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之为贵—读《资治通鉴》

作者&投稿:池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资治通鉴》秦纪一昭襄王五十二年中有文段如下:

  原文:楚春申君以荀卿为兰陵令。荀卿者,赵人,名况,尝与临武君论兵于赵孝成王之前。王曰:“请问兵要。”临武君对曰:“上得天时,下得地利,观敌之变动,后之发,先之至,此用兵之要术也。”荀卿曰:“不然。臣所闻古之道,凡用兵攻战之本,在乎一民。弓矢不调,则羿不能以中;六马不和,则造父不能以致远;士民不亲附,则汤、武不能以必胜也。故善附民者,是乃善用兵者也。故兵要在乎附民而已。”临武君曰:“不然。兵之所贵者势利也,所行者变诈也。善用兵者感忽悠暗,莫知所从出;孙、吴用之,无敌于天下,岂必待附民哉!”荀卿曰:“不然。臣之所道,仁人之兵,王者之志也。君之所贵,权谋势利也。仁人之兵,不可诈也。彼可诈者,怠慢者也,露袒者也,君臣上下之间滑然有离德者也。故以桀诈桀,犹巧拙有幸焉。以桀诈尧,譬之以卵投石,以指桡沸,若赴水火,入焉焦没耳。故仁人之兵,上下一心,三军同力;臣之于君也,下之于上也,若子之事父,弟之事兄,若手臂之捍头目而覆胸腹也。诈而袭之,与先惊而后击之,一也。且仁人用十里之国则将有百里之听,用百里之国则将有千里之听,用千里之国则将有四海之听,必将聪明警戒,和傅而一。故仁人之兵,聚则成卒,散则成列,延则若莫邪之长刃,婴之者断;兑则若莫邪之利锋,当之者溃;圜居而方止,则若盘石然,触之者角摧而退耳。且夫暴国之君,将谁与至哉?彼其所与至者,必其民也。其民之亲我欢若父母,其好我芬若椒兰;彼反顾其上则若灼黥,若仇雠;人之情,虽桀、跖,岂有肯为其所恶,贼其所好者哉!是犹使人之子孙自贼其父母也。彼必将来告,夫又何可诈也!故仁人用,国日明,诸侯先顺者安,后顺者危,敌之者削,反之者亡。《诗》曰:‘武王载发,有虔秉钺,如火烈烈,则莫我敢遏,’此之谓也。”

  译文:楚国春申君黄歇任用荀卿为兰陵县令。荀卿是赵国人,名况,曾经与临武君在赵国国君孝成王赵丹面前辩论用兵之道。孝成王说:“请问什么是用兵的要旨?”临武君回答道:“上得天时,下得地利,观察敌人的变化动向,比敌人后发兵而先到达,这即是用兵的关键方略。”荀况说:“不是这样。我所听说的古人用兵的道理是,用兵攻战的根本,在于统一百姓。弓与箭不协调,就是善射的后羿也不能射中目标;六匹马不协力一致,即便善御的造父也无法将马车赶往远方;士人与百姓不和亲附国君,即是商汤、周武王也不能有必胜的把握。因此,善于使百姓归附的人,才是善于用兵的人。所以用兵的要领在于使百姓依附。”临武君说:“并非如此。用兵所重视的是形势要有利,行动要讲究诡诈多变。善用兵的人,行事疾速、隐蔽,没有人料得到他会从哪里出动。孙武、吴起采用这种战术,天下无敌,不见得一定要依靠百姓的归附啊!”荀况说:“不对。我所说的,是仁人的用兵之道和要统治天下的帝王的志向。您所看重的是权术、谋略、形势、利害。则仁人用的兵,是不能欺诈的。能够施用欺骗之术对付的,是那些骄傲轻慢的军队、疲惫衰弱的军队,以及君与臣、上级与下属之间不和相互离心离德的军队。因此用夏桀的诈术对付夏桀,还有使巧成功或使拙失败的可能。而用夏桀的骗计去对付尧,就如同拿鸡蛋掷石头,把手指伸进滚水中搅动,如同投身到水火之中,不是被烧焦,便是被淹死。故而仁人的军队,上下一条心,三军同出力;臣子对国君,下属对上级,犹如儿子侍奉父亲,弟弟侍奉哥哥,犹如用手臂保护头颅、眼睛、胸膛和腹部。这样的军队,用欺诈之术去袭击它,与先惊动了它而后才去攻击它,是一回事。况且,仁人若统治着十里的国家,他的耳目将布及百里,若统治着百里的国家,他的耳目便将布及千里,若统治着千里的国家,他的耳目就会遍及天下,这样,他必将耳聪目明、机警而有戒备,和众如一。因此仁人的军队,集结起来即为一支支百人的部队,分散开时即成战阵行列;延长伸展好似莫邪宝剑的长刃,碰上的即被斩断;短兵精锐仿佛莫邪宝剑的利锋,遇到的即被瓦解;安营扎寨稳如磐石,顶撞它的,角即遭摧折而退却。再说那暴虐国家的君主,他所依靠的是什么呢?只能是他的百姓。而他的百姓爱我就如同爱他的父母,喜欢我就如同喜欢芬芳的椒兰;反之,想起他的君主好似畏惧遭受烧灼黥刑,好似面对不共戴天的仇敌一般。人之常情,即便是夏桀、盗跖,也不会为他所厌恶的人去残害他所喜爱的人!这就犹如让人的子孙去杀害自己的父母,是根本不可能的。如此,百姓一定会前来告发君主,那又有什么诈术可施呢!所以,由仁人治理国家,国家将日益强盛,各诸侯国先来归顺的则得到安定,后来依附的即遭遇危难;相对抗的将被削弱,进行反叛的即遭灭亡。《诗经》所谓‘商汤竖起大旗,诚敬地握着斧钺,势如熊熊烈火,谁敢把我阻拦?’正是说的这种情况。”

所感:兵之要,贵在天时,地利,人和。其人之为最贵。兵如此,政亦如此。


资治通鉴读后感1000字
宋末元初胡三省:“为人君而不知《通鉴》,则欲治而不知致治之源,恶乱而不知防乱之术;为人臣而不知《通鉴》,则上无以事君,下无以治民;为人子而不知《通鉴》,则谋身必至于辱先,作事不足以垂后。” 清代顾炎武:(《资治通鉴》和《文献通考》)“皆以一生精力成之,遂为后世不可无之书”。 清代曾国藩:...

《资治通鉴》读后感1200字
宋末元初胡三省:“为人君而不知《通鉴》,则欲治而不知致治之源,恶乱而不知防乱之术;为人臣而不知《通鉴》,则上无以事君,下无以治民;为人子而不知《通鉴》,则谋身必至于辱先,作事不足以垂后。”清代顾炎武:(《资治通鉴》和《文献通考》)“皆以一生精力成之,遂为后世不可无之...

资治通鉴的意义
问题四:资治通鉴是什么意思 《资治通鉴》,其目的是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行失,宋神宗赐名《资治通鉴》。 书名的意思是:“鉴于往事,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 《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主编司马光原欲定名为《通志》,神宗即位后,把《通志》改名为《资厂通鉴》,意思...

20211128听书笔记:为什么要读《资治通鉴》?
这些资源既包括到宋代才正式成熟的儒家意识形态,也包括伟人在思考当代中国问题的时候读了它17遍的传说,等等。看待精神资源咱们就应该采取这样的态度,哪里卷入过更多的精神资源,哪里就有更多的力量。这就是我们当代中国人一定要读《资治通鉴》的理由。

资治通鉴经验教训200字
最令人惋惜的还是魏,魏据中原之地,富庶傲视诸侯,如果能留住吴起和孙膑这两位战国 时期最伟大的军事家,又何愁霸业不成;损失最惨重的还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北略中 山,治胡地,使赵成为战国末期唯一能够和秦抗衡的国家.然而长平一役,赵为范雎反间,以赵括代廉颇,以至四十万大军为秦坑杀.有太多的史实和...

读《资治通鉴》,学管理智慧(公元前310年)
我说:“他们都是诡诈之人,圣人对 他们深恶痛绝。”那人又问:“读孔子的书,行 苏秦 、 张仪 之事,如何呢?”我说:“这就好像听起来是凤凰美妙的鸣叫声,却长着一身凶禽的羽毛。”“那孔子 的得意门生 子贡 ,不也做过这样纵横捭阖的事吗?”“ 子贡 的动机是为鲁国避免祸 乱, 苏秦 、 张仪 的动机是...

赵奢收租税文言文答案及翻译
选自《资治通鉴》卷五 原文: 赵田部吏赵奢收租税①,收租税而平原君家不肯出租②,奢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平原君怒,将杀之。赵奢曰:“君于赵为贵公子,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法削则国弱,国弱则诸侯加兵③,是无赵也,君安得有此富乎!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国强则赵固...

唯以改过为能,不以无过为贵是哪位名家之言
司马光的名言,惟以改过为能,不以无过为贵出自《资治通鉴唐纪》 作者司马光,意思是: 只有以改正错误为有本事,不能以没有错误为可贵。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夏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自称西晋安平献王司马孚之后代。...

资治通鉴的作者是谁?
《资治通鉴》与《史记》并称我国“史学双璧”,毛泽东视之为中国历史上的两部大书之一(另一部为《史记》),终生喜读。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毛泽东读史鉴今,为治党、治军、治国提供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一、一部《资治通鉴》读了17遍,称道是“一部值得再读的好书”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言其宗旨是:...

闲读《资治通鉴》(9)大利即为义
   最后,在我第一篇的《闲读〈资治通鉴〉》,曾经就这个问题有过阐述,现赘言如下:   儒家文化因为没有涉及到天地本原等哲学最基本的主张,不能称之为宗教,其基于的是人性本善的观点,《大学》开篇就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主张要通过自律和...

牙克石市19890265471: 现代人读资治通鉴有什么好处 -
有怜吾玫: 《资治通鉴》可谓代表中国古代史学的最高成就,是认识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经典读物.不过,《通鉴》又不同于一般的史籍,是一部以“资治”为目的,讲述治国理政之道,总结历史经验与教训的政治史典籍,其影响远远超出传统意义上的史...

牙克石市19890265471: 胡三省为什么认为《资治通鉴》是“君臣必读”之书?
有怜吾玫: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而《资治通鉴》正是这样一本可以为鉴的史书,作为君臣怎能不读.

牙克石市19890265471: 为什么说《资治通鉴》是“君臣必读”之书?
有怜吾玫: 写朝政,写党争.语言简炼,文采斐然.

牙克石市19890265471: 胡三省为什么认为 资治通鉴 是君臣必读之书 -
有怜吾玫: 我自己觉得,资治通鉴是一部有关于民生疾苦的书里面的知识都有,都涉及到了各朝各代的事,让君臣看资治通鉴是要君臣要了解民生疾苦,老百姓的生活,还有爱民如子,不要胡作非为等吧

牙克石市19890265471: 从《资治通鉴》中能学到什么道理 -
有怜吾玫: 《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

牙克石市19890265471: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告诉了我们什么
有怜吾玫: 宋神宗熙宁年间,司马光强烈反对王安石变法,上书请求外任.熙宁四年(1071年),他判西京御史台,自此居洛阳十五年,不问政事.这段悠游的岁月司马光主持编撰了294卷300万字的编年体体史书《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上起周威烈...

牙克石市19890265471: 读资治通鉴的意义在于什么,可以提高情商之类的吗? -
有怜吾玫: 资治通鉴是北宋编纂的史书,读史,可以通天下,培养高尚的情操,优雅的谈吐,修身养性,成为众人眼中博学的人

牙克石市19890265471: 资治通鉴》中历史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
有怜吾玫: 人生就是一组故事,把故事讲成功了,你就成功了.讲一个“好故事”的关键在于,掌握了开局了,把握了高潮,控制了收尾.《资治通鉴》里面有很多的故事,就像一面面镜子,让我们躬身反省,或者当头棒喝,深有所悟.这些曾在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们,那些牛X闪闪的人生大戏,是我们的教训与财富,我们不该忘记他们和它们. 需要说明的一点,有人从《资治通鉴》里看到的是权谋,有人看到的是刀光剑影,而我看到的是轮回,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在历史的车轮中,在命运之神的长剑面前,我们或许都是无能为力的,正是因为无力,所以要感悟. 武大历史学院就有个深度剖析《资治通鉴》的班,叫历史文化与领导韬略高级研修班.

牙克石市19890265471: 《资治通鉴》读后感 -
有怜吾玫:[答案] 历史无时无刻不展现在我们每个人面前,回顾历史的长河,历史是生活的一面镜子;以史为鉴,可知兴衰;历史上的每一天... 最近我阅读了宋朝司马光用19年的心血主编的一部长达四百多万字的史书——《资治通鉴》,共294卷.记载的历史由周威...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