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数次问老子同一个问题,明显是挑战,为何又是高度赞扬老子?

作者&投稿:自汤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孔子多次问老子同一问题,明显是挑战,为何孔子却又高度赞扬老子?~

孔子一生见了老子四次,似乎每次都是“问礼”
从年少到后来的白发苍苍,一直坚持不断。根据《史记》记载,有一次孔子“问礼”,实际上,老子当时是批评了孔子的,他说你讲的那些,“其人与骨皆已朽矣”,还有什么可说的!但是孔子出来后,却对老子大加赞扬,说,鸟我知道它会飞,鱼我知道它会游,兽我知道它会跑。

会跑的,挖个坑它就掉进去了;会游的,撒张网就把它捞起来了;会飞的,射支箭就让它掉下来了。可是,龙是乘风云上天的,不知道该怎么对付它,老子就是龙啊!其实老子批评孔子讲的“礼”,是对孔子观点的不认同,可是孔子反而对老子极力赞扬。令人十分好奇。
孔子与老子之间的宣战

孔子见老子,连续四次都是“问礼”,这显然就不是真的在“问礼”。毕竟老子所研究的学问,与“周礼”没有任何关系。老子的学问与“周礼”没有任何关系,孔子反而向他问“周礼”,这其实是两人之间 的辩论。孔子坚持的核心观点,是积极入世的儒家;而老子宣传的核心观点,是消极遁世的道家。其实孔子想挑战老子,是想让他的观点发扬光大。
没有人愿意用孔子的观点来治理国家

孔子肯定想从老子那里得到什么启示,才不断地去请教老子。但是,老子由于从根本上反对孔子提倡的东西,而老子实际上也找不到救世的良方,因此,孔子问了之后,不是幡然醒悟,反而是更加疑惑。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老子似乎并不疑惑,老子认为他解决了世界的问题,解决了人生的问题。因此,孔子对老子,充满了佩服。

孔子一生向老子问了四次问题 ,每次问的问题都和周礼有关。在孔子那是对周礼更深刻的认识。而老子对孔子的问题在不同时期反应完全不同,只因老子的悟道终其一生都在进行,孔子最后一次问礼的时候,老子已经和周礼决裂,探索新的治世方法,研究宇宙本源去了。所以孔子虽然好似在挑战老子,但是他对老子的一次次蜕变是佩服的。

孔子的第一次向老子问礼,老子正处于被陷害贬官的时候,他本来担任守藏史职务。被贬之后,老子也想得开,跑去周游列国去了。他和孔子因为鲁国的共同友人去世而会面。老子担任了丧祝,也就是今天的主持丧事的人。孔子向老子询问了周礼的问题。
孔子第二次问老子是老子又官复原职的时候,当时孔子二十五岁,学问大有长进,但是觉得自己对于周礼的知识还是很欠缺,因此和南宫敬叔向老子求教。但问的问题竟然还是丧礼方面的问题。第三次,孔子已经四十岁,这一次问老子就非常有意义了。老子已经回到了家乡。对于孔子的求见一口拒绝了,但是孔子不依不饶,依然找老子求教,向老子论述六经和仁义。老子直接否定了孔子的”人应有为“的观点,他认为人应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第四次,孔子都五十多岁了。他追寻天道没有结果,于是带着学生又去找老子问礼。老子已经回归故里了。一个注重人的社会性,强调入世,在世界里改变自己。一个更注重人的自然性,觉得出世,去看着世界改变而改变自己。虽然他们观点不同,但是对方对学问的执著必须点赞。

因为老子是当时十分有名的思想家,所以孔子对老子还是十分尊敬的。孔子总共拜见了老子四次。第一次,孔子刚刚17岁就前往拜访老子,最后拜见老子的时候孔子已经51岁了。可以说与老子之间,关乎礼的探讨,一直影响着孔子的一生。但是老子和孔子两人所贯彻的思想是不一样的,所以每次孔子前去向老子请教的时候,老子总会认为孔子的问题毫无意义。

孔子所倡导的儒家,是积极入世,但是老子所提倡的道家,是消极遁世。这两种观点是南辕北辙,绝对相矛盾的。但是孔子还是能够对老子有如此高的评价就说明,孔子对老子所拥有的知识量,和他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和思考还是充满敬意的。这是一个知识分子对另一个知识分子的敬意。

孔子其实一直对自己所倡导的“周礼”的未来表示迷茫。因为在春秋战国,没有人相信孔子的儒学,孔子所倡导的“礼”,在社会上没有什么市场。周游列国,将他奉为座上宾的,都是希望将孔子的理论用作控制老百姓的手段,最后的目的还是为了获得更大的权力,吞并更多的国家,这和儒家的大同相去甚远。

老子虽然一直在否定孔子,但是老子从根源上否定,并对自己所坚持的观点坚信不疑,孔子对此十分敬佩。能够不受外界影响,始终坚持心中的理想与信念,这样的人确实值得我们去敬仰。所以孔子对老子,一直是很尊敬的,即使两人的思想观念不同。



孔子数次问老子同一个问题,明显是挑战,为何却又高度赞扬老子?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惠民网小编一起看下去。

根据史料记载及考古发掘,孔子一生至少有四次去见老子。第一次见老子,孔子才17岁。最后一次见老子,孔子已经51岁了。

(孔子)

在孔子见老子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问题。

孔子见了老子四次,似乎每次都是“问礼”。从年轻到年老,一直坚持不断。孔子为什么都问这个问题呢?难道不可以探讨点别的东西吗?一直问同一个问题,几十年如一日,孔子不厌烦吗?

还有,《史记》所记载的那次孔子“问礼”,实际上,老子当时是批评了孔子的,他说你讲的那些,“其人与骨皆已朽矣”,还有什么可说的!但是孔子出来后,却对老子大加赞扬,说,鸟我知道它会飞,鱼我知道它会游,兽我知道它会跑。会跑的,挖个坑它就掉进去了;会游的,撒张网就把它捞起来了;会飞的,射支箭就让它掉下来了。可是,龙是乘风云上天的,不知道该怎么对付它。老子就是龙啊!

也就是说,老子批评孔子讲的“礼”,“是皆无益于子之身”,这明显是对孔子观点的不认同。可是孔子反而对老子极力赞扬,这实在有违常理啊。

孔子见老子,连续四次都是“问礼”,这显然就不是真的在“问礼”。毕竟老子所研究的学问,与“周礼”没有任何关系。老子的学问与“周礼”没有任何关系,孔子反而向他问“周礼”,当然就不是“问礼”这件事,而是和老子争论。向老子宣战了。

孔子坚持的核心观点,是积极入世的儒家;而老子宣传的核心观点,是消极遁世的道家。两家观点,看起来是有点水火不相容的。孔子想挑战老子,让他的观点发扬光大,这也是说得过去的。

但让人不解的是,既然是宣战。出来后,对别人说的话,自然就应该是指责批评老子,说老子的观点是错误的。为什么孔子不批评,反而对老子大加赞扬呢?

(老子)

关于这个问题,我认为可以从这几方面来理解。

其一,学问越高的人越谦逊。

学问越高的人,越明白学问的问题是深如大海的。人能了解的东西,实在是少之又少。“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因此,这样的人,越懂得敬畏,越尊重有大学问的人。所谓“无知者无谓”,那些水平很低的人,反而什么都敢说,都要评论一番。我们看网上的那些“键盘侠”们,他们在网络上出言不逊、理直气壮,实际上,就是一种无知的表现。

老子在当时是个深藏不露的大学问家。不只是孔子,实际上当时的很多学问家都拜访过他,向他请教过问题,和他探讨过问题,都对他都较大的肯定。反而批评他的人,几乎没有。对于这样一个大学问家,孔子自然是极为尊敬的。所以,不管老子认同孔子也好,不认同孔子也好,孔子都尊敬他。

其二,孔子可能真的是向老子请教。

我们觉得孔子不是真的向老子请教,而是向老子宣战。这一种想法,显然是我们从当下的眼光反过去观照的。

当下人进入商业社会,懂得包装,懂得宣传,懂得“酒香还怕巷子深”。而在宣传策略上,“枪打出头鸟”就是最好的一招。

所谓“枪打出头鸟”,就是去批驳那些名气很大的,在观点上和自己不一致的人。这样一来,就能够让自己的东西脱颖而出。

但是在孔子那个年代,显然并不存在这一点。

(尊王攘夷)

其三,孔子对自己的学问充满迷茫。

孔子虽然一直在宣传“克己复礼”,认为“周礼”是救世良药,认为只有恢复“周礼”,才能改变春秋时期那种征伐不断的局面。

但是,由于孔子的这种观点,从始至终,几乎都找不到市场,没有人愿意用他的观点来治理国家。或者说,很多国君也都认可,觉得他讲得有道理,但是并不落实到行动。或者说,那些国君利用他的观点,为自己服务。比如齐桓公“尊王攘夷”,表面看来是认同孔子的观点,实际上是为了达到自己称霸的目的。

这些现实,是让孔子非常悲哀的。所以,他肯定想从老子那里得到什么启示,才不断地去请教老子。

但是,老子由于从根本上反对孔子提倡的东西,而老子实际上也找不到救世的良方,因此,孔子问了之后,不是幡然醒悟,反而是更加疑惑。

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老子似乎并不疑惑,老子认为他解决了世界的问题,解决了人生的问题。因此,孔子对老子,充满了佩服。



孔子一生见了老子四次,似乎每次都是“问礼”

从年少到后来的白发苍苍,一直坚持不断。根据《史记》记载,有一次孔子“问礼”,实际上,老子当时是批评了孔子的,他说你讲的那些,“其人与骨皆已朽矣”,还有什么可说的!但是孔子出来后,却对老子大加赞扬,说,鸟我知道它会飞,鱼我知道它会游,兽我知道它会跑。

会跑的,挖个坑它就掉进去了;会游的,撒张网就把它捞起来了;会飞的,射支箭就让它掉下来了。可是,龙是乘风云上天的,不知道该怎么对付它,老子就是龙啊!其实老子批评孔子讲的“礼”,是对孔子观点的不认同,可是孔子反而对老子极力赞扬。令人十分好奇。

孔子与老子之间的宣战

孔子见老子,连续四次都是“问礼”,这显然就不是真的在“问礼”。毕竟老子所研究的学问,与“周礼”没有任何关系。老子的学问与“周礼”没有任何关系,孔子反而向他问“周礼”,这其实是两人之间 的辩论。孔子坚持的核心观点,是积极入世的儒家;而老子宣传的核心观点,是消极遁世的道家。其实孔子想挑战老子,是想让他的观点发扬光大。

没有人愿意用孔子的观点来治理国家

孔子肯定想从老子那里得到什么启示,才不断地去请教老子。但是,老子由于从根本上反对孔子提倡的东西,而老子实际上也找不到救世的良方,因此,孔子问了之后,不是幡然醒悟,反而是更加疑惑。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老子似乎并不疑惑,老子认为他解决了世界的问题,解决了人生的问题。因此,孔子对老子,充满了佩服。



我没有听说“孔子数次问老子同一个问题”,并且“明显是挑战”?
孔子第一次去见老子,是公元前523年,主要是学习“礼乐之源,道德之要”,老子亲自教授之后,又引孔丘访大夫苌弘,授孔丘乐律、乐理;引孔丘观祭神之典,考宣教之地,察庙会礼仪,使孔丘感叹不已,获益不浅。
此后几次,也都涉及到周礼,道学等方方面面的问题,但并没有发现有“数次问老子同一个问题”的情况。
最后一次是前500年,孔子已51岁,当老子讲到天下万物“知其不同,是见其表也;知其皆同,是知其本也”时,孔子问:“观其同,有何乐哉?”老子说:“观其同,则齐万物也。齐物我也,齐是非也。故可视生死为昼夜,祸与福同,吉与凶等,无贵无贱,无荣无辱,心如古井,我行我素,自得其乐,何处而不乐哉?”......
可见,孔子向老子请教的是有关周礼、道学等方面的一些问题,这对于他建构完整的“德道”思想体系、创立以“礼”与“仁”为核心内容的治国方略都是非常重要的。

孔子数次问老子同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就是问礼,然而老子每一次的答案都不尽相同,都在其中融入了时代发展和自己引得认知,得到了孔子的赞扬。


孔子三问礼于老子
孔子第三次问礼是在老子罢官回乡以后,地点是在老子的家乡苦县(今河南鹿品)。孔子和子路想藏书于周朝,请老子帮忙,可是出乎他们的意料,老子竟然拒绝了。老子之所以会拒绝孔子的请求,一方面是因为周王室的藏书已经名存实亡,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此时的老子对万物的认识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可是,...

郯子、苌弘师襄、老聃分别叫什么?
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老子与后世的庄子并称老庄。老子誉有东方三大圣人之首,美国《纽约时报》评为世界古今十大作家之首。孔子曾数次向老子问礼、求道。自古有“老子天下第一”之称。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

在《庄子》里说孔子多次问老子问题是真的么
孔子和老子是同时代人,孔子约比老子小二十岁,公认孔子曾向老子请教过礼,但老子和孔子究竟有过多少交往,则是历史上的悬案。孔子的儒家学说,之所二千多年来,在中国占有统治的地位,是因为每一个统治者,他都希望凌驾于别人之上,他都希望自己成为天下的主宰。他都不希望有人与自己是平等的。所以...

老子和孔子是师徒么?两人是什么关系?
1.信息简介 孔子,名丘,字仲尼,中国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中国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儒家学派创始人。2.儒家学派 儒家“知天文、识旱涝”(章太炎语),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学派。它担“天下教化之先声”,有“以一号百”的影响力。所设“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

孔子向老子问礼,问的什么礼?
寥寥数语,意味隽永。这不仅是中国文化史上两个巨人的对话、中国思想史上两位智者的相遇,更是两个流派、两种思想的碰撞和激发。战乱频仍、诸侯割据的春秋年代,老子和孔子的会面别有深意。 孔子问礼于老子,是一段生趣盎然的历史悬案。时光远去,短暂的四次会面,诸多细节已不可考,其对话却涉及道家和儒家思想的所有核心...

老子和孔子是不是同一个时期的人
相传孔子曾问礼于老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

佛陀、孔子、老子谁更高明?
老子誉有东方三大圣人之首,美国《纽约时报》评为世界古今十大作家之首。孔子曾数次向老子问礼、求道。自古有“老子天下第一”之称。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老子因与后世的庄子思想相通而被后世并称为老庄。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在政治上,...

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自然的规律是有利于物,而无害于物。做为人来说,补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老子说: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这是说,自然的规律是有利于物,而无害于物:圣人的法则是为施舍,而不争夺失之道利而不害”,这句话好懂,正如老子说过的"万物作焉而不辞”,那不就是...

孔子老子的资料快快快~~!
孔子数次求教天道问老子,言老子“犹龙”。 老子生活在春秋时期,曾在周国都洛邑任藏室史(相当于国家图书馆馆长)。他博学多才,孔子周游列国时向老子问礼。老子晚年乘青牛西去,在函谷关(位于今河南灵宝)写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或直称《老子》、或《老子五千文》)。相传老子在此关点化了...

见到老子孔子立即上前行礼行的意思
孔子问礼老子,发生于公元前两千五百年前的周朝。孔子第一次问礼:时间是鲁昭公七年(公元前535年),地点在巷党(今山东境内)。这一天送葬队伍正在行进时,突然遇到日食。老子立即让送葬的队伍停止前进,靠右站立,停止哭泣,等日食过后再走。正在前面引导灵柩的孔子很不理解,但面对精通周礼的老子,他...

单县13535732703: 课内阅读轻松答.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在洛阳 -
丘飞甘泰: 1.M 门 mèn 2.反义 黑白相间 3.能吃苦,求知心切 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终于 4.谦虚好学、不怕吃苦 诲人不倦 敬佩 5.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温故而知新(答案不唯一)

单县13535732703: 孔子问礼! -
丘飞甘泰: 孔子适周,将问礼於老子孔子一生曾多次向老子问礼. 第一次有年代可考,是在孔子17岁时,即鲁昭公七年(前535年),地点在鲁国的巷党. 第二次是在春秋昭公二十四年(前518年),地点在周都洛邑(今洛阳).第三次是孔子53岁时,即周敬王二十二年(前498年),地点在一个叫沛的地方.第四次在鹿邑,具体时间不详 参考资料里分别详细讲述了这几次的内容,可以看一下

单县13535732703: 孔子和老子的故事 -
丘飞甘泰: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了孔子曾问礼于老聃一事. 孔子到周天子所在地洛阳见老子问礼(老子,亦称老聃,与孔子同时代人,其生卒年代和身世,今已无法确考.)老子告诉孔子说“我听说'富贵者赠送人以财物,仁人者赠送人以格言'.我不能富贵,但窃冒了'仁人'的称号,所以我只有赠送你以嘉言.就是'一个聪明深察的人而所以走近于死亡者,就是因为他喜好议论别人的是非;—个博辨广大的人,而所以危害其本身者,就是因为他喜好揭发别人的罪过.为人子者不要只知有己,为人臣者不要只知有己.”

单县13535732703: 老子跟孔子见过面吗﹖ -
丘飞甘泰: 孔子和老子是同时代人,孔子约比老子小二十岁,并且孔子曾数次向老子问礼、求道.在庄子的《南华经》一书中,曾记述以及虚构了多次老子和孔子的会面.孔子十七岁时,第一次见到老子.当时孔子以相礼助丧为职业,受到老子的教诲,留...

单县13535732703: 孔子的故事50~100字左右 -
丘飞甘泰: 有一个关于孔子的故事.这个故事跟老子一样古老. 孔子在旅行,经过一个村庄,他看到一个老人,一个很老的老人,他从井里面打水来浇地.那是非常辛苦的工作,太阳又那么大.孔子以为这个人可...

单县13535732703: 孔子解决不了的问题 就交给老子吧! 难道老子还会解决不了? -
丘飞甘泰: 老子与孔子的理念不同.一个孔子解决不了的问题拿去问老子,先不说这个问题涉及的对象是否在老子的关注范围,即使老子真的会了,他的解决方式肯定和孔子不同吧.既然这个问题首先拿去问孔子,提问者应该赞同孔子的解决方式,那么,老子的方式可能令提问者无法接受.

单县13535732703: 孔子向老子请教过什么问题?老子是怎么回答的?孔子又是怎么做的? -
丘飞甘泰: 孔子曾经亲自前往周都洛阳,专门拜访老子,向老子请教“礼”.老子先让孔子谈了谈对“礼”的了解和看法,然后告诫孔子:“你所说的这些,他们的人都已经没了,骨头大概都已经烂了,只有他们说的话还存在.作为一个君子,遇到明君就...

单县13535732703: 为什么孔子 对两个人提出同一个问题,却做了截然相反地回答 -
丘飞甘泰: 这就是儒家思想

单县13535732703: 孔子拜老子为师的路上遇到了 -
丘飞甘泰: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在洛阳城外,孔子看见一驾马车,车旁站着一位七十多位的老人,穿着长袍,头发胡子全白了,看上去很有学问.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你是——”老人见着位风尘扑仆仆的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己,有些纳闷.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单县13535732703: 孔子是如何向老子学习的.学习过程 -
丘飞甘泰: 社会上大家都知道孔子是个怎样的人,但是很少知道老子是个怎样的人,更不太知道孔子向老子问过礼! 那么孔子眼中的老子又是怎样的呢?孔子三十多岁后,在社会上已经有些影响了,但是他很谦虚好学.当时老子名声很大,孔子决定去拜见老子,向他请教礼的问题.于是孔子一路上想象老子到底是怎样一个人,风尘仆仆地从鲁国山东曲阜来到周王都.今天在洛阳市东关大街北侧,有一座牌坊,内有古碑,上面写着“孔子入周问礼处”.自然是后人建造的.孔子向老子问礼一事,也各有各的说法.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