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简单介绍鲁迅、巴金、闻一多、梁实秋、林语堂等人嘛?

作者&投稿:嵇蓓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假如鲁迅在七七事变时还活着,他会何去何从~

把妻儿托给朋友带到延安或重庆,自己选择以一种不失大义的方式继续呆在上海,甚至他在35年已经做好了死的准备。以下是鲁迅35年时与野口米次郎的谈话,出自内山完造《我的朋友鲁迅》第二部分,《有关诗歌的谈话 (2)》
N氏(即野口米次郎):中国的将来会变成怎样呢?

L氏(即鲁迅):中国怕是将来会变成阿拉伯那样的沙漠,为了避免出现这样的局面,我必须战斗。

N氏:中日两国会友好共存吗?

L氏:日本亲华人士如果能更多地发挥个人力量的话,应该可以吧。

N氏:如果当今中国的政治家和军人最终还是不能拥有安定百姓的能力的话,进而变成被英国殖民统治的印度一样,连国防和政治都被外国人侵占了,到时候怎么办?

L氏:事情如果发展到那种地步,就是感情的问题了。同样是丧失财产,但比起被强盗偷去,还是被放荡子浪费的好;同样是被虐杀,但我希望被同国人杀害。

一九三五年秋日的某一天,在一个安静的房间里两个诗人曾经对话过。当时我只是茫然地听着。以上是这段谈话内容的如实记录。

——《上海漫语》一九三八年
即使周作人投日,也是奉TG的旨意,原因是他主管教育可以阻止学生变坏,这才是解放后周作人有优待的原因,亲日到周作人这份上的都有一份底线,其余人更可想而知。

编导类的才艺展示都会表演。一)文艺常识
(1)文学部分:
1、中国最古老的文学体裁
2、中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文艺传统的源头(人物和作品)
3、奴隶社会艺术的典型代表
4、汉字形体结构发展的几个阶段
5、《诗经》的“六义”(《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和三种表现手法)
6、“六艺”的内容
7、中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8、中国乐府诗的第一个高潮及其代表作品。
11、汉赋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
12、田园诗和边塞诗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
13、“建安七子”、“三曹”、“竹林七贤”、
14、《文心雕龙》
15、“初唐四杰”、“唐宋八大家”、“三苏”
16、“豪放派”与“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
17、《春江花月夜》
18、中国文学史上的“诗仙”、“诗圣”、“诗鬼”、“小李杜”的诗歌创作及其代表作
19、明中叶市民文学达到繁荣的标志“三言二拍”
20、中国古代收字最多的字典《康熙字典》,共收字49174个。
21、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22、封建世纪末的历史画卷
23、清末四大暴露小说
24、“鸳鸯蝴蝶派”
25、鲁迅、巴金、闻一多、梁实秋、林语堂
26、王安忆《长恨歌》(小说、话剧、电影)
27、古希腊神话;阿波罗、维纳斯、雅典那、狄奥尼索斯
28、《荷马史诗》、《神曲》;毕达哥拉斯学派与黄金分割
29、《伊索寓言》
30、《一千零一夜》
31、文艺复兴及其代表艺术家、代表作品
32、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
33、歌德与席勒
34、巴尔扎克、雨果
35、大仲马、小仲马
36、安徒生
37、卡夫卡
38、陀思妥耶夫斯基与托尔斯泰
39、马克?吐温、杰克?伦敦、海明威
40、诺贝尔文学奖
(2)美术部分
1、“文房四宝”与“书法五体”
2、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及代表作
3、张旭与怀素
4、“颜筋柳骨”;“瘦金体”
5、赵孟睢?∫遂良、欧阳??/p>
6、邓石如与吴昌硕
7、美术的种类及其特征
8、中国绘画的三大题材
9、“画祖”与“画圣”
10、《清明上河图》
11、中国传统艺术题材“四君子”
12、“金陵八家”与“扬州八怪”
13、岭南画派
14、吴昌硕、黄宾虹、徐悲鸿、齐白石、刘海粟、张大千、潘天寿、陆俨少
15、中国南方和北方园林艺术的代表作及其特征
16、中国佛教的四大石窟
17、中国旅游标志与中国邮政储蓄标志的出处
18、“多里安式”、“爱奥尼亚式”、“柯林斯式”
19、古罗马建筑、雕塑的代表作
20、“哥特式艺术”、“巴洛克艺术”、“罗可可艺术”及其风格
21、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三大艺术家及其代表作品
22、“荷兰画派”
23、古典主义艺术、浪漫主义艺术、现实主义艺术、印象主义艺术、野兽派艺术、立体主义艺术、表现主义艺术、超现实主义艺术、抽象主义艺术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风格
24、世界古代七大建筑奇迹
25、世界三大宗教及其代表建筑风格
26、浮世绘艺术
27、“包豪斯”
28、后现代建筑
(3)乐舞与戏剧艺术部分
1、声乐、器乐的基本分类
2、高胡与京胡;马头琴与牛腿琴;三弦与阮;古琴与筝;“冬不拉”与“热瓦甫”;
3、羌笛;曼陀林;管风琴
4、号子、山歌与小调
5、“花儿”、“信天游”、“牧歌”、“舞歌”、“船歌”、“飞歌”、“堆谢”、“十二卡姆”
6、京韵大鼓、二人转、山东快书、评弹、快板、三句半、独角戏、双簧、相声
7、江南丝竹与广东音乐
8、《十面埋伏》与《梅花三弄》;《春江花月夜》与《二泉映月》
9、聂耳与冼星海
10、流行歌曲
11、“蓝调音乐”与“爵士音乐”
12、“音乐之父”、“音乐神童”、“乐圣”、“歌曲之王”、“钢琴诗人”、“歌剧大师”、
13、“圆舞曲之王”、柴可夫斯基
14、古典舞与现代舞、民族舞与民间舞、宫廷舞与芭蕾舞、歌剧
15、秧歌、社火、高跷、采茶舞、芦笙舞、孔雀舞、手鼓舞、锅庄
16、现代舞蹈之母
17、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
18、中国与“莎士比亚”齐名的剧作家及代表作
19、南戏与昆曲;中国入选联合国“人类口头流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戏曲
20、京剧的主要角色名称;“四大名旦”
21、苏州评弹、黄梅戏、越剧、秦腔、川剧、豫剧、晋剧的地域分布及特点
22、关汉卿与汤显祖;《西厢记》与《牡丹亭》;《琵琶记》与《长生殿》;《桃花扇》
23、“悲剧之父”与“喜剧之父”
24、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与布莱希特
25、荒诞派戏剧
26、“三一律”
(4)影视艺术部分
1、电影的诞生;电影与电影艺术的基本特质;“第七艺术”
2、镜头、景别、运动、角度、色彩、声音
3、电影艺术的基本类型
4、电影在中国的第一次放映;《定军山》
5、中国电影第一:戏曲影片、新闻纪录片、长故事片、侦探影片;电影刊物、电影学校;电影歌曲、有声电影、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第一部音乐喜剧片、抗战影片、人民政权领导下的电影机构及第一部纪录片、木偶片、彩色戏曲影片、新中国在国际上获奖电影、彩色故事影片、中外合拍的彩色故事片、彩色立体宽银幕影片
6、中国著名导演及其代表作:郑正秋、张石川、沈浮、郑君里、费穆、谢晋、张暖忻、郑洞天、吴贻弓、黄蜀芹、谢飞、吴天明、李安、徐克、吴宇森
7、“第五代”主要导演及其代表作品
8、世界电影史上的第一:卡通影片、警匪片、电影杂志、彩色影片、纪录片、第一次影展
9、著名导演及其代表作品:卢米埃尔与爱迪生;弗拉哈迪、格里菲斯、卓别林、爱森斯坦、希区柯克、奇士基耶夫斯基、波兰斯基、小津安二郎、黑泽明、塔可夫斯基、米哈尔科夫、斯皮尔伯格、阿巴斯、陈英雄
10、电影流派:德国表现主义、法国新浪潮、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真实电影、直接电影、dogma95、好莱坞、宝莱坞、迪斯尼
11、电影频道、东方电影频道
12、电视的诞生;“尼普科夫圆盘”
13、广播、电视与电视艺术、“第九艺术”
14、电视史上的第一:现代意义上的电视机诞生、电视剧、电视实况转播、彩色电视实验与彩色电视节目开播、开始播出电视新闻性节目、中国中央电视台成立、中国第一部室内电视剧、中央电视台开始向全国输送彩色电视信号、中国第一条商业广告、中国“电视新闻杂志”类栏目、中国首开“说新闻”先河的主持人
15、电视电影
16、韩流、哈日(韩)族
17、益智节目、电视杂志、综艺类节目、谈话类节目与“脱口秀”
18、3g、cc、pk、dv、dvd、mm、mtv、mv、ntsc、dolby、16:9、5.1声道、mpeg-2、mpeg-4、led
(5)考试方式:
考试以客观性基础常识为主,思考性常识为辅,通过灵活多样的闭卷笔试考核方式(如填空、选择、判断、连线、简答题等),考查学生的基础素养。
本门课程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二)命题创作
(1)创作内容
1、事件
故事应由一个或多个具体事件构成。
2、物
构成事件发展的主要角色与次要角色。
注意以下方面:
1.外貌特征与心理特征的描述。
2.人物之间的关系。
3.性格的发展。
3、场面
构成事件发展的环境。
注意以下方面:
a.适当介绍时间、地点<

  1.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北洋军阀政府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1927年1月,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1927年10月到达上海,开始与其学生许广平同居。1929年,儿子周海婴出世。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等专集中。鲁迅的一生,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乙种〕、《莽原》、《语丝》、《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学,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整理《嵇康集》,辑录《会稽郡故书杂录》、《古小说钩沈》、《唐宋传奇录》、《小说旧闻钞》等等。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上海民众上万名自发举行公祭、送葬,葬于虹桥万国公墓。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重建的鲁迅墓题字。1938年出版《鲁迅全集》〔二十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鲁迅著译已分别编为《鲁迅全集》〔十卷〕,《鲁迅译文集》〔十卷〕,《鲁迅日记》〔二卷〕,《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1981年出版了《鲁迅全集》〔十六卷〕。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

  2.巴金(1904~)现、当代作家。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佩竿、余一、王文慧
  等。四川成都人。1920年入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1923年从封建家庭出走,就读于上海
  和南京的中学。1927年初赴法国留学,写成了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发表时始用巴
  金的笔名。1928年底回到上海,从事创作和翻译。从1929年到1937年中,创作了主要
  代表作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家》,以及《海的梦》、《春天里的秋天》、
  《砂丁》、《萌芽》(《雪》)、《新生》、《爱情的三部曲》、(《雾》、《雨》、
  《电》)等中长篇小说,出版了《复仇》、《将军》,《神?鬼?人》等短篇小说集和
  《海行集记》、《忆》、《短简》等散文集。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硕的创作令人瞩目,
  被鲁迅称为“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
  (《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其间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主编有
  《文季月刊》等刊物和《文学丛刊》等从书。
  抗日战争爆发后,巴金在各地致力于抗日救亡文化活动,编辑《呐喊》、《救亡日
  报》等报刊,创作有《家》的续集《春》和《秋》,长篇小说《抗战三部曲》(又名
  《火》),出版了短篇小说集《还魂草》、《小人小事》,散文集《控诉》和
  《龙?虎?狗》等。在抗战后期和抗战结束后,巴金创作转向对国统区黑暗现实的批
  判,对行将崩溃的旧制度作出有力的控诉和抨击,艺术上很有特色的中篇小说《憩
  园》、《第四病室》,长篇小说《寒夜》便是这方面的力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巴金曾任全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中国笔会
  中心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并主编《收获》杂志。他热情关注和支持旨在繁荣文
  学创作的各项活动,多次出国参加国际文学交流活动,首倡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出版
  有短篇小说集《英雄的故事》、报告文学集《生活在英雄们中间》、散文集《爝火
  集》、散文小说集《巴金近作》、随笔集《随想录》五集,以及《巴金六十年文选》、
  《创作回忆录》等多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作品大都收集在14卷《巴金文集》
  内,新编的《巴金全集》于1986年起陆续出版。他的作品已被译成多种外文出版。多年
  来他还出版了大量译作。巴金小说创作最为著称的是取材于旧家庭的崩溃和青年一代的
  叛逆反抗的作品,《家》就是这方面写得最成功、影响最大的代表作,曾激动过几代青
  年读者的心灵,奠定了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他善于在娓娓动听的叙述和真挚
  朴实的描写中,倾泻自己感情的激流,细腻独到,自有一种打动人的艺术力量

  3.闻一多 (1899—1946)男,原名闻家骅。诗人、学者、民主斗士,被称为三重人格。新诗集《红烛》、《死水》、《太阳吟》、《忆菊》、《发现》、《一句话》都是现代诗坛经典之作。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曾被郭沫若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一身正气,抗战蓄髯八年。1946年夏在昆明遇刺身亡。

  4.

  (1903.1.-1987.11.3)原籍浙江杭县,生于北京。学名梁治华,字实秋,一度以秋郎、子佳为笔名。1915年秋考入清华学校。在该校高等科求学期间开始写作。第一篇翻译小说《药商的妻》1920年9月发表于《清华周刊》增刊第6期。第一篇散文诗《荷水池畔》发表于1921年5月28日《晨报》第7版。1923年毕业后赴美留学,1926年回国任教于南京东南大学。第二年到上海编缉《时事新报》副刊《青光》,同时与张禹九合编《苦茶》杂志。不久任暨南大学教授。

  最初他崇尚浪漫主义,发表不少诗作。在美国哈佛大学研究院学习时受新人文主义者白壁德影响较深。他的代表性论文《现代中国文学之浪漫的趋势》1926年在《晨报副镌》发表,认为中国新文学存在浪漫主义混乱倾向,主张在理性指引下从普遍的人性出发进行文学创作。1930年,杨振声邀请他到青岛大学任外文系主任兼图书馆长。1932年到天津编《益世报》幅刊《文学周刊》。1934年应聘任北京大学研究教授兼外文系主任。1935年秋创办《自由评论》,先后主编过《世界日报》副刊《学文》和《北平晨报》副刊《文艺》。

  七七事变,离家独身到后方。1938年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到重庆编译馆主持翻译委员会并担任教科书编辑委员会常委,年底开始编辑《中央日报》副刊《平明》。抗战胜利后回北平任师大英语系教授。1949年到台湾,任台湾师范学院(后改师范大学)英语系教授,后兼系主任,再后又兼文学院长。1961年起专任师大英语研究所教授。1966年退休。

  40岁以后着力较多的是散文和翻译。散文代表作《雅舍小品》从1949年起20多年共出4辑。30年代开始翻译莎士比亚作品,持续40载,到1970年完成了全集的翻译,计剧本37册,诗3册。晚年用7年时间完成百万言著作《英国文学史》。

  著作
  《冬夜草儿评论》(评论)与闻一多合著,1923(自费刊印)
  《浪漫的与古典的》(评论集)1927,新月
  《骂人的艺术》(杂文集)1927,新月
  《文学的纪律》(评论集)1928,新月
  《偏见集》(评论集)1934,台.正中
  《约翰孙》(评论)1934,商务
  《雅舍小品》(散文集)1949,台.正中
  《实秋自选集》1954,台北胜利书局
  《谈徐志摩》(散文)1958,远东
  《梁实秋选集》1961,台北新陆出版社
  《清华八年》(散文)1962,重光
  《秋室杂文》1963,文星
  《文学因缘》(散文)1964,文星
  《谈闻一多》(散文)1967,传记文学
  《秋室杂忆》(散文)1969,传记文学
  《略谈中西文化》1970,台北进学书局
  《实秋杂文》1970,仙人掌
  《关于鲁迅》1970,台北爱眉出版社
  《实秋文存》1971,蓝灯
  《西雅图杂记》(散文)1972,远东
  《雅舍小品续集》 1973,台.正中
  《看云集》(散文)1974,志文
  《槐园梦忆》(散文)1974,远东
  《梁实秋自选集》 1975,黎明
  《梁实秋论文学》 1978,时报
  《梁实秋札记》1978,时报
  《白猫王子及其他》(散文)1980,九歌
  《雅舍小品》(3、4集)1982一1986,台.正中
  《雅舍杂文》 1983,台.正中
  《雅舍谈吃》(散文集)1986,九歌
  《英国文学史》1985,台北协志工业丛书出版公司

  翻译书目
  《阿伯拉与哀绿绮斯的情书》(散文集)英国密尔顿著,1928,新月
  《结婚集》(短篇小说集)瑞典斯特林堡著,1930,中华
  《潘彼得》(小说)英国巴利著,1930,商务
  《西塞罗文录》 罗马西塞罗著,1933,商务
  《职工马南传》(长篇小说)英国哀里奥特著,1932,商务
  《威尼斯商人》(剧本)英国莎土比亚著,1936,商务
  《奥赛罗》(剧本)英国莎士比亚著、1936,商务
  《哈盂雷特》(剧本)英国莎士比亚著,1936,商务
  《暴风雨》(剧本)英国莎士比亚著, 1937,商务
  《吉尔菲先生之情史》1944,黄河书局
  《情史》英国乔治.艾略特著,1945,重庆黄河出版社
  《咆哮山庄》(长篇小说)英国 E.勃朗特著,1955,台.商务
  《百兽图》英国奥威尔著,1956,台.正中
  《莎士比亚戏剧集20种》 1967,文星
  《雅舍译丛》(诗文集)1985,皇冠
  《莎士比亚全集》(戏剧37集、诗3集)1986,远东

  5.
  林语堂(1895.10.3-1976.3.26)福建龙溪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学文学系。192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转赴德国入莱比锡大学,专攻语言学。1923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1924年后为《语丝》主要撰稿人之一。1926年到厦门大学任文学院长。1927年任外交部秘书。1932年主编《论语》半月刊。1934年创办《人间世》,1935年创办《宇宙风》,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凋”的小品文。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写《吾国与吾民》、《京华烟云》、《风声鹤唳》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
  1944年曾一度回国到重庆讲学。1945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任校长。1952年在美国与人创办《天风》杂志。1966年定居台湾。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1975年被推举为国际笔会副会长。1976年在香港逝世。

  著作书目:
  《剪拂集》(杂文集)1928,北新
  《新的文评》(评论集)1930,北新
  《语言学论丛》1932,开明
  《欧风美语》(散文集)1933,人间
  《大荒集》(杂文集)1934,生活
  《我的话》(第1卷,杂文集,又名《行素集》),1934,时代
  《我的话》(第2卷,杂文集,又名《拙荆集》),1936,时代
  《林语堂幽默文选》1936.万象
  《生活的发见》1938,东京创元社
  《新生的中国》1939,林氏出版社
  《俚语集》(杂文集)1940,上海朔风书店
  《第一流》 1941,上海地球出版社
  《语堂文存》1941,林氏出版社
  《中国圣人》1941,上海朔风书店
  《中国文化精神》1941,上海国风书店
  《讽颂集》蒋旗译,1941,国华编译社
  《爱与刺》1941,明日出版社
  《锦秀集》1941,上海朔风书店
  《生活的艺术》1941,上海西风社
  《有不斋文集》(杂文集)1941,人文书店
  《雅人雅事》(杂文集)1941,上海一流书店
  《语堂随笔》1941,上海人间出版社
  《拨荆集》(杂文集)1941,香港光华出版社
  《瞬息京华》(长篇小说,又名《京华烟云》)张振玉译,1940,上海若干出版社
  《文人画像》1947,上海金屋书店
  《啼笑皆非》1947(5版),商务
  《林语堂散文集》1954,香港世界文摘出版社
  《无所不谈》(1一2集,杂文集)1969,文星书局;1—3合集,1974,开明
  《平心论高鄂》(杂文集)1966,文星书局
  《语堂文集》1978,开明
  《林语堂经典名著》(1— 35卷)1986,台湾金兰文化出版社
  《文人剪影》(散文集)与人合集,1986,重庆人民出版社
  《中国人》(杂文集)1988,浙江人民
  《赖柏英》(长篇小说)1988,湖南文艺
  《人生的盛宴》(散文集) 1988,湖南文艺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北洋军阀政府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1927年1月,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1927年10月到达上海,开始与其学生许广平同居。1929年,儿子周海婴出世。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等专集中。鲁迅的一生,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乙种〕、《莽原》、《语丝》、《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学,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整理《嵇康集》,辑录《会稽郡故书杂录》、《古小说钩沈》、《唐宋传奇录》、《小说旧闻钞》等等。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上海民众上万名自发举行公祭、送葬,葬于虹桥万国公墓。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重建的鲁迅墓题字。1938年出版《鲁迅全集》〔二十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鲁迅著译已分别编为《鲁迅全集》〔十卷〕,《鲁迅译文集》〔十卷〕,《鲁迅日记》〔二卷〕,《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1981年出版了《鲁迅全集》〔十六卷〕。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

 巴金1904年11月25日出生在四川成都正通顺街,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无党派。1921年考入成都外语专门学校。1923年到上海,后到南京,在东南大学附中学习 ,1925年毕业。1927年旅居法国。1928年回国,曾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平明出版社总编辑,《文学季刊》编委。1934年到日本。1935年回国,在上海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出版“文化生活丛刊”、“文学丛刊”、“文学小丛刊”。1936年与靳以创办《文学月刊》。抗日战争时期,与茅盾创办《烽火》,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

  1950年后,历任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主席,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代主席、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文艺月报》、《收获》、《上海文学》主编,茅盾文学奖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文学基金会会长,中国田汉基金会名誉理事长,1983年、1988年当选为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副主席。1993年3月当选为第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1996年12月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届委员会主席。1998年3月当选为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2001年12月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第六届委员会主席。2003年3月,当选为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是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

闻一多(1899~1946)

中国诗人,文史学者。名亦多,字友三,亦字友山,家族排行叫家骅 。后改名多,又改名一多 。生于湖北浠水。1912年考取北京清华学校,曾任《清华周报》编辑、《清华学报》学生部编辑,发表旧体诗文多篇。1920年7月,第一首新诗《西岸》发表,以后连续发表新诗。早期的诗,形式多为自由体,较为突出地表现了唯美的倾向和秾丽的风格。1921年11月,清华文学社成立,为其重要成员。同年12月,在清华文学社作《诗的格律研究》 的学术演讲,次年写成《律诗底研究》,开始进行系统的新诗格律化的理论研究。1922年去美国留学,学习绘画,进修文学,研究中国古典诗歌和英国近代诗歌。其间创作、发表了《太阳吟》、《孤雁》等诗,表达对祖国的思念。还在《创造周报》上发表《〈女神〉之时代精神》等有影响的新诗评论。1923年印行第一本新诗集《红烛》后,开始致力于新诗创作。1925年自美回国,在北京艺术专科学校任教,并成为徐志摩主编的《晨报副刊·诗镌》的主要撰稿人。1926年发表论文《诗的格律》,提出新诗要具有“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并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开创了格律体的新诗流派,影响了不少后起诗人。
1928年,第二本诗集《死水》出版 ,收1925年以后的诗作28首,作品内容更为充实,形式整齐,语言凝练,形成了独具的沉郁奇丽的艺术风格 。同年3月,《新月》杂志创刊,列名编辑,在该刊上发表少量译著。秋后,任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主任,从此致力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1930年转任青岛大学文学院长兼国文系主任。1932年定居北京,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抗日战争爆发后,在由北大、清华、南开三校组成的长沙临时大学任教。1938年到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授。此时,他广泛地研究了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由唐诗研究开始,上溯先秦汉魏六朝,乃至于古代神话、甲骨文和钟鼎文,以文学为中心,旁涉民俗学、社会学、人类学,形成一个完整的中国文学史和文化史的研究体系。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研究的学术贡献尤大,著有《神话与诗》、《唐诗杂论》、《古典新义》等专著。1942年出版《楚辞校补》,得到学术界的普遍赞誉。1944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抗战胜利后出任民盟中央执行委员、云南总支部宣传委员兼《民主周刊》社社长,成为积极的民主斗士。1946年7月15日在云南大学举行的李公朴追悼大会上讲演,抨击国民党,当晚被国民党特务暗杀。1948年开明书店出版了《闻一多全集》。

    梁实秋(1903~1987) 中国作家,文艺理论批评家,翻译家。原名治华,笔名秋郎。浙江杭县(今余杭)人。1915年考入清华学校。后与闻一多等成立清华文学社,开始写批评文章和新诗。1923年留学美国。1926年回国,先后在东南大学、暨南大学任教

林语堂(1895.10.3-1976.3.26)福建龙溪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
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学文学系。1922
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转赴德国入莱比锡大学,专攻语言学。1923年获博士学位后回
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1924年后为《语丝》主要
撰稿人之一。1926年到厦门大学任文学院长。1927年任外交部秘书。1932年主编《论语》
半月刊。1934年创办《人间世》,1935年创办《宇宙风》,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
为格凋”的小品文。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写《吾国与吾民》、《京华烟云》、《风声
鹤唳》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
1944年曾一度回国到重庆讲学。1945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任校长。1952年在美
国与人创办《天风》杂志。1966年定居台湾。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1975
年被推举为国际笔会副会长。1976年在香港逝世。


可以简单介绍鲁迅、巴金、闻一多、梁实秋、林语堂等人嘛?
鲁迅的一生,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乙种〕、《莽原》、《语丝》、《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学,编...

关于鲁迅的资料简单介绍600字
隶体“一”字胡须,笔直的头发,黄里带白的面孔,牙黄羽纱的长衫,左手里的那支黄色烟嘴,这是鲁迅先生留给我们的形象,虽然普通,但他精神抖擞的模样足以让我们永生难忘。虽然年代已久远,虽然我并没有真正见过鲁迅先生,但从这些文字中搜寻,我依然能感受到他的正直与严肃。每个人都有自己最喜爱的作家...

关于鲁迅的资料简单介绍100字左右
1、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字豫才,浙江绍兴人,生于1881年9月25日,逝于1936年10月19日。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以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的身份享誉后世。鲁迅对新文化运动影响深远,其文学创作与批评成就卓著,同时他在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

关于鲁迅的资料简单介绍300字
1、文学成就:鲁迅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他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文学的瑰宝,其中包含了对国民性的深刻批判。短篇小说如《药》、《孔乙己》等,同样以其深刻的社会内容和艺术魅力,成为文学的经典。2、思想影响:鲁迅的思想影响深远,他关注社会问题,致力于揭示和批判...

怎样简单介绍鲁迅?
在网页上搜索“鲁迅”的名字,可以出现如下简介:“鲁迅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曾字豫山,后改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民主战士,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呐喊》《彷徨》等。”鲁迅以笔当枪,用十分犀利...

介绍鲁迅
在课余,鲁迅还阅读了外国文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著作,这大大开拓了他的文化视野。特别是严复翻译的英国人赫胥黎著的《天演论》,更给予鲁迅以深刻的影响。《天演论》是介绍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的一部著作,这使鲁迅认识到现实世界并不是和谐完美的,而是充满了激烈的竞争。一个人,一个民族,要想生存,要想发展,就要有自立...

郭沫若、巴金、鲁迅的资料
鲁迅,中国现代小说之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清光绪七年八月初三(1881年9月25日)生于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今绍兴市)东昌坊口。原名周樟寿,字豫山、豫亭、豫才。1898年更名为周树人。1918年以“鲁迅”为笔名,发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1936年10月19日因病逝世于上海。著作收入《鲁迅全集》。 已赞过 已...

100字简单介绍鲁迅是个怎样的人
他朴素无华,坚定不移,他的思想渗透进我们每一个人的心,激发出自我发现,自我反省的意识,他有很多思想指导我们的生活,例如:“自嘲” 、“俯首甘为孺子牛”、\\“拿来主义”,他放弃医从文,从心理上医治国人的病(当时国人的麻木情绪、奴性),他敢于和黑暗作斗争,认为国人“不在沉默中爆发,就...

介绍一下鲁迅先生
鲁迅年谱一八八一年 一岁八月初三(公历9月25日),生于浙江绍兴城内东昌坊口。姓周名树人,字豫才,小名樟寿,一八八六年 六岁是年入塾,从叔祖玉田先生初诵《鉴略》。其五六岁时,宗党皆呼之曰“胡羊尾巴”。誉其小而灵活也。一八八八年 八岁十一月,以妹端生十月即夭,当其病笃时,先生在屋隅暗泣,母太夫人询...

鲁迅简单介绍
鲁迅是著名文学家。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有人曾评价:“鲁迅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