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推恩令,宋太祖杯酒释兵权都能成功,为何明建文帝削藩失败?

作者&投稿:于荔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汉武帝实行推恩令进一步削弱同姓诸侯王,宋太祖杯酒释兵权让手握重兵的开国将领放弃兵权只享荣华富贵,都是为了保证江山社稷的稳定,汉武帝和宋太祖都能成功,为何明建文帝削藩却失败了?

明朝是草根出生的朱元璋建立的政权,朱元璋确实很有能力与眼光,但却在建立明朝后,犯了一个天大的错误,不仅葬送了建立帝的政权,而且还导致了明朝江山的没落亡国,这个错误就是分封制。

明朝皇帝列表

明朝是秦始皇统一后,第三个实行分封制的大一统政权,在分封制从晋朝后已经消失一千多年的明朝,朱元璋这个雄才大略的开国皇帝居然犯了这个错误,实在是不可理喻,历史一再证明了分封是逆历史潮流,可朱元璋偏要这么干,导致明朝的第二位皇帝建文帝削藩的失败。

朱元璋的分封与汉朝和晋朝的分封制不太一样,汉朝的分封制到汉武帝时期,诸侯王上实际上已经没啥权力了,经推恩令一实行,将诸侯王的土地和权力平均分给后代,土地和权力就越分越小,到了后来,诸侯王还不如一个地方官员权力大,根本不构成威胁。

建文帝朱允炆

宋太祖的杯酒释兵权不是削减分封制,只是打击开国之初手握重兵的功臣,以保证江山社稷的稳定,不会再像宋之前的朝代一样改朝换代非常快,本质上与分封制没啥关系。

而明朝的分封制,是朱元璋分封自己的儿子到各地为王,差不多将自己所有儿子分封,明朝分封的藩王在封地没有管理权,只有经济权,能够享受封地物质财富,而且朱元璋分封的藩王有部分卫队,小的藩王有数千卫队,大的藩王有二三万卫队,朱元璋在世时,他所分封的藩王老老实实的,朱元璋去世之后,新上位的皇帝建文帝则在儒生大臣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的教导之下开始削藩。

建文帝为何要削藩?

燕王朱棣

削藩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加强中央集权,加强皇帝权威和实力,建文帝也是如此。

建文帝刚即位为皇帝时只有21岁,在他刚刚即位的几个月后,就开始着手削藩,开始对周王朱橚、代王朱桂、湘王朱柏、齐王朱榑、岷王朱楩这几个实力较弱的藩王进行削藩,建文帝所用的手段就是故意罗列罪名,以罪名削去藩王的封地和卫队,在一年之内就削去了这五个藩王,然后把最强的燕王朱棣放在最后动手。

别的不说,就说建文帝这个削藩的动作和时间就有大问题,一个21岁刚刚即位毫无理政经验的年轻皇帝,在刚刚即位几个月后就对比他年长十几二十岁的叔叔藩王们动手,这个心态是有多急?这个手段是有多少简单?

而且先后顺序都搞反了,削藩明明是要先弄最强的,最后弄弱的,不给最强的以准备时间,而且最强的燕王朱棣还是身经百战,颇有军事才能的藩王,建文帝这样的手段能赢吗?

明军

哪怕建文帝什么也不做,等他先做个十年八年皇帝,熟悉一切再开始削藩也不至于会失败,然而年轻气盛的皇帝,把削藩这事看得太过于简单,太过于急燥,是他失败的主要原因。

汉朝削藩的前车之鉴经验都摆在那里,比如汉景帝的削藩,汉武帝的推恩令,在做好军事准备的前提下,稳步削藩即可,可建文帝偏偏不用,偏偏要这么急,除了说他无能,还能说什么?

燕王朱棣是朱元璋所有儿子中能力最强的,一直为明朝镇守北部边疆,有丰富的军事经验和用兵能力,而且还是明朝开国功臣徐达的女婿,受到过徐达的栽培,朱棣不仅比建文帝年长十几岁,而且两人能力都不是一个档次的。

靖难之役

既然建文帝要削藩,既然建文帝把最强的朱棣放到最后一个处理,就应该想到朱棣会有什么反应,早就应该做好准备来对付燕王朱棣,可是建文帝过于自信,把弱的藩王处理完了,再来对付朱棣,燕王朱棣果断起兵造反,这就是建文帝逼反的,早就应该做好准备,结果却在四年多年战争中,以三四倍于燕王朱棣的军队数量,却败给了朱棣,也显示出建文帝毫无军事指挥经验。

能力上的巨大差距,削藩政策上的不成熟,时间上错误的紧迫感,军事战略上的错误指挥,都让建文帝在这一场削藩战争中输得体无完肤,其实最不着急的应该是建文帝才对,他才21岁,有大把的时间对付他的叔叔藩王们,可他这么急,能不失败吗?

建文帝为何不用汉武帝的推恩令,下令让藩王所有儿子平分他们的封地、人口和军队,或者是宋太祖杯酒释兵权,让藩王们交出兵权,享受荣华富贵,而用简单粗暴的废除藩王呢?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建文帝年轻气盛,能力不足,经验不足,纸上谈兵。

建文帝自焚

建文帝之所以这么急着削藩,与辅佐他的三个纸上谈兵的文臣齐泰、黄子澄、方孝孺有很大的关系,建文帝很信任这三个人,但这三个人除了有满身的学问和忠心之外,如同赵括纸上谈兵一样没有一点儿实际的从政经验,建文帝用了这三个儒臣,治国也许勉强,但是削藩和打仗这样的事,基本上不可能战胜燕王朱棣了。



建文帝削藩失败是因为下面的封王都已经太强大了,占地已久,而且削藩后没有合理的安置导致的。

这是因为建文帝削藩顺序定的不对。建文帝决定削藩之后因为忌惮燕王的实力而决定先解决实力弱小的藩王,如此一来便给了燕王反应以及准备的时间,同时也导致了此次削藩的最终失败。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分别是谁?各自最为历史所称道的事迹是什么?_百度...
二、汉武即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年7月14日[1] -公元前87年3月29日),西汉第七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诗人。刘彻十六岁登基, 为巩固皇权,汉武帝建立了中朝,在地方设置刺史,开创察举制选拔人才。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行推恩令,解决王国势力,并将盐铁和铸币权收归中央。文化上采用...

汉代与宋代面临怎样的地方问题,采取了什么样的集权措施,有怎样的...
汉朝景帝时期采取削藩制度未能成功,汉武帝时期使用主父偃的方法,让那些诸侯国可以把土地分封给自己的子孙后代.从而削弱了诸侯势力,缓解了中央与地方分权的矛盾.宋太祖为加强皇权,杯酒释兵权,把实力最强大的禁军分归“三衙”统领,但发兵权归枢密院.从而实现了统兵权和调兵权的分离.同时他削弱了地方节度使...

以汗.宋为例,说明统治者为中央权力得以高度集中而采取的措施,以及产 ...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削弱地方割据势力,加强中央集中统一 颁布“推恩令”和《左官律》。前127年,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行“推恩令”: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可分割王国的一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守统辖。这样,既可以把王国的地盘化大为小,以分散其势力,“大国...

削藩与现在的分家区别
同年春正月,武帝颁布推恩令。推恩令下达后,诸侯王的支庶多得以受封为列侯,不少王国也先后分为若干侯国。按照汉制,侯国隶属于郡,地位与县相当。因此,王国析为侯国,就是王国的缩小和朝廷直辖土地的扩大。这样,汉朝廷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其后,王国辖地仅有数县,彻底解决王国问题。宋太祖“...

《汉书·诸侯王表》记载“武帝施主父之策,下推恩之令……”,规定诸侯王...
D 此题考查学生学生对历史概念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题眼在于“真实意图”。汉武帝实行推恩令要解决的就是由于汉高祖刘邦部分效仿西周分封制而实行“郡国并行制”所遗留的“王国问题”,故A和B很容易排除,而C选项中的“分化事权”是宋太祖所推行的“二府三司制”中才有的结果,汉武帝的推恩令仅仅...

中央集权的发展历程
2、西汉巩固 西汉建立后,实行郡国并行制,导致了王国问题的出现,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面临严峻的挑战。为解决王国问题,汉景帝在削藩的基础上,平定西汉七国之乱,收回王国官吏任免权。汉武帝时,又颁布了推恩令及其他举措,解除了王国的威胁。武帝又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皇帝和丞相为什么会有矛盾?
汉朝建立! 刘邦为了避免这种情况 规定只有 刘家人才能称王! 死后60年 7国之乱! 武帝上台搞推恩令! 从此 诸侯退出历史舞台! 取代他的是 诸侯下面的 氏族!从武帝死后 直到 隋朝! 这 7 800年时间! 都是氏族 在掌握实际权利! 皇帝全部是名义上的!因此你会看到! 王莽窜皇帝...

秦朝到清朝时期中央专制集权是怎样一步步发展的?
武帝时,又颁布了推恩令及其他举措,解除了王国的威胁。武帝又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终于找到了一种最适合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所需要的理论基础。从此,封建政治制度的政体基本定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制度得以巩固。④隋唐完善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加强过程中,...

历史上贤明的皇帝有哪些?请举出他们的事例。
武帝元光五年(前130年)车骑将军卫青大破龙城,取得了自汉朝开国以来对匈战役的首次胜利,从此,进入对匈战争的转折点。 武帝元朔元年(前128年)卫子夫生汉武帝长子刘据;三月,封卫子夫为皇后;武帝时年二十九岁。 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主父偃上书武帝,建议实行《推恩令》;不久正式实行;同年,卫青收复河朔之地,走白羊...

沁园春·雪按历史对五位帝王作评价
刘彻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政治上大胆的改革,大量启用新人;文化上独尊儒术;军事上一改守势,主动进攻,并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使用骑兵作战;法度上,平淮南王乱,行“推恩令”,基本解决了西汉王朝地方势力的威胁。这一系列措施使当时汉朝成为世界最强大的国家,将中国封建政权推向第一个巅峰,也为...

绿春县15650168018: 汉武帝和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有何异同?
涂眉心可: 汉: 汉武帝在(推恩令)郡县制基础上削藩,削弱诸侯王族的势力(兵力和财力).不断强化中央政府的势力(兵力和武库),在文景之治的财力富足的情况下,国防实力显著强化. 同时采取独尊儒家的强化王权的思想体制. 从而在文武两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效力.重武不轻文. 宋:军权: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强干弱枝;致力于削除唐末藩镇割据兵锋不断的局面. 可以说是休养生息,安民养兵的策略. 行政:由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 财政: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 在宋初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但是也埋下了重文轻武、边患不断的隐患.

绿春县15650168018: 简述汉武帝和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和影响, -
涂眉心可: 同: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削弱地方机构的权力; 异:汉武帝设立中朝削弱相权;宋太祖分割宰相的军权、财权和行政权.在地方上汉武帝削弱王国实力,宋朝收地方精兵、财权、行政权.

绿春县15650168018: 推恩令与杯酒释兵权的异曲同工之妙是什么 -
涂眉心可: 是都强化了中央集权,使皇帝的权力大为增强.推恩令是汉武帝时期,这项政令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自己的子弟,从此诸侯国被越分越小,无力再与中央抗衡,从而强化了中央集权.杯酒释兵权是宋太祖赵匡胤在一次酒席间,用巧妙的语言迫使手握大军的将领交出兵权,防止了军事叛变的危险,强化了中央集权.

绿春县15650168018: 汉武帝 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方法和作用 -
涂眉心可: 汉武帝:推恩令,消弱分化诸侯王之权于朝廷 设立刺史,监察地方行政 盐铁官营 ,收盐、铁流通之权于朝廷,集权财政于朝廷 禁止诸侯及地方私铸钱币,收归货币权于朝廷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思想儒家此后近2000年的正统思想地位奠定了基础.宋太祖:削节度使之军政大权;吸取唐朝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导致灭亡的教训,重文轻武,杯酒释兵权,防武将尾大不掉;兴办儒学.

绿春县15650168018: 分析秦建立空前统一大帝国的条件 -
涂眉心可:[答案] 原因 1、经济根源——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提高导致旧的生产关系解体,秦国商鞅变法确... 3、巩固(西汉):①汉景帝“削藩”平定七国之乱.②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夺王侯爵位,解决王国问题.③“罢黜百家,...

绿春县15650168018: 名词解释:推恩令
涂眉心可: 你好! 推恩令 中国西汉武帝为削弱诸侯王势力而颁行的重要法令.西汉自文、景两代起,如何限制和削弱日益膨胀的诸侯王势力,一直是封建皇帝面临的严重问题.文帝...

绿春县15650168018: 汉武帝为什么颁布推恩令 -
涂眉心可:[答案] 满意答案〖FU≈FU〗15级2009-08-06公元前127年(汉武帝元朔二年),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以推恩将自己封地分给子弟,由皇帝制定封号.使诸侯王多分封子弟为侯,使王国封地被分...

绿春县15650168018: 汉武帝的推恩令是什么 -
涂眉心可: 内容:规定各诸侯在死后将其土地分给子孙,继承他的头衔;时间:就是汉武帝时期开始实施的,后来延续了下来;目的:瓜分诸侯实力,因为他一个人的土地就得分给那么多子孙,而且子孙死后也一样这样做,到时土地越分越少,他们也就没什么利益和权利所谋,虽然有着个世袭的头衔,但作用不大.意义:巩固的西汉的统治

绿春县15650168018: 汉武帝和宋太祖实行的是什么制度 -
涂眉心可: 汉武帝,建中朝,置刺史,行推恩令. 宋:中书门下、枢密院和三司.宋朝的分权措施,实质是相权的再分割,财权归三司,军权归枢密院、三衙,行政归中书门下,三省形同虚设,相权的分割体现了专制皇权的加强

绿春县15650168018: 汉武帝为何要施行推恩令?
涂眉心可: 公元前127年(汉武帝元朔二年),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加强集权统治.汉朝立国之初,由于中央政府力量有限,一下子又找不到稳定局势的方法,就部分沿用了周朝...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