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云大和尚是午后不饮食吗

作者&投稿:黄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虚云长老过午不食吗~

已是一百一十七岁高龄的老和尚,每天都要到建筑场所和开荒的地方巡看,并亲自指导,还要接待来自各方的人士。晚上六点到禅堂里讲开示,八点以后,开始翻阅来自各地的信件,信件有时一天多达百多封,他老人家都要一一过目。若是重要的函件,他便亲笔回复;若是一般书信,他说明意思,就由我们代覆。平常都要深夜十二点左右才休息,翌日凌晨两点又起床打坐,直至打四板,即大约三点半,才起床洗脸。
他不用牙刷牙膏,只用温水漱一口水,然后吐在毛巾上,先洗双眼,再洗整个面部。他说这样洗,可防止眼疾,且能增加视力。洗过脸后,就到佛前礼拜,之后又回到床上打坐。那时,我们就开始上早殿了。早殿后稍为休息一会,闻打梆声大众就往斋堂过早堂了。
当时,山上的生活很艰苦,开发的田地不多,收成的谷子也很少。因为红薯粗生,收成较多,每年七月份开始,直到第二年的三月,都是吃红薯的季节。而红薯的叶子和枝干,就是我们的小菜了,有时连蕃薯根和叶也没有,就只有炒咸盐,加进稀饭里吃。每天过早堂吃的稀饭,只是一点点的米,混了多多的红薯一起煮的。中午吃饭呢?虽然当时师傅们吃饭吃得很多,也只是随便弄一点小菜,有青菜已算是很好的了。晚上,是没有饭或面的,只有煮一些蕃薯或是马铃薯,放在斋堂里面,要吃药石的就自己去弄一点,但是吃的人很少。
老和尚吃的稀饭和菜,都是由我们从大寮里打的,跟大众师傅们吃的一样。如果没有客人的话,他从不多加一道菜。他老人家那种节俭简朴的生活,我们现在想起,还记忆犹新。
云居山地势很高,海拔一千一百多米。冬天气候很冷,低至零下十七、八度。收藏在地窖里的红薯,经不起寒冷的空气,皮都发黑了,煮熟后吃起来很苦的。
有一次,我和齐贤师一起在老和尚那里吃稀饭,吃到了那种又苦又涩的红薯皮,便拣出来放在桌边上。老和尚看到时默不作声,待吃过稀饭后,他老人家却一声不响地把那些红薯皮捡起来都吃掉了。当时我们俩目睹那情景,心里感到很惭愧、很难过。从此以后,再也不敢不吃红薯皮了。
事后,我们问他说:“您老人家都这么大年纪了,而那些红薯皮好苦啊!你怎么还吃得下去呢?”老和尚叹了一口气,对我们说:“这是粮食啊!只可以吃,不可以糟塌呀。”
又有一次,江西省宗教事务处处长张先生,到山上来探望老和尚。老和尚自己加了几道菜,请他吃午饭。张处长始终是个在家人,不懂得惜福。当他在吃饭时,掉了好几粒米饭在地上,老和尚看见了也不说话。等吃完饭后,他才自己弯下腰来,一粒粒地把那些米饭从地上捡起来,放进口里吃下去。使得那位张处长面红耳赤,很不自在。他一再劝老和尚说:“老和尚,那些米饭已掉在地上弄脏了,不能吃了。”老和尚说:“不要紧啊!这些都是粮食,一粒也不能糟塌的。”处长又说:“你老人家的生活要改善一下啊!”老和尚答:“就是这样,我已经很好了。”
老和尚的身体很好,早上除了吃两碗稀饭外,有时还会吃一点马铃薯。中午吃两大碗米饭。晚上有时吃一小碗面条,或者吃一点稀饭。听他说:他晚上开始吃药石,是从云门事件发生后才开始的,在此以前,他老人家一直都是过午不食的。
他的牙齿特别好,记得有一次,有个居士送了一些炒熟的蚕豆上山。老和尚看到我们在吃,他也要吃。我们说:“这东西很硬的,你老人家牙齿行吗?”他一言不发,拿起蚕豆就吃起来了,吃得比我们还要快,我们甚感意外。
他老人家是很节俭惜福的,他睡的草席破了,要我们帮他用布补好。不久后,在同一个地方又破了,实在补无可补。我们就对他说想把草席拿到常住去换一张新的。那时,一张草席只不过是两块人民币左右,不料他老人家听后,便大声地骂:“好大的福气啊!要享受常住上一张新席子。”我们都不敢作声了。
无论是冬天或夏天,他老人家都只是穿着一件烂衲袄,即是一件补了又补的长衫(禅和子们叫它做百衲衣)。冬天就在里面加一件棉衣,夏天里面只穿一件单褂子而已。
老和尚时常开示我们:“修慧必须明理,修福莫如惜福。”意思是修慧参禅一定要明白道理,道理就是路头。如果想参禅用功,但是路头摸不清楚,对参禅的道理未能领会,那么工夫便很难用得上了。所以古人说:“修行无别修,贵在识路头;路头识得了,生死一齐休。”至于惜福,出家人在情理上那里有钱来培福呢。其实“造福莫如惜福”,那就是要自己珍惜生活上的一切福德因缘。他经常训诫我们年青的一代说:“你们要惜福啊!你们现在能遇到佛法,到我这里来修行,可能是过去世栽培了一点福报。但是你们若不惜福,把福报享尽了,就会变成一个没有福报的人。犹如你过去做生意赚了钱,存放在银行里。如果现在不再勤奋工作赚钱,只顾享受,把银行的储蓄全部花光了,那么再下去便要负债了。”
所以老和尚对我们的要求是很严格的。我觉得我们现在的出家人福报太大了,生活上,衣、食、住、行各方面比过去不知道充裕了多少倍。因而,我们在这个福报当中,要更加注意惜福。有福德的人,修行起来也会比较顺利。如果没有福德,无论修那一种法门,都会有种种的障碍。
古德说:“道高龙虎敬,德重鬼神钦。”是真实不虚的。老和尚在云居山,不但时常上堂为大众师傅讲开示,更在种种生活细节中以实际行动来以身作则,教育大众。现在我们回想起来,真是感到惭愧万分。所以说善知识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我们后人的榜样。

人有臭味是因为有食物摄入 产生代谢残留而造成的 而高僧吃素终日入定 自然不会臭 深入禅定的人能量消耗少也自然不需要过多食物补充

120
岁高僧虚云老和尚养生要诀

我们研究他一生修持养生的要诀,归纳起来,不外下列各点:

一、坚定不移的宗教信仰。

虚云自幼喜欢听祖母讲述佛教故事,喜素食,不喜荤腥。稍长,回到湘乡老家,初次接
触僧人及佛法后,便对佛教产生浓厚兴趣。十九岁,未经父亲同意,私自出家。嗣后百年如
一日,坚持宏法利生。

他维护佛教的事功,
最著者为民国三十二年受国民政府林主席、
蒋公及戴院长等人敦聘,
至陪都重庆启建息灾法会,会后蒋公详细问法,虚云曾以书面解答,条列唯物、唯心及神与
基督之理。
(文长不录,原文详见《虚云和尚年谱》



民国初年,
各省逐僧毁寺,
当时虚云和尚在云南鸡足山的祝圣寺,
新军协统李根源督兵
赴诸山逐僧拆寺,虚云乃面见李根源。

李根源怒形于色,厉声问:
“佛教对社会有何益?”

老和尚答:
“圣人设教,
总以济世利民为要。
语其初机,
则为去恶从善。
从古政教并行,
政以齐民,
教以化民。
佛教教人治心,
心为万物之本,
本得其正,
万物得以宁,
而天下太平。


李根源面色稍改,又问:
“要这泥塑木雕作什么?”

答:
“佛言法相,相以表法,不以相表,于法不张,法相表彰,则人易生敬畏之心,人
心若无敬畏,则无恶不作,无作不恶,祸乱是以形成。即使以世俗言之,尼山塑圣,丁兰刻
木,
中国各宗族祠堂供奉之祖先牌位及天地神只,
以及东西各国之铜像等,
亦不过是令人心
有所皈依,及起其敬信之忱,其功效实不可思议。就佛教而言,语其极则,若见诸相非相,
则见如来。


李根源略现笑容,又问:
“但是和尚不做好事,反做许多怪事,实在是国家的废物。


答:
“和尚是通称,有圣凡之别,不能因见少数不肖僧,而遂罪及全僧,岂因一、二不肖
秀才而骂孔子?海不弃鱼虾,所以为大;佛法以性为海,无所不容,僧秉佛化,护持三宝,
潜移默化,其用弥张,不一定全是废物。


李根源被老和尚说服,执弟子礼,乃引兵去。由此可知老和尚不但自己坚信佛教,而
且能说服他人信仰佛教。

二、艰苦卓绝的修行生涯。

虚云自十九岁在鼓山涌泉寺出家圆受具戒后,隐居山后岩洞中,礼万佛忏,生活艰苦,
有时以野菜野果充饥,时遇虎狼,亦不畏惧,隐居古岩洞十二年以后,自觉修持精进,随心
所欲,虽不食人间烟火,但耳聪目明,体力日强,健步如飞。

老和尚五十六岁时,过江堕水得救后,口鼻流血,容颜憔悴,乃在禅堂中打七,昼夜精
勤,万念顿息,以死为待。经过二十余日,奇迹出现,容光焕发,众病皆愈。从此参禅工夫
进入纯熟境界。一天,夜放晚香时,开眼一看,忽见大光明好像白昼一样,内外洞彻。至八
七第三晚,六枝香开静时,护七禅师入堂冲开水,不慎将水溅在虚云手上,茶杯坠地,
“拍”
的一声破碎,
顿断疑根,
庆快平生,
如从梦醒,
悟透禅关,
乃述二偈,
以记悟境。
第二偈云:

烫着手,打碎杯;家破人亡语难开;

春到花香处处秀,山河大地是如来。

公元一九○二年,虚云住终南山时,与戒尘法师比试坐禅工夫。戒尘趺坐不到一个时
辰,妄念不息,不到半日便支持不下去,只得起坐。待看虚云法师,端坐于蒲团之上,双目
微闭,面容安详,已然入定,而且一坐就是七天。

待虚云起坐后,戒尘问:
“汝在定中,为有知耶?为无知耶?若有知者,不名为定;若
言无知,自是枯定,所谓‘死水不藏龙’也,望明示。


虚云道:
“须知禅宗一法,
原不以定为究竟,
只求明悟心地。
若是真疑现前,
其心自静。
以疑情不断故,
不是无知;
以无妄想故,
不是有知。
又虽无妄想之知,
乃至针抄堕地皆知之,
但以疑情力故,不起分别;虽不分别,以有疑情不断故,不是枯定,虽不是枯定,乃是功用
路途中事,非为究竟。又此七日,只是觉得一弹指顷,一落分别,便起定也。须以此疑情,
疑至极处,一日因缘时至,打破疑团,摩着自家鼻孔,方为道契无生。


一番弘论,至精至微,令戒尘心悦诚服,钦仰之至。二人因相与结为禅友。

虚云将禅净打成一片,其圆融无碍之处,尤为人所不及。他以禅定见称,戒行精严。
往年上海某君在香港谒见虚云时,询及用功法门,于禅净二者何择,虚云云:
“汝自审果能
处烦恼而不乱,住禅定而不寂,则可以参禅。若未能做到,则当一心念佛。
”有人问他:
“老
年人学参禅好,还是念佛好?”他说:
“老年人参禅不宜,最好还是念佛。


三、淡泊名利,一介不取。

虚云一生,不为名闻,不图利养,功成身退,不名一文。当他兴建道场完成,必选一
位大德为住持,将所有财物全部移交,仅带一铲一衲,两袖清风而去。在云南鸡足山时,曾
蒙逊清光绪皇帝敕赐紫金衣钵及洪法大师金印,离开时全归祝圣寺,并未随身携带。

抗日时期,
国府林主席请虚云往重庆,
主持四十九日护国息灾法会,
林主席曾赠与
“法
lun
常转”赤金印玺一颗,及配有金质菩提叶十二片之缨络一串,离去时悉留寺中,不将此
名贵无价之宝收藏为己物。

老和尚在重兴云栖寺时,一日由昆明回寺,在途中拾得名贵首饰钱钞等物一大包,约
值黄金百余两,行至寺前湖边,见一少妇投水自杀,老人奋勇拯救,问其自杀原因,谓失钜
款及首饰,老人全部归还,得救一命,由此感化其全家信佛。

云门事变之翌年,老人往上海建法会,情况热烈,每日往玉佛寺等候接见者数万人,
所收弟子果金,
时币值三亿余元,悉数拨与四大名山、八大名刹、
大小寺院二百五十六处为
供养资费。

虚云曾经开示:
“世人总以有财为荣,
无财为苦。
无财想有财,
少财想多财。
有了白银,
又想黄金,永不会知足的。既为自己打算,又为子孙打算,一生辛苦都为钱忙,不知有钱难
买子孙贤,无常一到,分文都带不去,极少能把钱财看穿的。


四、吃苦耐劳,始终如一。

虚云一生劳动不停,以身作则。当兴建云门大觉寺时,他已年逾百岁高龄,仍然抬石
挑泥,处处领前。

光绪三十年(公元一九○四年)
,虚云六十五岁,住云南鸡足山钵盂庵。
该庵自嘉庆年
后,已无人住,
因为大门外右边有一巨石白虎不祥,老和尚拟在白虎巨石处凿一放生池,雇
工斫之不碎,挖开土方察看,并无石根。该石高九尺四寸,宽七尺六寸,石顶平坦,可供跏
趺坐。招雇包工议定,向左移二十八丈,来工人百余名,拚力工作三天,无法移动,工人不
顾散去。老和尚乃祈祷伽蓝,讽诵佛咒,率领僧人十余,不费吹灰之力,竟将此石移往左方
预定地点。当时轰动观众,惊为神助,乃称该石为“云移石”
。士人题咏甚多,老和尚也有
诗纪此事。

嵯峨怪石挺奇踪,苔藓犹存太古封;

天未补完留待我,云看变化欲从龙;

移山敢笑愚公拙,听法疑曾虎阜逢;

自此八风吹不动,凌霄长伴两三松。

虚云一生提倡劳动,分析其原因,约有下列数端:

(一)劳动是智慧的源泉,可以体验生死,证得菩提。

(二)劳动是衣食的来源。

(三)劳动操作时,可以身心供养三宝,作为培福的基础。

(四)劳动令人心不外驰,归于寂静,以为入不思议境界养成的先导。

(五)劳动可以健身,以便努力修持,护持三宝。

(六)劳动使人体验艰苦,以养成节约惜物的习惯。

(七)劳动深合“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祖训。

(八)劳动的人可以任重致远,荷担如来家业。

(九)劳动时可以看话头用功,以贯彻知行合一的工夫。

五、坚持步行,锻炼体魄。

虚云一生以苦行著称,尤其坚持步行,非有必要,不乘舟车,坚持“凡一日步行可达
之处,不许乘坐舟车。


如前所述,虚云四十三岁时,为报亲恩,尽孝道,以三年时间,行程约二千里,三步
一拜朝礼五台山,其中历经险阻,终了心愿。然后步行游历国内各大名山。

光绪十五年(公元一八八九年)虚云南行朝圣,先至西藏,再由西藏翻越崇山峻岭,
穿过世界屋脊喜玛拉雅山(古称雪山)
,经不丹到印度、缅甸。结束南亚之行后,东到云南
鸡足山,复经贵州、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回到江苏。两年来行程约二万里,除渡海河须
乘舟航行外,余皆步行,跋山涉水,不畏艰辛,而步履轻捷,体力日强,正应古人所言“行
万里路胜读万卷书”


虚云到了老年,态度略有改变,对于青年人并不坚持一定要步行访道。他说他年轻时
到处游方参道,东南西北,四山五岳,乃至漂泊海外,有时一天要走几百里路。但现在形势
变了,
社会在发展,
他不希望现在的僧人也去游方访道,
这样会浪费宝贵的时光。
他有一首
〈云游独归〉绝句:

独去独归得自由,了无尘念挂心头。

从今真妄都抛却,敢谓寒山第一流。

六、饮食起居,一切从简。

据其弟子岑学吕的一封公开信中云:
“留心观察他的言语举动,大体上与平常人无殊,
所异者:他个子颇高而瘦,他所穿的衣服不过几件,至少都穿了十年以上,
有人送他袍衣甚
多,
他都拿去与人结缘。
三伏暑天,
但见他穿一件夹袍。
我有一次跟他游山,
不过一二里路,
他行走如飞,累得我满头大汗,气喘力竭,而他则从容之至,额上无汗,内衣不湿。他洗澡
不多,数日换衣服一次,而身上并无一点难闻气味。


“虚云一切饮食起居一如常人,每日只洗脸一次,需半小时之久。举凡耳孔、鼻孔、
发脚、颈项,都擦之甚久。吃饭时一向不说话,不答话,目不视人。有时宴客,一侍者坐身
旁,替客人送菜,他只举箸招呼客人。食时有客大声谈笑,他只管吃饭,有人问他,他只把
头一点,仍旧吃饭,罢席后始略作招呼。在平时他一样过堂吃饭,有时饭冷羹残,他一样吃
两大碗,未曾拣饮择食,批评好坏。出家以后,持午百年(即过午不食)
,有病时亦然。历
来有施主送他的好斋料,他都拿出来供众,向不设私食。


云门遭蹂躏后,斋粮断绝,虚云嘱咐大众说:
“老人业重,有累大众,你们不能跟我吃
水斋,还是大家四散,各随缘分去罢。
”水斋就是斋粮没有了,以水当饭。

七、情想爱憎,守身如玉。

岑学吕老居士曾亲待老和尚多年,
住云门大觉寺时,
一夕问法:
“情想爱憎是生死根本,
如何能除?”

老人谓:
“只一情字,已堕百劫千生,杂以爱憎,互为因果,皆妄心为之耳。如果妄心
去尽,成佛已多时。我辈历劫多生,习气至重,在随时观照,以除习气,为第一要旨。


岑居士又问:
“情可随时忏,爱憎亦可随时遣,但既有心念,如何能不想?”

老人谓:
“何不想向佛国去?观念成就,佛亦成就,此净土法也。


**不是**,虚云大和尚并没有午后不饮食的习惯。他通常早上吃两碗稀饭或一些马铃薯,中午吃两大碗米饭,晚上有时吃一小碗面条或一些稀饭。虽然他有时会在晚上吃药石,但这并不是从云门事件发生后开始的,在此之前他已经有午后不食的习惯。此外,虚云大和尚的牙齿特别好,有一次他看到居士在吃炒熟的蚕豆,他也想要尝试,而且吃得比居士还要快。


请问虚云和尚的事迹?佛教舍利子与肉身不坏的事?
於是,率僧清污除秽,挖基砌墙,在不到七年的时间内,新建一百八十余楹殿堂,新塑百余尊佛像装金饰彩,格外庄严。同时,兴办〔大觉林场〕,实践〔农禅并重...师圆寂之后,四众弟子万分悲痛,先后在江西云居山、香港芙蓉山、云南昆明市等处为其建立舍利塔。一九九一年,又在云居山建立〔虚云和尚纪念堂〕,以供人们...

在全世界的和尚中,为何只有中国汉族和尚不能吃肉喝酒?
全世界很多国家都有和尚,但是国外的好像他们都是吃肉的,唯独中国的和尚是从来不吃肉的,这让很多外国和尚不可思议。其实释迦牟尼佛没有去世之前他是吃肉的,真正提倡不吃肉,只吃素食的是梁武帝发起的,他读了一篇经文的时候,看到说一句话。菩萨大慈大悲,不忍吃众生肉。梁武帝看完之后非常的感动,...

闭关需要吃饭么,是不是和尚到了一定的境界就去闭关?
佛教里有闭关,但并不是想象的那种,不吃不喝。即使是禅定,如果没有甚深的功夫,恐怕也需要饮食。闭关是为了断除外缘影响,精进修行。比如闭关阅读大藏经、闭关念佛、闭关参禅等等。断除外界的影响,使身心投入到修行之中。所以在闭关的时候,还是需要吃饭睡觉的。当然如果你修行达到一定功夫,比如禅定入定...

为什么和尚不吃肉
为什么和尚不吃肉《楞伽经》最后有明确的回答(下面是原文和注解),如下:尔时大慧菩萨以偈问曰。 彼诸菩萨等。志求佛道者。酒肉及与葱。饮食为云何。惟愿无上尊。哀愍为演说。愚夫所贪着。臭秽无名称。虎狼所甘嗜

...就是早上几点起床然后都干些什么?还有当和尚刚进门练武基本功是练...
取出少许饭粒,到晚间按照《蒙山施食仪》念诵,施给饿鬼。晚殿的三堂功课,一般是单日念《阿弥陀经》和念佛名,双日拜八十八佛和《大忏悔文》,蒙山施食每日要举行。17:30 药石(吃晚饭):晚饭,由于佛原制定过午不食,因为社会发展和饮食习惯的变化,现在僧众晚上也进食,但不须念供。少林僧人和...

虚云老和尚《五戒开示》
大妄语若成。堕无间地狱。当慎之莫犯。佛教以直心是道场。何不依之修学。举世能持此戒。则信用具足。不邀名而名自至。不求利而福自归。释妄语戒已竟。(五)明饮酒戒。饮酒宜制者。酒虽非荤而能迷心失性。大智度论明有三十六过。梵网经云。‘过酒器与人。五百世无手。何况自饮。及教人饮...

有一些关于佛教的问题.
3. 五戒当中的不邪.淫. 到底什么是邪.淫. 这个题目太大了吧. 有怎么多的行为. 那些是邪.淫那些是不邪.淫? 我知道婚外是不行的. 尚未结婚行吗? 夫妻之间还有规律吗? 比如: 时间, 方法, 这等事情. 我不是说和尚或尼姑, 他们什么都不能做, 连自.淫也不行.4. 不非时食. 过了中午就不能吃. 那...

和尚喝一点点酒(只是尝一点味道)...算不算犯戒?如果算请说明为什么?你...
二、 无重病因缘,饮则咽咽犯。(咽咽犯,即咽一口犯戒一次,按口咽计罪)轻重 一、 自饮犯五戒中酒戒。二、 酤酒酿酒,犯菩萨戒,罪重。南山律祖云:饮酒、有人于下加辛肴者(五辛、葱、韭、蒜等)正文无此。然既受净戒,焉啖膻臭,理不可也。今按吸烟,亦应判为不可。开遮 开缘有二...

中国的饮茶方式
要建设一个文明城市,聚众饮酒不可,聚众饮茶该大力提倡。聚饮就品茶言虽不如独饮、对饮、品饮,但因茶德高尚,是文明饮料,其益处又非聚众饮酒所可比拟。 聚饮规模最壮观的大概是清末西藏喇嘛教的一次茶会。在喀温巴穆大喇嘛庙举办了一次茶会,聚集四方僧众4000余人,巡礼和尚用茶款待全体僧众。行茶仪式是:喇嘛排列...

同是和尚,为何泰国和尚烟酒肉一样不少,而中国和尚却大相径庭?
同是和尚,泰国和尚烟酒肉一样不少,而我们国家的和尚却只能吃素,真是大相径庭,这主要是因为泰国的寺庙是没有伙房的,他们主要是靠化缘的,而且泰国和尚讲究的是“三净”,“三净”的意思是没看到、没听到和不是为我所杀的,所以泰国的和尚是可以吃肉的,但我们国家是有明文...

凉州区18483088056: 和尚必官吃饭不吃饭 -
僪婷十滴: 1. 有一位和尚在荃湾山脚下打坐,整天念佛.那时的荃湾还是乡村,村人见和尚念佛非常尊重,便送他饮食,谁知那和尚只取饮品,食品一律退回,他告诉村人,自己每年只食几粒米饭,村人大为奇怪,于是便有许多人留意这和尚了,连半夜...

凉州区18483088056: 虚云老和尚如何入定 -
僪婷十滴: 他常常打坐,一坐就是十天半个月,出定后觉得才几分钟.我们知道虚云老和尚生活很清苦,有一年过年时,他在自己的小茅篷里煮芋头,一边煮,一边打坐.有人到茅篷来看老和尚,向他拜年,看到他入定,就拿引磬在他耳朵边轻敲一下,请...

凉州区18483088056: 古代的高僧大德能禅定40天不吃不喝,真的假的啊?广钦老和尚坐40天不吃不喝,虚云老和尚坐半月不吃不 -
僪婷十滴: 因为心中清净,无杂念.能做到一念不生即可做到!南无阿弥陀佛

凉州区18483088056: 年轻人戴什么材质的手串 -
僪婷十滴: 带紫檀稳重/带海黄大气/带金丝楠高贵,注意大串珠径20以上,如要加隔片不要用镶牙果/金属或石头的.小串108棵珠径8到10.木串不要带除隔片外其他配饰.当然不用隔片素串更显格调...

凉州区18483088056: 梦参老和尚:虚云老和尚为什么总是闭着眼 -
僪婷十滴: 梦参长老----虚云老和尚为什么总是“闭”着眼睛 我们天天学戒律,佛教我们防非止恶.吃饭、穿衣、说话、走路,你的一举一动,三千威仪一一威仪当中还具足很多细行.有一件事很简单,我们全犯,相信吗? 佛教我们走路的时候,眼睛所...

凉州区18483088056: 虚云老和尚:为什么才是兜率天的境界 -
僪婷十滴: 兜率天,梵名Tuṣita,巴利Tusita,藏文Dgah-idan,又译作睹史多天、兜驶多天等,意译为妙足天、知足天、喜足天、喜乐天.为欲界六天的第四层天.而在佛教典籍中,此天的内院即是弥勒菩萨的弘法度生之处.人间四百年,为兜率天一昼夜;兜率天人寿为四千岁;其身长二里;执手热恼便息.一切时静,有应触来,未能违戾,命终之后,上升精微,不接下界诸人天境,乃至劫坏,三灾不及.又在此天之人,对于自身及外界感受,生喜乐知足之心,故名喜足.虚云老和尚说六祖在兜率天 在正常不过,因为六祖 对于自身及外界感受,生喜乐知足之心

凉州区18483088056: 古代和尚如何坐的,一坐能做几个小时.
僪婷十滴: 近代的虚云老和尚,有一次入定前饿了想煮几个土豆吃,他把土豆放在锅里煮的时候就开始打坐,等着煮熟,那时候在他的茅棚不愿,还有其他修行的大德,发现很久没看见虚云老和尚,以为有什么事,随后就去老和尚的茅棚去看,进去后,发现老和尚在打坐,然后就用引罄叫老和尚出定,老和尚出定后问,我的土豆熟了吗?这时候他们看到,煮熟的土豆已经发霉了,烂掉了!大定,对于时间已经不会有概念了!不说出家人,即便是在家修行的居士,很多坐上几个小时也是可以的!所谓的定,不单指打坐,而是行住坐卧,不起心动念!

凉州区18483088056: 虚云老和尚往生何处?什么品位 -
僪婷十滴: 请参考 “1.叩问大士:请问明朝憨山大师,即是后来的虚云老和尚?答:观所梦为吉利 2.请问憨山大师圆寂后,是否先返回兜率内院,然后再下凡?答:从天道中而来 3.请问从内院下生吗?答:所向处可开化 4.请问大师已证等觉果位?答:观所...

凉州区18483088056: 虚云老和尚在哪里开示过呼吸念佛法? -
僪婷十滴: 没见过,我看过虚云法汇,并无此种记载.虚云老和尚开示多以持戒,禅家本分为主,并无特别发明念佛.只听闻某僧自称在五台山听见空中佛号,说是法照大师所传五音念佛,演变成呼吸念佛法门.净土但以信愿真切,然后平缓适度念佛即可.如遇研究有关呼吸和念佛的关系,可参看宝王随息念佛法门.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