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觏改字文言文翻译

作者&投稿:底娣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 李觏改字文言文翻译

范文正公守桐庐,始于钓台建严先生祠堂,自为记,其歌词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既成,以示南丰李泰伯。泰伯读之三,叹味不已,起而言曰:“公之文一出,必将名世.某妄意易一字,以成盛美。”公瞿然,握手扣之。答曰:“云山江水之语,于义甚大,于词甚溥,而‘德’字承之,似局促,拟换作‘风’字如何?”公凝坐颔首,殆欲下拜。

译文如下:

范仲淹在桐庐做太守的时候,最早在钓鱼台建了一个严先生祠堂(纪念严光),自己做了一篇记文,文章内说: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写完之后拿给南丰的李泰伯看,李泰伯看了好多遍之后,回味赞叹不止,站起来说:先生的这篇文章写出来之后,必将会在世上成名,我大胆的想(帮你)换一字,使它更完美;范公很高兴的握住他的手请教。(李泰伯)说:云山江水那一句,意义和文字很大很深,用他来修饰“德”字,好象有点局促了,我想把德字换风字,你看怎么样啊?范公坐在那里点头,几乎要下拜!

2. 李觏传翻译

李觏(1009~1059)北宋思想家、诗人.字泰伯,北宋建昌军南城(今属江西)人,南城在盱江边,李觏在此地创建盱江书院,故世称盱江先生.他家世寒微,自称"南城小民".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来学者常数十百人.仁宗皇□初(1049),范仲淹荐为太学助教,后为直讲. 李觏在政治思想方面,反对道学家不许谈"利""欲"的说教,认为"人非利不生"(《原文》),"治国之实,必本于财用"(《富国策》),提出了一些发展经济的法,对王安石变法有直接影响.其诗歌内容,大多涉及政治得失,人民疾苦.构思遣辞,新颖独创,甚至有些奇特,出人意外.他在《论文》诗中写道:"今人往往号能文,意熟辞陈未足云.若见江鱼须恸哭,腹中曾有屈原坟."可见他有意避免"意熟辞陈"而力求生新,别辟蹊径.他作诗师法皮(日休)陆(龟蒙)、以中兴诗道自命.如《获稻》、《乡思》、《苦雨初霁》、《读长恨辞》等诗,清新可诵.《方平》、《璧月》、《梁帝》、《送僧游庐山》、《忆钱塘江》诸绝句,王士□《居易录》以为"风致似义山".但集中通体完善的诗并不很多.李觏的文章实较诗为佳. 《直讲李先生文集》,有《四部丛刊》影明左赞刻本,共37卷,外集3卷前附年谱,后附《门人录》.中华书局新出版的《李觏集》,即据此校点. 李觏自幼聪明好学六七岁始“习字书”,十二岁就能写文章.十四岁父亲去世,母亲“垦阅农事,夜治女功”(《先夫人墓志》),得免冻馁之苦.服丧三年,十七岁始出外游学.二十岁以后,文章渐享盛名.李觏也象其他读书人一样,想通过科举,登上仕途,干一番事业.但是,他在科举仕进的道路上却一再受挫,未能如愿,自叹“生处僻遐,不自进孰进哉!”景佑年间,他步行到京城汴梁(今河南开封),寻求仕进之途,毫无结果而归.次年,参加乡举,又名落孙山.庆历元年(1041),应茂才异等科,有旨召试.李觏入京,又未中选,在京城“忧愁经岁”,抑郁不乡.遭受这几次打击之后,遂无意仕进,隐居著述.南城立学,被聘为郡学之师.创立盱江书院,教授自资. 李觏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一时儒宗”,四方学子前来就学者常数十百人,曾巩、邓润甫等都是他的学生.后得范仲淹、余靖等推荐,皇佑二年(1050),旨授将仕郎,试太学助教.嘉佑二年(1057),用国子监奏,召为太学说书如故.嘉佑四年,令其权同管勾太学.因迁葬祖母,请假还乡.八月卒于家. 李觏是北宋一位重要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他著书立说,大胆创新,在哲学上持“气”一元论观点,认为事物的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在认识论上,承认主观来自观,因此,成为宋代哲学唯物主义学派的先导,在我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李觏还具有比较进步的社会历史观.他卓有胆识地提出功利主义的理论,反对道学家们不许谈“利”言“欲”的虚伪道德观念.他从实际物质利益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根本这一基本观点出发,解释社会历史现象.他认为“治国之实,必本于财用”(《富国策》第一).治理国家的基础,是经济,是物质财富.所以,他反对把实际物质利益和道德原则,即“利”和“义”对立起来.李觏认识到,物质财富多寡不均的症结所在,是土地占有的不合理.为了解决土地,问题他专门写了一篇《平土书》,提出“均田”、“平土”的主张,引经据典,煞费苦心地为统治者提供解决土地问题的历史借鉴.为了拯救北宋日趋贫弱的局面,缓和阶级矛盾,他提出富国、强兵、安民的主张,写了《富国策》、《强兵策》、《安民策》各十篇,阐述自己的见解.李觏哲学上的唯物主义观点和政治上的革新思想,在当时是独树一帜的,为稍后于他的王安石实行变法进行了哲学理论上的准备.由此看来,他的弟子邓润甫等人成为王安石推行新法的得力助手,那就是很自然的了. 李觏不仅是一位思想家,而且还是一位著作家.他主张文以经世、致用为贵,所以他的文章内容比较充实.即使是解经之作,也常常以古说今,有着浓厚的政治色彩.《潜书》十五篇,即是出于“愤吊世故,警宪邦国”(《潜书序》),“以康国济民为意”(《上孙寺丞书》),纂写而成.《庆历民言》三十篇,更是“言言药石,字字规戒”的为民请命之作,人称“红国之书”.这些政论文章,大胆地指责时弊,阐发己见,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战斗性.李觏的其他散文,如书信、志铭、碑、记等,也都写得通达有识,逻辑性强,为人们所称道.在这些文章的字里行间,他的用世思想时有流露.他的《袁州州学记》,起语不落俗套,立论警切,结构严谨,文笔稳健,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前人称他“著书立言,有孟轲、扬雄之风”(《范仲淹荐李觏疏》).“在北宋欧阳(修)、曾(巩)、王(安石)间,别成一家”(《宋元学案补遗》卷三). 李觏还是一位诗人.王士真在《居易录》中曾称赞李觏的《王方平》、《璧月》、《梁元帝》、《关僧还庐山》和《忆钱塘江》五首绝句“风致似义山”.对此《四库全书总目》也认为,除《梁元帝》一首“不免伧父面目,余皆不愧所称,亦可谓渊明之赋《闲情》矣.”他的诗“受了些韩愈、皮日休、陆龟蒙等的影响,意思和词。

3. 诗改一字文言文全文及翻译

原文

岛初赴举,在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始欲着“推”字,又欲作“敲”字,炼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观者讶之。时韩退之权京兆尹,车骑方出,岛不觉冲至第三节,尚为手势未已。俄为左右拥止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推”字与“敲”字未定,神游象外,不知回避,退之立马久之,谓岛曰:“‘敲’字佳。”遂并辔而归,共论诗道,留连累日,因与岛为布衣之交。

译文

贾岛当初在京城里参加科举考试。一天他在驴背上想到了两句诗说:“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开始想用“推”字,又想用“敲”字,用心琢磨,反复锤炼,决定不下来,便在驴背上吟诵,伸出手做出推和敲的姿势来。当时韩愈临时代理京兆尹(京城地方的长官),他正带车马出巡,贾岛不知不觉冲撞到韩愈仪仗队的第三部分,还在不停地做推敲的手势。于是一下子就被韩愈左右的侍从推搡到韩愈的面前。贾岛详细地回答了他在酝酿的诗句,用“推”字还是用“敲”字没有确定,精神离开了眼前的事物,不知道要回避。韩愈停下车马思考了好一会,对贾岛说:“用‘敲’字好。”两人于是并排骑着马回家,一同谈论作诗的方法,好几天不舍得离开。韩愈因此跟普通老百姓贾岛结为了朋友。

注释

贾岛:唐朝诗人,子阆仙,范阳人。 赴举:参加科举考试。 京师:京城,此指长安。 吟哦:吟颂。 讶:以……诧异。 具: 详细,具体。 炼:用心琢磨,反复锤炼。 俄: 不久。 立马: 很快。 流连: 舍不得离开。 权:临时代理。 已:停止。 俄:不久,指时间短。 神游象外:精神离开了眼前的事物。游,离开。象,眼前事物。 车骑:车马。 具:全部。 辔:驭马的缰绳。 布衣:平民。 引手:伸手。 遂:于是就。 至:到. 具对:详细回答

云云:如此,指不能决定用“推”还是用“敲”的这种情况

立马良久:(韩愈)让马停下来很久

炼之未定:用心琢磨,反复锤炼,决定不下来。

之:这里指从“推”和“敲”中选一个引手做推敲之势:伸出手做出推和敲的姿势来。

近义词

斟酌 琢磨 揣摩

启示

故事启示我们:做什么事都要反复琢磨,斟酌,要精益求精。

4. 李觏传的文言文

摘自《宋史·李燔李方子李觉李之才李觏李道传李心传传》:

李觏,字泰伯,建昌军南城人。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亲老,以教授自资,学者常数十百人。皇祐初,范仲淹荐为试太学助教,上《明堂定制图序》曰:《考工记》“周人明堂,度九尺之筵”,是言堂基修广,非谓立室之数。“东西九筵,南北七筵,堂崇一筵”,是言堂上,非谓室中。东西之堂各深四筵半,南北之堂各深三筵半。“五室,凡室二筵”,是言四堂中央有方十筵之地,自东至西可营五室,自南至北可营五室。十筵中央方二筵之地,既为太室,连作余室,则不能令十二位各直其辰,当于东南西北四面及四角缺处,各虚方二筵之地,周而通之,以为太庙。太室正居中,《月令》所谓“中央土”、“居太庙太室”者,言此太庙之中有太室也。太庙之外,当子、午、卯、酉四位上各画方二筵地,以与太庙相通,为青阳、明堂、总章、元堂四太庙;当寅、申、巳、亥、辰、戌、丑、未八位上各画方二筵地,以为左个、右个也。《大戴礼·盛德记》:“明堂凡九室,室四户八牖,共三十六户、七十二牖。”八个之室,并太室而九,室四面各有户,户旁夹两牖也。《白虎通》:“明堂上圆下方,八窗、四闼、九室、十二坐。”四太庙前各为一门,出于堂上,门旁夹两窗也。左右之个其实皆室,但以分处左右,形如夹房,故有个名。太庙之内以及太室,其实祀文王配上帝之位,谓之庙者,义当然矣。土者分王四时,于五行最尊,故天子当其时居太室,用祭天地之位以尊严之也。四仲之月,各得一时之中,与余月有异。故复于子、午、卯、酉之方,取二筵地,假太庙之名以听朔也。《周礼》言基而不及室,《大戴》言室而不及庙,稽之《月令》则备矣,然非《白虎通》,亦无以知窗闼之制也。聂崇义所谓秦人《明堂图》者,其制有十二阶,古之遗法,当亦取之。《礼记外传》曰:“明堂四面各五门。”今按《明堂位》:四夷之国,四门之外。九采之国,应门之外。时天子负斧扆南向而立。南门之外者北面东上,应门之外者亦北面东上,是南门之外有应门也。既有应门,则不得不有皋、库、雉门。明堂者,四时所居,四面如一,南面既有五门,则余三面皆各有五门。郑注《明堂位》则云“正门谓之应门”,其意当谓变南门之文以为应门。又见王宫有路门,其次乃有应门。今明堂无路门之名,而但有应门,便谓更无重门,而南门即是应门。且路寝之前则名路门,其次有应门。明堂非路寝,乃变其内门之名为东门南门,而次有应门,何害于义?四夷之君,既在四门之外,而外无重门,则是列于郊野道路之间,岂朝会之仪乎?王宫常居,犹设五门,以限中外。明堂者,效天法地,尊祖配帝,而止一门以表之,岂为称哉!若其建置之所,则淳于登云“在国之阳,三里之外,七里之内,丙巳之地”。《玉藻》“听朔于南门之外”,康成之注亦与是合。夫称明也,宜在国之阳。事天神也,宜在城门之外。今图以九分当九尺之筵,东西之堂共九筵,南北之堂共七筵。中央之地自东至西凡五室,自南至北凡五室,每室二筵,取于《考工记》也。一太室、八左右个,共九室,室有四户、八牖,共三十六户、七十二牖,协于戴德《记》也。九室四庙,共十三位,本于《月令》也。四庙之面,各为一门,门夹两窗,是为八窗四闼,稽于《白虎通》也。十二阶,采于《三礼图》也。四面各五门,酌于《明堂位》、《礼记外传》也。嘉祐中,用国子监奏,召为海门主簿、太学说书而卒。觏尝著《周礼致太平论》、《平土书》、《礼论》。门人邓润甫,熙宁中,上其《退居类稿》、《皇祐续稿》并《后集》,请官其子参鲁,诏以为郊社斋郎。

5. 《诗词改字》原文及译文

旋:之后;是:这样;始:才;许:多。

“炼字”的故事还有“推敲”:

唐朝的贾岛是著名的苦吟派诗人。什么叫苦吟派呢?就是为了一句诗或是诗中的一个词,不惜耗费心血,花费工夫。贾岛曾用几年时间做了一首诗。诗成之后,他热泪横流,不仅仅是高兴,也是心疼自己。当然他并不是每做一首都这么费劲儿,如果那样,他就成不了诗人了。

有一次,贾岛骑驴闯了官道。他正琢磨着一句诗,全诗如下:

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

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

幽期不负言。

但他又有一处拿不定主意,那就是第二句中的“僧推月下门”"。可他又觉着推不太合适,不如敲好,还是推好。嘴里就推敲推敲地念叨着。不知不觉地,就骑着驴闯进了大官韩愈的仪仗队里。

韩愈问贾岛为什么乱闯。贾岛就把自己做的那首诗念给韩愈听,但是其中一句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的事说了一遍。韩愈听了,哈哈大笑,对贾岛说:“我看还是用‘敲’好,万一门是关着的,推怎么能推开呢?再者去别人家,又是晚上,还是敲门有礼貌呀!而且一个‘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静中有动,岂不活泼?”贾岛听了连连点头。他这回不但没受处罚,还和韩愈交上了朋友。

推敲从此也就成了为了脍炙人口的常用词,用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

6. 《李泰伯改字》翻译

《李泰伯改字》原文及译文

《李泰伯改字》原文及译文原文译文范文正公①守桐庐②,始于钓台建严先生祠堂,自为记③,其歌词④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既成,以示李泰伯。泰伯读之三,叹味不已,起而言曰:“公之文一出,必将名世。某妄意易一字,以成盛美。"公瞿然⑤,握手⑥扣之。答曰:“云山江水之语,于义甚大,于词甚溥⑦,而‘德’字承之,似局促,拟换作‘风’字如何?”公凝⑧坐颔首,殆欲下拜。范仲淹在桐庐做太守的时候,最早在钓鱼台建了一个严先生祠堂(纪念严光),自己做了一篇记文,文章内说: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写完之后拿给南丰的李泰伯看,李泰伯看了好多遍之后,回味赞叹不止,站起来说:先生的这篇文章写出来之后,必将会在世上成名,我大胆的想(帮你)换一字,使它更完美;范公很高兴的握住他的手请教。(李泰伯)说:云山江水那一句,意义和文字很大很深,用他来修饰“德”字,好象有点局促了,我想把德字换风字,你看怎么样啊?范公坐在那里点头,几乎要下拜! 注释:选自宋%26#8226;洪迈《容斋随笔》

①范文正公:即范仲淹。他谥“文正”,故世称范文正公。②桐庐:古地名,今浙江桐庐市。③记:传记。④歌词:指记文后的赞词。⑤瞿然:惊讶的样子。⑥握手:拱手。⑦溥(pǔ):大。⑧凝:注意力集中。

7. 改诗袁枚文言文翻译

改诗比作诗还难,为什么呢?作诗是兴致所至,(所以)就容易写成;改诗,则兴致过去了,大局已经确定,(即使)有一两个字不符合心意,花了很大的力气,也得不到修改方法,竟然有隔一两个月才在无意中获得修改方法的。

刘彦和说的"写万首诗富富有余,却因一个字而感到为难″,的确是深有体会的话。荀子说:"有一个丢针的人,怎么找也找不到,(有一天)忽然就找到了;并不是(他的)眼睛更加明亮了,是碰巧得到的。

"所说的"眸″,就是恰巧看到和得到啊。唐朝人在诗中写到:"尽日觅不得,有时还自来(整天寻找找不到,有时它自己就回来了)。

″说的就是"眸而得之″啊。

8. 翻译文言文《王安石改字》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世称临川先生。

抚州临川人(现为抚州东乡县上池里洋村),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大诗人,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

父益,字损之,曾为临江军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几任州县官。安石少好读书,记忆力强,受到较好的教育。

庆历二年(1042年)登杨镇榜进士第四名,先后任淮南判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点江东刑狱等地方的官吏。治平四年(1067年)神宗初即位,诏安石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

熙宁二年(1069年)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推行新法。熙宁九年罢相后,隐居,病死于江宁(今江苏南京市)钟山,谥文。

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改革家”。宋神宗时宰相。

创新法,改革旧政,世称王荆公。文学上的主要成就在诗方面,词作不多,但其词能够“一洗五代旧习”,境界醒豁。

今传《临川先生文集》、《王文公文集》。是吗?。




君道文言文阅读答案及翻译
君道文言文阅读答案及翻译1.君道文言文阅读答案只有翻译,因为不知道问题。请参考一下。君道晋平公问于师旷曰:“人君之道如何?”对曰:“人君之道清净无为,务在博爱,趋在任贤;广开耳目,以察万方;不固溺于流俗,不拘系于左右;廓然远见,踔然独立;屡省考绩,以临臣下。此人君之操也。”平公曰:“善!”齐宣王...

争臣论文言文阅读答案
4. 明史章正宸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章正宸,字羽侯,会稽人。从学同里刘宗周,有学行。崇祯四年进士。由庶吉士改礼科给事中。劝帝法周、孔,黜管、商,崇仁义,贱富强。 礼部侍郎王应熊者,温体仁私人也,廷推阁臣,望轻不得与。体仁引为助,为营入阁。正宸上言:“应熊强愎自张,何缘特简。事因多扰,变以刻成,综...

闺怨诗王昌龄赏析及翻译是什么?
王昌龄 (698-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而立之年,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

要送朋友远行的文言文
--唐.王维 7.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 8.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宋.李清照 9.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 10.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 11.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唐.司空图 12.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唐.贺知章 13.少小离家...

写妈妈的文言文200字左右
1. 200字描写亲人文言文作文 ⑴除夜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 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 霜鬓明朝又一年。 ⑵归家 〔唐〕杜牧 稚子牵衣问, 归来何太迟? 共谁争岁月, 赢得鬓边丝? ⑶乡思 [宋]李 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⑷京师...

文言文行止的意思.
现行各种词典,有的两说并存,有的把两说糅合在一起.两句中的“止”字,是语助词,表示确定语气,后代引用时有改用“之”字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可以缩略为成语“高山景行”,“景仰”一词也由此产生.因为是名句,后代引用的很多,这里只照录见于《史记·孔子世家》的一例:“《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

李觏字泰伯文言文翻译
1. 李觏字泰伯翻译,建昌南城人颖悟 李觏(1009~1059) 北宋思想家、诗人.字泰伯,北宋建昌军南城(今属江西)人,南城在盱江边,李觏在此地创建盱江书院,故世称盱江先生.他家世寒微,自称"南城小民".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来学者常数十百人.仁宗皇□初(1049),范仲淹荐为太学助教,后为直讲. 李觏在...

李觏字泰伯文言文
觏尝著《周礼致太平论》、《平土书》、《礼论》。门人邓润甫,熙宁中,上其《退居类稿》、《皇祐续稿》并《后集》,请官其子参鲁,诏以为郊社斋郎。 3. 李觏改字文言文翻译 范文正公守桐庐,始于钓台建严先生祠堂,自为记,其歌词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既成,以示南丰李泰伯。泰伯...

义仓文言文阅读
4. 高崇文文言文阅读翻译 《旧唐书·高崇文传》原文及翻译【原文】高崇文,其先渤海人。 崇文生幽州,朴厚寡言,少从平卢军。贞元中,随韩全义镇长武城,治军有声。 五年夏,吐蕃三万寇宁州,崇文率甲士三千救之,战于佛堂原,大破之,死者过半。韩全义入觐,崇文掌行营节度留务,迁兼御史中丞。 十四年,为长武城使,积...

斗门区18984183540: 古文翻译:李觏,字泰伯,建昌南城人也.颖悟过人,五岁能调声律,习字书,十岁通举子业. -
闳贱罗格: 李觏,字泰伯,建昌南城人士.聪明过人,五岁就懂音乐旋律,学习写字书法,十岁精通科举考试的科目.觏,字泰伯,建昌南城人也.这一句几乎可以不翻译.颖:聪颖、聪明.悟:领悟能力.过人:超过常人.调:分辨.声律:声调和旋律指音乐.习:学习、习练.字:写字、认字.书:书写、书法.通:精通、熟悉.举子:对古代科举考试中了举人的人的称谓.业:事业、业务,其实就是指科举考试科目.有不明白的可以追问

斗门区18984183540: ...D 、李觏在文中从正反两方面阐述了废学的祸害与兴学的功效,阐明了立学与否同国家兴亡紧密相关的道理. 11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 -
闳贱罗格:[答案] 8 、 【答案】 B 庖:厨房 9 、 【答案】 D ①是指出当时州县不重视“兴学”的现状;②是介绍袁州学舍的建造情况;④只说明孝武、世祖重视推行儒学 10 、 【答案】 A 各地官府长官在奉行诏...

斗门区18984183540: 李觏传的文言文?? -
闳贱罗格: 摘自《宋史·李燔李方子李觉李之才李觏李道传李心传传》: 李觏,字泰伯,建昌军南城人.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亲老,以教授自资,学者常数十百人.皇祐初,范仲淹荐为试太学助教,上《明堂定制图序》曰:《考工记》“周人明堂...

斗门区18984183540: 求《常语》李觏 古文翻译.. -
闳贱罗格: 有人问:“圣人之道,是不可杂乱的,为什么我你不一样?他说:“天地之中,一个东西吗?还是万物啊?培养人的不是一个东西,缺一则病了.圣人之道,譬如朝廷.朝廷的的,哪一种人呢?在他有礼貌,所以能一一啊.女子在里面,男人在外;尊贵的人在上面,卑贱的人在下面;亲近的在先,稀疏的在后.府史胥徒,工商业饲养,各有所居而不相混淆啊.人们所认为的一个却是一样的.其他人不一,那么试闻罢了,整天纷纷而没有固定顺序的.所谓认为的杂乱的.人们担心那些杂,那么拘泥于一,这是以一物培养天下的人啊.白而不接受采,那么人都穿白衣了,哪里能够看的吗??他回在各子就行了.」(望采纳,谢谢!)

斗门区18984183540: 李泰伯改字文言文的启示 -
闳贱罗格: 原文: 范文正公 守桐庐,始于钓台建严先生祠堂,自为记 ......其歌词 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既成,以示南丰李泰伯.泰伯读之三,叹味不已,起而言曰:“公之文一出,必将名世.某妄意易一字,以成盛美."公瞿然,握手扣之.答曰:“云山江水之语,于义甚大,于词甚溥,而'德'字承之,乃似趢趚 .拟换作'风'字如何?”公凝坐颔首,殆欲下拜.可以从以下不同角度来谈: 从李泰伯的角度:不迷信权威,敢于大胆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评论他人作品要实事求是,既要用欣赏的眼光肯定对其优点,又要委婉诚恳指出其不足. 从范仲淹的角度:当自己在某方面出众时,不以权威自居而轻视他人,而要虚心听取他人意见,勇于承认不足,并及时改正.

斗门区18984183540: 乡 思 [宋]李 觏 的意思 -
闳贱罗格: 乡思 (宋)李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注解: ①落日:太阳落山的极远之地.②望极天涯:极目天涯.一、二两句说:人们说落日的地方就是天涯,可是极目天涯还是见不到家乡的影子,可见...

斗门区18984183540: 《诗词改字》原文及译文
闳贱罗格:旋:之后;是:这样;始:才;许:多. “炼字”的故事还有“推敲”: 唐朝的贾岛是著名的苦吟派诗人.什么叫苦吟派呢?就是为了一句诗或是诗中的一个词,不惜耗费心血,花费工夫.贾岛曾用几年时间做了一首诗.诗成之后,他热泪横...

斗门区18984183540: 文言文中李觏为什么扔下笔退出了考试? -
闳贱罗格: 自思无各类特殊照顾,以考试出士难上加难,如此,不如放弃这个方式,于是退出考试.其中,在第一次考试的时候,他还感叹自己是处于偏僻遥远的地方,无人指导,因此难以中举,但是连续失败,让他知道了当时权力黑暗,没有各类关系难以得到赏识,于是放弃了以前的应试方式.

斗门区18984183540: 诗改一字的原文+翻译+断句 -
闳贱罗格: 诗改一字,界判云天,非个中人不解,齐已《早梅》云:“前村深雪里昨夜几只开.”郑古曰:“改'几'为'一'字,方是早梅.”齐乃下拜.某作《御沟》诗曰:“此彼涵帝泽,无处濯沉缨.”以示皎然.皎然曰:“'波'字不佳.”某怒...

斗门区18984183540: 李觏不喜孟子文言文翻译以及回答下列问题 -
闳贱罗格: 利可言乎? 利益可以谈吗? 曰: 人非利不生, 曷为不可言. 回答说:人不追求利益如何生存,怎么不可以说呢?欲可言乎? 欲望可以谈吗 曰: 欲者人之情, 曷为不可言. 回答说:欲望是人之常情,怎么不可以说呢?言而不以礼, 是贪与淫;...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