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寄辛幼安和见怀韵原文_翻译及赏析

作者&投稿:种凤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老去凭谁说。看几番、神奇臭腐,夏裘冬葛。父老长安今余几,后死无仇可雪。犹未燥、当时生发。二十五弦多少恨,算世间、那有平分月。胡妇弄,汉宫瑟。 树犹如此堪重别。只使君、从来与我,话头多合。行矣置之无足问,谁换妍皮痴骨。但莫使、伯牙弦绝。九转丹砂牢拾取,管精金、只是寻常铁。龙共虎,应声裂。——宋代·陈亮《贺新郎·寄辛幼安和见怀韵》 贺新郎·寄辛幼安和见怀韵 老去凭谁说。看几番、神奇臭腐,夏裘冬葛。父老长安今余几,后死无仇可雪。犹未燥、当时生发。二十五弦多少恨,算世间、那有平分月。胡妇弄,汉宫瑟。
树犹如此堪重别。只使君、从来与我,话头多合。行矣置之无足问,谁换妍皮痴骨。但莫使、伯牙弦绝。九转丹砂牢拾取,管精金、只是寻常铁。龙共虎,应声裂。 励志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年华老去我能向谁诉说?看了多少世事变幻,是非颠倒!那时留在中原的父老,活到今天的已所剩无几,年青人已不知复仇雪耻。如今在世的,当年都是乳臭未干的婴儿!宋金议和有着多少的悔恨,世间哪有南北政权平分土地的道理。胡女弄乐,琵琶声声悲。
树也已经长得这么大了,怎堪离别。只有你(辛弃疾),与我有许多相同的见解。我们天各一方,但只要双方不变初衷,则无须多问挂念。希望不会缺少知音。炼丹一旦成功,就要牢牢拾取,点铁成金。龙虎丹炼就,就可功成迸裂而出。

赏析

陈亮在作词中善于用典使事,这使他的作品能在有限的篇幅里大大增加内容。他运用历史典故,不同于其他词作者,有其独特的方法,那就是不拘限于原来的历史故事,而是取其一个侧面,死事活用,以衬托自己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因此,读他的词,必须反复揣摩,才能领略其深刻的涵义。这首词就是这样。

词的上片主旨在于议论天下大事。首句“老去凭谁说”,写知音难觅,而年已老大,不惟壮志莫酬,甚至连找一个可以畅谈天下大事的同伴都不容易。词人借此一句,引出以下的全部思想和感慨。他先言世事颠倒变化,雪仇复土无望,令人痛愤;下片则重叙友谊,二人虽已老大,但从来都是志同道合的,今后还要互相鼓励,坚持共同主张,奋斗到底。

上片先借《庄子·知北游》中“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和《淮南子》所说的“冬日之葛”、“夏日之裘”来指说世事的不断反复变化,并且,越变越颠倒错乱,越变对国家越不利,人们日渐丧失了收复失地的希望。控诉了南宋朝廷的是非不分。朝廷数十年偏居江南,不图恢复,对人们心理有极大的麻痹作用。经历过“靖康之变”的老一辈先后谢世,后辈人却从“生发未燥”的婴孩时期就习惯于南北分立的现状,并视此为固然,他们势必早已形成了“无仇可雪”的错误认识,从而彻底丧失了民族自尊心和战斗力。这才是令人忧虑的问题。上片最后四句,重申中原被占,版图半入于金之恨。词以“二十五弦”之瑟,兼寓分破与悲恨两重意思。《史记·封禅书》记:“太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一如圆月平分,使缺其半,同是一大恨事。末再以“胡妇弄,汉宫瑟”,承上“二十五弦”,补出“多少恨”的一个例证。汉、胡代指宋、金。而说汉宫瑟为胡妇所弄,又藉以指说汴京破后礼器文物被金人掠取一空的悲剧。《宋史·钦宗本纪》记载靖康二年(1127年)四月,金人掳徽、钦二帝及皇后、太子北归,宫中贵重器物图书并捆载以去,其中就有“大乐、教坊乐器”一项。只提“胡妇弄,汉宫瑟”,就具体可感而又即小见大地写出故都沦亡的悲痛,则“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的愤慨自在其中,同时对南宋朝廷屡次向金人屈躬卑膝,恢复大业坐失良机的现实,也就有所揭露、鞭挞。读到这里,再回头去看“老去凭谁说”一句,益感词人一腔忧愤,满腹牢骚,都是由此而发的。

下片转入抒情。所抒之情正与上片所论之事相一致。词人深情地抒写了他与辛弃疾建立在改变南宋屈辱现实这一共同理想基础上的真挚友谊。过片一句“树犹如此堪重别”,典出《世说新语·言语》。东晋桓温北征时,见当年移种之柳已大十围,叹息道:“木犹如此,人何以堪!”“堪重别”即“岂堪重别”,陈、辛上饶一别,实成永诀,六年之后,即绍熙四年(1127年),陈亮就病逝了。虽然他当时无法预料这点,但相见之难,却在意料之中。这一句并非突如其来,而是上承“老去凭谁说”自然引出的。下句“只使君、从来与我,话头多合”,又正是对岂“堪重别”原因的解释,也与词首“老去”一句遥相呼应。这句正面肯定只有辛弃疾才是最能理解他的唯一知己。据辛词《虞美人》题下小序记,此次陈亮别后,弃疾曾追赶到鹭鹚林,因雪深路滑无法前进,才悻悻而归。“行矣置之无足问”一句,就是针对这件事宽慰这个远方友人的,也是回答对方情深意切的相思。句后缀以“谁换妍皮痴骨”,意为自己执著于抗金大业,尽管人们以“妍皮痴骨”相看待,终不想去改变它了。“妍皮痴骨”出自《晋书·慕容超载记》。谚云‘妍皮不裹痴骨’,妄语耳。”谚语原意本谓:仪表堂堂者,其内心必不愚蠢。姚兴以为慕容超虽貌似聪隽,而实则胸无智略,便说谚语并不正确,对慕容超的行动也不限制。词人借此来说明,即使世人都说他们是“妍皮裹痴骨”,遭到误解和鄙视,他们的志向也永不会变。正因为如此,他们的友情乃愈可贵,所以就自然地发而为“但莫使伯牙弦绝”的祝愿,将两人的友情跟抗金的共同志向联系到一起,使这种感情升华到圣洁的地步。然后,话题一转,写出“九转丹砂牢拾取,管精金只是寻常铁”。以“九转丹砂”与辛弃疾共勉,希望能经得起锻炼,使“寻常铁”炼成“精金”,为国家干一番事业。这两句至理名言,实际说的还是救国之道。

创作背景

陈亮(1143—1194)原名汝能,后改名陈亮,字同甫,号龙川,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婺州以解头荐,因上《中兴五论》,奏入不报。孝宗淳熙五年,诣阙上书论国事。后曾两次被诬入狱。绍熙四年光宗策进士第一,状元。授签书建康府判官公事,未行而卒,諡号文毅。所作政论气势纵横,词作豪放,有《龙川文集》《龙川词》,宋史有传。

陈亮

水天空阔,恨东风不惜世间英物。蜀鸟吴花残照里,忍见荒城颓壁。铜雀春情,金人秋泪,此恨凭谁雪?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属扁舟齐发。正为鸥盟留醉眼,细看涛生云灭。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冲冠发。伴人无寐,秦淮应是孤月。——宋代·邓剡《酹江月·驿中言别》

酹江月·驿中言别

水天空阔,恨东风不惜世间英物。蜀鸟吴花残照里,忍见荒城颓壁。铜雀春情,金人秋泪,此恨凭谁雪?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
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属扁舟齐发。正为鸥盟留醉眼,细看涛生云灭。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冲冠发。伴人无寐,秦淮应是孤月。 爱国励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清代·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

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古诗三百首 , 国小古诗 , 励志早教古诗100首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十载长安得一第,何须空腹用高心。——唐代·李绅《答章孝标》

答章孝标

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
十载长安得一第,何须空腹用高心。 哲理励志




贺新郎寄辛幼安和见怀韵与辛弃疾的京口北固亭咏怀在抗金情感上有何不...
《贺新郎寄辛幼安和见怀韵》是南宋词人陈亮所做的一首词,这首词上阕表现了作者壮志难酬,却已经年华老去,从“犹未燥,当时生发”可以看出,下阕表现了勉励辛弃疾的言语,表现了他们的知己之情。

男儿当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出自辛弃疾的哪一首词
作者和陈亮纵谈天下大事,议论抗金复国,极为投契。陈亮在带湖住了十天,又同游鹅湖(山名,在江西铅山县东北)。后来,陈亮因朱熹失约未来紫溪(地名,在江西铅山县南),匆匆别去。辛弃疾思念陈亮.曾先写《贺新郎》一首寄给陈亮。陈亮很快就和了一首《贺新郎·寄辛幼安和见怀韵》。辛弃疾见到陈亮...

陈亮最著名的十首诗
陈亮最著名的十首诗有:《念奴娇登多景楼》《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水龙吟·春恨《贺新郎·寄辛幼安和见怀韵》《梅花》《虞美人·东风荡飏轻云缕》《贺新郎·怀辛幼安用前韵》《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一丛花·溪堂玩月作》《南乡子·风雨满苹洲》。《念奴娇·登多景楼》原文:危楼...

贺新郎·酬辛幼安再用韵见寄赏析
不过,作者的这种幻灭感,却又并非对理想产生了什么怀疑和失望,而是深为人生有限而感到惋惜。但他又不是单纯留恋人生,而是深憾于不能亲见理想的实现。关于这点,在结尾的“淝水破,关东裂”二句中可以得到印证。这里,作者再一次用了他在《念奴娇·登多景楼》一词中已用过的谢安于淝水之战中大破...

10-4.如何理解辛弃疾创作的《贺新郎》(同父见和)的“老大”?
这首词的作者是宋代著名词人辛弃疾。这首词作于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春。这首词的创作,起因于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这是辛弃疾在江西安抚使任上被罢官后,闲居上饶的第八年,虽年届五十,赋闲在家,但未废恢复之志,此时,“陈同甫(陈亮)自东阳来过余,留十日,与之同游鹅湖,且会朱晦庵于紫溪...

辛弃疾贺新郎 老大那堪说 创作背景
作者和陈亮纵谈天下大事,议论抗金复国,极为投契。陈亮在带湖住了十天,又同游鹅湖(山名,在江西铅山县东北)。后来,陈亮因朱熹失约未来紫溪(地名,在江西铅山县南),匆匆别去。辛弃疾思念陈亮.曾先写《贺新郎》一首寄给陈亮。陈亮很快就和了一首《贺新郎·寄辛幼安和见怀韵》。辛弃疾见到陈亮...

带铁的诗句
铸就而今相思错,料当初,费尽人间铁。辛弃疾《贺新郎·把酒长亭说》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辛弃疾《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夜半狂歌悲风起,听铮铮,阵马檐间铁。辛弃疾《贺新郎·用前韵送杜叔高》九转丹砂牢拾取,管精金,只是寻常铁。陈亮《贺新郎·寄辛幼安和见怀韵》天地...

贺新郎寄辛幼安和见怀韵与永遇乐井口北固亭怀古有什么不同?_百度知 ...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有一种忧国忧民,苍凉向上的精神,这是他们的不同

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辛弃疾怎么写的
作者和陈亮纵谈天下大事,议论抗金复国,极为投契。陈亮在带湖住了十天,又同游鹅湖(山名,在江西铅山县东北)。后来,陈亮因朱熹失约未来紫溪(地名,在江西铅山县南),匆匆别去。辛弃疾思念陈亮.曾先写《贺新郎》一首寄给陈亮。陈亮很快就和了一首《贺新郎·寄辛幼安和见怀韵》。辛弃疾见到陈亮...

贺新郎寄辛幼安和见怀韵与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部亭怀古》在抗金情感...
人有各有各的活法,各有各的志向,现代人是这样,古时候的人也是这样,有句话说叫道不同不相谋,所以,在抗金情怀上,他们也有各自的建议和自己的雄心抱负

柯城区19727097987: 贺新郎·寄辛幼安和见怀韵 - 搜狗百科
温之硫酸: 《贺新郎·寄辛幼安和见怀韵》 陈亮老去凭谁说.看几番、神奇臭腐,夏裘冬葛.父老长安今余几,后死无仇可雪.犹未燥、当时生发.二十五弦多少恨,算世间、那有平分月.胡妇弄,汉宫瑟.树犹如此堪重别.只使君、从来与我,...

柯城区19727097987: 谁能帮我翻一下《寄辛幼安和见怀韵》?谢谢!
温之硫酸: 陈亮的这首“老去凭谁说”,就是答辛弃疾那首《贺新郎》原韵的 “老去凭谁说”,写知音难觅,而年已老大,不惟壮志莫酬,甚至连找一个可以畅谈天下大事的同伴都不容易.这是何等痛苦的事! 作者先借《庄子·知北游》中“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和《淮南子》所说的“冬日之葛”、“夏日之裘”来指说世事的不断反复变化,并且,越变越颠倒错乱,越变对国家越不利,人们日渐丧失了收复失地的失望.

柯城区19727097987: 寄辛幼安和见怀韵,求这首词的大致意思. -
温之硫酸: 这首词的作者是陈亮.陈亮与辛弃疾(字幼安)同为南宋前期著名的爱国词人.二人志同道合,意气相投,感情至深,但各以事牵,相见日少.公元1188年(淳熙十五年)冬,陈亮约朱熹在赣闽交界处的紫溪与辛弃疾会面.陈亮先由浙江东阳到江西上饶,访问了罢官闲居带湖的辛弃疾.然后,二人同往紫溪,等候朱熹,在那里盘桓了十日,朱熹竟不至,未能会谈,陈亮只好东归.别后,辛弃疾惆怅怀思,乃作《贺新郎》一首以寄意.时隔五日,恰好收到陈亮索词的书信,弃疾便将《贺新郎》录寄.

柯城区19727097987: 宋词豪放派 -
温之硫酸:[答案] 豪放派:苏轼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念奴娇》(大江东去)等.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 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 陈亮 《念奴娇·登多景楼》《贺新郎·寄辛幼安和见怀韵》 念奴娇 登多景楼 宋·陈 ...

柯城区19727097987: 求诗词《寄幸幼安和见怀韵》 -
温之硫酸: 贺新郎 寄辛幼安,和见怀韵 老去凭谁说?看几番、神奇臭腐,夏裘冬葛!父老长安今余几?后死无仇可雪.犹未燥、当时生发!二十五弦多少恨,算世间、那有平分月!胡妇弄,汉宫瑟.树犹如此堪重别!只使君、从来与我,话头多合.行矣置之无足问,谁换妍皮痴骨?但莫使伯牙弦绝!九转丹砂牢拾取,管精金只是寻常铁.龙共虎,应声裂

柯城区19727097987: 求《贺新郎·寄辛幼安和见怀韵》的译文啊,越纯的越好,大致懂了,还有些字句看的不是很明白. -
温之硫酸: 龙共虎,应声裂

柯城区19727097987: 英语翻译《贺新郎 寄辛幼安和见怀韵》 -
温之硫酸:[答案] 陈亮在作词中善于用典使事,这使他的作品能在有限的篇幅里大大增加内容.他运用历史典故,不同于其他词作者,有其独特的方法,那就是不拘限于原来的历史故事,而是取其一个侧面,死事活用,以衬托自己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因...

柯城区19727097987: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各题.贺新郎寄辛幼安,和见怀韵陈亮    老去凭谁说,看几番、神奇臭腐,夏裘冬葛①.父老长安今余几?后死无仇可雪.犹... -
温之硫酸:[答案] (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题干问“在写作手法和情感表达上有何不同”作答时要分两步分析,一是手法,二是情感.辛弃疾的“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课文中学过,表述的是怀才不遇,这首词结合“只使君、从来与...

柯城区19727097987: “行矣置之无足问”此句何解?《贺新郎.寄辛幼安,和见怀韵》陈亮 -
温之硫酸: 这不仅是宽慰远方友人,也是回答对方情深意切的相思.意思说上次一别之时,辛君行如此之远来送别他已得知,并领其心意,告诉友人无需继续挂念.自己的志向不变,永远执着于抗金大业,尽管人们以“妍皮痴骨”相看待,终不想去改变它了. 、翻译:但我还是远走,毫不粘糊,暂且放下思念,无须多问挂念.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