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依教起观,他念的佛号是不是净土的资粮

作者&投稿:子丰飞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到底应该念阿弥陀佛还是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发音为:ná mó ā mí tuó fó。
“南无”,梵语namas的音译。发音为“拿摩”。梵语或印地语中为:赞美、赞颂的意思,佛教引申意义为:皈依。也表示发自内心赞美诸佛菩萨,由此代表信仰的誓言,可以引申为“尊敬的、伟大的”。
  佛教常用在十方诸佛、诸菩萨、诸贤圣僧、尊圣名之前,表示婆娑世界众生向,至心礼敬或皈依三宝。
  阿弥陀佛,梵语Amitābha的音译,发音为“ā mí tuó fó”。国内目前电影电视剧中都发“ē”,念成“ē mí tuó fó”,那是不了解佛教所致。阿弥陀佛名称名字出自《佛说阿弥陀经》和《佛说无量寿经》。名字用现代话来理解,就是“无量光、无量寿”的意思,就是距离地球西方(按照佛陀说法的时间就是3000多年前地球的西方)十万万亿个银河系的星球上的佛祖,那个星球佛经称之为“极乐世界”。。

持名念佛必须声声唤醒自心,无间无断;念佛人唯一心不乱

云栖莲池大师


云栖莲池大师普示持名念佛三昧

上来所说观想念佛三昧已竟。今当更说持名念佛三昧。窃惟净土之为教也,肇始于释迦世尊,阐扬于历代圣贤。于是以念佛一门,而分四种:曰持名念佛、曰观像念佛、曰观想念佛、曰实相念佛。虽有四种之殊,究竟归乎实相而已。又以前三约之为二:一为观想,一为持名。观想,则《十六观经》言之详矣。此论持名,则《阿弥陀经》云:“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二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此万世持名念佛从出之大原,乃金口所亲宣之妙法也。古德云:“观法理微,众生心杂。杂心修观,观想难成。大圣悲怜,直劝专持名号。良由称名易故,相续即生。”此阐扬持名念佛之功,最为往生净土之要。若其持名深达实相,则与妙观同功,上上品生,当不疑矣。

现前诸佛子,如前“忏悔门”中,二乘圣人,圆心大士,乃至等觉,尚须忏悔。既彼均当忏悔,岂不感应往生,而况位在凡夫,生居学地者乎。我今奉为六道现前诸佛子等,皆同一心,称佛名号,求生净土。愿佛慈悲,特垂摄济。(法界圣凡水陆胜会修斋仪轨)


警众

入道要门,信为第一。恶事非信,尚不成就,况善事乎?譬如世间盗贼,时乎败露,官府非不以极刑绳之。迨后释免,依旧不悔。所以者何?他却信得这条门路,不赍一文本钱,自获利无算。所以备受苦痛,决不退悔。今人念佛再不肯真切加功,只是不曾深思谛信。不要说不信净土,只如世尊说“人命在呼吸间”,这一句话,于义理不是难解说。你们眼里亲见,耳里亲闻,经过许多榜样。如今要你信得这句话,早是不能勾也。你若真实信得这句话,则念佛法门,不必要我费尽力气,千叮万嘱。尔自如水赴壑,万牛不能挽矣!即如前日津送亡僧时,你们睹此榜样,当愀然不乐,痛相警策道:“大众!我与你但今日送某僧,明日送某僧,不知不觉轮到自身,此时悔恨无及。须疾忙念佛,时刻不要放过方好。”我见你们自家也说可惜,对人也说可惜。及乎堂中估唱,依然言笑自如。你只不信人命在呼吸间也。

予见新学后生,才把一句佛顿在心头,闲思妄想越觉腾沸,便谓念佛工夫不能摄心。不知汝无量劫来生死根由,如何能得即断?且万念纷飞之际,正是做工夫时节。旋收旋散,旋散旋收,久后工夫纯熟,自然妄念不起。且汝之能觉妄念重者,亏这句佛耳。如不念佛之时,澜翻潮涌,刹那不停者,自己岂能觉乎?

念佛有默持,有高声持,有金刚持。然高声觉太费力,默念又易昏沉。只是绵绵密密,声在于唇齿之间,乃谓金刚持。又不可执定。或觉费力,则不妨默持。或觉昏沉,则不妨高声。如今念佛者,只是手打鱼子,随口叫喊,所以不得利益。必须句句出口入耳,声声唤醒自心。譬如一人浓睡,一人唤云:“某人!”则彼即醒矣。所以念佛最能摄心。(云栖大师遗稿)


示吴大峻

莫管悟与不悟,莫管有无内外中间,莫管止观,莫管与他法门同与不同。既疑情不起,亦莫管是谁不是谁。但执持名号,一心一意,无间无断,纯一不杂做去。(云栖净土汇语)


与太仓王子颙孝廉智第书

愿空其心,尽罢一切诸缘,于空心中单念一声“阿弥陀佛”。所云念者,不必启口动舌,但默默以心眼返照,一字一字分明,一句一句接续,从朝至暮,从暮至朝,心心靡间。(云栖净土汇语)


示在家二众

今但万缘放下,回光返照念佛,即是一生要紧大事,更无多语。此外只管纯一念佛。其念佛,要字字心上照过,历历分明,时刻切心,不容些须妄想杂念。早晚礼佛时,恳苦发愿求生净土。如此捱到临命终时,自然正念现前,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净土,莲华化生,永离诸苦。(云栖净土汇语)


念佛与止观

问:猿方着锁,旋即昏沉。惺惺策发,随复散乱。云何降伏? 答:寂寂治散乱,散去则生昏沉。惺惺治昏沉,昏去则生散乱。止观双持,昏散皆退。今只须精明念佛。念无二念曰精,念而返照曰明。精即止,明即观。一念佛而止观备矣。(云栖净土汇语)


念佛与戒定慧

戒乃防非为义,若能一心念佛,诸恶不敢入,即戒也。
定乃除散为义,若一心念佛,心不异缘,即定也。
慧乃明照为义,若观佛声字字分明,亦观能念、所念皆不可得,即慧也。
如是念佛,即是戒定慧也。(云栖净土汇语)


云栖莲池大师答问

或问:今见世人,念佛者多,生西方成佛者少,何也?

答:此有三故。一者,口虽念佛,心中不善,以此不得往生。奉劝世人,既是念佛,便要依佛所说,要积德修福,要孝顺父母,要忠事君王,要兄弟相爱,要夫妻相敬,要至诚信实,要柔和忍耐,要公平正直,要阴骘方便,要慈愍一切,不杀害生命,不凌辱下人,不欺压小民。但有不好心起,著力念(佛),定要念退这不好心。如此,才是念佛的人,定得成佛。

二者,口虽念佛,心中胡思乱想,以此不得往生。奉劝世人,念佛之时,按定心猿意马,字字分明,心心照管,如亲在西方面对(弥陀),不敢散乱。如此,才是念佛的人,定得成佛。

三者,口虽念佛,心中只愿求生富贵,或说我等凡夫,西方无有我分,止图来世不失人身。此则不合佛心。佛指引你生西方,你却自不愿生,以此不得往生。奉劝世人,凡念佛者,决意求生,休得疑惑。且如天宫富贵,福尽也要堕落,何况人间富贵,能有几时。若说你是凡夫,西方无分,则圣贤都是凡夫做,安知你不生西方也。便可发广大心,立坚固志,誓愿往生,见佛闻法,得无上果,广度众生。如此,才是念佛的人,定得成佛。(径中径又径)


念佛不专一

予昔在炼磨场中。时方丈谓众云:“中元日当作盂兰盆斋。”予以为设供也。俄而无设,唯念佛三日而已。又闻昔有院主为官司所勾摄,堂中第一座集众救护,众以为持诵也,亦高声念佛而已。此二事,迥出常情,有大人作略,真可师法。

彼今之念佛者,名为专修。至于祷寿命,则《药师经》;解罪愆,则《梁皇忏》;济厄难,则《消灾咒》;求智慧,则《观音文》。向所念佛,束之高阁,若无补于事者。不思彼佛寿命无量,况百年寿命乎?不思念彼佛能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况目前罪垢厄难乎?不思彼佛言:“我以智慧光,广照无央界。”况时人所称智慧乎?阿伽陀药,万病总持。二三其心,莫肯信服。神圣工巧,独且奈之何哉!(竹窗随笔 云栖莲池大师)


答吴广颖居士

问:念佛贵乎念念相续,固矣。然有时不整威仪,反似渎慢。假如脱巾亵服时,裸卧澡浴时,乃至大小便利时,俱可念佛否?
答:默念不妨。

问:念佛或四字,或六字,稍有繁简之分。经文只云“执持名号”,似止四字。今丛林尽从六字。毕竟何者为是?大师自用何法?
答:四字(“阿弥陀佛”)自念,六字(“南无阿弥陀佛”)随众。

问:终日念佛,遇福则作,吾师明诲也。夫作福时,心在福事,即不在佛号矣。拈一放一,可谓“一心不乱”乎?
答:明镜本空,物来则现,于镜空何碍?人但事未至而将迎,事已过而留滞,乃为病耳。(云栖净土汇语)


答问

问:一心称名时又着求生,不几二念乎?
答:求生须于早晚发愿时。若称名时,一心一念,不可夹杂。譬如举业家,读书、作文,其行也。其所以读书、作文者为何?要中举、中进士,其愿也。(云栖净土汇语)


示福建林荣
(荣具陈所见异境)

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眼见耳闻,悉尽扫除,一心念佛。(云栖净土汇语)


与吴江秦任南居士广俍书

所云开幽暗,解业缚。若会,则幽暗即是光明,业缚无非解脱。如不会,但时时摄心念佛。久久静定,自能发慧。(云栖净土汇语)


答江西谢青莲孝廉广鉁书

提话头,是宗门发悟最紧切工夫。修净土人,即以一声佛号做个话头,此妙法也。但心粗气浮,则未能相应。须是沉潜反照,至于力极势穷,乃有咄地一声消息。(云栖净土汇语)


答金居士广聚书

诚即此念佛一念所起觑得破,管取大事了毕。又不可见如是说,便作思维卜度,穿凿求通,则反失之矣。但念念体究,真积力久而自得之,方是证悟。(云栖净土汇语)


与苏州刘罗阳居士书

夫生死不离一念,乃至世出世间万法,皆不离一念。今即以此念念佛,何等切近精实。若觑破此念起处即是自性弥陀,即是祖师西来意。纵令不悟,乘此念力往生极乐,且横截生死,不受轮回,终当大悟耳。愿翁放下万缘,十二时中,念念提撕。是所至望!(云栖净土汇语)


答通州孙居士广谅书

来问出世真谛。夫世即出世,则不须求出。真非妄外,则何用觅真?此意未会,则莫若一心念佛,念极而悟。悟则无论,纵不大悟,而离此娑婆,生彼净土,即是出世。消灭杂念,纯一正念,即是真谛。今亦不管出不出、真不真,但工夫做到“一心”,自然了当矣。(云栖净土汇语)


答苏州袁心远居士广绶书

畏死者,以未悟本来无生故也。本自无生,焉得有死,何畏之有?然无生未易卒悟。今唯当专诚念佛,久久念至“一心不乱”,必得开悟。就令不悟,而一生念力,临终自知死去必生净土,则如流落他乡,得归故里。(云栖净土汇语)


念佛人唯“一心不乱”

或问:“妙喜云:‘愚人终日掐数珠求净业。’念佛果愚人所为乎?”噫!予昔曾辩之矣。妙喜但言愚人终日掐数珠求净业,不言愚人终日一心不乱求净业也。

又问:“古德偈云:‘成佛人希念佛多,念来岁久却成魔。君今欲得易成佛,无念之心不较多。’无念念佛,奈何以有念念佛?”曰:此为散心念佛而不观心者劝发语也,不曰岁久而一心不乱者成魔也。未曾念佛,先忧有念,是犹饥人欲饭,先忧饱胀而不食者矣。

又问:“六祖云:‘东方人造恶,念佛求生西方。’意旨何如?”曰:六祖言恶人念佛求生,不曰善人念佛一心不乱者求生也。且恶人必不念佛,其有念佛者伪也,非真念也。喻如恶人修十善求天堂。恶人必不修十善,其有修十善者,伪也,非真修也。曾未有善人一心念佛,而不生西方者也。

又问:“古德云:‘舍秽取净,是生死业。’奈何舍娑婆求极乐?”曰:彼言舍秽取净者为生死业,不言一心不乱取净土者为生死业也。子未舍秽,先忧取净,与前之忧有念同矣。

又问:“禅宗云:‘佛之一字,吾不喜闻。’又云:‘佛来也杀,魔来也杀。’则何为念佛?”噫!彼言佛之一字吾不喜闻,不言一心不乱四字吾不喜闻也。彼言佛来也杀,魔来也杀,不言一心不乱来亦杀也。夫归元无二,方便多门。是故归家是一,舟车各行。以舟笑车,以车笑舟,俱成戏论。此理自明,无烦赘语矣。

又问:“近有人言:‘吾不念佛,良由内有能念之心,外有所念之佛,能所未忘,焉得名道?’”噫!彼盖以独守空静为道乎?内有能静之心,外有所静之境,不亦能所宛然乎?曷不曰“一心不乱”,则谁能谁所,何内何外也?吾与尔既修净土,止愁不到一心不乱田地。若一心不乱,任他千种讥、万种谤,当巍巍不动如泰山耳。更何疑哉!(竹窗三笔 云栖莲池大师)

只要平时多念阿弥陀佛,临终时想要往生净土,那么你生前所念的佛号都是往生的资粮。
因为这是阿弥陀佛的本愿,除非你不想去阿弥陀佛才没办法强拉你去,只要你真心愿往生阿弥陀佛必会千方百计来接引。

往生三资粮信愿行。南无阿弥陀佛!


请问密宗道友,五加行的十万皈依和十万发心要念什么
加行并不纯粹是密宗,有显宗的部分也有密宗的部分。十万发心,多半是宁玛派的加行,但是即便同样是龙钦心髓的前行,不同的传承也有不同的要求。十万皈依,有些传承需要将共同的四皈依念诵七万,其余三万念诵龙钦心髓不共的皈依文。十万发心,就是念诵仪轨里的四句发心文。比起念诵,更重要的是观想,比...

佛陀觉悟的故事我记不清了。
他一天的生活大致如此:早上天尚未破晓即起:盥洗,然后打坐。有人或许会感到奇怪,佛陀都已经成道了,还要打坐做什么?佛法对于学佛的人有两方面的受益,一为自...佛陀对于能够依教奉行的弟子,耐心的给予调教,对于不能依教奉行的弟子,也方便的加以摄受。佛陀自己经历过多年的苦行,了悟苦行的不究竟,但是弟子大迦叶喜好苦行...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他还继承了孔子“学而优则仕”、“有教无类”的教育目标,提出教育的目的和作用就在于“明人伦”。并且以“正心修身”为教育方法,以“圣人之德”或“贤人之学”为培养目标,以“修齐治平”作为士人阶层的最高理想。 朱熹四十余年从事教育和著述,注意用自己的哲学思想指导教育实践,并总结出一套教学方法和原则。他认...

怎样念佛对呢?
快乐兄 您好!念佛法门跟其他法门一样,无非是修定入手,就末学所知,有观像念佛、观想念佛、持名念佛、无相念佛、实相念佛等。就目前最适合的,无过於持名念佛,然后再转入无相念佛,最后有因缘得以亲证实相念佛。念佛无非是要摄心,八万四千法门最后都要回归到摄住意根(六根之首),然而持名念佛时...

孩子第一次写作文的说说
边带他观察边教他怎样观察,跟他说这些风景的美美在哪里,然后回来我再教他怎么开头,怎么写,最后怎么结尾.我每次都让儿子在结尾处要注意抒发一下自己的思想感情.我教育儿子,写作文一定要表达真情实感.我还记得当时候他的老师让他写的第三篇作文是《我为妈妈洗脚》,儿子回来说:妈妈,我都没有为您洗过脚,怎么写呢...

弥陀要解亲闻记一
教、行、理、三,皆论通、别。 教通别 且如此经,佛说阿弥陀五字。名异众典,故教别。经之一字、诸部共称,故教通。 行通别 依教起行,为行不同。如法华、以法华三昧为行。今经、则以持名念佛为行,故行别。行门虽殊,同归寂光,故行通。 理通别 理虽无名,因门名理。理随于门,则有四教十六门...

吴承恩写的《西游记》趣味十足,《西游记》有哪些章节?
大闹天宫:孙悟空因向东海龙宫借得“如意金箍棒”,又去阴曹地府,从生死簿上勾销自己名字而被告上天庭,玉帝招他上界做弼马温。悟空嫌官小,打回花果山,树起“齐天大圣”旗号。玉帝派十万天兵天将捉拿孙悟空,没有成功,便请孙悟空管理蟠桃园。孙悟空偷吃蟠桃,搅了王母娘娘的蟠桃宴,又盗食太上老君的金丹后逃离天宫。

佛教有几宗?各个的侧重点是什么
杜顺和尚根据华严经而立教,故称华严宗。所持的理论是,法界无尽缘起,皆由一心而生万有,但一切诸法,互为缘起,重重无尽,一(体)即万法(用),万法即一。修持的方法,是依法界缘起之理而立三观: l.真空绝相观:观遍法界一切诸法,都不外乎因缘生,依他起,均无自性,而众生的知见,都是属于妄情遍计,如翳眼空华,...

元宵节观灯起源--翻经留作将来眼的胸怀--无尽灯
信念佛可生净土,并且依教奉行,故成道者多。所以只要大众有信心,更从理上来契悟,相信六道,因果,戒定慧、菩提、涅盘,相信自己本具佛性,相信极乐世界与阿...后又有阳城侯刘峻等人也出家做和尚,洛阳又有妇女阿潘出家做尼姑,是中国尼僧的开始。 忆念起中国佛教的源起不可思议,有了最初的开端,从此中原大地每个众生...

大手印的修学法门
据说只有前生或上半世修习成熟,风息入中脉已能熟练之人,始可能略作观修加持便得顿悟。《迦白》即云︰‘宿昔已修炼,名为顿悟者。’若宿根不具,只有通过渐修而悟。(2)依密诀调心而得见︰依上师所授顿见心性的密诀调心,令直下与真如相应而得决定见。此略有三诀︰一是于前念已灭、后念未生之...

会同县17144353363: 我不观想也没有诵经,只有念佛,结果是什么?『净界法师』 -
侯耍龙胆: 我不观想也没有诵经,只有念佛,结果是什么?净界法师 问:请教和尚,学习十六观经修法是修止或修观?与持名念佛的止观,此是所缘境不同吗? 答:一般的持名...

会同县17144353363: 净土宗,心不净念佛能生净土吗? -
侯耍龙胆: 南无阿弥陀佛!净土宗心不净念佛能往生净土吗?答案是决定能往生净土.往生条件不是看心净不净,阿弥陀佛不看这个,要看是否信愿专修念佛.净土宗是佛法中的特别法门,又叫易行道.特别在哪里呢?就念佛往生这件事情而言是有分工的...

会同县17144353363: 无论念那位菩萨的佛号都会到极乐世界去吗 -
侯耍龙胆: 辟毒金刚是什么?没听说过.如果是真正佛菩萨的名号,你只要念诵的话,发愿往生极乐净土,都能够去的.当然因为阿弥陀佛愿力的关系,所以念阿弥陀佛的名号,更容易往生.就像念金刚萨埵消业障比修别的法更容易.金刚很多都是佛菩萨的化现,只要你成佛了,也可以化现成金刚.

会同县17144353363: 佛教中的“念佛”是什么意思? -
侯耍龙胆: “念佛”有两个基本意思: 1、净土宗信徒对阿弥陀佛名号的反复念诵,以此作为往生净土的手段. 2、信佛的人念“阿弥陀佛”或“南无阿弥陀佛”. 佛藏经念佛品云,佛告舍利弗.若有比丘教余比丘.汝当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唯爱...

会同县17144353363: 净土宗是有心念佛吗 -
侯耍龙胆: 有心无心之说,只能用于识心的有无.这样有心念佛并不需要斥之为魔,只不过不十分如法而已.净土宗讲一心念佛,其究竟意义不在于教人怎么念.至于怎么念佛,那是各有因缘,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念到“断界”是不动嘴巴也不动心眼,但心里还是有动机,到“无欲界”才会没有念的欲望,但念佛之心仍然不灭,只有灭了这个识心才算真正做到一心念佛或我立即阿弥陀佛的境界.所以,一般人念佛不应该心口不一,基本上都是思想开小差,或者名为禅净,实际上只有禅实在.真正禅净,应该从专心一致念佛开始(专精思惟佛).

会同县17144353363: 念佛号是念“阿弥陀佛”还是“南无阿弥陀佛” -
侯耍龙胆: 其实念佛的主要是为了使心清净,放一下境界,另外弥陀佛在过去修行的时候有四十八个心愿,其中有一愿:“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因此,念佛还有希望凭借着阿弥陀佛这条心愿的力量,让我们都可以去净土生活. 所以真正重要的,不是在于是念“阿弥陀佛”还是“南无阿弥陀佛”,而是力求一心不乱,清清静静 大多数的人都是念南无阿弥陀佛,建议你也念阿弥陀佛.

会同县17144353363: 佛教念经和念佛的区别 -
侯耍龙胆: 念佛与念经并没有区别,而且可以相互增上.在〈观无量寿经〉中佛陀教导我们要读诵大乘方等经典,因为我们要发大愿,要做好上品往生的准备!就如同要做好考90分的准备,不可以在60分中侥幸过关.在临终生死关头的大考验中,如何能安...

会同县17144353363: 莲池大师:读佛和念佛的区别 -
侯耍龙胆: 莲池大师:怎么念佛?问:怎么念佛?莲池大师开示:以净土念佛法门为归,以“持名”为中心,“持名念佛之功最为往生净土之要”.“大藏经,所诠者不过戒、定、慧而已”,而一心念佛,即是戒、定、慧.因为戒乃防非为义,若能一心...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