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鸟虫俗名趣谈散文

作者&投稿:成王钞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老北京话带儿音,在清代称为“京片儿”或“官话”,在清代以前的明代官话应是安徽语音,又如宋代官话是河南语音,皆与皇帝的籍贯有关系。但北京又是五朝古都,语言融合了契丹、女真、蒙、满等民族的语言(如蒙语“胡同”、满语“萨其马”等),进而创造了极具特色的方言。及至融合了其他地域的语言,如延庆方言中有大量的山西方言等等。北京方言成为普通话的基础语音。以北京方言写成的小说《红楼梦》、《儿女英雄传》,包括老舍先生的小说,其语言特色极其鲜明、生动。金受申先生编写的《北京话语汇》为我们留下北京方言的词典,功不可没。但这部词典很多老北京话没有收录,如鸟虫俗名。

老北京人对鸟虫有极其独特的称谓,我童年即耳熟能详,不妨考出以博一粲。北京常见最多的鸟是麻雀,北京人称之为“老家儿雀儿”(音“巧”)或“老家贼”,所以北京北新桥南有条石雀胡同,读音也要读成“石雀(音‘巧’)儿胡同”,而且要加儿音。所谓“贼”者,大概是因其机警,不易捕捉,而即便捕到也养不活。麻雀“气性儿”大,抓到后往往不食而死。但也有例外,我少年时,家父曾拣到树上掉落的麻雀幼鸟,精心哺育,后来竟然来去自由,每天放飞,自己回到笼中。是否幼鸟“气性儿”不强烈,则不得而知。猫头鹰过去在北京也很常见,在北京方言中被呼为“夜猫子”、“大眼儿贼”,很生动地概括了猫头鹰的习性和特征。老北京过去有一句歇后语,叫“夜猫子进宅——无事不来”,其实猫头鹰是益鸟。但北京门头沟斋堂方言却将猫头鹰称之为“呱呱鸟”,大概因其叫声而起名。

北京人将乌鸦称之为“老鸹”,过去也被视为不祥之物。北京常见的益鸟是啄木鸟,老北京人呼之为“奔得儿木”这也是因其啄木之声。门头沟斋堂方言则称其为“笨叨木”或“笨笨叨叨”,是取其啄树动作和鸣叫之声。

同样取其形而名的则有“长脖儿老等”,北京过去二环路以外护城河、沟渠塘池极多,常见这种水鸟在水中呆立一动不动的有趣形象,守株待兔立等鱼类游近捕食。少年时代一直不知它的学名,有一次去南海子麋鹿苑,看到水中有一只我少年时代就熟悉的“长脖儿老等”,异常惊喜,同行的一位动物保护专家说它的'学名就是“苍鹭”。

但有的鸟名就令人费解。例如仙鹤,老北京方言叫“仙毫”,老北京过去有歌谣挖苦一毛不拔的人:“铁公鸡,瓷仙毫,玻璃耗子(老鼠)琉璃猫”。再有“老西儿”,一种大约是八哥类的鸟,可饲养、喜食葵花籽,但不会学人语。“老西儿”不是形容山西人的俗称吗?为何冠以鸟名,殊为不解。

老北京将四种动物统称为“老仙儿”或“大仙儿”,那就是黄鼠狼、狐狸、刺猬、蛇,过去北京胡同儿里除狐狸外是常见动物,北京蛇无毒,也称“长虫”,多以鼠类为食,所以今天多列为保护动物。据说它们有灵性,沾仙气儿,不能伤害。伤害了就会“附体”,过去有很多活灵活现的故事。今天北京胡同儿里只有黄鼠狼偶然能见。老鼠叫“耗子”,老北京人小时候都会说:“小耗子,上灯台,上了灯台下不来……”

北京过去常见的蝙蝠,俗称“燕末儿虎儿”,是何意亦令人百思不解。河湖泥里窜来窜去的一种小鱼叫“爬虎”,鲫鱼称之为“鲫瓜子”,一种细长的小鱼叫“白条儿”,大约是因其色浅而形长。青蛙叫“蛤蟆”,蟾蜍叫“癞蛤蟆”,也叫“疥堵”,不知何意只能用两个音替代。它们的幼虫则叫“蛤蟆骨朵儿”。蚂蟥称之为“蚂鳖”,我想蚂蟥的形体并非像甲鱼(鳖),何以称“鳖”?过去老北京房子多为砖地,有一种虫名为“土鳖”,极像缩微版的甲鱼,可入药。还有一种有翅膀的“飞土鳖”,于今楼房林立,这种地虫早已无影无踪。至于蟋蟀,老北京叫“蛐蛐儿”,如今也是罕见之物,随之消失的还有“捞咪”、“棺材板儿”、“金钟儿”、“油葫芦”等等,北京平房过去有灶台,后来是煤炉,有一种很小的蟋蟀叫“灶火(‘火’读第四声)蚂子”,就在这里生存。现在没有了灶台、煤炉,它们只有灭绝。还有壁虎,这种专食蚊子的益虫,现在也很难一见,老北京人管它叫“蝎了虎子”。

北京现在还能见到的只有蝉、蜻蜓等昆虫,蝉叫“季鸟儿”,还有一种绿色的小蝉,叫“伏天儿”,因为它的叫声听起来像不停的鼓噪“伏天儿、伏天儿……”,蜻蜓叫“老琉璃”,是因为其黄色的身躯像北京宫殿庙宇上的琉璃瓦吗?蜻蜓还有若干种类,“红秦椒”、“膏药”、通体翠绿的“捞仔儿”……相信老北京人想起童年的乐趣时,提到这些名字会有亲切之感吧?我少年时夏季的北京,蜻蜓翻飞之季,满胡同儿都是稚嫩的合唱:“老琉璃,飞过来……”

令人回忆的还有很多,那些遥远而又生动的昆虫的名字:“扑棱蛾子”、“钱串子”(蚰蜒)、“小咬儿”、“天牛儿”、“刀镰”(螳螂,北郊称刀螂)、“屎壳郎”、“蝲蝲蛄”(蝼蛄)、“臭大姐”、“洋蝲子”、“花大姐”(瓢虫)、“蝈蝈儿”、“吊死鬼儿”……可惜,有的已经永远在视野里消失了。

哦,“水妞儿”(蜗牛)还能见到,为什么叫“水妞儿”呢?是它的样子像梳着两个犄角辫的小女孩儿吗?过去雨后水妞儿会爬满墙,小孩子们会齐声高唱:“水妞儿,水妞儿,先出来犄角儿后出头儿……”


老北京鸟虫俗名趣谈散文
但这部词典很多老北京话没有收录,如鸟虫俗名。老北京人对鸟虫有极其独特的称谓,我童年即耳熟能详,不妨考出以博一粲。北京常见最多的鸟是麻雀,北京人称之为“老家儿雀儿”(音“巧”)或“老家贼”,所以北京北新桥南有条石雀胡同,读音也要读成“石雀(音‘巧’)儿胡同”,而且要加儿音。...

中国有哪些少数民族歌手?
按期查询 壮乡飞歌 牡丹 兰花 黄河风韵·陕西篇 黄河风韵·河南篇 宋都风采 黄河风韵--宁夏篇 黄河入海流 黄河风韵 阿坝藏族 黄河风韵·内蒙古 黄河风韵·内蒙古 黄河风韵·山西篇 黄河风韵·青海篇 黄河风韵·甘肃篇 黄河风韵·青海篇 说门 老北京的门楼 供春壶艺 蝈蝈趣谈 菊 中国紫檀 热贡艺术 灼灼其华话桃...

扇面趣谈·刘奎龄
扇面趣谈·刘奎龄 刘奎龄(1885~1967),字耀辰,号蝶隐,自署种墨草庐主人。生于天津,卒于天津。现代著名画家。擅画走兽飞禽、花鸟鱼虫,长于工笔。一生无专一师承。他出身于天津近代 “八大家” 之一的 “土城刘家”,但长期以卖画为生。年轻时常出入于裱画铺、画店,临摹过大量古代院体画,从中汲...

扇面趣谈·齐白石
齐白石画扇面,坚持他一贯的创作准则,直面生活,反对不切实际的空想。他经常注意观察花、鸟、虫、鱼的生理特点和生活习性,在此基础上提炼和表现出它们的精神特征,曾说自己是“为万虫写照,为百鸟张神”,要“自己画出自己的面目”。 吉祥祝福送亲友 在齐白石的扇面作品中,富有民族传统的吉祥如...

两天旅游!昆明有什么历史人文景观?(50分+)
孙髯翁,历史文人,雕像位于大观楼内 昆明大观楼对联 孙髯翁 撰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州,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萍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

谁有汉字演变的故事啊,比如什么什么字是怎么来的。
特别到了战国的时候,南方吴、越、楚等国的文字还增加了不少类似鸟虫的装饰成分,这就是所谓“鸟虫书”、“缪篆”,比如“楚”字“王”字就是【缪篆■(楚)、■(王)】。 从内容上看,铜器上的文字主要是记载这件器物为谁所有,有的记载战功、祭祀以及受王的赏赐等。 从形体上看,金文是承甲骨文而发展起来的...

印章趣谈·嬴政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称始皇帝,遂取蓝田地方出的玉制作印玺,由丞相李斯撰文,上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鸟虫形篆字,由著名玉工孙寿镌刻成国玺。国玺方四寸,上有螭龙钮。秦灭亡时,子婴携国玺投降刘邦,国玺作为王权的标志,汉室世代相传为宝。西汉末年王莽篡政,逼汉元皇后交出玉玺。元后掷在台阶...

中国有哪些少数民族歌手?
17. 老北京的门楼18. 供春壶艺19. 蝈蝈趣谈20. 菊21. 中国紫檀22. 热贡艺术23. 灼灼其华话桃花24. 满族风情25. 满韵旗风舞芳菲26. 平遥漫步27. 东巴东巴28. 苗岭风采29. 苗族芦笙30. 泥玩具31. 扬州印象32. 玉壁金川33. 狂草人物画家34. 苗族芦笙35. 壮乡飞歌走进广西,无论是在山野里、田地上,你...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17749228324: 用诗歌生命文散文等写一篇关于北京作文 -
油钩元汀: 北京的符号 ——老舍与北京 我看见祥子手里拨弄着现洋,心中盘算着买车,嘴里念叨着自己的小九九,身旁老北京洋车黑漆漆的车身、亮晶晶的瓦圈,闪着光;我看见王顺发忙着擦桌子码茶碗招呼客人,手里拎着老北京的大茶壶,壶嘴徐徐吐...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17749228324: 老北京民俗文化对我们的影响,民俗文化的意义与价值 -
油钩元汀: 老北京的民俗文化中有很多都已经消失了,即便保留也是有其名无其实了! 老北京的民俗文化主要市市井文化“饮食文化,澡堂文化,休闲文化,艺术文化等”包罗了百姓日常生活中的乐趣,这种文化的来源于清朝的八旗子弟,那种闲散悠闲...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17749228324: (二) 类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老北京的吆喝老北京沿街叫卖的小贩,其吆喝声清脆婉转、抑 扬顿挫,尤其是应时各货的吆喝声,更为悦... -
油钩元汀:[答案] 10. 功利性、音乐性和时间性.-这段话在文中起总领全文的 作用. 11. 写卖西瓜的吆喝 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西瓜大的 特点.,从而吸引顾客,体现出吆喝声的功利性特点. 12. 吆喝声注重节奏,吆喝起来以两...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17749228324: 在北京的春天这一文章你最热闹的是哪两天? -
油钩元汀: 最热闹的是除夕和元宵节.原文语句:1、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2、元宵(汤圆)上市,新年的高潮到了一元宵节(从正月十三到十七)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17749228324: 从文章描写的各种民俗中你感受到了北京人怎样的生活态度 -
油钩元汀: 文中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情趣盎然,学生喜闻乐见.全文内容安排有序,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详略得当,推进自然.语言表达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字里行间处处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17749228324: 北京的春节这篇文章腊月初八有什么活动. -
油钩元汀: 1. 腊八粥 一碗小小的腊八粥,咱老北京人打从腊月初七那天晚上就开始忙活儿,洗米、泡果、拨皮、去核,半夜时分开始用微火炖,直到第二天清晨,这腊八粥才算是齐活儿.2. 腊八蒜 在腊八这天,咱北京人除了喝腊八粥,还要在这天准备过...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17749228324: 《北京的春节》中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文章按()顺序,写了老北京的春节从()到() -
油钩元汀: 过小年 除夕 元宵 腊七腊八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17749228324: 散文写作特色 - 文化散文的写作特点是什么急急在线等着~~~谢谢各位了文化散文的写?
油钩元汀: 文化散文的写作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选取熟悉的题材,做个性化的分析. 文化散文最大的特征就是抒写文化名人、自然与社会风物或是从历史掌故中进行独到...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17749228324: 老舍作品“京味”形成的主要因素 -
油钩元汀: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老舍出生在最动荡的晚清,作为满族正红旗后裔经历了老北京的一系列变迁,, 他的作品中对人对事的理解都细致入微.北京的风俗文化、市民形象、人...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17749228324: 哪些食物不能放在冰箱里了? -
油钩元汀: 香蕉:在12℃以下的环境贮存,会使其发黑腐烂. 鲜荔枝:在0度以下的环境中...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