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乐书”

作者&投稿:咎晓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乐(le四声)书”不易记录,只觉得处处都是精华。虽然,这篇也是“有录无书”之一。所以,仍然重点记录太史公妙笔。本篇为什么叫乐(le)书,而不叫乐(yue)书呢?

先记录下声律常识。所谓声律,指五声和六律六吕。五声,即宫、商、角、徵、羽,六律,即黄钟、大簇、姑洗(xian三声)、蕤宾、夷则、亡射(yi四声),六吕,即大吕、应钟、南吕、林钟、仲吕、夹钟。律吕各半音,合成阴阳各六的十二律,奇数调为律,偶数调为吕。

太史公说:“ 君子不为约 (俭省,引申为穷困) 则修德 , 满 (充实) 则弃礼 。 佚 (逸) 能思初 (创业之初), 安能惟始,沐浴膏泽 (恩惠) 而歌咏勤苦,非大德谁能如斯! ”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不因穷困才修德,不因充实而抛弃礼仪。不因安逸也能思念当初创业之艰难,安定时能想到开始之坎坷,沐浴恩惠幸福中不忘歌唱勤劳的诗篇,不是有大德之人谁能象这样啊!这句话,我反复读了多遍,诵之如饴。

“ 海内人道益深,其德益至,所乐者益异。满而不损则溢,盈而不持则倾 。”意思是:天下间做人的道理越深,德行越高,认为快乐的人就越特殊。水满了不减少就会溢出,充盈了不把持住就会倾洒。延伸为后来的“满招损,谦受益。”精辟啊。

“ 凡作乐者,所以节乐。君子以谦退为礼,以损减为乐,乐其如此也 。”统观乐书,此句为太史公的出发点及乐书要阐明的根本。他认为,一般创作音乐的人,目的是为了节制过分娱乐。音乐的实质是君子以谦虚退让为礼,以减少过高的欲望为乐趣。

“ 以为州异国殊,情习不同,故博采风俗,协比声律,以补短移化,助流政教。 ”意思是博采各地风俗习性,配上声律,取长补短,调整教化,辅助推行政令教育。

“ 及其调和谐合,鸟兽尽感,而况怀五常,含好恶,自然之势也? ”意思是音乐调和后演奏,鸟兽都要感动,何况胸怀(德义礼智信)五常之性,饱含爱憎感情的人,他们受到乐的感染是自然的吧?

以上仅仅是乐书第一段的一部分,太史公用字精炼,说理明晰,读之亦朗朗上口。

他举例说秦二世更喜欢“娱乐”,丞相李斯进谏说:“放弃《诗》、《书》,极意声色,祖伊(纣王时的贤臣)所以惧也;轻积细过,恣心长夜,纣所以亡也。”意思是:放弃诗书不读,极意声色,这是祖伊所害怕的;轻视细小的过错,彻夜放纵娱乐,商纣因此灭亡。赵高说:“五帝、三王乐各殊名,示不相袭。上自朝廷,下至人民,得以接欢喜,合殷勤。非此,和说不通,解泽不流,亦各一世之化,度时之乐,何必华山之騄耳而后行远乎!”意思是:五帝、三王的音乐各不相同,并无沿袭。朝廷至人民,靠它表示欢喜,交流感情的。非如此,则欢喜不能沟通,幸福不能散播,每个时代有各自的风气,应根据时代选择音乐,何必非要有华山的騄耳马才能走远路呢!二世认为赵高说的对。我认为李斯的话正确,赵高说的也不易反驳。应把两者综合起来,既不要僵化,也不应过于放纵。

史公又举例说高祖过沛县作《大风歌》传唱后世,未做更改。武帝作十九章(《郊祀歌》)、李延年谱曲,并“使童男童女七十人俱歌。春歌《青阳》,夏歌《朱明》,秋歌《西皞》,冬歌《玄冥》。”后来又作《太一之歌》(此歌因汗血马而起,并发动西征夺取大宛马,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查阅)。有大臣劝谏皇帝,得了几匹马,还要作歌 ,并用在祭祀上,先帝和百姓哪里懂呢。皇帝不高兴了,丞相就建议说要杀他全族。

后面的文字疑是后人添写。择精要记录。

“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感于物也。”意思是娱乐是由音乐产生的,而音乐的本质是人心有感于事物的触动。“故礼以导其志,乐以和其声,政以壹其行,刑以防其奸。礼乐刑政,其极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意思是用礼引导人们的志趣,用音乐调和人们的声音,用政令统一人们的行为,用刑罚防止人们的奸诈,礼乐刑政最终的目标是一致的,就是为了万众一心,天下大治啊。

记录下一个五音的小知识。

都知道五音是指宫、商、角、徵、羽。据五行学说,宫属土,居中央,揽四方,宫弦最大用八十一丝,宫为君;商属金,四季属秋,商弦七十二丝,商为臣;角属木,属春,六十四丝,角为民;徵属火,属夏,五十四丝,徵为事;羽属水,属冬,四十八丝,羽为物。

“声音之道,与政通矣。宫为君,商为臣,角为民,徵为事,羽为物。五者不乱,则无惉(zhan平声)滞之音(声音粘滞)矣。”作者阐述的是五音不乱,天下和谐。然后把乐和伦理联系起来。说:“是故审声以知音,审音以知乐,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意思是审察发声了解音调,审察音调了解音乐,审察音乐了解政治,治民的道理才完备啊。因此,作者进一步阐述:“是故不知声者不可与言音,不知音者不可与言乐。知乐则几于礼矣。礼乐皆得,谓之有德。德者,得也。”(这句话应该是引用了孔子学琴的故事,有兴趣的可以查看“孔子世家”)

作者用较长的篇幅阐述人心是音乐之本源的观点。说“人生而静,天之性也”,因人总是被外物感染,“而人之好恶无节,则是物至而人化物也。”因此,制定礼乐的目的,不是满足口腹耳目的娱乐,是用来教化百姓判断善恶,节制欲望。然后从各个方面论述礼乐分上下等级、高低贵贱等等。与现今有出入,但论述音乐的地方还是值得去读一读。比如:“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乐由天作,礼以地制。”

后面加了魏文侯与子夏的对话,孔子与宾客牟贾的对话,子贡与师乙的对话,卫灵公与晋平公的故事,篇幅过长,不宜赘述。

最后一段应是太史公写的。“太史公曰: 夫上古明王举乐者,非以娱心自乐,快意恣欲,将欲为治也。 ”意思是,上古贤明君主制定音乐,不是为了自娱自乐,纵情快意,而是为了治理国家。“ 正教者皆始于音。音正而行正。故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故宫动脾而和正圣,商动肺而和正义,角动肝而和正仁,徵动心而和正礼,羽动肾而和正智。 ”读太史公的文字就是舒畅,言简意赅。

“ 故闻宫音,使人温舒而广大;闻商音,使人方正而好义;闻角音,使人恻隐而爱人;闻徵音,使人乐善而好施;闻羽音,使人整齐而好礼。夫礼由外入,乐自内出。故君子不可须臾离礼,须臾离礼则暴慢之行穷外;不可须臾离乐,须臾离乐则奸邪之行穷内。故乐音者,君子之所养义也。 ”太史公的文笔让人一看就明白,而且越读越觉得回味无穷啊。


《乐书》的编纂历时多久,进献后为何未立即刊行?
乐书陈旸音乐文献: 中国古代音乐百科全书的瑰宝——《乐书》,又名《陈旸乐书》,由宋代杰出学者陈旸编撰。陈旸,字晋之,福建福州人,哲宗绍圣元年中制科,官至太常丞等职。他倾力编纂,从熙宁、元丰年间起,历经近40年,于建中靖国元年献给宋徽宗赵佶,但当时未公开发行。直到庆元六年,陈旸后人陈...

读“乐书”
“乐(le四声)书”不易记录,只觉得处处都是精华。虽然,这篇也是“有录无书”之一。所以,仍然重点记录太史公妙笔。本篇为什么叫乐(le)书,而不叫乐(yue)书呢?先记录下声律常识。所谓声律,指五声和六律六吕。五声,即宫、商、角、徵、羽,六律,即黄钟、大簇、姑洗(xian三声)、蕤宾、...

乐书的原文
乐极则忧,礼粗则偏矣。及夫敦乐而无忧,礼备而不偏者,其唯大圣乎?天高地下,万物散殊,而礼制行也;流而不息,合同而化,而乐兴也。春作夏长,仁也;秋敛冬藏,义也。仁近于乐,义近于礼。乐者敦和,率神而从天;礼者辨宜,居鬼而从地。故圣人作乐以应天,作礼以配地。礼乐明备,天地官矣。天尊地卑,君...

史记・乐书阅读答案附翻译,史记・乐书阅读答案附翻译
太史公曰: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故乐音者,君子之所养义也。夫古者,天子诸侯听钟磬未尝离于庭,卿大夫听琴瑟之音未尝离于前,所以养行义而防淫佚也。夫淫佚生于无礼,故圣王使人耳闻雅颂之音,目视威仪之礼,足行恭敬之容,口言仁义之道。 (《史记•乐书》有删...

我国第一部音乐百科全书是( )。
【答案】:A 【知识点】宋、元时期音乐。【答案】A。【解析】《乐书》,北宋陈旸撰,世称《陈旸乐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音乐百科全书。

史记中的乐书部分跟历史关系大吗?为什么要写这一内容?
乐书是指《史记》中的《礼记·乐记》,而《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的内容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一百三十篇,但是很可惜其中有部分内容已经散失。而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史记·乐书》乃是后人从中补充进来的。虽然前后内容有所不同,但是音乐思想与司马迁还是比较...

读完《乐书》你有什么感想
这种乐境只有在读书时才会有。作者写书总是把他这个人最有价值的一面放进书里,他在写书的时候,对自己已经进行了过滤。经常读书,接触的都是别人的精华。读书本身就是一件聪明的事,也是一件快乐的事。陶渊明说:“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金圣叹读到《西厢记》“不瞅人待怎生”一句,感动得...

被誉为音乐百科全书的乐书的编撰者是北宋的谁
被誉为音乐百科全书的乐书的编撰者是北宋的陈旸。陈旸字晋之,闽清县人。宋绍圣元年(1094年)贤良方正能言极谏科及第,授顺昌军节度推官。陈旸精于乐律,参加神宗至哲宗时"升之文馆"的《乐书》编纂,后主其事。论述十二律、五声、八音(乐器)、历代乐章、乐舞、杂乐、百戏等,对前代和当时的雅乐、...

《史记.乐书》的翻译
那种在逸乐时能想到帝业的创始,安居时能想到帝业的艰辛,处于富贵豪华的生活中而时时歌颂创业的勤苦,假如不具备特殊的品德,谁能做到这一步呢!古书上说:“政治安定,大功告成之日,制礼作乐的事业于是兴起。”这时四海之内,人们需要理解立身处世之道日益迫切,德性的修养日益完善,各人所引以为欢乐的兴趣也日益不同。

月亮王读《史记》之《乐书》—乐以应天
《史记・乐书》是集春秋战国至西汉时期的音乐美学之大成,是研究古代美学者必读之文。它辨证地分析了“声、音、乐”三者的关系,从音乐的起源、创作、表演与欣赏,以及音乐的社会功能、音乐与自然和社会的关系,提出了“乐者,天地之和也”的观点,这正是《史记・乐书》对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的可贵贡献,也是它的...

荥阳市19252883738: 乐书的主要内容 -
离魏基瑞: 乐书内容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一百三十篇,但是很可惜其中有部分内容已经散失.而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史记·乐书》乃是后人从中补充进来的.虽然前后内容有所不同,但是音乐思想与司马迁还是比较符合.《史记·乐书》深入地阐述了“礼”、“乐”的区别以及二者的社会功能.

荥阳市19252883738: 为什么读完乐书就会很少拿笔
离魏基瑞: 读书的时候有很多老实布置的作业,不读书了,基本没有了作业,当然就会不动笔或少动笔了,而且现在电脑已经那么普遍了,很多都是通过打字来完成的,更加减少了动笔的次数了

荥阳市19252883738: “腐”的本意是什么,说文解字中是如何解释的? -
离魏基瑞: 歌曲诗文的段落 “音乐的一章”今称“乐章”章,乐竟为一章.从音从十.十,数之终也.――《说文》读乐章.――《礼记·曲礼》.疏:“谓乐书之篇章.”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苏轼《前赤壁赋》王乃为歌诗四章,令乐人歌之.――《史记·吕太后本纪》

荥阳市19252883738: 以“乐”为题,写一篇作文.(350 - 400字) -
离魏基瑞: 读书的快乐 书,是知识的海洋,书是智慧的源泉;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人们走向光明的道路.从小淘气的我,以为爸爸妈妈看书只是为了消磨时间,闲着没事干,可从那一次起,我开始转变我的态度了.8岁生日时,爸爸妈妈送给...

荥阳市19252883738: 作者认为要达到读书的至高境界的条件是什么 -
离魏基瑞: 读书要达到一种境界,那是读无字书!其实在人的一生中,书是伴随着人成长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 一、读书的数量多,自然会升华.二、读书的质量高,自然能修炼.三、读书的深度广,自然可挖掘.有了这些你就不难找到读书的真谛和拥有读书的至高境界了.

荥阳市19252883738: 史记中的乐书部分跟历史关系大吗?为什么要写这一内容? -
离魏基瑞: 乐书是指《史记》中的《礼记·乐记》,而《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的内容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一百三十篇,但是很可惜其中有部分内容已经散失.而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史记·乐书》乃是后人...

荥阳市19252883738: 读数学书能让我们的思维更加逻辑,读语文书呢,音乐书呢,英语书呢,自然书呢?(请回答上面至少两种) -
离魏基瑞: 语文:语言更加生动(或者语言更加华丽) 音乐:精神更加充实(或者灵魂更加纯洁) 自然:阅历更加丰厚(或者认识更加深刻)

荥阳市19252883738: 儒家的音乐特点 -
离魏基瑞: 一、前言 中国素以“礼乐之邦”称着于世,具有悠久的乐教传统.纵观悠远流长的中国音乐教育史,我们不难发现在音乐教育中,音乐更多地承载了道德教化的作用,因此它备受历代统治阶级的关注和推崇.“音乐思想,即音乐观,是指对音...

荥阳市19252883738: 乐书阅读短文,作者说读书要经历一个分 - 合 - 分的过程,简要概括 -
离魏基瑞:[答案] 读书和人吃饭一样的 吃得慢就吃出味来了 你一天读一本书其效果当然没看一篇文章记得清 是要读着慢慢的读 慢慢的分读 其效果会更好

荥阳市19252883738: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问题.乐   书宗璞多年以前,读过一首《四时读书乐》,现在只记得四句:“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读书之乐乐... -
离魏基瑞:[答案] 小题1:AC小题2:答案要点:分:选择读什么书.合:深入读书;有自己的体会.分:用自己的理去衡量、判断、实践小题3:含义:虽然普通的蚊香与龙涎香的作用不同,但作者体会出的读书乐趣与古人是相同的.作用:①...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