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佛教要宣扬这个教义

作者&投稿:全虾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佛教的教义是什么?为什么要宣扬这一教义? 你是如何理解该宗教的教义的(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题目)~

1。 众生皆具佛性,万物同一体。2。 因为这是灵性解放的终极法宝。3。佛教的宗旨是为了帮助众生摆脱无明,解脱生死。因为佛性才是本我,肉身和生生世世累积的习性是让众生无法解脱的枷索。4。奴隶和平民受苦的根源是无明,因为他们沉沦因果,这是他们的果报。5。相信众生皆具佛性,大家都是来自天国,也必然可以回归天国。6。佛法不是为了征服什么,而是帮助在六道中沉沦的众生摆脱无明,解脱生死。佛性就是人性、是灵性,人性就是超越习性的大爱。但忘记佛性,沉迷习性的众生会在因果的世界里沉沦。7。佛法是降服习性、回归灵性的终极法宝。

个人推荐近代大德圣严法师和宣化上人的开示录和答辩集。学佛要亲近善知识,这两位大德,是近代佛教界没有争议的圣人,应该会稳妥很多。

我们学习佛法的目的各不相同。很多人都有自己的角度。释迦牟尼佛在 《妙法莲华经》 中告诉我们,他之所以传授佛法,就是为了能够令众生获得无上的智慧。佛的智慧、觉悟的智慧。我们为什么非要有这个智慧呢?因为没有这个智慧我们会痛苦。唯有这个智慧能够解决、免除我们的痛苦。
世间人们也有快乐、也有痛苦。其实我们所说的快乐,并不是什么真正的快乐。准确的说应该是痛苦的缓解,而且是短暂的缓解。比如我们吃饭时候很快乐,那是因为缓解了饥饿,缓解了我们对美食的贪欲之苦。假如这个欲念我们并未满足,它就是痛苦的。
又如富有的快乐,不过是贫穷的缓解。如果金钱真的能够带来快乐,那么就不该有那么多有钱的人自杀。他们太痛苦了,以至于认为相比之下死亡或许更快乐。当然相比较而言,贫穷更让人痛苦,这也是事实。
人们绝大多数寻求的快乐都是如此。寻求痛苦的解脱。
佛法则不然。佛法探求的是这个痛苦的根源在何处。假如这个根源没有找到,那么痛苦就会源源不断地产生。即使有短暂的缓解,就是我们说的快乐,也无法永远保留。
痛苦是如何来的?它是从一个误会来的。从一个错误的认知而来。佛法叫这个为无明 。《圆觉经》 讲: 云何无明。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犹如迷人四方易处。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譬彼病目见空中花及第二月。善男子。空实无花。病者妄执。由妄执故 。
我们错误地认为这个身体就是“我”,而我们能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尝到的,想到的。就是我们的心。这身心相加就构成了“我”。这个“我”就成了最为切实的依靠。有了“我”的认知,接下来自然就会有了“我所拥有的”就是“我所”。我所喜欢的、我愤恨的、我反对的、支持的、我相信的、不相信的等等。这都是“我所”。
有了这两点。我和我所。一切痛苦就产生了。经云: 计我我所,造集诸业,受生死苦 。我喜欢的,但得不到,就会痛苦。“我”想拥有娇、妻美眷,但得不到,就会痛苦,甚至痛不欲生。“我”仇恨什么,却无法毁灭之,就会痛苦。甚至这一切我都厌倦了,想找个法子能够让自己不痛苦,想成佛成仙,追求不止,一样产生痛苦。
这是一切痛苦的根源。这种痛苦如果能够暂时缓解一下,就是我们称为的欢乐了。当然这个欢乐难以持久,不会永恒。因为这不是真正的欢乐。真正的欢乐应该是如同金刚一般,坚固不坏的。真正的快乐不假他求,本来既有,无人能夺,不会增减,恒久不坏。如果需要借者什么努力、什么条件才能实现,那么肯定不是什么真正的快乐。
真正的快乐一定是本来就有的,而且不会变异,否则就又会变成了痛苦的缓解。
如果真的有这种快乐,而且是我们本来就有的,那么它在何处,我们如何体会不到呢?
这是因为我们建立了一个有效的屏障。把快乐障碍了。我们用“我”和“我所”把本来就有的快乐给阻碍了。如同拥有无数财富的人,却拒不认为自己是这些财富的主人。我们错误的认可了一个身体和心灵、于是放弃了原本圆满无上的快乐。
或许有人会说,真的吗?这个快乐真得由我们的五欲更快乐吗?真的比美味、(男、欢、女、爱)、财富珠宝更令人快乐?是的。这个快乐比前面说的一切五欲快乐来的更好,更完美。因为它没有限制、没有负累、是自由的、没有开始和终结,圆满无缺、永恒不变。而且不会带来一丝痛苦。
这个快乐是难以用语言描绘的。更是我们还背负着种种阻碍和枷锁的时候无法想象的。就如经典中讲的: 何况 能以有思惟心,测度如来圆觉境界 。但可以保证的是这个快乐源泉绝对要比言语所能形容、允诺的一切都更加完美,更加圆满。
虽然这个世界还不时有那么些许快乐让我们感受,可是你是不是不知为什么还会觉得:真的受够了。这里简直就是如同着火的房子一样令人不安和痛苦。我们该如何解脱这种痛苦,并获得真正的快乐呢?
释迦牟尼佛为我们非常清楚地指示了直捷的方法: 永断无明,方成佛道 。断除“我”和“我所”,清除这个凭空设置的障碍,那么真实本性就在这里,丝毫未动。
如何断除呢?这个障碍是凭空设立,并无真实可循,本来没有,本自虚幻。如同空中幻化的花朵,本来就不存在 。《占察善恶业报经》 讲: 如幻,如化,如水中月,如镜中像,如乾闼婆城,如空谷响,如阳焰,如泡,如露,如灯,如目曀,如梦,如电,如云 。 都是变幻不定、虚幻不实的。
对治这个虚幻不实的障碍我们该怎么做呢?释迦牟尼佛告诉大家: 知幻即离 。你只要知道它、观察它、了解它。认识到它的性质本不存在,不是真实。自然后面会远离这幻化的一切。远离这幻化所带来的一切影响。自然而然逐步摆脱它。
我们平时很在意“我”的思想。它这样想,我们就这样,它推理我们就承认、他忆念我们就重视、它渴望我们就认同。这一切我们只要了解观察,认识它、远离它。不支持它、不认可、不认同,甚至不在意它。枷锁会逐渐脱落。一切自然显现。
唯心识观 中地藏菩萨讲: 于一切时一切处,随身口意有所作业,悉当观察,知唯是心。乃至一切境界,若心住念,皆当察知 ………… 当应如是守记内心,知唯妄念,无实境界,勿令休废,是名修学唯心识观 。
在一切时间、一切地点,随我们身口意所有造作,都应该观察、追究其从何而来。我们会发现这一切都源于自己的心念。所有境界的苦乐、悲欢都来源于心念。否则不会有人看圆月而伤感,有人看圆月而心悦。凡是我们内心的所有心念、感受、思维、判断,我们都一一审视。
随时问我在想什么?感受什么?慢慢就会知道这一切不过是虚幻不实的妄念,因为它随时变化、随生随灭、生灭不已。根本没有一个永恒、固定。
未完待续。
【转自地藏论坛 禅净双修无上宝(4)-金刚大乐】

慈悲智慧是佛教的大义。不依靠神和鬼,通过自我的改变,提升心灵。拒绝杀生,偷盗,邪淫,欺诈,酗酒,是维护社会平安和睦的基础。拒绝内心的贪欲,嗔恨和愚痴,是通向圣者的心境。“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如果更多的人认识到这些道理,不仅人人内心可以获得平静自在和幸福,而且让社会变得更为美好。

因为佛祖大慈大悲,看到南阎浮提众生受苦便如箭穿心。
南无本师释迦摩尼佛曾在我们娑婆世间示现无数次的成佛和涅磐,还化身成白衣、僧人、佛陀、山河大地,就为了广度有缘众生。

为了众生的解脱。

宗教(佛教、道教)成为正统科学里面的传统文化,甚至哲学,像现在的好多大学都开有宗教哲学课程,它们宣扬的理论教义是真的。


佛教宣扬什么思想
当然,玄奘之所以没能直接向西南行到印度,而是取道西域,西亚,再到印度,也是因为印度自古与中国隔绝的缘故。这也可以帮我们了解“藏传佛教”与“汉传佛教”之不同:“藏传佛教”主要由佛教的发源地尼泊尔传入,但很久以来,西藏高原和中原都是隔绝的,直至唐朝,才开始与中原有比较亲密的来往,而这时...

佛教最根本的宣扬的是什么?
一、有原因就有结果。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二、明“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给所有生命快乐,除所有生命痛苦。

根据材料概述佛教宣扬的内容是什么?
众善奉行 诸恶莫作 自净其意 是诸佛教

佛教宣扬众生平等,为何还要向佛祖拜呢?
儒家都说: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佛教也如是。这样,我们如何不感激呢?如此深恩,纵然粉身碎骨,也难报佛大恩啊!故佛家说“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就是要效仿佛祖,报佛大恩。我们觉悟快乐,也要让众生觉悟快乐。清明节,我们拜祭父母、先祖,难道不是慎终追远吗?父母给了我们肉身,生了...

佛教的始祖是释迦牟尼,佛教所宣扬的因果报应认为:__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 万法皆空,因果不空!人不论做了什么,都要自己去承担负责

佛教宣扬的因果业力报应,有没有普世价值或者现实意义,请举例说明或者具 ...
人类在环境——自然、社会、身心中,常觉到受有某种力量的限制或支配,不是自己所能转移与克服的,于是想像有大力者操纵其间,是神力,是天命等。佛教却觉得这是可能改变的,可以从自己身心合于因果事理的努力中完成。佛陀使业力从神秘的祭祀与咒术中解放出来,使人类合理的行为,成为改善过去、开拓未来...

蒙古藏传佛教和西藏藏传佛教的区别?
灵帝时有印度竺佛朗也在洛阳宣讲佛教,并著有《牟子理惑论》主张佛教思想与中国文化调和。佛经的翻译最著名的是印度名僧鸠摩罗什。具传当时为了把印度名僧鸠摩罗什请来宣扬佛教,还发生过几次战争,征灭了几个国家。早在秦朝,中原人们对佛教是一种什么东西还不太清楚,只是听西方来的人说佛教是可以渡人进极乐世界,...

佛教产生于哪个国家?它宣扬什么思想?它是怎样传入中国的?
佛教 产生印度 哈哈 宣扬的是教育人生 该如何做人 这是我认为最主要的 怎么传入中国的 大概在佛灭五百年到一千五百年期间,佛教逐渐从印度往北经过北印度的迦尸弥罗,就是现在的克什米尔、犍陀罗这一带,然后再往北传,传到中亚,之后,再经过现在的阿富汗、哈萨克斯坦这一带,然后经过中国的新疆,沿着...

想知道佛教知识!
有宗又称“瑜珈宗”是针对空宗来的,认为不能象空宗那样讲,不是一切皆空,佛还是真的、有的。有宗宣扬“万法唯识”的教义,认为一切客观事物都是佛性的表现,最终也都要归到佛性一来,主张的是唯心主义的主观意识论。 传说龙树是大乘佛教的祖师,他不仅创立了大乘空宗,而且还把佛教某些教义和婆罗门教的某些教义...

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反对等级制度认为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的人生一切的苦恼...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即众生平等;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取蕴;一切苦恼源于无明、执着,住相。

韶山市18091002555: 为社么要宣传佛教的教义
帛终硫糖: 因为佛教倡导人的都是与人为善,诸恶莫作的思想理论.

韶山市18091002555: 佛教为什么要宣传众生平等?
帛终硫糖: 佛教讲的是永恒的绝对真理,是人人皆可亲自验证之法.也即真心如来藏,如来藏也就是第八识,而每一众生都有独一无二的第八识.世界纷繁复杂、千差万别,众生个个都有区别,但这些无非是幻相,都是有生有灭虚妄不实之法,因其皆是由第八识所生所显.而第八识的本体却是永恒不变的,众生皆有,完全相同,平等极平等,故说众生平等.南无阿弥陀佛!

韶山市18091002555: 佛教为什么要宣扬众生平等 -
帛终硫糖: 前面几位说的都对,但是还有一个原因是佛教创立时印度种姓制度使百姓苦不堪言,佛教的众生平等就是在这个社会背景下产生的.

韶山市18091002555: 佛教为何着重宣扬“众生平等” -
帛终硫糖: 可是佛教没有特别宣扬“众生平等”啊,佛教重点是摄心之戒定慧三学.宣扬慈悲,是世间法,乃是针对人的贪欲,对于已经不贪的人就不跟他再讲慈悲了,而是开讲自性涅盘(第一义).因时因地因人而异,不存在着重宣扬.那是民间活动家的作为.当时还是此时,若是当时,应该跟婆罗门等级制度造成生产力落后有关,如果说现在,那是因为末法时期嘛只能讲这个,第一义教法久已失传,千年来本院还没人练成.

韶山市18091002555: 佛教的主要教义是宣扬"众生平等",请从佛教产生时该国社会制度特点分析其主要目是什么? -
帛终硫糖:[答案] 佛教产生于封建社会,等级制度森严,社会上层占据着社会的主要资源,而社会下层老百姓苦不堪言.统治者为了促进社会的发展,减少社会矛盾,通过推行佛教来让广大人民相信永生,甘心忍受现实的痛苦,而把希望寄托在来世.而劳苦大众面对天...

韶山市18091002555: 佛家为什么宣扬向善?
帛终硫糖: 行善得福,作恶得祸,世人皆愿意得福而不愿意得祸

韶山市18091002555: 我想要一些佛教宣传的目的是什么? -
帛终硫糖: 宣传佛法是劝人向善,也是法布施,功德无量

韶山市18091002555: 佛教主要的教义 -
帛终硫糖: 佛教的基本教义主要有: 1、缘起 “缘起”即“诸法由因缘而起”.简单地说,就是一切事物一切现象的生起,都是相对的互存关系和条件,离开关系和条件,就不能生起任何一个事物或现象.因缘一般地解释,就是关系和条件.缘起的定义是...

韶山市18091002555: 佛教教义的最主要宗旨是什么啊? -
帛终硫糖: 佛教教义的宗旨是以四蒂说为核心,即“苦、集、灭、道”.通过八正道达到无欲境界.这种境界称为“涅磐”.实现涅磐的人就可以避免再生轮回而从凡间痛苦中解脱.

韶山市18091002555: 佛教的基本教义是什么/佛教的基本教义是什么 -
帛终硫糖: 佛教的基本教义,主要是:缘起、法印、四谛、八正道、十二因缘、因果业报、三界六道、三十七道品、涅盘,以及自成一体的密宗法义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