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提出的“存天理,灭人欲”的观点是对是错,还有什么是“格物穷理”

作者&投稿:蒋牲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朱熹提出的"存天理,灭人欲'' 其中的“天理”主要是指什么?~

选c不错。
朱熹的哲学思维是“超验界——经验界”相比照落实的,牟宗三先生说朱熹有一种物理对应的倾向即此。朱子哲学最高理念的天理即是从北宋五子之周濂溪无极而太极来的。无极而太极的渊静落实到经验界就是君主少作为,而与士大夫定国是,共治天下。所以近代以来的学者在接触到西方的君主立宪政体,很容易就拿理学传统的观念来格西方君主立宪政体之义。(比如沈曾植)其实,“存天理,灭人欲”本来是针对君主而言的(朱熹《大学章句序》里拿道统来强调君主修身的重要性)。后来理学意识形态化后,反而变成一种政治话语,成为君主对臣下万民的要求,所以到了清代才有戴东原写《原善》《孟子字义疏证》来反对“以理杀人”。

存天理,灭人欲
朱熹说:“圣人千言万语只是教人存天理,灭人欲”,“学者须是革尽人欲,复尽天理,方始为学。”(《朱子语类》卷四)后世人评判宋明理学时,多言“存天理,灭人欲”禁锢了人的自由等。实际上朱熹的这句话反映的是宋儒的理欲之辩,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想了很长的时间,总觉得后世的理解有问题。我认为朱熹的这句是继承和发展了孟子以及二程的思想,有其道理所在。
朱熹在《朱子语类》中说:“去其气质之偏,物欲之蔽,以复其性,以尽其伦。”(卷七)简单的说,朱熹主张的是明理见性,人为自己的私欲所蒙蔽,所以看不到自己的真实面貌,所以不能体悟到天地之理,要想体验到、找到万事万物的共同之理,就要除去人的私欲。孟子提出了“尽心”、“存心”、“养心”之学,“尽心”就是要在认识上达到自我超越,“知性知天”;“存心”也便是“养心”,即是养性知天,所以孟子说:“养心莫善于寡欲。”(《孟子·尽心下》)孔子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孔子的意思是人有不同,但初始共同的地方很多,但是由于习染性情就变的很复杂多样了,孟子在这个问题上认为人的“真我”是一样的,为什么不同哪?主要是因为人的私欲,所以他提倡要超越“自我”,实现“真我”,这也就是他发挥孔子思想的一个方面,也是他给宋明理学家留下一个可以发挥的地方。程颢提出了“存天理,去人欲”的思想,他和朱熹一样是从“理”上来的。他在《答张横渠定性书》中说的很明了,“廓然而大公,物来而顺应”。这个问题讨论起来很麻烦不是这样几句就可以说明白的。
孟子还说了这样一段话,他说:“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心,充实之谓美,充实而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孟子·尽心下》)人抛去自己的私欲,找到自己的真实性情内在潜能,真实的自我存在,由小化大,便可以成圣成神。他说这些,就是要讲这是个渐进的过程,同时强调人有其正常的需要(“可欲”),所谓“私欲”并不是说人所的生理需要和生活需要,而是讲除这些正常需要以外的欲望。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是不同一般所讲的禁欲主义的,他是从自己的哲学观引发出来的对人一种理智要求。后来人尤其是那些想要控制人思想的人,演化而成几乎或者就是禁欲主义了,这样的认识是不对的。

“存天理,灭人欲”当然是对的!“存天理,灭人欲”通俗地说,就相当于坚持真理消灭错误,哲学前提是理性主义。反对这句话,实质是反对理性主义,主张感性至上,“跟着感觉走”。但既然主张“跟着感觉走”,你就不应该反对理性主义。因为你反对理性主义,当然是认为理性主义是错的。但对错问题属价值判断范畴,价值判断是对事物存在的合理性的判断,而合理性的问题不是靠感官可以感觉到的。——自相矛盾!有人把“人欲”这个概念理解为泛指人的一切欲望,这是误解。我就不多做解释,请自己去看朱子原著。“存天理,灭人欲”的原则在实行过程中是有一些问题,但也很正常。因为再正确的原则也是人去执行的。具体的人的理解能力有高有低,在执行上就难免有些偏差,但这不能证明该原则本身就是错的。纯粹从理论角度讲,“存天理,灭人欲”是完全正确的。儒家思想确实包含禁欲主义的成分,但这种禁欲主义是一种温和形态的禁欲主义,不是极端化的,与一些宗教不同。大家注意。学术界公认:在哲学思辩和理论分析的精密性上,儒家学者中,最出色的就是我们程朱派的理学家。捍卫和宏扬圣教,我们理学家要承担首要责任。所谓理学家的“虚伪”问题在对理学的攻击中,常用的一个说法就是理学家虚伪,所谓“假道学”云云。但请注意,一是有“假道学”就有“真道学”,有阳为道学阴为富贵的假道学,但也有真诚实践的真道学,二是即使某些所谓道学家虚伪,那也只说明他个人自身品质有问题,——言行不一,但不能由此证明他提倡的理论观点本身就一定错误。这个区别要注意。做个通俗的比喻,一个腐败干部公开场合高调鼓吹反腐败,并说得头头是道,但他自己实际上却贪污受贿,这我们当然可以指责他言行表里不一,但是不是因此就认为反腐败本身是错的呢?同理,某些所谓道学家虚伪,并不能证明道学的观点本身就一定是错的。格物:推究事物的道理;穷理:追寻事物的究竟,指穷究事物的原委、道理。

用现在的人文主义精神来说,肯定是错误的。因为他的这个观点没有搞清楚什么是天理,什么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格物穷理:格物:推究事物的道理;穷理:追寻事物的究竟,指穷究事物的原委、道理。


历史上有哪些人名气很大但是人品很差?说说理由
朱熹:言行不一。提倡存天理、灭人欲,自己却劣迹斑斑,妄称夫子 明代小说《二刻拍案惊奇》中记载,朱熹为了弹劾官员唐仲友,逮捕了与唐仲友有关的妓女严蕊,想要屈打成招,达到弹劾搞垮唐仲友的目的。妓女严蕊宁死不从,并道:“虽然身为贱妓,有太守有滥,罪不至死,然是非真伪,岂可妄言以诬士大夫!...

朱熹的生平简介
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二程”(程颢、程...

南宋理学家朱熹的生平简介
关于“人性论”,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承认人们有正当的物质生活欲望,反对佛教绝对的倡导“无欲”,但是万事万物都要根据理才可以。猜你喜欢:1. 有关诗人朱熹的相关资料 2. 朱熹写周易本义目的 3. 历史上朱熹是谁 4. 宋代诗人朱熹的贡献有哪些 5. ...

朱熹的观书有感一诗中蕴含哲理的诗句是
认为理是世界的本质,“理在先,气在后”,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学识渊博,对经学 、史学、文学、乐律乃至自然科学都有研究。 其词作语言秀正,风格俊朗,无浓艳或典故堆砌之病。不少作品的用语看得出都经过斟酌推敲,比较讲究。 但其词意境稍觉理性有余,感性不足,盖因其注重理学的哲学思想故也。代表作有《菩...

南宋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纳尼姑为妾”的现象?
是月,监察御史沈继祖弹劾朱熹,诏落熹秘阁修撰,罢宫观。”宋宁宗还当朝宣布道学为伪学,禁止传播道学。赵汝愚和朱熹的众多门生故吏也大难临头各自飞了。就这样,朱熹名声扫地,背上一世骂名,没过几年就死去了。大家有任何问题都可以在评论区进行讨论留言,后台看到会及时回复大家。

朱熹简介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大家谈谈朱熹的学说
朱熹从心性说出发,探讨了天理人欲问题 。他以为人心有私欲,所以危殆;道心是天理,所以精微。因此朱熹提出了“遏人欲而存天理”的主张。朱熹承认人们正当的物质生活欲望,反对佛教笼统地倡导无欲,他反对超过延续生存条件的物质欲望。美学思想 朱熹的哲学体系中含有艺术美的理论。他认为美是给人以美感的形式和道德善的...

《玉山讲义》基本体系 宋明理学方面的大师请进
由此,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并以此作为思想的指导原则。淳熙元年以后朱熹开始重定《大学》、《中庸》,对道统之学大纲进行了阐述,提出了四书的思想归宗,就是存天理,灭人欲。他认为“孔子之所以谓克己复礼,《中庸》所谓致中和,尊德性,道问学;《大学》所谓明明德;《书》曰:‘人心谓危,道心谓微,惟精...

朱熹的资料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

朱熹是哪里人?
朱熹从心性说出发,探讨了天理人欲问题 。他以为人心有私欲,所以危殆;道心是天理,所以精微。因此朱熹提出了“遏人欲而存天理”的主张。朱熹承认人们正当的物质生活的欲望,反对佛教笼统地倡导无欲,他反对超过延续生存条件的物质欲望。■美学思想在朱熹的哲学体系中包含有对美与艺术的理论。他认为美是给人以美感的形式...

蓝田县17324314789: 南宋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观点,明朝王阳明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两者的共同之处是 ①都属于唯心主义 ②都带有民主性的色彩 ③都企... -
御终银翘:[选项]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蓝田县17324314789: 何为“存天理,灭人欲”?是谁提出来的 -
御终银翘:[答案] “存天理灭人欲”是朱熹理学思想的重要观点之一. 朱熹说的“存天理” 存的是孟子说人之初性本善的善,是人性中善的部分.朱熹说的“灭人欲”要灭的荀子说人之初性本恶的恶,是人性中恶的部分. “存天理,灭人欲”属于心性修炼.“天理”是公...

蓝田县17324314789: 南宋理学家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指的是() -
御终银翘:[选项] A. 社会发展规律 B. 封建纲常伦理 C. 天人感应伦 D. 正心诚意的修身方式

蓝田县17324314789: 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怎么解释,什么意思?
御终银翘: 孔、孟主张的"寡欲"和程、朱主张的"去欲"与老、庄主张的“无为”思想 有着一般意义上的相似之处,但是,若考虑各自的政治态度(对统治者和劳动 人民的态度),就不难看出两者的根本区别了. 谁都知道,孔孟是旧制度的卫道士;而程朱则鼓吹“饿死事小,失节事 大”,对妇女的态度堪称残忍.他们主张“灭人欲”,其目的都是维护压迫阶 级的统治.老庄则对统治者持批评态度,庄子就曾讽刺道;“窃钩者诛,窃国 者王!”可见,老庄主张“无为”并非要维护旧制度,而是明知其“兔子尾巴 长不了”,进而“看你横行霸道能有几天!”,任其自生自灭而已. 现代社会总有那么一些人不时地跑出来维护孔孟之道、鼓吹程朱理学,全 然不知“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真真可悲!

蓝田县17324314789: 存天理灭人欲 什么意思? -
御终银翘: “存天理灭人欲”是朱熹理学思想的重要观点之一,人欲佛教讲的三毒.后世人评判宋明理学时,多言“存天理,灭人欲”禁锢了人的自由等.“存天理灭人欲”是朱熹理学思想的重要观点之一,但这句名言并非由朱熹发明. 长期以来,“存...

蓝田县17324314789: 存天理灭人欲什么意思
御终银翘: “存天理,灭人欲”属于心性修炼.“天理”是公,是大善,是人的仁爱之心.“人欲” 是私,是小恶,是人的自私之情.“存天理”就是存善,追寻天理,循道而行.“灭人欲”就是去恶,克己省身,修身养性.简单的说,“存天理”就是向善,“灭人欲” 就是去恶.通俗的理解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就是要防范个人欲望的过度膨胀,追寻维护社会、道德、政风和民风的和谐与美好.

蓝田县17324314789: 存天理灭人欲是谁的观点,其核心思想是什么 -
御终银翘: “存天理,灭人欲",是南宋理学家朱熹的观点,其核心思想有以下两个方面: 1、要按自然法则和自然规律办事.“天理”在朱熹的哲学思想中包含道理、规律、秩序、准则、规定性,“天理”既是天之大理,又是物之小理,还是人之道理....

蓝田县17324314789: 存天理,灭人欲指的是什么?
御终银翘: “存天理,灭人欲”,这一说法的提出习惯上被归于朱熹的名下,而实际上,类似的提法早有渊源,《礼记•乐记》中说:“人化物也者,灭天理而穷人欲者也,于是有悖...

蓝田县17324314789: 朱熹主张的“存天理,灭人欲”在什么历史背景下提出的? -
御终银翘:[答案] ■心性理欲论 在人性论上,朱熹发挥了张载和程颐的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的观点,认为“天地之性”或“天命之性”专指理言,是至善的、完美无缺的;“气质之性”则以理与气杂而言,有善有不善,两者统一在人身上,缺一则...

蓝田县17324314789: 存天理,灭人欲是宋代理学大师朱熹的核心主张,同时他还强调指出:“官无大小,凡事只是一个公.若公时,做得来也精彩.便若小官,人也望风畏服.... -
御终银翘:[选项] A. 不畏权贵,忠君爱国 B. 有所为有所不为 C. 格物致知,自我修行 D. 自我克制,廉洁奉公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