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民间音乐的发展

作者&投稿:茅孙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山西的民歌,童谣~

一、民歌
1.《交城山》:
《交城山》是清朝或者更早年代开始流传于文水、交城一带的一首民歌。新中国成立后,这首歌曾由著名歌唱家郭兰英演唱,并在全国范围内广为流传,是一首非常经典的山西民歌。
2.《走西口》:
走西口是一首山西地方民歌。据说它已经流传了一两百年。这首歌不但山西人会唱,山西邻近的内蒙、陕西,甚至更远一点的宁夏、青海、甘肃也有许多人会唱。
3.《人说山西好风光》:
是张棣昌谱曲、乔羽作词,郭兰英演唱的一首山西民歌。是电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的插曲,创作于1959年,60年代开始响遍大江南北,成为中国民歌的经典之作,把山西民歌创作推向了一个新高度。
4.《下柳林》:
是流传于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一带的民歌,以柳林弹唱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韵味自然朴素,乡土气息浓郁、粗犷。
二、童谣:
1.《小花鸡,上磨盘》
小花鸡,上磨盘,一挠挠个大皮钱。
又买烟,又称盐,还娶媳妇过新年。
2.《妈妈推我荡秋千》
荡起秋千好喜欢
妈妈妈妈你来坐
宝宝推你荡秋千
3.《天上星星一颗颗》
地上花儿一朵朵
星星眨眼花儿笑
笑得花儿弯下腰

扩展资料
山西民歌是一种非常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之一。以歌唱历史人物或历史传说故事为主。山西一百多个县,几乎每个县都有自己的民歌。据有关方面统计,现在已经收集起来的民歌达两万余首。 山西各地民歌品种繁多,大致可归纳为四大类:一、山歌;二、号子;三、小调;四、套曲。
山西的山歌有“山曲”、“开花调”、“卷席片”(也叫“烂席片”)等因地而异不同名称。“山曲”主要分布在晋西北高原或者称西山(吕梁山)地区,其中以“河曲山曲”最为出色。“开花调”是流行在太行山区(或称东山区)的一种山歌形式。
其内容多系歌唱历史人物或历史传说故事,比较突出的有:左权的“大腔”,兴县的“昆曲”,柳林的“ 弹唱” 。山西民歌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鲜明的地方特色,由于全省各个地区的地理环境、经济状况、文化传统(尤其是音乐传统)以及人民的语言、风俗习惯和所邻近省区的影响等均不相同。

宋人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其中有不少是流传在山西地区的民歌、童谣,如晋时人民为庆贺除掉一个残忍的恶霸而唱的《并州歌》:士为将军何可羞!六月重茵披豹裘,不识寒暑断人头。雄儿兰田为报仇,中夜斩首谢并州。从本卷选入的一些民歌曲牌名称中,尤其是从兴县“昆曲”、离石“审录”、左权“大腔”中的一些曲牌名中,如《混江龙》、《拜月儿》、《南妆台》、《偏坡扭》等,我们可以看到宋元以来的民歌和民间散套的痕迹。明代以来,山西商业相当发达,特别是被称为“河东”的晋南一带,当时曾是北方商业的中心。随着工商业的发展,明清两代进入民歌盛行的时期。不少是明清两代流传下来的作品,如《进兰房》、《叠断桥》、《粉红莲》、《抱琵琶》、《叠落金钱》、《绣荷包》、《茉莉花》、《银纽丝》、《剪靛花》、《玉娥郎》等等。 编唱民歌已成为劳动人民抒发自己思想感情,寄托自己喜怒哀乐的重要手段,也是他们文化活动的主要形式。因而,山歌、小调遍及城乡。民歌已成为广大劳动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伴侣。每逢节日,尤其是春节、元宵节,更是他们集中活动的时刻。这时,各村村民用大块煤炭在街头或场院垒起高高的“旺火”,人们除白天进行踩高跷、跑旱船、打花鼓及各种秧歌活动外,到夜晚,便都围在“旺火”周围,进行各种形式的民歌演唱。大家兴高采烈地唱至深夜,甚至通宵达旦不肯散去。这种“闹社火”(也叫“闹红火”)的传统习惯,在山西不少农村至今仍然保持着。有些地区(如祁县、太谷、左权、定襄、临县等地)的民歌艺人,每年都要根据当地发生的各种新闻、事件编成新的民歌。这些新编出的民歌,在这种场合演唱,如词、曲都编得好,受到人们的喜爱,便很快流传开来。例如祁县、太谷的《苦伶仃》、《打冻凌》,文水的《拉麦根》,五台的《洪秀英》,定襄的《离婚》,临县的《秋香哭婆婆》、《冯采云》,离石的《下柳林》等,便都是这样流传下来而成为传统民歌的。

  山西,有着丰富的民间音乐遗产和得天独厚的民间音乐发展土壤。比如中华民族音
  乐唯一有史料记载的一位最早、最有名的音乐家师旷、就是山西洪洞人。他是春秋时期
  晋国乐师,我国古代《阳春》、《白雪》等名曲就出自他手。中国古代文史资料,常以
  他为中国古代音乐艺术成就的典范。而在民间,则更对他神话般地崇敬。据《左传》记
  载:当楚国派兵攻打晋国时,远在晋国的师旷,却能通过吹律管、听律声,而测知“楚
  必无攻”,后来楚兵果然大败。此外,我国最早的较系统地揭示了音乐的本质属性的音
  乐理论著作《乐论》的作者、我国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与教育家荀况(即荀子、
  也叫孙卿)也是山西(新绛一带)人。
  山西珍贵的“古典乐曲”很多,至今仍不少在民间流传。其中忻州地区的《八大套
  》,被誉为“中国民间音乐宝库中的瑰宝”。经过重新整理而搬上舞台的新绛传统鼓乐
  《秦王点兵》,目前已引起国内外的浓厚兴趣。
  山西的古代民间乐器种类很多,根据考古发现,新石器时代山西就有了陶埙,夏朝
  有了石磬,春秋有了甬钟、编钟等。现在我们看到的山西民间乐器,也都是自古传下来
  的。这些乐器,以丝竹为主,如笙、管、笛、胡琴、板胡、三弦、唢呐、琵琶、筝、巴
  乌等。在现在我们常见的民间乐器中,还有各种鼓器以及铙、钹、锣、镲等,也都有很
  长的历史了。山西的民间乐曲大体分三类。一类是由各地吹鼓手班子演奏的“鼓吹器乐
  曲”,一类是由各地群众闹社火时用多种乐器演奏的曲调,一类是由僧道流传下来的“
  庙堂音乐”或僧道杂乐。
  山西的鼓吹乐遍及全省,而以忻州和晋中地区的规模最大、最有名,如原平、繁峙
  、代县一带的《大得胜》及《八大套》等。
  在山西各地群众演奏的器乐曲中,最有名的是长治的“八音会”和洪洞的“威风锣
  鼓”等。至于山西的僧道音乐,最有影响的要数五台山僧人演奏的庙堂音乐了。这些音
  乐大有唐宋遗风,只可惜多已失传。
  山西的民间器乐艺术,往往与说唱艺术结合在一起。“潞安鼓书”、“襄垣鼓书”
  、“晋北道情”、“永济道情”、“翼城琴书”、‘武乡琴书“等,就具有这样的特点
  。
  山西的民间音乐能手几乎到处都有,而且无论城乡,无论男女,无论老幼,在民间
  音乐上面上面有所擅长的人很多。山西的民间音乐活动与山西人民的生活习俗息息相关
  ,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一年四季,连绵不断。尤其是春节期间,由各地群众自发组织
  的民间音乐表演活动,犹如滚滚春雷席卷大地,恰似万花竞放,姹紫嫣红。更令人惊叹
  的是,山西各地传统音乐庙会,少则几十人、多则几百人乃至上千人的传统音乐演奏,
  最能体现山西民间音乐特有的磅礴气势、壮阔场面,以及寓谐于壮、寓柔于刚的特有风
  韵。所有这些,都为在山西这块土地上涌现优秀的音乐作品和人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除上面所述师旷所作《阳春》、《白雪》外,中国最有名的古琴曲《高山流水》,是春
  秋时期著名琴师伯牙在晋国做上大夫时所作。北宋年间,我国第一个将单宫调发展到一
  个新的阶段的民间艺人孔三传,是山西泽州(今晋城)人,就当代讲,全国著名民族音
  乐家,山西籍的不少。如被称为“笙王”的胡天泉是山西忻州人;与他齐名的笙演奏家
  阎海登山西定襄人;全国著名笛子演奏家冯子存是山西大同人;全国著名笛子演奏家李
  镇是山西河曲人;全国著名唢呐演奏家冯子存是山西大同人;全国著名笛子演奏家李镇
  是山西河曲人;全国著名唢呐演奏家阎二六、胡金泉、程天宝等,也都分别是山西五台
  、忻州、壶关等地人。


西府曲子唱段【西府曲子的艺术特征及传承保护刍议】
西府曲子作为一种流行于关中西府地区的民间音乐,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它来源于早期雍城秦曲,后受唐代大曲、宋代鼓词以及现代眉户曲子的浸润,并经过一代代艺人的不懈努力继承创新,最终由散乐坐唱的清曲逐渐发展为一种集民间曲艺和戏剧表演为一体的艺术形式,现今流行的西府曲子主要有曲子坐唱、社火曲子演唱、曲子戏三...

陕西曲子发展及与戏曲的关系
陕西曲子作为秦地说唱曲种的一员,其独特的魅力在两地的考察研究中显现出来。特别是在东府地区,曲子在唱腔润饰、伴奏技艺提升和演唱方法的优化上,相比西府曲子,展现出了更高的艺术造诣。它在戏曲音乐的历史进程中扮演了先驱者的角色,从最初的清唱曲子逐渐演变为以曲牌联缀为核心的民间说唱小剧种——迷...

西方音乐发展概述
交响音乐的代表作曲家有柏辽兹与李斯特,德奥音乐的代表作曲家有瓦格纳、勃拉姆斯和大、小约翰·施特劳斯,民族音乐方面有俄罗斯音乐,代表人物有格林卡、“强力集团”与柴科夫斯基;捷克音乐有斯美塔那、德沃夏克德;挪威的格里格等等, 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也出现了一批优秀的作曲家,有法国的德彪西、拉威尔;奥地利...

西夏音乐有什么特点?西夏音乐如何发展?
西夏的党项羌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有着热爱音乐的传统。西夏的音乐受其民族性格、传统观念、风俗文化的影响和制约。音乐本身已经融入党项羌人战争生活、民间生活、宗教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党项羌人表达思想感情、统一斗志的重要手段之一。李元昊总是随身携带《野战歌》。西夏王族任重和西夏遗民查汉都是好...

民族音乐的历史沿革
这种雅乐是由钟鼓乐队和歌舞表演共同完成的音乐,场面宏大,十分奢华。我们从《诗经》和《楚辞九歌》中也可以看出当时民间音乐的发展与繁荣状况。从商周到秦汉,中国音乐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阶段,为中国音乐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第二个时期是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的音乐(约公元4世纪至10世纪...

中国民乐的发展经历了哪三个时期?
中国民乐发展的三个时期 1.中国传统音乐的形成期(约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3世纪)这时期包括从夏、商、西周到春秋、战国、奏汉。在音乐体裁方面,经历了由原始乐舞到宫廷乐舞的进化。在旋律音调、音阶形式方面,经历了由原始间乐重视小三度音程的音调,到春秋战国强调宫、商、徵、羽的上下方大3度的"(...

秦汉到隋唐歌舞音乐的发展
唐代宫廷宴享的音乐,称作“燕乐”。隋、唐时期的七部乐、九部乐就属于燕乐。它们分别是各族以及部分外国的民间音乐,主要有清商乐(汉族)、西凉(今甘肃)乐、高昌(今吐鲁番)乐、龟兹(今库车)乐、康国(今俄国萨马尔汉)乐、安国(今俄国布哈拉)乐、天(今印度)乐、高丽(今朝鲜)乐等。其中...

唐朝民间音乐的发展
隋、唐时期的七步乐、九部乐就属于燕乐。它们分别是各族以及部分外国的民间音乐,主要有清商乐(汉族)、西凉(今甘肃)乐、高昌(今吐鲁番)乐、龟兹(今库车)乐、康国(今乌兹别克撒马尔罕)乐、安国(今乌兹别克布哈拉)乐、天竺(今印度)乐、高丽(今朝鲜)乐等。其中龟兹乐、西凉乐更为重要。

中国民间音乐的历史发展
中国民间音乐的历史发展 民间音乐一般是指在民间形成并流传于民间的各种音乐体裁,例如我国的民间歌曲、民间歌舞音乐、民间器乐、民间戏曲和说唱音乐等。它与专业音乐的不同,主要在于创作方式,即民间音乐的口头创作方式和专业音乐的笔头创作方式的不同,以及由于不同的创作方式而生发出的不同的创作手法、创作风格、创作特征...

从西周末到战国末800多年间音乐文化发展的水平与成就有哪些
从西周到战国末 800 多年间,音乐文化发展的水平与成就:一、西周时期形成了我国古代的专业音乐文化,有许多受到严格训练的专业乐师,进行传授、 表演等音乐活动。二、歌唱,这个新乐的典型特征,在社会各阶层广泛流行。 “采风”制度就是采集民间歌谣以 查民情,其产物为《诗经》和《楚辞》 。这个时期也...

武强县19464688190: 山西民间音乐有哪些内容?山西民间音乐有哪些内容?
豆卢罡枣参: 山西,有着丰富的民间音乐遗产和得天独厚的民间音乐发展 土壤.比如中华民族音乐惟一有史料记载的一位最早、最有名的 音乐家师旷,就是山西洪洞人.他是春秋时期...

武强县19464688190: 山西民歌的分类和代表作品是哪些?山西民歌具体可分为几个地区,各自
豆卢罡枣参: 我知道的有左权民歌代表好象是桃花红杏花白,河曲民歌代表有走西口,想亲亲等.山西民歌还有很多很多,我知道的就这些 山西地处华北高原,位于黄河中游,全省总面...

武强县19464688190: 请按类型列举山西地区的民间音乐
豆卢罡枣参:山西民歌有着悠久的历史,“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何力于我哉!”(《击壤歌》),“立我庶民,莫匪水尔,不识不知,顺帝之则”(《康衢童谣》)相传都是尧时的民歌、童谣.“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武强县19464688190: 丝竹乐的功用 -
豆卢罡枣参: 丝 竹 乐 山西是民歌的海洋,由于民歌的发展.山西民间的丝竹乐也随之发展起来,形成自己的特色. 山西的各种民歌坐唱,大都是由丝竹乐伴奏.这种乐队除去为演唱伴奏外,通常情况下还要在演唱前和节目交替之间穿插演奏各种曲牌.这种...

武强县19464688190: 山西民歌的分类 -
豆卢罡枣参: 山西的山歌有“山曲”、“开花调”、“卷席片”(也叫“烂席片”)等因地而异不同名称.“山曲”主要分布在晋西北高原或者称西山(吕梁山)地区,其中以“河曲山曲”最为出色.“开花调”是流行在太行山区(或称东山区)的一种山歌...

武强县19464688190: 临汾威风锣鼓 - 山西临汾晋南威风锣鼓的来历、演奏形式、艺术特点?
豆卢罡枣参: 晋南威风锣鼓 时间:2006年 类别:民间音乐 地区:山西 编号:Ⅱ-56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西省临汾市 临汾市古为尧都,世称平阳,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发祥地之...

武强县19464688190: 山西省大同市雁北耍孩儿的来历、表演形式、艺术特点?
豆卢罡枣参: 雁北耍孩儿 一、 简要描述 耍孩儿又称咳咳腔,是以曲牌名命名的一个戏曲声腔剧种,主要流布于山西省北部的大同市及周边地区.它的剧目取材广泛,富有传奇性.唱腔...

武强县19464688190: 几种乐器的区别 -
豆卢罡枣参: 月琴和阮比,比阮小,音色更亮些,柳琴俗称土琵琶,音色明亮悦耳刚性较强,这三件乐器和琵琶比较,前三者都是用拨片弹奏,而琵琶使用假指甲,琵琶最早是横弹,后来发展到竖弹,而其它三样乐器打一开始...

武强县19464688190: 戏曲与音乐/舞蹈/绘画 等 -
豆卢罡枣参: 1、昆曲 昆曲,又称“昆腔”、“昆剧”,是一种古老的戏曲剧种.它源于江苏昆山,明中叶后开始盛行,当时的传奇戏多用昆曲演唱.除了保持早期昆曲特色的南昆外,还在全国形成许多支脉,如北方的昆弋、湘昆、川昆等.昆曲的风格清丽...

武强县19464688190: 大得胜唢呐是什么意思 -
豆卢罡枣参: 大得胜唢呐演奏是中国的一种传统民间音乐表演形式,起源于中国的山西省.在古代,唢呐被称为“吹歌”或“吹鼓乐”,它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乐器,可追溯到公元前的波斯.唢呐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而大得胜唢呐演奏则是在清朝时期(1644-1911)发展起来的.大得胜唢呐通常由一个或多个唢呐手演奏,他们使用不同大小和音调的唢呐来演奏各种曲目.这种音乐形式通常用于庆祝活动,如婚礼、生日、节日等.大得胜唢呐演奏的特点是演奏欢快、热烈的音乐,通常包括高音的尖厉音和低音的深沉音,曲调明快、流畅,具有浓厚的民间风味.总之,大得胜唢呐演奏是中国文化中一个重要的音乐形式,它在中国的传统音乐和民俗文化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