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学说在当代有何价值

作者&投稿:舒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孔子学说在当代社会有何价值~

对建立和谐社会有不可否定的价值塑造国人的灵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孔子是儒家创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仁”“礼”。
“仁”的主张是“仁者爱人”,这一主张是要求统治阶级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孔子认为,要实现“爱人”,还要遵循“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要求。
“礼”的主张是“克己复礼”,就是说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符合“礼”要求,孔子追求的“礼”是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孔子还进一步提出了“正名”的主张,就是校正等级秩序,达到贵贱有序。这体现了他政治思想保守一面。


例如,我们现在提倡要“尊重他人”、“五讲四美”、“精神文明”等等,如果不把它和长久影响中国社会的伦理思想体系联系起来,那怎么能让它有个根基呢?“尊重他人”(“爱他人”)这样的道德观念正是和儒家的“仁学”相联系的。如果我们抛弃了孔子的“仁学”理论,天天批判“仁政”,鼓吹“己所不欲要施于人”,提倡什么“与人奋斗其乐无穷”,那么你能真止地“尊重他人”吗?你能真正地爱护别人吗?所以任何对人们的社会规范的具体要求它都必须有—套伦理学理论作支撑,而这套伦理学理论又是内传统积累而成的。
这里不能全面的讨沦儒家的伦理问题,它无疑有许多方面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但它的核心内容“爱人”思想无论如何是我们今天仍应继承和发挥的。照我看,孔子把“仁”解释为“爱人”,是基于“亲亲”思想,《中庸》引孔子的话说:“仁音,人也,亲亲为大。”
《论语。学而》:“有子曰:…’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爱人”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从爱自己的亲人出发,是爱人的基础,但是“为仁”不是仅止在“亲亲”上,而必须“推已及人”,要作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而要作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得把“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的“忠恕之道”作为“为仁”的准则。如果要把“仁”(“仁政”)推广到整个社会,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克已复礼曰仁,—日克已复礼,大下归仁。为仁由已,而由人乎!”我认为,对“克己复礼”的解释常有误。(我自已过去的解释也不正确。)对“克己复礼”的解释,往往把“克己”与“复礼”解释为平列的两个相对的方面,我认为这不合孔子的思想。
所谓“克己复礼”是说,在“克己”基础上的“复礼”才叫“仁”。
“仁”是人作人的内在品质,“克己”是要靠人对自身内在品质(即“爱人”的品德)的自觉:“礼”是人的行为的外在的礼仪规范,它的作用是为了调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礼之用,和为贵”。要人们遵守礼仪规范必须是自觉的才有意义,才符合“仁”的要求,所以孔子说:“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对“仁”和“礼”的关系,孔子有非常明确的说法:“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礼云礼云,玉帛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乎哉!”因此,我们可以说,孔子认为“克己”(求仁)是要靠自己的内在自觉性。有了“求仁”的内在自觉性,“我欲仁,斯仁至矣”,并实践于日用伦常之中,这就是“极高明而道中庸”了。“极高明”要求我们寻求伦理体系中的终极理念,“道中庸”要求我们把它实践于平常生活之中,而“道中庸”和“极高明”是分不开的。哪怕是寻求最低限度的伦理观念的“认同”,也是和某种伦理体系的终极理念有着密切的联系的。如果说,孔子的“仁学”充分讨论了“仁”和“人”(人道)的关系,还没有来得及去充分讨论“仁”与“天”(天道)的关系,那么孟子在后一方面发挥了孔子的思想,如他说:“尽其心,知其性;知其性,则知天矣。”
人心本仁,与“天心”本是相通的。对此朱烹说得更明白,他说:“天地以生物为心者也,而人物之生又各得乎天地之心以为心者也,故语心之德虽其总摄贯通无所不备,然一言以蔽之,则曰仁而己矣。”
此则从“天心”本“仁”,而说“人心”也不能不“仁”,“人心”与“天心”实是相贯通的,因此儒家的伦理学说实是建立在一道德形上学之上,故《中庸》说:“诚者,天之道;诚之者,人之道。”儒家这一“天人合一”思想无疑有其特殊的伦理意义,而贡献于人类社会。
但是,如果我们把曾经支持中国两千多年有关作人的道理的“仁学”(“仁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等作为反动思想批判掉了,那么我们的社会如何不混乱,如何还能不发生“精神危机”呢?从这里看,对待传统的伦理思想,我们只能继承它、发展它,使之适合现今社会生活之要求,决不能抛弃它,而另外建立与之对立的“斗争哲学”。当然,在我们继承“传统”的同时,不仅应使“传统”得到发展与更新,要“日日新,又日新”(这也是中国的传统),而且还应充分吸收一切适应我们社会发展要求的其他民族的伦理美德。
参考资料: http://www.cycnet.com/cms/2006/2006youth/wmgj/t20060507_321197_3.htm 孔子作为多少年来古老中国的精神领袖与思想圣人,他所创立的儒家文化更被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支柱与血脉。虽然在当今的社会,已没有多少人在把夫子的话挂在嘴边,作为行为、处事的准则,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孔子的思想已沉淀为中国人的一种深层文化心理,并决定了中国的命运走向是一种内敛的发展方式。然而,我们现在所理解的儒家文化中的很多命题、范畴与孔子的思想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不仅是因为儒家文化经过朝朝代代的变更,已与孔子原初的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出入,也是因为我们在不断吸收其他领域的文化,对我们固有的思想形成一种冲击。

当今社会利益冲突、物质泛滥,人们对于自身的关怀和对他人的仁爱观念越来越淡,很多中国传统的思想美德流于形式,甚至逐渐沦丧,不能不说是一件让人为之捶胸顿足之事。在儒家文化影响极深的我们所谓“筷子文化圈”中,孝的思想一直就被奉为做人最基本的原则和礼仪。在现时代,众多关于中国文化断代、中国没有精神支柱的说法日益广泛之时,我们所需要的就是为广大国人寻找一个可以安身立命的思想源头。而我看,这一点上最容易被提倡、被认同的就是孔子思想中关于孝道的提法。因为这一点是每一个人都可以亲身体会,都是力所能及的事情,而且这种思想在我们心中也在已经扎根,接受起来更为容易。像孔子当年的思想一样,通过教育人们对自己父母慈孝的亲子之爱,而层层外推,逐渐将着这爱推广到社会每一个人的身上,让人们学会“恻隐”和“不忍”,让它成为化洽天下之诚爱。虽然爱有亲疏、远近,但只要在被教育的人们心中有了推己及彼的爱的观念,则很容易将社会中所有的人融合起来,激发人们对于本民族的内在的自豪感和责任感,使整个民族有了向心力,从而将社会中的所有人员维系起来,维持社会的平稳、安定还有和谐。

当然,在孔子提倡的孝道中也有拘泥于表面形式的地方,如严格的要求人们守三年之丧等;缺乏平等民主的思想,如对父母一味的服从等。虽然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出孔子对待孝道严肃、郑重的态度,但在这些方面,我们当今的人们不必迂腐的固守形式,继承孔子的思想的主体部分,用变通的观点接受他孝的思想的精华,并将其运用到当今社会中,以求得社会更快的向前发展。



孔子的思想包罗万象,作为他思想核心的“仁”的思想也是也就是他所认为的人的修养中的最高境界,是指导人们生活行动和衡量人们生活行为的最高准则。对于这个标准,孔子定的很高,他认为尧、舜都很难做到,自己更是不敢当,所以多数“仁”的思想只是作为一种理想的目标提出,只要求人们朝着这个方向努力。而孝道被提为“仁”之根本的地位,也足见孔子对孝的思想的重视。况且,孝道也是在孔子思想中能够被实现、被达到的一种行为,体现了人类发展中一种不可推卸的一责任。所以,即使是现在将孝道提出,规范人们的言语、行为,也是具有其深刻的意义的

孔子讲的三人行必有我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天下为公,世界大同,这些名言的份量至今未见他个名人超越。他们深植于世界上每个人的心灵,对做人对理想作用于一生。

据说世界教科文组织对世界十大文化名人有过排名,他们分别是孔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哥白尼、牛顿、达尔文、培根、阿奎那、伏尔泰、康德,孔子被排在首位,十大文化名人他们的名言相比较孔子的名言最有价值。

美国1980年出版的《人民年鉴手册》曾列出世界十大思想家,孔子被推举为十大思想家之首。

联合国总部大楼大厅立有孔子雕像,基坐上刻有孔子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见下图。



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仁的意思就是人要对人好一点,就是把别人当成与自己一样的人。这不正是当代人的观念中所稀缺的吗?所谓以人为本被提出来进行提倡,就是它已经不在了。现在人都是以利为本以己为本的。

对建立和谐社会有不可否定的价值
塑造国人的灵魂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www.qlwb.com.cn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孔子对自己一生治学、修养和人生历练的概述。孔子是一位刻苦好学,积极进取的人。他曾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不如丘之好学也。”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1月13日,“大众讲坛”邀请儒学学者丁冠之先生作了“大哉,孔子”的报告。
孔子和他的“三个第一”
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当时贵族学习的内容一般是“六艺”。六艺分两个层次。初级的是:礼、乐、射、御、书、数。高一层次的是:诗、书、易、礼、乐、春秋。大概孔子在30岁左右,已对两个层次的六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孔子30岁至51岁在鲁国活动,授徒讲学,大概就在这个时候。51岁曾任中都宰(相当县长。中都,今汶上),不到一年,继任小司寇、大司寇(大司寇相当于公安司法部长),摄相事。孔子担任此职至55岁离开鲁国,约四年时间。
作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儒家学派创始人的孔子,在我国历史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匡亚明先生在他的《孔子评传》中提出了两个方面。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二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文献整理家”。我认为还有第三个“第一”,是他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第一次对“仁”作了系统的论述,使之成为“仁学”。
殷周以来,直到孔子时代,文化教育被贵族垄断,“学在官府”,而孔子所开创的私学,则是“学在官府”到“学移民间”的历史性标志,在我国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另外,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开平民教育先河。根据史书记载,孔子一生,除了他从政的几年以外,一直没有间断教育工作。他教的学生,号称弟子三千,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学生的来源,在地域上,除齐、鲁两国外,还有楚、晋、秦、陈、吴等国。学生的成分,绝大部分是处于下层的平民子弟,如颜回(家住陋巷,是一箪食一瓢饮的穷人)、子路(卞之野人)、仲弓(父为贱人)、曾参(穷居卫国)、闵子骞(平民)等。这就是说,孔子所收的学生,是不分地域,不分贵贱,不分老少,兼容并蓄,条件只是交一块表示敬意的干肉(束修)就行了。
作为“第一个伟大的文献整理家”的孔子,是否整理过“六经”(《易》、《书》、《诗》、《礼》、《乐》、《春秋》),学术界曾有不同看法。根据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的记载,孔子和六经都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这个问题讨论起来比较复杂,我同意匡亚明先生《孔子评传》的看法:“六经虽然不全由孔子所作,但都经过孔子的整理,只不过整理的程度不同。其中或作,或述,或删,或定,情况各异,应加考核。今天所见到的《诗》、《书》、《礼》、《易》、《春秋》,尽管不是当时的原貌,但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孔子修订、编纂、增减的痕迹,其内容都应是研究孔子的重要史料。”在这里我顺便介绍一下儒家经典的编辑演变情况。前面说到孔子与六经的关系,六经是指上面说的《易》、《书》、《诗》、《礼》、《乐》、《春秋》,至西汉,《乐》经佚失,只有五经之说,立五经博士。历经变化,至宋代确立了我们经常说的“十三经”之名。十三经包括《易》、《诗》、《书》、《周礼》、《仪礼》、《礼记》、《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孟子》、《尔雅》、《孝经》。另外还有常说的“四书五经”。“四书”之名始于南宋朱熹。朱熹把《礼记》中的《大学》、《中庸》抽出来,与《论语》、《孟子》合在一起,编为“四书”,与前面说的五经联在一起,称“四书五经”。这些经典,都与孔子有直接和间接的关系,其中大部分是研究孔子和儒家不可不读的书。
孔子第一次对“仁”作了系统的论述,使之成为“仁学”。还首创“中庸”说,并以仁、中庸为核心,提出了一系列道德规范,为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奠定了思想、道德基础。
孔子思想的核心:“仁和”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学术界有不同的解释。我同意把“仁者爱人”与“和而不同”视为孔子思想核心的看法。“仁”是孔子最高的价值追求,“和”是孔子的理想境界。以仁济和,以和成仁,二者相辅相成。
先讲“仁”。“仁”在甲骨文、金文中没有发现,始见于《尚书》、《诗经》,至春秋时才被较广泛使用。什么是“仁”,孔子在弟子提问时作过不同的回答。但最核心的内容是“爱人”。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孔子这里所说的爱人,是爱一切人,它没有阶级和等级乃至家族的限制。实现爱人的方法和原则是什么呢,就是孔子说的“忠恕”之道。如曾子所言“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论语·里仁》)“忠恕之道”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前者是“忠道”,后者是“恕道”。忠是尽心于人;恕是将心比心。孔子的“忠恕之道”,被世界上看作道德金律。孔子在《论语》中一再强调要爱人利人,不要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互相拆台,损人利己,“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爱人,与人为善,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也是人类共同生存的根本保证。人不是孤立的个体,他是社会群体中的一员。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立足,成就一番事业,离不开社会群体对你的帮助。如果只以自己为圆心,处处事事只考虑个人利益,不为他人着想,甚至损人利己,最后只能成为孤家寡人。孔子和儒家提出的道德规范,并不是单向的付出,而是双向互惠的。爱人者人恒爱之,爱人也就是爱自己。这就是人生智慧。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孟子·梁惠王上》)“推恩”是由己推人,把自己爱父母和爱子女之心,推及别人父母、子女。这是对孔子“己立立人”思想的具体运用和发挥。人们常说,“以损人开始,以害己告终”、“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关于“和”的思想,在儒家经典中有不同的表述。如“中和”、“和谐”。在《论语》中讲“中庸”、“和而不同”、“和为贵”等等。这些表述有的就事物的状态而言,有的就方法和原则而言,有的就其价值和地位而言。其总的思想是说中和、和谐是事物存在、发展的最佳状态。也就是说,不论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只有处于平衡、协调的状态下,才能生存和发展。孔子讲中庸,就是讲的平衡和协调。《中庸》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个解释符合孔子的原意。孔子反对“过犹不及”,过了、不及,都是失中。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判断和处理之所以出现失误和偏差的原因,就在于思想方法上的片面化、简单化、极端化,不是过,就是不及,不符合事物的本来面貌和发展规律。因此,中庸、中和、和谐,不是主观臆造出来的,而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并且存在于自然和社会的各个领域。自然生态破坏是失中,贫富差距扩大是失中,身体有病是失中,等等。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研究、发现以及掌握事物的“中”,使其得以协调发展。我们国家提出科学发展观,实际上就是协调发展观,平衡发展观。
孔子讲的“和而不同”,也是指事物的协调与平衡,“和而不同”,是多种成分的融和与统一;“同而不和”,则是单一成分的“同一”。自然界的山河湖海、飞禽走兽、草木虫鱼;人类社会的不同肤色、民族、社会制度和不同文化,只有和谐共处,才能生存和发展,这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按照孔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就是既要承认差别,又要有宽容之心,和谐相处。孔子最反对同,他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拿一把尺子量世界,用一种眼光看人,只能窒息事物的发展。
通过对孔子“仁和”思想的分析,我们看到,他确有一个和谐(仁和)社会的理想和憧憬,他把“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公冶长》)作为他的志向,认为做到“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不止达到了仁的水平,而且进入了圣的境界。在《礼记·礼运》篇中孔子还设计了一个令人向往的大同社会的蓝图:“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孔子的历史影响
孔子的思想,以及他所代表的儒学,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产生了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正如著名历史学家杨向奎先生所说“孔子发展了儒家,使相礼的小人儒变成了君子儒,遂使经学注我,而经学变成了儒家私学。于是经学与儒家合,儒家与教师合,师儒不仅经师,且为人师矣。华夏族之民间教育遂为师儒垄断,有此垄断,儒家遂无孔不入,有饮水处即有儒家。儒家思想陶冶了民族性格,于是,我们的民族性格是‘极高明而道中庸’。不高明不会有四千年的灿烂文明;不中庸不会长期稳定而守恒。”(《宗周社会与礼乐文明》,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2页)也有学者指出“对于中国人来说,儒家的精神实质已经内化为自己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信仰方式,成为一种百姓日用而不知的东西。”“在当今世界上,一个中国人要想真正理解自己的民族特征便不得不首先理解儒家文化;一个外国人要想真正理解中华民族,便不得不首先理解儒家文化。”(陈炎:《多维视野中儒家文化》,山东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191页)的确如此,孔子和儒家的思想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不仅孔子提出道德规范对我们的现实生活有直接的影响,就是《论语》中语言已成为脍炙人口的成语和格言,活在现实生活中。《论语》中的许多德目,像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以及讷、敏等等,都成了中国人取名的经典依据。
参考资料:www.qlwb.com.cn


儒家学说的现代意义
和谐,是儒家思想的一种世界观。如果把地球的时间比作24小时,那么23小时人类都在打仗,之前的战争造就了今日的格局。在这个和平的年代,我们更应该发扬和谐的精神,这是现代文明的标志。儒家思想,将会改变世界。天下大同,作为儒家思想一种理想中的社会。有点像共产主义,又有点像无政府主义。但它的核心...

儒家的学说在今天可以用来解决哪些社会问题?
没有道德的社会是野蛮的社会,没有道德的人生是低俗的人生,都不会给人们带来真正的幸福。儒学落实在社会、学校和家庭教育中,逐渐培养出一大批有历史使命感、有道德操守、有健全人格、有专业技能的仁人志士,呈现出当代儒者刚健中正、温良俭让、知行合一的气象,成为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发挥榜样的作用...

当代中国人受儒家思想影响深刻的有哪些方面?
一个不“孝”的人,谈何为人,谈何做人,谈何道德品质?因此,儒家的孝道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当今社会更应该代代传承,发扬光大。其次,儒家文化对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在于它的教育价值。孔子无疑是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他兴办私学,推动平民教育的发展,其“有教无类”的思想可以说是...

为什么儒家学说在当今中国只留下了糟粕
是上级对下级的施舍和下级对上级无条件的忠诚,而我们今天说的平等的爱,如博爱,更像墨家的兼爱。民本毕竟不是民主,民本是君主治国的方法(让利于民),民主是人民行使权利管理国家,实现利益,这不单是主动与被动的问题,更是国家性质的问题。你说,在当今时代,不提博爱而提仁爱,不提民主而提民本...

就你所了解的十三经内容,谈谈儒家学说在当今时代的价值和意义_百度知 ...
' Q: ]; E1 t) U6 E起源于2500年前的儒学,是农业文明时代的产物,不可避免地具有历史的局限性,无论是儒家思想,还是道家学说以及其它各家之言,都包含有不适应现代社会要求的内容。我们要继承的,主要是那些对当今社会仍然有价值的部分。例如《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和《道德经...

相比于现代各类社会学科,中国古代儒家思想是否还有应用价值?
儒家对中国当代社会还是非常有价值的。孔子 汉人曾经对儒家有过两大经典性评述,一是司马谈崇道贬儒,他说:“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然后就是班固对儒家的评价:“儒家主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

儒家思想的现代意义?
摘要:纵观中国古代法律思想史,各家学说有如天空璀璨的群星,然从其影响力来说,儒法两家是足具影响力的学派。可以说,中国传统法制乃在儒家思想与法家思想的不断作用中而形成。① 研究二者对当代依法治国和以人为本的方略都有重要作用和影响。一、儒家思想概说②儒家基本上坚持“亲亲”、“尊尊”的立法原则,维护“...

朱子理学在当代社会的运用
理学形成 从广义上说,它也包括由 朱熹所摄入的北宋“五子”(周敦颐、邵雍、张载和二程)的学说,并延伸朱到熹的弟子、后学及整个程朱的信奉者的思想。由于朱熹是这一派的最大代表,故又简称为朱子学。程朱理学在南宋后期开始为统治阶级所接受和推崇,经元到明清正式成为国家的统治思想。故如对宋明...

试述中国儒家思想对当代企业管理影响
这对企业经营管理同样非常适用,一个具有和谐氛围的环境才能留住人才,才能使员工获得发展;儒家强调要“忠”,现在的每个企业都在努力培养员工的忠诚度,因为员工的流失将对企业造成重大的损失。现代企业管理要强调“人和”。现代企业是一个综合系统,是多层次的有机结合体样协调各种关系,怎样调动员工的积极...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论文怎么写
顾冠华先生曾指出,“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是指在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发展过程中在一些特定的自然环境、经济形式、政治结构、意识形态作用下形成和传承下来并且至今仍在影响着当代文化的具有生命力的中国古代文化”;也有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植根于中华民族土壤中的稳定的、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积淀着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

工布江达县15330577544: 孔子的思想对当代社会有什么意义? -
鱼潘新福:[答案] 子儒家思想对当代社会发展的指导意义 (一)教育 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曾预言,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科技发展将会突飞猛进,这取决于四个有利因素:经济实力的强大、决策者的决心、大量的青年人才、良好的传统.在传统...

工布江达县15330577544: 孔子的思想在当今社会有什么意义 -
鱼潘新福: 孔子的思想,其本意是要匡扶正义,使民能懂得为人处世的基本道理. 但是由于年代久远,国家体制有极大的改变,人们的思想也有很大的变化,如果要发扬光大其思想,必须重新诠释,但是目前似乎是一边倒的批判.这种盲目批判,导致的结...

工布江达县15330577544: 孔子思想对当今世界有何作用? -
鱼潘新福:[答案] 孔子门下弟子三千,因而总结出很多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比如“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等.孔子更被后世尊称为“万世师表”,某些地区更将“孔圣诞”定为“教师节”.自从中国人...

工布江达县15330577544: 孔子的思想在当今社会的意义 -
鱼潘新福: 1,孔夫子的思想可是很多的.不过他最主要的贡献还是儒家思想. 2,儒家总体说来就是讲究:忠,孝,礼,义,节. 3,忠:现阶段的表现就是忠于国家,忠于集体,忠于单位,忠于家庭.也就是爱国主义,热爱集体,热爱家庭,热爱工作等...

工布江达县15330577544: 在当今社会推崇孔子思想有什么意义?他为什么能够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和世界文化名人 -
鱼潘新福:[答案] 孔子是世界承认的中国思想家之一,孔子的思想是中国古代推崇的思想,儒家也是中国人的一种传统思想.孔子的“仁”其实就是一种世界观,大家做到了“仁”,社会就会更好的发展.孔子说以德报德、以直报怨

工布江达县15330577544: 儒家思想在当今社会有多大的意义呢 -
鱼潘新福: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儒家思想是入世的,是在人类社会有所作为的一种思想,在秦汉以前的儒家思想是“为人而为人”的.孔子的思想不得不说是伟大的,无论是用在什么时代都是有重大意义的.当代社会物质横行,人心不古,正是需要国学来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时候.学习,并不是需要在社会上得到什么,因为学习的过程中已经是一种收获.

工布江达县15330577544: 孔子的学说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 -
鱼潘新福:[答案] 孔子和孟子思想本质是一样的,孟子继承了孔子,而孔子继承的是自伏羲画卦以来皇帝尧舜禹周公文王武王一脉相承的儒教.只不过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孔子站出来“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而已. “儒”的本意本来就是“学者”“知...

工布江达县15330577544: 孔子对今日中国有何意义 -
鱼潘新福:[答案] 在唯物主义昌盛、社会道德急剧下滑的今天,当然需要一个能够中和无神论和道德、让人哪怕不信奉鬼神也会克己的精神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只有儒家符合条件.虽然历史上儒家并没有真正做到这些,但总算还是往这个方向在前进的.

工布江达县15330577544: 孔子的义利论对我们现代人有什么意义 -
鱼潘新福:[答案] 孔子的经济思想最主要的是重义轻利、"见利思义"的义利观与"富民"思想.这也是儒家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对后世有较大的影响.孔子所谓"义",是一种社会道德规范,"利"指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谋求.在"义"、"利"两者的关系上,孔子把"...

工布江达县15330577544: 联系孔子的思想学说,谈谈孔子的思想在今天还有什么现实意义? -
鱼潘新福: 孔子的乐教思想与他所追求的至高艺术境界和道德境界是紧密相联的.孔子所向往的理想人格乃是对生命局限不断突破、不断提升,最终达致“圆善自由”境界的超越性人格.因此,在他的乐教理想中,人生修养与艺术修养不应该只停留于世俗...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