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有什么不同?

作者&投稿:轩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江南丝竹与广东音乐有何区别~

江南丝竹、南音和广东音乐,都是我国南方的重要乐种。它们同当地的戏曲都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这种关系又大不相同。南音(指器乐演奏形式),它起初是附属于南音演唱的,广东音乐这一器乐演奏形式最初则附属于粤剧,所奏的是粤剧的过场曲。这一认识大概是不十分离谱的。因此可以说,南音和广东音乐的历史都比戏曲短,从当地的戏曲史中可以溯其源。江南丝竹同上海的地方戏曲沪剧也有一定的关系;但是这关系同南音和广东音乐相比,则显得大不相同。
江南丝竹乐是流行于江、浙、沪一带的丝竹演奏形式。上海的地方戏是沪剧,沪剧初名花鼓戏,约产生于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末,花鼓戏由农村流入城市,并易名为本地滩簧(本滩),从本世纪初留存的音响(唱片)来看,本滩并不具有四十年代以后的伴奏形式。由此可知,江南丝竹同沪剧之间,并不存在依附关系。本世纪初,江南丝竹的演奏形式,由农村流入上海市区,并成为上海市民的一种重要娱乐方式。此后,申滩为抬高自己的身价,仿效昆曲、京曲(京剧)的名称,易名为“申曲”。此时的伴奏形式,特别是申胡(主胡)的运弓、运指,以及旋律加花,便具有浓厚的江南丝竹的演奏风格。为此,今日的沪剧主胡(演奏者),演奏江南丝竹能不失真韵。此外,由苏北流入上海,并在上海才得以发展的淮剧,其主胡的弓法、指法,以及滑奏技巧,也不同程度的受着江南丝竹演奏方法的影响。
二、新丝竹的形成
1924年2月,柳尧章先生结识了大同乐会乐务主任郑觐文,经郑先生介绍,柳先生正式向汪昱庭先生学琵琶。1924年6月,大同乐会在当时的上海市政厅举办古乐舞大会,郑觐文先生赠票约请柳尧章先生去观看。会后,郑先生请柳先生谈点看法。柳先生表示,古乐虽好,然曲高和寡,且挖掘不易,不及另选乐曲改编成为人们熟知的丝竹形式,易被人们接受。受郑觐文之托,柳尧章先生于1925年成功地将汪昱庭先生所授之《浔阳夜月》改编成丝竹合奏曲《春江花月夜》。1927年,又将当时无人会弹的华秋苹琵琶谱中的《月儿高》挖掘出来,定名为《霓裳羽衣曲》。1927年7月2日,上海的音乐爱好者为了能听到《霓裳羽衣曲》的首次公开演奏,竟然冒着倾盆大雨去听大同乐会的夏季演奏会,演奏会依然座无虚席。
《春江花月夜》和《霓裳羽衣曲》演奏的成功,使沪上的音乐团体纷纷向大同乐会索谱。然而郑觐文却把这两首曲子视为该会所独有,不肯外传。这两首曲子都以琵琶主奏,而演奏的指法,当时只有柳尧章先生一人掌握。1929年秋,卫仲乐先生加入大同乐会,以其特有的禀赋倍受郑觐文先生赏识,这两首乐曲的演奏方法才由柳尧章先生传授给卫仲乐先生。当时乐林国乐社主任蔡金台先生,欲得《春江花月夜》的琵琶演奏谱未遂,便毅然加入大同乐会。
正因为《春江花月夜》未能及时外传而广有影响,当时上海的国乐研究社和霄雿乐团,便把琵琶独奏曲《浔阳夜月》、《汉宫秋月》、《青莲乐府》、《塞上曲》等移置为丝竹乐曲。当时上海市民称这些乐曲为“新丝竹”,以区别于原有的江南丝竹乐曲。如今,这些乐曲仍然是上海一些江南丝竹团体经常演奏的乐曲。
三、曲目与乐种的繁盛
一个乐种要繁荣、兴盛,不仅要有一个素养良好的演奏队伍,而且要有广大的听众和富有特色的曲目。江南丝竹的演奏,虽然多数带有自娱的目的,但也不乏娱人的作用;何况也常常有些听众会充实到演奏队伍中来。就乐队、听众和曲目三者而言,愚以为曲目起主导作用。因为大量富有特色的曲目,不仅对乐队人员具有很强的凝聚力,能提高乐队成员的素养,而且对听?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提起江南丝竹,人们自然会联想到江南丝竹的八大名曲。江南丝竹的演奏者也常会申明,江南丝竹不仅仅只有八大名曲。事实是,人们都知道江南丝竹有八大名曲,谁也不会错误地认为江南丝竹仅有八大名曲。但是,我们上海的丝竹团体能否顺畅地奏全这八大名曲?恐怕有一点困难。因为八大名曲中的《慢六板》、《慢三六》、《四合如意》,不少丝竹团体就不常演奏。江南丝竹乐队是很善于扩展自己的演奏曲目的。除了前面述及的一批“新丝竹”而外,别省市的民间乐曲也常被吸收、改造成江南丝竹乐曲。例如湖南民间乐曲《鹧鸪飞》、浙江民间乐曲《小霓裳》、福建民间乐曲《怀古》等就是。
但是江南丝竹新曲目的创作,就远不及广东音乐,成功的新作品简直是寥如晨星。其原因何在?愚以为这同作曲者的创作思想有关。江南丝竹的演奏,从来就是各个演奏者根据自己所奏乐器的特点,根据自己个人所好,对旋律即兴加花。如今,即使新作品也是慢板、中板、快板的演奏程序,虽然慢板仍然是中板的放慢、加花,快板同样是中板的简化,但是演奏常常是大齐奏,缺少江南丝竹乐种特有的支声复调,因而失去了乐种的真髓。为此,我们的作曲家(无论是专业的还是业余的),若在创作时对支声复调也能给予大体的提示,其效果肯定会好得多。
四、江南丝竹乐中的笛与箫
江南丝竹演奏有两大特点,一是演奏阵容可大可小,小到只要二人就可搭档;二是没有固定的领奏乐器,笛子、二胡、琵琶、扬琴,谁资历深,谁就可以临时充任领奏。尽管如此,由于笛子的音色清脆、穿透力强,演奏旋律易于加花,因此常居于领奏地位。
近年来听江南丝竹演奏(包括一些出版的音带),总觉得笛子的音量过大,旋律过于华彩,其余乐器似乎便成了笛子的陪衬。笛子不肯让档,不仅不利于各种乐器发挥己长,也常常使演奏失去整体的和谐。例如《三六》,常听到有人从头至尾把旋律全都奏成八个十六分音符。如此奏法,其弊端至少有三:一是演奏者每一乐句都没有充裕的换气时间(只能偷气),吹得吃力;二是节奏虽属平稳,但是旋律失于疏密对比,反而显得平淡无奇;三是匀衡的十六分音符,使乐句的句读含混不清。少年时,吾师甘涛经常告戒笔者:“快则不快,慢则不慢;强则不强,弱则不弱;花则不花,约则不约。”甘涛教授的话,是艺术辩证法最浅近的阐释。如今的笛子只繁不简,并不能体现江南丝竹乐的华美。
洞箫如今在江南丝竹乐队中用得很少,应该受到足够的重视。笛子的喧嚣,反衬出洞箫音量的柔弱。为此之故,洞箫在江南丝竹乐队中若隐若现,便被看作可有可无。实际上洞箫属于管乐器的次中音声部,它的高音似笛,而又远比笛子柔和,正好同笛子的音色起着互补的作用。此外,箫与笛子的功能又不相同,那就是用笛子演奏的江南丝竹乐曲,如《欢乐歌》、《三六》、《云庆》、《行街》等,完全应该加用箫,加用了箫以后,便增强了演奏效果。但是江南丝竹乐曲中,尚有一部分只用箫而完全不用笛的,例如《小霓裳》、《凡亡宫》(亦名《倒八板》、《无工调》,讹误为《梵王宫》),以及所谓的新丝竹曲《春江花月夜》、《霓裳羽衣曲》、《浔阳夜月》、《青莲乐府》、《塞上曲》等。此类乐曲除了琵琶的领奏地位而外,洞箫则起着梁住的作用,没有箫,很难使演奏获得良好的效果。但是也有一种情况,吹箫者多为学笛者兼,演奏者往往只注意到箫和笛的“同”,而忽视了二者之间的“异”,把洞箫吹得过分似笛而失去了洞箫那温文秀雅的韵味,这又必然要影响演奏效果。关于洞箫的音色,是需要细加揣摩才能掌握的。

一般从曲目的名字可以区分得出来。江南丝竹听起来很细腻柔美,广东音乐比较开朗一点,这只是大致上的。至于乐器,就很容易区分了,江南丝竹通常有二胡演奏,而广东音乐通常有高胡演奏,音色趋向于小提琴,感觉比较甜美。广东音乐的扬琴一般比较清脆穿透力强,很多时候演奏得很花巧。

  江南丝竹漫谈
  上海艺术研究所 陈正生

  ——在江南丝竹表演艺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今日听了上海的一些丝竹界前辈及同行,就江南丝竹的源流、曲目以及演奏艺术所发表的高见,很有收益。本人先后就学于甘涛、金祖礼、陆春龄诸位先生,但是于江南丝竹的知识却十分浅薄;尽管如此,仍不惴浅陋,借此机会略抒浅见,以求教于诸位先生。
  一、江南丝竹音乐同戏曲的关系
  江南丝竹、南音和广东音乐,都是我国南方的重要乐种。它们同当地的戏曲都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这种关系又大不相同。南音(指器乐演奏形式),它起初是附属于南音演唱的,广东音乐这一器乐演奏形式最初则附属于粤剧,所奏的是粤剧的过场曲。这一认识大概是不十分离谱的。因此可以说,南音和广东音乐的历史都比戏曲短,从当地的戏曲史中可以溯其源。江南丝竹同上海的地方戏曲沪剧也有一定的关系;但是这关系同南音和广东音乐相比,则显得大不相同。
  江南丝竹乐是流行于江、浙、沪一带的丝竹演奏形式。上海的地方戏是沪剧,沪剧初名花鼓戏,约产生于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末,花鼓戏由农村流入城市,并易名为本地滩簧(本滩),从本世纪初留存的音响(唱片)来看,本滩并不具有四十年代以后的伴奏形式。由此可知,江南丝竹同沪剧之间,并不存在依附关系。本世纪初,江南丝竹的演奏形式,由农村流入上海市区,并成为上海市民的一种重要娱乐方式。此后,申滩为抬高自己的身价,仿效昆曲、京曲(京剧)的名称,易名为“申曲”。此时的伴奏形式,特别是申胡(主胡)的运弓、运指,以及旋律加花,便具有浓厚的江南丝竹的演奏风格。为此,今日的沪剧主胡(演奏者),演奏江南丝竹能不失真韵。此外,由苏北流入上海,并在上海才得以发展的淮剧,其主胡的弓法、指法,以及滑奏技巧,也不同程度的受着江南丝竹演奏方法的影响。
  二、新丝竹的形成
  1924年2月,柳尧章先生结识了大同乐会乐务主任郑觐文,经郑先生介绍,柳先生正式向汪昱庭先生学琵琶。1924年6月,大同乐会在当时的上海市政厅举办古乐舞大会,郑觐文先生赠票约请柳尧章先生去观看。会后,郑先生请柳先生谈点看法。柳先生表示,古乐虽好,然曲高和寡,且挖掘不易,不及另选乐曲改编成为人们熟知的丝竹形式,易被人们接受。受郑觐文之托,柳尧章先生于1925年成功地将汪昱庭先生所授之《浔阳夜月》改编成丝竹合奏曲《春江花月夜》。1927年,又将当时无人会弹的华秋苹琵琶谱中的《月儿高》挖掘出来,定名为《霓裳羽衣曲》。1927年7月2日,上海的音乐爱好者为了能听到《霓裳羽衣曲》的首次公开演奏,竟然冒着倾盆大雨去听大同乐会的夏季演奏会,演奏会依然座无虚席。
  《春江花月夜》和《霓裳羽衣曲》演奏的成功,使沪上的音乐团体纷纷向大同乐会索谱。然而郑觐文却把这两首曲子视为该会所独有,不肯外传。这两首曲子都以琵琶主奏,而演奏的指法,当时只有柳尧章先生一人掌握。1929年秋,卫仲乐先生加入大同乐会,以其特有的禀赋倍受郑觐文先生赏识,这两首乐曲的演奏方法才由柳尧章先生传授给卫仲乐先生。当时乐林国乐社主任蔡金台先生,欲得《春江花月夜》的琵琶演奏谱未遂,便毅然加入大同乐会。
  正因为《春江花月夜》未能及时外传而广有影响,当时上海的国乐研究社和霄雿乐团,便把琵琶独奏曲《浔阳夜月》、《汉宫秋月》、《青莲乐府》、《塞上曲》等移置为丝竹乐曲。当时上海市民称这些乐曲为“新丝竹”,以区别于原有的江南丝竹乐曲。如今,这些乐曲仍然是上海一些江南丝竹团体经常演奏的乐曲。
  三、曲目与乐种的繁盛
  一个乐种要繁荣、兴盛,不仅要有一个素养良好的演奏队伍,而且要有广大的听众和富有特色的曲目。江南丝竹的演奏,虽然多数带有自娱的目的,但也不乏娱人的作用;何况也常常有些听众会充实到演奏队伍中来。就乐队、听众和曲目三者而言,愚以为曲目起主导作用。因为大量富有特色的曲目,不仅对乐队人员具有很强的凝聚力,能提高乐队成员的素养,而且对听?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提起江南丝竹,人们自然会联想到江南丝竹的八大名曲。江南丝竹的演奏者也常会申明,江南丝竹不仅仅只有八大名曲。事实是,人们都知道江南丝竹有八大名曲,谁也不会错误地认为江南丝竹仅有八大名曲。但是,我们上海的丝竹团体能否顺畅地奏全这八大名曲?恐怕有一点困难。因为八大名曲中的《慢六板》、《慢三六》、《四合如意》,不少丝竹团体就不常演奏。江南丝竹乐队是很善于扩展自己的演奏曲目的。除了前面述及的一批“新丝竹”而外,别省市的民间乐曲也常被吸收、改造成江南丝竹乐曲。例如湖南民间乐曲《鹧鸪飞》、浙江民间乐曲《小霓裳》、福建民间乐曲《怀古》等就是。
  但是江南丝竹新曲目的创作,就远不及广东音乐,成功的新作品简直是寥如晨星。其原因何在?愚以为这同作曲者的创作思想有关。江南丝竹的演奏,从来就是各个演奏者根据自己所奏乐器的特点,根据自己个人所好,对旋律即兴加花。如今,即使新作品也是慢板、中板、快板的演奏程序,虽然慢板仍然是中板的放慢、加花,快板同样是中板的简化,但是演奏常常是大齐奏,缺少江南丝竹乐种特有的支声复调,因而失去了乐种的真髓。为此,我们的作曲家(无论是专业的还是业余的),若在创作时对支声复调也能给予大体的提示,其效果肯定会好得多。
  四、江南丝竹乐中的笛与箫
  江南丝竹演奏有两大特点,一是演奏阵容可大可小,小到只要二人就可搭档;二是没有固定的领奏乐器,笛子、二胡、琵琶、扬琴,谁资历深,谁就可以临时充任领奏。尽管如此,由于笛子的音色清脆、穿透力强,演奏旋律易于加花,因此常居于领奏地位。
  近年来听江南丝竹演奏(包括一些出版的音带),总觉得笛子的音量过大,旋律过于华彩,其余乐器似乎便成了笛子的陪衬。笛子不肯让档,不仅不利于各种乐器发挥己长,也常常使演奏失去整体的和谐。例如《三六》,常听到有人从头至尾把旋律全都奏成八个十六分音符。如此奏法,其弊端至少有三:一是演奏者每一乐句都没有充裕的换气时间(只能偷气),吹得吃力;二是节奏虽属平稳,但是旋律失于疏密对比,反而显得平淡无奇;三是匀衡的十六分音符,使乐句的句读含混不清。少年时,吾师甘涛经常告戒笔者:“快则不快,慢则不慢;强则不强,弱则不弱;花则不花,约则不约。”甘涛教授的话,是艺术辩证法最浅近的阐释。如今的笛子只繁不简,并不能体现江南丝竹乐的华美。
  洞箫如今在江南丝竹乐队中用得很少,应该受到足够的重视。笛子的喧嚣,反衬出洞箫音量的柔弱。为此之故,洞箫在江南丝竹乐队中若隐若现,便被看作可有可无。实际上洞箫属于管乐器的次中音声部,它的高音似笛,而又远比笛子柔和,正好同笛子的音色起着互补的作用。此外,箫与笛子的功能又不相同,那就是用笛子演奏的江南丝竹乐曲,如《欢乐歌》、《三六》、《云庆》、《行街》等,完全应该加用箫,加用了箫以后,便增强了演奏效果。但是江南丝竹乐曲中,尚有一部分只用箫而完全不用笛的,例如《小霓裳》、《凡亡宫》(亦名《倒八板》、《无工调》,讹误为《梵王宫》),以及所谓的新丝竹曲《春江花月夜》、《霓裳羽衣曲》、《浔阳夜月》、《青莲乐府》、《塞上曲》等。此类乐曲除了琵琶的领奏地位而外,洞箫则起着梁住的作用,没有箫,很难使演奏获得良好的效果。但是也有一种情况,吹箫者多为学笛者兼,演奏者往往只注意到箫和笛的“同”,而忽视了二者之间的“异”,把洞箫吹得过分似笛而失去了洞箫那温文秀雅的韵味,这又必然要影响演奏效果。关于洞箫的音色,是需要细加揣摩才能掌握的。

  参考资料:
  http://www.yueju.com.cn/f/daguan/026/21/45.htm
  http://www.angel222.com/music/QGMQ0/gdyy_page.htm
  http://lxmyz.nease.net/myzs.7.htm


流行于广东地区的丝竹乐主要由什么乐器演奏
流行于广东地区的丝竹乐主要由粤胡、扬琴、秦琴演奏。广东音乐又称粤乐,原流行于珠江三角洲一带,其前身主要是粤剧过场音乐和烘托表演用的小曲,约在二十世纪初期,发展成为独立演奏的器乐曲,流传到外地后,被称为广东音乐。20世纪20-30年代是广东音乐的兴盛时期,出现了许多专业的作曲家和演奏家,如何柳...

广东音乐是我国传统丝竹乐的一种,其代表性剧目有哪些?
三、相互配合广东的音乐主要是以粤胡和杨琴一起演奏的,还有其他乐器作为辅助,在基础上又增加了其他的丝竹乐器,所以演奏一首曲目也是比较复杂的。一定要有最基本的音乐基础,才能学习好这个传统的乐器。如果你非常喜欢这个乐器,也平时可以去多学习一下。因为丝竹乐视很多乐器组合在一起的,所以他的声音有...

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有什么不同?
今日听了上海的一些丝竹界前辈及同行,就江南丝竹的源流、曲目以及演奏艺术所发表的高见,很有收益。本人先后就学于甘涛、金祖礼、陆春龄诸位先生,但是于江南丝竹的知识却十分浅薄;尽管如此,仍不惴浅陋,借此机会略抒浅见,以求教于诸位先生。 一、江南丝竹音乐同戏曲的关系 江南丝竹、南音和广东音乐,都是我国南方的重要...

《江南丝竹》的概念及所用乐器是什么?
如二人台牌子曲乐队中主要乐器为笛、四胡,江南丝竹乐队中主要乐器为笛、二胡,广东音乐乐队中主要乐器为粤胡等。著名乐曲如江南丝竹的《三六》、《行街》;福建南曲的《八骏马》、《梅花操》;二人台牌子曲《南绣荷包》、《推碌碡》等。丝竹(或称管弦)作为一种演出形式,早在《晋书.乐志》中就有“...

广东丝竹和江南丝竹的乐器编制?
江南丝竹泛指江苏南部、浙江西部及上海一带的民间丝竹合奏乐。编制少则二、三人,多则七、八人。合奏时,每件乐器既富鲜明个性又互相和谐,手法常用加花变奏。风格优雅华丽,曲调流畅委婉。反映出江南人勤劳朴实,细致含蓄的性格特色。丝竹音乐将丝弦与竹管乐器相结合来演奏,所以称为丝竹乐,有时加上一点...

广东音乐来自于江南丝竹乐吗?
广东音乐并非江南丝竹音乐的演化。参考资料:http:\/\/www.yueju.com.cn\/f\/daguan\/026\/21\/45.htm http:\/\/www.angel222.com\/music\/QGMQ0\/gdyy_page.htm http:\/\/lxmyz.nease.net\/myzs.7.htm

步步高属于广东音乐还是江南丝竹?
《步步高》乐谱出自1938年沈允升著的《琴弦乐谱》,乐曲为D宫调,2\/4拍,采用反复的手法以积聚力量,或渐次高涨,或渐次下落,有张有弛,表现步步高升的情绪。后来彭修文改编以民族乐团演奏。广东音乐作品具有以下特点:1、一是活泼、明快的作品占了很大比重,抒情、明朗的作品也不少,有一些作品是风趣、...

秦鹏章生平经历
秦鹏章先生,生于1919年的上海,他的音乐之路源于父亲刻字店里的“串锣鼓”。在小学时期,他不仅学习了二胡,还从卫仲乐那里掌握了琵琶和古琴技艺。随后,他加入了民众教育馆国乐组,专攻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积累了丰富的演奏经验。1932年,年仅13岁的秦老便加入了上海“大同乐会”,在这里他专注于箫、...

广东音乐风格是什么?
四是多使用富于特色的五、六、八度音程的大跳,赋予音乐更强的明快、活泼的现代感。五是有许多精巧的加花、变奏、装饰、滑音手法。历史沿革:20世纪20-30年代是广东音乐的兴盛时期,出现了许多专业的作曲家和演奏家,如何柳堂、吕文成、易剑泉、尹自重等。约在1926年间,受江南丝竹影响,吕文成将二胡...

广东音乐使用的乐器是什么?
“...广东音乐早期所使用的乐器以二弦为主,另有提琴(大板胡)、三弦、月琴、横箫(笛子),号称“五架头”。又因二弦弓硬弦粗,故有“硬弓组合”之称。约在1926年,广东音乐演奏家尹文成吸收江南丝竹的二胡进行改进,即用钢丝弦,增强了亮度和响度,成为独具特色的高胡而替代了二弦,由于高胡音色较...

岑溪市17017272817: 江南丝竹与广东音乐有何区别
谯柱小儿: 江南丝竹、南音和广东音乐,都是我国南方的重要乐种.它们同当地的戏曲都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这种关系又大不相同.南音(指器乐演奏形式),它起初是附属于南音...

岑溪市17017272817: 中国南方音乐与北方音乐的异同 -
谯柱小儿: 南方的比较秀美,讲意境,如江南丝竹,广东音乐,但总体不够大气;北方的比较欢快,热闹如欢庆锣鼓等.

岑溪市17017272817: 广东丝竹和江南丝竹的乐器编制? -
谯柱小儿: 广东丝竹主要流传于珠江三角洲,是19世纪末及20世纪初在当地民间“八音会”和粤剧伴奏奏曲牌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常规器乐有粤胡、秦琴、琵琶、扬琴、洞箫、喉管、笙及木鱼、铃.初期仅有二弦、提琴、三弦、月琴、横箫,俗称“五架...

岑溪市17017272817: 民族乐器中二胡、高胡、京胡、板胡 都是在哪里用的?各有什么不同和特色? -
谯柱小儿: 二胡的话一般出现独奏或民乐合奏中,江南丝竹中的合奏较常用到,主要流行于江浙一带,富于浓郁的江南特色.高胡一般用在粤剧的伴奏以及广东音乐的作品中,如《步步高》就是用高胡演奏的.京胡,顾名思义,主要是在京剧的演唱时作为伴奏只用,还有过场的时候的演奏工作.板胡主要是秦腔演奏中,因琴筒用板做成故而得名.二胡音色较柔美,一般演奏比较悲伤的曲目,但也有欢快的曲子,如《喜洋洋》.高胡音色较二胡来说较高一些,富有浓郁的广东音乐的特色.京胡的音色是最高亢、尖锐的,琴筒较小,琴杆也比较短小,体积是这几种胡琴中最小的.板胡的音色比较适中,西北特色较浓郁.

岑溪市17017272817: 丝竹乐的功能 -
谯柱小儿: 共900多字 丝竹乐的特点:①小.乐队组织是小型的,最小可用1竹(笛)、1丝(二胡)两件乐器,所以丝竹乐具有小型重奏特点.②轻.音乐情趣的轻快、活泼.③细.演奏风格上的精致细腻.④雅.音乐性格的优美秀雅,柔和清澈. 介绍...

岑溪市17017272817: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丝竹指什么? -
谯柱小儿: 丝竹:本指管弦乐器,这里泛指音乐.

岑溪市17017272817: <醉翁亭记>作者,文中"丝""竹"都是什么意思? -
谯柱小儿: “丝”与“竹”是周代的“八音”乐器分类法中的两个种类.丝指的是弹弦乐器,竹则指的是竹制吹奏乐器.丝竹乐指的是用竹制吹奏乐器与弦乐器合奏,演奏风格细致、多表现优美抒情、轻快活泼的情趣.如二人台牌子曲乐队中主要乐器为笛...

岑溪市17017272817: 古代的丝竹是什么 -
谯柱小儿: 丝竹 “丝”与“竹”是周代的“八音”乐器分类法中的两个种类.丝指的是弹弦乐器,竹则指的是竹制吹奏乐器.丝竹乐指的是用竹制吹奏乐器与弦乐器合奏,演奏风格细致、多表现优美抒情、轻快活泼的情趣.如二人台牌子曲乐队中主要乐器...

岑溪市17017272817: 丝竹管弦什么意思? -
谯柱小儿: 丝竹管弦 发音 sī zhú guǎn xián 释义 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也指音乐. 出处 晋·王羲之《兰亭集序》:“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示例 ~韵悠扬,歌喉宛转何清越.(李木庵《秧歌...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