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中:和大怨,必有余怨,「抱怨以德」安可以为善?如何解释?

作者&投稿:甫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是以和大怨,必有余怨……~

原句不通,怀疑你是想问《道德经》里的句子意思。

1、“怨以德”——原句为“大小多少,报怨以德”,意思是说大生于小,多起于少,用恩德去报答怨恨。
2、后面一句的原文为:“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
“和大怨,必有余怨”:和,调和,调解。调解深重的仇怨,必然会有余留的怨恨。这句的意思是说,深重的怨恨是难以彻底和解的。老子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怨恨的问题,就是不结任何仇怨。
“安可以为善”:安,疑问代词,哪里。这哪里能够算好呢?
全句意思为:“调解深重的怨恨,必然会有余留的怨恨,这哪里算得上好办法呢?”
3、如按你所讲句子来说,意思为:”用恩德去报答怨恨(少动词,姑且认为是报),这哪里算得上好办法呢?所以调解深重的怨恨,必然会有余留的怨恨。“意思和老子正好相反。

“和大怨,必有余怨”:和,调和,调解。调解深重的仇怨,必然会有余留的怨恨。这句的意思是说,深重的怨恨是难以彻底和解的。老子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怨恨的问题,就是不结任何仇怨。

“报怨以德”:用恩德去报答怨恨;

“安可以为善”:安,疑问代词,哪里。这哪里能够算好呢?

整句:调解深重的仇怨,必然会有余留的怨恨,用恩德去报答怨恨,这哪里能够算好呢?

释义:和解深重的怨恨,必然还会残留下残余的怨恨;用德来报答怨恨,这怎么可以算妥善的办法呢?

出处:春秋·老子《道德经·第七十九章》

原文: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译文:

和解深重的怨恨,必然会有残余的怨恨;用德来报答怨恨,这怎么可以算妥善的办法呢?因此,有道的圣人保存借据的存根,但不以此强迫别人偿还债务。有德之人像持有借据的圣人那样宽容,没有德的人像掌管税收的人那样苛刻刁诈。自然规律对任何人都没有偏爱,永远帮助有德的人。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老子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环境是周朝势微,各诸侯为了争夺霸主地位,战争不断。严酷的动乱与变迁,让老子目睹到民间疾苦,作为周朝的守藏史,于是他提出了治国安民的一系列主张。函谷关令尹喜对《道德经》的成书也起了巨大作用,他少时即好观天文、爱读古籍,修养深厚。

二、赏析

本章提示为政者不可蓄怨于民,警告统治者不要激化与老百姓之间的矛盾。因为积怨太深,就难以和解,用税赋去榨取百姓,用刑法去箝制百姓,都会构怨于民。为政者应该像有道的圣人那样,行“无为”之治,以“德”化民,给予而不索取,不扰害百姓。这就是“执左契而不责于人”。

《道德经》语言极为精辟,是至理名言,形成诸多成语、格言、座右铭。其语言非常讲究艺术性,运用了多种修辞方式,使词句准确、鲜明、生动,富有说理性和感染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道德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老子



首先,是“报怨以德”,不是“抱怨以德”。

其次,“报怨以德”是不应该出现这里的,“安可以为善”就足句了,不必多此一举!

第三,“报怨以德”不应该单独出现,“大少之多,报怨以德”。

第四,“报怨以德”,只能出现在六十三篇的语境中,离开六十三篇,容易出现误解。

第五、“大少之多,报怨以德”的含义类似于“大与小之间的转化关系,犹如相互对立的怨偶互以对方为得”。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更多内容可参阅作者的“道德经原成”系列视频。



语出《老子》第七十九章:
和大怨,必有馀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意思是:重大的仇怨经过调解,一定还有余留的怨恨,这怎能算是妥善的办法?
后文意思是:因此,圣人好像保存着借据的存根,而不向人索取偿还。有德行的人像掌管借据那样宽裕;无德行的人像掌管税收那样计较。自然的规律没有任何偏爱,总是与善人同行。

有专家认为,在“知大怨,必有余怨”之后,应该加上“报怨以德”(六十三章)一语。不过,如此一来,“安可以为善?”所问的就是“报怨以德”了。难道老子会认为“报怨以德”还不算理想吗?若是不加此语,其意并无晦涩,亦即希望从根本上不要与人结怨;而后续所说的即为具体方法。
因此,括号中的抱怨以德,应该不加为好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是儒家思想,不能加到这句中。
从人际交往上来解读,出现大怨的原因是观点冲突,认为对方是错的所以才有怨恨,后面的“有德司契,无德司彻”是来解释出现怨恨后的处理方法,契可以理解为对方的短处或把柄。明知对方是错的情况下,既不要去主动合解(这样有违本心),也不要图痛快去残忍地揭对方的伤疤或打压对方(这样有伤天和),这种作法既不否定自己,又能内养精神,才符合道家圆通自在之道。这种作法和儒家以直抱怨,想要教化天下的作法是相反的,更有包容性,实际正是中国人提倡的处世之道。
结尾的“善”字和道德径前文中的“上善若水”相对应,正是“上善若水”一种具体应用的方法。

你可以想一下“以德报怨”这个词
大怨不理清,就有余怨了,通过德行来抱怨,怎么能称作善呢?
儒家提倡以直报怨


《道德经》:心存善念,天必佑之!
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於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天道是不认一家亲的,因为一家人有善、有恶,我们只能对善人亲,不能亲恶人,所以它经常给予善良的人。“大怨”,明明白白讲了如果心里记着他人的错,整个人就没...

以直报怨or以德报怨
“天道”不以“和大怨”者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伤痕犹在,其伤虽复,其痕犹存。余怨是旧伤疤,很容易复发。和解大的怨恨之后,没有新的摩擦还可以,一旦出现新的摩擦,很容易勾起旧怨,新仇旧恨叠加还好吗?“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以德回报怨恨的态度怎么能算作善?《道德经》中的“德”是循道之...

道德经宽容的句子
以下还有几点是总结《老子》的。 “1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2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 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3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4和大怨必有馀怨,安可以为善...

《道德经》是中华文化精髓,其中的名言你知道多少?
出自《道德经·第八章》。上善:指大善的人。大善的人好像是水,水总是有利于万物的生长,却不与万物相争而以平静自持,甚至甘心处于众人所不愿处的低下地方。这句话以水的品性来赞扬利他、无私的美德和品格,以及“不争无忧”、“甘于平淡”的精神。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出自《道德经....

道德经的20句顶级妙语
16、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17、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18、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19、知足之足,常足矣。20、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道德真经》即《道德经》,又称《老子》、《老子五千文》。共81章,5000余言,分上下篇。老子著。

马王堆《道德经》原文
马王堆《道德经》原文 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你知道哪些00后职场硬刚事件?星恩文化 2022-...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 天下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自名也。勿或损之而益,或...和大怨,必有余怨焉,可以为善。是以圣右介,而不以责于人。故有德司介,无德司彻。夫天道无亲,恒...

《道德经》61一81章
受国之垢(能接受国中流言蜚语的侮辱),是谓社稷主(才是江山社稷真正的主人);受国不祥(能承受国家天灾人祸的打击),是为天下王(才是天下百姓心中的君王)。正言若反(正确的忠告好象是逆耳之言)。第七十九章和大怨必有余怨(和解大的仇怨必有余怨难消),安可以为善(怎么可能达到善始善终)?是以圣人执左契(因此圣人...

道德经与论语的碰撞,以德报怨与以直报怨的冲突与升华
(二)《道德经》的整体一致性 小学语文老师教导过我们,遇到不理解的句子,要根据上下文分析。与“报怨以德”有关的段落如下:道德经第七十九章: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这章就是对报怨以德的进一步解释,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圣人把账目记下来,并不...

《道德经》全文(2)
《道德经》全文(2) 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你知道哪些00后职场硬刚事件?得书文化 2022-...79.和大怨必有馀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於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50任务 略略略略… 100任务 略略略略… 200任务 略略略略… 任务列表加载中...新手...

《道德经》王弼本
此《道德经》文本,以通行的王弼本为底本,对极少量确定为误之字句,主要根据郭店竹简本、北大汉简以及参考帛书本等其他版本而加以修改,并且做了重点注音。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道德真实义。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

山城区13878342919: 《道德经》中:和大怨,必有余怨,「抱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
其狭天新:[答案] 语出《老子》第七十九章: 和大怨,必有馀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意思是:重大的仇怨经过调解,一定还有余留的怨恨,这怎能算是妥善的办法? 后文意思是:因此,圣人好像保...

山城区13878342919: 这句怎么解释大怨,必有馀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恒与善人左契怎么解释呀?谢谢 -
其狭天新:[答案] 《老子》第七十九章 和大怨,必有馀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和解深重的仇怨,必然还会有遗留的仇怨,这怎么算作妥善的办法呢?所以圣人虽然拿着借据的...

山城区13878342919: 老子的名言中跟管理有关的有哪些 -
其狭天新:[答案] 只列出有关的章节吧,自己找一下原文:第三十章——善者果而已,不以取强.果而勿强;第六十六章——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第六十七章——我有三宝.天将救之,以慈卫之;第七十九章——和大怨必有余怨....

山城区13878342919: 求《老子》的翻译! -
其狭天新:[答案] 谋. 4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译文 1 有勇气自恃果敢,冒然行事的,必死.有勇气自认怯懦,不敢妄为的,得活.这两种勇气,一个有利,一个有害. 2 上天所厌恶的,谁晓得个中原委呢? 3 上天的道,总是在不争不竞中得胜有余,在无言无语中应答自如...

山城区13878342919: 道德经关于宽容大度的是哪篇 -
其狭天新: 第七十九章 [原文] 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①,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②,而不责③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④.天道无亲⑤,常与善人. [译文] 和解深重的怨恨,必然还会残留下残余的怨恨;用德来报答怨恨,这怎么可以算是妥...

山城区13878342919: 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是以和大怨,必有余怨…… -
其狭天新: 原句不通,怀疑你是想问《道德经》里的句子意思.1、“怨以德”——原句为“大小多少,报怨以德”,意思是说大生于小,多起于少,用恩德去报答怨恨.2、后面一句的原文为:“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 “和大怨,必有余怨...

山城区13878342919: 老子中'天道无亲,天道无私,天道无情'一段完整的是什么 -
其狭天新: 老子来没说过“....天道无亲,天道无私,天道无情....”这么一段话!老子在《道德经》第七十九章:“和大怨,必有余怨;自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山城区13878342919: <<老子>>中这句话的意思?? -
其狭天新: 极大的冤仇不论怎麽去化解,还是必有馀怨;所以,和大怨怎能算是好方法?所以圣人行事都好像是负债的人一般,只有付出从不向别人索取.有德之人只持有借据,却不索讨.无德之人...

山城区13878342919: 安可以为善?《道德经和大怨?道德经》和大怨,必有余怨,报
其狭天新: 这句话中的 司彻:掌管税收的人.

山城区13878342919: 道德经第八十章 翻译 -
其狭天新: 1、【寡】动词用法,使……少.小国寡民:把国家变小,让每个国家的人口稀少.【陈】陈列,安放.【甘】甜美,这里作动词用,甘其食,让人民吃得好.【美】衣服好,穿着舒适.也是动词用法,美其服,让人民穿得好.【虽有舟舆,无以乘之】虽然有船有车,却没必要乘坐它们(因国土小,各国又互不往来)【虽有甲兵,无所陈之】虽然有铠甲兵器,却因为没有战争而不用把它们陈列出来. 2、老子的这个理想国,国小人少,人们足不出国(其实只能算是一个村),国与国之间互不往来,没有争夺,永远太平,其实就是要退回很早的原始社会中去.,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