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祖因之以成帝业的以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帛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的因是什么意思~

凭借、依靠。
一、本句出处
魏晋时代的陈寿写有《隆中对》,其中有句:“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是概括汉高祖刘邦夺取天下、建立汉政权的条件。
二、作品概览
《隆中对》是写刘备前去拜诸葛亮,请诸葛亮出山为他出谋划策。文章通过隆中对策,给读者塑造了诸葛亮这个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形象。他善于审时度势,观察分析形势,善于透过现状,掌握全局,并能高瞻远瞩,推知未来。作者对诸葛亮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是逐步深入地完成的。
三、句子解析
本句的白话文翻译为:“益州地势险要,有广阔肥沃的土地,自然条件优越,高祖凭借它建立了帝业。”这里的“因”翻译成“依靠、凭借”。
四、“因”字详解

因,yīn,。从囗(wei)从大。就也。能大者,众围就之也,就也。
五、“因”的几个文言释义
1、因袭;遵循。《过秦论》:“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
2、接续。《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3、依照。《庖丁解牛》:“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
4、顺应。《察今》:“变法者因时而化。”
5、原因;机会。《孙雀东南飞》:“于今无会因。”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中的“因”:
这里的因是因此,因而的意思
出自《隆中对》
此句话出自《隆中对》
《隆中对》选自《三国志》作者陈寿西晋史学家,中国东汉末年,刘备三顾茅庐去襄阳隆中拜访诸葛亮时的谈话内容(促成三国鼎立的战略决策)。
公元207年冬至208年春,当时驻军新野的刘备在徐庶建议下,三次到襄阳隆中拜访诸葛亮,但直到第三次方得见。诸葛亮为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先取荆州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势继而图取中原的战略构想。
诸葛亮在登上政治舞台之初,就以《隆中对》的方式为刘备描述出一个战略远景。这一千古名篇,许多人能够倒背如流,在中国古代的战略思想中,隆中对具有典范价值。此篇文章入选初中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上册)。
隆中对全文
作者:陈寿 (魏晋)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
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
“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
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亮答曰:“自董卓已来,
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
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
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
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
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
汉室可兴矣。”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所以才能

翻译:高祖皇帝就是因为这个地方。才成就了一番帝王之业

以的用法
一、介词
1.表示工具。译为:拿,用,凭着。
①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2.表示凭借。译为:凭,靠。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
3.表示所处置的对象。译为:把。
①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4.表示时间、处所。译为:于,在,从。
①以八月十三斩于市。②以崇祯十七年夏,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
③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
5.表示原因。译为:因为,由于。
①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颇蔺相如列传》)
6.表示依据。译为:按照,依照,根据。
①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荆轲刺秦王》)
说明:"以"字的宾语有时可以前置,有时可以省略。
①以一当十(成语)②夜以继日(成语)③秋以为期(《诗经•氓》)
二、连词
1.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
①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
2.表示承接关系,前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省去。
①余与四人拥火以入。(《石钟山记》)
②樊哙侧其盾以撞。(《鸿门宴》)
3.表示目的关系,后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而""来""用来""以致"等。
①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六国论》)
4.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例如:
①不赂者以赂者丧(《六国论》)
②所谓华 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褒禅山记》)
5.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例如:
①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陶渊明《归去来辞》)
三、助词
1.作语助,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
①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以:方位)(《廉颇蔺相如列传》)
2.作语助,起调整音节作用。
①逆以煎我怀。(《孔雀东南飞》)
四、动词
1.以为,认为。①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触龙说赵太后》)
②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2.用,任用。①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涉江》)
五、名词
缘由,原因。①古人秉烛游,良有以也(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
六、通假
1.通"已",已经。①固以怪之矣。②日以尽矣。
2.通"已",止。①无以,则王乎?
七、复合词【以为】
⑴认为,把……当作或看作。
①虎视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②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⑵把……作为或制成。
①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以为:把它设为。)(《过秦论》)
②輮以为轮 (把它做成)(《劝学》)
【以是】【是以】相当"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
①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庖丁解牛》)
【有以】【无以】意思分别是"有什么办法用来……""没有什么办法用来……"
①项王未有以应,曰:"坐。" (《鸿门宴》)
②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劝学》。

高祖因为这个原因成就了自己的称帝的功业。 以:利用 来

高祖皇帝因为此事才成就皇帝大业

用来,或者“而”


以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有以”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是:有道理,有规律,有所作为,有什么。表示具有某种条件、原因等。基本字义:有 1、存在:~关。~方(得法)。~案可稽。~备无患。~目共睹。2、表示所属:他~一本书。3、表示发生、出现:~病。情况~变化。4、表示估量或比较:水~一丈多深。5、表示大、多...

文言文中以是做因此的意思时的例句
3、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隆中对》4、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九、连词,表示顺承,相当于“而”,也可不译。例如:1、手自笔录,计日以还。《送东阳马生序》2、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小石潭记》3、高祖因之以成帝业。《隆中对》十、连词,译...

以的文言文
2、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小石潭记》 3、高祖因之以成帝业。《隆中对》 十、连词,译为“以致”。例如: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出师表》 十一、通“已”,已经。例如: 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 阳光小乾乾 2....

因以在古文中的意思
因:遂,于是,就。以:用来、拿来。这是两个词,要在具体语句中去理解。例如:赵王因以括为将。因以,即因之以,就是因此把的意思。因,因为;以,把,可理解为任命。

文言文是以的用法
⑼杀之以应陈涉. 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1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12)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13)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14)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15)操悉浮以沿江. (16)樊哙侧其盾以撞. (17)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 (18)忽魂悸以魄动. (19)淫侈之俗日日以长. (20)...

文言文中,以XXX自居的“以”字的用法
⑵留五百人镇之,以断洄曲及诸道桥梁。(以:以便) ⑶吾骑马挟矢以助战。 ⑷卷石底以出。 ⑸而托于柑以讽耶? ⑹以啮人,无御之者。(以:这里有如果的意思) ⑺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⑻属予作文以记之。 ⑼杀之以应陈涉。 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⑾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

文言文虚词以的用法和意义
(以:这里有如果的意思) ⑺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⑻属予作文以记之。 ⑼杀之以应陈涉。 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1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12)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13)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14)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15)操悉浮以沿江。 (16)樊哙侧其盾以...

在文言文中,“以”的意义和用法,并举上典型例句
1、作动词:用;使用。例句:战国时期·屈原《涉江》:“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白话译文:忠心的人啊,不被重用,贤明的人求进身也难成功。2、作动词:做。例句:先秦·佚名《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如或知尔,则何以哉?”白话译文: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打算做些什么...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的解释是什么
意思是:益州地势险要,有广阔肥沃的土地,自然条件优越,高祖凭借它建立了帝业。出自西晋陈寿《隆中对》,原文选段: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 荆、益...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全句怎么翻译?“以”字怎么讲?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将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而将个人的私怨搁在后面罢了!“以”做因为讲。一、原文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二、译文 如今我们俩相斗,就如同两猛虎争斗一般,势必不能同时生存。我所以这样忍让,就是将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而将个人的私怨...

白山市13022893335: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的”以“是什么意思 -
衷哄环磷: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中的”以“,连词,意思是“才”.语出《三国志 蜀志 隆中对》,现代汉语的意思是:汉高祖刘邦凭借益州这个地方才建立了帝业.

白山市13022893335: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的以什么意思 -
衷哄环磷:[答案] 用来,或者“而”

白山市13022893335: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中“因”字什么意思? -
衷哄环磷:[答案] 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简而言之,其意不过是说四川土地肥腴,气候湿润,岁无水旱之忧,因而出产丰饶.民既殷实,当然可作国之仓禀.盆地之内,几乎没有什么物种不可在此安家落户,畜牧放养、农耕种植、野生物种,品类浩繁,这就为...

白山市13022893335: 《隆中对》中“高祖因之以成帝业“中"因”和“以”的解释急求 我 初三的 -
衷哄环磷:[答案] "因"为因为 "以"为用来 整句话就是汉高祖因为它用来成就递业`

白山市13022893335: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的以字的意义和用法 -
衷哄环磷:[答案] 以:因;凭借 连词,表承接

白山市13022893335: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的以什么意思 -
衷哄环磷: “因”是凭借的意思.

白山市13022893335: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因什么意思 -
衷哄环磷: “因”是凭借的意思.

白山市13022893335: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因这个因字不能翻译成因为吧?我们同学说这个字是 因为的意思. -
衷哄环磷:[答案] 你同学错了 正解如下 “因”是凭借的意思

白山市13022893335: 高祖因之以称帝业的以怎么解释 -
衷哄环磷: 以:而,才.

白山市13022893335: 23课隆中对一词多义高祖因之以成帝业以的解释犹的一词多义 -
衷哄环磷:[答案] ①信: 谓为信然:确实 信义著于四海:诚信 欲信大义于天下:通“伸”,伸张 ②因: 因屏人曰:于是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凭借 ③遂: 由是先主遂诣亮:于是,就 然操遂能克绍:终...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