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板块的构造演化史?没个板块依次介绍!例如:扬子板块,中朝板块,华南板块,华夏板块等等

作者&投稿:挚泻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大型湖泊的发育历史~

(一)构造大湖发育期
中生代末,中国统一的大陆板块已经形成,其轮廓和现今的版图基本相同。从更大的范围看,统一的中国板块处于两个板块聚合带之间,其东西两侧为朱夏称之为的“构造锋线”(朱夏,1983,1990)。在中新生代期间,沿东西方向发生了跷跷板式的构造转动。晚中生代东高西低,东部从华北地块、下扬子到东南地区为隆起,西部沿鄂尔多斯盆地、四川盆地、楚雄盆地为陆相沉积,再往西西藏羌塘盆地等为海相沉积。青藏高原隆起以后,地形呈现出西高东低阶梯状下降的特征。而古近纪处在过渡阶段,在中国东部形成了大型湖泊群,包括渤海湾和南海北部大陆边缘湖泊群。
大地构造形变带来了广大范围的古地理环境变迁,包括地形、气候等各方面的巨变(图4-1)。研究发现,中国在始新世以来经历了地形、气候、构造等各方面的巨变:原来略为西倾的大陆变为强烈东倾,发生了地形倒转(图4-1B);原来的行星风系变为季风风系,使横贯东西的干旱带退后西北(图4-1A);原来东部的裂谷盆地,变为整体沉降(图4-1C)(汪品先,1998)。随着季风降雨和东倾地形,出现了大江东流的河系格局。在此之前,古近纪、特别是始新世的自然环境,与现在形成强烈的对照。始新世和渐新世时,裂谷作用造成了中国东部众多的深水湖盆,包括今天渤海湾周围和南海北部陆架在内。当时渤海湾的湖群面积可达十余万平方千米,纵然还小于现代的北美五大湖湖群(合计面积逾20×104km2),但远大于当时美国西部著名的“绿河页岩”湖群(其主体Gosuit与Uinta湖最大面积合计不足7×104km2)。

图4-1 新生代我国地形、气候带和沉积盆地构造特征的变化示意图

今天我国有面积>1 km2的现代湖泊2300多个,但整体上处于少湖、小湖时期,比起始新世的大湖期来远为逊色。现代中国最大的青海湖(面积4600 km2)还赶不上当时渤海湾湖群中济阳坳陷的一个东营湖(最大可达5700 km2)。正是在地形倒转前的裂谷作用,决定了大湖的存在。
在此区域性的背景下,中国近海产生了一系列湖泊群,其基本单元是伸展作用而产生断陷,其主要特征为较深水区紧靠断裂(断层)一侧,则为陡坡。每次伸展作用造就了一批大小不一的构造湖泊(在构造研究上称半地堑,茹克,1990)。这实际上与白垩纪早期冈瓦纳古陆解体时在南美和非洲之间形成的一系列裂谷湖泊盆地(后来扩张成南大西洋)以及现在还正在发育的非洲东、西部两大裂谷湖泊群的状况类似。
在中国近海盆地的发育历史中,从区域看,与裂陷作用类似,有三期古湖泊的发育。第一期古湖泊发育于白垩纪晚期—古新世,主要分布于南黄海地区和东海盆地台北坳陷。在近海的其他盆地区可能也有发育,但规模很小,零星分布(图4-2)。发育于始新世的第二期古湖泊在中国近海规模最大,分布最广,是地质历史上最宏伟的多湖期(见图4-3)。这一时期,湖泊成群,大大小小湖泊在当时超过上百个,整个湖泊面积约30×104km2,500 km2以上面积的湖泊超过50个,最大湖泊其面积上万平方千米,在南海北部陆架盆地内和渤海湾盆地内发育了一大批面积大于2000 km2湖泊,东海盆地的东部也发育一批大型古湖。第三期湖泊发育于渐新世,主要分布于渤海湾盆地和北部湾盆地,以及珠江口盆地北部。要指出的是由于所有分析都限于现有的地球物理和地质资料,因此所构绘的古湖泊的范围实际上是经过剥蚀残留的古湖部分,显然,实际的古湖面积要比现在残留的古湖面积要大。这些古湖的发育成为中国近海盆地发育中最为重要的事件。

图4-2 中国近海盆地晚白垩世—古新世断陷湖盆分布图

(二)裂谷湖盆的构造模式
裂谷湖盆由于有共同的形成机理,也具有某种共同的基本构造和几何形态。通过东非裂谷、尤其是坦噶尼喀等湖泊的地质地球物理调查,发现裂谷湖泊的基本构造单元是平面上呈新月形的半地堑,裂谷湖盆则是由相反方向的半地堑交替联结而成(Rosendahl等,1986)。这一发现,解释了裂谷盆地的不对称性和内部由隆起分为若干次级盆地的特征(汪品先等,1993),为陆相含油盆地的形态分析提供了重要依据。
近年来,在陆相油田勘探的层序地层学和现代裂谷盆地沉积体的调查基础上,提出了裂谷盆地沉积充填的种种模式。如Lambiase(1990)在归纳四大洲六个盆地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了大陆裂谷盆地五个阶段的发育模型(表4-1)。在裂谷作用初期堆积河流相沉积,接着是深湖相沉积,由于半地堑的不对称性,沉积充填也不对称,直到充填到湖泊变浅,各半地堑之间的阻隔消失,水流沿裂谷中轴行进并搬运沉积,使湖泊沉积相转为河流相(Lambiase,1990)。

图4-3 中国近海盆地始新世断陷湖盆分布图

表4-1 大陆裂谷盆地湖泊沉积充填五阶段


我国近海范围内,新生代期间形成了10个沉积盆地,自北向南为:渤海湾盆地(本文仅指海域部分,下同,除非特别指明)、北黄海盆地、南黄海盆地、东海盆地、台西盆地、台西南盆地、珠江口盆地、北部湾盆地、琼东南盆地和莺歌海盆地(图4-4)。这些盆地的形成、演化、改造以及相应的沉积环境,与盆地的基底构造、所处的板块构造背景、区域构造背景及深部地质背景密切相关(龚再升等,1997,2004)。这里主要讨论中国近海中新生代板块构造背景及其对盆地形成与改造的控制作用,阐述古近纪裂陷幕及盆地分布特征。

图4-4 中国近海及邻区沉积盆地分布及构造背景图

1.前印支期构造格局
中国近海盆地区是中国东部大陆各构造单元向东、向南的自然延伸部分(图4-4),在印支期之前经历过复杂的构造演化,造成新生代盆地基底在南北方向上具有显著的分块性。自北而南依次是中朝板块(渤海湾盆地及北黄海盆地基底)、扬子板块(南黄海北部盆地及苏北南黄海南部盆地基底)、华夏板块[东海盆地、台西盆地、台西南盆地和珠江口盆地(东部)基底]、华南板块[珠江口盆地(西部)、琼东南盆地、北部湾盆地、莺歌海盆地(东北部)基底]、印支板块[莺歌海盆地(西南部)基底](龚再升等,1997;邱中建等,1999)。这些板块自太古宙经元古宙到三叠纪期间,经历过复杂的发生、发展、拼合、裂离和再拼合的构造历史,从古地磁资料看,这些板块还发生过大规模的漂移。在古生代末的总体构造轮廓为:中朝板块之北为内蒙-东北地槽区,中朝板块与扬子板块之间为宽阔的秦岭-大别山,扬子板块向东南增生的华南地槽和华夏地槽。
中朝板块重要的构造事件有25亿年前太古宙末的地壳生成过程,大致在现今的华北范围内出现过“微板块”。接着经过广泛改造,于古元古代末中条旋回(距今约17亿年)固结成为华北古板块(马杏垣等,1979),新元古代在地台的东北和西南发生裂陷,古生代—三叠纪为克拉通盆地发展阶段(李德生,1982)。
扬子板块重要的构造事件发生于元古宙末的晋宁运动(距今约8.5亿年)是一次更为广泛的大陆壳生成时期,结晶基底形成。其后至三叠纪为克拉通盖层沉积阶段。
经过加里东旋回及华力西-印支旋回缝合,中朝板块与西伯利亚陆壳拼接形成更为广大的古陆。晚三叠世的印支运动,又使扬子板块与中朝板块碰撞形成更大的古陆。并与印支地块联为一体。印支运动在中国地质历史上是一个重要的转折,它标志着中国大陆板块的基本形成以后中国东部及现今陆架区,进入了环太平洋构造域新的构造活动时期(李春昱等,1982;任纪舜,1984)。
2.后印支期板块构造背景
自20世纪60年代板块构造学兴起以来,人们把西太平洋边缘及沿岸中新生代盆地形成与板块运动相联系,提出这些盆地的形成,是亚洲大陆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印澳板块运动相互作用的结果(图4-5)。
在全球板块构造格局中,中国近海盆地分布区属于环太平洋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新生代期间西太平洋边缘发育了超巨型俯冲带,及相伴生的深海沟和岛弧,包括日本—琉球岛弧等(图4-4)。弧后扩张则形成了一系列边缘海,如东海和日本海(图4-4)。南海的形成除受太平洋板块俯冲的影响外,还受控于印度洋板块的向北俯冲。一些学者认为后者对南海形成演化的影响可能更为重要(Tapponnier等,1982,1986)。中国近海的沉积盆地大部分在边缘海范围,部分则属于陆内海和海湾,如渤海湾、北部湾和北黄海盆地。其形成与这些板块的相对运动直接相关。
海洋调查和已获得的古地磁资料表明,太平洋洋脊形成和扩张,大体始于中侏罗世初(190 Ma),随着洋脊扩张,大洋板块不断向东亚大陆边缘俯冲潜没(Murphy,1975;Hilde等,1977,图4-5)。据研究东亚大陆边缘早期为安第斯型俯冲带,俯冲角度较缓。中国东部出现的宽达600 km左右的岩浆岩带(中基性火山岩、花岗岩等),其时代多集中于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可能是安第斯型强烈俯冲的证据,同时出现的许多侏罗纪和白垩纪断陷火山-碎屑岩充填的陆相盆地,显然与俯冲引起的陆内张裂活动有关。新生代转为低应力的西太平洋型俯冲,角度较陡,形成现今的沟弧盆系统(李春昱等,1982;郭令智等,1983;金庆焕,1989;金性春等,1995)。大致从晚白垩世开始,在俯冲带向大陆板块一侧,形成地幔柱上升,使岩石圈发生区域性的伸展和减薄,在中国东部和东南部大陆边缘部位形成了一系列以沉积新生界为主的大中型裂陷盆地。
这些盆地的形成除与西太平洋俯冲引起先存大陆的张裂有关,同时与中国西部构造活动有密切关系。随着印澳板块北行,与欧亚板块逐步靠近,并于古新世(60 Ma)发生喜马拉雅碰撞(图4-5),新生代中国西部岩石圈经受强烈挤压并不断上升;与之对应的是中国东部和近海区发生离散、断裂、地壳薄化、岩石圈伸展、盆地沉降。一些学者把中国东部、东南亚新生代盆地形成与西部板块碰撞挤压联系起来。Tapponnier等(1976)提出逃逸构造模式和滑移线场理论。
1999年进行的南海大洋钻探在南海北部陆坡区水深3294 m的深海中钻取了长达859 m、时间跨度达32.8 Ma的连续深海沉积物柱状样(1148井),详细记录了渐新世以来南海北部的沉积、构造演化历史,为南海北部乃至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油气勘探研究提供了难得的研究素材。渐新世是南海海盆形成演化的一个重要时期。早渐新世,在加里曼丹岛弧逆时针旋转及华南微板块继续南移的联合作用下,致使两者之间的SN向挤压应力场的加强,古南海洋壳向南俯冲于加里曼丹岛北缘之下,而华南微板块东南前缘隆起区的EW向断裂,在太平洋板块NWW向的挤压及菲律宾岛弧逆时针旋转的联合作用下,继续不断拉张并向深处切割,在30 Ma造成南海新洋壳的出现,形成磁条带11期。可以认为,1148井底部的快速堆积夹浊流沉积,属于南海海底扩张开始之前强烈构造活动期的产物;接近扩张开始的30 Ma(井深600 m)时沉积速率下降(图4-6),此后沉积环境明显变化。南海渐新世已经是次深海相沉积,其中还含有始新世再沉积海相化石,说明古近纪早期的裂谷作用在南海已经产生了海相盆地,海底扩张开始之前已处于深海环境(Wang等,2003)。同时化石群反映的水深而近岸的特点,正说明扩张初期的南海,还只是一个夹在两岸陡坡间的东西向狭长海湾(Zhao,2005)。

图4-5 太平洋板块与特提斯-亚洲板块演化示意图

渐新世期间,华南微板块的运动方向由向南转为北,而太平洋板块继续沿NWW方向挤压,造成南海快速扩张。在扩张活动中地幔物质沿扩张轴上涌,形成新洋壳。其间在28.5 Ma,26.5 Ma以及23.8 Ma有几次较大规模的构造运动,造成深海沉积物的粒度大小及地球化学成分发生了跳跃及突变(图4-6)。其中28.5 Ma是南海西北海盆停止扩张,而南海扩张轴仅在中央海盆发生张裂,到26.5 Ma 南海扩张轴发生跳跃,由原来EW向转为NEE-SWW,形成磁条带7期,使南海西南海盆打开。至23.8 Ma南海出现一次大规模的构造运动,不但造成沉积物成分发生改变,更有较大规模的滑塌层出现。正是全井构造活动影响最强的井段。几乎所有的录井曲线在此发生转折,四次沉积间断失去了3 Ma左右的纪录(Li等,2006),特别是沉积地球化学分析的结果,发现许多元素的含量和比值在此发生突变(图4-6,图4-7)。尤其是钕同位素ε(Nd)值,从早渐新世的-9到-11 降至中新世的-12到-13(图4-7),说明当时南海的沉积源区发生了较大的改变(Li等,2003;邵磊等,2004)。
同时,渐新世的构造运动还带来了成岩作用程度的不同:滑塌层段以下的有孔虫壳已经充填、重结晶,其氧同位素值强烈偏负,硅质化石向以方石英为主的蛋白石-CT转化,鱼牙化石经过热变作用呈褐红色,与上覆地层殊异(房殿勇等,2002)。475~600 m井段即早渐新世的晚期,出现硅藻和放射虫的高值段(王汝建等,2001)。可见在1148井纪录的南海发育过程中,这是一次重大的构造运动。这次构造运动不仅在南海,而且在西太平洋地区均具有广泛的影响,由于这次构造运动奠定了我国现代西高东低的地貌格局,造成了我国东部陆相盆地由断陷转为坳陷,也标志着我国东部陆相盆地最佳生油期的结束。众多盆地由此开始,由断陷型盆地转为坳陷型盆地,沉积了巨厚的以湖沼、河沼相以及海陆过渡相碎屑岩。
经过这一构造活动剧烈形变以后,早中新世的南海盆地变得相对平静,扩张和堆积速率均行下降(图4-6),南海海盆进入相对较稳定的发展阶段,至16 Ma磁条带5期南海扩张结束时,以致从沉积学角度不容易看出海底扩张结束的征象,倒是在底栖有孔虫群落的变化中,可以发现16 Ma左右冷水组合确立,而且深海碳酸盐溶解作用强化,说明扩张的结束伴随着水深的加大。

图4-6 1148站微量元素等变化曲线图


图4-7 1148站沉积物堆积速率及元素含量变化示意图

ODP1148站记录的南海构造演变实际代表了我国东部渐新世以来的构造变革,对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陆相盆地的发育演化、沉积充填类型以及油气储层发育起着极为重要的控制作用。特别是渐新世/中新世的构造作用,使众多盆地由断陷型转为坳陷型,直接改变了盆地的沉积充填样式,古湖泊的沉积环境由烃源岩最佳形成期转为储层大量形成期,为东部油气田的形成起到关键作用。
同时,中国近海盆地断裂非常发育,主要断裂为三组,即NE-NNE、NEE或EW和NW-NNW。其中,南黄海盆地内的主要断裂走向接近NEE;东海盆地、台西盆地、台西南盆地和渤海湾盆地为NE-NNE;珠江口盆地、琼东南盆地和北部湾盆地大部分主要断裂走向NEE-EW;莺歌海盆地的走向为NW-NNW。从主要断裂的发育时代上来说,南黄海盆地和陆上的苏北一样为白垩系时期发育,这与当时太平洋板块的向北漂移和俯冲作用有关,这也是由于太平洋板块的作用在欧亚板块内产生的最早的断裂;65 Ma太平洋板块继续向欧亚大陆板块俯冲,沿中国近海发育了一系列NNE和NE的控制早期断陷湖泊的断层,主要发育在东海盆地、台西盆地、台西南盆地和渤海湾盆地。大约在45Ma的始新世时期,太平洋板块的运动方向从NNW转向NWW,在南海北部陆架上发育了一系列的NEE向的断裂,主要存在于珠江口盆地、琼东南盆地和北部湾盆地内;同时在近海北部的渤海湾盆地和中部的东海盆地东部也广泛发育这期构造运动所产生的断裂。与整个中国近海盆地的走向十分不一致的莺歌海盆地是一个十分年轻的盆地,初步分析最老的地层为晚始新世,这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第一次碰撞的时间一致,同时盆地的走向与由于印度板块的强烈碰撞产生的逃逸构造的方向相吻。由此可见中国近海盆地的形成与三大板块的运动息息相关。

受加里东期的构造运动影响,从泥盆纪开始中国的古地理面貌和构造格局与早古生代相比,已有较大的变化:中国东部地区,除华南下泥盆统下部为陆相沉积外,在整个晚古生代时期呈现南海北陆的古地理格局.分隔华南和华北板块之间的秦岭洋在晚古生代时期明显收缩.分隔华北,塔里木和西伯利亚板块之间古亚洲洋在晚古生代时期由西向东逐渐闭合.扬子板块与冈瓦纳板块及羌塘地块之间则被古特提斯洋分隔.在加里东构造阶段,华夏地块与扬子板块碰撞拼合,构成了一个巨大的稳定地区---华南板块,使华南大部分地区从志留纪晚期-早泥盆世早期处于陆地状态.从早泥盆世晚期开始逐渐遭受海侵,海侵范围逐渐扩大.海侵主要来自西南方向.早泥盆世:广西中南部(南宁、崇左、百色、河池、北海等),云南东部中泥盆世:贵州南部,湖南中南部晚泥盆世:广东北部,江西东部泥盆纪末期,华南部分地区地壳上升,海水退去.石炭纪初开始新的海侵,造成泥盆系与石炭系之间的沉积间断.早石炭世的海侵范围较晚泥盆世略有扩大,滨岸带出现重要的含煤沉积,岩相类型与晚泥盆世相似.晚石炭世海侵范围显著扩大,在华南区普遍发育浅海相碳酸盐沉积.

我国约自早中元古代随着古陆壳的逐渐形成,于中晚元古代开始了陆洋开合的板块运动。此次编图表明,中晚元古代时已有代表古洋壳残迹的蛇绿岩带出现,同时也有较多的碰撞造山型花岗岩带形成,故宜以此时作为古板块划分的开端。而古板块活动的主要活动时期为古生代,这一时期古中国陆块裂解为大小不等的碎块,成为多岛洋环境,蛇绿岩带分布甚广。经先后碰撞造山形成了板块与微板块镶嵌的古构造结构。根据现有资料在程裕淇等(1994)对晋宁期以来中国板块构造所作的划分的基础上,将拼合于四堡—加里东期的华南板块,划分为扬子、华夏两个古板块,将塔里木—华北板块划分为塔里木、华北两个板块。这样包括西伯利亚古板块的一部分,计有5个古板块。在古板块的陆缘地带,分布着成群出现的碎块,有的为具有板块特征,但规模较小的微板块 ,计有准噶尔—伊犁、佳木斯—松嫩、柴达木—祁连等微板块—地块群。这些古板块、微板块于三叠纪时先后拼贴,成为巨大的欧亚板块的组成部分。

欧亚板块南面与冈底斯—印度板块(肖序常等,2000)相接,其间为羌北、昌都、羌南、冈底斯微板块、地块群,对于这两大板块的界线存在不同的认识,根据现有资料,以班公错—怒江结合带为宜。欧亚板块的东侧以日本—台湾—菲律宾岛弧带与西太平洋毕鸟夫带与太平洋板块相接,东南缘以台东纵谷结合带与菲律宾海板块相联。它们的相互作用,控制了中国现今的构造格局。

好大的论题!


中国板块构造演化
进入显生宙以后,中国大陆板块总的演化趋势是:原中国古陆随冈瓦纳大陆裂解、离散而分裂;随亚洲大陆增生,中国陆块与西伯利亚板块拼合形成古亚洲陆块;随冈瓦纳大陆北缘进一步裂解、漂移,古亚洲陆块南缘进一步增生。中国板块构造演化大体上可分为 3 大构造阶段,即:①前震旦纪原中国古陆形成阶段;②古生代...

(二)中国大陆板块构造演化
晋宁期以来的板块体制,自晋宁期至印支期属古板块体制,此后板块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进入现代板块体制。 中国大陆的大地构造演化,总体上划分为4个大的发展阶段:太古宙阜平期前陆核发展阶段,阜平期后至青白口纪末中国古陆形成发展阶段,震旦至三叠纪古板块构造阶段或陆缘发展阶段,晚中生代、新生代现代板块构造阶段或陆内发展...

中国板块的构造演化史?没个板块依次介绍!例如:扬子板块,中朝板块,华南...
根据现有资料在程裕淇等(1994)对晋宁期以来中国板块构造所作的划分的基础上,将拼合于四堡—加里东期的华南板块,划分为扬子、华夏两个古板块,将塔里木—华北板块划分为塔里木、华北两个板块。这样包括西伯利亚古板块的一部分,计有5个古板块。在古板块的陆缘地带,分布着成群出现的碎块,有的为具有板...

区域构造演化简史
本区的构造发展历史可分为四个阶段:①晋宁期地块对接带时期;②加里东期陆内裂陷时期;③华力西-印支期陆内拗陷时期;④燕山-喜马拉雅期大陆边缘活动带时期。1.4.2.1 晋宁期地块对接带时期 华夏地块和扬子板块是两个构造经历不同的古老地块。华夏地块具有复杂的基底组成,近年获得的同位素地质年龄数据...

构造演化与聚煤期形成
中国的大地构造演化可划分为4个大的发展阶段:即太古阜平期前(3800~2 600Ma)陆核形成发展阶段;阜平期后至青白口纪(2600~800Ma)中国古陆块(地台)形成发展阶段;震旦纪至三叠纪(800~205Ma)古板块构造阶段;中生代中晚期代至新生代(205Ma至今)现代板块构造阶段。我国聚煤期的形成发生在古板块...

构造演化史与动力机制探讨
1.构造演化史 综合前述构造样式、断裂特征、平衡剖面分析及盆地类型分析结果,渤海湾在太古宙和古元古代基底之上,各套盖层沉积时期盆地性质不同,经历了由裂谷盆地—被动大陆边缘型克拉通盆地—主动大陆边缘型克拉通盆地—汇聚型克拉通(前陆盆地)—陆内盆地的演变,中、新生代以来的构造变动控制了前古近系构造样式、构造...

中国大陆地壳演化
在这一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中国大陆地壳,由不同时期的陆缘岩系、洋壳残片、陆内沉积岩和火山岩,以及不同地质时期侵入或喷发的少量幔源岩浆岩等组成。这些岩石组合的形成,基本上都可以归因于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李锦轶将中国大陆地壳的形成演化划分为太古宙—古元古代、中元古代—新元古代中期、新元古代晚期以来3个...

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折和中—新生代构造单元划分
中生代晚期(尤其是白垩纪)是本区板块构造演化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换期。这种变化集中表现在中国及邻区构造演化由原来的南、北分异,转变为东、西分异,西部以构造的继承性为特色,东部则新生构造起了主要作用。而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折,总体表现为陆内伸展和与地幔隆起相伴的大规模岩石圈减薄,及由EW向到NNE向的盆岭格局...

显生宙以来区域地质演化
中国大陆是在地质历史上由多个古陆核或多个陆块拼合而成的复合大陆。自始太古代开始孕育陆核以来,大致可划分为古陆核形成及古陆壳生长发展时期、古板块早期活动与中国古陆块形成时期、古板块主要活动与中国古大陆镶合时期、中新生代板块活动与陆内构造时期等4个大地构造发展演化时期,并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的地质构造事件(...

华北板块古生代构造格局及演化
华北板块中新元古代表现为,巨厚沉积集中于板块内或边缘裂陷沉降带内,为非全域的沉积盖层。至早古生代,进入了全域同步沉降期。沉积相以浅海相为主体,滨海相多出现于早寒武世,沉积-构造古地理格局的地理总趋势是东深西浅。进入晚古生代沉积-构造古地理格局发生重大变化。构造活动趋于活化,开始为缓慢...

新沂市19816028242: 中国板块的构造演化史?没个板块依次介绍!例如:扬子板块,中朝板块,华南板块,华夏板块等等 -
仍皇隆格: 我国约自早中元古代随着古陆壳的逐渐形成,于中晚元古代开始了陆洋开合的板块运动.此次编图表明,中晚元古代时已有代表古洋壳残迹的蛇绿岩带出现,同时也有较多的碰撞造山型花岗岩带形成,故宜以此时作为古板块划分的开端.而古板...

新沂市19816028242: 简述华北板块地壳古地理古构造发展史 -
仍皇隆格:[答案] 华北板块的形成和演化阶段 (1)陆核的形成,太古宙可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早太古代以基性喷发为主,陆源沉积物较薄,表壳岩零星出现,中太古代火山岩以中,基性为主,仍很发育,但沉积岩类已遍布全区,代表表壳岩分布的沉积...

新沂市19816028242: 华北板块地史演化特征 -
仍皇隆格: 通过对区域地层层序特征、沉积-生物-构造古地理的综合分析,提出华北板块经历了中、新元古代边缘裂陷阶段和古生代全域性差异升降阶段两大构造演化阶段.其中,前者可进一步划分为中元古代强裂陷亚阶段及新元古代弱裂陷亚阶段;后者可...

新沂市19816028242: 六大板块中,中国位于哪个板块() -
仍皇隆格:[选项] A. 欧亚板块 B. 印度洋板块 C. 南极洲板块 D. 太平洋板块

新沂市19816028242: 板块构造理论,六大板块,即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中国所在的板块为-----------,全部在海洋里的是-----------... -
仍皇隆格:[答案] 参考答案如下.看看吧 全球岩石圈划分成六大板块,即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板块构造的基本思想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表层的硬壳——岩石圈(或称构造圈),相对于软流圈来说是刚性的,其下...

新沂市19816028242: 地板块多少钱一平方米 -
仍皇隆格: 不同的地板价格不同,一般强化地板从30-100元左右一平方米,实木地板多数都是100元以上.

新沂市19816028242: 中国板块的组成
仍皇隆格: 1984年8月29日,美国科学家证实地球上的大陆是围着地球缓慢而不间断地运动着.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从七十年代初用激光射器,把强大光束由地球的某点射到5600公里高空的一颗特殊卫星的反光镜上,该光束再反射回地球的发射点,根据...

新沂市19816028242: 在地球六大板块之中,中国位于哪几个板块 -
仍皇隆格: 绝大部分在亚欧板块.部分与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接壤

新沂市19816028242: 板块运动以及地层构造有哪些典型地名?如题,最好解释一下形成原因,因为是期末作业,不确定的可以不解释. -
仍皇隆格:[答案] 板块构造学说(Plate tectonics)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的.根据这一新学说,地球表面覆盖着不变形且坚固的板块(地壳),这些板块确实在以每年1厘米到10厘米的速度在移动.由于地球表面积是有限的,地球板块分类为三...

新沂市19816028242: 板块构造有多少个板块?
仍皇隆格: 有6大板块 分别是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版块,美洲版块,南极洲板块.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