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女投江

作者&投稿:敖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八女投江的故事,简略~

简介:抗日战争时期的1938年10月,8名女官兵,在冷云率领下,与日伪军激战。她们吸引日伪军火力,使部队主力摆脱敌人攻击,被敌军围困河边。在弹尽的情况下,面对逼降,涉入乌斯浑河壮烈殉国。
为弘扬八女先烈的精神,1986年9月7日在牡丹江市举行“八女投江纪念碑”奠基典礼。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妇联主席的康克清为工程奠基题词:“八女英灵,永垂不朽!”
1982年,林口县在八女殉国处建起了八女投江烈士纪念碑,碑文正面铭刻着时任黑龙江省省长陈雷同志的题词“八女英魂光照千秋”;1988年,牡丹江市在江滨公园建起由邓颖超题词“八女投江”的群雕像。

扩展资料八女投江,她们分别是第2路军第5军妇女团的指导员冷云,班长胡秀芝、杨贵珍,战士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李凤善和被服厂厂长安顺福。她们中年龄最大的冷云23岁,最小的王惠民才13岁。
八名女战士为中华民族的解放献出了她们年轻的生命,写下“八女投江”的壮丽篇章,1986年9月7日在牡丹江市举行“八女投江纪念碑”奠基典礼。
1957年,年仅34岁的我国著名画家、“关东画派”奠基人王盛烈创作了那幅被传颂了半个多世纪的名画《八女投江》,该做现收藏在中国军事博物馆。
《八女投江》是根据抗日联军八位女战士为了不被敌人活捉,集体投江的真实感人故事而绘制的革命历史画。
参考资料:八女投江-百度百科

“八女投江”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官兵,英勇抗击日本侵略军,与日军血战到底而决不屈服,最后集体投江殉国的英勇事迹。
抗日战争时期的1938年10月,8名女官兵,在冷云率领下,与日伪军激战。她们吸引日伪军火力,使部队主力摆脱敌人攻击,被敌军围困河边。在弹尽的情况下,面对逼降,涉入乌斯浑河壮烈殉国。

扩展资料“八女投江”体现了中华儿女为民族解放事业敢于与日军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东北抗联第2路军总指挥周保中得知“八女投江”后,当即题写了“乌斯河畔牡丹江岸将来应有烈女标芳”。
解放后,中国共产党以“八女投江”为题材拍摄了一部电影《中华儿女》,女英雄们的高尚气节强烈地感染了千千万万个中国人民。1986年9月7日,为纪念八名女烈士,建立了一座巨型“八女投江纪念碑”。全国政协副主席康克清为其亲笔题词:“八女英灵,永垂不朽”。

在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10月,东北抗日联军五军一师妇女团指导员冷云率领7名女战士,在乌斯浑河下游西岸柞木岗山下为掩护抗联五军大部队安全转移,同日本侵略军顽强战斗,最后在弹尽被围的情况下,毅然投入乌斯浑河中壮烈牺牲,成为宁死不屈的“八女投江”伟大壮举。
乌斯浑河 松花江二级支流。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林口县境内。
1982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在乌斯浑河口建立“八女投江纪念碑”。

黑龙江省林口县境内有一条牡丹江的支流,名叫乌斯浑河。那奔流不息的河水,不断地冲刷着流逝的岁月,但却永远不能冲刷掉中国人民对英雄的怀念,这是因为,有8位抗联女战士的英灵,在乌斯浑河河水里长存。
1938年春, 日本帝国主义在不断扩大侵华战争的同时,也加紧了对东北抗日联军的围攻。在松花江下游地区,敌人集中了第四师团、第八师团、伪满靖安军和兴安军等共5万余人,向抗联第二路军各部发动了规模空前的“讨伐”。在“讨伐”中,敌伪采取了分割包围、“篦梳”进攻的战术。为了破坏抗联战士的生存条件,把他们活活困死,敌人还在抗联营地的周围实行“集家并屯”的政策,逼迫群众迁徙,进行经济管制。
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东北抗日联军没有向侵略者屈服。为了冲破敌人的包围,抗联第二路军决定由牡丹江畔驻地向西部的五常、舒兰一带远征,开辟新的抗日根据地。 5月,抗联第二路军开始了远征。在远征军的队伍里,有一个由30多位女战士组成的抗联妇女团,她们跟随第二路军第五军第一师行动。 远征的道路充满了艰险。前面,有敌人的重兵阻截,后面,有敌人的重兵追击。远征军出发后虽然也打了一些胜仗,但为了保存力量,部队在大多数时候,只能避开敌人,在荒无人烟的深山老林中前进。
8月中旬,抗联第五军经历了干难万险,终于到达了五常县的冲河,与那里的抗联第十军会师。但敌人很快发现了抗联的行踪,派出重兵向五常县抗联驻地发动了凶恶的进攻。战斗异常激烈,第五军一师全体官兵英勇反击,打退敌人的多次进攻,最后因部队伤亡严重,被迫决定返回松花江下游地区。这时,第五军一师仅剩下了100余名官兵。
妇女团的战士,跟随抗联一师千里转战,历尽了艰难。在战斗中,她们不怕牺牲,勇敢向前;在行军时,她们不畏艰苦,从不掉队。在人迹罕见的深山老林里,她们风餐露宿,攀高涉险,部队断粮时,她们就采野果野菜,甚至啃树皮吃野草;她们的衣服被荆棘剐破,成了披在身上的布条;她们的鞋子被碎石磨穿,垫上些干草继续穿。在频繁的战斗和艰苦的行军中,她们以极大的毅力克服了种种困难,几千里的远征,没有一个人中途退逃。这些英勇的抗联女战士,大部因战斗或疾病,牺牲在远征的途中,返回牡丹江畔时,全团仅剩下8个人了。就是这8位经历了艰苦战斗磨练的女战士,在乌斯浑河留下了中华儿女以身报国的事迹。
8月下旬,抗联一师袭击了敌人在大青川、冲河的营地后,向远征出发地刁翎东返。9月初,抗联一师100余人在头道河渡过牡丹江,这里离回师目的地已经不远了。经历了长途跋涉和无数次战斗,战士们这时都很疲惫,但他们都盼望着早日到达刁翎,重整旗鼓,再与日寇决一死战。
10月中旬,抗联一师进入林口县境内。一天夜里,部队行进到三家子北部乌斯浑河沿岸的柞木岗山下。此时已是深秋,冷风嗖嗖袭来,很快就把战士们身上几乎成了布条的单衣吹透,使他们本已疲惫的身体,不住地颤抖。为了抵御寒冷,战士们拾来树枝,点燃了一堆堆簧火,大家围坐在簧火旁,背靠着背地打起了瞌睡。8位女战士,相互依偎着,开始,她们还想彼此说点悄悄话,可没说上两句,就都支撑不住沉重的眼皮,渐渐地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拂晓,簧火已被露水弄灭,寒风把战士们吹醒。新的一天开始了,抗联战士又要踏上征程。正当大家整装待发的时候,突然从柞木岗下传来了枪声。原来,是一个姓葛的汉奸发现了山上的火光后向敌人告密,日军守备队和伪军连夜扑来,这时已到了柞木岗下。
  柞木岗紧傍着乌斯浑河,抗联战士要想突围,只有渡河一条路。在这紧急的时刻,抗联一师指挥员为了女战士的安全,命令师部参谋金石锋带领她们先行渡河。
这时,乌斯浑河正涨大水,河里浪花翻滚,激流中充满了漩涡,河床也比平时宽多了,原来的渡口,现在连个影子也找不到。金参谋只好先让女战士们隐蔽起来,自己下水试探,寻找最安全的渡河路线。
金参谋游到河对岸后,正用手势招呼女战士,突然枪声大作,敌人向一师大队发起了进攻。抗联指挥员一边组织火力反击,一边向柞木岗山上撤退。
战斗打响的时候,妇女团的战士已经在河边的柳条丛里隐蔽好了。但她们见敌人向一师大举进攻,心中都很忧虑。在这危急关头,妇女团政委冷云果断地向大家发出战斗命令。她把战士们分成3个战斗小组,从各自隐蔽处同时向敌人开枪,决心把敌人吸引到河边方向,给大队的同志们创造突围的机会。
 敌人本以为抗联战士不会冒险去渡乌斯浑河,所以没有想到河边还会有抗联战士。正当他们向柞木岗山上进攻时,突然遭到妇女团的射击,当场有几人被打翻在地。敌人回头向放枪的地方望去,这才发现河边有隐蔽的抗联战士,于是分出一部兵力,恶狠狠地向妇女团扑来。
冷云见敌人果然上钩,心中十分高兴。她带领女战士们继续向敌人射击,不断地击毙击伤敌人。敌人被河边的妇女团打得恼火起来,顾不得再向山上进攻,全部调头向这边压来。
 山上的抗联战士这时都十分着急,他们都知道,妇女团的处境极端危险。大队指挥员命令部队停止撤退,调头向敌人发起冲锋,准备迎救妇女团的同志。但敌人很快发现了抗联大队的意图,于是用重机枪组成火力网,隔断了抗联大队与妇女团的联系。抗联大队虽然发起了几次冲锋,但终未能冲过敌人的火力网。
河边的冷云等女战士,见战友们又都返回来向敌人冲锋,已经牺牲了多人,不禁心中着急,她们不愿战友为了自己而死在敌人的机枪下,盼望有更多的人能够活着冲出包围。当大队战士又一次向敌人发起冲锋的时候,8位女战士齐声高喊:“同志们!冲出去!保住手中枪,抗日到底!”她们一连喊了3次,声音一次比一次高。大队战士听到了她们的喊声,心中像刀绞一样疼痛,都不忍抛下她们撤退,但敌人的火力越来越猛,战土的伤亡越来越多,为了保存抗日力量,指挥员含泪下令大队撤退。 看着战友们终于撤走了,8位女战士的脸上,都浮出了欣慰的笑容。
敌人见抗联大队已经撤向山的深处,知道来不及追了,就发狠要报复河边的这些抗联战士。从刚才妇女团的喊声中,敌人知道对手只是几个女战士,于是决心要活捉她们。他们凭着人多,一步步向河边逼近。
这时,8位女战士早已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了。几个月的转战,有多少个亲密战友倒在了她们的身边?她们曾为战友的牺牲而流过多少泪水?但是她们谁也没有胆怯过,而是等待着献身祖国的时刻。她们知道,这个时刻终于来了。她们决心追随牺牲的战友,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献上一腔热血,献上年轻生命。 敌人狂喊着冲了上来,8位女战士沉着应战。她们不断地从灌柳丛后面向敌人射击,一颗颗仇恨的子弹,直透敌人的胸膛。但她们毕竟势单力薄,敌人很快就冲到了她们的近旁。正当敌人高兴的时候,冷云大喝一声:“打!”4颗手榴弹同时飞向敌人头顶。敌人来不及躲藏,只听几声巨响,冲在前面的敌人血肉横飞,死的死,伤的伤,剩下的也都吓得趴在了地上。后面的敌人不敢再向前冲了,就用机枪疯狂地向河边的灌柳丛扫射,子弹像阵阵急雨,从抗联女战士的头顶呼啸而过。
在弹雨中,女战士们冷静地检查自己的武器,清点着已经不多的子弹。她们知道,机枪扫射过后,敌人就会发起新的冲锋,为了多消灭几个敌人,她们要等待敌人走近时再射击。
敌人的机枪停止了扫射,战场上突然静得出奇。太阳已经从东方升起,照耀着乌斯浑河翻滚的波涛,闪烁着点点银光。在河的西岸,弥漫着一片硝烟,河滩上的枯草,大部已被炮火燃着,一丛丛灌柳,也被机枪扫得枝折叶落。女战士们手里紧握着步枪,冷峻地注视着阵地的前方,在那一张张被战火熏黑的脸上,充满了坚毅的神色。
敌人又开始进攻了。这次,他们先用迫击炮向河边的灌柳丛轰击,企图把抗联女战士逼出隐蔽处。炮弹不断地在战士的身旁爆炸,河边的柳条丛全部被烧着了。女战士的前面和两侧,几乎没有一点隐蔽物,地形十分开阔;她们的身后,就是水深流急的乌斯浑河。
炮火停止了,敌人从3面向河边逼来。女战士们一面向敌人射击,一面准备好手榴弹。她们的子弹很快打光了,并且已有人负伤。敌人乘机拥了上来,8名女战士,把8颗手榴弹投向了3个方向,冲上来的敌人又被炸倒了一片。在手榴弹爆炸的浓烟掩护下,女战士们搀扶着伤员向河沿退去。
在乌斯浑河的东岸,金参谋看到了8位女战士,为了让她们尽快找到渡河地点,他向空中连放了3枪,大声呼喊她们的名字,挥动着手臂,指点渡河的位置。
8位女战士走近了河沿,她们也看到了金参谋,但是,她们却都不会游泳。若是平时乌斯浑河没有涨水,她们可以趟水过去,而现在正值乌斯浑河汛期,河水比平时深了许多,更何况她们的体力已经在战斗中消耗得所剩无几,还有受伤的战友,要想渡过河去,几乎没有一点可能。
这时,敌人又冲上来了,他们嚎叫着,渐渐逼近抗联女战士。女战士们的子弹早已打光,只剩下3颗手榴弹。她们的前面,是面目狰狞的敌人;她们的背后,是水流湍急的乌斯浑河。此时此刻,她们只有两条路:一是被敌人活捉,一是冒死渡河。
面临生与死的抉择,女战士们却没有丝毫的犹豫。她们珍惜生命,因为她们是那样年轻:指导员冷云,23岁,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班长杨桂珍,18岁,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朝鲜族战士安顺福,23岁,中共党员;班长胡秀芝,战士郭桂琴、黄桂清、李凤善(朝鲜族),年龄都在20岁上下;小战士王惠民,只有13岁,还是个天真烂漫的孩子呢!但是,她们更珍惜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她们愿用年轻的生命去捍卫民族的尊严,用青春的热血去换取祖国解放事业的成功。
望着战友们眼睛里闪烁出的神圣光芒,冷云坚定地说:“同志们!我们是抗联的战士,我们宁死不能做俘虏!虽然我们没有子弹了,但是我们还要用自己的生命去与敌人作最后的抗争。乌斯浑河就是考验我们意志的战场,无论谁能渡过河去,都要继续抗日,为牺牲的战友报仇。渡不过去,为祖国的解放事业而死,是我们的最大光荣!”她的话声刚落,战士们就纷纷响应:“一定要过河,宁可站着死,决不跪着生!”
这时,敌人离她们已经很近了,他们一边向前逼近,一边怪叫着:“投降吧!你们跑不掉了!”冷云、安顺福和杨桂珍猛然向前冲出,用力把最后3颗手榴弹甩进了敌群,敌人被炸倒了一片。乘着敌人的慌乱,8位女战士手挽着手踏进了乌斯浑河。
她们挺起胸膛,一步一步向河的深处走去。敌人见没能活捉这些抗联女战士,气急败坏地向她们射击,并架起了迫击炮向河面上轰击。一颗子弹飞来,小战士王惠民受伤向前栽去,冷云一把把她抱住,但敌人射来的子弹又击中冷云的肩头。胡秀芝扶住了冷云,安顺福抱起了王惠民,8位战友继续向前。河越来越深,水流越来越急,女战士们几乎站不住了,但是她们没有回头,面向着河对岸,不肯停下脚步。
当女战士走到河中心的时候,突然,敌人的一排炮弹落在了她们的身旁,在巨大的爆炸声中,乌斯浑河面上掀起了几支高高的水柱。爆炸过后,乌斯浑河恢复了平静,但水面上,8位女战士的身影却消失了。
抗日联军的8位女英雄,在乌斯浑河的急流中壮烈牺牲。她们实现了自己的诺言:“宁可站着死!决不跪着生!”她们的生命是短暂的,但她们的光辉事迹,却永远留在了中国人民抗日斗争的史册上,她们的名字,将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

1938年10月,抗联五军被日伪军包围,冷云等8名妇女团战士为掩护部队突围,毅然放弃渡河,主动吸引火力,战至弹尽,宁死不屈。面对逼降,她们毁掉枪支,挽臂投入滚滚的乌斯浑河…



八女投江:拼命保护的师长突围后投降日军
http://war.163.com/13/1004/09/9AB4PUJT00014OVF.html?qq

要图还是要故事?


八女投江是哪八女
八女投江是冷云、胡秀芝、杨贵珍、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李凤善和安顺福。“八女投江”中的“八女”指的是当时东北抗日联军中的8名女官兵,她们分别是冷云、胡秀芝、杨贵珍、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李凤善和安顺福,她们之中,年龄最大的冷云才23岁,最小的王惠民仅13岁。“八女投江”的英雄事...

“八女投江”是哪八女?
1918年10月31日出生,“八女投江”烈士。朝鲜族,牺牲时年仅20岁左右,黑龙江省林口县龙爪乡人。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妇女团战士。

八女投江的故事
“八女投江”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官兵,英勇抗击日本侵略军,与日军血战到底而决不屈服,最后集体投江殉国的英勇事迹。抗日战争时期的1938年10月,8名女官兵,在冷云率领下,与日伪军激战。她们吸引日伪军火力,使部队主力摆脱敌人攻击,被敌军围困河边。在弹尽的情况下,面对逼降,...

八女投江的故事简介
1、简介:抗日战争时期的1938年10月,8名女官兵,在冷云率领下,与日伪军激战。她们吸引日伪军火力,使部队主力摆脱敌人攻击,被敌军围困河边。在弹尽的情况下,面对逼降,涉入乌斯浑河壮烈殉国。2、为弘扬八女先烈的精神,1986年9月7日在牡丹江市举行“八女投江纪念碑”奠基典礼。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

八女投江的地点是现在的哪里?八女指的是哪些人?
投江的地点在东北黑龙江省牡丹江市,这八个英勇投江的抗日女战士分别是冷云、胡秀芝、杨贵珍、郭桂琴、黄桂清、李凤善、王惠民、安顺福,她们都是东北的抗日联军的女官兵。在1938年10月,为了掩护大部队,在冷云指导员的指挥下,从日本军队的后方用火力攻击,将日本军队引开。最后因为被围困在河边,不肯...

八女投江的历史是在哪里发生的
八女投江的历史发生在牡丹江岸,八女分别是:第2路军第5军妇女团的指导员冷云,班长胡秀芝、杨贵珍,战士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李凤善和被服厂厂长安顺福。

八女投江投的是哪条江
八女投江投的是乌斯浑河。1938年10月,抗日战争时期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林口县乌斯浑河,以冷云为首的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官兵,被敌军围困河边,在背水战至弹尽的情况下,她们面对日伪军逼降,誓死不屈,毁掉枪支,挽臂涉入乌斯浑河。八名女战士分别是:第2路军第5军妇女团的指导员冷云,班长胡秀芝、...

八女投江背后的故事
八女投江是发生在抗战时期的一个悲壮故事。鲜为人知的是,八姐妹用自己年轻的生命,救出来的的竟然是一个变节分子。这是她们事先绝对想不到的。 1938年5月,7万名日寇对抗联第二路军实施“重点围剿”,抗联第四军和第五军面临全军覆没的危局,第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决定长途突围。第四军和第五军的女同志也被合编...

八女投江英雄事迹
在冰冷的河水中,她们集体沉江,牺牲时年龄最小的王惠民仅有13岁,最大的冷云23岁,她们以年轻的生命书写了“八女投江”的壮丽篇章。“八女投江”的英勇事迹展现了中华儿女为民族解放事业的坚韧与牺牲精神。东北抗联总指挥周保中听到此事后,赞其为“乌斯河畔牡丹江岸将来应有烈女标芳”。新中国成立后,...

八女投江的历史是在哪里发生的
发生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林口县乌斯浑河,林口县,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牡丹江流域,是牡丹江市下辖的一个县。1938年10月,东北抗日联军的8名女战士,面对日军的进攻,在弹尽援绝的情况下,投入乌斯浑河牺牲,史称八女投江。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