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现行公历,希望专业人士回答,务必准确。

作者&投稿:晋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现行公历的直接来源是什么?~

耶稣诞生的那年叫公元元年,也就是公元1年,一直沿用至今

历法知识百问百答(一):
1)有哪些基本历法性质?
答:太阴历,太阳历,阴阳历;
2)农历是“阴历”吗?
答:不确切,农历是阴阳历;
3)阳历是公历吗?
答:不正确,公历只是阳历(太阳历)中的一员,不能是整个太阳历性质;
4)农历是“迷信”吗?
答:农历是科学,它本身不是迷信;
5)公历(格里历)是何年使用的?
答:1582年由教皇格里高利13世颁布的,我国是在1912年使用的;
6)现行农历历法的版本是什么?
答:是明末清初的《时宪历》法,于1645年农历乙酉鸡年(今年是360周年)正式使用的;
7)现今农历是用清代的历算方法推算的吗?
答:不是的,现今农历是由我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利用现今最精确的农历数据算出和排出的,他们使用的是现代先进轨道计算方法计算的,不再是清代的算法了;
8)现今农历数据哪的才是最精确的?
答:美国宇航局下属的喷气推进实验室的是目前最准确的数据,不过我国紫金山天文台的数据和它相差无几(这些也是载人航天必要的数据);
9)有人称农历为“置闰太阴历”是确切的吗?
答:把农历称为“置闰太阴历”,我不敢苟同,我个人认为是不准确的,回历才是置闰太阴历(它有闰日),农历是阴阳历,阴阳历要求月数只能是12或13,而不是其它数,所以把农历称为“置闰月太阴历”也不准确,因为置闰月太阴历既然是太阴历,所以它就没有天文意义上的“年”即回归年,它的历年只是月的整数倍的积累,所以就可以一年有几个闰月(古罗马改阳历前就有过这样的事),而阴阳历的年是有明确天文意义上的“年”即回归年的约束,所以其历年月数只能是12或 13,而不能是其它数字;
10)
11)有人称现行农历为“假农历”是对不对?
答:有人称现行农历为“假农历”,还说什么要给农民一个“真农历”,我个人不能苟同他们的说法;
因为农历是一部特殊的阴阳合历(它是普通阴阳历性质和特殊的太阳历性质的集合),之所以说它特殊,就是因为普通的阴阳历只有闰月和固定的闰周(属于平气),而我们的农历则包含有太阳历性质的二十四节气,它是一个特殊的太阳历(特殊之处就是直接用太阳高度作为制历标准)另外还从节气引出的七十候(气候历)一起成为农历的一部分。我国农历还包含干支历(节气历)就是有关人所说的真农历;他们称农历是“假农历”的理由之一是说,农历有包含阴历的历月(即农历不是太阳历的),按传统的观点是和气候无关的,但现代科学发现,月相同样影响气候,所以在作精确的天气预报和地质灾害预报时一定要考虑月相,现阶段在这个问题上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级;且不说这个,我国劳动人民积累的各种谚语(是农业生产中经验的总结)都是以农历(节气的和历月历日的)为准的。另外,阴历月在农村生活中也是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的;所以本人认为,现行农历已包含节气和节气历,成为一部综合历,称它为农历也未尝不可;
12)现行农历的置闰(闰章)是“十九年七闰”吗?
答:这是不正确的,这种观点一定要纠正。因为虽然现行农历的置闰和“十九七闰”法大部分吻合,但由于十九年七闰法是平气法,和回归年还有很大的误差,所以现行农历早已不用了;
正确的是现行农历是“中气置闰”法,更准确地说是“定冬至”法(定冬至所在月为十一月法),所以农历的平均历年长度就是最新的回归年数(这个数也是变化的),约为365.24219日,利用这种置闰法的好处就是能永远与回归年对应,而不会产生误差;
13)农历是特殊的阴阳历吗?
答:是的。这是因为普通的阴阳历并不是与太阳历性质明显结合的,而农历则是把普通的阴阳历(农历的历年月日)和特殊的太阳历的二十四节气(用太阳黄经度数计,专为农历所用,完全是农历的一部分)相互有机的结合,从而形成一有机的整体的特殊的阴阳历(实际上是综合历);
14)有人称农历为混合历法,对吗?
答:这是正确的,但农历又不是简单的混合历法,广义的回历(它包括太阴历,即狭义的回历和太阳历,即十二宫历)才是简单的混合历(它们之间自成体系,互不联系),而农历是特殊的混合历(即普通的阴阳历和特殊的太阳历的有机结合统一的整体);
15)研究农历时要注意什么?
答:要正确地,整体地看待农历中的各部分,包括二十四节气(太阳轨道的定位,农历中的阳历部分),历月(月亮和太阳的位置差,有月相功能,阴历的),干支历(不是历年,历月干支,而是中国的从立春节气开始的节月,是中国的太阳十二宫,阳历的。),历年(阴阳历的,具有阳年的特性,又具体阴月特,所以是阴阳历的。)和它们在农历中的关系以及各天体的轨道计算等;
16)公历(格里历)的闰周是什么?
答:400年97闰日法,具体是:加在公元年号能被4整除的年份(世纪年除外),世纪年被400整除的年份;
17)历法和历算是一回事吗?
答:历法和历算不是一回事。历法是制历的规则,是制历的灵魂;历算是为制历而进行的推算方法,是历法的实现;它们统称历书;我国的农历的历法来源于《时宪历》,但其现今的历算却是现今最先进的数据和公式和理论;
18)中国古代的历法都有哪些?
答:包括已颁行的和未颁行的有可考的有这些:
有名称可考的中国古代历法,据汪曰桢《历代长术考》、朱文鑫《历法通志》、毋苟先生《中国历法制度沿革史》三书记载,有115种。
1、黄帝历
2、颛顼历
3、夏历
4、殷历
5、周历
6、鲁历
7、历术甲子历
8、太初历
9、三统历
10、四分历
11、七曜术
12、乾象历
13、黄初历
14、太和历
15、景初历
16、泰始历
17、刘智历
18、乾度历
19、通历
20、永和历
21、三纪甲子历
22、玄始历
23、永初历
24、三宣元历
25、既往七曜历
26、元嘉历
27、建元历
28、大明历
29、景明历
30、神龟历
31、正光历
32、兴和历
33、大同历
34、九宫行答历
35、七曜律历
36、天保历
37、北周历
38、灵宪历
39、天和历
40、刘孝孙历
41、甲寅元历
42、孟宾历
43、大象历
44、开皇历
45、七曜新术
46、张胄玄历
47、皇极历
48、大业历
49、戊寅元历
50、符天历
51、麟德历
52、经纬历
53、光宅历
54、神龙历
55、九执历
56、大衍历
57、千岁历
58、七曜历
59、至德历
60、五纪历
61、正元历
62、观象历
63、宣明历
64、崇元历
65、万分历
66、永昌历
67、正象历
68、调元历
69、中正历
70、齐政历
71、明元历
72、钦天历
73、应天历
74、乾元历
75、至道历
76、辽大明历
77、仪天历
78、乾兴历
79、崇天历
80、明天历
81、奉元历
82、十二气历
83、观天历
84、占天历
85、纪元历
86、大明历
87、大明历
88、统元历
89、乾道历
90、淳熙历
91、知微历
92、乙未元历
93、五星再聚历
94、会元历
95、统天历
96、开禧历
97、西征戊午元历
98、淳佑历
99、会天历
100、万元历
101、成天历
102、本天历
103、授时历
104、宝鉴历
105、回回历
106、大统历
107、圣寿万年历
108、黄钟历
109、西域历
110、新法历
111、晓庵历
112、顺治历
113、时宪历
114、癸卯元历
115、天历
19)“定正朔”真的是皇权的象征吗?

答:历法本没有封建性,但在封建社会时由封建主控制历法的制定,但现在封建制度已经被废除了,所以现在就不是皇权的象征了。

现在人民当家作主了,人民有权使用或修定自已的传统历法-----农历。

20)郑和下西洋第一次起航的农历日期是什么?

答:1405年农历(应是授时历即统天历)六月十五日(公历7月11日);

21)现行农历闰月中还包含哪些天文意义?

答:由于现行农历的节气是定气,而农历又是中气置闰法,所以农历闰月也有其天文意义,农历闰月出现的次数间接体现一个不明显的天文量即近点年和地球近日点的反映;

大多数农历闰月每隔约19年就后移充分体现了地球近日点的东移和春分点的西移,而农历闰五月特别多和农历的十二月现今没闰月的事实体现了近日点在农历的十一月或十二月而远日点在农历五月或六月;

22)现阶段个人推算农历是可能的吗?

答:是可能的。因为随着天文学的普及和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农历的推算不再是十分神秘的了,现在就有天文爱好者利用天文计算出精确度很高并很出色的电子农历了。

23)天文计算距离常用哪种制度?

答:角度制即天文上的方位和距离都常用角度表示。

24)天文计算中所涉及的“三差”者是什么?

答:蒙气差(大气不均匀折射所至),视差(由观测者位置变化而引起的),光行差(由观测者的运动速度变化而引起的。

25)有人说二十四在农历是附属地位,二十四节气真的是在农历是附属地位吗?

答:这种说法不妥,不够准确。二十四节在农历中真的是主要地位,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在推算农历时“冬至”是处于首地位的,确定了冬至也就是确定了农历的年长(是12个月还是13个月)在现今的农历计算中“春分”也是非常重要(回归年是以它起点定义的)的。

另外12中气都是农历历月的标志,都是农历置闰的重要依据。

12节气中的“四立”是我国传统的四季的正式起点。

在农历历月中标注节气其本身就体现了节气的主要作用,这是农历有别于国外的其它阴阳合历的标志。

12节气是我国传统历法中(中国的十二宫历,其本身是农历的一部分,类似西方太阳十二宫)的起点。

另外,农历节气是直接以黄经度数计算的“真节气”,其精度很高。

26)农历历法和历算为什么到今还不被人们所了解?

答:农历之所以“神秘”的原因有下面几点:

1,这是因为农历历法和历算是很复杂的,是精确度很高的天文工作,一般人难以计算和掌握。但这一点随着天文历法和数学的普用和计算机的应用也不是主要问题;

2)农历有天象预报的功能,它的计算需要很精确的天文常数和行星轨道计算和观测,这需要专业的天文台执行并公布天文常数;

3,因为农历曾在封建社会被统治阶级的垄断,所以就很神秘,现在封建制度被废除了,所以农历又回到了广大人民之中;

27)天文计算中常用到哪些天球坐标?

答:地平坐标系,时角坐标系,赤道坐标系,黄道坐标系。

28)发生“日食”“月食”的天文条件是什么?

答:黄(道)白(道)交点和日月合朔,日月交望点会合。

29)“太阳年”和“地球年”是怎么回事?

答:太阳年是以地球为扩展的天球坐标来称视太阳在天球上的一周的时间(可能是某个特定位置如春分点,或同一个位置);

地球年是以更客观的体现来称呼上面的“太阳年”。

30)什么是黄道,白道,赤道?

答:黄道是在天球上视太阳的运行轨道;

白道是月球在天球上的运行轨道;

赤道是以地球的自转轴和地心向两侧90度 的平面和地球或天球相割的闭合曲线(椭圆或圆);

31)什么是岁差和章动?

答:由于地球的自转轴的指向绕黄道极缓慢旋转,所以使春分点(黄赤升交点)相对于黄道同一点不断西移,即形成岁差;在地球的自转轴的指向绕黄道极缓慢旋转过程中,由于地球上物质分布不均匀性和月球及其它行星的摄动力造成轻微抖动,称为章动;
32)推算农历需要具备哪些数学基础知识?
答:微积分学,级数,平面几何,立体几何,解析几何,三角学(包含球面三角学)等;
33)农历的推算需要哪些天文点?
答:因为现行农历是定历,所以农历的推算需要以下天文点的时刻和黄经:
月球近地点,月球远地点,日月合朔点,地球近日点,地球远日点,24节气各点,上弦月点,望月点,下弦月点;此外还有地球公转到某特定点的时刻等;
34)农历的三要素是什么?
答:日(太阳日),朔(农历中的阴历成份),气(农历中的阳历成份);
35)定历和平历有什么不同?
答:平历是以天体的各种平均运动周期来计算的,对于太阴历来说是平朔(平上弦,平望,平下弦),对于太阳历来说是平气,对于阴阳历是平朔平气;
平历所用到的周期通常有回归年,朔望月,近点年,近点月,恒星年,恒星月,分点月等;
平历不涉及天体的具体的轨道计算,故较定历简单。
定历是以天体的各种特殊的点来计算的,对于太阴历来说是定朔(定上弦,定望,定下弦);对于太阳历来说是定气;对于阴阳历来说是定朔定气(阴阳历中只使用定朔,定气二者之一的是半定历);
关于定历所需的特殊的天文点我在第33)问“农历的推算需要哪些天文点?”中介绍了;
定历涉及天体的具体轨道计算,较平历繁琐,但它有较强的天象预报的功能。
回历是平太阴历,公历(格里历)是平太阳历,中国农历(广义农历)中的古六历(黄帝历,颛顼历,夏历,殷历,周历,鲁历)是平阴阳历;
中国现行农历是定阴阳历(其中的干支历是定太阳历);
36)什么是规范历?
答:规范历就是明确规定各月的日数,并用固定的闰周来协调相应的天文周期,这种历法具有很强的数学性,和天文量的关系较少,所以历法是透明的,便于记忆和推算,它属于平历;
回历,公历都是规范历;
37)现阶段,有人还把公历称为“新历”,而把我国的传统历----农历称为“旧历”恰当吗?
答:不恰当。把公历称为“新历”,而相对于把现行农历称为“旧历”是民国初年的称法,但在当明这样称呼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公历对国人相说是一种新历法,事实上它并不新,运比我国的现行农历要旧),但是了解格里历的历史后这样称就恰当了;
现行公历(格里历)是1582年实行的,而我国的现行农历(时宪历,又叫新法历)是1644年实行的,这比公历要晚;所以“旧历”(民初称现行农历)不旧,“新历”(民初称现行公历)不新。我国之所以要使用它,是看中它的通用性;
同时把农历称为“阴历”(这也不恰当)也是民初的称法,这个称法为只是相对于把公历称为“阳历”的。
38)积累纪年和循环纪年是怎么回事?
答:积累纪年法就是设立一个起算年(历元),然后就是数字不间断不重复的纪年法;
循环纪年就是用一组序数(个数有限固定)循环不断的纪年法;
现行的公元纪年就是积累纪年法,历元为公元元年;我国的农历一直采用循环纪年中的干支纪年法;
这两种纪年的方法各有特点。另外在民国初年也有人给出了我国农历的积累纪年法的黄帝纪年法(它以春节为起点),现在主要在国外实行,2005年春节后就是农历的4703年,是我国农历48世纪的第三年;
39)我国现行农历包含哪几部分?
答:最根本包含两部分,即农历历月和节气,其它的部分是由这两部分派生出来的,把这些也算在内主要包括下面几部分:
第一,农历的历月部分(也包括历月干支,和后面所述的干支历不同);第二,节气和七十二候;第三,杂节气;第四,干支历[中国农历中的十二宫历(十二节月,即中国的黄道十二宫),是农历的一部分,是基于宋朝沈括的《十二气历》思想的。];
注,农历历月对应十二中气的太阳黄经度数。
农历中的干支历算法是:以农历立春发生时刻(注意,不是立春日的0时)为年干支的起点;各月干支以十二节时刻(注意,不一定是各节气日的0时)为月干支起点;纪日使用长期不间断的干支纪日法(我国已经使用几千年了);时辰则12地支是固定的,时天干则由日天干推出。
自从农历节气使用定气后,它从春分起和黄经的0度对应,以后每一个节气为15度,黄道一周24介节气共为360度
40)农历中的候应是怎么回事?
答:候是在24节气之后,我国人民又节气细化为候,是我国农历中的更小的阳历单位;
最早,从立春开始以5天为一候,一年共有73候(最后一候为6天或7天)是一种简单的平候(类似平气);
后来它和24节气相结合便去掉1候就成了从立春开始的72候即“一(节)气管3候”,成为节气的细化单位,这样平气对应平候;以定气对应的平候为半定候;
古代历法家刘焯提出了定候,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在黄道上每隔黄经5度就是1候,而不一定是5天了;
我国现行农历使用定气和定候;
以上各种候虽然不一定都是5天,但“候”作为时间单位就是5天。
我个人认为还有一种“规范候”,就象现在的“旬”一样,一气为三候,前两候为5天,后1候到下个节气日前1日。
候是节气的必要补充,它和24节气一起构成了我国农历中阳历成分,是我国农历中的特殊的太阳历系统,是我国农历的重要思想和我们精神财富
41)古罗马也使用过阴阳合历吗?
答:他们也使用过,不过他们使用的阴阳历非常的简单(不能很好地和月相对应,也没有类似我国的二十四节气的太阳历系统。
42)“一寸光阴一寸金”的时间单位为什么是“寸”?
答: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明时间的宝贵;但时间用寸是因为古代人用日晷来测时间或用立竿测其影长的方法来测算时间,时间的单位当然就用寸啦。
43)黄道十三星座是怎么回事?
答:由于岁差和章动的影响,视太阳所经过的星座如今已不是十二个了,蛇夫座已经入围了,这样就由“黄道十二星座”变成了“黄道十三星座”了。新增的蛇夫座在太阳两次经过天蝎座的时间中间。具体可参考中国科学院的相关资料。
事实上,星座是以视太阳运动到同一点的时间(就是恒星年)为对应点的,是以恒星年为周期的,是约365日6小时9秒;它和回归年的差就是“岁差”;
44)航海中的“海里”是怎么规定的?
答:因为航海经常用到经度,所以就规定在地球赤道上每1角分为1海里,即地球赤道长度(约40076公里)的360*60分之一的长度,约为1.852公里。
45)人们常说“地球绕太阳转一周就是一年”的说法确切吗?

答:严格来说这种说法是不确切的,是近似的模糊的说法,因为我们常用历法的平均历年都是和“回归年”相靠近的,而“地球绕太阳转一周”实际上指“恒星年”(为365日6时6分9秒而言,它和回归年(为365日5时48分56秒)有一个岁差的存在,所这种说法就不严格了。
46)现阶段,格里历(公历)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答:现行公历的改革的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闰周的改革,闰周由400年97闰日,改为更为精确的128年31闰或其它的方案;

第二,各月的固定天数的改革,一般应采用30日和31日两种月法或其它的方案;

第三,年首的改革,年首定在立春,冬至的平均日期上;(注本人还有一个方案就是定在春分的平均日期上);

第四,纪元的改革,现行的公元纪元(公元元年)处于人类历史发展的中期,这给向上推算带来了不便,并且带有很强的宗教色彩,建议改在整个人类文明的早期;
第五,星期的改革,这也是一争论的焦点,很多方案则取消星期的连续,而是采用“空日”或“准周”或改成五天制(这在闰年时也要准周日)一周制;

47)完善现行农历的目标有哪些?

答:农历在我国已经不是官方历法,而是民间历法,保留它主是官方历法(公历)的补充和保护我国民族民俗文化,所以它应强调它的优势,使它更加和天象的一一对应;

改革完善的目标有以下几点:

第一,置闰法,采用历理中气置闰法;

第二,历算方法应用现今最前沿的理论和算法,如采用相对论算法等;

第三,正式推出农历的积累纪年和农历历元(黄帝纪元)和干支生肖综合纪年,例如今年即“公历2005年”春节后为“农历4703乙酉鸡年”,2006年为“农历4704丙戌狗年”等;

第四,72候中的一些候名(这些候名难懂,古怪或不合时宜)可更换新候名(要求简洁明了);

第五,增加用经纬度标注的晨昏蒙影,日出日落表,日月食的预报等;

48)为什么农历月中有时会有三个连续的大月?
答:因为现行农历是采定朔即严格按照日月合朔之日(这是具体天象,这天是没有月亮的)为初一日,所以两个初一日之间的天数是由天象定的,是不固定的,所以就很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
农历月在极少数还有连续四个大月出现过。
农历的月的日数虽然由定朔来确定而给人们的记忆带来一些不便,但它更符合天象,在天文学上经平朔更有进步性。
49)如何在农历的初二确定本月的大小?
答: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可以在初二的日落后(傍晚)观察西边的天空有没有很细的月牙出现,如果有月牙出现,则说明初一的日月交朔时刻发生较晚,所以这个月应较长,是大月为30天;
没有月牙出现就说明初一的日月交朔时刻发生较早,这个就较短,是小月,为29日;
这个方法在大多数都是准确的,只有在极少数的情况例外;
农历大月时,月亮一般是十六圆(望日),小月时一般是十五圆(望日);
50)为什么朔望月要比恒星月要长二天多?
答:1 朔望月(月相周期)约等于29.53059日,而恒星月(月球绕地球旋转一周的时间)约等于27.32166日,两者相差二日多,这是因为在月球绕地球旋转一周的同时,地球还带着它绕太阳旋转了一定的角度的缘故,可见朔望月是并不是月亮自己决定而是由太阳黄经和月亮黄经的差来决定的;

现在公历是戈里高丽历法,初整百的年份年份可以被4整除的是闰年,整百的年份,可以被400整除的才是闰年,这是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这个历法更精确。现在用的这个历法的精度是1000年误差一天。
历史
中国的历法与纪年采用阴阳干支三合历;上古时期,根据不同的农业牧业生产情况需要,分别产生过太阳历法和太阴历法。农历作为中国传统历法,最早源自何时无从考究,据出土的甲骨文和古代中国典籍多有记载,现时阴阳合一的历法规则一般认为源自殷商时期。从黄帝纪年(2697 B.C.)到清朝末期启用西历(格里历)始,中国历史上一共产生过102部历法,这些历法中有的曾经对中国文化与文明产生过重大影响,比如夏历、商历、周历、西汉太初历、隋唐大衍历和皇极历等,有的历法虽然没有正式使用过,但对养生、医学、思想学术、天文、数学等起到过重大作用,如西汉末期的三统历和唐朝的皇极历法等。汉朝以前的古代中国历法以366天为一岁,用“闰月”确定四时和确定岁的终始;已经有日、月、旬和时的时间单位,具备了阴阳历的技术;观察到了五大行星和日月的运动规律,用“闰月”“减差法”来调整时差;历法实施成为重要大事,主要内容之一是“以闰月定四时成岁”和“正闰余”,即确定闰月位置和如何减去多余出来的天数(不是加上缺少的天数),由此来确定年岁的终结和开始。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周朝王室衰落,诸侯各行其是,因此出现多轨制历法,亦即各诸侯和各地部落还有自己的地方历法;秦朝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以闰月定四时成岁”的历法。

汉朝初期开始中国历法出现了大转折,全国统一历法,历法也成为了一门较为独立的科学技术。汉武帝责成邓平、唐都、落下闳等人编写了《太初历》,之后刘歆作《三统历》,这两历的重要特点是年岁合一,一年的整数天数是365天,不再之前历法的366天。以“加差法”替代之前的“减差法”以调整时差,年岁周期起始相当固定,用数学计算就能确定闰月,用不着“考定星历,建立五行”,至此,阴阳五行基本上退出了历法。之后中国历朝颁布的历法,均与太初历大同小异;中华民国成立后,纪年采用西历或民国纪年并用。

[编辑] 夏历、殷历和周历的分别
夏历、殷历和周历的主要区别是以不同的月份作为一年之始:夏历以寅月为正月、殷历以丑月(今农历12月)为正月、周历以子月(今农历11月)为正月,所以又叫三正(zhēng)。由于岁首不同,这三者的春夏秋冬四季的定义也是分别不同的。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改正朔”,以建亥之月(夏历十月)为岁首,但不改正月,四季完全和夏正相同。汉初沿秦制,武帝元封七年改用太初历,以建寅之月为岁首。此后两千多年一般都是用夏正。

[编辑] 公转、自转与四季
地球以椭圆形的轨道绕日公转。地球的赤道面与它的公转轨道面成23度26分的夹角(黄赤交角)。四季由此角产生。因此,在北半球可以观测到: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公历 3月21日(约) 6月21日(约) 9月21日(约) 12月21日(约)
白昼 12小时 最长 12小时 最短
黑夜 12小时 最短 12小时 最长
正午影长 HtanΦ注1 Htan(Φ-23.5o) HtanΦ Htan(Φ+23.5o)
日出 正东 偏北 正东 偏南
日中 SZA=Φ注2 最北 SZA=Φ 最南
日落 正西 偏北 正西 偏南

注1:H为物体高度,Φ为地球纬度。即影长等于物体高度乘以纬度的正切。
注2:SZA为Solar Zenith Angle,即太阳天顶角。Φ为地球纬度。
1回归年 = 春分至下一个春分的时间 = 365.2422日
目前,当北半球在冬季时,地球在靠近近日点的轨道上运行。参看近点年
因为岁差的关系,地球在冬至时并非刚好运行到近日点。

[编辑] 二十四节气
主条目:节气

节气 公历 黄经 中气 公历 黄经
1 立春 2月4/5日 315 雨水 2月18/19日 330
2 惊蛰 3月5/6日 345 春分 3月20/21日 0/360
3 清明 4月4/5日 15 谷雨 4月19/20日 30
4 立夏 5月5/6日 45 小满 5月20/21日 60
5 芒种 6月5/6日 75 夏至 6月21/22日 90
6 小暑 7月7/8日 105 大暑 7月22/23日 120
7 立秋 8月7/8日 135 处暑 8月23/24日 150
8 白露 9月7/8日 165 秋分 9月22/23日 180
9 寒露 10月8/9日 195 霜降 10月23/24日 210
10 立冬 11月7/8日 225 小雪 11月22/23日 240
11 大雪 12月7/8日 255 冬至 12月21/22日 270
12 小寒 1月5/6日 285 大寒 1月20/21日 300

上边提及地球靠近近日点时公转速度会比较快,所以在冬季时两个中气相距29.44日,而夏季时则相距31.44日。

因为两个中气之间的时间可以比1朔望月(= 29.53059日)的时间长,所以阴历一个月可能只有一个节气,而没有一个相应的中气。反过来说,两个中气之间的时间也可以比1朔望月的时间短,所以阴历一个月可能有两个中气和一个节气。

二十四节气歌:(采取二十四节气各一字而成篇以方便记忆)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编辑] 农历规则与置闰
时间、月相计算以东经120度(中国南京紫金山天文台)为准。
一个朔望月 = 月相由新月循环到新月所经过的时间 = 29.53059日。新月出现的一天是初一日,例如:
本月新月 下月新月 阴历月长
公历 5月1日13时 5月31日01时 30天
公历 5月1日01时 5月30日13时 29天

1年 = 农历正月初一至下一个农历正月初一的时间。
1岁 = 冬至至下一个冬至的时间,约有365日。
冬至必定在农历11月(子月)。
凡阴历一个月内只有节气而没有中气,那个月便是上一个月的闰月。
闰月的天数与正常月份的天数一样,为29或30天。
农历作为阴阳历的一种,每月的天数依照月相盈亏而定,一年的时间以12个月为基准。为了合上地球围绕太阳运行周期(1回归年),每隔一定时间要增加一个月,增加的这个月为闰月。因此农历的闰年为13个月。通常19年置7闰,无中气那个月则为闰月。

农历没有第十三月的称谓,闰月按照历法规则,排放在任何一个月过后重复同一个月,重复的这个月为闰月,如四月过后的闰月称为闰四月。

农历有岁和年之区别:一岁指从一个冬至到下一个冬至的时间长度,而一年 指从一个正月初一到下一个正月初一的时间长度。注意这二者的长度不同。一月 是指从一个朔到下一个朔的长度。如果一岁中包含了12个完整月,则这一岁为闰岁。在闰岁中,第一个无中气月为闰月,相应的这一年为闰年。农历还有一个规则,即冬至必须落在农历11月。

[编辑] 十九年置七闰
阴历一个月为朔望月,阴历一年通常有12朔望月(= 354.36708日),比1回归年短了10.87512日;阴历闰年则有13朔望月(= 383.89767日),比1回归年长了18.65547日。19个回归年的长度为6939.6018日,而19x12+7=235个朔望月(十九年置七闰)的长度为6939.68865日。可见十九年置七闰的规则是为了协调阴历年与回归年日数的差。

因为1阴历年比1回归年少约11日,所以在公历中翌年的农历正月初一比每年的早11天;如果遇上闰年,则推迟约19天。

农历基本上以19年为一周期对应于公历同一时间。如公历的2001年5月27日、1982年5月27日和1963年5月27日这个日子,都是闰四月初五。间中也有例外的例子,比如说公历的1917年4月4日是闰二月十三、1936年4月4日是三月十三、还有1955年4月4日是三月十二。不过,日子的对应也不是相差很远的。

[编辑] “2033年置闰问题”
有人认为,由于日月运行的复杂关系,置闰将会在2033年及2034年导致异常情况。2033岁只有11个完整月,但须设为闰年,置闰11月;同时8月为假闰月,即该月无中气,但却不是闰月。又有人认为“冬至所在月必然是十一月”是为了解决所谓2033年的异常置闰而设定的特殊规则。其实,这是对农历的历法排定方法不了解所造成的。农历历法的排定方法简述如下:

首先介绍一个概念:

岁实:是太阳视运动在天球上连续两次通过冬至点的时间间隔。

中国传统历法编制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定岁长,早期采用平气,根据岁实的平均值来确定年长。在发现岁差之后,不久历法就改平气为定气,以实测“岁实”为年长。这里有个矛盾,历法要准确就必须采用实测岁实,然而未来的“岁实”无法测定,古人采用办法和现代人的方法原理一致,非常科学,根据积累的数据,以插值的方法来确定未来年份的岁实。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古代特别重视每年冬至和夏至的圭表测影(通过测量太阳高度来确定冬至和夏至的准确时刻)。

中国传统历法排定次序,首先确定两个冬至之间岁实长度,然后排定历月,再看两个冬至之间除去两个冬至所在月外有多少个整月(必定是十一个或者十二个。虽然民间以正月初一为岁首,但是排定历法却是以两个连续的冬至为始终。)如果是十一个整月,则无需置闰,即使出现无中气的月也无需置闰。如果有十二个整月则需置闰,此时置闰依照“无中气规则”,而且闰前不闰后。由于这十二个整月中,只有除了冬至以外的十一个中气,所以至少有一个月无中气。这十二个月中第一个无中气的月为闰月,它的名字叫“闰x月”,这个x,是它前一个月的名字。月序的确定,是以冬至所在月为子,依照地支顺序,下一个月为丑,再下一个月为寅,如此类推,到下一个冬至所在月又回到了子。由于汉以后的历法都是建寅,以寅月为正月,这样冬至所在月必然是十一月。可见所谓的“冬至所在月必然是十一月”并不是什么规则,而是历法排定方法中(1)冬至所在月为子月,(2)以寅月为正月,(3)当两个冬至点之间不包括两个冬至点所在月份还有十二个整月时要把第一个无中气月命名为闰月而导致的自然出现的结果。

按照这样的历法排定方法来分析2033年的情况,由于2032年冬至(公历2032年12月21日)到2033年冬至(公历2033年12月21日)除去两个冬至所在月份外,只有十一个整月,所以在此期间无需置闰,即使有无中气的月,这就是为什么2033年没有闰七月。由于2033年冬至(公历2033年12月21日)到2034年冬至(公历2034年12月22日)除去两个冬至所在月份外,有十二个整月,所以在此期间需要置闰。需要置闰时才采用“无中气规则”。这十二个整月中第一个无中气的月是2033年冬至以后的那个月(2033年12月22日--2034年1月29日),它的前一个月是农历2033年(癸丑年)十一月,所以这个月是农历2033年(癸丑年)闰十一月。这就是农历2033年(癸丑年)闰十一月的来历。在编排农历历法时,无中气的月,并不一定要置闰。

[编辑] 2033年闰年
根据以上所述的农历置闰方法,2033年的闰月不是闰7月而是闰11月。

农历 公历 节气
12月1日 2033年1月1日 小寒、大寒
1月1日 2033年1月31日 立春、雨水
2月1日 2033年3月1日 惊蛰、春分
3月1日 2033年3月31日 清明、谷雨
4月1日 2033年4月29日 立夏、小满
5月1日 2033年5月28日 芒种、夏至
6月1日 2033年6月27日 小暑、大暑
7月1日 2033年7月26日 立秋、处暑
8月1日 2033年8月25日 白露、无中气
9月1日 2033年9月23日 秋分、寒露
10月1日 2033年10月23日 霜降、立冬
11月1日 2033年11月22日 小雪、大雪、冬至(农历11月30日)[1]
闰11月1日 2033年12月22日 小寒、无中气(闰月)
12月1日 2034年1月20日 大寒、立春、雨水(农历12月30日)[2]
1月1日 2034年2月19日 惊蛰、无中气

值得注意的是2034年的农历新年是冬至后的第三个初一日。

[编辑] 闰月月份
在1645年以前,农历采用平太阳,各月之后出现闰月的几率相等。以后采用了真太阳,各月之后出现闰月的机率就不等了。以下是1645年至2644年一千年间各闰月的统计。

闰月 总数
闰一月 6
闰二月 23
闰三月 47
闰四月 61
闰五月 74
闰六月 59
闰七月 51
闰八月 26
闰九月 8
闰十月 9
闰十一月 5
闰十二月 0

另有计算表明,2262年将会再次出现闰一月;3358年将会首次出现闰十二月。

[编辑] 其他
农历的第一个月,按照习惯称为正月。农历的十一月和十二月分别称为冬月和腊月,但现在已经很少用了。表示气候寒冷的成语“十冬腊月”就是从此得来,字面意思即为十月、十一月和十二月为一年中最寒冷的月份。
农历的一个月的前十天按顺序习惯上称为初日,如农历的一月二日称为正月初二。后十天按顺序习惯上称为廿日,亦有些通胜将之说成念日;如农历的一月二十二日称为正月廿二或正月念二。
农历的每个月份都有不同的别称。由于它和农业生产紧密的联系,所以从二月到九月差不多都用植物来表示,下面是农历十二个月的别称:
一月:孟春、正月、端月、元春
二月:仲春、杏月、花月
三月:季春、桃月、桐月
四月:孟夏、阴月、梅月
五月:仲夏、榴月、毒月、蒲月
六月:季夏、荷月、荔月
七月:孟秋、兰月、巧月、瓜月
八月:仲秋、桂月
九月:季秋、菊月
十月:孟冬、良月、阳月
十一月:仲冬、冬月、葭月
十二月:季冬、腊月

[编辑] 农历纪年
中国农历使用干支纪年,因此出现每60年重复的六十甲子。如公元1931年,称为辛未年,公元1991年也为辛未年。

从汉武帝时期开始,皇帝年号与天干地支同时使用,以避免重复。如清同治三年,甲子年(公元1864年)。

[编辑] 历代历法
古六历
颛顼历 - 秦朝、西汉(? - 公元前104年)
太初历(三统历) - 西汉、新朝、东汉(公元前104年 - 84年)
四分历 - 东汉(85年 - 220年)、曹魏(220年 - 236年)、东吴(222年)、蜀汉(221年 - 263年)
干象历 - 东吴(223年 - 280年)
景初历 - 曹魏、西晋、东晋、刘宋(237年 - 444年)、北魏(398年 - 451年)
元嘉历 - 刘宋、南齐、南梁(445年 - 509年)
大明历 - 南梁、南陈(510年 - 589年)
三纪历 - 后秦(384年 - 517年)
玄始历 - 北凉(412年 - 439年)、北魏(452年 - 522年)
正光历 - 北魏(523年 - 534年)、东魏(535年 - 539年)、西魏(535年 - 556年)、北周(556年 - 565年)
兴和历 - 东魏(540年 - 550年)
天保历 - 北齐(551年 - 577年)
天和历 - 北周(566年 - 578年)
大象历 - 北周(579年 - 581年)、隋朝(581年 - 583年)
开皇历 - 隋(584年 - 596年)
大业历 - 隋(597年 - 618年)
皇极历
戊寅元历 - 唐朝(619年 - 664年)
麟徳历 - 唐(665年 - 728年)
大衍历 - 唐(729年 - 761年)
五纪历 - 唐(762年 - 783年)
正元历 - 唐(784年 - 806年)
观象历 - 唐(807年 - 821年)
宣明历 - 唐(822年 - 892年)
崇玄历 - 唐(893年 - 907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908年 - 955年)
九执历
符天历
调元历 - 后晋(939年 - 943年?)、辽朝(961年? - 993年)
大明历 - 辽(994年 - 1125年)
钦天历 - 后周(956年 - 960年)、北宋(960年 - 963年)
应天历 - 北宋(963年 - 981年)
干元历 - 北宋(981年 - 1001年)
仪天历 - 北宋(1001年 - 1023年)
崇天历 - 北宋(1024年 - 1065年;1068年 - 1075年)
明天历 - 北宋(1065年 - 1068年)
奉元历 - 北宋(1075年 - 1093年)
观天历 - 北宋(1094年 - 1102年)
占天历 - 北宋(1103年 - 1105年)
纪元历 - 北宋、南宋(1106年 - 1135年)
统元历 - 南宋(1136年 - 1167年)
干道历 - 南宋(1168年 - 1176年)
淳熙历 - 南宋(1177年 - 1190年)
会元历 - 南宋(1191年 - 1198年)
统天历 - 南宋(1199年 - 1207年)
开禧历 - 南宋(1208年 - 1251年)
淳佑历 - 南宋(1252年)
会天历 - 南宋(1253年 - 1270年)
成天历 - 南宋(1271年 - 1276年)
大明历 - 金朝(1137年 - 1181年)
重修大明历 - 金、元朝(1182年 - 1280年)
授时历(大统历) - 元、明朝(1281年 - 1644年)
时宪历 - 清朝(1645年 - 1911年)

朔望月和回归年都不是日的整倍数,一个回归年也不是朔望月的整倍数。但如果把完整的一日分属在相连的两个月或相连的两年里,我们又会觉得别扭,所以历法中的一年、一个月都必须包含整数的“日”。为了生活的便利,学术、理论必须往后站,没办法,只能近似了!

历法,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还会继续改革。如何在精确、方便二者之间找到更好的结合点,过去是、将来还会是历法改革的方向与目标。

理想的历法,应该使用方便,容易记忆,历年的平均长度等于回归年,历月的平均长度等于朔望月。实际上这些要求是根本无法同时达到的,在一定长的时间内,平均历年或平均历月都不可能与回归年或朔望月完全相等,总要有些零数。因此,目前世界上通行的几种历法,实际上没有哪一种称得上是最完美的。

任何一种具体的历法,首先必须明确规定起始点,即开始计算的年代,这叫“纪元”;以及规定一年的开端,这叫“岁首”。此外,还要规定每年所含的日数,如何划分月份,每月有多少天等等。因为日、月、年之间并没有最大的公约数,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实非常复杂,不仅需要长期连续的天文观测作为知识基础,而且需要相当的智慧。

人们想尽办法来安排日月年的关系。在历史上,在世界各地,存在过千差万别的历法,但就其基本原理来讲,不外乎三种:即太阴历(阴历)、太阳历(阳历)和阴阳历。三种历法各自有各自的优缺点,目前世界上通行的“公历”实际上是一种太阳历。
看看太阳历的详细资料:

现在使用的历法来源于儒略历,是恺撒时期制定的。但当时的僧侣错误的规定每四年一闰,没有规定百年减一闰,四百年加一闰,所以到了1582年,那年的春分因为这种长期的误差累积,比实际上晚来了10天,为了弥补这个误差,当时的教皇格里高里三世规定删除当年的10月5日至14日这十天,同时规定每四年一闰,百年减一闰,四百年加一闰,这就是今天所使用的格里高里历。至于为什么这么规定,那是因为地球的公转周期为365.2422天,不是严格的整天,你自己算一下就明白为什么这么规定历法了。

首先要明白地球的公转时间确切的来说,是365.2422天,即是365日5小时48分46秒
其中的5小时48分先暂且给他加上11分14秒,成为6小时,说明了为什么要4年1润,因为4*6=24,每四年多出来了1个24小时。
从那6小时中减去的11分14秒我们暂且再给它加上3分10秒。成为14分24秒,即是14.4分
14.4分*100年为1440分钟,恰好为24小时。这说明了为什又要每100年不润。
从14分24秒加上的3分10秒也就是190秒,我们给190s加上26秒,成为216秒。216秒*400年便是86400秒便是24小时,说明了400年又要一润。
刚才从216秒钟减去的26秒乘以3200年为83200秒,23小时多一点,近似为一天了,说明每3200年又要少一润。

至于最后这个3200年的少一润为何不精确,相比看到这个年份也应该想明白了。历法自然也是在不断变化的,3200年内可能会发生很多变化。另外的地球的自转与公转也会受到各种影响在这3200年内发生一定的变化,从而导致现有的历法发生变动。因此3200年的这多的一润虽然现在看来不是完全精确的。不过已经绝对可以适用于现在的历法之中了。

至于农历,,我没有深入研究过,不便评论了

参考资料时百度百科地球公转
你可以了解一下

闰年算法:年份除以4,年份是百年的除以400,能整除就是闰年
1900除以400不能整除,不是闰年
2000除以400能整除,是闰年


关于现行公历,希望专业人士回答,务必准确。
按照这样的历法排定方法来分析2033年的情况,由于2032年冬至(公历2032年12月21日)到2033年冬至(公历2033年12月21日)除去两个冬至所在月份外,只有十一个整月,所以在此期间无需置闰,即使有无中气的月,这就是为什么2033年没有闰七月。由于2033年冬至(公历2033年12月21日)到2034年冬至(公历2034年12月22日)除去两...

现行的公历是什么
现行的公历是格里高利历,是现在国际通用的历法,是一种阳历。阳历是太阳历的简称,这种历法与地球环绕太阳的周年运动有关,与月相无关。格里高利历为西方的历法,并非中国所创,故又名"西历"(是相对于中历而言)。中国从辛亥革命后即自民国元年采用格里高利历,故又名曰"国历"。为与中国旧有之历相对称...

一年中12个月份的由来?
今天世界通用公历起源于古罗马历法。古罗马历法原来只有十个月,后来罗马皇帝增加了两个月,并将这两个月放在年初,成为一月和二月。原来的一月和二月便成了三月和四月,后面的月份依次类推。现在英语中十二个月份的名称大多与罗马的神话、传说和习俗等有关。January在罗马的传说中有一位名叫Januarius(雅...

现行公历和农历的优缺点有哪些?
一,公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官方通用,具有通用性;二,公历属于平时间周期定义的平历,所以其算法简单,天数基本固定,置闰规则;三, 历年和历日协调的好,历年只有365日和366日两种;四,历日与太阳高度(直射角度)基本对应,误差只有1至2日左右。二,现行公历的缺点:一,公元元年在人类历史中期,不便于...

现行公历是一种什么
现行公历是一种基于太阳年历的计时方法,是全球通用的官方日历。它采用了公元前45年罗马将军尤利乌斯·凯撒制定的日历为基础,经过多次修订和完善而成。公历是以一年为周期,每年分为12个月,每个月的天数一般为28至31天不等。其中2月份的天数有所不同,平年为28天,闰年为29天。公历规定每4年为...

现行公历和农历是怎样制定的?
奥古斯都修改过的历法格式与现行公历一模一样了,但它的纪元,即计算年代的起算点还不是公元元年,它的闰年方法与现行公历还不完全一致。这两点差别与基督教的起源和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基督教产生于公元一世纪的巴勒斯坦,“基督”一词是古希腊语的译音,意为“救世主”。传说基督教的创始人是耶稣,他作为救世主,许诺穷...

现行的公历直接来源于罗马的哪一历法
现行的公历直接来源于罗马的太阳历。公历是现在国际通用的历法,又称格列历,通称阳历。“阳历”又名“太阳历”,系以地球绕行太阳一周为一年。我国从辛亥革命后即自民国元年采用阳历,故又名曰“国历”。为与我国旧有之历相对称,故又名曰“新历”,1949年正式规定公元纪年。公元前身是儒略历,1582年...

现行的公历是一种什么力
现行的公历是阳历。太阳历又称为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而制定的历法。太阳历的历年近似等于回归年,一年12个月,这个“月”,实际上与朔望月无关。阳历的月份、日期都与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较好地符合,根据阳历的日期,在一年中可以明显看出四季寒暖变化的情况;但在每个月份中,看...

公历和农历是什么意思
现行公历即格里历,又译额我略历、格列高利历、格里高利历,是由意大利医生兼哲学家里利乌斯(Aloysius Lilius)改革儒略历制定的历法,由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在1582年颁行。公历是阳历的一种,于1912年开始在中国正式采用,取代传统使用的中国历法农历,而中国传统历法是一种阴阳历,因而公历在中文中又称阳历、西历、新历。格...

...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主持修订了什么年周期与现行公
郭守敬改进了简仪和圭表主持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主持修订了《授时历》年周期与现行公历相同,但早于现行公历300年问世。《授时历》,为公元1281年(元至元十八年)实施的历法名,因元世祖忽必烈封赐而得名,原著及史书均称其为《授时历经》。其法以365.2425日为一岁,距近代观测值365.2422仅差25.92秒...

裕安区15798859847: 关于现行公历,希望专业人士回答,务必准确. -
邗呢重组: 现在使用的历法来源于儒略历,是恺撒时期制定的.但当时的僧侣错误的规定每四年一闰,没有规定百年减一闰,四百年加一闰,所以到了1582年,那年的春分因为这种长期的误差累积,比实际上晚来了10天,为了弥补这个误差,当时的教皇格里高里三世规定删除当年的10月5日至14日这十天,同时规定每四年一闰,百年减一闰,四百年加一闰,这就是今天所使用的格里高里历.至于为什么这么规定,那是因为地球的公转周期为365.2422天,不是严格的整天,你自己算一下就明白为什么这么规定历法了.

裕安区15798859847: 世界各国的现行历法各是哪种?
邗呢重组: 目前世界上各国的官方历法,恐怕有以下的几种: 1.格里高利历,现行的公历,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通用的历法.在与国际关系或货币结算等等有关的时候...

裕安区15798859847: 农历、阴历、老历是一样的?公历、阳历、新历是一样的?一般生日都是用阳历是吧? -
邗呢重组: 通常所说的阳历,即格里历,为现行公历.也叫新历 阴历,俗称农历、古历、旧历 阳历,在天文学上,指主要按太阳的周年运动来安排的历法.它的一年有365日左右. 阳历是根据太阳直射点的运行周期而制定的,其平均历年为一个回归年,其历年有两种,一种是平年,一种是闰年,闰年和平年仅差一天. 农历,又称夏历,并通常俗称为阴历、旧历,是中国传统历法之一.夏历属于一种阴阳历,平均历月等于一个朔望月,但设置闰月以使平均历年为一个回归年,设置二十四节气以反映季节(太阳直射点的周年运动)的变化特征,所以又有阳历的成分.至今几乎全世界所有华人及朝鲜、韩国和越南及早期的日本等国家,仍使用农历来推算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节日.

裕安区15798859847: 元旦是星期几?
邗呢重组: 星期四

裕安区15798859847: 为什么说现行农历(民用)存在重大的历理缺陷?
邗呢重组: 完全准确的历法是没有的,现行的公历,也有过调整时间的例子.因为历法是靠天文观测和计算得出的,观测有误差,计算也会的误差,几百年内没有大的不附,就是非常好的了,何况现在用的农历,是几百年前的人们在没有现代的观测仪器和计算工具的时候得出的,有点误差在所难免,是很正常的.现在可以和公历相对照,进行一些修正,用起来还是非常准确的,至于合朔日的问题,也不算什么重大缺陷,只是一些小问题.闰月的设置,是十九年七闰,并不是随便设置的,是为了解决地球公转与月球周期长期积累时间差的问题.

裕安区15798859847: 关于现行中国农历历法推算 -
邗呢重组: 对你这个问题,我也曾感兴趣过.我把我知道的说出来,不一定能满足你的要求,算是互相交流一下吧.月亮29.53天绕地球一周,(农历大月30天,小月29天)而地球绕太阳一周约为365.25天,这样,月亮要每年转12.37圈才能与地球与太阳的公...

裕安区15798859847: 公历,农历,阴历,阳历怎样来分辩? -
邗呢重组: 公历=阳历 是世界通用的日期也就是我们平常的日期农历=阴历 是我国古代用来农耕的日期,也就是日历下面的小字所表示的日期

裕安区15798859847: 中国古代有没有使用现行公历?中国古代的元旦是哪天?
邗呢重组: 中国古代有没有使用现行公历,使用农(夏、阴)历,中国古代的元旦就是现在的一年的第一天,在汉语各地语言中有不同叫法,有叫“大年初一”的,有叫“大天初一”的,有叫“年初一”的,一般又叫“正月初一”.

裕安区15798859847: 关于现行中国农历历法推算中国农历的历法算法对我来说一直很玄,很神秘,我十分感兴趣,希望能够得到比较好的解释.1.中国农历基本知识:比如:一般一... -
邗呢重组:[答案] 对你这个问题,我也曾感兴趣过.我把我知道的说出来,不一定能满足你的要求,算是互相交流一下吧.月亮29.53天绕地球一周,(农历大月30天,小月29天)而地球绕太阳一周约为365.25天,这样,月亮要每年转12.37圈才能与地球与太...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