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借用宋词中的句子说过这样的话:凡古今做大学问,成就大事业者,必经历三个阶段 三种境界

作者&投稿:歹念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王国维认为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有几种境界~

王国维认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该三种境界出自王国维《人间词话》。
《人间词话》是王国维所著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该作是作者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之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
表面上看,《人间词话》与中国相袭已久之诗话,词话一类作品之体例,格式,并无显著的差别,实际上,它已初具理论体系,在旧日诗词论著中,称得上一部屈指可数的作品。甚至在以往词论界里,许多人把它奉为圭臬,把它的论点作为词学,美学的根据,影响深远。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晚清以来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 王国维以"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李重光之词,神秀也"高度评价了李煜的词,说它"神秀",韦庄的词被称为"骨秀",温庭筠的词称作"句秀"。

扩展资料:
《人间词话》创作背景:
王国维生活在中国黑暗的时代,外族入侵,清政府没落崩溃,社会失控,价值体系紊乱,人们的思想观念经历着剧烈动荡,个体生命在精神上处于迷茫和苦痛。王国维的人生也经历着时代痛苦的洗礼。
1902年,王国维因病从日本回国,他说自己的身体是如此的虚弱,而性格又是如此的忧郁,"人生之问题,日往复于胸臆,自是始决计从事于哲学的研究"。人生问题的困扰使他走向了哲学。
他的学术注意力由哲学移于文学,以期在文学中能够寻觅到人生痛苦的慰藉,找到自己的人生境界与目标。在文学研究中,文学本身的非功利给他带来了审美的愉悦,于是他撰写了《人间词话》。
《人间词话》作者简介:
王国维,1877年12月3日出生。世代清寒,幼年为中秀才苦读。早年屡应乡试不中,遂于戊戌风气变化之际弃绝科举。二十二岁起,他至上海《时务报》馆充书记校对。
利用公余,他到罗振玉办的"东文学社"研习外交与西方近代科学,结识主持人罗振玉,并在罗振玉资助下于1901年赴日本留学。1902年王国维因病从日本归国。后又在罗振玉推荐下执教于南通、江苏师范学校,讲授哲学、心理学、伦理学等,复埋头文学研究,开始其"独学"阶段。
1906年随罗振玉入京,任清政府学部总务司行走、图书馆编译、名词馆协韵等。其间,著有《人间词话》等。1911年辛亥革命后,王国维携生平著述3种。眷随儿女亲家罗振玉逃居日本京都,从此以前清遗民处世。1922年受聘北京大学国学门通讯导师。
1927年6月,王国维留下"经此世变,义无再辱"的遗书,投颐和园昆明湖自尽。在其50岁人生学术鼎盛之际为国学史留下了最具悲剧色彩的"谜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间词话

昨天夜里西风惨烈,凋零了绿树。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这是第一境界,此一境界,乃对人生的迷茫,孤独而不知前路几何。
我日渐消瘦也不觉得懊悔,为了你我情愿一身憔悴。这是第二境界,投影至人生,第二境界乃有了目标,在追逐的道路上,求之不得之后形容消瘦而却继续追逐无怨无悔。
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这是第三境界,此一境界表明立志追逐的,在足够的积累后,量变成为质变,不经意间已追逐到了。
“人生三境界”语出王国维《人间词话》。第一境界是“立”、第二境界是“守”、第三境界是“得”。第一境界是立志、是下决心,只有具备了这个条件才会有第二、第三境界。

扩展资料:
王国维先生是从古代几位大词人的词作中摘引出这几段名句来讲做学问的三境界。 原来的词意,很明显大多写人间儿女私情。然而王国维先生却很巧妙地借用来讲做学问的境界。一语中的,讲得非常透彻。
第一境界以西风刮得绿树落叶凋谢,表示当前形势相当恶劣,但在乱世之中,也只有他能真正爬上高楼,居高临下高瞻远瞩,清晰地看到远方,看到天涯海角尽头,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地方。
说明他能排除干扰,不为暂时的烟雾所迷惑。他能看到形势发展的主要方向,能抓住斗争的主要矛盾。这是能取得成功的基础。
第二境界概括了一种锲而不舍的坚毅性格和执着态度。描述了如何为此下决心而努力奋斗。人瘦了、憔悴了,但仍“终不悔”。
就是说尽管遇到各式各样的困难,还要坚持奋斗,继续前进,为了事业一切在所不惜。在这个世界上干什么都没有平坦大道,要敢于创新,也要善于等待。这是执着地追求,忘我地奋斗。
第三境界是指在经过多次周折,经过多次的磨练之后,逐渐成熟起来,别人看不到的东西他也能明察秋毫,别人不理解的事物他也会突然豁然领悟贯通。
这时他在事业上就会有创造性的独特的贡献。这是功到事成。这是用血汗浇灌出来的鲜花,是用毕生精力铸造的大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生三境界

第一境界:
诗句原意:昨夜西风惨烈,凋零了绿树,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了天涯路。
比喻意义:自己在求学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难题,让自己无解,很希望解开这些疑惑求知求真,于是想多看多学,博览群书,学遍世间的知识。
现实意义:所谓登高望远,一旦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便只能站到更高的角度才会有所提升,登高了,才能开阔视野,视野开阔了,疑问便能顺着解了。
第二境界:
诗句原意:为了思念她人变的消瘦与憔悴, 衣服变的越来越宽松也不后悔。
比喻意义:将要学的知识比喻成心中的佳人,为了求知求真,将所有的精力至于其中,哪怕日益消瘦、形容憔悴也在所不惜。
现实意义:这句写的是一个求知的过程。第一境界是发现问题,第二境界便是探索问题。发现问题之后,要去寻找问题的答案,便要顺着问题的发现,不断的钻研探索,刻苦坚持,这样问题才会得到真知。
第三阶段:
诗句原意:我在四处搜寻她的踪迹,不经意回首,却发现她在那灯火即将消逝的地方。
比喻意义:和第二阶段一样,把真知比喻成心中佳人,说的是在经过长时间周折,经过长期的磨练之后,自己所追寻的人或东西往往会在不经意的时候、没想到的地方出现。
现实意义:第一阶段发现问题,第二阶段探索问题,第三阶段解决问题。当你被一个问题困扰许久,苦苦敏思终不得结局。可是某一天,忽然灵光一闪,心中豁然开朗,原来它早已在你心中。这讲的就是,知识在你不知不觉的学习中其实已经入了你的心你的脑海,只不过你一直没有发现,某一天你忽然想起来,才知道,原来你一直努力寻找的,其实已经在你身边。知识或人都是如此……

单身,想恋爱,望眼欲穿。
相恋,同居了,夜夜销魂。
分手,后悔了,夜不能寐。


王国维关于爱情的诗句
在三种境界里,寻觅才是最高的境界。 2.王国维关于爱情的诗 晚清国学大师王国维,借用了古代三句爱情诗,提出了读书做人成就大事业必备的三种境界,讲得非常好,备受后人推崇。 如:第一境曰:“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说搞好治学之道,必先独立思考,志存高远,选择好方向,讲的是寻觅人生的路径。

人生的3种境界是哪3种啊?
��第二种境界是宋词,“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 嗅”的诱惑。从本质上看,人是抗拒不了诱惑的,比如老 婆和情人就没有诱惑——她们把它变成了现实;而红颜知 己妙就妙在把诱惑保持住了,她因此而成为男人生命里积 极向上的蔚蓝。当老婆令你头疼、情人让你心疼的时候,红颜...

王国维《人间词话·词家有篇句》经典解读
词家有篇句 唐五代之词,有句而无篇。南宋名家之词,有篇而无句。有篇有句,唯李后主降宋后之作,及永叔、子瞻、少游、美成、稼轩数人而已。此则的意思王国维在上篇也强调过,他觉得写得好的宋词,都集中在唐五代和北宋,最好就是在北宋,具有明显的尊北抑南倾向。比如五代、北宋词中的...

王国维如何评论玉田宋词
玉田指张炎。王国维的评语:玉田之词,余得取其词中之一语以评之曰:“玉老田荒。张炎【祝英台近】(与周草窗话旧):"水痕深,花信足。寂寞汉南树。转首青阴,芳事顿如许。不知多少消魂,夜来风雨。犹梦到、断红流处。最无据。长年息影空山。愁入庾郎句。玉老田荒,心事已迟暮。几回听得啼...

王国维说唐诗是唐代“一代之文学”,如何理解这句话?
王国维的原句是:“凡一代有一代之史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说一代之史学,而后人情者继焉者也。独元人之曲,为时已晚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地方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人儒硕,皆鄙弃没了道。”为何唐诗宋词是唐代的一代文学类?其实...

《临江仙·鹿虔扆》原文与赏析
主国维《人间词话》说,“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鹿虔扆并没有让自己出现在词里,可是词里却有他的影子...

在中国人所接触的常识史实以及古典诗词与名句名言中,有哪些是后人断章取...
贺裳《皱水轩词筌》认为韦庄《思帝乡》中的“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疑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诸句,是“作决绝语而妙”者;而此词的末二句乃本乎韦词,不过“气加婉矣”。王国维在《人间词语》中谈到“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被他借用来形容“第二境”的便是“衣带渐...

王国维认为在宋词发展过程中,词风上承苏轼下启秦观的是谁?
《词坛丛话》陈廷焯又称:“张子野词,古今一大转移也。前此则为晏、欧、为温、韦,体段虽具,声色未开。后此则为秦、柳,为苏、辛,为美成、白石,发扬蹈厉,气局一新,而古意渐失。子野适得其中,有含蓄处,亦有发越处。但含蓄不似温、韦,发越亦不似豪苏腻柳。由此看来,选张三影...

如何理解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对李煜的评价
唐五代之词,有句而无篇;南宋名家之词,有篇而无句.有篇有句,唯李后主之作及永叔、少游、美成、稼轩数人而已.简单分析:1.本身的艺术成就相当高,既有名篇又有名句.2.欣赏后主的纯、真,不为世俗所累,在独特的环境中,用优美的文字表达了自己的内心世界;3.对宋词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天净沙·秋思》赏析
首句“枯藤老树昏鸦”,很形象地写出了晚秋和晚秋黄昏的景与境。深秋时节,万物肃杀,青藤枯老,黄叶落尽,被枯藤缠绕着的老树上,栖落的一只乌鸦瑟缩着,在傍晚的静寂中,不时发出几声嘶哑的叫喊。这里的“老”字,既是言树木年纪之“老”,枝干之“老”,形态之“老”,又是形容秋天片叶不存的...

遂昌县19883182884: 王国维借用宋词中的句子说过这样的话:凡古今做大学问,成就大事业者,必经历三个阶段 三种境界 -
仇由文诺辰: 第一境界: 诗句原意:昨夜西风惨烈,凋零了绿树,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了天涯路. 比喻意义:自己在求学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难题,让自己无解,很希望解开这些疑惑求知求真,于是想多看多学,博览群书,学遍世间的知识. 现实意义...

遂昌县19883182884: 王国维在中引用三句宋词形容为学的三种境界,以此为材料作文如何写王国维在中引用了三句宋词,形容为学的三种境界:一为"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 -
仇由文诺辰:[答案] 一种思路是单纯地写为学.由三种境界涉及到自身学习和修养,也可以结合自己经验说明三境界之间的层级关系,而只有经历了第三阶段,才能成大事~ 还有一种是由学习推而广之到做人甚至人生.其实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也是经历这三个阶段的过程.在...

遂昌县19883182884: 王国维曾用宋词中的语句比喻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的3种境界是什么, -
仇由文诺辰: 第一境界的历练 第一个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为什么王国维如此喜欢这句话的意境?因为这里的意象太符合王国维的所见、所思、所为了.他要独自去寻找学术发展的道路,这不仅是为了自己,也为了整个...

遂昌县19883182884: 王国维的治学三境中的三句话分别出自谁的什么作品里啊?
仇由文诺辰: 第一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北宋.晏殊的《蝶恋花》) 第二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北宋.柳永《蝶恋花》,一作《凤栖梧》) 第三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南宋.辛弃疾《青玉案》)

遂昌县19883182884: 王国维引用三句宋词,阐明了自古成功者的必由之路,前提是什么?关键是要做倒什么?结果又如何? -
仇由文诺辰: 王国维《人间词话》云: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

遂昌县19883182884: 王国维借柳永的词句“ - --------,--------”来概括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经过的第二境界----执着追求 -
仇由文诺辰: 王国维借柳永的词句“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来概括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经过的第二境界----执着追求.

遂昌县19883182884: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第三种境界是? -
仇由文诺辰: 1.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3.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这是读书的三种境界

遂昌县19883182884: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引用北宋柳永的词【凤栖梧】中的什么诗句表示追求成功的境界 -
仇由文诺辰: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第二重境界第一重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三重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遂昌县19883182884: 晚清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得人生三境界是什么? -
仇由文诺辰: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三句...

遂昌县19883182884: 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中引三首宋词描述了人生的三种境界是哪三首? -
仇由文诺辰: 人生三境界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中引三首宋词描述了人生的三种境界,故称人生词三境界.第一种境界的诗句引自晏殊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罗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