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帮我解释一下日本的“物之哀”?

作者&投稿:陆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谁能帮我解释解释一下~

欲高飞的凤凰被雨淋湿了羽毛 ,在困顿时被鸟欺凌,终有一天乌云散去,晴空万里,依旧还完美的羽翼。词句有虎落平阳被犬欺的相同意义。风雨过后中会有彩虹。虎永远是虎,犬永远是犬。凤凰永远比鸡高贵

物哀
もののあはれ(もののあわれ、物の哀れ mono no aware)

是日本江户时代国学大家本居宣长(もとおりのりながMotooriNorinaga)提出的文学理念,也可以说是他的世界观。

这个概念简单地说,是“真情流露”,人心接触外部世界时,触景生情,感物生情,心为之所动,有所感触,这时候自然涌出的情感,或喜悦,或愤怒,或恐惧,或悲伤,或低徊婉转,或思恋憧憬。有这样情感的人,便是懂得“物哀”的人。有点类似中国话里的“真性情”。懂得“物哀”的人,就类似中国话里的“性情中人”了。

本居宣长在他所著的《源氏物语》注释书《源氏物语玉の小栉》中,对“物哀”这个理念,及其在源氏物语中的体现,都有详尽的阐述。用现代的话说,「物,mono」就是认识感知的对象,「哀れ,aware」,是认识感知的主体,感情的主体。「物の哀れ,mononoaware」,就是二者互相吻合一致的时候产生的和谐的美感。优美、细腻、沉静、直观。(《広辞源》)

换言之,物哀就是情感主观接触外界事物时,自然而然或情不自禁地产生的幽深玄静的情感。「あはれ、aware」本来是个感叹词,可以用在所有的情感上,如同汉语中的「呜呼」、「啊~」。到了平安时代,这个词不再表达激烈的情感,多用来指称和谐沉静的美感。

本居宣长在《紫文要领》中是这样阐述“物の哀れ”的:
世上万事万物的千姿百态,我们看在眼里,听在耳里,身体力行地体验,把这万事万物都放到心中来品味,内心里把这些事物的情致一一辨清,这就是懂得事物的情致,就是懂得物之哀。进一步说,所谓辨清,就是懂得事物的情致。辨清了,依着它的情致感触到的东西,就是物之哀。比如说,看到樱花盛开赏心悦目,知道这樱花的赏心悦目,就是知道事物的情致。心中明了这樱花赏心悦目,不禁感到“这花真是赏心悦目啊”,这感觉就是物之哀。然而不论看到多么赏心悦目的樱花,都不觉得赏心悦目,便是不懂事物的情致。这样的人,更无缘于“好赏心悦目的花呀”的感触,这是不懂得物之哀。

总之,“物の哀れ”,是“我”(主体,内在)与“物”(客体,外在)的共振和同情。这个“哀れ”,あはれaware,本来没有汉字。但是哀情是人心中最深切的触动,后人便注上了“哀れ”。

看看本居宣长在《源氏物语玉の小栉》中是怎么说的:
什么叫做懂得物哀(物の哀れ)呢?「あはれ」这个词,本来是听到什么看到什么遇到什么时,心有所感而发出的叹息声,用现在话讲,就是「啊~」、「哦~」之类。比如赏月观花,赏心悦目之余,不禁发出“啊~(ああ),真漂亮的花呀”、“哦~(はれ),好一轮明月”这样的感叹。二者加在一起,就是「あはれ」。汉文中的「呜呼」读做「ああ」也是这个道理。

感于物,似乎多指好的事情,其实不然。辞书上说:「感,动也」,就是心动。不管好事坏事,心中有所触动,不禁发出「啊~~(あはれ)」的感叹,都是有所感。所以说,「感」字正好对应了「あはれ」这个词。汉文中有「感鬼神」之说,在《古今和歌集•真名序》中就有这句话。《假名序》中,也有「使鬼神也为之心动(鬼神をもあはれと思はせ)」这样的文章。所以我们知道,「あはれ」就是心感于外物的意思。以上是对「あはれ」这个词的原意和转意的考察。

「物の哀れ」也一样。不论是什么事情,不论遇到了什么触动人心的事情,知道为什么感动而实有所感,便是「懂得物之哀」。否则,遇到该感动的事物而心无所动,没有感触,叫做「不懂得物之哀」,是没有情趣的人。悟性好的人,遇到令人感触的事情,便会情动于中而不得不发。这时候若无所感触,此人一定生性愚钝,欠缺感物生情的情趣。《后撰和歌集》纪贯之的一首和歌,其序中说「大家聚在某处帘子前(给垂帘后边的高贵夫人)讲故事,我听到帘子后边有女人的声音说:“这个老头的这张脸看起来太懂得物之哀了”。于是做歌,

歌曰:「あはれてふ言に験はなけれども言はではえこそあらぬものなれ」。
歌意是说:“虽说「ああ」「はれ」呜呼哀哉地叹息并没什么实用,可是碰到触动人心的事儿,总会情不自禁地叹息啊。”懂得物之哀的人,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是这样。

物哀,“物の哀れ”(もののあはれ)是日本古已有之的美学思潮,不仅深深浸透于日本文学,而且支配着日本人精神生活的诸多层面,《古语拾遗》从古代原初歌谣来考察,认为“啊”(あ)和“哟”(はれ)这两个感叹词组组合而成的。“这种感叹,最初是通过对人和自然其后发展到对人生世相即对现实的接触--认识--感动的过程而产生的。由于“あはれ”这个感叹词与日语汉字“哀れ”字同音,就以“哀れ”标出。

“哀”有着感叹的意味,但因为日语是暧昧的语言,“物哀”包含的含蓄内容更有“同情、哀伤、悲叹、赞颂、爱怜、怜惜等诸多因素,需放入具体语境中细加揣摩品味。如《万叶集》中上宫圣德皇子出游竹原井之时,见龙田山死人悲伤作歌一首曰:

汝在自家中
妹子手中抱
旅途卧草枕
游子实可怜(あはれ)(卷3-415)

这首歌唱出了对爱妻的眷顾与离别的悲苦,幽哀之情,寂寥中含蓄同情,恰如其分地将“哀”的情致表现出来。

由此可见,“哀”将悲芳凄与同情的感情浑然为一体。而真正将单纯感叹的“哀”发展到具体充实的“物哀”的是《源氏物语》的著者----紫氏部。据日本学者上树菊子,大川芳枝的统计,《源氏物语》中出现“哀”多达1044次,出现“物哀”13次紫氏部将“哀”(あはれ)之前加上了“物”(もの),这样就将主客观合一了。“物”是客观存在,“哀”是主观情感,两者“物心合一”其中“物”(もの)可以是人,也可以是自然风物,更可以为社会世象,人情百态,总之是以现实之物触内心之“哀”,大大丰富了“哀”的情感范围。这种“物哀”之情包含着赞赏、亲爱、喜爱、可怜、共鸣、同情、悲伤、怜悯、壮美、感动、失望等诸多情绪。这样“物哀”写尽人生世象,人间世情。值得指出的是,“物哀”并不是中国人望文生义而得到的“悲哀”之感,“悲哀”只是其中一种情绪而已。叶渭渠先生在其著作,《日本文学思潮史》就提出久松潜一博士将“物哀”特质分为五大类,“一感动,二调和,三优美,四情趣,五哀感。而其最突出的是哀感。”这五类情韵我们都能在周作人的散文中寻见清晰的影子,而其中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掩卷之后的哀感余绪缱绻流转而挥之不去。

对于“物哀”,叶渭渠先生认为“物哀”的思想结构是重层的,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对人的感动,以男女恋情的哀感最为突出,第二个层次是对世相的感动,贯穿在对人情世态包括“天下大事”的咏叹上。第三个层次是对自然物的感动,尤其是季节带来的无常感,即对自然美的动心。”知堂先生的散文在对以上三个层面“物”的感动书写之下,更有“哀”之情的抒发。他或悲哀,怜悯,愤懑或愉快,亲爱,同情。将“物哀”之情挖掘入至情至理之处。

“物哀”是日本江户时代国学大家本居宣长提出的文学理念,本居宣长在《紫文要领》中阐述日本民族的“物哀”:“世上万事万物的千姿百态,我们看在眼裏,听在耳裏,身体力行的体验,把这万事万物都放到心中来品味,内心裏把这些事情的情致一一辨清,这就是懂得事物的情致,就是懂得物之哀。”

★☆★☆★☆★☆★☆★☆★☆★☆★☆★☆★☆★☆★☆★☆★☆★☆★☆★☆★☆★☆★☆★☆★☆

“物哀”包含的含蓄内容更有“同情、哀伤、悲叹、赞颂、爱怜、怜惜等诸多因素,在《源氏物语》中出现‘哀’达1044次,出现‘物哀’13次。紫氏部将‘哀’(あはれ)之前加上了‘物’(ものの),这样就将主客观合一了。这种‘物哀’之情包含著赞赏、亲爱、喜爱、可怜、共鸣、同情、悲伤、怜悯、壮美、感动、失望等诸多情绪,内心裏把这些事物的情致一一辨清,这就是懂得事物的情致,就是懂得物之哀。进一步说,所谓辨清,就是懂得事物的情致。辨清了,依著它的情致感触到的东西,就是物之哀”,这裏最关键的是一种“众生平等”,物哀不是可怜,确切说用同情也是不对的,它不是高高在上的,不是站在一个优势的心理位置对外界的情感施舍,物哀是一种“平等的哀愁”,通过“感”与万物建立一种情绪上的“合一”。忽然在万物万事中找到一种“感”的相通,仿佛“同命相怜”,互相珍重,在万物中找到一种“情致”。川端康成经常强调“平安朝的‘物哀’成为日本美的源流,”,“悲哀这个词,同美是相通的”。

★☆★☆★☆★☆★☆★☆★☆★☆★☆★☆★☆★☆★☆★☆★☆★☆★☆★☆★☆★☆★☆★☆★☆

究竟如何理解“物哀”?“物”指自然万物,“哀”即悲哀,睹物伤情、物我同悲是物哀的最直观的理解。中国古诗词中有一些诗句,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无边落木萧萧下”、“昨夜星辰昨夜风”、“平林漠漠烟如织”等,都表达了因自然景物而诱发的一种哀伤情绪,与日本的“物哀”类似。然而,这与日本的“物哀”仍然有著相当的差别。

物哀的含义比悲哀广。在美的形态上“哀”已经不是悲哀的同义语,因而本居宣长将这种“哀”的感动称作“物哀”。“悲哀”只是“物哀”中的一种情绪,而这种情绪所包含的同情,意味著对他人悲哀的共鸣,乃至对世相悲哀的共鸣。在不同的层次裏,物哀可能是悲哀的消解、超越或深化。

物哀比悲哀恬淡。恬淡到什麼地步?恬淡到“静寂”、“闲寂”甚至“空寂”的地步。川端康成的《伊豆的舞女》是从编织舞女熏子的境遇开始,透过熏子纤细的美,来反映她内在的悲伤和沉痛的哀愁;同时,作为男主人公中学生“我”又蕴涵著深邃而郁结的情感。作者有意识地将似爱情又非爱情的情感色调淡化、“物哀”化。在这裏,川端把两人的悲从属於美,又使美制约著悲,淡淡的悲与真实的美交融在一起,创造出一种悲哀美的抒情。叶渭渠说:“物哀作为日本美的先驱,在其发展过程中,自然地形成‘哀’中所蕴含的静寂美的特殊性格,成为‘空寂’的美的底流。”

物哀是一种生死观。其主体追求“瞬间美”,不惜在美的瞬间“求得永恒的静寂”。川端康成既认为“物哀成为日本美的源流”,也“认为死是最高的艺术,是美的一种表现。……认为艺术的极致就是死灭”。叶渭渠更指出:“日本人的美意识中存在著一种‘瞬间美’的理念,即赞美‘美之短暂’。”古代日本人“更以樱花自比,将那‘瞬间美’的观念转变为视自杀为人生之极点的行为。他们的殉死,其意义也在於追求瞬间的生命的闪光,企图在死灭中求得永恒的静寂”。因此,追求生命的一瞬闪光,是物哀的重要特质。




谁能帮我翻译一下日本人的一段解释吗,因为日语水平有限,谢谢
例如「走る」(跑)这个动词属于前者,而「走った」(跑的过去式)只是指「走る」这一行为在过去发生了而已。而「壊れる」(坏,出故障)这个动词属于后者,而要说「壊れた」的话,则指的是事件引发的结果,即主体损坏了这个状态。 可以把「风邪を引く」当成是和「壊れる」同类的动词。即「风邪...

谁能帮我解释一下这些日军编制单位??
(5)独立混成旅团:与师团一样是独立的战略单位,一般有2-3个步兵联队,其他兵种的人数比丁种师团还少,大约有6000-8000人。承担辅助的战略任务。1937年以前,日本全国只有20个师团,1-20师团的是老部队,后来多数成为甲种师团,每师团番号的数字加100,即101-120的师团分别是他们的预备役师团,编制...

请帮我解释一下日语中平假名与片假名的用法,以及词尾、男女用语的用法...
楼上的,谁告诉你平假名是女的用的,片假名是男的用的,你别晃点这位初学者了。。。平假名是日本固有的假名,片假名是引用外来语的。词尾用来结束句子的有です体和ます体。如果其他词尾,像以 い 结尾的,大多都是形容词,以な 结尾的都是 形容动词,但形容动词有的时候不需要加な,以ゐ结尾的...

谁能帮我解释下日文中的罗马字、平假名、片假名、拗长音、半浊音、浊音...
ぢ(ヂ)的读音应和じ(ジ)一样,而不是「D」。づ(ヅ)的读音应和ず(ズ)一样。--- 拗音 拗音是指所有i行的假名(除了い)后加上一个小的や、ゆ、よ而读音方面,只要把它们快速地读出来便成了。拗音(平假名)罗马拼音 ya yu yo 读音 k きゃ きゅ きょ s しゃ しゅ しょ ch ちゃ ちゅ ...

谁能详细介绍一下日本以前的“闭关锁国”(大概和我国清朝同期)?_百度知...
十六世纪,葡萄牙人来到日本,向日本人民传天主教,饱受压迫的日本农民很快接受了天主教。幕府很快察觉天主教对统治者的严重威胁,遂大肆镇压。杀害天主教徒达二十八万之众。但这样还不能禁止人民信教,幕府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全面锁国,自1633年到1639年连发五道锁国令,规定全国检举天主教徒,不给天...

谁能为我解释一下中国与日本的曲调问题
还有一部分日本民歌采用日本传统音乐的典型调式,即“都节调式”。例如,传统音乐筝歌的日本民歌《樱花》,就是用都节调式构成的。它的特点是:主音及其上方另一个核心音为纯五度关系,两个核心音上方的音都是小二度关系(例如3 4 6 7 1 3)。有半音关系的五声音阶性质的调式还有“琉球调式”,“去...

哪位高手能帮我列举一下日本象征性天皇制的主要特点
帮助的人:0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二战后,日本在美国大兵的刺刀下,按照美国占领军的要求对“国家”进行了全盘改造,经历了一场脱胎换骨的“洗礼”和考验。日本的“国家再造”无疑为日本战后经济奇迹般的迅速发展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但同时也给世人留下了一些让人至今都困惑不解的政治上的“...

日语的形容词连用形 谁能帮我解释一下啊?
1,形容词:多い 为例 肯定原型:多い 肯定过去式:多かった(い变成かった)否定:多くない(接续型+ない)否定过去式:多くなかった(接续型+ない的过去式なかった)接续型:多く(い变成く)2,形容动词: 亲切 为例 所谓形容动词是也可以当作名词的形容词 肯定原型:亲切だ(像名词一样...

谁能帮我简述一下日本明治维新的局限性?谢谢
日本明治维新的局限性 (1)政治上:虽然宣布废除封建特权,实行“四民平等”,但却实行华族制度,本质上是把幕藩体制下的封建等级身份制转化为具有强烈封建性的近代资本主义结构,这意味着新的不平等。(2)经济上: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在引进西方模式的过程中较为盲目,出现了新的经济问题。(3)...

有没有好心的人帮我讲解一下关于日语的问题啊~?
平假名:它由48个字构成,用来书写土生土长的日本词、虚词、动词结尾和用来书写那些用正式批准的通用字无法书写的中国外来语。片假名:也是由一组48个字构成。它主要是用来书写中文以外的外来词的,用于强调象声词,或动植物学名。语五十音图,是指日语的五十个清音,在日语中,它既是日语的字母,也是...

隆林各族自治县19237959299: 如何理解日本文学中“物哀”的含义? -
伍肾三维:[答案] 我的理解,跟大和民族的神道教有关,万物有灵,一花一草一世界,你用来喝茶的那只杯子都有它的喜怒哀乐,或者可以用它来代述你的喜怒哀乐,所以在日本文学中才产生'物哀'的描写表达~

隆林各族自治县19237959299: 谁能帮我解释一下日本的“物之哀”? -
伍肾三维: “物哀”是日本江户时代国学大家本居宣长提出的文学理念,本居宣长在《紫文要领》中阐述日本民族的“物哀”:“世上万事万物的千姿百态,我们看在眼里,听在耳里,身体力行的体验,把这万事万物都放到心中来品味,内心里把这些事情的...

隆林各族自治县19237959299: 在日本传统文化中浪漫的物哀指的是什么 -
伍肾三维: “物哀”是日本江户时代国学大家本居宣长提出的文学理念, 也可以说是他的世界观. 简单地说,是“真情流露”,人心接触外部世界时,触景生情, 感物生情,心为之所动,有所感触,这时候自然涌出的情感,或喜悦, 或愤怒,或恐惧,或悲伤,或低徊婉转,或思恋憧憬.有这样情感的人,便是懂得“物哀”的人.

隆林各族自治县19237959299: 日本文化中的“物哀”特性怎么理解?
伍肾三维: 个人完全无法理解百科里面的解释,所以只能说些自己的感受. 我觉得物哀首先要和日本文化中季节感联系起来.日本文化,包括吃穿住行,无不以体现出四季分明的季节感而著名,尤其是所谓的季物,也就是代表某个季节的物体而著名.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春的季物樱花. 而作为季物,非常重要的是要有强烈的季节感,也就是随季节而来随季节而逝.还是以樱花为例,作为春的季物,樱花满开却只有一瞬,不到一周时间,满树粉花就会随风而落,转为绿叶葱茏.而这种短暂的存在感,正好和人心中对逝去时光的追忆相吻合,从而体现出一种哀思. 因此,季物对人的感情影响,归于物哀一词.

隆林各族自治县19237959299: 如何理解日本文学中“物哀”的含义? -
伍肾三维: “あはれ”(aware)是一个感叹词,表达高兴兴奋激动气恼哀愁悲伤惊异等多种复杂的情绪与情感.汉字输入后,便拿汉字“哀”字来书写“あはれ”,但“哀”字本意(悲哀)与日语的“あはれ”不十分吻合.网页写的详细

隆林各族自治县19237959299: 日本文学中物哀的涵义? -
伍肾三维: “物哀”是日本传统文学、诗学、美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不了解“物哀”就不能把握日本古典文论的精髓,难以正确深入地理解日本传统文学以及日本文学的民族特色,也很难全面地进行日本文论及东西方诗学的比较研究.

隆林各族自治县19237959299: 物哀的理解? -
伍肾三维: “物哀”(物のあはれ、mononoaware)是日本江户时代国学大家 本居宣长(もとおり・のりなが、Motoori Norinaga)提出的文学理念, 也可以说是他的世界观. 这个概念简单地说,是“真情流露”,人心接触外部世界时,触景生情, 感物...

隆林各族自治县19237959299: 什么叫日式物哀呢?为什么川端康成的小说就是典型代表呢? -
伍肾三维: 我所理解的“物哀”,是一种悲戚与怜悯相通的情绪,是一种主客体高度融合的瞬间所生出的感官美学.在音乐上则表现为以诧寂,幽玄等范畴为中核,对单声,余韵等审美的极致追求.这种与自然共生灭的哀感体验,常使人由发乎情止乎礼,变成为发乎情止乎情.这或许就是一个多灾难的国家追求的延续的永恒感吧.

隆林各族自治县19237959299: 怎么认识日本文学当中的物哀之美的?
伍肾三维: 物哀是一种审美意识.川端康成多次强调:“平安朝的'物哀'成为日本美的源流.”“悲与美是相通的.”他写《伊豆的舞女》时,把主人公“两人的悲从属于美,又使美制约着悲,淡淡的悲与真实的美交融在一起,创造出一种悲哀美的抒情...

隆林各族自治县19237959299: 谁能简单的阐述一下物哀论 -
伍肾三维: 日本人有物哀情节 物哀有悲哀、悲伤的意思,同时也有感动、壮美的意思 更多的,是一种审美意识 日本国民的特点,讲究一种残缺的美 瞬间的美,这就是为什么日本自杀得多的原因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