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灭商是正义之战还是背后下黑手?(《司马路版中国史》06)

作者&投稿:涂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周灭商是什么漫画~

应该是天子传奇

就是出于正义的理由而发起的战争,正义是指正当的、众人都认可的、公道的道理

《司马路版中国史》第一卷第一章 第六节:周灭商是不是“正义之师”? 自古以来,对于周灭商这一场大战,人们都异口同声地说:“因为商纣王的暴虐不仁、宠信妲己,所以周武王顺应民意,灭了殷商。” 照这个说法,灭商的周军完全可以说是一支“正义之师”,将水深火热的殷商百姓从纣王暴政下解放出来。 孟子正是这么想的,结果他就想不通了:“仁人无敌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按孟夫子的意思,武王伐纣,是以“至仁”打“至不仁”,殷商百姓应该打着彩旗、扛着美酒来欢迎周人,庆祝得解放才是,为什么抵抗会如此激烈? 这恰恰说明了一点,帝辛(商纣王)不是被仁义打败的,武王伐纣,绝非后世宣传的那样仁者无敌,而是鲜血淋漓的武装征服。 实际上,周人通过闪电战袭击殷商,在道义上完全违背了当时中原列国的国际道德认识,饱受指责。只不过周人以胜利者的身份,重新包装了这场战争的面目。 从史料残存的蛛丝马迹看,周人的包装工作极其到位,绝不逊色于当下的网络推手。在以下文字中,司马路将用两集的篇幅来叙述此事。 首先,为什么说周“在道义上完全违背了当时中原列国的国际道德认识”? 从军事上说,灭商一役,避实击虚、雷霆一击,漂亮至极。战后,周成功地推翻了商朝的统治,建立了自己的王朝,可称功德完满。 问题出现在政治上,周对商的“袭击”,实在是一个严重的“道义”问题。 这个道义问题的严重性,需从最早期中国人的民族特性讲起。 所谓中国,其实就是“中央之国”。在古老的神话传说中,五方天帝统治着各自的地盘。在地面上,对应的则是中国、东夷、南蛮、西戎、北狄。 所谓中国,最早实际上也就是今山西、河南以及陕西、河北、山东之一部分,即黄河流域。最早的中国人,也就是在这个区域内耕种田地以自给自足的一群农夫。 和同一时代埃及、印度的农民相比,中国这群农夫的处境并不太好,黄河并不是一条温顺的河流,黄土地也不是最肥沃的土地,周围,还有窥视谷仓时刻想不劳而获的游牧人。 所以这一批最早期的中国人,形成了中国人最初的民族性格:现实主义与合作主义。 所谓现实主义,体现在中国人对神的态度之上。埃及、印度、犹太的神多是自然神,主宰人的命运,人在神面前,唯有顶礼膜拜。而中国人的神,多数是自己的祖先或部族英雄,典型的肥水不流外人田。即便是三代之中最敬鬼神的商人,在常常在祭祀之外对鬼神提出诸多要求。中国人拜神,往往有一种潜台词:“我来祭拜你,你要保佑我某事某事成功啊!”说白了,这其实是一种交易,或者说,是一种人与神的合作。(西方人也乞求上帝保佑,但这种心态是不一样的。打个比方,一个基督徒乞求上帝保佑,结果上帝不保佑他,这个基督徒会认为自己错了。但是一个中国人乞求某神仙保佑,结果神仙不保佑,这个中国人多半会想:这个神仙不灵,下次换菩萨拜拜吧!) 合作主义:早期的中国人为了与周边的蛮夷抗衡,以各种形式达成部族之间的谅解与合作,最终组成一个联盟,最早如炎黄联盟。中国人通过这个联盟来守护自己的家园。 尧、舜、禹都曾是这个联盟的盟主,夏朝的建立,使盟主的产生世袭化。 商人最初来自东夷,算是在联盟之外。可是通过与华夏人的亲密接触,获准加入联盟。当夏朝衰落,商人便取而代之,当上了盟主。 不论谁当盟主,第一责任就是讨伐四方的蛮夷、守护中国,此外,如果可能的话,还要开拓疆土,为联盟获得最大的利益。这个道理,古今中外皆然。 那么问题就来了,殷商作为盟主,征讨东夷,是在践行他的盟主职责。而周作为西伯(华夏联盟西部分会的会长),职责是讨伐西戎,守护西中国。然而他却乘盟主履行公务的机会,偷袭了盟主殷商的办公室,窃取了盟主宝座!(周人这种取得天下的做法导致了后世君王的“惧内焦虑症”,即害怕内部的叛乱更甚于对外敌侵扰的恐惧,这种“惧内焦虑症”发展到一个极端,便出现了“宁赠友邦,不与家奴”的奇谈怪论。) 周灭商,显然不是什么“正义战胜邪恶”的决斗,而是再普通不过的一场霸主争夺战而已。战场之上,自然胜者为大,这无可非议。对于现代人而言,这更不是什么问题,战争本来就是诡道,周人利用一个好机会取得了战争的胜利,这无可厚非。但是在当时看来,这是一个严重的道义问题。 譬如说一个帮会,你可以打败旧帮主,夺取帮主之位,但你不能乘帮主与另一帮派杀得你死我活之时,暗箭伤人,害了自家老大、取而代之,这样做,未免为江湖同道不齿! 所以伯夷叔齐才会“耻食周粟,采薇而食,饿死于首阳山”,他们质问武王:“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周人无言以对,想要动粗,还是姜太公拦住,说:“此义人也”。 以往司马路读书,总认为伯夷叔齐太迂腐,等到深入了解商灭周的历史曲折,才终于体会其中原来别有意味。 正所谓“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做盟主除了有力气之外,还得有一张好嘴。为了在道义上站得住脚,周人必须以一种道义上的诠释,告诉华夏联盟的成员,周取代商是正义的。这样的做法看似画蛇添足,其实却符合政治心理的需要,对于周朝将来的统治大有好处。 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道德价值观,当时华夏联盟成员之间,也有一种默契,周如果得不到这种道义默契的认可,便难以名正言顺地做盟主。 也就是说,周人要做的第一要紧事,便是如何把周灭商之战包装成一场“义战”,掩盖周身为西部分会会长偷袭盟主的不义之名。 司马路说: “义战”包装不是贬义词,更不是周人的专利,几乎每一个民族都会把自己的对外战争包装成“义战”,以蛊惑年轻人做炮灰。区分而言,有三种“义战”包装。 其一、通常得到主流意识肯定的“正义战争”,需要“义战”包装来争取外界的支持。如美国独立战争,就曾经积极宣传自己,以争取欧洲的支持。中国在抗日战争期间,也做了不少宣传工作以争取外援。 其二、完全是赤裸裸的侵略战争,如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对外宣传就是要把朝鲜从满清手中解放出来,使之独立。太平洋战争,日本也声称是在“解放东南亚”,这也是一种“义战”包装。 其三、介于两者之间、界限模糊的战争,也需要需要“义战”包装来赢得声势。周灭商之战其实就是这样一场华夏联盟内部的争霸战争,本身无所谓正义,但是无论从战前宣传还是战后统治角度而言,周都需要将此战包装成“义战”。 那么,周人究竟如何把一场“背后下黑手”的偷袭包装成为“正义之战”,我们下集再说!


周灭商是真的是正义之战吗
周灭商是否正义,我觉得要分两种情况来看。一种情况是从参与双方角度看,从周朝一方看,推翻了商政权、建立了新的政权,实现了自己政权利益的最大化,当然是正义的;但从商朝一方来说,自己被推翻、自己的政权和利益都不复存在,也无法维持自己的正统性了,那就是非正义的了。第二种情况算是从第三方...

商朝末年进行的武王伐纣为什么历史上被称为一次正义战争?
武王伐纣的斗争都是反抗奴隶制国家暴虐统治的正义斗争,也是奴隶主贵族争权夺利的斗争。“国人”是平民,举行暴动的是平民和奴隶,“国人暴动”是平民和奴隶的反抗斗争。 夏商周灭亡的共同原因在于统治者的残暴统治(史实?)激化了阶级矛盾,从而导致统治阶级内部或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的斗争,这是中国...

周灭商是正义之战还是背后下黑手?(《司马路版中国史》06)
《司马路版中国史》第一卷第一章 第六节:周灭商是不是“正义之师”? 自古以来,对于周灭商这一场大战,人们都异口同声地说:“因为商纣王的暴虐不仁、宠信妲己,所以周武王顺应民意,灭了殷商。” 照这个说法,灭商的周军完全可以说是一支“正义之师”,将水深火热的殷商百姓从纣王暴政下解放出...

汤商灭夏,周武王灭商,是正义的还是争权斗争,为什么?
不能简单的进行绝对的判断吧。第一,夏商周时期的天子仅仅只能称之为众多部落的总首领,并没有对全国建立起巩固的统治。在商汤、周武没有当天子之前就已经分别是商、周部落的首领了,其灭夏和灭商只是取而代之。第二,当时的夏桀和商纣王也确实是比较残暴,也不得人心,不然其他的部落又怎么会认同新...

武王伐纣指的是什么之战
武王伐纣指的是牧野之战。武王伐纣,是指大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带领周与各诸侯联军起兵讨伐商王帝辛(纣),最终建周灭商的历史事件,也被称为商朝末年的牧野之战。这是一场解救商朝黎民百姓于水火的战役,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历史意义的战役。牧野之战是周武王联军与商朝军队在牧野(河南省淇县...

武王伐纣,是正义的还是非正义的?
勤于政事,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礼贤下士,广罗人才,拜姜子牙为军师,积极进行灭商的准备。周武王继承其父遗志,继续积极准备灭商,他抓住商纣王统治分崩离析的有利时机,率军东进,观兵盟津,大会八百诸侯。后通过牧野之战,纣王自焚于鹿台,商朝灭亡。综上所述,武王伐纣是蓄谋已久。

牧野之战武王为何能克商
随着时间的推移,加上历朝历代儒家文化的渲染,牧野之战成了武王伐纣的正义之战,以有道之君伐无道之君,周武王万古留芳,而商纣王却遗臭万年。事实也并非如此,历史的真相经过一代代史学家的演绎,早已变得面目全非了。都说纣王无道,无非是说他穷兵黩武,攻打东南夷,嗜杀成性,好战斗狠,而且大兴土木...

讨伐纣王的那场战役叫什么名字?
于是商军十几万之众顷刻土崩瓦解。纣王见大势尽去,于当天晚上仓惶逃回朝歌,登上鹿台自焚而死。周军乘胜进击,攻占朝歌,灭亡商朝。尔后,武王分兵四出,征伐商朝各地诸侯,肃清殷商残余势力。牧野之战是我国古代车战初期的著名战例,它终止了殷商王朝的六百年统治,确立了周王朝对中原地区的统治秩序,为...

周武王联合其他部落讨伐商朝,经过了什么战争推翻了商朝?
牧野之战,又称“武王伐纣”,[1] 是周武王的联军与商朝军队在牧野(今河南省淇县南、卫河以北,今卫辉市境内)进行的决战。由于帝辛(商纣王)先征西北的黎,后平东南夷,虽取得胜利,但穷兵黩武,加剧了社会和阶级矛盾,最后兵败自焚,商朝灭亡。故《左传》称:“纣克东夷而损其身”。 背景 商汤建立商朝,经历六百多年...

周武王发动的什么战争打败商朝?
西伯侯姬发联合“八百”诸侯,偷袭商朝,当时商朝的主力已经出征。西伯侯成功了。为了稳固天下局势,维护统治。周天子封先贤后代(包括商汤的后代),开国功臣,王室子弟。

郸城县15045643913: 汤商灭夏,周武王灭商,是正义的还是争权斗争,为什么? -
边邰曲腾: 不能简单的进行绝对的判断吧. 第一,夏商周时期的天子仅仅只能称之为众多部落的总首领,并没有对全国建立起巩固的统治.在商汤、周武没有当天子之前就已经分别是商、周部落的首领了,其灭夏和灭商只是取而代之. 第二,当时的夏桀...

郸城县15045643913: 历史的争议,真的是苏妲己断送了商朝吗 -
边邰曲腾: 自古说红颜祸水,把女子说成是皇帝断送江山的罪魁祸首,这纯粹是给自己犯的错找借口.至于周能灭商,有三个原因:1、周在灭商之前,也就是周文王时期,虽然商名义上还是周的宗主国,但是周不断吞并周边的小国,领土比商还大数倍,...

郸城县15045643913: 武王伐纣和商汤灭亡的决定性战役是 -
边邰曲腾: 牧野之战,就是商周之际周武王在太公望等人辅佐下,率军直捣商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在牧野(今淇县以南卫河以北地区)大破商军、灭亡商朝的一次战略决战. 商朝末年,周武王为兴周灭商,统兵直捣商都朝歌(今河南淇县),与商军在牧野(今淇县南卫河以北地区)展开的决战.史称“武王伐纣”.

郸城县15045643913: 秦以后历史是前进还是倒退? -
边邰曲腾: 秦朝灭亡后,刘邦建立汉朝,到汉武帝时期,汉武帝采用一系列政策加强中央集权,如: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用“推恩令”,削弱各国势力,在中央设司隶校尉,地方没刺史,强化监察制度,后来...

郸城县15045643913: 《封神演义》概要是什么?
边邰曲腾: 《封神演义》全书100回,写武王灭商的故事.大致可以分为两部分:前30回重点写商绅王的荒淫暴虐;后70回写武王伐封.演义叙述纣王进香,题诗亵渎神明,于是女娲...

郸城县15045643913: 周武王在哪一年在哪次战役中灭掉商朝? -
边邰曲腾: 时间: 根据《国语》记载:“昔武王克商,岁在鹑火,月在天驷,日在析木之津,晨在斗柄,星在天”,可推定为公元前1046年.历史学家何炳棣认为鹑火是东周的洛阳. 《竹书纪年》记载牧野之战发生于公元前1027年. 《尸子》记载:“武...

郸城县15045643913: 在文章中引用众所周知的典故有什么作用 -
边邰曲腾: 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其主要特点是借助一些历史人物、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愿望或情感.典故用得适当,可以收到很好的修辞效果.能显得既典雅风趣又含蓄有致,可以使语言更加精练、言简意赅、辞近...

郸城县15045643913: 鲁国与齐国的关系 -
边邰曲腾: 关系是两个相邻的封国. 齐与鲁是西周初年的两个封国,是西周在东方代行统治权的两个重要阵地.因为西周初建时,东部沿海地区殷人和东夷人的势力强大,不服统治,屡次发生反周叛乱.周公东征,平定武庚和商奄叛乱之后,周王便将两个...

郸城县15045643913: 分封制和郡县制的比较? -
边邰曲腾: 第一,传承制度不同. 分封制度萌芽于夏朝,盛行于西周时期,它是国君将田邑赐给宗室臣属作为俸禄的制度.受封的对象有三种类型:一是周王的同姓亲属即王族,二是功臣,三是古圣王的后裔即先代贵族的后裔.不论受封的是谁,一旦被封...

郸城县15045643913: 中国战争史上第一次有文献记载的城邑攻坚战的情况?
边邰曲腾: 中国战争史上第一次有文献记载的城邑攻坚战是商末周国攻灭崇国的战役.商帝辛时期(约公元前11世纪),在周灭商之战中,周军攻灭崇国(今陕西户县附近). 周文...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