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婚俗的法规

作者&投稿:寇狠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唐代婚姻制度的具体规定有哪些?~

唐代法定的婚姻年龄,唐太宗贞观元年定为:“男20岁,女15岁”就可以结婚;玄宗开元二十二年,唐玄宗为了增加人口,把结婚年龄又降低到“男15岁,女13岁”。
唐代确立婚姻关系第一步是立“婚书”。因唐代法律规定长辈可以包办子女的婚姻,子女如果不服从,法律规定,丈责一百,因而,决定了唐代的婚姻并不是自由恋爱,一般不能体现青年男女的个人意愿。

除了立“婚书”外,唐代由于受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婚俗的影响,买卖婚姻非常普遍。据《新唐书--高俭传》记载:唐代的婚姻是:“嫁娶必多货,故人谓之卖婚”。

唐代对不同等级的人结婚是有限制的:《唐律疏议》里说:“人各有偶,色类须同,良贱既殊,何宜婚配”,就是说,每个人都应该有配偶,但必须门当户对,贵贱之间既然有差别,是不能结婚的。唐律还规定,如果下贱的人娶了良家女子为妻,就徒刑一年半。唐代禁止近亲结婚。唐代法律规定,禁止同姓和表亲结婚,如违反徒刑或杖刑。唐代允许寡妇再婚,唐太宗贞观元年下诏:“过了守孝期的妇女,可以再婚”。

唐代纳妾是合法的,唐律规定,婢女被主人宠爱并有了孩子,可以接纳为妾;妻子年过50以上没有生育子女,丈夫可以纳妾。

法国婚礼:浪漫 简单
结婚前先订婚,仪式简单,一般由女方的家长宴请男方的家长及兄弟姐妹,也可同时邀请其它亲戚、甚至一两名好友出席。婚礼也已逐渐简化,但仍不失为最隆重的家庭节日,带有庄严神圣的色彩……婚礼由市长或他的一名副手主持,习惯上是在周二、四、五、六早9时至下午5时之间。婚后大宴宾客。
英国婚礼:丰富多采

英格兰人的婚俗丰富多采,从求婚到度蜜月均按自已的传统方式进行。在英格兰北部约克市求婚方式颇为奇特,继承了古代民间遗风,女孩子成熟以后,需要出嫁了,便穿上不同颜色的紧身服饰,向男性示意。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意思,恰恰和交通信号灯一致。绿色的表示:"来吧!我愿意恋爱,大胆地追求吧!"黄色表示:"机遇是有的,如果合我的意还是有成功的机会。"红色表示:"目前我还不想谈情说爱,不要追求我。"勇敢的小伙子会根据对方的服色,根据自已的选择去大胆地追求,决不会被扣上行为不端的帽子。
  一旦双方确立了恋爱关系,男方要送给女方订婚戒指并举行仪式。这种习俗遍及整个英国。结婚或定婚戒指是许多民族的传统习俗,英格兰人在教堂里举行婚礼仪式时,新郎给新娘戴戒指是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内容。人们甚至认为不戴戒指的婚姻是无效的。当神父询问一对新人是否愿意做对方的妻子或丈夫、能否相互尊重、白头偕老后,新郎给新娘的无名指上戴上一枚戒指。它象征着丈夫对妻子的纯真爱情,同时妻子也表示接受并忠实于这种爱情。
  戴戒指的习俗可以追溯到古代埃及、中国,它不仅作为一种信物也是一种装饰品。婚姻戒指最初并不镶嵌钻石、翡翠以及红蓝宝石等饰物,纯洁的圆形象征着由婚姻联袂在一起的两个人的团圆。在一些民族中象征着一种魔力,保佑夫妇幸福长寿,同时,施予者表示对接受者的信任,接受者表示对施予者的忠诚。
  金戒指象征爱情的纯真,银戒指意味情感温柔。英国人同西方各国一样,定婚戒指是金制的而不镶嵌任何宝石,结婚戒指应加装饰物,至于戒指的质量则根据个人的经济条件不同而不同。定婚、结婚戒指可戴在同一无名指上,也可以由结婚戒指取代定婚戒指。
  英国在16世纪时,结婚戒指的内侧经常刻是家族的图案或箴言,诸如"上帝使我成为某某的妻子,"某位主教的妻子的戒指上刻上一只手、一颗心、一顶主教冠和一个骷髅,铭文是:"前三个我赐予你,第四个使我超脱。"今天戒指上的铭文大多只刻上新郎和新娘名字的开头字母。
  英国人结婚要穿礼服;新娘身着白衫、白裙、头戴白色花环,还要罩上长长的白纱,手持白色花束。总之,英国人崇尚白色,它象征爱情纯洁、吉祥如意。而戴头纱的习俗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世纪,当时两河流域就已盛行女子戴头纱。在古希腊,举行结婚仪式时不仅新娘要戴亚麻或毛织品的头纱,而且一对新人都要戴上花冠。到了罗马时代,不同宗教信仰的人要戴不同颜色的头纱以示区别。中世纪以后,宫廷贵族之中出现了用珍珠装饰的花冠。尔后,发展成为白色头纱,并且尺码日益延长,并遍及欧洲各地。
  一旦举行完婚,新郎新娘从教堂里出来的时候,人们要向新人祝贺,这种祝贺不是亲吻、拥抱和握手,而是向他们撒五彩缤纷的纸屑。撒纸屑的习俗起源于撒麦粒。1491年英国国王亨利七世携王后到布里斯托尔旅行。旅行途中,被一位面包师的妻子看到,于是她从窗子里向他们撒麦粒,并高呼:"欢迎你们,陛下!祝你们幸福、长寿。"这成为一段佳话,到16世纪时,这一习俗已广为流传,人们向新郎、新娘撒麦粒,有时还染各种颜色。麦粒象征着丰收和生活富裕,同时也祝贺新婚夫妇幸福长寿,子孙满堂。
  度蜜月也是英国各地青年结婚的重要内容之一。他们把积蓄下来的钱用于旅游,而结婚后去旅游便称作度蜜月。这原是古代的习俗,在新婚之时一定要饮用一种用蜂蜜特制的饮料,用来象征家庭美满、爱情甜蜜和生活幸福。而这种饮料从结婚开始要喝30天,因此就把新婚第一个月称作蜜月了。
  在英国对于结婚纪念日十分重视,每年都要庆祝并有不同的称谓。第一年是纸婚,第二年是棉婚,第三年为皮革婚,第四年为毅婚,第五年称木婚,第六年称铁婚,第七年叫铜婚,第八年叫陶器婚,第九年为柳婚,第十年是锡婚,以后是钢婚、绕仁婚、花边婚、象牙婚、水晶婚。从第十五年以后,每五年各有一个称谓,依次为搪瓷婚、银婚(第二十五年是个大典)、珠婚、珊瑚婚、红宝石婚、蓝宝石婚、金婚(五十年是第二大典)、翡翠婚、钻石婚。这最后一个是第三大庆典,但很少有人能够庆祝这个庆典。

先看离婚的法律条文。《唐律·户婚》对离婚有三种规定。一、协议离婚。指男女双方自愿离异的所谓“和离”:“若夫妻不相安谐而和离者,不坐。”二、促裁离婚。指由夫方提出的强制离婚,即所谓“出妻”。《礼记》曾为出妻规定了七条理由:不顾父母、无子、淫、妒、恶疾、哆言、窃盗。《唐律》也大致袭用这些规定,妻子若犯了其中一条,丈夫就可名正言顺地休妻,不必经官判断,只要作成文书,由双方父母和证人署名,即可解除婚姻关系。但同时,《唐律》又承袭古代对子女“三不去”的定则,即曾为舅姑服丧三年者不得去,娶时贫贱后来富贵者不得去,如今无家可归者不得去妻。有“三不去”中任何一条, 虽犯“七出”,丈夫也不能提出离婚。三、强制离婚。夫妻凡发现有“义绝”和“违律结婚”者,必须强制离婚。“义绝”包括夫对妻族、妻对夫族的殴杀罪、奸杀罪和谋害罪。经官府判断,认为一方犯了义绝的,法律即强制离婚,并处罚不肯离异者。对于“违律为婚而妄冒已成者”,也强制离婚。
《唐律》的这些规定,不言而喻,其本质是为了强化封建宗法制度,巩固家长制下的夫权。在强调女子从一而终的封建时代,能够以法律形式明文规定夫妻“不相安谐”即可离异,这是前代和后代所罕见的,《唐律》对妻无“七出”和“义绝”之状,或虽犯“七出”而属“三不去”者,不准其夫擅自提出离婚,否则处一年有期徒刑。这无疑对夫权是一个限制,对妇女利益是一种保护。另外,对妇女离婚改嫁和夫死再嫁,法律也没有约束和限制,这就从法律上为婚姻的相对自由制造了一定的条件。
(一)唐代婚姻制度中,对于婚姻的成立,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维护“父母之命,媒约之言”的原则,强调尊长对卑幼的主婚权,“诸嫁娶违律,祖父母、父母主婚者,独坐主婚”,即使卑幼在外地已自行订婚,只要尚未结婚,也必须服从尊长的安排,如违反尊长意志者,依律“杖一百”。
第二,婚书、聘财为婚姻成立的要件,“诸许嫁女,已报婚书及有私约而辄悔者,杖六十”。或者虽无“许婚之书”,但女家已接受男家聘财,亦不得悔婚,否则,同样处杖刑六十。又规定,“男家自悔者不坐”。
第三,对婚姻的缔结有限制,规定同姓不婚,违者各徒二年。非同姓但有血缘关系的尊卑之间不得为婚,违者“以奸论”;严禁与逃亡女子为婚,监临官不得娶监临女子为妾,良贱之间不得为婚,违者均处以刑罚。
第四,维护“一夫一妻”为基础的多妾制。惩治有妻更娶,“诸有妻者,徒一年;女家,减一等。若欺妄而娶者,徒一年半;女家不坐,各离之。”惩治乱妻妾位,“诸以妻为妾”,“徒二年”。
(二)关于婚姻关系的解除,唐律规定出妻、义绝、和离三种类型。
1、出妻即“七出”,唐律的“七出”自是源于礼制,但在内容上有变动,在顺序上也有较大的调整。《大戴礼记.本命篇》:“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而依唐代律令,七出的顺序为:一无子,二淫佚,三不事舅姑,四口舌,五盗窃,六妒忌,七恶疾。七出是法律赋予男子单方面的权利,但需要指出的是,在中国古代社会,法律置子女卑幼的地位,因而出妻的特权往往操之于男方父母,有时并不完全出于本人的意愿。下面分别介绍出妻的七个法定条件。
无子。在古代家族社会,血缘是联系族人的纽带,婚姻的目的、功能和最高价值被界定在“合两姓之好,上以事宗宙,下以继后世”的范围内,在儒家经典中,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舜悖礼擅娶也不为过。娶妻的目的就是生育出承祖传宗的男性继承人,这也是妻的应有职责。这一礼制观念历代相沿,至唐未改。唐律强调妻的这一生育职责,将无子出妻列为七出首,实是将生育责任片面归于妻。
淫佚。淫佚即纵欲放荡。按照《大戴礼记·本命》的解释,礼设淫去,是因为其乱族,古代中国是一个血缘聚居的家族社会,它强调血缘的纯正和亲疏远近之别,由此决定家族内部的等级以至推衍出社会的等级。淫佚乱族,此为家族大忌。当然这一禁条仅仅是对妻而言的,对夫并无丝毫的要求,它标志着夫及其家族对妻的性专权。
从史实来看,唐代离婚再嫁是较为容易的。离婚当然是由夫方提出离异者为多。女子色衰爱弛、男子一朝发迹,都可以成为弃妻更娶的缘由,甚至有因细小事故而轻出妻者。男子离婚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妻子的命运系于丈夫和公婆的喜怒之间。正如白居易诗云:“人生莫作妇人身,百年苦乐由他人。”
然而由妻方提出离异者也不少。有因夫坐罪而求离婚者,有因本家有故而求离婚者,有因夫患病而离异者。还有民间女子因对婚姻不满意而离婚的事。这表明,唐代离婚较为自由;不仅为法律允许,而且不受社会舆论非议。
另外,再嫁也不为失节。这从唐代妇女不以屡嫁为耻中看得很明显。唐代公主再嫁、三嫁者甚多。仅以肃宗以前诸帝公主计,再嫁者23人,三嫁者4人。
离婚再嫁的难易和贞节观念的强弱,是衡量婚姻关系自由开放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从唐代看,离婚改嫁和夫死再嫁习以为常,并未受贞节观念的严重束缚,它与前朝的“从一而终”和后代的“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形成鲜明的对照。
在唐代上层社会的男子中,较普遍地实行着各种形式的多偶制。皇帝嫔妃如云,成百上千;贵族达官也借种种口实,广置妻妾。就连与妻子情爱甚深的白居易也不例外,除纳妾之外,士大夫阶层还有狎妓的乐子。
与男子的纳妾嫖妓、寻花问柳相对应,在上流社会的妇女中,也常演出许多蓄养情人、婚外私通的艳事来。以武则天为例,早在她作太宗才人时,就与太子李治发生了暧昧关系, 当皇帝后,更广置面首,大选美少年为内侍。《开元天宝遗事》中有一个有趣的故事:“杨国忠出使于江浙。其妻思念至深。忽昼梦与国忠交而孕,后生男名助。国忠使归,其妻具述梦中之事。国忠曰:‘此盖夫妻相念情感所至。’时人无不高笑也。”“梦中有孕”不过是骗人的幌子,而杨国忠对妻子的这种行为不仅不怪罪,反而为其开脱,这除了顾及自己的名声外,只能说明夫妻间有一种不相禁忌的默契。
上层如此,下层也是如此。社会上一般妇女私奔、私通之事,不乏其例。唐人笔记小说在这方面为我们提供了许多例子。这些事例说明,在唐代婚姻中,一夫一妻制不仅对丈夫,而且对妻子的限制也并不十分严格,女子在“不相禁忌”的形势下,常常享有同男子同等的婚外偷情的自由。




浏阳市民政局办事指南
1. 受理机构:浏阳市民政局婚姻登记处 2. 职责:办理本地婚姻登记,包括补发结婚证、离婚证,出具婚姻证明并宣传婚姻法律,倡导文明婚俗,依据法规有《婚姻法》、《婚姻登记条例》和《婚姻登记工作暂行规范》。3. 登记条件:双方需年满法定婚龄(男22,女20),自愿且无配偶,非直系或三代以内旁系血亲...

为什么结婚的房叫洞房?
众群建议叫仓颉写个法规,公布于众,这个主张很快就得到各个部落群民的支持拥护。人们都争着为自己儿女挖洞穴(房)、垒高墙,凡儿女们一婚配,举行仪式后,就...它是母系氏族社会时期的村落遗址反映了当时婚俗:当时的人们住在半洞半房的房子里,男人与女人到了婚期时男方就嫁到女方的村子,与女方一起住在事先安排好的...

人大代表建议尽早取缔农村恶搞式婚闹,恶搞式的婚闹习俗是怎么来的?
不良婚俗的关键在于社会,关键在于利用全社会的力量,尽快建立新的习俗秩序。而且,农村恶搞婚姻要从基层社区做起。要尽快革除农村的陋习,遏制这种不正之风,就要制定政策。首先,制止不良习惯需要全社会的力量。我们还需要建立一个公平合理的婚俗秩序,让农村的这种恶搞现象不复存在。这时候就需要法律法规和...

苗族是母系氏族吗?婚嫁方面有什么习俗
苗族不是母系氏族 苗族的婚嫁有特定的规矩,其中找对象的方法就有很多种。主要有:许婚、拉婚(抢婚)、认婚、说婚四种。近年来,随着政策法规的宣传,苗族的婚姻多数是男、女青年自愿结合,自由恋爱逐渐增多,“花山节”上的串“对子”较为兴盛并延续至今,而 “拉婚”、“认婚”逐渐减少。建国后,...

海南婚俗变化的原因
2、地域文化的融合:海南地处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地域文化的融合导致海南婚俗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例如海南的少数民族婚礼有着独特的仪式、习俗和风格,这些文化元素的融合与传承也影响了当地汉族的婚礼形式。3、政策法规的影响:政策法规对婚俗的规范和引导也具有一定的作用。例如,国家对于限制婚庆消费的...

广东省婚庆行业协会的协会章程
第三条 本会的宗旨:倡导婚庆新理念,宣传贯彻国家有关婚庆行业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整合优化婚庆行业资源,发掘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婚俗文化,倡导婚庆文明先进文化,推动婚庆产业发展,提供行业服务,规范行业行为,保障公平竞争,维护行业权益,实现行业自律,提高行业水平,增强行业竞争力,促进行业发展,发挥婚庆行业对社会、...

世界各国千奇百态的婚俗礼仪
厄瓜多尔安第斯山区:夫妻反目离婚,皆要绝食三天。到第四天早晨,到该地一位年长者处接受“检验”是否真的有气无力,如果真的,分手也是真的;如果是假的,这位年长者会下令:永远不准离。离婚3次的女子,终身不得再嫁。厄瓜多尔安第斯山区的地方法规规定,首次离婚的女子,须单身5年后才允许...

江苏省婚姻登记工作规范
3.当事人男年满二十二周岁,女年满二十周岁;4.当事人双方均无配偶(未婚、离婚、丧偶);5.当事人双方没有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6.双方自愿结婚;7.当事人提交3张2寸双方近期半身免冠同版彩色合影证件照片;8.当事人持有规定的有效证件和材料法律依据:《江苏省婚姻登记工作规范》...

晚清汉族婚俗研究
鸦片战争后,晚清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婚姻法规也不例外。特别是在甲午战争后的资产阶级改革和革命运动中,维新派和革命派提出了妇女的口号...这种做法与汉族的传统婚俗有很大的不同,即夫妻不结婚直到结婚那天才第一次见面,这显示了婚俗进步的一个新特点。在民间婚俗之外更进一步,清末接受现代教育的...

为什么会产生彩礼这种婚俗?
然而,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地认为彩礼会导致婚姻制度崩溃。事实上,彩礼本身并非婚姻制度崩溃的根本原因。婚姻制度的稳定与否,取决于多种因素,如社会道德、法律法规、家庭观念等。彩礼现象只是其中一个表现,它反映了社会风气和家庭观念的问题。要解决彩礼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加强宣传教育,...

横县18338306450: 谁知道唐代婚姻法
真物藿胆: 一夫多妻制

横县18338306450: 唐朝少数民族还有哪些婚俗?
真物藿胆: 收继婚是唐时在边疆诸少数民族都比较盛行的婚姻习俗, 除此之外,不同的少数民族... 婚俗下,所生的孩子属于长兄,其妻子有几个丈夫就会在所带的头饰上扎几个角,以...

横县18338306450: 古代结婚礼仪的禁忌及流程
真物藿胆: 古代婚礼礼仪是指男子过了冠礼或是女子过了笄礼后,两个人经过媒人介绍,双方父... 所以又称“钿钗礼衣”.钿钗礼衣常作为为唐代通用的归嫁礼服.唐以后,繁复的钗...

横县18338306450: 古代的婚姻法的内容是什么?
真物藿胆: 在西汉时期,我国已经有了第一部婚姻法典——《汉婚律》,它的内容包括婚姻范围(禁止 直系亲属通婚>、夫妻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后嗣、离婚等6个方面的法规. 这部《汉婚律》特别强调维护家族内部的尊卑秩序,集中体现了统治阶级的利益.

横县18338306450: 中国隋唐风俗隋唐时期中国婚姻风俗谢谢!
真物藿胆: 程序: 说媒 在中国民间的婚姻中,媒人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中国礼俗一再强调... 相传唐代杨贵妃鬓角有一小痣,常插鲜花以掩饰,因鲜花易枯,便以民间制作之绒花代...

横县18338306450: 古代男女规定的结婚年龄是多大,为什么有很多古代男子娶十三岁的女子为妻? -
真物藿胆: 在中国古代,结婚的年龄是不可思议的.他们很小的时候,父母就会安排他们结婚.这个年龄相当于我们初中,十三岁.那时候很多女生还没发育就被父母娶了,很奇妙.为什么古代男人娶13、14岁的小姑娘?在古代,人们认为女孩子一定要...

横县18338306450: 古代“六礼七出是指哪七出”?
真物藿胆: “七出”是中国古代法律、礼制和习俗中,规定夫妻离婚时需具备的七种条件,当妻子符合其中一条时,丈夫及其家族便可要求休妻(即离婚).“七出”一词要到唐代以后才正式出现,但其内容则完全源自于汉代记载于《大戴礼记》的“七去”,又称作“七弃”.内容如下:“妇人七去:不顺父母,为其逆德也;无子,为其绝世也;淫,为其乱族也;娠,为其乱家也;有恶疾,为其不可与共粢盛也;口多言,为其离亲也;窃盗,为其反义也.”唐代将“七出”规条入律,将“七出”顺序改变为“无子、淫、不事舅姑(公婆)、口舌、盗窃、妒忌、恶疾”.清律改为:“无子、不事舅姑、淫、嫉妒、恶疾丨多言舌、盗窃”.

横县18338306450: 婚嫁礼俗有哪些讲究?
真物藿胆: 常言道: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旧时人们将婚姻视为神圣之事,《礼记》中记载:... 这一礼俗唐代叫“报婚书”,近代又称 “换帖”,即现代意义的“订婚”.纳吉时,男...

横县18338306450: 古代“三书六礼”中的六礼不包括什么?
真物藿胆: 三书六礼是旧时汉族婚姻习俗礼仪.“三书”指在“六礼”过程中所用的文书,包括... 三书六礼历史起源三书六礼的传统婚俗历史悠久,可以追溯至西周.西周时期的“婚...

横县18338306450: 古代婚俗扳水罐古代结婚有迈火盆跨马鞍扳水罐踩米袋三箭定乾坤
真物藿胆: 一般情况,要迈火盆就要扳水罐.基本意思就是有难同当,有福同享之类的.这是成套的啊.按规定,男子还射女子三箭!!楼主说的另几个,不是一套的程序~但是,新时代了,大家结婚都简化了吧,不弄得太繁琐的了;能看到的估计都是旅游胜地,演给游客看的吧.呵呵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