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刈麦中的思想情感是通过什么手法表现的,有什么好处

作者&投稿:吁尤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观刈麦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表现手法:对比和反衬:拿作者自己与收割麦子的农民做比较同时反衬出农民的辛苦:“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2、诗中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景物描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场面描写: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语言描写: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心理描写: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3、诗中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诗中运用对比,不仅把劳动人民的贫困、善良与地主阶级的奢侈、暴虐作了对比,而且还把自己的舒适与劳动人民的穷苦作了对比.表达了对于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

此诗描写了麦收时节的农忙景象,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对于诗人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
这首诗叙事明白,结构自然,层次清楚,顺理成章。诗一开头,先交代背景,标明是五月麦收的农忙季节。接着写妇女领着小孩往田里去,给正在割麦的青壮年送饭送水。随后就描写青壮年农民在南冈麦田低着头割麦,脚下暑气熏蒸,背上烈日烘烤,已经累得筋疲力尽还不觉得炎热,只是珍惜夏天昼长能够多干点活。写到此处,这一家农民辛苦劳碌的情景已经有力地展现出来。接下来又描写了另一种令人心酸的情景:一个贫妇人怀里抱着孩子,手里提着破篮子,在割麦者旁边拾麦。她要来拾麦的原因是她家的田地已经“输税尽”──为缴纳官税而卖光了,如今无田可种,无麦可收,只好靠拾麦充饥。这两种情景交织在一起,有差异又有关联:前者揭示了农民的辛苦,后者揭示了赋税的繁重。繁重的赋税既然已经使贫妇人失掉田地,那就也会使这一家正在割麦的农民失掉田地。今日的拾麦者,乃是昨日的割麦者;而今日的割麦者,也可能成为明日的拾麦者。强烈的讽谕意味,自在不言之中。诗人由农民生活的痛苦联想到自己生活的舒适,感到惭愧,内心里久久不能平静。这段抒情文字是全诗的精华所在。它是作者触景生情的产物,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白居易写讽谕诗,目的是“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在这首诗中,他以自己切身的感受,把农民和作为朝廷官员的自己作鲜明对比,就是希望“天子”有所感悟,手法巧妙而委婉,可谓用心良苦。

1、表现手法:对比和反衬:拿作者自己与收割麦子的农民做比较同时反衬出农民的辛苦:“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2、诗中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景物描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场面描写: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语言描写: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心理描写: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3、诗中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诗中运用对比,不仅把劳动人民的贫困、善良与地主阶级的奢侈、暴虐作了对比,而且还把自己的舒适与劳动人民的穷苦作了对比.表达了对于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

《观刈麦》的铺陈抒写手法

《观刈麦》是白居易任周至县县尉时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所写的一首诗,作品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对于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

作品的题目叫《观刈麦》,而画面上实际出现的,除了刈麦者之外,却还有一个拾麦者,而且作者的关心也恰恰是更偏重在后者身上。他们二者目前的贫富苦乐程度是不同的,但是他们的命运却有着紧密的联系。今日凄凉可怜的拾麦穗者是昨日辛劳忙碌的刈麦者;而今日辛劳忙碌的刈麦者明日又有可能沦落成凄凉可怜的拾麦者。只要有繁重的捐税在,劳动人民就永远摆脱不了破产的命运。作者在这里对当时害民的赋税制度提出了尖锐批评,对劳动人民所蒙受的苦难寄寓了深切的同情。而且不是一般的同情,是进而把诗人自己摆进去,觉得他自己和劳动人民的差别太大了,问心有愧。白居易的这首诗真实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情绪,呼喊出了劳动人民的声音。全诗在写作上的基本特点是不带任何夸张地、如实地描写现实生活场景。作者选取了举家忙碌和凄凉拾穗这两个镜头,使之构成强烈对比。前者虽然苦累,但他们暂时还是有希望的,至于后者,则完全是断梗浮萍,朝不保夕了。

作品的题目叫《观刈麦》,而画面上实际出现的,除了刈麦者之外,却还有一个拾麦者,而且作者的关心也恰恰是更偏重在后者身上。他们二者目前的贫富苦乐程度是不同的,但是他们的命运却有着紧密的联系。今日凄凉可怜的拾麦穗者是昨日辛劳忙碌的刈麦者;而今日辛劳忙碌的刈麦者明日又有可能沦落成凄凉可怜的拾麦者。只要有繁重的捐税在,劳动人民就永远摆脱不了破产的命运。作者在这里对当时害民的赋税制度提出了尖锐批评,对劳动人民所蒙受的苦难寄寓了深切的同情。而且不是一般的同情,是进而把诗人自己摆进去,觉得他自己和劳动人民的差别太大了,问心有愧。白居易的这首诗真实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情绪,呼喊出了劳动人民的声音。全诗在写作上的基本特点是不带任何夸张地、如实地描写现实生活场景。作者选取了举家忙碌和凄凉拾穗这两个镜头,使之构成强烈对比。前者虽然苦累,但他们暂时还是有希望的,至于后者,则完全是断梗浮萍,朝不保夕了

从“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体现出来。作者直抒胸臆,表达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使读者一目了然。

寓情于景!


观刈麦的解释以及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今日凄凉可怜的拾麦穗者是昨日辛劳忙碌的刈麦者;又安知今日辛劳忙碌的刈麦者明日不沦落成凄凉可怜的拾麦者呢?只要有繁重的捐税在,劳动人民就永远摆脱不了破产的命运。作者在这里对当时害民的赋税制度提出了尖锐批评,对劳动人民所蒙受的苦难寄寓了深切的同情。而且不是一般的同情,是进而把自己摆进去,...

观刈麦中的思想情感是通过什么手法表现的,有什么好处
《观刈麦》是白居易任周至县县尉时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所写的一首诗,作品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对于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作品的题目叫《观刈麦》,而画面上实际出现的,除了刈麦者之外,却还有一个...

白居易的《观刈麦》的意思,以及表达的情感
编入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的《观刈麦》是白居易任周至县县尉时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所写的一首诗,作品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对于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县尉在县里主管缉捕盗贼、征收捐税等事。正因...

观刈麦中的思想情感是通过什么手法表现的,有什么好处
今日凄凉可怜的拾麦穗者是昨日辛劳忙碌的刈麦者;而今日辛劳忙碌的刈麦者明日又有可能沦落成凄凉可怜的拾麦者。只要有繁重的捐税在,劳动人民就永远摆脱不了破产的命运。作者在这里对当时害民的赋税制度提出了尖锐批评,对劳动人民所蒙受的苦难寄寓了深切的同情。而且不是一般的同情,是进而把诗人自己摆进...

...句运用了哪种表这方式?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今日凄凉可怜的拾麦穗者是昨日辛劳忙碌的刈麦者;而今日辛劳忙碌的刈麦者明日又有可能沦落成凄凉可怜的拾麦者。只要有繁重的捐税在,劳动人民就永远摆脱不了破产的命运。作者在这里对当时害民的赋税制度提出了尖锐批评,对劳动人民所蒙受的苦难寄寓了深切的同情。而且不是一般的同情,是进而把诗人自己摆进...

刈禾女之歌的时代背景
一注意:意象意境及其象征意味。诗的言语指向的是内心的情感波涛!来,这首刈麦之歌可不是如何收割的生产实录,不是对收割女子的机械照相。这首诗的意象有:大城之外、远山之外的“家”(僻远、幽远),长案、水瓶,车水的井(古朴、朴素、宁静),金黄麦穗、蓝天白云、呼啸吹拂奔腾的风、高高高到遮蔽...

观刈麦中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
这种艺术手法,不但使所要描绘的艺术形象更为鲜明、突出,而且能更好地揭示事物的本质,表现作者的情感思想,体现出诗人的审美观念。白居易在《观刈麦》中,也成功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割麦人和拾麦人对比 通过割麦人和拾麦人生活处境不同,突出的“刈麦”者,并照应着诗题...

《观刈麦》白居易(原文+翻译)
一、原文:《观刈麦》唐代: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飞花令之常见带“夜”字诗词100句
夜色下的诗词世界,如星河璀璨,每一句都充满了深沉的情感与画面。让我们一起沉浸在这些古人的夜晚思绪中,感受他们对月光、雪夜、乡愁的细腻描绘。在白居易的《夜雪》中,"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雪夜里的寂静被偶尔的竹折声打破,寓示着生活的不易与诗意的发现。白居易在《官刈麦》里写道,"夜来...

范成大的资料
不辱使命,还朝后除中书舍人。乾道七年(1171年),出知静江府。淳熙二年(1175年),受任敷文阁待制、四川制置使。淳熙五年(1178年),拜参知政事。晚年退居石湖,加资政殿大学士。绍熙四年(1193年)逝世,年六十八。累赠少师、崇国公,谥号“文穆”,后世遂称其为“范文穆”。

北林区18289109461: 《观刈麦》诗的最后六句运用了哪种表这方式?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
衅李欣坤: 本诗可作赏析如下:全诗分四层,第一层四句,交代时间及其环境气氛.“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下文要说的事情就发生“人倍忙”的五月.这两句总领全篇,而且一开头就流露出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北林区18289109461: 观刈麦中的思想情感是通过什么手法表现的,有什么好处 -
衅李欣坤:[答案] 从“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体现出来.作者直抒胸臆,表达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使读者一目了然.

北林区18289109461: <观刈麦>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拿什么和什么对比?通过对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
衅李欣坤:[答案] 拿作者自己与收割麦子的农民做比较:“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表达了作者对农民同情

北林区18289109461: 八、 《观刈麦》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拿什么和什么对比?通过对比,表 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
衅李欣坤:[答案] 八、拿农民在夏日割麦的辛苦、贫妇在田中拾穗的辛酸和作者自己不事农桑却丰衣足食进行对比,表达了对农民的深切同情以及深深愧疚的思想感情

北林区18289109461: 观刈麦中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 -
衅李欣坤: 《观刈麦》这首诗中对农民的辛勤劳动和苦难生活都作了形象的描绘,并把自己放进去和他们作对比,主要运用了对比的艺术手法.观 刈 麦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

北林区18289109461: 简答:《观刈麦》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
衅李欣坤: 1、诗中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景物描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场面描写: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语言描写: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心理描写: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2、诗中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诗中运用对比,不仅把劳动人民的贫困、善良与地主阶级的奢侈、暴虐作了对比,而且还把自己的舒适与劳动人民的穷苦作了对比. 表达了对于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3、整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这首诗通过描写农民在夏日割麦的艰辛和贫妇在田中拾穗的可怜与悲苦,揭示了赋税的繁重,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深切同情.

北林区18289109461: 观刈麦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衅李欣坤: 揭露了赋税繁重和社会不公的现象,表达了诗人对贫苦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自己没有“功德”却过着富足生活的愧疚.

北林区18289109461: 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特点 -
衅李欣坤: 《观刈麦》的中心思想——诗人想到自己四体不勤却饱食禄米,内心十分惭愧.于是直抒其事,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这首诗写作特点: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不带任何夸张地、如实地描写现实生活场景.该诗选取了举家忙碌和凄凉拾穗这两个镜头,使之构成强烈对比.诗的议论不是直接指向社会病根,而是表现为自疚自愧,这也是一种对整个官僚贵族社会的隐约批评.写作背景——《观刈麦》是白居易任周至县县尉时,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所写的一首诗,作品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对于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二年(807),诗人三十六岁.

北林区18289109461: 观刈麦中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
衅李欣坤: 反衬 对比

北林区18289109461: 观刈麦,诗中运用哪些描写方法 -
衅李欣坤: 景物描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场面描写: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语言描写: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心理描写: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