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的大意,以及一些相关题目!

作者&投稿:欧阳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湖心亭看雪》的大意,以及一些相关题目!~

在公元1632年的十二月,我住在西湖。大雪连续下了三天,湖中的人声和鸟声都消失了。这一天的初更以后,我撑着一只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去湖心亭看雪。(湖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水,浑然一体。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只小舟,船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到了亭子上,看见有两个人已经铺好了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就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很高兴地说:“想不到还会有你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啊!”拉着我一同饮酒,我痛饮了三大杯,然后就(跟他们)告别了;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进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回来时)下了船,船夫嘟哝道:“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想您一样痴的人呢!”相关题目: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经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的年号,其中有何深意?答: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一种怀念,仿佛明朝还在。“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上有何作用?答: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洞,万籁俱寂的意境。作用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做铺垫,映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了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为下文埋下伏笔。本文借西湖雪景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怀?答:作者内心深处漂泊无依,茫然无奈的伤感。令“相公”和湖中人痴情不已的西湖雪景究竟如何?在这里,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答:用了白描的手法,不渲染不雕饰,简洁朴素,自然如一幅写意山水画卷。人物云天,高低近远,浓淡疏密,人与自然在精神世界里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和谐。本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有什么特色?答:本文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简练自然,不事雕琢。文中开头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后来又写到“舟中人两三粒”,况且文章末尾舟子还出现了,这是不是矛盾?答:这里并不是作者行文的疏忽,而是有意为之。在作者看来,芸芸众生不可为伍,比如舟子,虽然存在却犹如不存在,反映出他文人雅士式的孤傲。作者为什么要用舟子喃喃之语收束全文?答:衬托作者深夜偶遇知音的惊喜心情,表明作者不虚此行,深夜赏雪,收获颇大,印象极深。 恰当而巧妙地表现出,作者有抱负 孤高 冷寂的品格 。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作者引用舟子的话包含了对“痴”字的称赏,同时以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心中的淡淡愁绪。结合全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答:运用了描写,抒情的方式。从远到近,由上到下写整体。“强饮三大白” “强”和:拉“表现了人物的什么感情?答:拉字表现出湖心亭人同样有关注之感,虽然不知道姓名,不知道出处,但是相同兴趣的知音之感所以是要拉,表现出急切。痴”与课文(湖心亭看雪)第一段哪句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 答: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5.痴 作者引用舟子的话包含了对痴字的赞赏,同时以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心中的淡淡愁绪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居住在西湖湖畔。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全都消失了。这一天初更以后(大约八点以后),我撑着一只小船,穿着毛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欣赏雪景。冰花一片弥漫,天空、云朵、山峦和湖水,上上下下一片白色。湖面上倒映着的影子,只有(隐约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以及舟中的两三个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有两个人铺着毡席,相对而坐,一个小书童正在烧酒,酒炉中的酒正在沸腾。(那两个人)看见我,十分惊喜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能遇见像你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便拉着我一同喝酒。我勉强喝了三大杯就告别了。(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古代旧时对士人的尊称)痴迷,还有和相公一样痴迷的人呢!”

词类活用 一样。   大雪:名词作动词,下大雪。
古今异义
  1.余:古义例:余住西湖,今义:剩下   2.挐:划:名词,酒杯。今义:白色。
问题
  1.作者写作此句交代“看雪奇遇。文章结尾以旁观者(舟子)的话作结,似贬实褒,表现作者清高脱俗的情怀。

文章主题
  本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写出了雪后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湖、山、游人,共同构成了一种画面感极强的艺术境界。   通过写湖心亭赏雪遇到知己的事,表现了作者一开始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绪。突出了作者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表达了作者遇到知己的喜悦与分别时的惋惜,体现出作者的故国之思,同时也反映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品质以及远离世俗,孤芳自赏的情怀,同时也寄托人生渺茫的慨叹。

一、背诵课文   1.说说本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有什么特色。   2.文字简练单纯,不加渲染烘托,这种写作手法就是白描。体味本文所用的白描手法。   设题意图:背诵课文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基本功,培养语感,巩固所学的文言词。要当堂完成。第1题是让学生对文言文的语言风格有所感知。第2题是为了使学生对白描这种写作手法有比较透彻的理解,教师可以不局限于本文,适当地多举几个例子,让学生明白白描手法不仅用于文言文,还可以用在现代文里,不仅可以写景,还可以写人。如果时间允许,还可以让学生当堂做白描的口头训练。   参考答案:   1.本文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简练自然,不事雕琢。   2.文中的白描能够抓住景物的突出特征,颇有韵味。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   二柳宗元的《江雪》描写的也是雪景,也写到人的活动,体会它和本文在描写手法和表达感情上的异同。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设题意图是培养学生初步的比较阅读能力。这比《三峡》一课的比较阅读要求更高了。《三峡》一课是求同比较,本课是求异比较。   在描写手法上,《湖心亭看雪》主要使用白描,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相互映照。《江雪》主要使用烘托手法,景为人设。在表达的情感上,《湖心亭看雪》表达了作者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江雪》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感。   三、课外搜集描写西湖的诗文,并互相交流。   设题意图是通过搜集描写西湖的诗文作品,开阔学生的视野,了解有关西湖的文化,提高学习兴趣。同时,还为学习“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怎样搜集资料”积累一些经验,教师可以对搜集资料的基本方法先做一些介绍。交流可以在完成教学内容以后进行,也可以放在课前进行,最好在课堂上完成。

原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桡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问题:
1、以上是《湖心亭看雪》全文,选自《_________》,作者是明末清初的_________。

2、作者说“独往湖心亭看雪”,结合整篇文章,一个“独”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写雪景的语句有哪些?采用什么表现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尾用舟子的话收束全文,有何用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余拿一小船
“一” 上下一白
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数词,译为“一叶”)
(副词,全)
(数词,译为“一个”
1、本文开头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后来又写到“舟中人两三粒”,况且文章末尾舟子还出现了,这是不是矛盾?
不矛盾(孤傲)
2、古人讲究惜墨如金,“天与云、与山、与水”能不能换成“天、云、山、水”?
三个与并不多余,它让“天、云、山、水”四个景物融合在了一起,造成了一种天地苍茫的浩大气象。后文的“上下一白”才更有气势。
3、饮酒之前不问姓氏,之后才问,只说“金陵人,客此”,却不留地址,为什么?
三人都是痴人,何须留名?留反而俗了。
他不愿与人深交,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他只愿融入自然中,和自然为友,视世俗世界而不顾,一心向往明朝,苍茫天地是其归宿,凝寒独立是其人格。(痴心)
4、独往湖心亭看雪:“独”反映出他怎样的情感?
充分展示作者与众不同的情趣,遗世独立、不随俗流的高洁情怀,也反映他内心深处的孤独与落寞。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居住在西湖湖畔。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全都消失了。这一天初更以后(大约八点以后),我撑着一只小船,穿着毛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欣赏雪景。冰花一片弥漫,天空、云朵、山峦和湖水,上上下下一片白色。湖面上倒映着的影子,只有(隐约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以及舟中的两三个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有两个人铺着毡席,相对而坐,一个小书童正在烧酒,酒炉中的酒正在沸腾。(那两个人)看见我,十分惊喜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能遇见像你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便拉着我一同喝酒。我勉强喝了三大杯就告别了。(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古代旧时对士人的尊称)痴迷,还有和相公一样痴迷的人呢!”


湖心亭看雪记叙的要素
九年级语文《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如何设计比较合理?【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培养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2.揣摩文中借助白描手法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把握叙事、写景、抒情交融的写作特色。 3.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背诵课文,理解文章运用白描来写景的手法。【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

初二上册《湖心亭看雪》教学反思
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初二上册《湖心亭看雪》教学反思(精选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二上册《湖心亭看雪》教学反思 篇1 本堂课主抓关键词“痴”,以朗读贯穿课堂,同时引用史料,基本达到了教学目的。 导入部分以一副“雪景图”为例,引发学生对雪的感悟,说到对古诗的记忆,大家都很自然的想到了柳宗元的《...

最有可能与《记承天寺夜游》和《湖心亭看雪》对比阅读的文言文 急需...
山水篇:《山市》《三峡》《答谢钟书书》《记承天寺夜游》《观潮》《湖心亭看雪》《与朱元思书》《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以上作品都是古代游记或名胜记,通过描写奇山异水,自然景观,从而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记...

九年级语文(上册)☞12课♥《湖心亭看雪》(导学案)
是( )日更( )定矣,余挐( )一小舟,拥( )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 )沆砀(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 )白( )。湖上影子,惟( )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 )余,大( )喜曰:“湖中焉( )得更( )有此人!

(语文)湖心亭看雪
1、 叙事是本文的线索,请找记叙文的要素,看雪的时间、目的地、人物、事件。 时间---崇祯五年十二月,大雪三日之后的更定时分; 目的地--西湖湖心亭 人物---作者,及两个金陵人?(舟子,小童) 事件---看雪?(仅仅是看雪吗?还有看人) 2、 全文共两段,请简要介绍各段的大意。 第一段总写雪的环境和雪夜...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的代表作。下面是我整理的《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参考。【教学目标】〖基础目标〗1、读准文中重点字词的读音,正确理解重点字的意思。2、熟读课文,在自主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当堂成诵。〖深层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

文章结尾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它的大意是什么
在“舟子”这个世俗人的眼里,“余”“拥毳衣炉火”,冒风雪顶严寒“独往湖心亭看雪”的举动已经够傻的了,却不料,“湖心亭上”金陵客竟然“铺毡对坐”,围炉饮酒于冰天雪地世界中,则可谓傻中之尤甚者也!“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的俗人见解,进一步反衬了作者高洁的志行、超拔的情趣,...

八年级下语文文言文复习题集(第六单元-第七单元)答案
3、《醉翁亭记》选自 ,作者 (人名) (朝代) 家,号 ,又号 ,与其他七位 ,合称为唐宋八大家。 4、《湖心亭看雪》作者是 (朝代) (人名),代表作品有 。 5、《长歌行》选自 ;《山居秋暝》选自 ,作者是 朝 (人名);《渔家傲》选自 ,作者是 朝 派词人 (人名),她号 。 6、《长相思》选自《纳兰词》作...

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提纲
【例10】(张岱《湖心亭看雪》)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绝”字用得好吗?为什么?“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这句话为下文写有人冒寒看雪作铺垫. “绝”字用得好,写出了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寒意.2.“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中连用三个“与”字有什么作用?三个“与...

借景抒情的文言文仿写
雪,似乎盘踞了整个一月,似乎要弥补这许多年以来的大意。 但是暖国的雪,“向来只是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纷飞后,永远如粉如沙”。向往冰封前里,飘飞万里的气势,也只能在雪花飘飞之际做一遥想,那无数的意气风发的少年可曾恼怒了这暖国的雪。 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13729415619: 《湖心亭看雪》的大意,以及一些相关题目! -
长辉山海: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居住在西湖湖畔.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全都消失了.这一天初更以后(大约八点以后),我撑着一只小船,穿着毛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欣赏雪景.冰花一片弥漫,天空、云朵、山峦和湖水,...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13729415619: 关于《湖心亭看雪》的相关句子或诗词 -
长辉山海:[答案] 《湖心亭看雪》前半部分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孤寂. 后半部分,偶遇观雪之人,借“酒逢知己千杯少”的缘故 ,道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的感慨.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13729415619: 湖心亭小记大意 -
长辉山海:[答案] 【原文】 (一)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13729415619: 湖心亭看雪译文谁知道速度
长辉山海: 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 带着火炉,独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天光湖色...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13729415619: 课文湖心亭看雪讲了什么样的内容 -
长辉山海: 作者通过追忆在西湖乘舟看雪的一次经历,写出了雪后西湖之景清新雅致的特点,表达了作者遇到知己的喜悦与分别时的惋惜,体现出作者的故国之思,同时也反映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品质以及远离世俗,孤芳自赏的情怀,同时也寄托人生渺茫的慨叹.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13729415619: 湖心亭看雪段意 -
长辉山海: 全文共四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自然段),交代了游西湖的时间以及环境(“湖中人鸟声俱绝”),为下文写西湖雪景和游人“痴”作铺垫. 第二部分(2、3自然段),写游湖心亭的经过. 第二段主要描绘了西湖雪景.作者用白描手法,随意挥洒几笔,就点染出西湖雪景的神采.尤其是量词“痕”“点”“芥”“粒”用得巧妙至极,从侧面把雪笼西湖、水天之间白茫茫一片的景色烘托得淋漓尽致. 第三段写亭中游人煮酒赏雪,邀“余”同饮的情景.而“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言在此而意在彼,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 第三部分(4自然段),借“舟子”之口,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独特的志趣.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13729415619: 《湖心亭看雪》古文内容理解 -
长辉山海: 错在厌世之情这几个字,本文是突出了作者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反映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品质以及远离世俗,孤芳自赏的情怀,痴迷于山水之乐,但并没有厌世之情.希望能帮助到你!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13729415619: 湖心亭看雪课文内容理解与赏析 -
长辉山海: 《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的代表作,堪称古今描写西湖“最漂亮的文章”.作者出身仕宦家庭,一生未做官.他继“公安”“竟陵”两派之后,以清淡之笔,写国破家亡之痛,寓情于境,意趣深远,是晚明散文...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13729415619: 湖心亭看雪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
长辉山海: 表达了作者遇到知己的喜悦与分别时的惋惜,体现出作者的故国之思,同时也反映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品质以及远离世俗,孤芳自赏的情怀,同时也寄托人生渺茫的慨叹. 《湖心亭看雪》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所作. 原文...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13729415619: 有关《湖心亭看雪》的问题!1.含蓄表达作者对故国怀念的句子.2.文中开始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后来又写“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而且文章末尾又提到... -
长辉山海:[答案] 1.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开头两句点明时间、地点.集子中凡纪昔游之作,大多标明朝纪年,以示不忘故国.2.文中开头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后来又写到“舟中人两三粒”,况且文章末尾舟子还出现了,这是不是矛盾?这里并不...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