得,太美了。诗一样的语言,深刻的含义,太美妙了。关令尹笑了,他说老子,我这个关长不做了,我要跟你一起出走了。据说后来他这个关长不做了,跟老子一起去西域去。后来人们还看到他们两个人一起在流沙里面走。两个人都有学问,都是大学问家,而且都是长寿。

那么老子的《道德经》里面,到底讲了些什么智慧呢?我们翻开他的书,最先接触到的就是他的道,道路的道,最多接触的也是道。所以我们现代人如果是闻其道,得其道,行其道的话,那就能够把老子的智慧转化为我们的智慧,把古代人的大智慧转化成为我们现代人的智慧,这是一笔相当丰富的财富。

《老子》这个书当中,就五千多个字,讲到“道”的地方有七十多处。他是多么重视道,尽管道到底是什么?现在还有不断的争论,道到底是什么?但是有一个大家是共通的,道就是宇宙的本体,事物种种的玄妙,都是因为从道里边出来的。如果我们认识了道,知道了万物的玄妙,那你看我们活着是多么令人愉快的一个人生。那么道到底在哪里呢,道就在宇宙当中,就在茶杯里面,就在我的录音机里面,就在我的手表里面,天地当中。有道,一草一木有道,一器一皿当中有道。东郭子曾经问庄子,先生何为道?什么叫道?道在哪里?庄子嫣然一笑,无处不在,道在屎溺。这个话讲得很难听,道在哪里?道在屎溺,大便小便当中都有。我们乍一听,这个哲学家怎么讲得这么庸俗。不,深刻,无处不有。如果我们细细想想,难道大便小便当中没有道吗?医生拿你的大便小便一看,就看问题出来了,我们看清宫电影,太监老是拿着皇帝的大便要看,看看皇帝健康不健康,所以道在屎溺。多深刻,所以无处不在,所以《老子》是个智慧的书。他给人们诉说着道,辩论着道,就希望人们得道。如果你是搞政治的,你细细地读他的书,就可以学到好多的道。你搞经济的,你搞教育的,你要健身的,你要教育孩子等等,里面都充满着智慧的道,都能给你一种智慧的启迪。

今天,我们处在这么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老子离我们几千年了,老子就和我们在一起,就能够越过这个时代的鸿沟和我们沟通。

首先我们看宗教界人士非常喜欢老子,1788年,两百多年之前,一位天主教的教士,传教士,他就把《老子》这本书带到了欧洲。从此《老子》两百多年以前,开始了在欧洲的国外的蔓延。有一个罗马的天主教教士,他是第一个用拉丁文来翻译老子的。我们特别要提到日本,日本人研究老子很厉害,我到日本去,他们研究老子很厉害。日本上世纪有一个首屈一指的禅学大师叫铃木大拙。同志们可以看看他的名字,铃木。日本人的,大拙,谁的?《老子》里的。他特别喜欢这个词,叫大巧若拙。所以你看他的名字上有个大拙,他对老子太喜欢了。他怎么喜欢?名字上叫铃木大拙。而且他怎么样呢?老子最讲究无,老子他喜欢无。他往往就拿起毛笔来写一个“无”字,挥笔而成。在写“无”字当中,表示对“无”的深深智慧的悟。这个人很长寿,有近一百岁,九十几岁的时候,还有飞机到处飞来飞去,到处做学术报告,他的学生就问他,先生你怎么这么健康?这么长寿?他笑笑说这就是无为。宗教界的人士喜欢老子,文学家也喜欢老子。你看1891年俄国的托尔斯泰,这么大的文学家。当时有一个彼得堡的出版家,跟他谈话,就问,他说你是这么一位大的文学家,请问你受世界上的哪些作家思想家影响大?托尔斯泰说,他说我受中国的孔子孟子影响很大,受老子的影响巨大。文学家真会说话,一个叫很大,一个叫巨大,只差一个字,很大、巨大,你看不同的影响突现出来了。

哲学家也喜欢老子,世界的哲学家也喜欢老子。黑格尔这么一个大哲学家,他就说了,他是老子的哲学不得了,和希腊的哲学一起,作为世界哲学的源头,你看看得多高啊。当代还有一个大哲学家,叫海德格尔。他这个思想和西方的那个传统不一样,但他和我们老子的思想传统倒很合拍。老子说 “有无相生,老子说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他看到老子这种思想很合拍,很感动。同志们,我们来举个例子,同学们看这个茶杯,茶杯里如果没有水。那么我们就要问大家了,茶杯里有东西吗?没有啊。我们的一般常识,老子来了不一样,老子说有。怎么没有?我看见有。大家不明白,这茶杯里明明是没有东西,怎么是有呢?老子说了,你倒上水不就有了吗?你装上盐不就有了吗?你放上糖不就有了吗?你放上其他东西不就有了吗?厉害,什么意思?正因为它是无,所以它能够有。同志们想想看,如果这是一个实心的东西,一个木疙瘩。你里面能放水吗?不能放水,同志们想想看,正因为我们的嘴巴是空的,是无,所以听完讲座,大家可以吃饭。饭可以进去呀,如果我们嘴巴是满的,是有的,怎么吃东西呀,所以这里有个大秘密,就是这个有。是隐蔽在这个无当中的,这就是哲学家的智慧和眼光。

所以这个“无”并不是真的“无”,而是有的“有”,这个“有”是隐蔽在里边的。同志们再想想看,我们墙上开一个窗,开一个洞,我们开这个洞以后,有没有,没有是空的,但是老子就发现这个智慧,无中有。如果我们整个房间一个窗子都没有,不闷死人吗?正因为无,开着窗洞,所以多舒服啊,空气流通,这不是有吗?这种思想给海德格尔一看,太吻合了,知音。所以他对老子那个思想,非常赞赏,非常合拍。他把老子的哲学开始用西方的文字来翻译了,经常琢磨。怎么把中国古典的话语用现代的西方的语言,不是马马虎虎翻过去了,他在办公室,他的书房里写了两句话,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就是谁能够解释一下,太深刻了。谁能够把一个浑浊的东西,乱糟糟的东西,我能够把它沉静下来,慢慢地沉静沉静下来。谁又能够把一个死水一团一样的东西,把它掀动起来,使它生动活泼,谁能?这是老子的话,太深刻了。同志们想想这些智慧,一个单位,一个企业乱糟糟的,我去了,你去了。记得老子这两句话,这么浑浊的一个单位,我去了以后,把它慢慢地沉静沉静沉静下来,搞得好好的,福利上去了,大家很高兴。但是高兴的话,大家懒惰了,享福了,谁又能够把这个平静的环境再掀起生命的波浪,使它永远朝气蓬勃。所以你看这个哲学家,看到老子这两句充满哲理的话,怎么能够不激动,不感动,不冲动。所以,老子不仅和我们同在,而且老子和世界的人们同在。这一讲我就讲到这里,谢谢各位。
参考资料:cctv-10《百家讲坛》栏目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一名重耳,又号老聃.所以……

不介意的话,我把原文粘过来~

太上老君是道教对老子的尊称。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一名重耳,又号老聃,春秋时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曲仁里人,曾做过周朝的守藏史,著《道德经》五千言。后世道教将他尊奉为祖师。

传说老君生于天皇氏之初,通晓天然之理,在仙界被称为万法之师。老君虽历代都有所显化,但始终没有得到诞生的机会。遂和光同尘,借以临凡传立世教。他先命玄妙玉女降凡做了天水尹氏之女。之后,他从太清仙境分神化气,寄胎到玄妙玉女腹中。玉女得胎之后,容颜常少,神气安闲。她所居住的地方,六气和平,众恶不侵,冬无凝寒,夏无酷暑,常有祥光覆映左右,五行之兽守卫堂前。这样,经过了80年,有一天,玉女梦见天开数丈,一群真人捧日而出,旁边玄云缭绕。玉女醒后,起身来到涡水园中。此时正值旭日初升,玉女站在李树上,手扳树枝,对日凝望良久。慢慢地,只见日精渐渐变小,从天空坠下,化做流星,如五色彩珠飞到口边,玉女忙捧住吞到口中。忽然从左肋下涎生一小儿。这孩子一生下来就走了九步,步落之处,莲花绽起。他左手指天,右手指地,说道:"天上地下,唯我独尊,我当开扬无上道法,普渡一切动植众生”。玉女将他扶坐道李树下,他又指着树说:"这树的名字就是我的姓。"这时,阳景重耀,瑞霭荫庭,万鹤翔空,九天称庆。玉女看去,只见他鹤发龙颜,顶有日光,身滋白血,面凝金色。耳有三漏门,美眉广颊。玉女带他到池中洗澡,忽见九条龙飞驾而来,化做九条巨鲤,吸水为他喷浴。此时,他已能言语行动,见到他的人都觉得非常奇异。此子生下9天,身体便有九变。到了6岁时,自道耳大,取名重耳,字伯阳。人们因他生下来就是白头发,便称他为老子。玉女生下老子不久,其父灵飞得道成仙,玉女也要重返天位,于是招来老子说:"我就要走了,会有太乙元君教你炼丹之术。"说完已有千车万马,五帝上真,拥抬着八景玉舆,迎玉女升天。

老子拜送了母亲,便开始远游山泽,求炼神丹。他来到崂山,遵圣母嘱咐向太乙元君问道。太乙元君授以修炼神丹之术及各种法术。老子曾经问元君:"凡民无知,死者甚众;抚心流血,见了叫人伤悲,想给他们神药,叫他们都得长生不死。可以吗?”元君说:"不可。天生万物,有善有恶,善者应该叫他生存,恶者应叫他灭绝,不能都给什么长生之药。"

老子得此言,便尊从其理,劝谕世人;即所谓成神化仙之道,必借重真心修炼而成。而老子自己则因此守真抱一,炼丹服气,直到能乘空凌虚,出有入无,变幻莫测。

周文王时,被召为守藏史。武士、成王时又为柱下史。昭王时,去官归隐。后来为要开化西域,就在昭王23年,骑着青牛,准备过函谷关而去。关令尹喜知道后,特来求道。老子见他很虞诚,便留下五千真言,这就是后世传诵的道德经。因这五千言,他成为位居三清的大神仙,被奉为道教的祖师。

到了唐朝初年,晋州有个叫吉善的人。有一天,吉善正在羊角山上走,远远看到一位老公公,骑着一匹白马缓缓而来。他仪表堂堂,容貌伟岸。老者来到吉善面前,将自己的身世告诉了吉善,吉善转告给了唐高祖。高祖觉得非同小可,正好可借此夸耀祖宗,便认老者为祖。于是,就在羊角山见到老者的地方立了一座庙宇,追尊这位老者为太上玄元皇帝,又称做老君。这样,老君便又成了唐朝皇室的祖先。

1.据说老子生下来他的父母一看,不仅耳朵大,而且好奇怪,他的眉毛是白的,他已经有胡须,也是白的,你看看生出来的儿子,眉毛是白的,还有胡须是白的,所以叫老子了。
2.《史记正义》当中,他就有浪漫的说法,李母怀胎八十一栽,逍遥李树下,割左腋而生,很浪漫。老子的妈妈怀胎了,怀得好大很大,怀胎了多少,八十一年。这个婴儿在他的腹中八十一年,那天快要生了,他妈妈就来到李树下,八十一年的孩子怎么生法呢?她就割开自己的左腋,小孩子哇哇地生下来,你看看这不叫老子吗?
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生活于春秋时期,楚国苦县人,他对后世的影响主要是一本叫《道德经》的著作,他开创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先河。但有关老子本人的记载留下得不多,这就给后人创造了一个巨大的想像空间,有人把他神化,有人认为他就是太上老君,有关老子的传说不胜枚举,种种的遐想赋予了老子太多的神秘色彩,那么老子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老子作为道教的开山鼻祖,被尊称为太上老君,这位神话般的人物,具有和其他圣人不一样的名字,老子,他不同于常人的称谓也许只有在神话传说中才能解释得清。

神话传说给予了老子很多神秘的味道,这是一种后人对前人和圣人的敬仰。那么,真实的老子是什么样的呢?

作为国家管理图书的官吏,老子阅读了大量的文献典籍,在他管理图书的若***年中,周王室日渐衰弱,老子决定离开东周,他的这一决定诞生了我国最早的哲学著作,却也暴露了老子自相矛盾的问题,老子在他的《道德经》中说“言者不如知者默”,也就是说有智慧的人,必定是沉默寡言的,老子主张大智慧的人不说话,不写文章,可是为什么老子自己却写了五千言的《道德经》,这不是拿己之矛攻己之盾吗?究竟是老子愚蠢还是另有智慧?

走出函谷关的老子,除了给人们留下一部《道德经》外,再也没有任何别的信息,直到现在,老子晚年究竟去了哪里,最后死在哪里,都是一个历史之谜。而他的《道德经》也像一部谜书一样,让后人有说不尽的话语空间,《道德经》所阐述的道的精要人们未必全部理解。

《道德经》不过五千言,却涵盖了很多妙义,告诉我们许多法则。几千年前过去了,老子和他的《道德经》一直活跃在我们身边,有关老子的话题一直研究不完,解释不尽,老子研究几乎成了一个世界性的公共话题。

老子(约公元前600 - 公元前500) 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创始人。一说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 (今河南鹿邑东太清宫镇,古属亳州谯城)厉乡曲仁里人,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史”(管理藏书的史官),孔子曾向他问礼,后退隐,著《老子》。一说老子即太史儋,或老莱子。《老子》一书是否为老子所作,历来有争论。《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深刻影响,其内容主要见《老子》一书。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老子(约公元前600 - 公元前500) 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创始人。一说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 (今河南鹿邑东太清宫镇,古属亳州谯城)厉乡曲仁里人。

“老子”是人们对他的称呼
“老”是年高德重的意思;
“子”是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历史上的老子是什么人呢?他的生活年代到底是什么时候?这些问题都是我们现在无法肯定的。但是,对于老子的形象,我们却又是比较熟悉的。(这是因为,我们在接受教育或者是获得常识的时候,只采取了一种没有争议的观点)


孔子向老子请教过什么问题?老子是怎么回答的?孔子又是怎么做的?
孔子曾经亲自前往周都洛阳,专门拜访老子,向老子请教“礼”。老子先让孔子谈了谈对“礼”的了解和看法,然后告诫孔子:“你所说的这些,他们的人都已经没了,骨头大概都已经烂了,只有他们说的话还存在。作为一个君子,遇到明君就出仕做官,遇不到明君就如蓬草一样随遇而安。我听说,善于经商的人,...

求助:对老子学说的思考问题
孔子、老子虽然都是春秋时期的历史人物,但是他们的思想却存在着很多不同;1、孔子是儒家学派的的创始人物,提出仁,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包括一切的美德,同时他创办私学,他的思想收录在弟子总结的《论语》中;2、老子主要是提出道,认为一切事物分为两个方面,善于从正反两个方面思考问题,著有《道德经...

孔子问到与老子原文翻译
孔子去了周地,要向老子请教礼的问题.老子说:“你所说的礼,倡导它的人和骨头都已经腐烂了,只有他的言论还在.况且君子生逢其时就驾着车出去做官,生不逢时,就像蓬草一样随风飘转.我听说,善于经商的人把货物隐藏起来,好像什么东西也没有,君子具有高尚的的品德,容貌看起来却像愚钝的人.去掉您的骄气...

请问老子哲学的一些问题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天下万物生於有,有生於无。”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2、价值观 无、道、德 老子的价值观由「无」、「道」、「德」三者所构成。老子言「无」,尝谓:「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孔子数次问老子同一个问题,明显是挑战,为何又是高度赞扬老子?
第一次,孔子刚刚17岁就前往拜访老子,最后拜见老子的时候孔子已经51岁了。可以说与老子之间,关乎礼的探讨,一直影响着孔子的一生。但是老子和孔子两人所贯彻的思想是不一样的,所以每次孔子前去向老子请教的时候,老子总会认为孔子的问题毫无意义。孔子所倡导的儒家,是积极入世,但是老子所提倡的道家,是...

老子的作品哪些有问题
问题五:老子作品慎始如终,则无败事下联应对什么 千里之堤 溃于窝蚁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问题六:古代老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指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其被唐皇武后封为太上老君,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辨证法,主张...

问老子曰:“不敢为天下先何解?”
也来谈谈个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吧,其实这个问题我自己原来也想过,但是似乎也没有想出个所以然来……这里,就姑且斗胆的胡乱诌两句吧。老子曰:“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说这话,其实也是老子出于对道家哲学理论的服务的需要。老子强调“不争之德”,强调“无为”...

到底孔子向老子问了什么问题
孔子的儒家学说,之所二千多年来,在中国占有统治的地位,是因为每一个统治者,他都希望凌驾于别人之上,他都希望自己成为天下的主宰。他都不希望有人与自己是平等的。所以统治阶级们竭力提倡孔子的儒家学说。而压制了老子的道家学说。孔子的儒家学说统治至今,使中国至今不能实现民主,至今人与人之间没...

老子思想的弊端有哪些
这种思想,而为道教所借用,一度成为农民革命的思想武器之一。而就其消极面看,老子又是中国哲学史提倡愚民政策并有系统言论的第一个思想家,这种思想,又广泛为后来统治者所利用,用来作为麻痹农民斗争意志的毒药。正因为老子的思想深深带有没落奴隶主贵族知识分子的印记,其辩证法思想也就不可能是彻底的。

庄子与老子历史问题!
此外,庄子的思想基本上延续老子的主张,但也有了一些和老子不同的看法;而他的语言似乎比老子更丰富更生动也更吸引人,因为他很喜欢说故事。因此给了中国人不少著名而十分流行的寓言与神话。庄子思想特色 庄子和老子都是道家的代表人物。当然庄子的思想是承继于老子的。相同点主要在「道法自然」的观点中...

资兴市15067461188: 关于老子的问题 -
叔咬骨瓜: 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生活于春秋时期,楚国苦县人,他对后世的影响主要是一本叫《道德经》的著作,他开创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先河.但有关老子本人的记载留下得不多,这就给后人创造了一个巨大的想像空间,有人把他神化,...

资兴市15067461188: 有关老子的问题 -
叔咬骨瓜: 网上搜索【老子 出关】,会找到答案的,例如百科词条【老子出关】传说,当年函谷关总兵尹喜远眺日出望东方,紫气浩荡八千里“日出东方,紫气东来”;老子骑青牛而至,于是便拜老子为师,辞官随老子沿秦岭终南山神仙路西行,昼行夜...

资兴市15067461188: 关于老子的情况(简短,最多50字) -
叔咬骨瓜:[答案] 老子,老氏,名聃,道家创始人,主张尊道贵德、无为、清静等,著有《老子》.其思想博大深湛,包罗万象,曾传授文子、庚桑子、孔子、关尹子等.

资兴市15067461188: 老子的主要思想和主张 -
叔咬骨瓜: 老子试图建立一个囊括宇宙万物的理论. 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遵循这样的规律(道): 事物本身的内部不是单一的、静止的,而是相对复杂和变化的.事物本身即是阴阳的统一体. 相互对立的事物会互相转化,即是阴阳转化. 方法(德)来源...

资兴市15067461188: 老子论述了哪些哲理问题? -
叔咬骨瓜: 主要论述了以下几个思想哲理问题:1.道的思想老子的哲学思想以“道”为核心:老子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是万事万物存在与变化的普遍原则和根本规律.“道”的提出,标志着人们认识世界的抽象思维能力已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资兴市15067461188: 老子的问题 - 常名”?
叔咬骨瓜: 《老子》的第一句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意思,他还有一种断句是 “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二种分法都可以解释.但是没有听说过你的那第二种分法,《老子》虽然争议多,版本多,但是这句话意思有了定论的.

资兴市15067461188: 老子的问题 - 老子怎么姓李?应该是姓老吧?
叔咬骨瓜: 在《史记正义》中,有这样的说法,李母怀胎八十一栽,逍遥李树下,割左腋而生. 据说,老子的妈妈把老子生下来了,一看这个孩子很奇怪,他的耳朵特别大,他老爸一...

资兴市15067461188: 关于老子的一个问题,帮同学问的
叔咬骨瓜: 这要看读者自己对老子思想的定位了,若是如张良之流将其理解为一种关于权术运用的政治哲学,那这种理解就是对的,因为在政治中未达到特定目的采取任何手段都是可以的,只要它有效,这种视野下的老子和马基雅维利没有什么两样. 若是将其定位为一种人生哲学,那原初的提法就有问题,道家并不以无为求有为,因为无为之道本身就是目的,有为的功业于道家倒是可有可无的,只不过因为顺应了自然这一天地间最强有力的趋势,所以本心无为的举动却往往带来有为的效果,但这个有为只是副产品罢了,并不是原初的动机.

资兴市15067461188: 老子的资料 - 关于老子的资料?关于老子的资料
叔咬骨瓜: 老子,又称老聃、李耳,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其被唐皇武后封为太上老君,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辨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祖.若答案对你有用 请给个好评 谢谢

资兴市15067461188: 在今天看来老子的哪些思想是对的哪些是错的 -
叔咬骨瓜:[答案] 您问的是有关“扬弃”的问题.那是非常有必要的哲学思考.但是,《大学》说:“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要知道,老子道家学问属于“心性之学”,那是必须“用心体会”,才能入门的.您应该先问:老子思想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