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四百八十寺——这句按照格律是出律的。请问是怎样拗救的?

作者&投稿:系背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仄仄平平仄平平,律诗首句这样出律了吗? 同句如何拗救?~

仄仄平平仄平平,肯定出律,仄起平收句,尾三字只能是:仄仄平或平仄平。

孤平和孤仄是可以拗救的,三平调只能避免出现。如果出现了三平调,那还叫什么格律诗?

  南朝四百八十寺,按《平水韵》:
  平平仄仄仄仄仄。此句句型本应为:
  平平仄仄平平仄,也就是第5、6字作拗。第5字可救可不救,是小拗;但第6字作拗,失替,这个必须救,而且只能用这句的对句救。将这句的对句“仄仄平平仄仄平”第5字改为平,即:
  多少楼台烟雨中
  平仄平平平仄平(以第5字同时救上句5、6字,即双救。救上句第5字属于对句小拗互救,救第6字属于六拗五救。这句的第1字跟上一句的5、6字的拗救无关,可平可仄;第3字本来作拗犯孤平,但因第5字为平,第3字也是可平可仄的了)。

  下面是我自己整理的关于拗救的论述。文中①②③④句型就是4个基本句型,七言的分别为:
  平平仄仄平平仄①,仄仄平平仄仄平②。
  仄仄平平平仄仄③,平平仄仄仄平平④。
  拗救
  近体诗的声律、韵律保证了每句、每联的平仄声字基本是均匀、平衡的。“拗”“救”是两个相对的意思。拗指的是诗句与基本句式平仄不合,按严重程度分为“大拗”和“小拗”。救指的是对于“拗”造成的缺陷进行的补救,以保持句或联的平仄的均匀、平衡。拗和救的位置在基本句式中的平仄刚好是相反的,就是:变仄为平,须在另一处变平为仄;变平为仄,则须在另一处变仄为平。拗救必须在联内,分为本句自救和对句相救两种。例如在这句某处作拗,将一个平声变成了仄声,那么可在该句中(或该句的对句)另一处将一个仄声变成平声。
  不可作拗的字。近体诗五、七言每句第二字及尾字不可做拗,因为第二字决定该句是平起还是仄起,尾字则决定该句是平收还是仄收,这两字是该句最基本的两个字。此外,平收句(即②与④)中的第四、六字(五言则为第四字)也不可作拗。
  小拗指的是基本句式中一、三、五字随意变化,但没有犯三忌(孤平、三平调、三仄尾)之一。
  大拗即指除了不可作拗的字,及小拗之外的情况。包括两类:一是犯了三忌之一;二是七言仄收句(①和③)中四、六字(或五言第四字)平仄改变而失替。
  三种禁忌中的孤平归于大拗;三平调通常归于大拗,而且是救不了的;三仄尾在五言中允许,七言中禁用。
  救的一般原则是:大拗须用小拗来救;小拗不必救,要救也须小拗救。

  大拗除了三平调之外,各有救法,可分为以下几种:
  1、孤平拗救。
  不得已犯了孤平的情况下,必须本句自救,以避免孤平。例如七言②句“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三字改成了仄声,成了“仄仄仄平仄仄平”。救法是,将该句第五字改用平声,这样使得这句除了前两字及韵脚外,至少有两个平声字,即避免了孤平(五言句则是第一字作拗而犯孤平,只可用第三字来救)。注意,七言②句犯孤平,用第一字救不起效果,因为七言句是五言句前加了一个音节而形成,所以不论第一字平仄与否,本来的五言句还是孤平。
  2、特拗句(三仄尾拗救)。
  除了孤平的拗救外,律诗的拗救还有一种常见形式,叫特拗句,就是在③“仄仄平平平仄仄”句中,把第五字和第六字的平仄交换,使之成为“仄仄平平仄平仄”。这个句式看起来违背了平仄相替原则,但是被古人当做固定句式大量运用,相当于基本句式③的一种变格。律诗中多见,且各奇数句均有,尤以第七句为多;绝句第三句也较常见。譬如“桃李春风一杯酒”(一为入声)。如果是五言,则该句式为“平平仄平仄”。
  如果在③“仄仄平平平仄仄”句中第五字必须用仄声,也就是三仄尾,那么可以改第六字为平,使之成为特拗句,以避免三仄尾。
  3、仄收句四、六字拗救。
  还有一种拗救是仄收句(①和③)四或六字作拗,用对句三或五字来救。这种拗救,仅限七言仄收句的四或六字,和五言仄收句的四字作拗。救法是对句三救出句四,对句五救出句六,没有别的救法。
  常见的是七言①②联中对句五救出句六,或五言①②联对句三救出句四(如果是在七言③④联“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中,要改对句五字为平就成了三平调,很少见,五言③④联亦然)。
  对句三救出句四,这个仅限七言(因为五言第二字不可作拗),单用的话也仅限七言③④联“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因为单用于①②联的话,②句会犯孤平)。不过,这种大拗的救法有时可以和孤平拗救一起用,因为在②“仄仄平平仄仄平”句中,第五字若改成平声,那么第三字的平仄就无所谓了,不会犯孤平,同时②句第五字是小拗,但它可以救出句的五字小拗、六字大拗。因此,②句第五字只要一用平声,则①句的五、六字,本句的第三字,就都可以随意了。
  注意:近体诗入律的句子二四六字平仄必须要分明,前面讲的这些拗救,除孤平拗救外,其出律而救起的句子全部都是不入律的句子。而且大拗的救法多出现在近体诗格律形成初期的初唐盛唐时期的作品中,尤其是仄收句四、六字拗救是比较少见的。因此现代人作近体诗,除特拗句外,必须做到“二四六分明”,仄收句四、六字拗救尽量别用。

  上面说了大拗的救法,下面说小拗:
  小拗就是七言句一、三、五字(或五言句一、三字)平仄改变,但没有造成孤平、三平调、三仄尾等情况。一般来说,小拗可以不救,但为了使近体诗的声律比较完美,小拗救一下也好。小拗的救法也称“互救”,有两种:
  1、句内互救,即句中相邻两奇数字同时小拗。有两种:(1)句中一三字同时小拗;(2)①、②句中三五字同时小拗(①、②句也可以一三五字同时小拗,很少见)。其实孤平拗救也属于句内互救。
  2、联内互救,即出句与对句相同位置的奇数字(如出句第三字与对句第三字)同时小拗。
  以下便是具体的小拗的救法:
  第一字小拗。在不造成大拗的情况下,可用本句第三字或联句第一字来救。
  第三字小拗。在不造成大拗的情况下,可用本句第一或五字,或联句第三字来救。
  第五字小拗。在不造成大拗的情况下,可用本句第三字或联句第五字来救。
  注意:通常认为,小拗也有轻重之分,一、三字小拗与五字小拗有明显不同。古人作品中一、三字小拗未救常见,但五字小拗不多,且多数有救,也就是说“一三五不论”除了要避免三忌之外,一般情况下五还是要“论”的。

  四种基本句式作拗小结:
  平平仄仄平平仄①
  一、三、五字小拗。3处小拗可随意组合使用。
  四字大拗(对句三字救)、六字大拗(对句五字救)。2处大拗不可同时使用,可用1处大拗+若干小拗。
  仄仄平平仄仄平②
  一、五字可随意变化。
  三字作拗犯孤平,须用五字救。
  仄仄平平平仄仄③
  一、三字小拗。
  五字作拗为三仄尾(可用六字救,为特拗句);四字大拗(对句三字救);六字大拗(五字救,特拗句)。特拗句不可与四字大拗同时使用;而且,通常特拗句第三字不可作拗,只允许第一字作拗。
  平平仄仄仄平平④
  一、三字小拗。
  五字大拗为三平调(不可救)。

  拗救举例:
  1、“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变为“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即出句四字作拗,用对句三字救。
  2、“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八十在古代都是入声)。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中,出句第五字和第六字用了仄声,成了“平平仄仄仄仄仄”,于是将对句第五字变仄为平,同时救起出句第五、六字。这样用一个字救两个字称为“双救”。
  3、崔颢“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古音一、白为入声),将“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改成了“平仄仄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出句四、五字都是大拗,四字失替,五字作拗则成了三仄尾,同时还有第一、三字小拗并互救。救法是:对句五字救出句五字,对句三字双救出句三、四字,同时对句第一字与三字互救。此联为经典拗救,但对句因为拗救形成了三平调,出句也是三仄尾,不过这首诗前四句的确是具有古风的格调,而且崔颢时代律诗格律处于形成阶段,可以理解。


杜牧《江南春》的意思
1、释义 江南大地鸟啼声声绿草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南朝遗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无数的楼台全笼罩在风烟云雨中。2、原文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3、作者朝代:唐

南朝四百八十寺——这句按照格律是出律的。请问是怎样拗救的?_百度...
南朝四百八十寺,按《平水韵》: 平平仄仄仄仄仄。此句句型本应为: 平平仄仄平平仄,也就是第5、6字作拗。第5字可救可不救,是小拗;但第6字作拗,失替,这个必须救,而且只能用这句的对句救。将这句的对句“仄仄平平仄仄平”第5字改为平,即: 多少楼台烟雨中 平仄平平平仄平(以第5字同时救上句5、6...

南朝四百八十寺——这句按照格律是出律的.请问是怎样拗救的?
南朝四百八十寺,按《平水韵》:平平仄仄仄仄仄.此句句型本应为:平平仄仄平平仄,也就是第5、6字作拗.第5字可救可不救,是小拗;但第6字作拗,失替,这个必须救,而且只能用这句的对句救.将这句的对句“仄仄...

南朝四百八十寺的意思是什么?
意思是:南朝遗留下的许多座古寺, 如今有多少笼罩在这蒙胧烟雨之中。原文:江南春 杜牧 〔唐代〕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译文 千里江南,到处莺歌燕舞,有相互映衬的绿树红花。有临水的村庄,有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昔日到处是香烟缭绕的深邃...

江南春这首古诗的意思。
古诗《江南春》的意思:辽阔的江南到处莺歌燕舞绿树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南朝遗留下的许多座古寺, 如今有多少笼罩在这蒙蒙的烟雨之中。【出处】《江南春》——唐代: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江南春这首诗是什么意思?
《江南春》诗意:辽阔的江南到处莺歌燕舞绿树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南朝遗留下的许多座古寺, 如今有多少笼罩在这蒙蒙的烟雨之中。【出处】《江南春》——唐代: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句诗到底写的是啥意思?
南朝遗留下来的许多佛教建筑,在春风雨雨中若隐若现,更增添了迷茫之美。诗人在这里并没有说“四百八十宫”,而是说“四百八十宫”,显然有着自己的含义。南朝统治者因劳民伤财修建了大量寺庙。据《南方史·郭祖慎传》记载,“当时的皇帝对佛经的解读很容易,所以先人说的东西特别多。1.表达情感 这首...

南朝四百八十寺这句诗作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是不是感觉升平盛世啊?这么多寺庙,佛法昌隆,百姓乐业,亭台楼阁,烟雨蒙蒙,真是人间仙境,让人虚心向佛,心自澄明。这两句出自杜牧的《江南春绝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是一首仄起入韵,押平水韵“一东...

南朝四百八十寺这句诗体现了江南怎样的地形和风貌?
江南春 唐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四百八十寺: 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据《南史·循吏·郭祖深传》说:“都下佛寺五百余所”。这里说四百八十寺,是虚数。江南特点是山重水复,柳暗花明,色调错综,层次丰富而有立体感...

南朝四百八十寺讽刺了什么
南朝四百八十寺讽刺了当时社会风气崇尚浮华、忽视道德的现象。南朝四百八十寺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江南春绝句》。南朝,指中国南北朝时期存在于南方北方的九个朝代,这九个朝代均在南方设有许多寺庙,此句指南朝的寺庙极多,以四百八十寺为约数。南朝四百八十寺,诗人通过讽刺佛门大开,寺庙满布的局面,来...

岭东区13544232603: 南朝四百八十寺——这句按照格律是出律的.请问是怎样拗救的? -
呈洁康宁:[答案] 南朝四百八十寺,按《平水韵》:平平仄仄仄仄仄.此句句型本应为:平平仄仄平平仄,也就是第5、6字作拗.第5字可救可不救,是小拗;但第6字作拗,失替,这个必须救,而且只能用这句的对句救.将这句的对句“仄仄...

岭东区13544232603: 律诗怎么分析平仄? -
呈洁康宁:律诗的四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按照规定,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你所讲刘禹锡的这首《酬白乐天扬州初逢见...

岭东区13544232603: 律诗中什么叫半拗 -
呈洁康宁: 格律诗中,凡平仄符合组合规则的句子叫“律句”,平仄违反组合规则的句子叫“拗句”.所谓“拗救”,就是指在格律诗中出现了“拗句”即违反了格律组合规则的句子,必须采用补救的方法.换句话说,就是在一个句子中,该用平声字的地...

岭东区13544232603: “南朝四百八十寺”出自哪首诗 -
呈洁康宁: 《江南春绝句》

岭东区13544232603: 请帮忙分析两句诗在平仄方面的特点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呈洁康宁: 南朝四百八十寺 平平仄仄仄仄仄 多少楼台烟雨中 平仄平平平仄平 这是古代格律诗的特种拗之一,即节奏点用拗.正常来说每句第2. 4.6字属于节奏点,是不能拗的,但...

岭东区13544232603: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是比喻南京吗 -
呈洁康宁: 诗句出唐朝诗人杜牧诗.杜氏江南春之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盖极言南朝寺庙之多.南朝由于佛法兴盛,帝王提倡佛教而造寺塔者颇多,其后妃、公主兴造寺塔之风尤盛,故南朝寺院林立,且以木材构筑者居多,绝大部分佛寺皆在建康(今南京)

岭东区13544232603: 南朝四百八十寺,四百八肯定不是四百八,那是多少 -
呈洁康宁: 这里的四百八,就是指很多的意思.“南朝四百八十寺”这句诗,出自唐朝诗人杜牧诗:"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是指南朝寺庙之多.南朝由于佛法兴盛,帝王提倡佛教而造寺塔者颇多,后妃、公主兴造寺塔之风尤盛,因此南朝寺院林立,且以木材构筑者居多,绝大部分佛寺皆在都城建康(今南京).

岭东区13544232603: “南朝四百八十寺”中的“南朝”是指哪四个朝代?
呈洁康宁: “南朝四百八十寺”中的“南朝”是指先后与北朝对峙的宋、齐、梁、陈政权.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江南春》. 原文: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译文:辽阔的江南到处莺歌燕舞绿树...

岭东区13544232603: “南朝四百八十寺”出自哪首诗
呈洁康宁: 《江南春绝句》 《江南春》唐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岭东区13544232603: 南朝有多少个寺庙 -
呈洁康宁: 多呢!杜牧虽然写了"南朝四百八十寺",那是写诗为了符合诗词的格律,实际上根据清朝刘世琦所作《南朝寺考·序》:“梁世合寺二千八百四十六,而都下(南京)乃有七百余寺.”,也就是说,南朝应该有2846所寺院,南京一个地方就有700多家呢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