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为加强皇权,削弱相权,而采取的措施?

作者&投稿:辟董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唐宋时期,为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汉:设中外朝制度,剥夺宰相的决策权,启用近臣
唐:三省六部制,相权一分为三,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宋:二府三司制,北宋在宰相之下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枢密使管理军事,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三司使管理财政收入等,分割宰相的财政权。
元:元朝的政治制度不健全,不规范,导致皇权无法集中和政权的正常运作.
明:废丞相,权分六部,设内阁。明朝初期时便废除了丞相一职,但后来的首辅实际与相无异.
清:军机处

措施:
①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②北宋在宰相之下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枢密使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政权

  三省六部制:

  确立: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

  ①机构设置及职权:三省是中书省(隋称内史省)、门下省、尚书省的合称,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概念解析 三省:中国古代皇帝之下的三个最高政务中枢机构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的合称。尚书省由皇帝的私人秘书机构尚书台发展而来,南朝梁时正式称“省”。但其成为正式政务中枢机构后,又为皇帝所不信任,曹魏时即以皇帝新的秘书机构秘书监改称中书省,以分割尚书省的权力。随着中书省权势日盛,皇帝又恐其侵犯到自己的专制大权,晋时即将皇帝身边的侍从机构侍中寺改为门下省,参与机密,出宣诏命。魏晋南北朝时,三省之制业已形成。隋正式确立三省同为相府,三省长官共为宰相的格局。唐进一步完善,形成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的权力运行方式,确立了三省相互制约的政府体制。但由于最高权力始终集中于皇帝一人之手,最后决定权无不取决于皇帝,因此,事无巨细,遍经三省,往往流于形式,影响效率。故至中唐,由中书门下政事堂行使宰相权力,中书、门下二省渐趋合一。宋初虽置三省,但形同虚设,行政中枢为别置于禁中的中书省。宋神宗元丰改制,又复唐三省之制,至南宋,三省长官互兼,以尚书省为相府,实际上取代了中书、门下二省。辽和金初亦仿唐制置三省,金朝不久即行尚书省一省制,元和明初实行中书省一省制,洪武十三年(1380年)中书省亦被废。

  尚书省下设六部,分别负责贯彻各种政令,处理日常事务。

  ★概念解析 六部:中国古代中央政府六个行政管理机关的合称。秦汉时期,中央行政管理以丞相指挥九卿执行,自尚书台上升为综理政务的中枢机关以后,其下分曹治事,至晋时,尚书台已备六曹,为六部之前身。隋确立三省六部制,以吏、礼、兵、民、刑、工六部为尚书省之下的政务执行机关。唐沿置,惟为避太宗李世民之名讳改民部为户部。武则天光宅元年(公元684年),附比《周礼》六官,排六部之序为吏、户、礼、兵、刑、工,至清不改。迨及元代无尚书省之设,六部隶于中书省。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废中书省后,六部分别直接向皇帝负责。但自内阁权重后,六部行政,实受内阁变相指挥。六部首长均称尚书,副长官称侍郎。唐、宋、元时期各部之下均设四司,故有六部二十四司之称。司之长官称郎中,副长官称员外郎。明清时所设司数大增,并皆冠以清吏司名。此外,明代因太祖以南京为京师,成祖北迁后,南京仍保留一套中央政府的官制,故亦有六部之设,但仅在南京留都所属地区行使职权。六部制的确立,是中国古代行政体制的一次重大变化,标志着中国传统的行政体制已趋详备,故得延续达千余年,至清末在西方政治文化的冲击下才予以改变。

  ②作用:

  A.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提高了办事效率。

  ★要点点拨 根据三省之间的运作程序,可推导出从决策到执行的过程是中书省拟定政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具体是六部)具体执行。

  B.使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

  ★要点点拨 三省把秦朝时期丞相的权力一分为三,三省长官都是丞相,互不隶属,相互牵制,共同对皇帝负责,从而有效地牵制了丞相的权力,加强了皇权。

三省六部


唐太宗为加强皇权,削弱相权,而采取的措施?
★要点点拨 根据三省之间的运作程序,可推导出从决策到执行的过程是中书省拟定政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具体是六部)具体执行。B.使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要点点拨 三省把秦朝时期丞相的权力一分为三,三省长官都是丞相,互不隶属,相互牵制,共同对皇帝负责,...

宋太祖为加强皇权,推出的“强干弱枝之术”是怎么一回事?
根据史料我们可以知道,宋太祖在建立了北宋之后,他开始重视中央集权并且统一天下,他极力的防止自己的国家出现分裂的情况,当时他为了防止战乱无休和使自己的国家长久,曾经提出了“强杆弱枝之术”。其实强杆弱枝之术就是加强中央集权减弱地方权力的一种体现。首先,宋太祖把节度使所管辖的支郡收归中央,...

福临:清朝第三位皇帝,清军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
八月,将太宗皇帝的第十四女和硕公主下嫁平西王吴三桂之子吴应熊。二十四日,废除皇后为静妃。顺治十一年(1654年)三月,皇三子玄烨(即康熙皇帝)生。六月,立科尔沁镇国公绰尔济女博尔济吉特氏为皇后。顺治十二年(1655年)正月,修《顺治大训》,并且编纂《资政要览》。四月,下诏修《太祖圣训》、《太宗圣训》。五月,郑亲王济尔...

在君与相权管理上,汉武帝,唐太宗唐太祖分别采取什么措施?
汉武帝是采取了中外朝,频繁更换宰相,唐是实行三省六部制,分散相权汉武帝:汉初,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位高权重,为加强皇权,汉武帝重用身边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国家大事,以削弱相权。唐太宗:中央设三省中书、门下、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

宋太祖为加强皇权,推出的“强干弱枝之术”是怎么回事?
“强干弱枝之术”是为了天下太平的设想,宋太祖推行的治国之道,具体的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收回管理权 从唐朝末代一直到五代时期,州郡一直是放给当地的节度使兼领。很大程度上,州郡的管理权完全在节度使手中,但凡节度使有异心,朝廷随时就会失去州郡的控制权。于是,宋太祖把这个权...

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是
杯酒释兵权。杯酒释兵权是指发生在北宋乾德年间,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避免下属将领也被迫“黄袍加身”,起兵篡夺新生政权,通过酒宴方式,威胁利诱,要求高级将领交出兵权的历史事件。建隆二年(961年)七月,赵匡胤在退朝后留下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张令铎诸高级将领饮酒。酒至半酣,赵匡胤...

宋太祖 宋太宗发展什么国策
此外,宋初还在设官分职、科举制度等方面,也进行了有利于加强皇权的政策。 宋初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大大加强了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造成了统一的政治局面,为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但是由于“以防弊之政,作立国之法”,一些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政策和措施,转化成为它的对立面...

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办法...
汉武帝:汉初,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位高权重,为加强皇权,汉武帝重用身边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国家大事,以削弱相权。唐太宗:中央设三省中书、门下、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权分散,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

唐太宗和明太祖为加强皇权在中央机构上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1、①唐太宗实行了三省六部制。三省分别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中书省负责起草政令,门下省进行审核,如果审核通过则发给尚书省执行;如果不能通过审核,则发回中书省修改。这样三省的长官,也就是宰相形成了互相牵制的格局,有利于加强皇权。②明太祖废除丞相,设立殿阁大学士。...

唐太宗李世明一生的仇敌是谁?
唐太宗不叫李世明,而是李世民。他一生最大的敌人就是他的心魔---权力欲。他已经入魔,为了权力杀兄杀弟;逼父退位。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15399746232: 唐太宗为加强皇权,削弱相权,而采取的措施? -
竹军七制:[答案] 三省六部制:确立: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①机构设置及职权:三省是中书省(隋称内史省)、门下省、尚书省的合称,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概念解析 三省:中国古代皇帝之下的三个最高政务中枢机构尚书省...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15399746232: 唐朝和宋原时期为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
竹军七制:[答案] 【答案】①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削弱相权加强皇权;②北宋在宰相之下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枢密使管理军事,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三司使管理财政收入等,分割宰相的财政权. 请采纳~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15399746232: 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在君权与相权处理上,四人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
竹军七制: 秦始皇以御史大夫和太尉牵制丞相;汉武帝设置“中朝”,剥夺宰相的决策权;唐太宗规定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宋太祖以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军权和财政权.共同点:相权受到限制和分割削弱,皇权加强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15399746232: 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宗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竹军七制: 秦始皇设立三公九卿制,确定国家最高统治者为皇帝,三公九卿分管国家事务. 汉武帝建立中朝.为削减丞相权力,由皇帝身边的较低级的亲信官吏和侍从人员组成“中朝”,形成一个宫内决策机构,也称为“内朝”.依靠内朝,削弱相权....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15399746232: 唐太宗加强中央集权和统一思想方面分别采取了那些措施?
竹军七制: 加强中央集权 1)政治上实行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三省六部制的实行,使宰相的人数比秦汉时期增多,便于皇帝控制.统一思想方面 1)唐太宗时期加强了国内汉族与少数民族的联系,加强对西北等地区的管辖,另外还加强了与亚洲各国的友好往来. 2)完善科举制度、大力兴办学校、重视教育活动、普及官吏选聘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15399746232: 在君与相权管理上,汉武帝,唐太宗唐太祖分别采取什么措施? -
竹军七制: 汉武帝是采取了中外朝,频繁更换宰相,唐是实行三省六部制,分散相权 汉武帝:汉初,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位高权重,为加强皇权,汉武帝重用身边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国家大事,以削弱相权.唐太宗:中央设三省中书、门下、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权分散,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宋太祖: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行使相权,未知却宰相,后来由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这样就削弱了宰相的职权,皇帝得以总揽大权.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15399746232: 唐宋时期,为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
竹军七制: 措施: ①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②北宋在宰相之下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枢密使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政权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15399746232: 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雍正帝都是怎样采取方式削减相权和地方权力的
竹军七制: 秦始皇首创丞相制度,所以只是用御史大夫监督和牵制丞相,在地方采用郡县制,郡县长官均由皇帝亲自任命,保证了中央集权 汉武帝时形成了中朝和内朝使得丞相布衣为相,削弱丞相权力,地方上汉武帝把全省分为13个监察区,每区派刺史一名,加强中央集权 唐太宗时,完善隋以来的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均为宰相,互相牵制,互相协作,削弱相权,唐代实行藩镇制度,中央集权主要是削弱的 宋太祖,在中书门下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削弱相权,在地方收编进军,派文臣做知州,设通判一名负责监督,设转运使掌管地方财政,削弱地方权力 雍正帝以西北军事为由设军机处,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15399746232: 历史.在君权与相权的处理上,秦始皇,汉武帝,唐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
竹军七制: 秦始皇帝的时候,相权不是什么很大的问题,因为最大的权力斗争是中央跟地方的,也就是君主与诸侯的争夺.因此,君相之争,还没有形成.. 汉武帝的时候嘛,相权倒是挺大的,貌似那家伙就是换宰相... 唐太宗,沿袭隋朝三省六部制,把相权分散给三省六部的长官... 宋太祖,也是分权,不过是用参知政事、枢密使等,把相权的一部分权力下放. 共同点啊,当然都是强化君权..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15399746232: 唐太宗如何处理丞相与皇权之间的关系 -
竹军七制: 中央设三省中书、门下、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权分散,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