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对外开放和新时期的对外开放

作者&投稿:应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历史上最早搞对外开放的朝代~

自汉朝至明朝,我国一直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到了明末清初我国统治阶级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我国古代对外关系的发展趋势是由开放到闭关。

具体史实

开放:
⑴秦汉:对外交往的初始阶段。张骞通西域之后,中国同西亚和欧洲的通商关系开始发展起来,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相继开通。东汉时,班超经营西域曾派部下甘英出使大秦。166年大秦王安敦派使臣访问洛阳,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的首次直接交往。
⑵隋唐:对外交往活跃。日本13次派“遣唐使”来华学习唐朝文化,唐朝鉴真东渡传播文化;新罗派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仿照唐朝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双方贸易往来频繁,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唐朝时中国同天竺交往频繁,贞观初年,玄奘西游天竺,著成《大唐西域记》
⑶宋元:对外交往进入频繁时期,海外贸易发达。对外交往东达朝鲜、日本,西至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一些国家,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重要地位。元朝时大都是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市。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华居住十多年,著有《马可•波罗游记》。
⑷明朝:对外交往由开放走向闭关。前期国力强盛,明成祖开始派遣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地区。明朝后期至清朝前期,由于我国封建制度日趋没落和西方殖民者的入侵,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


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史给我们的启示:

⑴开放国兴,闭关国衰。
⑵加强联系,互相学习,互相促进是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凡是善于向外国学习,同时又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就可以取得本民族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
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是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条件。
⑷和平友好交往是我国人民同外国交往地主流。
一、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三个时期

在古代,我国同世界各国的交往是逐渐发展的。

先是从周围的邻国开始,如朝鲜、日本、东南亚,以后逐渐扩展到印度、波斯、阿拉伯,最后到欧洲、东非和北非。

我国封建社会对外经济文化往来,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为秦汉时期。这一时期的主要往来仅限于近邻的朝鲜、日本、越南、泰国、柬埔寨、缅甸等一些国家。直到东汉晚期才和西亚、欧洲有了正式直接往来。由张骞开通的“丝绸之路”,是这一时期我国外交关系最光辉的表现,教材里对此有重点叙述。东汉时期,班超出使西域时,派副使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甘英到达了安息西境,因不明情况行至波斯湾而还。到166年,大秦国王安敦派使者正式来中国,这是中国和欧洲正式交往的开始。上述情况在教材里都有介绍。

我国对外交往的第二个时期为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更主要的是隋唐时期。这一时期,我国封建经济处于繁荣上升阶段,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也大大发展。这一时期的对外关系有三个特点:第一,我国已经逐步形成为东方的经济文化中心。对一些近邻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已经不仅限于一般的来往,而是作为培养人才的中心和经济交流的中心。第二,此时期我国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空间范围大大扩大,除东亚和东南亚外,中亚、西亚、欧洲甚至非洲都已经有比较频繁的商业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往来。最显著的如波斯、阿拉伯的使节的商人

1

大量来中国。唐朝时还有一批留居中国不回的波斯人。第三,此时期海运和陆运都很发达。

我国对外交往的第三个时期是宋元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这一时期的对外关系也有三个特点:第一,由于自北宋开始,封建社会中商品经济发展,内外贸易繁荣,对外航运也突飞猛进,尤其是海上运输,在世界名列前茅。宋元时代,在南中国海和印度洋上中国船队是最活跃的船队。第二,宋元明时期,我国在对外经济文化方面出现了一批富有远航经验的国际大游历家。他们包括元朝的汪大渊、明朝的郑和等人。同时从阿拉伯、波斯和欧洲来的大批商人中,也涌现一批世界著名的旅行家,如元朝时来华的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摩洛哥人伊本白图泰等等。当然,汪大渊和伊本白图泰在教材上没有提到。第三,清初以后,由于封建统治阶段采取闭关政策,这些联系便逐渐中断了。

二、古代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四条渠道

在古代历史上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主要是通过四条渠道进行的:

第一条渠道是贸易,这又包括官方贸易和民间贸易两种形式。著名的丝绸之路以民间贸易为主。第二条渠道是官方派遣使节、留学生等。第三条渠道是通过佛教徒和传教士来实现的。第四条渠道是战争,战争在客观上也曾为中外交流创造了条件。当然,第四条渠道不是我们所提倡的。

在古代,中国与邻国之间也曾经发生过政治纠纷和军事冲突。例如,我国古代曾与日本发生过几次战争。唐高宗龙朔三年(663年),

2

唐军与新罗军队联合打败支援百济的日本军队。元世祖曾两次派军队进攻日本,但遭到了失败。元末明初和明朝中期,日本倭寇骚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最后被戚继光、俞大猷等率军击败。明神宗时,中国派军队支援朝鲜共同打败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等等。在历史上,相邻国家之间绝对没有出现争斗的局面,似乎是迄今尚未见到的历史现象,这也是我们面对的实际情况。但应该认识到,各国统治阶级挑起的战争,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只是短暂的一瞬,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交往,则是国际关系中的主流。

三、古代中国和外国间的影响是互相的。

在世界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都创造出了具有自己特色的经济和文化。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在发展过程中,都或多或少要受到外来影响,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又对外界发生影响。

中国古代在整个奴隶社会以及封建社会的形成和上升时期,经济文化发展一直走在世界各国的前列,中国的四大发明对全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都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的政治制度和文化艺术对亚洲各国,尤其是对朝鲜、日本等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值得我们引以为自豪。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世界各国对中国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例如,中国种植的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烟叶、向日葵,最早是由美洲印第安人培育出来的。另外,像中国的佛教文化和佛教艺术受印度影响的痕迹非常明显,著名的云冈石窟和敦煌莫高窟等就有所反映。所以说,世界文明史,是在各国人民共同学习、互相促进中不断演化、完善的。

3

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启示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越是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时期,对外交流就越频繁,而频繁的对外交流,也促进了中国经济文化的发达,这给我们以启示:凡是善于向外国学习,同时又富于创新精神的民族,就可以取得本民族经济和文化的飞速发展。

古代日本通过向中国学习,促进了日本的进步是一个十分鲜明的例子。在大化改新中,日本参照了中国唐朝时的政治、经济、军事制度,结合本国国情,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政治、经济、军事制度。在医学上,日本也吸收中国中医学的医疗技术,逐渐发展为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汉方医学”。在文字上,日本利用中国汉字的简化笔画或是汉字的偏旁、冠盖作为音符,创制了日本文字假名。日本人民这种善于学习又富于创新的精神,是值得赞扬的。这个事例给我们以有益的启示:一个国宝如果落后,只要虚心地有选择地向他人的长处学习,不断地改革和创新,就能够迅速地取得进步。

新中国也没有,是三中全会后才开始的

汉的时候其实就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那时已经可以到达印度的南端。盛唐时期中国的对外开放达到一个空前的水平,中国周遍各国如朝鲜、日本、波斯等等都以中国为商贸中心。也因此中国的文化、政治都受到各国的效仿,尤其是日本,几乎是不经修改的把中国的文化照搬到日本。也是从这时候起,各国开始相中国朝贡称臣。到明朝时期对外开放又达到一个高潮,郑和下西洋就是在明时期由明王朝出资支持的。现在有学者提出郑和是世界上驾船环球第一人,这还有待于历史的考究。但是郑和下西洋的主要原因就是要向各国宣扬国力,中国人往往都是自恃甚高,尽管各国都有进贡,但明朝还贡的价值远远超过进贡,这也跟后期明国库空虚有关。西方国家去航行是对黄金的渴望,利益驱使,而我们却是去逞威风。只有有足够的欲望才能推动历史的发展,这也是为什么资本主义能够如此飞速发展的原因。关于倭寇入侵也不仅仅是从明朝开始的。
关于满清的对外开放那问题就更大了,楼上说的是一方面,但还有另一个方面就是西方的侵略者。那时西方各国开始同中国开始贸易,中国的茶叶、丝织品、陶瓷受到世界各国的欢迎,这些都是皇亲国戚才能享受到的。中国一直处于入超的地位,而西方国家对中国输入的尼龙等产品遭到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一直处于出超地位,也由此西方各国想用鸦片打开中国的市场扭转入超的局面。正如西方人所想的鸦片确实扭转了入超的局面。中国白银大量外流,物价上涨,市场混乱。林则徐就受命硝烟,第一次鸦片战争由此展开。国门从此被打开。
满清所谓的闭关锁国其实就是主要防止列强的入侵,关于列强对中国倾销货品并不令人担忧,因为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完全不需要外来的商品。但也因如此中国和外国的差距渐渐拉大。鸦片战争后,英国和中国签定的《南京条约》开辟五个通商口岸其实也想由此有利于英国对中国的商品倾销。在中国闭关锁国期间,并不是完全断绝与别过的沟通,还是开放了广东等等仅有的几个通商口岸。在到后来,列强继续强行要求开放通商口岸,并且允许在沿海地区开办工厂,最后入侵至内陆地区,中国的自然经济也局部瓦解。此后中国就进入了遭西方列强瓜分、摧残的阶段!一段可耻的历史从此展开!

“十一五”时期,中国对外开放面临更加复杂的国际环境和国内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因此,必须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这是指导中国在“十一五”期间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重大指导原则,是进一步扩大开放的指导方针。
http://www.china.com.cn/zhuanti/115/duiwaikaifang/node_6121835.htm

浅谈圭海许氏与明代月港的关系
作者: 圭海许氏族人寒人、星光
随着古月港申遗的提出,一股古月港热已悄然兴起,引发了圭海许氏族人的无限感慨,翻阅族谱,重新叩开记忆的闸门,一段鲜为人知的族人历史流泻而出,希望能与世人共享。
一、月港的地理位置
月港位于九龙江入海处,今福建省龙海市海澄镇。因其港道(海澄月溪至海门岛)“一水中堑,环绕如偃月”,故名月港。月港,又名月泉港,其附近海域,古名称为“圭海”,因港口圭屿而得名。圭屿又称鸡屿、龟屿,它屹立海中,是水路入海门户。月港西邻九龙江北溪、西溪的交汇处三叉河,港口圭屿东向厦门港。
  月港主航道西起普贤,沿南港往东,经海澄港口、大泥尾、圭屿,由浯屿担门出海,而后分东、西洋航线。月港的停泊点,北岸有嵩屿、海沧、石美、玉洲、澳头,南岸有屿仔尾、海门岛、浮宫、海澄月港、石码、福河等。主要港口是海澄月港,为当时进出口货物的主要集散地。据遗址考察,明清时期月港溪尾不足1公里的海岸就设7个码头,即饷馆码头、路头尾码头、箍行码头(又名中股码头)、容川码头、店仔码头、阿哥伯码头、溪尾码头。其中饷馆码头在港口右侧,民国9年(1920年)改建为海澄客运码头;容川码头在港口左侧,明万历年间(1573年至1620年)建,当时为大型码头,新中国成立后为农运码头。
二、圭海许氏的人文历史
月港码头与月港城市的兴起约在十五世纪初,在月港码头居住的人群是圭海许氏美江派的族人,而这群族人是在宋朝末年端宗皇帝时随其南下的山西人。圭海许氏的始祖许衍公系山西平阳府吉州县芦安村人氏,出仕军营南宋后期随宋端宗帝南戍福州城,阵前屡建功勋,宋端宗敇封为武毅将军,后捐躯沙场。二世祖元柯、元谅、二兄弟几经转折,踪至海澄县月港地域溪美选址而居,以江海为生,繁衍生息,生子传孙,经营和拓展了月港码头这块宝地。家族发展迅速,至明洪武九年在溪美建祠立宗,取名“圭海许氏”。至明成化年间,圭海许氏族人仕途大展,出现了“一家三进士”(明朝滴州参政许天伦、国子监博士许谷、光绿寺上宛大夫许弘谟 )的辉煌局面,从此子孙在闽南这块土地上自成宗脉,家声大振,子孙昌盛绵延,进入时代社会的先行者,有农耕、经商、仕政、有军事将勇,堪称是光宗耀祖之族,也托起月港码头形成的强有力支柱。
三、圭海许氏对明代古月港的贡献
圭海许氏派下的美江许氏人口居住在港口至溪美一带,具体分布为:汝侯公派下的鸿江围港口居住群,汝器公派下的拔廷厝从港口至容川码居住群,添养公派下的容川码居住群,汝器公派下的起鳌从容川码、店仔尾、顶厝居住群,汝益公派下的田仔墘居住群,汝俊公、汝保公派下的溪美居住群,汝爱公、汝使公派下的大菜园居住群、大地尾居住群。
当时的月港码头周边百姓大多以耕种为主,生产粮食和甘蔗等农作物,部分靠捕捞、船运为生。十五世纪初,外国商船到达月港,聪明的许氏族人看到货物买卖有利可图,民心萌发了航海贸易意念。于是,商人、富人合股造大船,出外洋,避开明政府禁海令,行东西二航线,悄然兴起月港通商码头,依港兴市,形成港口大街、鱼仔市、观仔内、花亭前、中古、容川码、店仔尾、帆巷、土城内、北门土尾庵等,托起了月港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此时,美江许氏人丁兴旺,百业崛起,七条通商码头、一条店面伫立的容川码千米街,那时的容川码街市井开行立店的美江人,店面行户多达二十几个,生意繁忙,经营多样化。当时的月港誉满东南亚各个国家及五洲,中国的土特产、手工业、铸造工艺、华夏文化源源不断地推向世界,同时也引进西方文化及西方先进技术和产品,开辟了今天所说的“海上丝绸之路”。
至十五世纪中叶,添养公裔孙在经营方式上,从沿海转向内陆,沿九龙江北上至漳平县(原平邑菁城)在漳平县的江西街开店营商与江西商家接轨,遂形成内陆的货物与海外货物对流,使我国土特产、茶叶、手工业、铸造业在海外亨有盛名,同时也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手工业休系的完善,从而使我国的工农业发展走在世界先例。
明代古月港欣欣向荣,开辟了封建时代的文明发展一个时代典范,与汉、唐时期的福州港,宋、元时期的泉州港,清代的厦门港,并称福建历史上的“四大商港”。古月港在中国外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从16世纪末期至17世纪,这里就是“海舶鳞集,商贾成聚”的对外贸易商港,市井十分繁荣,是闽南的一大都会。当时有许多诗篇赞美月港,其中有句云:“市镇繁华甲一方,古称月港小苏杭。”
四、圭海许氏的历史伤痛
明朝末年,随着朝政的衰弱,倭寇对东南沿海的侵扰,海运陷入困境,古月港遭到严重破坏。到清代,海寇更为猖狂,通商之海论为冥夜。美江许氏虽为古月港的发展作出极其重要的贡献,但在浩劫中又付出了血的代价,留下至今难以忘怀的伤痛和哀思。清代顺治8年,海寇从溪尾铣城上岸,沿村抢掠。许氏二位夫人在溪尾祠堂后被残害。圭海许氏世谱记载哀悼诗曰:
海上凶鲸肆逆尽,红颜求死不求宽。
谁云弱絮风能荡,信是孤松雪莲残。
刳孕何如败节重,碎尸容易辱身难。
双魂江浒今焉在,血染春潮白日寒。
其景何惨,悲哀催人泪下。又有许氏漳平世谱记载:在漳平经商的许某,要回家重修容川码的房屋,当他开门入内时,屋内白骨横尸,被海寇残害而无人收埋,可见当时月港码头之惨况。
五、圭海许氏祖庙(世德堂)的历史价值
圭海许氏祖庙,位于海澄镇豆巷村溪尾社,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公元1368~1399年),清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重修,清光绪戊戌年再次重修,现在前厅左侧存有3块石碑为凭证(1、咸丰二年重修祖庙记事石碑;2、咸丰二年十二月建置业田碑记;3、光绪戊戌年重兴美江祖庙记事石碑),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
现在仍保持原来格局,坐向艮坤、山水形胜、雄伟壮观、雕塑精美,古迹文物保存完好。前埕东西两侧树立6座石旗杆,前埕地面长12.6米,宽12.9米,计162.54㎡;后埕长12.9米,宽5.5米,计70.95㎡;祖庙分为前后厅,中央天井,计301.9㎡;整座祖庙占地面积总计535.5㎡。祖庙门前两侧置放两座旧三圈石鼓(明代);前堂悬挂“圭海”牌匾;后堂两侧分别挂着“文魁”、“武魁”牌匾;后堂中央悬挂“许氏传衍” 牌匾;后堂左侧悬挂着明朝滴州参政许天伦、国子监博士许谷、光绿寺上宛大夫许弘谟 “一家三进士”(即兄弟进士、父子进士)的大匾;右侧悬挂着清朝守备许凤翔的“御前侍卫”牌匾、提督守备许鹏的“宣武将军”牌匾、镇总兵许凤的“荣禄大夫”牌匾;后堂正中悬挂着始祖许衍的南宋景炎丁丑年帝赐的“福”字和武毅将军的衍名。
总之,溪尾(圭海)许氏祖庙历史悠久,现有石旗杆6副12支、光绪戊戌年木香炉1个、明代三圈石鼓2座、清代记事石碑3座等文物古迹至今保存完好,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同时,溪尾(圭海)许氏祖庙始建于明朝前期,位于海澄镇豆巷村境内,是古月港历史的一个组成部分,保护和研究溪尾(圭海)许氏祖庙,对于研究和开发古月港历史价值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对于弘扬龙海历史人文精神、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精神生活、构建和谐社会和推进海西建设(有圭海许氏子孙在台湾定居)也具有积极意义。
六、圭海许氏的灿烂明天
沧海桑田多变迁,新中国的成立和改革开放,又给月港带来生机,依港兴市,海西开放,先行先试一系列优惠政策又使月港今朝有普贤码头,月港码头,振龙码头,海隆码头,陆岛码头,客运码头,形成新时代的海运码头体系,美江许氏族人也在这重兴之际,创造了新的贡献,新的辉煌。如今,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古月港与泉州联合申报“海上丝绸之路”始发地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提案已经被全国“两会”政协提案委立案,古月港热已悄然兴起。
回顾难以忘怀的历史,喜今朝华夏之盛世,改革开放、海西建设前程似锦,期盼美江许氏与新月港再度蜚声海内外。


中国历史上对外开放的事例
1、1980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了《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深圳经济特区正式成立,地域包括今罗湖、福田、南山、盐田四个区。当时,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经济政策和管理体制,建设资金以引进外资为主,所有制结构为多种形式共存,产业结构以工业为主,产品以出口外销为主。经济特区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

中国历朝历代对外开放历史
(1)主要史实:①南宋时海外贸易东达日本、朝鲜,西至非洲一些国家。②元时,来自亚洲和东欧、非洲海岸的商队和使节、络绎不绝。③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元世祖时,来到中国,居住十几年。(2)特点;①海外贸易是这一时期对外关系的主要内容。②对外交往的范围扩大到非洲国家。(1)原因:①指南针的发明和...

历史上的对外开放和新时期的对外开放
“十一五”时期,中国对外开放面临更加复杂的国际环境和国内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因此,必须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这是指导中国在“十一五”期间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重大指导原则,是进一步扩大开放的指导方针。http:\/\/www.china.com.cn\/zhuanti\/115...

旧中国对外开放与新时期对外开放的不同点
旧中国时期,清朝政府盲目自大,闭关守国,夜郎自大,它的大门是被英国帝国主义攻破的,是被迫打开的,之后便遭到了许多国家的殖民侵略.导致后来的长期落后.而新中国则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主动贯彻实施对外开放这一国策.不断向国外学习先进的科技文化技术等等,将自己融入国际潮流. 加快了经济的发展,提升了国...

中国历史上最早搞对外开放的朝代
中国历史上最为开放的朝代 唐朝 唐朝前期政治稳定,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唐 *** 又采取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使唐与亚洲各国之间的友好往来出现前所未有的盛况,唐朝经济、文化对各国影响很大,所以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 安史之乱以前的唐朝,处在强固稳定时期,在政治上有自信心,奉行“中...

中国近代史上有哪两次由封闭到开放的事件,两者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
中国近现代史上,曾出现过两次由“封闭”到“开放”的现象,第一次是1840年,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第二次是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两者存在本质区别:前者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状况下被迫开放的,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后者是在主权独立,...

结合我国对外开放的过程,说明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的
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形成的过程,可以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是创办经济特区。1979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广东、福建两省靠近港澳,侨胞众多,资源丰富,便于吸引外资等有利条件,决定对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给地方以更多的自主权,使之发挥优越条件,抓紧当时有利的国际形势,先走一...

新中国外交史
1、建国后迎来第一次建交高潮,打破了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建国一周年,中国已同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另有英国、荷兰等8个国家承认了新中国。最突出的外交成就是中苏建交和《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促进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打破了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巩固了中苏人民的...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变法
1、商鞅变法: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于前361年在秦国实施的改革,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开始于公元前359年,第二次开始于公元前350年,对秦国的崛起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王莽变法为西汉末及新朝时由王莽推行的变法,初始元年王莽接受孺子婴禅让后称帝,改国号为“新”,改长安为常安,是为建国元年。3、...

中国近现代史上有哪几次改革?
1947年11月至12月,一个以土地改革为中心的波澜壮阔的群众运动,很快在陕甘宁、晋绥、晋察冀、晋冀鲁豫、华东等老解放区,东北等半老解放区,以及鄂豫皖、豫皖苏、豫陕鄂、江汉、桐柏等新解放区广泛开展起来。五、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

阿勒泰市18582366592: 近代中国的对外开放与新时期的对外开放有什么不同 -
羊桂氧氟:[答案] 背景不同:"前者是在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瓜分中国,中国主权沦丧的情况下提出的;后者是世界经济... 后者是中国主动对外开放的一项基本国策,是符合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国际潮流的; 结果不同:前者有利于帝国主义国家...

阿勒泰市18582366592: 中国近代史上的对外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对外开放有哪些本质的不同?(求解答,必釆纳) -
羊桂氧氟:[答案] 被动的、不平等、片面的、单向的

阿勒泰市18582366592: 我国古代对外开放和近代史对外开放有什么联系 -
羊桂氧氟: 都是和别国进行贸易,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国家的力量和影响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古代的对外开放对近代史的对外开放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阿勒泰市18582366592: 今天的对外开放与近代史上对外开放有什么不同从影响上谈
羊桂氧氟: 中国对外开放之前特别是清朝,闭关锁国导致中国逐渐衰落.而对外开放仅仅30年,中国用“中国速度”迅速崛起为当今新的世界性大国,外汇储备世界第一.是对外的贸易与开放使中国加快了追赶世界的速度,让中华民族复兴之梦越来越快地实现

阿勒泰市18582366592: 鸦片战争后的对外“开放”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对外开放,其本质区别在于()? A.开放的对象 B -
羊桂氧氟: C? 鸦片战争后的对外开放是在西方列强的武力威逼下被迫开放的.而新时期的对外开放是在中国拥有完全独立自主的前提下为了发展生产力而实行的.两者开放的重点对象都是西方国家;方式也是一样的,即允许西方国家在中国投资等;开放的区域也是以东部地区为主.故正确答案为C项.?

阿勒泰市18582366592: 当今我国的对外开放和近代的对外开放一样吗?为什么? -
羊桂氧氟: 主要有以下几点: 1、第一次是西方国家通过武力强行迫使中国政府实行对外开放,第二次则是中国政府主动打开国门,是国内经济体制改革形成的开放,所谓改革开放. 2、第一次开放时,清政府经济基础薄弱,商品不发达,几乎不存在完整的工业体系,不可能在开放的国际贸易中获得更多的利益,只能是西方商品大肆进入中国、冲击中国的传统生产行业;第二次时,新中国已经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和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在国际贸易中有自己的优势. 3、第一次开放,进入的纯粹是商品,也就是西方国家迫使中国打开国门的目的就是大量倾销商品;第二次不但使进口商品丰富了,而且还伴随着资本、技术、人才和管理模式各个方面的引进,有助于中国各项事业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

阿勒泰市18582366592: 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读表格,完成历史时期对外交往状态对外交往史实交往路线典型事件①对外开... -
羊桂氧氟:[答案]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外交往有关知识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在西汉张骞通西域的基础上,开创了丝绸之路.唐... 此外丝织技术先进、西方对中国丝绸需求量大、唐前期中央集权制进一步发展,国家统一;统治者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等都...

阿勒泰市18582366592: 历史:我国对外开放首先选在东南部沿海的原因有哪些? -
羊桂氧氟: 从历史上看,沿海地区在中国近代史上最早被迫对外开放,在新时期最早开放也是可以理解的,这些地方成功了,再延伸向内地就比较稳妥.从地理上看,经济特区处于沿海,他们和外界联系更为方便,从方便的地方开始尝试符合当时的情况,成功和可以进一步向地理上不太方便的地方拓展.从政治来看,沿海地区先开放部分地区甚至几个点,如果失败了,影响不到全局,如果成功了,则可以产生辐射作用.所以,从三方面看,都是由浅入深,由少到多,由沿海到内地,非常符合实际情况.

阿勒泰市18582366592: 中国是什么时期开始逐步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后来逐渐形成了一个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羊桂氧氟: 就是从1978年就开始对外开放的. 第一步是创办经济特区. 第二步是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第三步是建立沿海经济开放区. 第四步是开放沿江及内陆和沿边城市 格局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阿勒泰市18582366592: 我国的改革开放是怎样展开的? -
羊桂氧氟:[答案] 1978年12月,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1979年7月,中央批转广东省委、福建省委关于对外经济活动和灵活措施的两个报告,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试办特区.1980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