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州神童》全文理解

作者&投稿:盍甘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饶州神童》的解释~

北宋元丰年间,饶州有位神童,叫朱无赐,因从小就能熟读经书而做了官。于是,当地所有有孩子的人家全都逼着家里的小“神童”熟读《五经》。但孩子生性好玩,不肯好好背记。父母们把这些神童一个个都放进竹篮,吊上树梢,使其玩耍不成。结果,饶州的许多孩子因为不具备神童的料性而被活活逼死.是可笑还是可悲?

饶州神童

原文:
饶州自元丰末,朱天锡以神童得官,俚俗争慕之。小儿不问如何,粗能念书,自五、六岁,即以次教之五经,以竹篮坐之木杪,绝其视听。教者预为价,终一经,偿钱若干,昼夜苦之。中间此科久废,政和后稍复,于是亦有偶中者。流俗因言饶州出神童。然儿非其质,苦之以至死者,盖多于中也。

译文:
北宋元丰年间,饶州朱天锡凭借神童试而得到了(一个)官职,民间的百姓都很羡慕他。小孩无论怎么样,大概能念书时,从五、六岁,就分次教他们读《五经》。把竹篮吊在树梢上让他们坐在里面,断绝他们与外界的交流(为了让他们专心读书)。教书的人就预先商量好教书的价钱,每教完一种经书,(家长)就给他们一些钱,孩子就白天黑夜苦读。在这期间神童科一度被废除,可是宋朝政治恢复后又逐渐恢复了,因此也有偶然考中的小孩,民间便流传饶州出神童。然而许多小孩都不是读书的料,苦读直到死去的孩子,比起考中(通过)的孩子大概要多得多。

解释:
元丰:宋神宗年号
神童:指应神童试。宋代科举考试有神童科,赴考者称应神童试
俚俗争慕之 俚俗:世俗之人 慕:羡慕,爱慕
粗:大概,差不多
五经:指儒家推崇的五本经典著作(《诗》、《书》、《易》、《礼》、《春秋》)
杪:树梢
绝:断,切断,断绝
终:终了,完毕,结束
盖多于中也 中:指考中做官(即:考试通过的,指代:小孩)(虽然为官,但因年幼,实际上是不让他们去治理民政的)
此科:指专考幼童背诵经书的“神童科”

道理:
对于培养神童,不能揠苗助长,扼杀了儿童的天性。这样做实在是危害极大的。

全文翻译:饶州从元丰末年时,有个叫朱天锡的小孩儿凭借神童得到了一个官位,民间的百姓都很羡慕他。小孩不论怎么样,大概能念书时,从五、六岁,就分次教他们读《五经》,把竹篮吊在树梢上让他们坐在里面,断绝他们与外界的交流。

在这期间,神童科被废除了好长时间,政和年间后又重新逐渐恢复,因此也有偶然考中的小孩。民间就流传饶州出神童。然而许多小孩不是读书的料,苦读到死的孩子,比起考中的孩子要多得多。

原文:饶州自元丰末,朱天锡以神童得官,俚俗争慕之。小儿不问如何,粗能念书,自五六岁即教之《五经》,以竹篮坐之木杪,绝其视听。中间此科久废,政和后稍复,于是亦有偶中者。流俗因言饶州出神童。然儿非其质,苦之以至死者,盖多于中也。

出处:出自北宋元丰年间朱天锡的《饶州神童》。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封建社会里重视对神童的培养。早在汉朝,在最高学府“大学”里读书的年龄在12岁以下的孩子,被称为“圣童”、“奇童”。

唐朝实行科举考试,特设“童科”,年龄在10岁以下的,只要读通一本儒家经典著作,经过考试合格的,就给予“出身”——不再是平民了。虽名为“官”,但因年龄小,实际上是不让他们去治民的。宋朝一度废除“童科”,但后来又恢复了。



饶州自元丰末,朱天锡以神童得官,俚俗争慕之。小儿不问如何,粗能念书,自五六岁即教之《五经》,以竹篮坐之木杪,绝其视听。教者预为价,终一经偿钱若干,昼夜苦之。中间此科久废,政和后稍复,于是亦有偶中者。流俗因言饶州出神童。然儿非其质,苦之以至死者,盖多于中也
北宋元丰年间,饶州朱天锡凭借神童试而得到了一个官职,世俗之人都很羡慕他。不论小孩们天资怎么样,大约能读书时,从五、六岁起,就教他们读五经。让孩子坐在竹篮里,挂在树梢上,断绝他们与外界的联系。教书的人就预先商量好教书的价钱,每教完一本经书,家长就给他们一些钱,孩子就白天黑夜苦读。在这期间神童科一度被废除,可是宋朝政治恢复后又逐渐恢复了,因此也有偶然考中的小孩,民间便流传饶州出神童。然而许多小孩都不是读书的料,苦读到死的孩子,比考中做官的孩子大概要多得多。

北宋元丰年间,饶州朱天锡凭借神童试而得到了一个官职,世俗之人都很羡慕他。不论小孩们天资怎么样,大约能读书时,从五、六岁起,就教他们读《五经》。让孩子坐在竹篮里,挂在树梢上,断绝他们与外界的联系。教书的人就预先商量好教书的价钱,每教完一本经书,家长就给他们一些钱,孩子就白天黑夜苦读。在这期间神童科一度被废除,可是宋朝政治恢复后又逐渐恢复了,因此也有偶然考中的小孩,民间便流传饶州出神童。然而许多小孩都不是读书的料,苦读到死的孩子,比考中做官的孩子大概要多得多。

http://baike.baidu.com/view/2537190.htm

原文:    
饶州自元丰末,朱天锡以神童得官,俚俗争慕之。小儿不问如何,粗能念书,自五六岁即以次教之《五经》,以竹篮坐之木杪,绝其视听。教者预为价,终一经偿钱若干,昼夜苦之。中间此科久废,政和后稍复,于是亦有偶中者。流俗因言,饶州出神童。然儿非其质,苦之以至死者,盖多于中也。   
译文:    
北宋元丰年间,饶州朱天锡凭借神童试而得到了一个官职,世俗之人都很羡慕他。不论小孩们天资怎么样,大约能读书时,从五、六岁起,就教他们读《五经》。让孩子坐在竹篮里,挂在树梢上,断绝他们与外界的联系。教书的人就预先商量好教书的价钱,每教完一本经书,家长就给他们一些钱,孩子就白天黑夜苦读。在这期间神童科一度被废除,可是宋朝政治恢复后又逐渐恢复了,因此也有偶然考中的小孩,民间便流传饶州出神童。然而许多小孩都不是读书的料,苦读到死的孩子,比考中做官的孩子大概要多得多。
道理:    
对于孩子的教育,要符合他们的身心特点。因材施教,不要拔苗助长。


《饶州神童》全文理解
全文翻译:饶州从元丰末年时,有个叫朱天锡的小孩儿凭借神童得到了一个官位,民间的百姓都很羡慕他。小孩不论怎么样,大概能念书时,从五、六岁,就分次教他们读《五经》,把竹篮吊在树梢上让他们坐在里面,断绝他们与外界的交流。在这期间,神童科被废除了好长时间,政和年间后又重新逐渐恢复,因此也...

饶洲神童的翻译
译文 北宋元丰年间,饶州有位神童,叫朱无赐,因从小就能熟读经书而做了官。于是,当地所有有孩子的人家全都逼着家里的小“神童”熟读《五经》。但孩子生性好玩,不肯好好背记。父母们把这些神童一个个都放进竹篮,吊上树梢,使其玩耍不成。不少家长还请来家教,孩子背完一经,先生就能得到孩子父...

古文 翻译
放眼远眺,天空辽阔无边可以尽情的极目瞭望;敞开衣襟感觉大海对我也敞开了胸怀。目光所及,到处是山色美景,翩翩云影飞越长江而来。生在人世间渐渐感觉身心都已满足了(这一句意思拿不准),一生的一切都可以寄托在这一杯酒中了。清风拂过多景楼,如在梦中,这感觉应该跟在周穆公的穆王台上相似吧。

请问以下文言文的精确翻译?
译文: 北宋元丰年间,饶州朱天锡凭借神童试而得到了(一个)官职,民间的百姓都很羡慕他。小孩无论怎么样,大概能念书时,从五、六岁,就分次教他们读《五经》。把竹篮吊在树梢上让他们坐在里面,断绝他们与外界的交流(为了让他们专心读书)。教书的人就预先商量好教书的价钱,每教完一种经书,...

饶州神童的重点句子翻译
1.以竹篮坐之木杪,绝其视听.翻译:让孩子坐在竹篮里,挂在树梢上,断绝他们与外界的联系.2.苦之以至死者,盖多于中也。翻译:苦读到死的孩子,比考中做官的孩子大概要多得多文中有2句话直接指明造成小儿"苦之至死者盖多也"的原因:1.昼夜苦之 2.俚俗争慕之 ...

南汇区中考文言文神童译文
粤中部的庄有恭,幼年既有神童的名声。(他的)家在镇粤将军署旁边,有一次放风筝玩耍,(风筝)恰好落到将军署的内院中,庄有恭直接进入要求归还。所有衙役都认为他岁数小而忽略了他,没有来得及阻挡他进入。将军正好和客人下棋,看到他精神状态与众不同,急促喝问他说:“小孩从哪来的?”庄有恭...

几篇文言文的翻译和寓意啊
北宋元丰年间,饶州有位神童,叫朱无赐,因从小就能熟读经书而做了官。于是,当地所有有孩子的人家全都逼着家里的小“神童”熟读《五经》。但孩子生性好玩,不肯好好背记。父母们把这些神童一个个都放进竹篮,吊上树梢,使其玩耍不成。结果,饶州的许多孩子因为不具备神童的料性而被活活逼死.是...

于是亦有偶中者的中是什么意思?
饶州神童 饶州自元丰①末朱天锡以神童得官,俚俗② 争慕之。小儿不问如何,粗③能念书,自五六岁,即以教之五经④,以竹篮坐之木杪⑤,绝其视听。教者预为价,终一经,偿钱若干,昼夜苦之。 中间此科⑥久废,政和后稍复,于是亦有偶中者。流俗因言饶州出神童。然儿非其质,苦之以至死者,盖...

文言文神童秒对翻译
6. 文言文《神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原文翻译 北宋元丰年间,饶州有位神童,叫朱天锡,因从小就能熟读经书而做了官。民间的百姓都羡慕他。于是,当地所有孩子不管怎么样,大致能念书时,人家全都逼着家里的小“神童”熟读《五经》。但孩子生性好玩,不肯好好背记。让孩子坐在竹篮里,挂在树上,...

饶州神童原文
他们因为家长的过度期待和逼迫,甚至有许多不幸苦读至死。这样的悲剧相比那些成功考中的神童,发生的频率要高得多。其中,有两个关键因素加剧了这种苦读的现象:一是日夜不断的苦读,二是周围社会的盲目羡慕。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饶州儿童的悲惨命运,他们的苦难远超过那些真正通过神童试的孩子。

湘东区13853603071: 文言文《神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原文:饶州自元丰末,朱天锡神童得官,俗俚争慕之.小儿不问如何,粗能念书,自五六岁即教之《五经》,以竹篮坐之木... -
陶贫丁硼:[答案] 原文翻译 北宋元丰年间,饶州有位神童,叫朱天锡,因从小就能熟读经书而做了官.民间的百姓都羡慕他.于是,当地所有孩子不管怎么样,大致能念书时,人家全都逼着家里的小“神童”熟读《五经》.但孩子生性好玩,不肯好好背记....

湘东区13853603071: 《饶州神童》全文理解 -
陶贫丁硼: 原文:饶州自元丰末,朱天锡以神童得官,俚俗争慕之.小儿不问如何,粗能念书,自五六岁即以次教之《五经》,以竹篮坐之木杪,绝其视听.教者预为价,终一经偿钱若干,昼夜苦之.中间此科久废,政和后稍复,于是亦有偶中者.流俗...

湘东区13853603071: 《饶州神童》的解释 -
陶贫丁硼: 北宋元丰年间,饶州有位神童,叫朱无赐,因从小就能熟读经书而做了官.于是,当地所有有孩子的人家全都逼着家里的小“神童”熟读《五经》.但孩子生性好玩,不肯好好背记.父母们把这些神童一个个都放进竹篮,吊上树梢,使其玩耍不成.结果,饶州的许多孩子因为不具备神童的料性而被活活逼死.是可笑还是可悲?

湘东区13853603071: 饶州神童 文言文饶州神童 饶州自元丰末朱天锡神童得官,俗俚争慕之.小儿不问如何,粗能读书,自五六岁即教之,以竹篮坐之木杪,绝其视听.教者预为... -
陶贫丁硼:[答案] 翻译是:北宋元丰年间,饶州有位神童,叫朱天赐,因从小就能熟读经书而做了官.于是,当地所有有孩子的人家全都逼着家里的小“神童”熟读《五经》.但孩子生性好玩,不肯好好背记.父母们把这些神童一个个都放进竹篮,吊上树...

湘东区13853603071: 饶州神童 文言文 -
陶贫丁硼:[答案] 翻译是:北宋元丰年间,饶州有位神童,叫朱天赐,因从小就能熟读经书而做了官.于是,当地所有有孩子的人家全都逼着家里的小“神童”熟读《五经》.但孩子生性好玩,不肯好好背记.父母们把这些神童一个个都放进竹篮,吊上树...

湘东区13853603071: 饶州神童 -
陶贫丁硼: 原文 饶州自元丰末,朱天锡以神童得官,俚俗争慕之.小儿不问如何,粗能念书,自五六岁即教之《五经》,以竹篮坐之木杪,绝其视听.教者预为价,终一经偿钱若干,昼夜苦之.中间此科久废,政和后稍复,于是亦有偶中者.流俗因言饶...

湘东区13853603071: 饶洲神童的翻译 -
陶贫丁硼: 是饶州神童原文:饶州自元丰末,朱天锡以神童得官,俚俗争慕之.小儿不问如何,粗能念书,自五、六岁即以次教之五经,以竹篮坐之木杪,绝其视听.教者预为价,终一经偿钱若干,书夜苦之.中间此科久废,政和后稍复,于是亦有偶中...

湘东区13853603071: (五) 饶州神童 饶州自元丰①末朱天锡以神童得官,俚俗② 争慕之.小儿不问如何,粗③能念书,自五六岁,即以教之五经④,以竹篮坐之木杪⑤,绝其视... -
陶贫丁硼:[答案] (五)饶州神童1. C2. 流俗因言/饶州出神童.3. (1) 白天黑夜(让这些小孩) 苦读.(2) 然而许多小孩不是读书的料,苦读到死的孩子,比起考中的孩子要多得多.4. 文中培养儿童的做法是揠苗助长,扼杀了儿童的天性 实在是危害极大.[参考译文]饶...

湘东区13853603071: 神童 饶州①自元丰②末,朱天锡以神童③得官,俚俗④争慕之.小儿不问如何,粗⑤能念书,自五六岁即教之《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朱天锡以神... -
陶贫丁硼:[答案]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2、(4分,各2分)(1)获得,得到 (2)D 13、(2分)让孩子坐在竹篮子里挂在树梢上,隔断他们与外界的联络(以使他们能够一心读经). 14、(4分,各2分)(1)俚俗争慕之 (2)昼夜苦之 15、(3分)如:对孩子进行教育要符合他...

湘东区13853603071: 请问以下文言文的精确翻译?
陶贫丁硼: http://baike.baidu.com/view/2537190.htm?fr=ala0_1 译文: 北宋元丰年间,饶州朱天锡凭借神童试而得到了(一个)官职,民间的百姓都很羡慕他.小孩无论怎么样,大概能念书时,从五、六岁,就分次教他们读《五经》.把竹篮吊在树梢上让...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