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弘景为什么要辞官归隐

作者&投稿:标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陶渊明为什么辞官归隐?~

  1、陶渊明辞官归隐的原因
  (1) 陶渊明的归隐,不为五斗米折腰是表层原因。更深层的原因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天人合一”观,所谓“一天人,合内外”。
  (2) 陶渊明的归隐,是道家哲学对儒家哲学的反叛。那就是脱离社会人伦,放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回归自然。在自然之中,他找到了真,他说“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对陶渊明而言,回到故乡务农,就是回归自然,务农就是直接和自然打交道。
  (3)陶渊明的归隐,是个体对群体的逃离。
  2、陶渊明简介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 ),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3] ”,有《陶渊明集》。

1、陶弘景本性喜爱山水自然的隐居生活,质性高洁;为官之时虽才华横溢,小心谨慎,但终不免差错,故归隐也是为免于官场之害。

2、个人概况:
陶弘景(公元456—536年),字通明,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号华阳隐居(自号华阳隐居)。著名的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人称“山中宰相”。作品有《本草经注》、《集金丹黄白方》、《二牛图》、《华阳陶隐居集》等。

3、原文
  陶弘景字通明,丹阳林陵人也。幼有异操,年四五岁恒以获为笔,画灰中学书。及长,读书万余卷,一事不知,以为深耻。未弱冠,引为诸王侍读,除奉朝请.虽在朱门,闭影不交外物,唯以披阅为务。朝仪故事,多所取焉。永明十年,脱朝服挂神武门,上表辞禄。诏许之。
  于是止于句容之句曲山。恒曰:“昔汉有咸阳三茅君得道,掌此山,故谓之茅山。”乃中山立馆,自号华阳陶隐居。遍历名山,寻访仙药。性爱山水,每经涧谷,必坐卧其间,吟咏盘桓,不能已已。特爱松风,每闻其响,欣然为乐。谓门人曰:“吾见朱门广厦,虽识其华乐,而无欲往之心。望高岩,瞰大泽,知此难立止,自恒欲就之。且永明中求禄,得辄差舛;若不尔,岂得为今日之事。岂唯身有仙相,亦缘势使之然。”
  弘景为人圆通谦谨,出处冥会,心如明镜,遇物便了。性好著述,尚奇异,顾惜光景,老而弥笃。又尝造浑天象,高三尺许,地居中央,天转而地不动,以机动之,悉与天相会。云“修道所须,非止史官是用”。
  沈约为东阳郡守,高其志节,累书要之,不至。
  武帝既早与之游,及即位后,恩礼愈笃,书问不绝,冠盖相望,屡加礼聘。并不出,唯画作两牛,一牛散放水草之间,一牛着金笼头,有人执绳,以杖驱之。武帝笑曰:“此人无所不作,欲学曳尾之龟,岂有可致之理?”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时人谓为山中宰相。

4、译文
  陶弘景字通明,是丹阳郡秣陵县(今江苏江宁县)人。从童年时候起,陶弘景就有与众不同的品行和志向。四五岁时常常用芦荻作为笔,在画土灰中学习书法。等到长大成人后,他读了一万多卷书,一件事不了解,他就以之为耻辱。二十岁不到,便被荐举为“诸王侍读”, 授予他“奉朝请”的官职。他虽然身居权贵之门,却始终藏形匿迹,不与外界的人打交道,每天只是展卷阅读。朝廷中有关礼仪和典章制度方面的事情,大多由他决定。永明十年,他脱下朝服挂在神武门上,上奏章辞去官职。皇帝下诏准许了他的请求。
  他便隐居在句容县的句曲山上。他常说:“过去汉代有咸1习三茅君,他们得道后,来掌管此山,所以又叫它茅山。”于是他在山的中部建造了一处住宅,自号“华阳陶隐居”。他游历遍访各座名山,寻求仙药。本性喜爱山水,每当经过山涧溪谷等地方,他都要在那里或坐或卧,吟咏诗文,久久徘徊,激动的心情难以平静。他特别喜爱松间风涛之声,二听到松涛响,便禁不住心中欣欣然而乐。他对弟子说道;“我见到权贵之家,华屋大厦,虽然见识过华贵之欢愉,却没有向往之心。远望高高的山,俯瞰广阔的湖,(虽然)知道这难以容身居住,但却常常想要接近它们。而且永明年间做官时,得到的总是差错;(但)如果不是那样,(我)怎么会能做到今天的事‘清呢。难道只是(我’自身具有神仙的体鳃卜华是(因为我)顺从趋势才变成这样的。”
  陶弘景为人谦虚谨慎诵达事理而不拘泥,无论在官在隐都自然地符食桃‘他的心明白如镜,遇到任何事都能立刻就了然于心。他生性喜好著书立说,崇尚奇暴超常的事物,爱惜自然的风光,年龄越大,其爱越深。又曾经造了浑天仪,高三尺多,地球仪套中间,天体球转动而地球仪不转,用机器使它转动,全部与天体球相聚。他说“我造浑天象是修道的需要,不止是史官才用它”。
  沈约,正在东阳郡作郡守。由于尊崇他的志向和节操,多次写信邀请他(出来作官), 但他始终没有接受。
  梁武帝原来就和他很有交情,登上皇位后,对他更是恩遇有加,不断地有书信往来,经常派特使前去探望他,还给他送礼物去。但他并不出仕,只是画了两头牛,一头无拘无束地放养在水草之间,另一头牛戴着金笼头,有人手拿绳子牵着,用棍棒驱赶它。梁武帝笑着说道:“这个人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做的,想要学曳尾之龟,怎么会有被我召见进宫任职的道理呢。”每当国家有凶吉征讨的事情,一定会来向他咨询。当时人们就称他为山中宰相。
参考资料:好好听故事网

自幼聪明异常,十岁读葛洪《神仙传》,便立志养生十五岁著《寻山志》。二十岁被引为诸王侍读,后拜左卫殿中将军。三十六岁梁代齐而立,隐居句曲山(茅山)华阳洞。梁武帝早年便与陶弘景认识,称帝之后,想让其出山为官,辅佐朝政。陶于是画了一张画,两头牛,一个自在地吃草,一个带着金笼头,被拿着鞭子的人牵着鼻子。梁武帝一见,便知其意,虽不为官,但书信不断,常以朝廷大事与他商讨,人称“山中宰相”。他的思想脱胎於老庄哲学和葛洪的神仙道教,杂有儒家和佛教观点。工草隶行书尤妙。对历算、地理、医药等都有一定研究。曾整理古代的《神农本草经》,并增收魏晋间名医所用新药,成《本草经集注》七卷,共载药物730种,并首创沿用至今的药物分类方法,以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实分类,对本草学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原书已佚,现在敦煌发现残本)其内容为历代本草书籍收载
这个是百度百科对陶弘景的注解
由此看出,他个性随意自由,不愿受约束,认为与其受缚于官场,不如躬耕于山野之间,所谓小隐于山,生活虽清苦,但自由自在,没有伴君如伴虎的桎梏。

因为陶弘景个性随意自由,不愿意受约束,认为与其被官场所束缚,还不如沉醉于山水之间,所谓小隐于山,生活虽清苦,但乐得清闲。

因为他不愿在污浊的人世中生活


南史陶弘景传中为什么要辞官归隐
1、陶弘景本性喜爱山水自然的隐居生活,质性高洁;为官之时虽才华横溢,小心谨慎,但终不免差错,故归隐也是为免于官场之害。2、原文 陶弘景字通明,丹阳林陵人也。幼有异操,年四五岁恒以获为笔,画灰中学书。及长,读书万余卷,一事不知,以为深耻。未弱冠,引为诸王侍读,除奉朝请.虽在朱门...

陶弘景为什么要辞官归隐
”弘景默思良久,答曰:“我本意欲遂夙愿而已,非为名利,你所说的确有道理,应向皇上直言为是。”于是弘景上表陈诚,以表自己解官归隐之意。表中大意是,我听说无论尧帝之时,还是汉朝都有养生的风气。我为官已久,哪能留恋荣华富贵,所学也不是为了利禄。因此常想回归大自然,过田园生活,领略自...

陶弘景被称为什么
陶弘景被称为“山中宰相”。陶弘景是世医出身,祖父及父亲皆习医术,且有武功。他自幼聪慧,约十岁时即读葛洪《神仙传》,深受影响,三十六岁辞官隐居句容茅山,并遍历诸有名大山,访求仙药。当时,他深受梁武帝萧衍的信任,虽则他时梁武帝多次赠官不受,但梁武帝有关国家大事都要向他谘询,所以时...

文言文《南史陶弘景传》翻译
③弘景为人圆通谦谨,出处冥会,心如明镜,遇物便了。性好著述,尚奇异,顾惜光景,老而弥笃。又尝造浑天象,高三尺许,地居中央,天转而地不动,以机动之,悉与天相会。云“修道所须,非止史官是用”。④沈约为东阳郡守,高其志节,累书要之,不至。⑤武帝既早与之游,及即位后,恩礼愈笃,书问不绝,冠盖相望,屡...

陶弘景简介
二、人物轶事:辞官归隐弘景博学多识,读书逾万卷,于六经诸子史传无所不通。17岁时便与江学文、褚炫、刘俊等为宋朝外明四友。齐高祖作相时,引为诸王侍读,除奉朝请,朝仪大事多取决于他。然他虽身在朱门,却独居一室,闭影不交外物,唯以披阅(读书)为务,昼夜研读缮写符图经集,于养生服食诸道...

陶弘景的简介
三十六岁辞官隐居。梁武帝早年便与陶弘景认识,称帝之后,想让其出山为官,辅佐朝政。陶于是画了一张画,两头牛,一个自在地吃草,一个带着金笼头,被拿着鞭子的人牵着鼻子。梁武帝一见,便知其意,虽不为官,但书信不断,人称“山中宰相”。弘景为人,《梁书*处士传》称:“圆通谦谨,出处冥会...

真诰介绍
在政治生涯中,弘景曾被齐高帝萧道成任命为豫章王侍读,后又担任振武将军宜都王侍读。然而,他选择避开官场,专心于批阅公文,并向孙游岳学习上清经法。永明十年,他主动请求辞官,得到了皇帝的许可,获赐丰厚物品。在离开京城时,他受到众多公卿的盛大饯别,这在当时是罕见的景象。隐居句曲山(茅山)后,...

求文言文《南史陶弘景传》翻译!!
齐永明十年壬申,他上表皇帝辞官归隐于茅山,开始其四十余年的养生实践活动。因为他学识渊博,梁武帝萧衍早年与之过往甚密,当武帝即位,陶弘景还为其求谶(占卜的一种)得国号“梁”之后,梁武帝对其虔信甚重,每有大事必咨询他,故时人称陶弘景为“山中宰相”。陶弘景在归隐前,曾多次游历名山大川,...

历史上所说的"山中宰相"是谁?
梁武帝每有军国大事,都要征求他意见,他身在方外,却俨然是朝政决策人物,所以当时人都称他为“山中宰相”。这位陶弘景,原先也在官场里滚过。他原籍丹阳(今属江苏省),从汉到南朝宋、齐之间,他祖上和父亲,都有人做过或大或小的官。弘景自小聪明,四五岁时便喜欢读书,九岁便读熟《礼记》、...

关于陶弘景的故事100字
事后,萧衍当然感谢弘景,派人进山慰劳,同时也让陶为他探求些长生不老的道理,炼些丹药。史书上称当时武帝对陶弘景"书问不绝,冠盖相望"--书信、问候不停传递,使者车辆在途中一辆接一辆,可以相互远远地望见。武帝知道陶弘景是个奇才,几次想请他出山做官,但陶坚辞不出。皇帝的诏书采得急了,他就画了两头牛让人带...

萨尔图区17882813374: 陶弘景为什么要辞官归隐 -
贡卢欣松: 1、陶弘景本性喜爱山水自然的隐居生活,质性高洁;为官之时虽才华横溢,小心谨慎,但终不免差错,故归隐也是为免于官场之害.2、个人概况: 陶弘景(公元456—536年),字通明,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号华阳隐居(自...

萨尔图区17882813374: 在答诗和传记中,陶弘景是怎样婉拒皇帝的?
贡卢欣松: 据《南史·陶弘景传》记载,永明十年,作为诸王陪读的陶弘景脱下朝服挂在神武门上,上书请求辞职,皇帝同意他的请求,赏赐他丝帛,传令地方上每月提供茯苓五斤,白蜜二斤,供他服金饵丹用~

萨尔图区17882813374: 在答诗和传记中陶弘景是怎样婉拒皇帝诏用的 -
贡卢欣松: 陶弘景辞官也是性格和信仰决定的吧,博学广识,格物穷理,志在山水、乐于松涛,一心去求仙的人,哪里会眷念于世间的名利和权位. 梁武帝登上皇位后,对陶弘景更是恩遇有加,不断地有书信往来,经常派特使前去探望他,还给他送礼物去...

萨尔图区17882813374: 陶弘景丹阳陶弘景幼而惠,博通经史.覩 葛洪《神仙传》,便有志于养生.每言仰 视青云白日,不以为远.初为宜都王侍读 ,后迁奉朝请.永明(永明原... -
贡卢欣松:[答案] 他常常对人说:“仰观青云白日所显现的天象,离我归隐山林修仙养道的时日不远了.”陶弘景起初官拜宜都王侍读,后来改迁奉朝请,这是一个闲职,定期参加一些朝会了事.齐武帝永明年间,陶弘景辞去官职归隐茅山.茅山有个金陵洞,洞长环...

萨尔图区17882813374: 陶弘景对山川之美能与奇其在答诗和传记中是如何体现的? -
贡卢欣松: 原文:山川之知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道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专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属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萨尔图区17882813374: 求《南史·陶弘景传》的翻译 -
贡卢欣松: [size=150]陶弘景(公元456-536),表字通明,晚年号华阳隐居,是丹阳郡秣陵县(今江苏江宁县)人.当初他母亲梦见一条青龙从自己怀中飞出,又看见两个天人手里拿着香炉来到她家里,随后就怀孕了,生下了陶弘景.但她看到的青龙却...

萨尔图区17882813374: 现在对陶弘景的评价 -
贡卢欣松: 陶弘景整理医籍,细心、严谨、周密、实用,是我们今天整理中医古籍的一面镜子,不愧为一代名医,流传千古. 至今还被世人所推崇.是一颗璀璨的明珠.齐梁间道士、道教思想家、医学家,炼丹家,文...

萨尔图区17882813374: 陶弘景是怎样的人 -
贡卢欣松: 陶弘景(456~536),是隋前南朝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经历过南朝宋、齐、梁的交替,是道家有修之士!他玄药炼丹、器具发明、医艺文哲、琴棋书画无所不精,更兼颇有政见,曾仕从孝武帝,后辞官归茅山成为茅山宗开派祖师,间有孝武帝礼聘不仕,却屡问策于山中,又有“山中宰相”之称!整理过《道教神仙真位业图》,又是尧帝陶唐之后,确是大学者,大贤士,大名道!

萨尔图区17882813374: 答谢中书书译文 -
贡卢欣松: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原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①,猿鸟乱鸣.夕日欲颓②,沉鳞竞跃.实是欲界③之仙都.自康乐④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注释]: ①歇:...

萨尔图区17882813374: 求陶弘景的人物介绍
贡卢欣松:陶弘景(456~536) 中国南北朝时道士.字通明,号华阳隐居、华阳真人.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出身于江东名门.博通儒学经典,以文章辞句著称.天文历算、地理方物、医药养生、金丹冶炼、服饵辟谷、卜筮占候等无所不通.另兼...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