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皇帝对于太子发展自己的势力,为什么非常别扭?

作者&投稿:抄肢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为什么有的中国历史皇帝非常厉害,但是太子却不行?~

个人感觉还是有先天因素和后天培养有关。
先天就不说了,基因组合很多种,谁都说不清组合出来的是否优质。
后天培养来说:很多朝代的皇帝都是造反起家,能最后当上皇帝,个人能力应该还是相对比较高,或者说个人的统驭力很强,而他们的太子一般出生的年代都在国家刚刚统一建立,战乱之后恢复国力的时期,这时各方面经济实力和技术实力都不高,文化氛围以及法律制度都在完善,太子所受熏陶、教育、培养有限,就可能导致部分太子能力较弱。

个人愚见,仅供参考讨论。

原因特别简单,太子之所以拉帮结派,那就是对父亲的皇位有所觊觎,皇帝当然不希望有人觊觎自己的皇位,即使是自己的亲生儿子,即使是自己想要传位给他的人通通都不可以。并且一般来说太子拉帮结派,那就是造反的前一步,只要皇帝发现自己的太子拉帮结派。那么大多都会废太子。
比如说我们熟知的康熙和他的太子允礽,要说起来康熙对自己的这个儿子真的特别好,因为允礽的生母赫舍里皇后是康熙的原配。也是康熙这一生最为挚爱的女子。为了给康熙生下嫡子,赫舍里皇后难产而死,所以对于这个孩子康熙格外的看重,从允礽一小就带着自己的身边亲子教育抚养。古人都说慈母多败儿,其实慈父也多败儿,正是因为康熙对这个允礽特别好,所以在中后期允礽竟然开始拉帮结派,准备和索额图一起谋大事。
康熙晚年遭遇九子夺嫡,但实际上这并不是让康熙最为伤心的,他最为伤心的是这个自己一手带大的儿子竟然企图造反,觊觎自己的皇位。允礽和朝中大臣来往密切,尤其是和索额图,康熙都看在眼里,在两次废黜允礽的太子之位后,允礽最终无缘皇位。
即使不是太子,是普通的皇子拉帮结派皇帝也是不能容忍的。雍正创立了秘密立储制度,而雍正的皇子弘时也经常和朝中大臣一起拉帮结派,觊觎雍正的皇位,并且他拉帮结派的大臣还曾经是雍正的政敌,雍正当然很生气,于是先把他过继给了八爷,后来又直接把他削除了宗籍,直接不认他这个儿子。所以我们也不能看出皇帝对于自己的儿子拉帮结派,企图觊觎自己的皇位这种事情真的是零容忍,一旦发现绝不姑息。

这是因为皇上怕太子发展自己的势力太大会夺权。自古皇帝都是害怕的权利被他人觊觎的,所以就算是太子要发展自己的势力,皇上也是很介意的。

如果子女众多,在分家产这件事上就可以直接六亲不认,往日的亲情都不再。在古代帝王之家中,更是因为皇位,兄弟姐妹之间、就连父子之间都没有什么感情可言,都只看重自己的利益。历史上最为人熟知的篡权事件,应该就要数唐朝的“玄武门之变”。唐太祖李世民为了夺取太子之位,诛杀了自己的哥哥和弟弟,后为当上新皇,又逼着唐高祖李渊退位让贤。

王莽坐上王位,天下反他的不少,多数打着复兴刘氏的旗帜,其实大多数人是反对他上位之后进行的改革,客观的说他要求的变革政策其实不少是好的,只不过有些过于激进和超前,不适用于当时西汉末的环境,导致政权失败,后来控制历史走向的人自然要把说成为大逆不道的忤逆者。其实也有点冤枉他。

朱棣,每个人都知道,郑和的西航应该归功于此。全世界猜测他正在派遣一支舰队去国外寻找蝎子朱允珍,并在国外促进外国势力。当然,应该像朱元hang那样警告四海:明朝改变了主人,使自己享有公义。当要切割蝎子时,他用它推翻了小皇帝本人的宝座,而清朝的历史没有记录他的负面评论。但是,明成祖仍然是具有卓越才能的军事和政治人物。他主张永乐大典的汇编是中国的瑰宝之一。



皇权具有排他性,太子发展势力必然会威胁皇权,这也是绝大部分皇帝不能容忍的。如果太子的势力发展到威胁皇帝的程度,皇帝肯定会忌讳乃至打击太子,从而保证皇权的至高无上。

古代的皇帝是自私的,当太子发展自己的势力以后,就会对皇帝的同志起到威胁。

皇帝在古代名义上虽然至高无上,但皇帝要想真正统治天下必须要有自己的亲信班底。没有亲信班底的皇帝很容易被架空为傀儡,严重者会导致朝代灭亡。而皇帝培养亲信班底的难度却很大。

对当时有的发展就是需要大部分人去努力的,所以很多人都是会觉得比较别扭的,


中国古代所有朝代主要皇帝名称?
12、孝灵皇帝刘宏 13、后少帝刘辩 14、孝献帝刘协 八、三国魏 1、高皇帝曹腾 2、太皇帝曹嵩 3、...十国楚武穆王马殷79岁(公元852——930年)、十国前蜀高祖王建72岁(公元847——918年)、五代南平高...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皇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朝代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太祖.太宗.高祖.高宗..."怎样划分?
高祖和太祖,通常用在开国皇帝身上,略有区别。庙号为太祖的皇帝,通常是没有靠祖上的基业,较近的几代祖上也没有太显赫的人物,得天下后,同常被称为太祖。比如刘邦,庙号为太祖,就是汉太祖(刘邦也有被称为高帝的说法,但高是谥号,不是庙号,不要搞错)。庙号为高祖的皇帝,通常其在位时已经追封...

古时皇帝的封号是怎么来的?
古代皇帝死后,内务府根据其生前事迹与品德,而给予他一个中肯的称号。中国古代,皇帝的称呼往往和年号、谥号和庙号联系在一起,唐高祖就是庙号,隋炀帝就是谥号,乾隆皇帝就是年号。皇帝的谥号是在嗣位皇帝的参与下得到的;末代皇帝的谥号由下一王朝的帝王追赠,或者由遗民政权上谥,比如明崇祯帝的谥号。

清朝皇帝服饰的特点,对后来有什么影响吗?
我们国家在封建时期呢,呆了很长的一段时间,也是因为这样,所以我们国内了,对于古代的皇帝的生活了,一直以来都是非常的向往和好奇的。接影视剧当中的,很多时候我们都可以看出来古代的皇帝他们的衣着是非常的考究和华丽的,但是对于其中的一些细节问题,那我们一直以来都是半清不楚的,所以说在清朝呢...

中国古代皇帝身边中医高手如云,可皇帝为什么一部分还是短命呢?_百度...
说起来,原因有几方面,这事儿不能全怪御医,也不能全指责他们水平不够,很多皇帝也是自己作的。首先,古代太医院,太医署这类皇家医院,挑选的都是全国最高水平的医生,只要皇帝得的不是古代的绝症,皇帝又愿意接受治疗,一般的都能维持个健康的身体。就拿清代的太医院来说吧,总体有不到一百个人的...

太皇太后的丈夫叫什么
太皇太后的丈夫,如果按照辈分来算的话,应当是叫做“太皇上皇”的。但是为什么至今都没有听过这样的称呼呢?因为这是不可能的,历史上不会出现“太皇上皇”这样的人。要问太皇太后的丈夫叫什么,需要从这个女人还是皇太后的时候说起。这个时候她的老公可能是“先皇”,也可能是“太上皇”。关于“...

皇太后与太后有什么不同 皇太妃与太妃有什么不同, 还有有太贵人和太...
皇太妃又称太妃,但反过来,太妃不等于皇太妃。是古代皇帝用来尊封给先朝嫔御的位号,且如皇帝生母身份过于低微的,不能称太后,最多只能被尊为皇太妃,但以后却可以扶正为皇太后。太妃也是给前朝的贵妃和皇贵妃的封号。太嫔这个称呼用于清代,指先帝的嫔妃。没有太贵人这个名号。

在中国皇帝用年号纪年,到底始于哪朝哪个皇帝?
对于历史上的皇帝来说,有些人在整个统治期间只使用一个年号,而有些人则使用十几个年号。如汉武帝刘彻,他使用了11个年号,如建元、元光、元朔、元鼎、元丰、太初、天汉、太始、延和(正和)、后元。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明清两代皇帝一般只使用一个年号。例如,康熙使用时间最长,达61年...

中国古代皇帝排名顺序?
58.五代十国南唐后主(李煜)——亡国之后成词宗 59.五代十国吴越武肃王(钱镏)——“海龙王”60.五代十国前蜀高祖(王建)——前蜀国的建立者 61.宋太祖(赵匡胤)——北宋王朝的建立者 62.宋真宗(赵恒)——信小人、远贤臣 63.宋仁宗(赵祯)——两宋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64.辽太祖(耶律...

中国古代皇帝列表
夏汤州

贵南县17371923174: 古代太子都有哪些权利 -
沃放胃乐: 商周时期天子及诸侯的嫡长子,称太子或世子,仅一人得此称谓,一般都是以年龄为长来确立,除废长立幼以外.自秦朝开始,只有皇位的继承者,才能称太子或皇太子, 而诸侯王或藩王的正式继承人只能称“世子”.封建社会的太子,其地位仅次于皇帝,拥有监国与摄政的权利,并拥有类似于朝廷的东宫~

贵南县17371923174: 中国的太子都是什么状况的? -
沃放胃乐: 南宋历史 南宋(1127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赵构在临安(今...宋高宗以向金国纳贡称臣为代价,换回了东南半壁江山的统治权. 宋室中期状况...

贵南县17371923174: 唐朝的太子和亲王谁的权力大 -
沃放胃乐: 别说唐朝,中国历朝历代自有太子算起,一直到雍正秘密立储制度止,都是太子权力大. 太子可以监国,亲王只能被监. 太子的仪仗、服饰,比皇帝略低一档,太子可以穿黄色服饰;亲王仪仗必须比太子低,不可以穿黄色服饰等等等. 亲王见到太子,正式场合,必须行君臣大礼,哪怕你的辈分是太子的大爷、大大爷、大大大爷,照样跪地磕头,太子不叫平身,你只能萌萌的继续趴着.

贵南县17371923174: 古代皇位太子是传给 长子,还是嫡子,按照美人心计的看法是 长子 -
沃放胃乐: 西周就开始的宗法制度,就是嫡长子制度,就是继承权排序嫡长子(第一个皇后生得第一个儿子)>嫡次子(第一个皇后的第2个儿子类推)>嫡长子(之后的皇后的第一个儿子,类推)>庶长子(就是除皇后外的女人生的皇帝的儿子,一般按照母亲的地位从高到低类推). 实际上,在中国从汉朝开始就有皇帝不按照这个制度来选继承人,不像英国继承人都是排还顺序的那么严格,基本上是在皇帝本人意愿基础上的嫡长子制度.

贵南县17371923174: 为什么中原历代封建王朝长子为什么一般都能顺理成章地入承大统,而为什么在清朝长子都难以成太子? -
沃放胃乐: 背景:清朝是封建社会中央集权达到顶峰的朝代,以前朝代皇帝的权力不够集中,有宰相,如果立长子为太子,太子是后备,是利用宗法礼制平衡争斗,有利于稳定.清朝连宰相都没有了,皇帝控制一切,如果立太子,太子是有自己的一班人马的,相反不立太子,避免了皇子之间的矛盾.

贵南县17371923174: 在古代为什么在古代很多帝王不立长子为接班人 -
沃放胃乐: 长子和嫡长子是有很大区别的中国古代实行一夫多妾制,汉族一般都是嫡长子继承制,只有正妻的第一个儿子嫡长子才能立为太子,这 是封建排位造成的,其他而已都算庶出,就算你是长子而游牧民族皇帝,没有这种制度,一般是哪个儿子背后的势力大,通过血腥内战斗争往往就谁当.

贵南县17371923174: 古代帝王皇位不是要传给儿子的吗?为什么有的在儿子势力强大后把其杀掉呢? -
沃放胃乐: 因为有的皇帝其实不愿意把皇位传给下一代,所以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才不得不把儿子杀掉怕他威胁到自己.

贵南县17371923174: 古代太子用打仗吗 -
沃放胃乐: 太子作为储君,未来的一国之主,通常是不出征的. 除非是一些必胜之战,例如几十万打人家几千人,或者敌军已陷入我军重围,胜利在望.这才会派太子来做个监军或者主帅(这种情况下副帅才是真正的指挥官)之类的职位刷下声望. 如果两军实力相当是不会让太子身临险地滴. 历朝太子都是处理内政不打仗滴,毕竟是下任皇帝,都是其他王子打的仗,,明太祖的太子朱标就从不参与战事,都是其他王子辽王宁王燕王打的仗. 明成祖朱棣亲征北元就留太子朱高炽监国,不让太子参战.

贵南县17371923174: 古代“太子”是未来的君王,这些太子为什么还会谋反? -
沃放胃乐: 因为太子没有当上皇帝之前还有被废的危险,因此有时为了尽早体验皇位或者保住地位,太子会谋反.

贵南县17371923174: 古代,太子不能离开京城吗?如果皇子被立为太子,他可以离开京城参战吗 -
沃放胃乐: 要分情况. 一般来说,皇帝都很讨厌太子离京,让太子掌军更是不行的. 原因很简单 太子是合法的顺位继承人,只要皇帝一死,太子就能合理合法的登基. 而皇帝有权易储,也就是更换太子. 于是,皇帝和太子两方就有了一种天然的敌对关系,太子如果掌握了权柄,很可能为了免除后顾之忧,去威胁皇帝的地位. 所以皇帝才不想让太子脱离自己的视线.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