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也无心无心则无欲无欲则无求是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缑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无为也无心无心则无欲无欲则无求是什么意思~

“无为”,不折腾,顺应事物的自然本性。如此,人就没有私心,没有私心,就产生不了私欲,没有私欲就没有需求。

出自《老子》“天网恢恢,疏而不失”章,全文如下: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绰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天地以无心无欲无为自然而生万物生人,人生天地间,不知效天法地,事无事,为无为,而乃多欲多求,有作有为:追逐五色而目盲,追逐五音而耳聋,追逐五味而口爽,追逐难得之货而行妨。贪声逐色、追名逐利。不知返先天而合道本而得长生,反耽溺后天、沉沦五欲,耗竭精神,于是速死其生——此谓之“勇于敢则杀”。敢者,敢作为、多欲求之谓也!为圣人则逆之,效天法地,无事无为、无欲无求,心安而虚,道自来居,道妙真机炼化后天精气神,精化为气,气化为神,神化为虚——唯道集虚,是为虚中自有万德具足,而得长生久视——此谓之“勇于不敢则活”。

“无欲则无求 无求则无忧”的意思是:没有欲望就没有所求,没有所求就没有忧愁。
无为则无心,无心则无欲,无欲则无求。——老子《道德经》意思是:“无为”,不折腾,顺应事物的自然本性。如此,人就没有私心,没有私心,就产生不了私欲,没有私欲就没有需求。

扩展资料 :
《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
《道德经》主题思想为“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是《道德经》中老子思想的精华。“道”作为《道德经》中最抽象的概念范畴,是天地万物生成的动力源。“德”是“道”在伦常领域的发展与表现。“道”与“法”在规则、常理层面有相通点,但不同于西方自然法。“法”应效法自然之道,在辨证的反向转化之中发挥其作用。
哲学上,“道”是天地万物之始之母,阴阳对立与统一是万物的本质体现,物极必反是万物演化的规律。
伦理上,老子之道主张纯朴、无私、清静、谦让、贵柔、守弱、淡泊等因循自然的德性。
政治上,老子主张对内无为而治,不生事扰民,对外和平共处,反对战争与暴力。
这三个层面构成了《道德经》的主题,同时也使得《道德经》一书在结构上经由“物理至哲学至伦理至政治”的逻辑层层递进,由自然之道进入到伦理之德,最终归宿于对理想政治的设想与治理之道。也就是从自然秩序中找出通向理想社会秩序的光明正道。
参考资料:道德经_百度百科

”无为”,不折腾,顺应事物的自然本性。如此,人就没有私心,没有私心,就产生不了私欲,没有私欲就没有需求。

出自《老子》“天网恢恢,疏而不失”章:

不知返先天而合道本而得长生,反耽溺后天、沉沦五欲,耗竭精神,于是速死其生——此谓之“勇于敢则杀”。敢者,敢作为、多欲求之谓也!

为圣人则逆之,效天法地,无事无为、无欲无求,心安而虚,道自来居,道妙真机炼化后天精气神,精化为气,气化为神,神化为虚——唯道集虚,是为虚中自有万德具足,而得长生久视——此谓之“勇于不敢则活”。


扩展资料:

《老子》创作背景:

据文献记载,老子静思好学,知识渊博。他的老师商容教授知识过程中,老子总是寻根问底,对知识非常的渴望。为了解开自己的疑惑,他经常仰头观日月星辰,思考天上之天为何物,以至于经常睡不着觉。

后来,商容老师“实乃老夫之学有尽。”推荐老子入周都深造。文献记载:”老子入周,拜见博士,入太学,天文、地理、人伦,无所不学,《诗》《书》《易》《历》《礼》《乐》无所不览,文物、典章、史书无所不习,学业大有长进。

博士又荐其入守藏室为吏。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之所,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书,汗牛充栋,无所不有。”通过这段经历,老子积累了丰富的学识,也使他远近闻名。

老子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环境是周朝势微,各诸侯为了争夺霸主地位,战争不断。严酷的动乱与变迁,让老子目睹到民间疾苦,作为周朝的守藏史,于是他提出了治国安民的一系列主张。

函谷关令尹喜对《道德经》的成书也起了巨大作用,他少时即好观天文、爱读古籍,修养深厚。司马迁在《史记老子传》中记载老子“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

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言道德五千言而去,莫知始终”,尹喜感动了老子,老子遂以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以王朝兴衰成败、百姓安危祸福为鉴,溯其源,著上、下两篇,共五千言,即《道德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道德经



“无为”,不折腾,顺应事物的自然本性。如此,人就没有私心,没有私心,就产生不了私欲,没有私欲就没有需求。

出自《老子》“天网恢恢,疏而不失”章,全文如下: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绰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天地以无心无欲无为自然而生万物生人,人生天地间,不知效天法地,事无事,为无为,而乃多欲多求,有作有为:追逐五色而目盲,追逐五音而耳聋,追逐五味而口爽,追逐难得之货而行妨。贪声逐色、追名逐利。不知返先天而合道本而得长生,反耽溺后天、沉沦五欲,耗竭精神,于是速死其生——此谓之“勇于敢则杀”。敢者,敢作为、多欲求之谓也!为圣人则逆之,效天法地,无事无为、无欲无求,心安而虚,道自来居,道妙真机炼化后天精气神,精化为气,气化为神,神化为虚——唯道集虚,是为虚中自有万德具足,而得长生久视——此谓之“勇于不敢则活”。不敢者,无作无为、无欲无求,自然而然,无为而无不为也!此两者,一以贪求多欲,有作有为而速死,一以无心无欲,无为自然而长生,故乃“或利或害”也! 天地无心无欲,而厌恶、远离有欲有求,故能安处无为自然之本位而化生长养万物,成就生养事业而不以为我有功,是所谓“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是以天地远离有欲有求而得成就无量无边之大事业也!而众生愚昧,固执我见我欲而不舍,谁能知天地无心无为之自然,而能效法而获长生之功果?夫唯圣人能之。而圣人得此大道,见众生闻道而或若存若亡,而甚或大笑之,亦不得不以教化众生为难行之事也! 天道无为,故无不为;天道自然,故成万法;天道无求,故本具足;天道无私,故成其私。要言之:天之道,无为而无不为也。无为则无心,无心则无欲,无欲则无求,无求则自然生化长养万物,自然握道枢机而成就一切万法,故夫唯不争,则一切在握也!是所谓“不争而善胜”。天道寂默,寂默而能仁,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故能千里之外纤毫必应,一机一境无不如宜、如量、如法也!是所谓“不言而善应”。天道无心绝虑,而妙能随缘起应万机,能无心而生无量妙解,妙能锉其锐气,解其纷结而得万化开释自然自在。是所谓“绰然而善谋”。天道无心,故能了知一切心;天道无求,故能圆备一切万法;天道无为,故能成就一切事业;天道虚无,唯道集虚,故能长养一切万物,成就一切万法!是无心之心、无求之求、无为之为、虚无之妙,则如网乎——疏阔而至无形,细密而至无间,一切时一切处,无不在大道无为大化之中也,故谓之“疏而不失”!


人若无心则无万物怎么理解
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如果人是没有心思去留意其他事物,他心里根本没存在这些事物。

有心者有所累,无心者无所谓。这句话什么意思
意思是当你全情投入,用了心思,下了功夫,如果你最后成功了,你也会觉得来之不易,十分辛苦;但如果那不用心去做,结果如何对你来说即无所谓了。出自于——北宋时期宋祁、欧阳修、范镇、吕夏卿等合撰《新唐书·陆象先传》。全文:有心者有所累,无心者无所谓 。世上本来无事,庸人自扰扰之。...

佛曰:你心中有尘,于是我把心取下。无心则无欲,无欲则无痛无喜。。什么...
因为没有心了,所以就没有欲望,没有欲望就没有执着,没有执着就没有得失的感受,就没有喜乐悲苦。但是,依愚下愚见,这句话并不是出自于佛经,而是世俗人编辑的,而这句话本身尤其是头两句,其实并不符合佛教教理,不是佛说。实际上,佛教不是让人无心,无心而得来的是麻木,不是放下。

“无心则无得也,无谋则无成也。”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君子自强,惟患不立也。小人自贱,惟患无依也。无心则无得也。无谋则无成也。困久生恨,其情乃根。厄多生智,其性乃和。无困无厄,后必困厄也。贱者无助,必倚贵也。士者无逊,必随俗也。勇者无惧,必抑情也。守礼莫求势,礼束人也。喜躁勿求功,躁乱心矣。德有失而后势无存也。

有心者有所累,无心者无所谓意思出自哪里
活得潇洒,不要计较太多。道理:这句话的意思是,对于一件事,如果特别重视,用心的去做自然会辛苦劳累。而对于无所谓的人,顺其自然,做好做坏不去强求。这说明了一个道理,对于人生来说不同的生活态度,就会有不同的生活体验。选择辛辛苦苦的把事情做的完美,还是抱着一颗平常心,无欲无求。

道德经中最励志的句子
10.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道德经》中的这句话说明了求知的过程是不断增加知识,而追求道的过程则是不断减少私欲,最终达到无为的境界。11. 无为则无心,无心则无欲,无欲则无求。 ——《道德经》中的这句话表明,通过无为的态度,可以消除私心杂念,进而减少欲望...

《道德经》的经典名句
136、"无为则无心,无心则无欲,无欲则无求——老子《道德经》" 137、上德不德而有德下德不失而无德——老子《道德经》 138、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老子《道德经》 139、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

道德经最经典的句子
有道无持,道乃虚空,有恃无道,其恃也忽。欲动天下,当动天下之心。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62、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63、无为则无心,无心则无欲,无欲则无求。 64、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 65、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66、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

关于 庄子 逍遥游 的理解 是阐述 不要译文 谢谢
「夫道,无方也、无物也,寂然冥运而无形器之累,唯至人体之而无我,无我则无心,无心则不物于物,而放于自得之场,而游乎混茫之庭,其所以为逍遥也。」 「至于鲲鹏潜则在于北,飞则徙于南,上以九万,息以六月,蜩鷽则飞不过榆枋,而不至则控于地,此皆有方有物也。有方有物则造化之所制,阴阳之所拘,...

有心者有所累,无心者无所谓是什么意思?
一、含义 “有心者有所累,无心者无所谓”:这句话的意思是:有心的人会有所负担,而无心的人则不会在意。它传达了一个重要的信息,即当我们全身心地投入某个事情时,可能会感到累,但我们也会看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而如果我们没有投入足够的心思或关注,那么我们就不会在意事情的结果或影响。这...

营山县13444541271: “无心则无欲,无欲则无为”有这么一句话吗? -
晏纨君可: “无为”,不折腾,顺应事物的自然本性.如此,人就没有私心,没有私心,就产生不了私欲,没有私欲就没有需求.出自《老子》“天网恢恢,疏而不失”章,全文如下: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

营山县13444541271: 世事千帆过,无欲则无求.是什么意思? -
晏纨君可: 大意是:任凭人间世事如同过江之帆,不可胜数,只要我没有欲望就没有所求.

营山县13444541271: “铩羽之鸟亦欲飞”出自何处? -
晏纨君可: 出自《老子》“天网恢恢,疏而不失”章,全文如下: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绰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天地以无心无欲无...

营山县13444541271: “无为”具体的含义是什么? -
晏纨君可: 老子《道德经》中的“无为”包含两层含义: 1、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什么也不做,无所作为,而是做你该做的,“为所当为,行所当行”,就是说,大家各司其职,各守本分,不越俎代庖,不“代大匠斫”,不“代司杀者杀”. 2、老子...

营山县13444541271: 老子道德经里面的“无为”是什么意思呢? -
晏纨君可: 老子的无为是在有作为之时,必须遵循自然原则,而不妄为.法天地的无私,法大自然,如江水大海的不争、善下.他说:“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老子善于使用柔性的方式去改变社会,以无为为手段,达成无不为的目的 不过,老子的无为思想,常受到人们的误解与引用错误,如潘清芳所说:“回归原典!”,唯有从原典深入的了解圣贤的思想,才能了解圣贤的真义所在,所以我们就能知道无为是顺道而行的不敢为,体天地无私的无以为及各遂其生,各得其所的无不为. 老子的无为,基本上还是有为的,只是圣贤不私为,只为天下而有为.

营山县13444541271: "无为"的真正意思是什么? -
晏纨君可: 首先,“无为”是针对“有为”而言的,而且主要是指向君主的“无为”.君主要以“无为”的方式来成就“有为”的事业. 其次,“无为”不是“不为”, 要真正做到“无为”,首先是任人民自然发展,而不要做有悖于自然、有悖于人民的事情.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意思是天地无所谓仁慈,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圣人没有效法天地,不存在仁爱之心,不干涉百姓自己的事情,让他们自作自息,自由的发展个性.若是“治大国,若烹小鲜” ,不常常翻弄,则可以长生久视了. 所以,“无为”虽然是针对“有为”而言,但并非“不为”,而是希望通过“无为”的方式来达到“有为”的效果.

营山县13444541271: 无欲则无求出自哪儿? -
晏纨君可: 出自《老子》,“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章

营山县13444541271: 道德经.第三十七章 -
晏纨君可: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意思是道总是无所作为,但说又没有东西不是出于它的作为.这是老子非常明确的立场,没有道就没有一切,道是先天地生,可以为万物母.道是无为的.因为它不存在任何目的,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无心而为,无心就是没有任何目的,道也是没有任何潜能要实现.有潜要实现的话,道本身就不完美了.道又是无不为的,任何事物或状态如果违背了道的规律根本无法存在,任何东西都是从道而来,所以道就变成无为了.要弄清这个问题的话要首先找到道是什么?你可以参照《道德经》的1,4,14,21,25,42等章节.希望能够帮到你!

营山县13444541271: 无为,无心,无欲是一样的吗?
晏纨君可:古时候的圣人做事,总是出于“无心”.“无心”并不是停止了生命的心智活动.无谓 “无心”,实乃“无私”.老子说,“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正如“无为”并不是没有任何行为,没有任何作为,而是没有胡乱的“妄为”一样.风吹来树枝就动了,树叶也摇摇呼应,这是活着的事物的表现,这是“无为”的表现,我们不能说它完全没有“行为”,但它的所有“行为”,发自自然,发自对“道”的顺应,这就是“无为”. 我们的诗人、词人,常常都能看到天地间许多表现着“大道”的景观,比如“风吹草低见牛羊”,比如“春来草自青”,比如“野渡无人舟自横”等等,都是一派“无心”、“无为”、“无欲”、“无私”的道的景观.

营山县13444541271: 无为什么意思 -
晏纨君可: 无为的意思:道家消极的处世态度和哲学思想.意思是不主动地有所作为,听任自然发展变化. 拼音:[ wú wéi ] 引证解释:1、道家主张清静虚无,顺应自然,称为“无为”.2、儒家主张选能任贤,以德化人,亦称为“无为”.3、佛教语...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