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吐温的一生是怎样度过的?

作者&投稿:当涂侍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马克·吐温的一生是怎样的?~

马克·吐温,原名塞缪尔·朗荷恩·克莱门斯,19世纪后期美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大师、著名的幽默讽刺作家。
马克·吐温原籍密苏里州的佛罗里达,在他4岁时,举家迁到密苏里州南部的汉尼拔。12岁时,父亲去世,一家人顿时陷入困境。从此马克·吐温开始走上独自谋生的道路。他当过学徒、排字工人、印刷工人,饱尝人世间的艰辛,度过了辛酸的少年时代。
1856年,马克·吐温在一次海上旅行中对航海产生浓厚的兴趣,渴望成为一名水手。经过努力,几年后他终于成了密西西比河上的一名领航员。不仅生活宽裕了,而且水上生活使他进一步认识了美国社会,接触了各式各样的人物,熟悉了密西西比河的方言口语和民间传说。为了纪念这段经历,他的笔名“马克·吐温”就来源于此。由于南北战争,马克·吐温结束了领航员工作。此后他干过矿工,但时间都不长久。
1864年,马克·吐温来到旧金山当了一名采访记者,期间他受当时美国“幽默文学”的影响,结合自己丰富的生活经验,开始发表一些丰富多彩的幽默小品。他的文章很受读者欢迎,马克·吐温的名字也为越来越多的人知道。
19世纪60年代下半期,马克·吐温先后出版了《加利维拉县有名的跳蛙及其他》和《傻子国外历险记》这两本书,引起了很大反响,马克·吐温也一跃成为美国文坛著名人物,被誉为“我们文学上的林肯”。
也就是这一时期,马克·吐温与奥丽薇亚结为伴侣,婚后生活十分幸福。奥丽薇亚始终支持马克·吐温的文学创作。马克·吐温在创作上更加成熟,相继写出了《竞选州长》、《高尔斯密士的朋友再度出洋》和《镀金时代》这样思想性很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
1876年发表的《汤姆·索亚历险记》,标志着马克·吐温创作进入了成熟时期,此后一发不可收,许多一流的作品相继问世。1884年,其姊妹篇《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诞生,这是他一生中创作的最优秀的作品,在美国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80年代马克·吐温还写了《王子与贫儿》、《在亚瑟王朝廷里的康涅狄格州美国人》这样借古喻今的作品。
马克·吐温不满出版商对作者的剥削,自己投资从事印刷出版事业,开始大获成功。富了的马克·吐温仗义疏财,慷慨地资助生活上有困难的演员、艺术家、青年学生。人们只要求助于他,他总是无私地给予援助。
受美国经济危机的冲击,马克·吐温的公司垮了。他决心埋头文学以偿还债务。这样,90年代马克·吐温又创作出《百万英镑》、《傻瓜威尔逊》这样现实性很强的作品。
马克·吐温热爱人民,坚持正义,他曾自称是一个反帝国主义者。他强烈谴责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扩张政策,满怀热情地支持殖民地人民的反帝斗争。1898年,他任“美国反帝国主义联盟”的领导人。他还给予中国的义和团运动积极的声援,愤怒地谴责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
在作品中,马克·吐温也表现了他这种进步的思想。比如赞扬民族英雄的《贞德传》、抨击殖民主义的《环游赤道》,以及大量的政论和杂文,如《给坐在黑暗中的人》、《沙皇的自白》等等。
晚年马克·吐温非常不幸,亲人相继去世,他生活在凄苦、孤独中,但他仍顽强坚持工作。1910年4月21日,马克·吐温病逝于康涅狄格州。他以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数量众多的文学作品、积极进步的创作思想为后人留下宝贵的文学遗产,同时也使自己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汤姆·索亚历险记》讲的是波莉姨妈收养了父母双亡却又活泼顽皮的汤姆·索亚。一天,汤姆在花园里对一个叫贝奇的小姑娘一见钟情,为了领到奖品《圣经》引起贝奇的注意,汤姆在主日学校里跟同学做交易,却因回答不出问题而出了洋相。
一个晚上,汤姆与哈克·费恩见面,却不料看见三个恶人为分赃而打斗:波特被打昏,医生被印江杀死,但印江却把杀人的罪名栽赃给波特。两个孩子为了避祸,发誓对这一晚所见的事情守口如瓶,他们决定偷渡到荒无人烟的小岛。几天后,正当家里为他们准备葬礼时,几个孩子突然出现了,大家又惊又喜。
汤姆在审理谋杀案时指证了印江,为免遭报复就和哈克一起去寻宝,不料又遇到了发现黄金的印江,并在无意中救了一位寡妇道格拉斯。汤姆和贝奇跟同伴参加野餐做游戏时在山洞里迷路了,当他们寻找出口时却发现了印江,幸好印江没有辨别出汤姆;三天后汤姆终于回到村里。贝奇的父亲为了防备有人再在山洞里迷路,就封死了洞口。后来人们发现印江就死在里面。
后来汤姆和哈克找到了印江所藏的钱,两人都成了有钱人。但哈克过不惯这种生活,又出去历险了。
《汤姆·索亚历险记》自出版以来,一直是世界上最受儿童喜爱的读物之一。这部儿童小说富于惊险性,故事妙趣横生,语言风趣幽默,富有个性色彩;景物描写细致入微,情节悬念迭起,扣人心弦,具有强大的艺术吸引力。作者善于从儿童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世界,没有一点成人说教的口吻,以儿童特有的思维模式为读者描绘了一个天真烂漫的儿童世界;他笔下的儿童个个活泼可爱,聪明健康,充分体现了儿童特有的天性。小说的结构是嵌入式的,其中的每一个事件都是独立存在的,并不是一件事情的连续发展。这既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又增加了故事的传奇色彩与趣味性,也就更加符合儿童的阅读心理与习惯。
《哈克贝利·费思历险记》讲的是哈克从小就是一个无家可归、缺乏教养、自由自在的流浪儿。他被道格拉斯寡妇收养后,却过不惯那种“体面”、“规矩”的生活,对学校的教育也非常不满,一心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这时,他的酒鬼父亲突然从外面回来,把他强行带到一个僻远的树林里过着捕鱼打猎的生活。但是父亲常常发酒疯,醉酒之后就毒打哈克。哈克忍无可忍,终于设法逃了出来,在一个小岛上遇到了逃亡的黑奴吉姆,两人于是结伴乘着木筏准备逃到不买卖黑奴的自由州去。他们在逃亡的途中历尽艰难险阻,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在路上遇到了互相“打冤家”的南方家族,也遇到了伪装贵族的骗子和杀人越货的强盗等各种各样的人。而且两个江湖骗子登上他们的木筏后,沿途大搞诈骗活动,后来竟然偷偷卖掉了吉姆。哈克和汤姆又想方设法去营救吉姆,当他们找到吉姆时,吉姆已经是自由人了——因为他的女主人在临终前给了他自由。汤姆的姑妈又想收养哈克,但哈克扔然逃走了,去过他的无拘无束的自由生活。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马克·吐温最重要的作品,它既与《汤姆·索亚历险记》是姊妹篇,同时又是一部独立的作品。小说的中心主题是反对种族压迫。尽管在南北战争以后蓄奴制已经被取消,但是对黑人的种族压迫依然存在。虽然小说写于战争结束以后,但其内容仍然是反映战争以前的社会现实,这也表现了作者对社会问题的关心,对压迫黑人制度的否定。哈克这一形象寄托了作者反对种族压迫的民主主义思想,他不愿意过那种“体面”的生活,不能忍受父亲的虐待,他的逃跑表明了他对自由的追求和对资本主义环境的反抗;他不怕冒犯法律和社会道德传统去帮助吉姆,又体现了他敢于斗争的精神。小说的另一个人物吉姆也有着丰富的思想情感与优秀品质,他渴望自由幸福的生活,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不愿忍受奴役和压迫;但他身上又存在着迷信和无知的缺点,这又恰恰说明了黑人所受的残酷的阶级压迫和因此导致的教育的缺乏。
这部小说触及了美国社会所存在的多方面的问题,特别是提出了种族压迫的问题,因而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小说最主要的艺术特点是现实主义的具体性和浪漫主义的抒情性的有机结合与完美交融,同时大量使用民间口语,具有鲜明的民族语言风格。

马克·吐温,原名塞缪尔·朗赫恩·克莱门斯,1835年11月31日生在密苏里州佛罗里达镇,长在密西西比河上的小城汉尼拔。父亲是个不得意的乡村律师和店主。1851年他在哥哥欧莱恩开办的报馆中充当排字工人,并开始学习写作幽默小品。1853年后在美国中西部和东部做排字工人。1856年去新奥尔良,想转道去巴西,在乘船沿密西西比河南下时遇见老舵手贺拉斯·毕克斯比,拜他为师,18个月出师后在密西西比河上做舵手,直至内战爆发,水路交通断绝,在战争中他曾一度参加南军。


1861年欧莱恩被林肯总统派去西部内华达领地政府任秘书,他随同前往,试图在经营木材业与矿业中发财致富,均未成功,便转而以写文章为生。1862年马克·吐温在内华达弗吉尼亚城一家报馆工作。1863年,他开始使用“马克·吐温”的笔名。这个词是密西西比河水手的行话,意思是“12英尺深”,指水的深度足使航船通行无阻。1864年,他在旧金山结识幽默作家阿·沃德和小说家布·哈特,得到他们的鼓励和帮助,提高了写作的本领。1865年在纽约一家杂志发表幽默故事《卡拉韦拉斯县驰名的跳蛙》。该故事根据一个流行已久的传说改写,生动地表现了当时在开发中的美国西部所特有的幽默的风格,加上突出的运用口语的文风,使他一举闻名。此后马克·吐温经常为报刊撰写幽默文章。1867年马克·吐温作为记者乘“桂格城”号轮船随一批旅游者去欧洲和巴勒斯坦旅行。他写的报道后来辑成《傻子国外旅行记》(1869),此书嘲笑了欧洲的封建残余和宗教愚昧,也讽刺了富有的美国旅游者的庸俗无知。


1870年马克·吐温与奥莉薇娅·兰登结婚,她是纽约州一个资本家的女儿。这段婚姻对马克·吐温的影响如何,历来有两种见解:一种认为他的妻子成了他的作品的检察官,妨碍他偏于粗犷的才能的发挥;多数人则认为这段婚姻不妨碍他的创作,反而是相辅相成,十分美满。


马克·吐温婚后居住在布法罗,自己编辑发行《快报》,一年后因赔钱过多而出让。1872年他出版了《艰苦岁月》一书。该书反映了他在西部新开发地区的生活经历,其中记载了一些奇闻轶事,特别是富有美国西部特色的幽默故事。1873年他同查·沃纳合作出版了第一部长篇小说《镀金时代》。这部小说讽刺了美国内战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时社会上投机暴发以及政治腐败的情况。其中描写了两个著名的人物:赛勒斯上校彬彬有礼,慷慨好客,虽贫无一文,但充满轻易致富的幻想;参议员狄尔华绥是政客,满口仁义道德,其实投机欺诈,无所不为。这两个人物是“镀金时代”的精神体现。


1871年马克·吐温举家移居东部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这时他已成为有名的作家和幽默演说家。在以后的20年里,他常和一些文人来往,也受到了他们的影响,这20年也是他创作的丰收时代。1875年马克·吐温应豪威尔斯之约,为《大西洋月刊》撰文。他以早年在密西西比河上做舵手的生活为题材,写了7篇文章,后汇集成书,名为《密西西比河的往事》。这本书用自传体的形式,以幽默的笔法,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的风格,把密西西比河和河边小镇上的生活写得生动感人。8年后,他回到家乡,把这本书扩充成为《密西西比河上》(1883),其中特别有价值的是记载了他早年在船上时与舵手们联合起来成立协会,为保护自身的经济利益与船长作斗争的事迹。此后密西西比河和在家乡汉尼拔的童年生活常常成为他的几本杰作的题材来源。


1876年,长篇小说《汤姆·索耶历险记》。小说虽然是以密西西比河上某小镇为背景的少年读物,但为任何年龄的读者所喜爱。书中写淘气的汤姆和他的伙伴哈克贝里·费恩以及汤姆的女友贝姬·撒切尔的许多故事,不少是作者的亲身经历,有许多合乎孩子心理的有趣情节。书中也讽刺了宗教的伪善,但结尾写汤姆和哈克贝里发现藏金致富,哈克贝里又被一个有钱的寡妇收为义子,却落入俗套。


马克·吐温的另一部重要的小说《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于1876年开始执笔,1884年出版。这部小说得到批评家的高度评价,深受国内外读者的欢迎,同时也不断遭到查禁。英国诗人托·艾略特说,这部小说在英美两国开创了新文风,是“英语的新发现”。他还认为哈克贝里·费恩的形象是永恒的,可以同奥德修斯、浮士德、堂吉诃德、唐璜、哈姆雷特等相比。美国小说家海明威说:“全部美国文学起源于马克·吐温的一本叫做《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的书。……这是我们所有的书中最好的一本书。”福克纳在50年代也表示了类似的意见。


马克·吐温1889年出版的《亚瑟王朝廷上的康涅狄格州美国人》和《王子与贫儿》(1881)都是以英国为背景讽刺封建制度和宗教的长篇小说。


1894年,马克·吐温出版的《傻瓜威尔逊》,塑造的是一个富有斗争性的女黑奴罗克西的形象。在这前后,他的家庭遭到不幸:两个女儿一病一死,妻子的健康逐渐恶化;他因投资制造自动排字机失败而破产,为了偿还债务,他外出旅行演讲,访问了夏威夷、新西兰、澳大利亚、印度和南美等地。1897年写成《赤道旅行记》,讽刺并谴责了帝国主义对殖民地人民的压迫。反对帝国主义成为他以后创作的中心思想。


1896年出版的《贞德传》,描写15世纪法国民族女英雄贞德的一生。马克·吐温自称这是他最好的也是他最喜爱的一本书。在他的笔下,贞德是人民的女英雄,也是理想的美德化身,最后却被国王查理出卖,丧生于愚昧落后的教会之手。这是马克·吐温唯一的一本非幽默作品,他怕读者误会他创作的本意,出版时用了别的笔名。


1898年马克·吐温还清了全部债务。1900年10月,在离开美国旅居欧洲几近十年之后,他全家回到美国,受到热烈欢迎,成为文艺界的领袖。1900年以后发表的许多时论作品,锋芒仍未稍减。如抨击帝国主义及其工具传教士而颂扬中国义和团运动的《给在黑暗中的人》(1901),批判美国镇压菲律宾民族独立运动的《为芬斯顿将军辩护》(1902),斥责比利时对刚果进行灭绝人性的侵略的《莱奥波尔德国王的独白》(1905),揭露沙俄侵略的《沙皇的独白》(1905),反对国内对黑人的歧视和私刑的《私刑合众国》,反对非正义战争的《战争祈祷文》等,都是富有战斗性的作品。


1904年,妻子奥莉薇娅在意大利逝世。马克·吐温也进入了事业的最后阶段。他早期作品如《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中已有表现的对“人类”的悲观情绪,此时成了他一些作品的主调。中篇小说《败坏了哈德莱堡的人》(1900),散文《人是怎么回事》(1906),故事《神秘的来客》(1916)等都有反映。晚年最重要的著作是他口授、由他的秘书笔录的《自传》。他于1910年4月21日去世。


马克·吐温出身寒微,通过写作而变成富有,享有盛名,他的心却和普通人民始终在一起。1907年他赴英国接受牛津大学名誉学位时,受到码头工人的欢迎,他认为这是一种最可贵的爱,因为它来自“人民”,来自“我自己的阶级”。他的作品充满对人民,尤其是对被压迫被剥削人民的热爱和对伪善者、剥削者、压迫者的愤恨。他的幽默以及作品中使用的语言,是他对美国文学的贡献,而两者都扎根于人民。他的最重要的创作源泉是密西西比河和他在河上的生活,因而他被称为美国“文学中的林肯”。在中国,马克·吐温也是深受欢迎的作家。


马克·吐温的作品中最受世界人民喜爱的就是《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这部小说中所描写的事情发生在美国南北战争之前。作者通过一个名叫哈克贝里的白人孩子帮助黑奴吉姆逃亡的故事,描绘了19世纪中叶美国中西部生活的各个侧面,揭露和讽刺了美国文明社会的丑恶现实,尤其对腐朽的蓄奴制度予以愤怒的谴责和批判。作品的思想倾向集中地体现在主人公哈克贝里的身上。


哈克贝里从小就是一个无家可归的流浪儿,他没有受过文明的教化,不必到教堂去祈祷,也不必穿上体面的衣服,学那些文雅的举止。他喜欢独立的生活,本是个自由自在的孩子。后来,好心的道格拉斯寡妇收养了他,教他读书,送他进学校,一心想把他教成一个斯文体面,循规蹈矩的“模范”儿童,以便他将来能成为一个“文明人”。可是,哈克厌恶小市民呆滞的生活和虚伪的客套,觉得在他的保护人家里过日子“太闷气”,简直是“一天到晚活受罪”。他不断地逃学,还跑到树林里去睡觉,表示只要能“换换空气”,宁肯到“地狱”里去。对于世人所景仰的上流社会,哈克并不以为然。他非但不愿做体面的绅士,就是让他和“有身份的人”呆在一起,他也会觉得“浑身发痒”。他对周围的一切保持着一个纯洁的儿童所特有的好奇和敏感,凭着自己的亲身感受判断其正确与否,甚至对神圣的宗教信条他也提出了疑问:“要是一个人能祷告什么就有什么,那为什么犹肯·韦恩卖猪肉亏的钱赚不回来呢?为什么寡妇让人偷掉的银鼻烟盒儿求不回来呢?为什么华杰小姐不能胖起来呢?不,我心想,祷告根本就没有什么道理。”哈克终于因为忍受不了死气沉沉的生活和文明的教化,从那个环境中逃了出来,去寻求自己理想中的自由生活。在马克·吐温笔下,哈克与这个呆板的社会规范格格不入,这才使得他免于被环境所败坏,保持了他淳朴、正直、善良的性格和清醒、敏感的头脑,出落得更加天真可爱。


但是,作为一个在这样的社会中长大的十二、三岁的孩子,他不可能不受环境的影响。作者如实地反映了哈克思想中的矛盾,更加强了这个人物的真实性——当哈克与吉姆相遇,并且和他乘着一只木排在密西西比河上逃亡时,他不得不面对当时严峻的社会道德问题——如何对待种族歧视和蓄奴制度的问题。这时,社会环境所强加给他幼小心灵的传统观念与他正直、善良的性格激烈地冲突起来。在这种激烈的思想斗争过程中,哈克的叛逆性格才真正成长起来。


吉姆逃亡是为了躲避被卖到南方去的悲惨命运。当时,蓄奴制在美国南部占统治地位,这种统治比中部要残酷得多。在南方的种植园里,黑奴被当作牛马役使,即便是最强壮的劳力,经过七、八年的折磨,也就被榨干了血汗,凄惨地死去了。正如马克·吐温所说:“……无论对于我们白人,还是对于黑人来说,南方的农场都纯粹是地狱,再没有更温和的字眼可以形容它了。”正是出于怜悯和同情,哈克愿意帮助一个将要被抛进“地狱”的人去争取自由。可是起初他并没有把吉姆当作一个具有人的尊严的同伴来看待,他总是戏弄他,取笑他。后来,他发现吉姆善良,忠厚;对待自己有时象朋友那样诚恳,有时又象父亲那样关切;发现他“也跟白种人一样”,“惦记着自己的家里人”,和白种人一样具有作为一个真正的人的尊严。于是,哈克否定了社会灌输给他的种族偏见,做出了自己的判断——吉姆“倒是一个挺好的黑人哩”。有一次,因为恶作剧而受到吉姆的埋怨,哈克自觉惭愧,“简直恨不得去亲亲他的脚”。从此,哈克再也没有取笑吉姆,两人成了知心朋友。


然而,在快到“自由州”的时候,蓄奴制的观念又开始一次次地折磨小哈克了。被他称作“良心”的那种东西在不时地警告他:拐走主人的财产是大逆不道。每当他听到吉姆为盼望自由而欢呼时,他就感到“浑身连发抖带发烧。”往日学校的教导也象瘟疫一样总是缠着他,老是有个什么东西对他说:“谁要是象你那样,干出拐逃黑人的事来,就得到阴间去下油锅。”在哈克面前,告发吉姆是一条符合上帝意旨的“正路”,而帮助他逃跑则是一条通向“地狱”的邪路。在这岔路口上,哈克战栗了。


哈克的这种心理矛盾真实地反映了南北战争前奴隶制观念在一个善良孩子的心灵上所投下的阴影。马克·吐温就有过这样的亲身感受。马克·吐温6岁那年,他的父亲曾以地方法官的身份,参与对三个教唆奴隶逃跑的废奴主义者的审判。当时有许多本地人在场,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威胁这三个白人,要把他们拉出去吊死。最后,在公众的欢呼声中,法官判处他们12年苦役。1895年马克·吐温在他的札记中写道:


“在过去那些奴隶制的日子里,全镇的人都赞许这一件事,那就是奴隶财产的不可侵犯的神圣性。帮助偷一匹马或一头牛是一桩低劣的罪行,而帮助一个被追捕的奴隶,……或是在有机会马上告发他时犹豫不决,则是一桩更卑鄙的罪行,那就带上了一个污点,一个洗刷不掉的污点。追捕奴隶的人持有这种观点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有可观的赏金;但是穷苦的人们持有这种观念,……而且是带着热烈的、不妥协的情绪,这是在我们久远的今天所不能理解的。那时,这种观念对我来说似乎理所当然;而且哈克……赞同它也是非常自然的,尽管在今天看来是那样荒唐。”


不难看出,奴隶制度正是当时那个文明社会的基础,一个白人孩子要想从奴隶制偏见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将是多么困难。帮助一个黑奴争取自由意味着对社会的挑战,哈克必须拿出和自己的亲人、朋友以至于整个社会对抗的勇气来。


哈克的思想斗争是相当痛苦的。他一度抵挡不住“良心”的谴责,给吉姆的主人华森小姐写了一封信,告发吉姆的行踪。可是,他马上又想起他和吉姆在木排上和谐、友爱的生活,想起吉姆对他的关怀和照顾,想起吉姆亲热地叫他“宝贝儿”,称他作“老吉姆在世界上最好的朋友”。这时哈克瞧着自己刚写完的那封信,感到非常不安,作者写道:


这事真叫人左右为难。我把那张纸拾起来,拿在手里。我浑身哆嗦起来了,因为我得打定主意,在两条路当中选定一条,永远不能翻悔,这是我看得很清楚的。我琢磨了一会儿,好象连气都不敢出似的,随后,才对自己说:


“好吧,那么,下地狱就下地狱吧,”接着,我就一下子把它扯掉了。


这标志着哈克和奴隶制观念的彻底决裂。他表示“从此以后就再也不打算改邪归正了。”他不愿再走文明世界的“正路”,不愿再做被人们普遍称道的“好事”,背叛了那个虚伪的“上帝”,选择了一条被当时社会所不齿的“邪路”。这条路实际上正是当时美国人民和资产阶级民主力量所走的反对蓄奴制的正义道路。它最后导致了1861年~1865年的南北战争——美国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在两个逃亡者寻求自由的旅程中,哈克几次走进了密西西比河两岸的城市和乡村,这使他得以更广泛地接触社会,观察、认识那里所发生的一切。在这个游历的过程中,同样表现了他的叛逆性格。


有一次,哈克在河上遇险,被格兰纪福家收留。在那里,他亲眼看到了格兰纪福和谢伯逊这两个大家族之间世代相传的血腥械斗。最后一次殴斗的直接原因是格兰纪福的女儿和谢伯逊的儿子私奔,结果,格兰纪福父子都在苦斗中凄惨地、毫无价值地死去了。在这段经历中,哈克始终是一个旁观者,然而,却默默地表示出他对这种野蛮的社会现象的憎恶。哈克不能理解,这些高贵的名门世族、举止文明的绅士,为什么会无休止地互相残杀;当问起这世代宿怨的起因时,双方竟无一人记得。看到格兰纪福和谢伯逊两家人荷枪实弹地坐在教堂里听牧师讲“友爱”,听到他们热烈地谈论对上帝的虔诚,哈克感到讨厌,他想,“上教堂的人差不多都是万不得已才去的,猪可就不一样。”对于罗密欧与朱丽叶式的爱情,那些高贵的绅士们都抱仇视、厌恶的态度,而哈克则不然。他无意中当了爱情的信使,听说这对情人在夜里逃走,并且已经过河脱险,他感到由衷的高兴。哈克的这些思想与世俗观念是背道而驰的。


“国王”和“公爵”是哈克路遇的两个骗子。他们唯利是图,一路上不择手段地谋取金钱,甚至冒充玛丽小姐的叔叔,想要夺取她应分的遗产。他们靠着信口胡说,痛哭流涕,骗取了人们的信任,得到了一口袋价值6000块的金元,还拍卖了原主人所有的产业和奴隶。对金钱抱着贪婪欲望的不只是这两个骗子,还包括市镇上几乎所有的人。当“国王”和“公爵”把一袋金元拿到公众面前时,“大伙儿都冲着桌子跟前围拢过来”,“人人都瞧着眼馋,直舔舌头。”马克·吐温在这里揭露了美国文明的一个最突出的特征——拜金狂。但唯独哈克是个例外,他蔑视文明世界天经地义的公理。在小说的第四章里,就有一段描写哈克把自己的钱无偿地送给萨契尔法官的情节。后来看到两个骗子如此无耻,贪婪,他说:“我一辈子也没见过象国王这么贪得无厌的家伙。他简直是什么都要吞掉才甘心。”这时,哈克已经不只是怀着厌恶的心情冷眼旁观,而是勇敢地站出来,救助孤弱者。他从“国王”和“公爵”屋里偷出了钱袋,使它物归原主;还向玛丽小姐揭露了这两个家伙的本来面目,并机智地安排了惩罚他们的计策。


哈克的旅程确实是一种“历险”。他一次又一次地怀着厌恶或恐惧的心情摆脱那个凶险、丑恶的现实世界。在小说的结尾,哈克说:


我觉得我只好比他们俩先溜到印江人那边去,因为莎莉阿姨打算收我做干儿子。让我受教化,这个我可受不了。我早就尝过这个滋味了。


这个含蓄的尾声暗示了哈克同美国传统观念的决裂。和哈克一样,马克·吐温厌恶当时的社会,同时又对自由理想的实现抱有一线希望。他曾经在哈克和吉姆的旅程中为他们安排了一个幻想中的自由州卡罗,但是,他也知道,这种希望很渺茫,因此让他们的木排在迷雾之中漂过了卡罗,始终没能找到这个幻想中的乐园。作者这样的处理是明智的,他自己在现实中没有看到一条通向自由的道路,也没有牵强地为他的小主人公指示这样的道路,于是便有了哈克性格中的适世主义倾向——哈克对现实社会的叛逆只能最终表现为消极的逃避,无可奈何的隐匿,而不是有力的反抗。


值得注意的是,马克·吐温把自然与社会相对立,并以这样的观点来批判现实。比起《汤姆·索亚历险记》来,《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揭露社会更具有深度和广度;但就作者手中批判现实的武器来说,还依然如故。他没有力图从哈克的社会经历中寻找哈克性格形成的根本原因,而是把儿童们自然的天性——淳朴、善良、渴望自由、追求美好生活的天性与扼杀这一天性的文明社会加以对照,强调他本身的个性尚未被丑恶的环境所败坏,把他摆脱奴隶制偏见的原因也归结于“健全的心灵”战胜了“被毒害的良心”。同样,作者把文明世界的本质解释为社会对大自然的粗暴的败坏,社会道德对人的善良本性的粗暴的败坏。因此,作者以浪漫的、抒情的笔调描绘密西西比河上的自然风光和哈克同吉姆在木排上清新和谐的生活——它象征着自由。同时,他又以讽刺的、漫画式的笔触描写密西西比河两岸人们的粗野、残忍、虚伪和贪婪——它代表着文明社会。这种鲜明的对照固然使现实社会更显得丑恶,使作者理想的主人公更显得可爱,却也使哈克的形象带上了一些超脱现实的色彩。


在哈克的形象塑造上,马克·吐温采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其中有些是极有特色的。例如,作品的构思很有独到之处。马克·吐温继承了传奇式流浪汉小说的传统,让哈克扮演一个天真无邪、对文明世界非常陌生的孩子,让他走进这个世界,一路漂泊,用一种孩子所特有的好奇、天真的眼光观察这个世界,怀着一种对周围的一切并不理解的心情游历这个世界。这样一来,既可以通过孩子天真的眼睛折射出来的景象,微妙地表现作者对那个世界的讽刺和批判,又可以反映主人公如何在游历的过程中逐渐熟悉那个世界,认识那个世界。有的美国评论家把这称作“导向觉醒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旅行,”实际上这也就是哈克叛逆性格的自然的成熟和发展过程。


作者善于运用对比、衬托的艺术手法来刻画人物,而且重视人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小说中的两个最重要的人物——哈克和吉姆,是两个有着共同的追求自由的理想,而又具有不同性格、不同肤色、不同年龄、不同经历的角色,他们之间的这种异同,使得各自的性格显得更加鲜明。有了老吉姆的忠厚、诚恳、慈爱,才更烘托出小哈克的天真、淘气和善良;有了吉姆同哈克的友谊及吉姆的高尚人格对哈克的感染,才使得哈克对种族偏见的反抗更显得合情合理、真切动人。哈克的好朋友汤姆在书中是个次要角色,但是他对于哈克性格的塑造来说却是十分有意义的。他也是个善良、机智的孩子,与哈克不同的是,他读游侠小说入了迷,一心想要脱离社会现实,去追求书中惊险的英雄生活。汤姆的这种堂吉诃德式的幻想,正衬托出哈克的桑乔式的清醒。这两个人物在《汤姆·索亚历险记》中都出现过,对比之下,汤姆正是《汤姆·索亚》中的小汤姆,而哈克则在广泛接触社会之后成长起来了。他的思想更不受束缚,更实际,他不仅违反了传统的道德观念,而且对书本中的神圣信条也发生了怀疑。


这部小说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写法,全书以主人公哈克自述的口气写成。哈克一本正经地把故事讲给读者听,还不断地谈着自己的感受,这样一来,他的性格就不仅是在他所经历的一系列事件中,而且还在他本人的叙述中细致、传神地表现出来了。哈克讲故事所用的语言正符合他这个乡村孩子的身份,字句间透着质朴、幽默,充满生动的口语和粗俗的俚语,没有一点矫揉造作的痕迹,而且极富表现力。就象哈克的性格与文明社会格格不入一样,他的语言也大大触犯了文明、优雅的规范,闻其声,知其人,用这种“叛逆式”的语言来塑造这个不接受教化的小叛逆者的形象是再合适不过了。

马克吐温在贫穷中度过了一生。

1835年11月30日,马克·吐温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佛罗里达的乡村贫穷律师家庭。他是家中7个小孩中的第6个。他的父亲是当地的律师,收入微薄,家境拮据。小马克·吐温上学时就不得不打工。

他十一岁那年父亲去世,从此他开始了独立的劳动生活,先在印刷厂当学徒,当过送报员和排字工,后来又在密西西比河上当水手和舵手。

1847年3月24日马克·吐温的父亲约翰·克莱门斯死于肺炎。1847年,家世寒微的马克·吐温开始去做印刷所学徒、报童、排字工人、水手、淘金工人、记者等工作。

1851年,马克·吐温成为一名排字工人,也有投稿,并开始给他哥哥奥利安创办的《汉尼拔杂志》(Hannibal Journal)写草稿。

马克·吐温开始写作经历

1852年5月1日在波士顿的幽默周刊《手提包》上发表了他的处女作《拓殖者大吃一惊的花花公子》。

1863年,开始使用“马克·吐温”的笔名名。

1867年,一家当地的报纸提供了一次往地中海地区的轮船旅游。在他往欧洲和中东的旅程期间,他写了1869年收集成的著名旅行信件系列《傻子旅行》。在此期间,他遇见了查尔斯·兰登(Charles Langdon)并看到兰登姐姐欧莉维亚(Olivia Langdon)的相片,吐温对她一见钟情。

1870年马克·吐温与纽约州一个资本家的女儿欧莉维亚·兰登结婚。婚后居住在布法罗,自己编辑发行《快报》,一年后因赔钱过多而出让。

1872年出版《艰苦岁月》一书,反映了他在西部新开发地区的生活经历,其中记载了一些奇闻轶事,特别是富有美国西部特色的幽默故事。

1873年他同查·沃纳合写的《镀金时代》,是他第一部长篇小说。



马克吐温:

美国作家。原名塞缪尔•朗赫恩•克莱门斯。1835年11月30日生于密苏里州,1910年4月21日卒于康涅狄格州。

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马克•吐温被誉为“美国文学中的林肯”“最具美国本土特色的作家”。他经历了美国从“自由”资本主义到帝国主义的发展过程,其思想和创作也表现为从轻快调笑到辛辣讽刺再到悲观厌世的发展阶段。

幼时家境贫困,12岁时因父亲去世辍学,开始到印刷所当学徒,稍大一点便外出找活干。21岁时,对轮船上的领港员生活发生极大兴趣,决定拜师学艺。密西西比河上 4 年领港生活使他熟悉各式各样的人。这一段经历为他今后的创作提供了许多素材 。 他的笔名马克 • 吐温就取自船工生活:mark 是“测标”,twain为“两英寻(合12英尺)”,“测标两英寻”说明仍是安全水位。1861年,南北战争爆发,他随哥哥去内华达;先卷入找矿热潮,后去报馆工作,从此开始创作生涯。

19世纪60~70年代,马克•吐温发表幽默短篇共70篇,其中多数为小品类。它们的主要特色是极度夸张、幽默、滑稽。主人公往往天真老实,思想单纯,有一套先入为主的想法,结果处处碰壁。他的成名作《卡拉维拉斯县驰名的跳蛙》和名篇《竞选州长》、《神秘的访问》都是这样写的。在一部分作品里,幽默含有讽刺,如《竞选州长》、《坏孩子的故事》 、《好孩子的故事》等 。作者解释说“ 幽默只是花絮”,“为幽默而幽默是不能经久的”,他的幽默滑稽出自严肃的创作目的。这期间他讽喻的社会现象有: 种族歧视、新闻界的乌烟瘴气、投机心理以及社会道德的错位与虚伪。

60年代末马克•吐温到了东部之后,发表了《傻子出国记》、《过苦日子》和《镀金时代》三部长篇作品。

《傻子出国记》为通讯集,是马克•吐温的旅欧报道。写天真无知的美国人在欧洲的旅游见闻,滑稽、诙谐,表现出美国人在欧洲封建社会及其印记面前的优越感。《过苦日子》是一部回忆录,写作者到内华达找矿经过,其中有不少虚构成分,把艰苦的淘金生活写得生气勃勃,热气腾腾,其间一些夸张 、滑稽的故事表现出马克•吐温的喜剧才能。《镀金时代》是他同邻居、作家查尔斯•沃纳合写的长篇小说,旨在讽刺当时疯狂的社会投机心理。小说的人物有企业家、政客、农场主和小市民。作者通过艺术形象告诉我们:在那个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代,获得大量财富的是投机商、企业家和政客,小人物永远是在做梦,就像那位塞勒斯上校,发财梦做了一个又一个,可餐桌上“只见冷水和生萝卜”。

70年代初,马克•吐温同一位富商的女儿奥利薇亚•兰登结婚,定居在马萨诸塞州的哈特福德。《汤姆•索亚历险记》、《在密西西比河上》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就是这段稳定的生活期间写的。《汤姆•索亚历险记》描写少年儿童追求新奇、冒险的生活。小汤姆厌恶呆板乏味的小镇生活,包括主日学校的虚伪刻板、守旧的小市民习气、老一套的布道演说……他同小伙伴去岛上“探险”,同大自然融为一体,表现出少年儿童的活泼的稚气。《在密西西比河上》回忆了作者当年的水上生涯。大河景色、航运经历、弟弟遇难等真实故事,富有诗意,抒情气氛很浓。书中写到领港员协会的组织和斗争是19世纪美国劳工运动的宝贵史料。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马克•吐温的代表作,也是美国文学的一部名著。小说续《汤姆•索亚历险记》的内容,主人公换成汤姆的朋友哈克——一个穷苦白人的儿子 。他害怕醉鬼父亲毒打,又受不了保护人的清规戒律,离家出走,半路上遇见黑奴吉姆,两人乘木排沿着密西西比河逃亡,去寻找自由州。哈克虽没有受过教育,爱撒谎,但本性善良,好开玩笑,又富于同情心。一路上吉姆照顾哈克,哈克帮助吉姆匿藏。哈克长期生活在蓄奴州,流行的种族歧视观念常牵制着他。他们越接近自由州,哈克的内心矛盾越尖锐。当时蓄奴州的法律规定,帮助黑奴逃跑是有罪的,他决定写信向吉姆的主人告发。可是一想起吉姆渴望自由,临危不惧 ,而且舍己为人等优良品质,哈克就感到为难,最后终于把信撕掉。哈克的作为表现了作者自由、平等的民主理想。书中还描写了南北战争前多方面的社会生活,创造了许多人物形象。小说纯粹用美国口语写成,开创了美国文学口语文体的传统。

80年代后期开始,马克•吐温的作品有:用荒诞情节批判英国封建体制的 《亚瑟王朝廷上的康涅狄格州美国人》,用巧妙错位的故事讽刺美国种族歧视的《傻瓜威尔逊》,歌颂法国民族女英雄的《冉•达克》,以及深刻剖析金钱腐蚀作用、暴露上等人伪善面貌的《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

80年代马克•吐温筹办出版公司并投资新式排字机的试制工程。这两项工作均告失败,致使马克•吐温破产。1891年,他迁家欧洲,自己作环球巡回演讲以偿还债务。1900年回国。这个时期,他发表的长篇作品有《赤道环游记》。

20世纪初,马克•吐温发表了一系列反帝政论:《使用私刑的合众国》、《给生在黑暗中的人》、《为芬斯顿将军辩护》、《战争祈祷》等。在这些论文中,作者控诉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同情并支持殖民地人民的斗争。随着作者对社会现实认识的深化,他的幽默风格逐渐从滑稽趋向讽喻 ,开朗活泼的心情也逐渐变为忧郁愤慨,这在他后期反帝政论中尤为明显。在《什么是人》 ,《第44号,神秘的陌生人》等作品中还流露出人生如梦的悲观情绪。

他的文学生涯很长,因此发表过的作品也有很多。作品大致分类:

短篇:处女作《拓殖者大吃一惊的花花公子》、《百万英镑》、《竞选州长》、《哥尔斯密的朋友再度出洋》《卡拉维拉斯郡著名的跳蛙》、《康涅狄克焦最近的狂欢节上的罪行纪实》

中篇:《败坏赫德莱堡的人》、《艰难历程》

长篇:《傻子国外旅行记》、《镀金时代》、《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里·芬历险记》、《王子与贫儿》、《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傻瓜威尔逊》、《在亚瑟王朝的康涅狄克州的美国佬》、《冉·达克》
侦探汤姆.索亚》

游记:《国外旅游记》、《赤道游记》

剧本:《阿星》

回忆录:《格兰特回忆录》

马克吐温的创作年表:

1852.5.1 《拓殖者大吃一惊的花花公子》发表于波士顿的幽默周刊《手提包》上。这是赛缪尔·克莱门斯的处女作。(自学的马克·吐温在印刷所当学徒、排字时,即开始练笔,发表这个处女作时年17岁。)

1864.6 移居旧金山,在《晨报》工作。开始为《旧金山人》写稿,时主编为小说家勃勒特·哈特。

1865.11.18 纽约的《星期六邮报》发表了马克·吐温的《卡拉维拉斯郡著名的跳蛙》。各处纷纷转载,马克·吐温开始在国内取得名声。

1867.4.25 查尔斯·韦勃出版了马克·吐温的第一本书《卡拉维拉斯郡著名的跳蛙和其它随笔》。

1869.7 马克·吐温的《傻子国外旅行记》出版,发行者为易里夏·勃里斯。

1872.2 《艰难历程》由勃里斯的美国出版公司出版。

1873年冬 马克·吐温与作家查尔斯·特德雷·华纳合作,写了《镀金时代》。华纳为其在哈特福特的邻居。

1873.12 《镀金时代》出版。发行者为美国出版公司的勃里斯。(为美国历史上的一个时代起一个幽默而讽刺的名字,并为世人所认同,尚乏先例)

1874年夏 马克·吐温开始写《汤姆·索亚历险记》,并把《镀金时代》编成剧本。当时是在纽约的埃尔弥拉附近的夸雷农庄。

1876.1 《康涅狄克焦最近的狂欢节上的罪行纪实》在《大西洋月刊》上发表。

1876年夏 马克·吐温开始写《赫克尔贝里·芬历险记》,地点在夸雷农庄。

1876.10 与勃勒特·哈特合作写喜剧《阿星》。十二月完成,但两人的友谊从此难以维持。

1876.12 《汤姆·索亚历险记》由勃里斯出版。时间是在交稿后一年以上,这样就没有能赶上圣诞节的好生意季节。马克·吐温开始考虑换一家出版商出版其著作。

1877.7.31 《阿星》在纽约的“第五条街剧院”演出。五周后停演,演出者在钱财上有亏损。

1877.11 开始写《王子与贫儿》。

1878年春—1879年夏 全家往欧洲旅行,特别是游了德国。为《国外旅游记》收集了材料。

1880.3 《国外旅游记》出版。出版者为美国出版公司的勃里斯。

1881.12 《王子与贫儿》出版。出版者为波士顿的詹姆斯·勒·奥斯谷特。

1882.4 马克·吐温重访密西西比河上,以便为其《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的下半部收集材料。他遍访密西西比河流域,一直到五月底。

1883年夏 马克·吐温在夸雷农庄完成了《赫克尔贝里·芬历险记》的写作。《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由奥斯谷特出版。
1885.2.18 《赫克尔贝里·芬历险记》由惠勃斯特出版公司出版。

1885.3 麻省康谷尔顿的图书委员会称《赫克尔贝里·芬历险记》为“无聊之作,只能供贫民窟阅读”。不得放在书架上,从而开始了禁书的一段历史,其影响直至今日。虽然如此,到五月份时,《赫克》出售了五万一千本。(这样的禁书是个别单位的,并非全国性的)

1885.12 惠勃斯特公司出版了《格兰特回忆录》,格兰特一家收益四十万元, 使得他们能免于破产。马克·吐温也深信自己有经商的天才。 (格兰特将军,1869—1877任总统。格兰特与马克·吐温交谊较深)

1886.1 马克·吐温开始写《在亚瑟王朝的康涅狄克州的美国佬》。

1889.12 《在亚瑟王朝的康涅狄克州的美国佬》由惠勃斯特出版公司出版。

1894.4.16 《汤姆·索亚在国外》由惠勃斯特公司出版。

1894.11 《傻瓜威尔逊》由美国出版公司出版。

1896.5 《冉·达克》由哈泼公司出版。

1896.11 《侦探汤姆.索亚》由哈泼公司出版。

1897.11 《赤道游记》由美国出版公司出版。

1901.2 《致坐在黑暗中的人》在《北美评论》上发表。(这是马克·吐温反对帝国主义在世界各地实行侵略的名篇——译者)
1910年冬春 马克·吐温健康恶化。

1910.4.21 马克·吐温因狭心症不治逝世。

美国作家。原名塞缪尔•朗赫恩•克莱门斯。1835年11月30日生于密苏里州,1910年4月21日卒于康涅狄格州。

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马克•吐温被誉为“美国文学中的林肯”“最具美国本土特色的作家”。他经历了美国从“自由”资本主义到帝国主义的发展过程,其思想和创作也表现为从轻快调笑到辛辣讽刺再到悲观厌世的发展阶段。

幼时家境贫困,12岁时因父亲去世辍学,开始到印刷所当学徒,稍大一点便外出找活干。21岁时,对轮船上的领港员生活发生极大兴趣,决定拜师学艺。密西西比河上 4 年领港生活使他熟悉各式各样的人。这一段经历为他今后的创作提供了许多素材 。 他的笔名马克 • 吐温就取自船工生活:mark 是“测标”,twain为“两英寻(合12英尺)”,“测标两英寻”说明仍是安全水位。1861年,南北战争爆发,他随哥哥去内华达;先卷入找矿热潮,后去报馆工作,从此开始创作生涯。

19世纪60~70年代,马克•吐温发表幽默短篇共70篇,其中多数为小品类。它们的主要特色是极度夸张、幽默、滑稽。主人公往往天真老实,思想单纯,有一套先入为主的想法,结果处处碰壁。他的成名作《卡拉维拉斯县驰名的跳蛙》和名篇《竞选州长》、《神秘的访问》都是这样写的。在一部分作品里,幽默含有讽刺,如《竞选州长》、《坏孩子的故事》 、《好孩子的故事》等 。作者解释说“ 幽默只是花絮”,“为幽默而幽默是不能经久的”,他的幽默滑稽出自严肃的创作目的。这期间他讽喻的社会现象有: 种族歧视、新闻界的乌烟瘴气、投机心理以及社会道德的错位与虚伪。

60年代末马克•吐温到了东部之后,发表了《傻子出国记》、《过苦日子》和《镀金时代》三部长篇作品。

《傻子出国记》为通讯集,是马克•吐温的旅欧报道。写天真无知的美国人在欧洲的旅游见闻,滑稽、诙谐,表现出美国人在欧洲封建社会及其印记面前的优越感。《过苦日子》是一部回忆录,写作者到内华达找矿经过,其中有不少虚构成分,把艰苦的淘金生活写得生气勃勃,热气腾腾,其间一些夸张 、滑稽的故事表现出马克•吐温的喜剧才能。《镀金时代》是他同邻居、作家查尔斯•沃纳合写的长篇小说,旨在讽刺当时疯狂的社会投机心理。小说的人物有企业家、政客、农场主和小市民。作者通过艺术形象告诉我们:在那个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代,获得大量财富的是投机商、企业家和政客,小人物永远是在做梦,就像那位塞勒斯上校,发财梦做了一个又一个,可餐桌上“只见冷水和生萝卜”。

70年代初,马克•吐温同一位富商的女儿奥利薇亚•兰登结婚,定居在马萨诸塞州的哈特福德。《汤姆•索亚历险记》、《在密西西比河上》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就是这段稳定的生活期间写的。《汤姆•索亚历险记》描写少年儿童追求新奇、冒险的生活。小汤姆厌恶呆板乏味的小镇生活,包括主日学校的虚伪刻板、守旧的小市民习气、老一套的布道演说……他同小伙伴去岛上“探险”,同大自然融为一体,表现出少年儿童的活泼的稚气。《在密西西比河上》回忆了作者当年的水上生涯。大河景色、航运经历、弟弟遇难等真实故事,富有诗意,抒情气氛很浓。书中写到领港员协会的组织和斗争是19世纪美国劳工运动的宝贵史料。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马克•吐温的代表作,也是美国文学的一部名著。小说续《汤姆•索亚历险记》的内容,主人公换成汤姆的朋友哈克——一个穷苦白人的儿子 。他害怕醉鬼父亲毒打,又受不了保护人的清规戒律,离家出走,半路上遇见黑奴吉姆,两人乘木排沿着密西西比河逃亡,去寻找自由州。哈克虽没有受过教育,爱撒谎,但本性善良,好开玩笑,又富于同情心。一路上吉姆照顾哈克,哈克帮助吉姆匿藏。哈克长期生活在蓄奴州,流行的种族歧视观念常牵制着他。他们越接近自由州,哈克的内心矛盾越尖锐。当时蓄奴州的法律规定,帮助黑奴逃跑是有罪的,他决定写信向吉姆的主人告发。可是一想起吉姆渴望自由,临危不惧 ,而且舍己为人等优良品质,哈克就感到为难,最后终于把信撕掉。哈克的作为表现了作者自由、平等的民主理想。书中还描写了南北战争前多方面的社会生活,创造了许多人物形象。小说纯粹用美国口语写成,开创了美国文学口语文体的传统。

80年代后期开始,马克•吐温的作品有:用荒诞情节批判英国封建体制的 《亚瑟王朝廷上的康涅狄格州美国人》,用巧妙错位的故事讽刺美国种族歧视的《傻瓜威尔逊》,歌颂法国民族女英雄的《冉•达克》,以及深刻剖析金钱腐蚀作用、暴露上等人伪善面貌的《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

80年代马克•吐温筹办出版公司并投资新式排字机的试制工程。这两项工作均告失败,致使马克•吐温破产。1891年,他迁家欧洲,自己作环球巡回演讲以偿还债务。1900年回国。这个时期,他发表的长篇作品有《赤道环游记》。

20世纪初,马克•吐温发表了一系列反帝政论:《使用私刑的合众国》、《给生在黑暗中的人》、《为芬斯顿将军辩护》、《战争祈祷》等。在这些论文中,作者控诉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同情并支持殖民地人民的斗争。随着作者对社会现实认识的深化,他的幽默风格逐渐从滑稽趋向讽喻 ,开朗活泼的心情也逐渐变为忧郁愤慨,这在他后期反帝政论中尤为明显。在《什么是人》 ,《第44号,神秘的陌生人》等作品中还流露出人生如梦的悲观情绪。

他的文学生涯很长,因此发表过的作品也有很多。作品大致分类:

短篇:处女作《拓殖者大吃一惊的花花公子》、《百万英镑》、《竞选州长》、《哥尔斯密的朋友再度出洋》《卡拉维拉斯郡著名的跳蛙》、《康涅狄克焦最近的狂欢节上的罪行纪实》

中篇:《败坏赫德莱堡的人》、《艰难历程》

长篇:《傻子国外旅行记》、《镀金时代》、《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里·芬历险记》、《王子与贫儿》、《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傻瓜威尔逊》、《在亚瑟王朝的康涅狄克州的美国佬》、《冉·达克》
侦探汤姆.索亚》

游记:《国外旅游记》、《赤道游记》

剧本:《阿星》

回忆录:《格兰特回忆录》

马克吐温的创作年表:

1852.5.1 《拓殖者大吃一惊的花花公子》发表于波士顿的幽默周刊《手提包》上。这是赛缪尔·克莱门斯的处女作。(自学的马克·吐温在印刷所当学徒、排字时,即开始练笔,发表这个处女作时年17岁。)

1864.6 移居旧金山,在《晨报》工作。开始为《旧金山人》写稿,时主编为小说家勃勒特·哈特。

1865.11.18 纽约的《星期六邮报》发表了马克·吐温的《卡拉维拉斯郡著名的跳蛙》。各处纷纷转载,马克·吐温开始在国内取得名声。

1867.4.25 查尔斯·韦勃出版了马克·吐温的第一本书《卡拉维拉斯郡著名的跳蛙和其它随笔》。

1869.7 马克·吐温的《傻子国外旅行记》出版,发行者为易里夏·勃里斯。

1872.2 《艰难历程》由勃里斯的美国出版公司出版。

1873年冬 马克·吐温与作家查尔斯·特德雷·华纳合作,写了《镀金时代》。华纳为其在哈特福特的邻居。

1873.12 《镀金时代》出版。发行者为美国出版公司的勃里斯。(为美国历史上的一个时代起一个幽默而讽刺的名字,并为世人所认同,尚乏先例)

1874年夏 马克·吐温开始写《汤姆·索亚历险记》,并把《镀金时代》编成剧本。当时是在纽约的埃尔弥拉附近的夸雷农庄。

1876.1 《康涅狄克焦最近的狂欢节上的罪行纪实》在《大西洋月刊》上发表。

1876年夏 马克·吐温开始写《赫克尔贝里·芬历险记》,地点在夸雷农庄。

1876.10 与勃勒特·哈特合作写喜剧《阿星》。十二月完成,但两人的友谊从此难以维持。

1876.12 《汤姆·索亚历险记》由勃里斯出版。时间是在交稿后一年以上,这样就没有能赶上圣诞节的好生意季节。马克·吐温开始考虑换一家出版商出版其著作。

1877.7.31 《阿星》在纽约的“第五条街剧院”演出。五周后停演,演出者在钱财上有亏损。

1877.11 开始写《王子与贫儿》。

1878年春—1879年夏 全家往欧洲旅行,特别是游了德国。为《国外旅游记》收集了材料。

1880.3 《国外旅游记》出版。出版者为美国出版公司的勃里斯。

1881.12 《王子与贫儿》出版。出版者为波士顿的詹姆斯·勒·奥斯谷特。

1882.4 马克·吐温重访密西西比河上,以便为其《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的下半部收集材料。他遍访密西西比河流域,一直到五月底。

1883年夏 马克·吐温在夸雷农庄完成了《赫克尔贝里·芬历险记》的写作。《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由奥斯谷特出版。
1885.2.18 《赫克尔贝里·芬历险记》由惠勃斯特出版公司出版。

1885.3 麻省康谷尔顿的图书委员会称《赫克尔贝里·芬历险记》为“无聊之作,只能供贫民窟阅读”。不得放在书架上,从而开始了禁书的一段历史,其影响直至今日。虽然如此,到五月份时,《赫克》出售了五万一千本。(这样的禁书是个别单位的,并非全国性的)

1885.12 惠勃斯特公司出版了《格兰特回忆录》,格兰特一家收益四十万元, 使得他们能免于破产。马克·吐温也深信自己有经商的天才。 (格兰特将军,1869—1877任总统。格兰特与马克·吐温交谊较深)

1886.1 马克·吐温开始写《在亚瑟王朝的康涅狄克州的美国佬》。

1889.12 《在亚瑟王朝的康涅狄克州的美国佬》由惠勃斯特出版公司出版。

1894.4.16 《汤姆·索亚在国外》由惠勃斯特公司出版。

1894.11 《傻瓜威尔逊》由美国出版公司出版。

1896.5 《冉·达克》由哈泼公司出版。

1896.11 《侦探汤姆.索亚》由哈泼公司出版。

1897.11 《赤道游记》由美国出版公司出版。

1901.2 《致坐在黑暗中的人》在《北美评论》上发表。(这是马克·吐温反对帝国主义在世界各地实行侵略的名篇——译者)
1910年冬春 马克·吐温健康恶化。

1910.4.21 马克·吐温因狭心症不治逝世。

美国作家。原名塞缪尔•朗赫恩•克莱门斯。1835年11月30日生于密苏里州,1910年4月21日卒于康涅狄格州。

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马克•吐温被誉为“美国文学中的林肯”“最具美国本土特色的作家”。他经历了美国从“自由”资本主义到帝国主义的发展过程,其思想和创作也表现为从轻快调笑到辛辣讽刺再到悲观厌世的发展阶段。

幼时家境贫困,12岁时因父亲去世辍学,开始到印刷所当学徒,稍大一点便外出找活干。21岁时,对轮船上的领港员生活发生极大兴趣,决定拜师学艺。密西西比河上 4 年领港生活使他熟悉各式各样的人。这一段经历为他今后的创作提供了许多素材 。 他的笔名马克 • 吐温就取自船工生活:mark 是“测标”,twain为“两英寻(合12英尺)”,“测标两英寻”说明仍是安全水位。1861年,南北战争爆发,他随哥哥去内华达;先卷入找矿热潮,后去报馆工作,从此开始创作生涯。

19世纪60~70年代,马克•吐温发表幽默短篇共70篇,其中多数为小品类。它们的主要特色是极度夸张、幽默、滑稽。主人公往往天真老实,思想单纯,有一套先入为主的想法,结果处处碰壁。他的成名作《卡拉维拉斯县驰名的跳蛙》和名篇《竞选州长》、《神秘的访问》都是这样写的。在一部分作品里,幽默含有讽刺,如《竞选州长》、《坏孩子的故事》 、《好孩子的故事》等 。作者解释说“ 幽默只是花絮”,“为幽默而幽默是不能经久的”,他的幽默滑稽出自严肃的创作目的。这期间他讽喻的社会现象有: 种族歧视、新闻界的乌烟瘴气、投机心理以及社会道德的错位与虚伪。

60年代末马克•吐温到了东部之后,发表了《傻子出国记》、《过苦日子》和《镀金时代》三部长篇作品。

《傻子出国记》为通讯集,是马克•吐温的旅欧报道。写天真无知的美国人在欧洲的旅游见闻,滑稽、诙谐,表现出美国人在欧洲封建社会及其印记面前的优越感。《过苦日子》是一部回忆录,写作者到内华达找矿经过,其中有不少虚构成分,把艰苦的淘金生活写得生气勃勃,热气腾腾,其间一些夸张 、滑稽的故事表现出马克•吐温的喜剧才能。《镀金时代》是他同邻居、作家查尔斯•沃纳合写的长篇小说,旨在讽刺当时疯狂的社会投机心理。小说的人物有企业家、政客、农场主和小市民。作者通过艺术形象告诉我们:在那个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代,获得大量财富的是投机商、企业家和政客,小人物永远是在做梦,就像那位塞勒斯上校,发财梦做了一个又一个,可餐桌上“只见冷水和生萝卜”。

70年代初,马克•吐温同一位富商的女儿奥利薇亚•兰登结婚,定居在马萨诸塞州的哈特福德。《汤姆•索亚历险记》、《在密西西比河上》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就是这段稳定的生活期间写的。《汤姆•索亚历险记》描写少年儿童追求新奇、冒险的生活。小汤姆厌恶呆板乏味的小镇生活,包括主日学校的虚伪刻板、守旧的小市民习气、老一套的布道演说……他同小伙伴去岛上“探险”,同大自然融为一体,表现出少年儿童的活泼的稚气。《在密西西比河上》回忆了作者当年的水上生涯。大河景色、航运经历、弟弟遇难等真实故事,富有诗意,抒情气氛很浓。书中写到领港员协会的组织和斗争是19世纪美国劳工运动的宝贵史料。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马克•吐温的代表作,也是美国文学的一部名著。小说续《汤姆•索亚历险记》的内容,主人公换成汤姆的朋友哈克——一个穷苦白人的儿子 。他害怕醉鬼父亲毒打,又受不了保护人的清规戒律,离家出走,半路上遇见黑奴吉姆,两人乘木排沿着密西西比河逃亡,去寻找自由州。哈克虽没有受过教育,爱撒谎,但本性善良,好开玩笑,又富于同情心。一路上吉姆照顾哈克,哈克帮助吉姆匿藏。哈克长期生活在蓄奴州,流行的种族歧视观念常牵制着他。他们越接近自由州,哈克的内心矛盾越尖锐。当时蓄奴州的法律规定,帮助黑奴逃跑是有罪的,他决定写信向吉姆的主人告发。可是一想起吉姆渴望自由,临危不惧 ,而且舍己为人等优良品质,哈克就感到为难,最后终于把信撕掉。哈克的作为表现了作者自由、平等的民主理想。书中还描写了南北战争前多方面的社会生活,创造了许多人物形象。小说纯粹用美国口语写成,开创了美国文学口语文体的传统。

80年代后期开始,马克•吐温的作品有:用荒诞情节批判英国封建体制的 《亚瑟王朝廷上的康涅狄格州美国人》,用巧妙错位的故事讽刺美国种族歧视的《傻瓜威尔逊》,歌颂法国民族女英雄的《冉•达克》,以及深刻剖析金钱腐蚀作用、暴露上等人伪善面貌的《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

80年代马克•吐温筹办出版公司并投资新式排字机的试制工程。这两项工作均告失败,致使马克•吐温破产。1891年,他迁家欧洲,自己作环球巡回演讲以偿还债务。1900年回国。这个时期,他发表的长篇作品有《赤道环游记》。

20世纪初,马克•吐温发表了一系列反帝政论:《使用私刑的合众国》、《给生在黑暗中的人》、《为芬斯顿将军辩护》、《战争祈祷》等。在这些论文中,作者控诉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同情并支持殖民地人民的斗争。随着作者对社会现实认识的深化,他的幽默风格逐渐从滑稽趋向讽喻 ,开朗活泼的心情也逐渐变为忧郁愤慨,这在他后期反帝政论中尤为明显。在《什么是人》 ,《第44号,神秘的陌生人》等作品中还流露出人生如梦的悲观情绪。

他的文学生涯很长,因此发表过的作品也有很多。作品大致分类:

短篇:处女作《拓殖者大吃一惊的花花公子》、《百万英镑》、《竞选州长》、《哥尔斯密的朋友再度出洋》《卡拉维拉斯郡著名的跳蛙》、《康涅狄克焦最近的狂欢节上的罪行纪实》

中篇:《败坏赫德莱堡的人》、《艰难历程》

长篇:《傻子国外旅行记》、《镀金时代》、《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里·芬历险记》、《王子与贫儿》、《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傻瓜威尔逊》、《在亚瑟王朝的康涅狄克州的美国佬》、《冉·达克》
侦探汤姆.索亚》

游记:《国外旅游记》、《赤道游记》

剧本:《阿星》

回忆录:《格兰特回忆录》

马克吐温的创作年表:

1852.5.1 《拓殖者大吃一惊的花花公子》发表于波士顿的幽默周刊《手提包》上。这是赛缪尔·克莱门斯的处女作。(自学的马克·吐温在印刷所当学徒、排字时,即开始练笔,发表这个处女作时年17岁。)

1864.6 移居旧金山,在《晨报》工作。开始为《旧金山人》写稿,时主编为小说家勃勒特·哈特。

1865.11.18 纽约的《星期六邮报》发表了马克·吐温的《卡拉维拉斯郡著名的跳蛙》。各处纷纷转载,马克·吐温开始在国内取得名声。

1867.4.25 查尔斯·韦勃出版了马克·吐温的第一本书《卡拉维拉斯郡著名的跳蛙和其它随笔》。

1869.7 马克·吐温的《傻子国外旅行记》出版,发行者为易里夏·勃里斯。

1872.2 《艰难历程》由勃里斯的美国出版公司出版。

1873年冬 马克·吐温与作家查尔斯·特德雷·华纳合作,写了《镀金时代》。华纳为其在哈特福特的邻居。

1873.12 《镀金时代》出版。发行者为美国出版公司的勃里斯。(为美国历史上的一个时代起一个幽默而讽刺的名字,并为世人所认同,尚乏先例)

1874年夏 马克·吐温开始写《汤姆·索亚历险记》,并把《镀金时代》编成剧本。当时是在纽约的埃尔弥拉附近的夸雷农庄。

1876.1 《康涅狄克焦最近的狂欢节上的罪行纪实》在《大西洋月刊》上发表。

1876年夏 马克·吐温开始写《赫克尔贝里·芬历险记》,地点在夸雷农庄。

1876.10 与勃勒特·哈特合作写喜剧《阿星》。十二月完成,但两人的友谊从此难以维持。

1876.12 《汤姆·索亚历险记》由勃里斯出版。时间是在交稿后一年以上,这样就没有能赶上圣诞节的好生意季节。马克·吐温开始考虑换一家出版商出版其著作。

1877.7.31 《阿星》在纽约的“第五条街剧院”演出。五周后停演,演出者在钱财上有亏损。

1877.11 开始写《王子与贫儿》。

1878年春—1879年夏 全家往欧洲旅行,特别是游了德国。为《国外旅游记》收集了材料。

1880.3 《国外旅游记》出版。出版者为美国出版公司的勃里斯。

1881.12 《王子与贫儿》出版。出版者为波士顿的詹姆斯·勒·奥斯谷特。

1882.4 马克·吐温重访密西西比河上,以便为其《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的下半部收集材料。他遍访密西西比河流域,一直到五月底。

1883年夏 马克·吐温在夸雷农庄完成了《赫克尔贝里·芬历险记》的写作。《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由奥斯谷特出版。
1885.2.18 《赫克尔贝里·芬历险记》由惠勃斯特出版公司出版。

1885.3 麻省康谷尔顿的图书委员会称《赫克尔贝里·芬历险记》为“无聊之作,只能供贫民窟阅读”。不得放在书架上,从而开始了禁书的一段历史,其影响直至今日。虽然如此,到五月份时,《赫克》出售了五万一千本。(这样的禁书是个别单位的,并非全国性的)

1885.12 惠勃斯特公司出版了《格兰特回忆录》,格兰特一家收益四十万元, 使得他们能免于破产。马克·吐温也深信自己有经商的天才。 (格兰特将军,1869—1877任总统。格兰特与马克·吐温交谊较深)

1886.1 马克·吐温开始写《在亚瑟王朝的康涅狄克州的美国佬》。

1889.12 《在亚瑟王朝的康涅狄克州的美国佬》由惠勃斯特出版公司出版。

1894.4.16 《汤姆·索亚在国外》由惠勃斯特公司出版。

1894.11 《傻瓜威尔逊》由美国出版公司出版。

1896.5 《冉·达克》由哈泼公司出版。

1896.11 《侦探汤姆.索亚》由哈泼公司出版。

1897.11 《赤道游记》由美国出版公司出版。

1901.2 《致坐在黑暗中的人》在《北美评论》上发表。(这是马克·吐温反对帝国主义在世界各地实行侵略的名篇——译者)
1910年冬春 马克·吐温健康恶化。

1910.4.21 马克·吐温因狭心症不治逝世。

1835年11月30日,马克·吐温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佛罗里达的乡村贫穷律师家庭。他是家中7个小孩中的第6个。他的父亲是当地的律师,收入微薄,家境拮据。小马克·吐温上学时就不得不打工


马克吐温的一生是怎样度过的?
马克吐温在贫穷中度过了一生。1835年11月30日,马克·吐温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佛罗里达的乡村贫穷律师家庭。他是家中7个小孩中的第6个。他的父亲是当地的律师,收入微薄,家境拮据。小马克·吐温上学时就不得不打工。他十一岁那年父亲去世,从此他开始了独立的劳动生活,先在印刷厂当学徒,当过送报员和排...

马克·吐温的一生是怎样的呢?
这段婚姻对马克·吐温的影响如何,历来有两种见解:一种认为他的妻子成了他的作品的检察官,妨碍他偏于粗犷的才能的发挥;多数人则认为这段婚姻不妨碍他的创作,反而是相辅相成,十分美满。马克·吐温婚后居住在布法罗,自己编辑发行《快报》,一年后因赔钱过多而出让。1872年他出版了《艰苦岁月》一书。该书反映了他在...

马克吐温一生有多少作品?
马克·吐温一生写了大量作品,题材涉及小说、剧本、散文、诗歌等各方面。从内容上说,他的作品批判了不合理现象或人性的丑恶之处,表达了这位当过排字工人和水手的作家强烈的正义感和对普通人民的关心;从风格上说,专家们和一般读者都认为,幽默和讽刺是他的写作特点。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

马克吐温一生有多少短篇小说
1910.4.21 马克·吐温因狭心症不治逝世。回答完整才能被采纳或者被推荐哦~

急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或《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不少 ...
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后,它让我们领悟到:一个人的毅力对他的一生是有很大影响的。而我们更需要向保尔学习那坚强勇敢的精神。 1《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 马克·吐温曾经说过:“十九世纪有两奇人,一个是拿破伦,一个就是海伦·凯勒。”最近我读了一本关于海伦的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完这...

求:莎士比亚生平的一些小故事
1.马克吐温年轻时就在一家报社工作。六个月以后,总编辑叫他明天不必再来了。马克吐温就问为什麼?总编辑说:「因为你太懒。」马克吐温听了笑著回答:「你要经过六个月的时间才发现我懒,可是我却在进报社的第一天就知道了。」 2.后汉时曹操近臣杨修,九岁时就非常聪明。一天他的父执孔平坦来访由他接见,他准备...

请告诉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各300字的读后感
人最宝贵是的生命,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首往事,不应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人应该怎样活着?”看完了这本书,我对这个问题有了最完美的解答。我读着,读着,保尔那坚毅的脸庞,仿佛就在我的眼前,他,一个普通的战士,竟有钢铁般的意志。这是...

15句励志一生的名人格言
——马克·吐温 4,友谊是一种温静与沉着的爱,为理智所引导,习惯所结成,从长久的认识与共同的契合而产生,没有嫉妒,也没有恐惧。 ——荷麦 5,友谊永远是一个甜柔的责任,从来不是一种机会。 ——纪伯伦 6,真友谊象磷火——在你周围最黑暗的时刻显得最亮。 —— D.M. 7,如果人生的途程上没有障碍,人还有...

关于时间或人生的诗句
---美国作家 马克·吐温 人生苦短,若虚度年华,则短暂的人生就太长了。 ---英国剧作家 莎士比亚. 只要我们能善用时间,就永远不愁时间不够用。---德国诗人歌德 不管饕餮的时间怎样吞噬着一切,我们要在这一息尚存的时候,努力博取我们的声誉,使时间的镰刀不能伤害我们。 ——莎士比亚【英】 不要老叹息过去,它是...

请给出4位残疾人作家的生平简介及代表作~~~
马克·吐温称她和拿破仑是19世纪最杰出的两个人物。 从海伦童年时起,每一任美国总统都邀请她到白宫做客,还被政府称为全美三十名为国家做出突出贡献的杰出人士之一,1964年荣获美国总统亲自颁发的 “自由奖”,并被誉为美国的高级公民。1959年,联合国在全球发起以她的名字命名的“海伦·凯勒”运动,以资助世界各地的...

18519947662: 马克吐温生平梗概!!急啊!!
端木咐维宏: 生平 童年 马克·吐温于1835年11月30日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佛罗里达的乡村的贫穷律师家庭.他是家中7个小孩的第6个小孩.他只有两个兄弟姊妹可以在童年过后幸存下来,他的那两个兄弟姊妹就是哥哥奥利安·克列门斯(Orion Clemens)...

18519947662: 马克●吐温的生平 -
端木咐维宏: 美国作家.本名塞谬尔·朗赫恩·克莱门斯.马克·吐温是其笔名.出生于密西西比河畔小城汉尼拔的一个乡村贫穷律师家庭,从小出外拜师学徒.当过排字工人,密西西比河水手、南军士兵,还经营过木材业、矿业和出版业,但有效的工作是当记者和写作幽默文学.

18519947662: 谁能告诉我有关马克吐温的生活经历,要细节!!! -
端木咐维宏: 童年经历 马克·吐温于1835年11月30日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佛罗里达的乡村的贫穷家庭.他是家中7个小孩的第6个小孩.他只有两个兄弟姐妹可以在童年过后幸存下来,他的那两个兄弟姊妹就是哥哥奥利安·克列门斯(Orion Clemens)(1825...

18519947662: 马克·吐温生平(100字内)
端木咐维宏: 马克·吐温(Mark Twain),原名塞缪尔·兰亨·克莱门斯 (Samuel Langhorne Clemens); 是美国的幽默大师、小说家、作家,著名演说家,19世纪后期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他曾被誉为:文学史上的林肯.威廉·福克纳称马克·吐温为“第一位真正的美国作家,我们都是继承他而来”.其于1910年去世,年七十五,安葬于纽约州艾玛拉. 写作风格:熔幽默与讽刺一体,既富于独特的个人机智与妙语,又不乏深刻的社会洞察与剖析,既是幽默辛辣的小的杰作,又是悲天悯人的严肃!

18519947662: 马克.吐温的简介 -
端木咐维宏: 马克·吐温(1835~1910) 英文名:Mark Twain 美国作家.原名塞缪尔·朗赫恩·克莱门斯.1835年11月30日生于密苏里州,1910年4月21日卒于康涅狄格州. 幼时家境贫困,12岁时因父亲去世辍学,开始到印刷所当学徒,稍大一点便外出找活干.21岁时,对轮船上的领港员生活发生极大兴趣,决定拜师学艺.密西西比河上 4 年领港生活使他熟悉各式各样的人.这一段经历为他今后的创作提供了许多素材 .他的笔名马克 · 吐温就取自船工生活:mark 是“测标”,twain为“两英寻(合12英尺)”,“测标两英寻”说明仍是安全水位.1861年,南北战争爆发,他随哥哥去内华达;先卷入找矿热潮,后去报馆工作,从此开始创作生涯.

18519947662: 一张废纸片成就的文学大师 为什么一张废纸片让马克吐温成为了文学大师?马克吐温凭什么能成为文学大师?马克吐温的人生经历给了你什么启发?(两点)... -
端木咐维宏:[答案] 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美国密苏里州的大街上,行人散淡,有人手拿书本坐在街边的木凳上翻看着.这个时候,在不久之后的未来将要成为美国文学之父的马克土温,因为无所事事,也来到这个大街上闲逛.当然这个时候的马克土温还一文不名,就...

18519947662: 马克·吐温是哪个国家的?他有什么重要的成就呢? -
端木咐维宏: 他是来自美国的一个作家,创作生涯达到40年,有长篇小说以及短篇小说,代表作品有《竞选州长》,《镀金时代》等等,最优秀的作品是《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一个奠基者.

18519947662: 马克吐温成名前是干什么的? -
端木咐维宏: 马克·吐温(Mark Twain)1835---1910,美国著名作家和演说家,真实姓名是萨缪尔·兰亨·克莱门(Samuel Langhorne Clemens).“马克·吐温”是他的笔名.马克·吐温12岁时,父亲去世,家世寒微的马克·吐温开始去做印刷所学徒、报童、排字工人、水手、淘金工人、记者等工作.渐渐地着手写一些有趣的小品,开始了自己的写作生涯.

18519947662: 马克吐温的厉励志故事有哪些? -
端木咐维宏: 马克吐温作为职业作家和演说家,在文学领域和演说领域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成为世界范围内受人尊敬的文学和演说大师.但是,在他选择文学和演说之前,他曾经试图成为一名商人.他先是投资开发打印机,花费了整整3年的时间,最后把千...

18519947662: 马克吐温的厉励志故事 -
端木咐维宏: 在马克·吐温小的时候,有一天因为逃学,被妈妈罚去刷围墙.围墙有3米高30米长,比他的头顶还高出许多.他把刷子蘸上灰浆,刷了几下.刷过的部分和没刷的相比,就像一滴墨水掉在一个球场上.他灰心丧气地坐下来.他的一个伙伴桑...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