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是平民建立的朝代,为何又被平民终结?

作者&投稿:虫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明朝为什么会灭亡?~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很重要的朝代,明朝皇帝朱元璋出生在极为贫寒的家庭,为了巩固自己及其子孙的皇位,朱元璋想尽一切办法,甚至无所不用其极,什么罢免宰相的权利,设立东厂西厂等特务组织,不让太监参与国政,严厉惩治贪官污吏。可是大明朝经历了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十七朝之后,也走完了它的尽头。
 
而明朝的灭亡令许多人磋叹不已,悲哀的王朝,悲哀的时代,许多人都在探讨明朝为什么会灭亡?几乎每个人都想穿越时空做回崇祯,来挽救大明王朝。流行的观点认为明朝灭亡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明朝亡于党争。
哪朝哪代都有党争,而且皇帝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人为地制造党争,以取得朝局的平衡与稳定,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党争不仅不会使天下灭亡,反而会稳固君主的统治。
  二,明朝亡于厂卫。
锦衣卫和东厂是干什么的?有些人顺着满清的思维只会张口就骂锦衣卫不好,东厂不好,而连锦衣卫和东厂的实质都不明白。
锦衣卫是监察百官,为皇帝刺探百官动向,调查百官有没有贪污、反叛行为的机构,当然也是保卫皇帝的机构,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安全局和反贪局。对百姓、对国家来说,这样的机构十分重要,国家有之安,民有之福。
锦衣卫从来没有对百姓执行过一次镇压任务,他们的任务本来也是针对百官。大家明白了他们的任务,其实对他们的好坏就有个基本认识了,他们是国之柱石,民之依靠之一。
实际上,厂卫的失势反而使皇帝失去了对官僚集团的控制权,就拿崇祯来说,他以不断更换首辅的方法试图摆脱困竟,但是,原来听话的官员,一放到内阁首辅上就不是那么回事了,于是崇祯不断更换首辅的行为最后必然是以失败告终,而没有了耳目和手脚的皇权根本无法控制百官。所以说明朝亡于厂卫实在是笑话。
  三,明朝亡于宦官专政。
明朝有宦官专政吗?貌似从万历中期以后,宦官的地位就衰落了,有人说魏忠贤。魏忠贤的确飞扬跋扈,但天启帝用魏忠贤正是为了对付东林党,所以魏忠贤再跋扈,乾坤也在天启那里掌握着。
四,明朝亡于万历三大征。
哪个朝代的战争不频繁,天启,崇祯两朝的辽东战事还少吗?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的时候的许多小国家每日都在进行战争,也没见哪个国家因为打仗就直接崩盘了。
而当时明朝一边镇压西南西北的少数民族叛乱,一边又对付欲以剑指朝鲜的日本军队。可以说这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是十分辉煌的战绩。所以万历三大征到底有没有好处得答案是肯定的。
万历三大征的好处首先是平叛了西南、西北的少数民族维护了国内的稳定统一,同时也维护了与周边地区的和谐发展局面,为国家在和平的环境下发展赢得了条件和时间,保障了明朝的领土完整。并且沉重打击了丰臣秀吉,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日本的统一发展。
其次,三大征历时时间久,花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事实上这三大征对明朝的财政并没有造成巨大的后果,财政仍有盈余。 三大征所耗帑银都是万历从内廷拿出来的,难道几百万两银子就能把大明朝玩完吗?更可笑。
  五,明朝亡于神宗不上朝。
神宗不上朝,天下就会亡吗?
首先,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考古工作者发掘埋葬万历的墓穴定陵,他们惊奇地发现,“无论是棺内万历右腿蜷曲的痛苦形状,还是尸骨复原后,右腿明显比左腿短的情形,都足以说明这位皇帝生前确实患有严重的足疾”。
这样的身体条件,严重地妨碍到了他出席各项活动,他也就因此背负上了“怠政”的恶名。对于臣子的指责和谩骂,他只能一次又一次地耐心解释,说自己:“腰痛脚软,行立不便”、又说“足心疼痛、步履艰难”。可是没有用,人们认为他这是推托之词,为自己的懒惰找借口。直至晚年,他已经“面目发肿,行步艰难”了,大臣们还是不依不饶,说你活该,这是酒色所致,咎由自取。
那么,万历到底有没有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呢?明清史学家樊树志认为他做到了。他在《晚明史》中说:“神宗在此后的二十多年中,处理朝政的主要方式是透过批阅奏疏,发布谕旨来进行。他始终牢牢地掌握着朝廷的大政方针,这从‘万历三大征’的全过程可以看得很清楚。
况且,明朝有成熟的文官制度,类似民主议会,所以即使皇帝不做事,文官体制也可以保证国家正常运转。
而万历是巨变的时代,“万历时代”时“非君浪潮”高涨,民本主义盛行,是封建皇权统 治遇到极大冲击挑战的时代。“万历时代”是资本主义萌芽方兴未艾,是蕴育新型生产关系的时代。万历三大征,扬大汉雄威于寰宇,威震敌胆,蒙古、倭寇望而却步,再保大明六十年国运,实为不易。
万历年间出现了方以智、李时珍、徐光启、徐霞客、宋应星五位科学巨人以及朱载堉、李之藻,王征等众多科学家,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十分罕见的,华夏科技文明再次站在世界高峰。李贽等大思想家纷纷涌现,政治社团纷纷出现,学派繁荣,徐渭和董其昌等顶级书画家也闪亮登场,市井文学灿烂,出现了世界级的戏剧家汤显祖,是个传播新思想、新观念、新文化,艺术蓬勃发展、文化事业昌盛的时代。
  六,明朝亡于北半球气候的小冰河期。
长达七十年的气候冰河期导致明末北方粮食减产,瘟疫流行,灾民增多,但这是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吗?非也。我们要知道,唐朝贞观年间,明成祖朱棣时期也处在北半球气候冰河期,北方灾情也很严重,但都渡过去了,因为政府赈济,当时政府的控制力强。
七,明朝亡于土地兼并。
古代封建地租十抽三,然后地主从“三”中拿零点五上交农业税,有了十之七,农民一样可以生活的很好。
  八,明朝亡于白银输入减少。
西方学者提出观点明末国外白银大量输入中国,导致通胀,后由于白银生产无利可图导致白银开采量减少,从而使得我国的白银输入量减少,而民间白银多窖藏,导致通缩,由于前期通胀已经发生,所以最终结果是物资贵,白银匮乏,导致经济崩溃。这种观点错,为什么错?
因为白银输入减少用今天的话讲就是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不足,导致物价下跌,而明末在市场上流通白银减少的情况下反而出现物价上涨,不是因为前期白银太多,前期白银多导致物价高在白银流通量减少的情况下物价自然会跌落,这个用不着担心,但为什么在白银减少情况下物价反而不跌呢?这是由于结构性通胀的原因,也就是由于基础商品——粮食的产量降低,导致粮价上涨,从而带动其他商品价格上涨,所以根本问题还是粮食问题,而不是白银问题。至于说白银减少政府无银买粮赈济灾民更是笑话,明末粮食减产,就算你银子多难道就能买来粮食吗?所以明朝灭亡跟白银输入多少没有关系。
九,明朝亡于贪官污吏,政治黑暗。
这些都是大话空话,经不住推敲,站不住脚。
明朝是杀戮贪官污吏最多的朝代,《大明律》对惩治贪官十分严酷,允许百姓将害民贪官直接越级“绑缚赴京治罪”,若各级官吏敢有阻拦者,全家族诛。贵州黔阳县安江驿丞李添奇,“恣意为非,贪污受贿,害民不止一端”,被百姓拿获赴京,了解案情后,朱元璋当即命人砍去其脚趾。
洪武三十年(1397年),一贯等于一两银子的大明宝钞已经贬值到票面价值的20%之下,按照对粮食的购买力折成人民币不过两三万元。朱元璋采用更加严苛的贪赃枉法八十两银子处死的标准。按这个比例,现在一些村官贪污几千万元,够斩上万次头、做好几万次皮囊了。
处死的方法很多,有凌迟、挑筋、枭首、诛族等。还有用开水烫、用铁刷“洗刷刷”、抽肠、脸上刺字、割鼻子、阉割等等。
不过死则死矣,做皮囊还算幸福,最残酷的的酷刑恐怕要数凌迟了。凌迟一刑在明朝之前,很少有超过割1000刀的,到明朝,对于贪官的凌迟,基本上都超过1000刀,最多超过3000刀,真的是千刀万剐。一次凌迟要延续几天,头一天,被施以凌迟的贪官还不会死。有些人在强调中国古代帝王的残暴时,往往举明朝的凌迟为例。以至于忽视了凌迟的对象,大都是罪大恶极的贪官。
明朝先后处死了15万名贪官,其中二品以上官员152人。明朝大太监刘瑾,所贪钱财可抵国库,最后被凌迟3357刀,千刀万剐了三天三夜。老百姓掏钱从刽子手处买其血肉,或蒸、煮、烧、烹,和酒而食。
严法之下,岂有贪官盛行?
  十,明朝亡于李自成起义和清兵入关。这是结果,不是原因。
  十一,明朝亡于气数。而这个理由完全是学者掩盖无知的表现。任何结果都固有发生的理由,千万不要归结于气数。
那么明朝灭亡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江湖以为首先这要归结明朝皇帝包括朱元璋等人很复杂的用人问题,朱元璋起自草莽,一方面很重视人才,比如李善长、刘基、徐达等文臣武将,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可是等到大明王朝建立之后,又疯狂的杀害那些功臣们,以致“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人才不过是朱皇帝的棋子,他缺乏唐宋皇帝对大臣的尊重,因此他的后来的继任者也缺乏这一点,对官员的不信任乃至不尊重,以致让官员走向自己的反面。

  其次,文官集团势力过大,皇权受到抑制。事实上严嵩死后,大明的文官们一直是铁板一块,皇帝再也无法分化,控制,万历不上朝,正是基于此,万历上朝是那回事,不上朝还是那回事。这些信奉理学,心学的文官们有着类似宗教似的狂热,鄙视一切非科举出身的人员,他们把持朝政,压抑皇权,为了他们的信仰与教条不怕流血牺牲,其直接结果是皇帝也无可奈何。外加上只知空谈,放炮的海瑞给他们树立了楷模。一旦皇权受到抑制,那么国家制定的政策不是从全局考虑,而是从文官集团的利益考虑,也就是从资产阶级的利益考虑,大明的文官集团正是明末江南资产阶级的代表。由于明太祖出身寒苦,深知民情,加上明朝初年经过战乱后,百废待兴,所以太祖与民休养生息,其直接结果就是明朝赋税一直很低(黄仁宇观点),商业税更低,所以明朝财政一直很困难。

  其三,明末经济制度的超前发展(黄仁宇,杜车别观点)。中国古代为什么重农抑商,因为气候,河流,地理的因素决定了我国是个农耕国家,不像欧洲以商业为主,所以我国大部分人口是农业人口,这就决定了粮食生产安全是中国古代的第一要义,没了粮食,百姓就要造反。中国古代重农抑商,禁止海外贸易,正是为了限制农业人口从事非农行业,导致粮食减产。
  而明末,江南大规模种植经济作物,海外贸易活跃,大批的农业人口进入手工业或从事海外贸易,而张居正的赋税改革使得实物税转变为货币税,人们不生产粮食也可以交税。江南大规模种植经济作物的后果就是江南人口的口粮需要湖广供给,到了明末战乱时候,江南富商们有钱买宅子,买地,却买不来粮食,清兵南下后,南方四镇的二十万精兵因为没有军粮,全部投降清兵,政府无粮,征兵也困难。南方粮食姑且紧张,那么北方遇到了那么大的灾情,可以说天下已无粮赈济,设想,如果江南加大粮食生产,提前数年调运粮食储备于

其四,对于农民的态度。朱元璋出身贫苦农民,他对农民自然是轻徭薄赋,出台了很多好政策。可明中后期,皇族及地主大量掠夺农民土地,无地或少地的农民与日俱增,农民的负担日重一日。随着农民的不断起义和东北满族的兴起,明朝政府在田赋之外加派剿饷、辽饷,练饷。农民苦不堪言。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陕西澄城县王二率领抗粮农民冲入县地,杀死知县,揭开了明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起义烽火在陕西大地燃烧起来后,形成了李自成、张献忠领导的明末农民大起义。他们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吸引了更多的农民。经过18年殊死搏斗,公元1644年李自成率农民军攻入北京,崇桢皇帝在煤山(今北京市景山)自缢而死。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由汉族建立的王朝。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定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

每当说起明朝,史学界总是争议不断。276年的国祚,既有铮铮铁骨的不屈不挠,也有昏暗不堪的昏君昏臣。相比较与其他朝代,它与众不同。没有像纣王那样的暴君,也缺乏秦桧那样的佞臣。但是恰恰就是这样的"三无朝代",却延续了276年之久,直到在崇祯十七年出现压弯它的最后一根稻草来临。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image.png
  当崇祯皇帝在煤山上望着烽烟四起的北京城,也许他会痛恨,为什么存活了276年的王朝到最后是一副烂摊子,殚心竭虑十七年却换来了亡国之君的称号,于地下将以何颜面来面对列祖列宗。他尽力了,在哥哥死后就被匆忙推上王座。面对着这伤痕累累的江山,他做到了一切。曾经的三呼万岁早就是昨日浮云,城门外的炮火声更像是改朝换代的悲歌,而崇祯,不禁陷入了反思:朕非亡国之君,事事皆亡国之像。
  他是悲哀的,也是可怜的。但大厦将倾,岂是一人之罪。
  历朝历代,都有贵族,但明朝格外多。自开国以来,明朝的社会分为三大股势力,皇族、士族、平民。规定皇族不交税,同时明朝有各个朝代厚的皇族分封制度。根据史学界推断,明朝皇族繁衍到了崇祯年间人数多达十万人。什么概念?国家在边关的驻扎士兵不过如此。也就是说,这十万人需要国家来养,且不能产生任何效益。
  如果养也就罢了,给足钱就行。但是到了明朝后期,皇族占有了全国超过40%的土地,而这些土地是免税的,无可避免的导致了税收下降。明朝初期80%的土地都是有税收的,到了崇祯时期只有不到20%土地能够征税。换句话说,诺大个国家,需要用20%的土地养活100%的人,还不算各种军费开支。说皇族伸手要钱,一点不为过。
  在说天灾之前,先科普一个知识,明朝末年,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小冰河时期,也就是说,那时候的土地长出的粮食会比其他时候的亩产量都少。这就为日后的灭亡埋下了祸根。作为小农经济的封建王朝,粮食是根本。有了吃的,大家都能过的安生。军队、百姓都需要吃饭。然而明朝末年,几乎年年都在为救灾忙活。
  崇祯元年,北方大旱,寸草不生
  崇祯三年,西北大饥荒
  崇祯六年,陕西蝗灾
  崇祯十三年,大疫,暴发传染病,十有八九死亡,南北大荒,尸体堆积得整条河都是
  崇祯十四年,书中记载,"夏秋大疫,人偶生一赘肉隆起,数刻立死,谓之疙瘩瘟,都人患此者十四五。至春间又有呕血者,或一家数人并死。
  崇祯十六年,京师发生腺鼠疫,京师人口死了4成。
  几乎年年在闹灾荒。种的粮食都不够救灾的,更别说其他了。
  东林党,历史上常常被提到的一个组织。说起这个组织,简而言之就是一群所谓的饱学之士,成天高谈阔论,不做实事的人。从古至今,无论在企业还是其他地方,最怕耍"嘴炮"的人。不会做实事,只会侃侃而谈,拿不出实际解决办法。东林党就是这类人。
  明朝的文官集体是一个可怕的群体,特别到末年更是以东林党为首。顶撞皇帝,藐视权威。这些人代表的是江南士大夫的利益。朝廷没钱了,自然需要去各种追缴税收。作为国家最富庶的地域江南自然首当其冲。东林党的人不乐意了,凭什么收我们的税?于是集体威胁皇帝,各种狂轰滥炸。皇帝怕了,只能从百姓身上加税。但是百姓本身就穷,还要继续加,岂不是把人往绝路上逼?当李自成主动议和,要求皇帝封他为西北王,并拿出钱犒赏军队,就承诺立即北上消灭后金时,东林党强烈反对,抱着祖训怒斥皇帝,称李自成是反贼流寇,不可招纳,果断拒绝。但只会一味反对,却拿不出解决办法。最终的结果就是北京被李自成攻占。明朝正式灭亡。
  更可笑的是,这群所谓的饱学之士在破城之日纷纷向李自成投降,这与他们的仁义道德大相径庭,一个国家的高官都是如此气节,这简直的可悲可笑。
  在明末,最有威胁的就是两股势力。东北的后金和西北的李自成。北京恰恰夹在二者之间,犹如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既要预防后金的入侵,又要与李自成周旋。长城的失修导致后金常常到北京骚扰,一旦北京有问题,那么辽东的军队就要回来。长途奔袭,军队疲惫不堪。西边李自成又虎视眈眈。当初的第一大将袁崇焕因为反间计被斩首,洪承畴和祖大寿投降后金。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缺少了有能力的军事指挥官,再厉害的军队都犹如乌合之众。
image.png
  备受争议的崇祯皇帝,虽说不是昏君,但能力确实不够。从教育方式来说,明朝皇帝几乎由太子产生,太子作为储君,接受的是如何做皇帝,管理国家的课程。但是崇祯作为藩王即位,他不懂。从小没有学过如何做皇帝,不懂其道。执政只能依靠个人判断。
  我们来看看他在位17年里的政绩:更换了19位首辅,处死17位尚书和11位总督。这就是典型的不懂为君之道做法。
  作为一个领导,频繁更换管理层,这对于国家是致命伤害。往小了说,执行者的能力参差不齐不说,还影响办事效率。大了说就是领导心浮气躁,过于激进。如果一家企业,老板没有足够的魄力和能力,遇到事后过于急躁,以为频繁更换手下的人就能解决办法,那这样的企业就会出现一种极端。执行者今天下达的命令,也许明天就下台。然后下一任换一种命令,下面的又要再执行。国家运转机制就会混乱不堪,无规可守。
  明朝276年的国运在1644年走向了终点,它的灭亡是偶然也是必然。可以说是各方面的原因。气候、人力、皇帝都应该负责。但时光不可追溯,历史总能铭记。我们分析的同时,或许在其中能找到经验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官僚体系降薪。在明太祖看来,农民种地那么辛苦,而当官的又不用干辛苦的体力活,生活得还比农民优越那么多,所以给的工资已经不低了。但是在官员们看来,明朝的公务员工资,和宋朝比是比较低的。为此,明朝的公务员们,一直有怨言。

既不想苦农,实行低税率。又给公务员发低薪,还想让公务员们尽忠职守。为了激励下士大夫阶层,朝廷便规定,官绅不纳粮。这为后来明朝严重的土地兼并,埋下了伏笔。
在皇帝看来,和劳苦大众相比,明朝的官吏,你们已经生活得很好了,为什么还不满足?如果你们的生活过得太过于荣华富贵了,老百姓就会受苦。所以我一方面提倡你们和我一样艰苦朴素。另一方面,我得阻止你们,鱼肉百姓。

在官僚集团看来,如果老百姓的生活太好了,我们就会受苦。我们之所以跟着你打天下,就是为了荣华富贵。现在天下已经平定,我们不想跟着你艰苦朴素,继续为了让老百姓过上美好生活而奋斗。我们想过养尊处优的日子,想过荣华富贵高高在上的日子。皇帝你一个人艰苦朴素与民同乐去吧,不要挡着我们飞黄腾达的道路。

这是不可调和的矛盾。因为不可调和,所以只能通过战争来解决。

主要就是腐败和内斗,其实不但明朝是平民所建,其实从汉朝开始就是平民建立的朝代,因为秦始皇统一六国灭了其它所有贵族,最后始皇帝的后人子璎又被项羽所杀,而刘邦打败项羽建立汉朝,从那开始我国就没有贵族建立的王朝了。但是平民由于文化素质低,加上突然当上皇帝所以对内苛政猛于虎,为了统治千秋万代又采取防止他人上位的政策,所以就像现在网上说的凤凰男一样,朱元璋家族建立的明朝也没有先进到哪去,反倒为了巩固政权建立东厂和西厂,而且大力发展官宦权臣,而这种方式导致士大夫和官宦的矛盾,各自为政互相攻罚,这些直接导致明王朝的腐朽平民最终受到伤害,加上小冰河期等自然灾害,以李自成和张献忠等平民造反推翻了明王朝(李自成原来是邮差属于小吏)!

这主要是明朝后期,朝廷越来越无能,官员越来越腐败。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困苦。百姓为生活所迫,不满意现在的生活状况,于揭竿而起,发动了农民起义。推翻了明王朝。

人的身份是会变得。明朝不能叫平民建立国家。就像有人说朱元璋是农民QY成功一样。那是错误的。不等于他原来是啥,最后就还是啥。朱元璋还在南方只是个不最强的王时。他就是新兴地主J级了。不是啥平民。不管他当年还是乞丐,和尚。


明朝是平民建立的朝代,为何又被平民终结?
历朝历代,都有贵族,但明朝格外多。自开国以来,明朝的社会分为三大股势力,皇族、士族、平民。规定皇族不交税,同时明朝有各个朝代厚的皇族分封制度。根据史学界推断,明朝皇族繁衍到了崇祯年间人数多达十万人。什么概念?国家在边关的驻扎士兵不过如此。也就是说,这十万人需要国家来养,且不能产生任何效...

历史上通过农民革命建立的王朝有哪些?
刘邦领导建立的汉朝,是中国第一个由平民建立起来的王朝。它的开国元勋,除张良有韩国贵族身份外,其他都是屠猪杀狗、捉刀弄笔之类的寻常百姓。即使在这群人中,刘邦的出身仍属偏低。象萧何、樊哙、韩信、曹参之流,都属市井之徒。换今天的说法,也就是拥有城市户口的城镇居民。而刘邦,则是连城市户口...

朱元璋是唯一的平民建立的朝代吗?
严格地讲,朱元璋是唯一建立封建朝代最长久的平民皇帝。

什么是中国最平民化的朝代,皇后皇妃半数以上选自平民之家
明朝。根据查询史料,明朝的皇后、妃嫔,大部分都是平民出身,所以明朝是中国最平民化的朝代。明朝,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的。初期建都应天府,明成祖时期迁都顺天府。

古代哪个朝代是奴隶建立的是造反的典范?
在历史文献中,“五胡十六国”几乎是中国历史上最残暴、最混乱的时期,杀人无数,血流成河,其中以胡洁史乐及其侄儿石虎创立的后赵王朝最为残暴。中国一直有平民造反称王的传统,而后来的赵朝可谓是这方面的一个极端例子,因为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甚至不是一个普通的平民,而是一个奴隶。来自东北的鲜卑人...

刘邦建立了哪个朝代
刘邦建立了汉朝,是汉朝的开国皇帝,虽然出身平民阶级,但是通过努力打败了项羽,建立了自己的王朝,刘邦死后,太子刘盈即位。刘邦早年间是个不务正业的人,整天的游手好闲,秦朝时在沛县担任泗水亭长,当时正逢秦末农民战争中起义的高潮,于是刘邦也参加了农民起义,拥有了自己的军队。之后刘邦归顺项梁得到...

以前没有阶级没有剥削的朝代有哪些
1、尧舜禹时代:中国的尧舜禹时代是一个非常和谐的时代,没有阶级和剥削。据史书记载,尧舜禹时代的统治者非常注重人民的利益,以德治天下,实行“禅让制”,即通过选举产生领导人。2、周朝:周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在这个时代,社会分为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和奴隶几个...

历史上有哪些平民出生的皇帝?
历史上出身平民的皇帝有很多,例如刘邦、刘备、朱元璋、朱温、洪秀全、刘裕、赵匡胤、石勒、陈霸先、刘秀等,他们都是平民出身,有的是曾经当过乞丐,有的是农民,有的甚至曾经还是流氓,虽然他们曾经的身份都是非常低贱的,但最终却走向了人生巅峰,提起平民出身的帝王,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刘邦、朱元璋...

元朝算是中国朝代吗
我们知道,元朝是蒙古人建立的朝代。元朝到底算不算中国正统朝代,近代中国人颇多争论。但在明朝,上到皇帝,下至平民百姓,都承认元朝是中国的正统朝代。这里有一个故事,说朱元璋的头号大将徐达奉命北伐,在快打到北京的时候,却故意的放跑了元朝的末代皇帝--元顺帝。等他回来的时候,朱元璋就责备他。

中国进入奴隶社会的朝代
夏朝是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它存在的时间大约在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16世纪,历十四世、十七王,共约近500年。它统治的中心区域在今日山西南部和河南西部一带,根据流传下来的上古文献的记载和近年来考古工作者关于夏文化的发现,我们可以大致窥见这500年内中国社会的概况...

江阴市15247892894: 明朝为什么会灭亡? -
银司灯盏: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很重要的朝代,明朝皇帝朱元璋出生在极为贫寒的家庭,为了巩固自己及其子孙的皇位,朱元璋想尽一切办法,甚至无所不用其极,什么罢免宰相的权利,设立东厂西厂等特务组织,不让太监参与国政,严厉惩治贪官污吏...

江阴市15247892894: 明朝是纯汉人王朝吗? -
银司灯盏: 明朝当然是汉人王朝,而且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王朝.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传十二世,历经十六帝,享国276年.元末爆发红巾起义,朱元璋加入郭子兴队伍.1364年朱元璋...

江阴市15247892894: 明朝是如何建立的? -
银司灯盏: 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由汉族建立的王朝.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元末爆发红巾起义,朱元璋加入郭子兴队伍.1364年称吴王,史称西吴.1368年初称帝,国号大明,定都于南京...

江阴市15247892894: 为什么说明朝是个三无朝代 -
银司灯盏: 说明朝是个三无朝代,仅是脱口秀节目主持人高晓松的一家之言,其认为明朝“无明君,无名士,无名将”. 2013年9月11日, 高晓松在一档脱口秀节目中曾经发表过这样的观点,认为纵观中国十几个朝代,明朝是“最臊眉耷眼”的一个,并...

江阴市15247892894: 明朝为什么能被十几万清朝人打败而且还被统/治了几百年 ?当时的人/民为什么不反抗外族侵/略 ? -
银司灯盏: 在大局未定之前,满清极力拉拢明末的将臣,如传说为使洪承畴降清,皇太极亲自让庄妃煎药伴寝,虽是传说也足见满清进关前极力拉拢汉族上层.刚进北京后也打着讨伐李自成的旗号,一旦天下大局已定,就漏出了留头不留发的穷凶极恶的真...

江阴市15247892894: 朱元璋的皇帝做的怎样?他做皇帝时老百姓有起义吗?明朝又是怎么灭亡的? -
银司灯盏:你好朋友: 本人觉得事情都是俩面性,有利就有弊的一面,从历史的角度讲,他可以说是功不可没,因为他推动了中国历史的进程,书写了一...

江阴市15247892894: 为什么我堂堂的大明王朝被一个连文字都没有的小部落“满族”给灭了? -
银司灯盏: 大明遇到了努尔哈赤了,史称他“用兵如神”,是一位优秀的军事统帅.他缔造和指挥的八旗军,在17世纪前半叶,不仅是中国一支最富有战斗力的军队,而且是世界上一支最强大的骑兵.看看努尔哈赤干了什么?01.统一女真各部; 02.统一东北地区; 03.制定满族文字; 04.创建八旗制度; 05.促进满族形成; 06.建立后金政权; 07.丰富军事经验; 08.制定抚蒙政策; 09.推进社会改革; 10.决策迁都沈阳. 明朝后期又在干什么?楼上诸位都说了.

江阴市15247892894: 明朝是怎样的一个王朝 -
银司灯盏: 明朝(1368-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传十二世,历经十六帝,享国276年.明朝是继汉唐之后黄金时期.明代无汉之外戚、唐之藩镇、宋之岁币,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清朝官方评价明朝为“治隆唐宋”、“远迈汉唐”.——常识历史篇.

江阴市15247892894: 明朝为什么被抹黑得这么惨?明朝的皇帝们,名声都不是太好 -
银司灯盏: 因为清朝彻底灭了明朝,为了稳坐江山,证明自己的合法合理性,必须做点什么 自古前一个朝代灭了都是后一个朝代给前朝修史书,所以《明史》是清朝皇帝下令修的呀,自然要一个劲抹黑明朝了,不抹黑明朝怎么证明大清的光辉与伟大,绝了明朝遗民的念想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